墨西哥城报道油价_墨西哥汽油标号
1.一道地理题
2.人口迅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
3.地理世界主要港口、世界主要航线
4.沃尔玛进军德国失败的文化因素
5.欧洲航空历史
6.学校元旦晚会小品剧本,请自己写,谢谢
7.文学的力量
8.词语造句:用坠毁造句(约30个)
9.航空公司的行业发展
10.度假屋不火,是市场的错?
一道地理题
为了清晰阐明未来人口增长怎样影响人类前途,我们从16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
1.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
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2.耕地
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
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3.淡水
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
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预测,到刀50年有些国家共约10亿人口生活将面临绝对缺水的状况。这些国家必将减少农业用水,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中国和印度被认为世界两个灌溉农业大国,将要大量减少灌溉供水。
4.海洋捕捞
1950年以来:人类对海味的摄人量增长了5倍,使大部分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已达到或超出其可承受的极限。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各海洋水域不能承受大大高于9300万吨的年捕捞量。
人类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时,对渔业的过度捕捞已成惯例而不例外。在全球15个主要海洋渔业区中,就有11个渔场捕捞量下降。大西洋鳕——长期来一直为西欧人的主要食品——其捕捞从l968年的最高数量减少了70%。自1970年以来,西大西洋的金枪鱼贮量下降了80%。
随着目前海洋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未来对海味需求的增加只能靠渔业养殖来满足。而当世界转向以水产养殖满足其需求时,鱼类便开始与家畜家禽争夺饲料,如谷类、大豆粉和鱼粉等。
在下个世纪上半叶,很有可能出现某些鱼种绝迹于世,捕捞到的海味也质量下降,但其价格会居高不下,并且为争夺渔业资源国家而矛盾加剧。与1988年人均17.2公斤(37.8磅)的最高捕捞量相比,未来海洋每年人均捕捞量下降大致相当于人口的增长量,而到2050年会降至人均9.9公斤(22磅)的海产品捕捞量。
5.肉类产品
在一些传统低工资人群中,当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时首先使其饮食多样化,这要消费更多的家畜产品。
自从1950年以来,世界肉食产品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肉食产品的增长最初集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日本,但近20多年来在东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也快速增长。牛肉、猪肉和家禽占世界肉类产品消耗量的绝大部分。
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在1998年世界18.7亿吨的粮食产量中,估计37%将被用于喂养家畜家禽,生产牛奶、鸡蛋及肉食类产品。现在粮食被用作喂养家禽家畜,如发生世界粮食危机时,是主要的食物储备。
估计全球肉食品消耗总量将从:1997年的2.11亿吨上升到2050年的5.13亿吨,会增大世界粮食供给的压力。环境与资源
6.自然保护区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曼谷,世界各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惊人——由此造成城市无计划的扩延及其污染——威胁到市区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大洲,人类的侵占不但减少了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而且降低了它的质量。
在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当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国家,受保护的区域变得特别脆弱。虽然在工业化国家,保护区与野营、郊游和乡间野餐是同义语,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数的国家公园、森林和保护区,已为当地人栖居或被用于自然资源。
在许多的工业化国家,移民人口的增长也在危及自然保护区。例如,随着几百万新移民移人佛罗里达西部,沼泽地国家公园会面临毁损之危。
以高的移民费用长期等待迁人少数幽景区的大量移民犹如冰山即倾,随着移民人口增长除打破保护区目前的平和和恬静外,还将使异采纷呈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消失殆尽。
7.森林
相对于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是随人口的增长而推进的。但是,20世纪世界森林减少就要占75%左右。
在拉丁美洲,经营牧场是砍伐森林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过度放牧和过量采集木柴——往往是人口增长所致——使世界现存大片原始森林的15%退化。
追踪近十年对木材需求所造成的森林砍伐,与人均木材消耗量的上升密切相关。从1961年以来,全球人均用纸和纸板的数量翻了一番。
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森林功能的衰退,这些包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碳贮藏量(调节气候的关键),土壤浸蚀控制、跨雨旱季蓄水以及降雨量调节。
8.生物多样性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
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特别适于生物繁衍,但又非常脆弱,区内就居住世界人口的60%以上。例如,沿海湿地就繁殖了世界所有营业性捕捞2/3的各种鱼类,而珊瑚礁是继热带雨林之后具有世界生物多样性次高密度。然而,人类的逐渐侵入及其污染使沿海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粗略估计世界盐沼和红树沼的1/2巳消失或被彻底改变,而且世界2/3的珊瑚礁已退化,其中的10弧“不能辨认”,随沿海移民的继续——不出30年沿海居民可能要占到世界人口的75%——其产生的环境压力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9.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使大气层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集度比前工业时期提高了30%。
矿物燃料使用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4。因此,在经济活跃及相应用能增长最快的地方,有出现区域性碳排放增长的倾向。由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大量依赖于煤和其它富碳能源资源,所以在未来50年中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预计比人口增长速度倍。
根据政府向气候变化小组委员会和美国能源部的估计,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将增加3倍,而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将增长30%。尽管工业化国家目前每年碳排放量仍高于发展中国家两倍,但到2020年,后者将超过前者。
10.能源
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因人口的增加和生活的富裕,其能源消耗将会更多。
当人均能耗居高不下时,即使人口低速率增长也可能对总的能源需求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到2050年预计美国新增人口7500万,其能源需求约增加到目前非洲和拉丁美洲能耗量的总和。
世界石油人均产量1979年达到最高水平,而此后下降了23%。预计全球石油产量从2011年-2025年将达到最高极限,这就预示只要石油仍然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燃料,未来的油价仍会大幅上升。
在未来50年中,能源需求增幅最大的地区将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亚洲,尽管人口增长仅仅50%,但能源消耗却要增长361%。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能耗量预计增长分别达到340%和326%。上述三地区,在森林、矿物燃料储备和水资源等能源资源方面正面临巨大压力;
11.废弃物
因为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世界新增人口将达到34亿,所以废料排放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可能更为严重,而在近——中期内提供可资利用卫生环境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处理废弃物的头痛事——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必须得到处理。即使在人口基本稳定的地区——许多工业化国家一废弃物流入垃圾填埋场和河沟,也通常在持续增加。在未来几十年中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同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难以处理的小山似的废弃物很有可能向市政和国家管理机构提出挑战。经济影响和生活质量。
12.就业
1950年以来,世界劳动力人口增长了1亿多——从12亿增至27亿——超过创设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在未来 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经济活动和商品需求),同时必将明显促进劳动力供给。当人口增长使劳动力供需失衡时,工资超减。而工作量不会因剩余劳动力环境迅速改善,因为就业者将被迫延长劳动时间,但各种津贴会减少,而且降低对作业活动的控制能力。
由于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劳动者,所以人口增长与就业间的相互影响在年轻人口具多的国家最敏感。半数以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的国家,如波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将感到这个劳工潮的重要。就业除给人们以自尊和自立感外,还是获得食品、住房、医疗服务和教育的关键。
13.收入
在人口减少最炔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南朝鲜、台湾、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多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已被大量真正需要受教育和就业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
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和人口较低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14.住房
人口增长超过住房供给的最终结果是部分人的元家可归。据联合国估计,世界人口至少有1亿——大约相当于墨西哥的人口一一无家可归。女口果把擅自占住者和其它不安全或临时住所者包括在内,其总数量最高达10亿人口。
如果在世界范围人口增长不能得到控制,无家可归者的队伍很可能惊人地膨胀。
15.教育
在童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的国家,对教育组织基本的压力将十分沉重。世界10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大部分在非洲和中东,在未来50年中其童龄人口将平均增长93%。整个非洲到2040年其学龄人口将增长75%。
如果各国教育组织针对21世纪世界的快速变化开始强调终身学习,那么有必要广泛地进行成人教育,甚至会影响那些童龄人口日益减少的国家。
16.城市
现代城市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伦敦在过去的130年间居民人口从100万增长到800万,而墨西哥城实现这一跃变只不过用30年。总之,世界城市人口正以每周l00万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增长,包括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迁移和村镇扩展为城市或被现有城市的扩展所吸收。
如果现在的城市人口增长势头持续,到2050年有65亿人将生活在城市,超过今天世界的总人口。
人口迅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
简而言之: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造成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问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人均拥有量锐减)等一系列问题。
1.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
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2.耕地
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
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3.淡水
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
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预测,到刀50年有些国家共约10亿人口生活将面临绝对缺水的状况。这些国家必将减少农业用水,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中国和印度被认为世界两个灌溉农业大国,将要大量减少灌溉供水。
4.海洋捕捞
1950年以来:人类对海味的摄人量增长了5倍,使大部分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已达到或超出其可承受的极限。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各海洋水域不能承受大大高于9300万吨的年捕捞量。
人类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时,对渔业的过度捕捞已成惯例而不例外。在全球15个主要海洋渔业区中,就有11个渔场捕捞量下降。大西洋鳕——长期来一直为西欧人的主要食品——其捕捞从l968年的最高数量减少了70%。自1970年以来,西大西洋的金枪鱼贮量下降了80%。
随着目前海洋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未来对海味需求的增加只能靠渔业养殖来满足。而当世界转向以水产养殖满足其需求时,鱼类便开始与家畜家禽争夺饲料,如谷类、大豆粉和鱼粉等。
在下个世纪上半叶,很有可能出现某些鱼种绝迹于世,捕捞到的海味也质量下降,但其价格会居高不下,并且为争夺渔业资源国家而矛盾加剧。与1988年人均17.2公斤(37.8磅)的最高捕捞量相比,未来海洋每年人均捕捞量下降大致相当于人口的增长量,而到2050年会降至人均9.9公斤(22磅)的海产品捕捞量。
5.肉类产品
在一些传统低工资人群中,当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时首先使其饮食多样化,这要消费更多的家畜产品。
自从1950年以来,世界肉食产品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肉食产品的增长最初集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日本,但近20多年来在东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也快速增长。牛肉、猪肉和家禽占世界肉类产品消耗量的绝大部分。
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在1998年世界18.7亿吨的粮食产量中,估计37%将被用于喂养家畜家禽,生产牛奶、鸡蛋及肉食类产品。现在粮食被用作喂养家禽家畜,如发生世界粮食危机时,是主要的食物储备。
估计全球肉食品消耗总量将从:1997年的2.11亿吨上升到2050年的5.13亿吨,会增大世界粮食供给的压力。环境与资源
6.自然保护区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曼谷,世界各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惊人——由此造成城市无计划的扩延及其污染——威胁到市区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大洲,人类的侵占不但减少了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而且降低了它的质量。
在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当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国家,受保护的区域变得特别脆弱。虽然在工业化国家,保护区与野营、郊游和乡间野餐是同义语,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数的国家公园、森林和保护区,已为当地人栖居或被用于自然资源。
在许多的工业化国家,移民人口的增长也在危及自然保护区。例如,随着几百万新移民移人佛罗里达西部,沼泽地国家公园会面临毁损之危。
以高的移民费用长期等待迁人少数幽景区的大量移民犹如冰山即倾,随着移民人口增长除打破保护区目前的平和和恬静外,还将使异采纷呈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消失殆尽。
7.森林
相对于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是随人口的增长而推进的。但是,20世纪世界森林减少就要占75%左右。
在拉丁美洲,经营牧场是砍伐森林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过度放牧和过量采集木柴——往往是人口增长所致——使世界现存大片原始森林的15%退化。
追踪近十年对木材需求所造成的森林砍伐,与人均木材消耗量的上升密切相关。从1961年以来,全球人均用纸和纸板的数量翻了一番。
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森林功能的衰退,这些包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碳贮藏量(调节气候的关键),土壤浸蚀控制、跨雨旱季蓄水以及降雨量调节。
8.生物多样性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
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特别适于生物繁衍,但又非常脆弱,区内就居住世界人口的60%以上。例如,沿海湿地就繁殖了世界所有营业性捕捞2/3的各种鱼类,而珊瑚礁是继热带雨林之后具有世界生物多样性次高密度。然而,人类的逐渐侵入及其污染使沿海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粗略估计世界盐沼和红树沼的1/2巳消失或被彻底改变,而且世界2/3的珊瑚礁已退化,其中的10弧“不能辨认”,随沿海移民的继续——不出30年沿海居民可能要占到世界人口的75%——其产生的环境压力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9.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使大气层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集度比前工业时期提高了30%。
矿物燃料使用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4。因此,在经济活跃及相应用能增长最快的地方,有出现区域性碳排放增长的倾向。由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大量依赖于煤和其它富碳能源资源,所以在未来50年中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预计比人口增长速度倍。
根据政府向气候变化小组委员会和美国能源部的估计,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将增加3倍,而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将增长30%。尽管工业化国家目前每年碳排放量仍高于发展中国家两倍,但到2020年,后者将超过前者。
10.能源
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因人口的增加和生活的富裕,其能源消耗将会更多。
当人均能耗居高不下时,即使人口低速率增长也可能对总的能源需求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到2050年预计美国新增人口7500万,其能源需求约增加到目前非洲和拉丁美洲能耗量的总和。
世界石油人均产量1979年达到最高水平,而此后下降了23%。预计全球石油产量从2011年-2025年将达到最高极限,这就预示只要石油仍然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燃料,未来的油价仍会大幅上升。
在未来50年中,能源需求增幅最大的地区将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亚洲,尽管人口增长仅仅50%,但能源消耗却要增长361%。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能耗量预计增长分别达到340%和326%。上述三地区,在森林、矿物燃料储备和水资源等能源资源方面正面临巨大压力;
11.废弃物
因为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世界新增人口将达到34亿,所以废料排放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可能更为严重,而在近——中期内提供可资利用卫生环境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处理废弃物的头痛事——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必须得到处理。即使在人口基本稳定的地区——许多工业化国家一废弃物流入垃圾填埋场和河沟,也通常在持续增加。在未来几十年中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同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难以处理的小山似的废弃物很有可能向市政和国家管理机构提出挑战。经济影响和生活质量。
12.就业
1950年以来,世界劳动力人口增长了1亿多——从12亿增至27亿——超过创设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在未来 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经济活动和商品需求),同时必将明显促进劳动力供给。当人口增长使劳动力供需失衡时,工资超减。而工作量不会因剩余劳动力环境迅速改善,因为就业者将被迫延长劳动时间,但各种津贴会减少,而且降低对作业活动的控制能力。
由于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劳动者,所以人口增长与就业间的相互影响在年轻人口具多的国家最敏感。半数以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的国家,如波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将感到这个劳工潮的重要。就业除给人们以自尊和自立感外,还是获得食品、住房、医疗服务和教育的关键。
13.收入
在人口减少最炔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南朝鲜、台湾、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多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已被大量真正需要受教育和就业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
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和人口较低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
14.住房
人口增长超过住房供给的最终结果是部分人的元家可归。据联合国估计,世界人口至少有1亿——大约相当于墨西哥的人口一一无家可归。女口果把擅自占住者和其它不安全或临时住所者包括在内,其总数量最高达10亿人口。
如果在世界范围人口增长不能得到控制,无家可归者的队伍很可能惊人地膨胀。
15.教育
在童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的国家,对教育组织基本的压力将十分沉重。世界10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大部分在非洲和中东,在未来50年中其童龄人口将平均增长93%。整个非洲到2040年其学龄人口将增长75%。
如果各国教育组织针对21世纪世界的快速变化开始强调终身学习,那么有必要广泛地进行成人教育,甚至会影响那些童龄人口日益减少的国家。
16.城市
现代城市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伦敦在过去的130年间居民人口从100万增长到800万,而墨西哥城实现这一跃变只不过用30年。总之,世界城市人口正以每周l00万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增长,包括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人口迁移和村镇扩展为城市或被现有城市的扩展所吸收。
如果现在的城市人口增长势头持续,到2050年有65亿人将生活在城市.
地理世界主要港口、世界主要航线
一:世界十大著名港口及国家
(1)?鹿特丹(HAMBURG,GERMANY)-荷兰
(2)?纽约(NEW?YORK,NY)-美国
(3)?神户(KOBE,JAPAN)-日本
(4)?新奥尔良(NEW?ORLEANS,LOUISIANA)-美国
(5)?横槟(YOKOHAMA,JAPAN)-日本
(6)?马赛(MARSEILLES,FRANCE)-法国
(7)?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
(8)?安特卫普(ANTWERP,RELGIUM)-比利时
(9)?伦敦(LONDON,UK)-英国
(10)?汉堡(HAMBURG,GERMANY)-德国
二:2010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及其吞吐量?
1、上海?2907万TEU?
2、新加坡?2843万TEU?
3、香港?2363万TEU?
4、深圳?2251万TEU?
5、釜山?1428万TEU?
6、宁波-舟山?1314万TEU?
7、广州?1212万TEU?
8、青岛?1201万TEU?
9、迪拜?1150万TEU?
10、鹿特丹?1110万TEU
三:世界主要航线:
1.太平洋航线(1)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2)远东--加勒比,北美东海岸航线(3)远东--南美西海岸航线(4)远东--东南亚航线(5)远东--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6)澳,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
2.大西洋航线(1)西北欧--北美东海岸航线(2)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加勒比航线(3)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亚太航线(4)西北欧,地中海--南美东海岸航线(5)西北欧,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6)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
3.印度洋航线(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2)波斯湾--东南亚--日本航线(3)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运输线
除了以上三条油运线之外印度洋其他航线还有:远东--东南亚--东非航线;远东--东南亚,地中海--西北欧航线;远东--东南亚--好望角--西非,南美航线;澳新--地中海--西北欧航线;印度洋北部地区--欧洲航线。?
4.世界集装箱海运干线?目前,世界海运集装箱航线主要有:(1)远东--北美航线;(2)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3)欧洲,地中海--远东航线;(4)远东--澳大利亚航线;(5)澳,新--北美航线;(6)欧洲,地中海--西非,南非航线。
沃尔玛进军德国失败的文化因素
[ 摘要] 沃尔玛在德国的失败与其市场环境因素分析的失败、消费者因素分析的失败、市场竞争分析的失败以及战略管理理念的失败密切相关。本文研究对于沃尔玛及其他国际零售商的海外扩张以及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国内市场的跨区域扩张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零售国际化失败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一) 对零售国际化失败原因的理解
国际化失败可能是由于主业的经营活动或者外部环境原因造成的。有时的国际化经营不善, 则是企业出于某种形式战略安排的考虑, 试图通过短期的亏损快速提高市场份额, 从而保证长期的盈利水平。但对于长期的国际化失败, 零售商一般会试图通过减少投资, 或机构重组等方式降低亏损。如果仍然无效, 零售商将通过资产出售、国际店铺置换、破产等方式全面退出该国市场( 赵萍, 2006) 。
对于零售国际化失败的具体原因, 不少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Benito和Welch(1997)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 零售商海外市场撤退是对不停变化的外部环境所做出的一种理性回应。当环境和时机改变的时候, 经营者要快速果断的做出反映。此外, 零售国际化失败还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企业资产以及在不同市场因地制宜的管理密切相关(Boddewyn, 1985)。Wrigley和Currah (2003)曾经通过Ahold撤出拉丁美洲市场的研究证明了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失败可能会受到在其他目标市场财政状况的影响。Benito(1997)曾经系统的总结了导致零售国际化失败的四组因素: 一是环境因素, 包括经济环境, 竞争环境, 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等。这些相对稳定并且可长期产生影响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各企业的整体发展, 包括影响到企业的宏观战略部署, 管理机制等, 而环境风险的增加无疑容易引发零售国际化失败; 二是企业运营状况, 企业的运营状况往往可以从很多财务统计数据上体现出来, 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 企业海外市场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完成程度及一致性等, 这些运营中的因素往往对企业的各个部门产生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对零售商海外市场成功或失败产生影响; 三是母公司及海外子公司的战略一致性, 在长时间的运营过程中, 保持母公司及海外子公司的战略一致性往往是很难达到的, 而战略的不一致可直接导致企业管理上的脱节, 从而导致海外子公司经营和运转的失败; 四是治理因素, 主要指母公司在不同的海外环境下所采取的特殊的经营方式和策略, 如果这些经营方式或策略不能很好地适应目标国市场, 就容易发生国际化失败。
( 二)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综合国外学者对零售国际化失败问题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零售国际化失败的原因。首先, 对目标市场环境因素的不准确分析会导致零售商在国外市场的失败( 比如, 供求数量与预期相差很多会直接导致外国子公司无法正常运营) 。对目标国经济环境是否健康、稳定、保持可持续发展及目标国经济风险的不准确把握会直接导致跨国零售商宏观策略的失败。同时, 对目标国的政治环境( 如法律、劳动保障制度等) 分析不透澈、不全面也会导致跨国企业的失败。其次, 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不准确分析也会导致零售商在国外市场的失败。有些国际零售商在本国凭借其独特的销售方式或技巧可以牢牢地吸引住消费
者。但在目标国, 这些在本国可以成功吸引消费者的方法很可能并不会对目标国的消费者产生任何作用, 从而导致这些国际零售商的失败。再次, 在目标国的竞争失败同样可以致使国际零售商放弃目标国。一个国际零售商有可能很适应目标国环境且很受当地消费者欢迎。但与此同时, 强大的竞争者的加入也会使零售国际化失败。国际零售商可能在经营运作的各方面都没有失误, 但和其他竞争者相比, 国际零售商可能没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从而不能在目标国站稳脚跟。最后, 由于战略管理理念的错误而产生的决策失败也会直接导致零售国际化的失败。比如, 国际零售商可能为了公司在本国或者不同国家整体发展而做出决策而不是站在每个不同目标国家的角度上作决定。如果零售商做出了不是完全适合目标国情况的决策, 在目标国的零售经营很可能会面临失败。
上述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最终都会导致国际零售商在海外市场的失败。其中的前三个方面主要是在市场分析中的失误而最后则是管理上的失败。这四个方面的失败可以同时发生并且相互关联, 影响国际零售商在海外市场经营与发展。
二、沃尔玛在德国失败的案例分析
( 一) 沃尔玛的发展
1962年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 Sam Walton) 在美国阿肯色州成立。经过近30年在美国本土的发展, 1990年沃尔玛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随后在1997年, 沃尔玛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达到1050亿美元, 并于同年成为美国第一大私人雇主。到1999年员工总数达到114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私有雇主。与此同时,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 在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下, 沃尔玛开始筹划进军国际零售市场以进一步保持其快速的增长。1991年, 沃尔玛商店在墨西哥城开业。自此,沃尔玛正式进入海外市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 沃尔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连锁零售商。截止2007年5月, 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近6960家店铺, 员工总数超过190万人, 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波多黎各、英国、加拿大、中国、尼加拉瓜、日本、洪都拉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14个国家。
( 二) 沃尔玛在德国
沃尔玛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 但自1997年进军德国市场后, 却问题重重。事实上沃尔玛进入德国的经营危机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沃尔玛从开始进入国际零售业到现在, 市场扩张的主要战略之一就是采取大举入侵的方式收购。在德国也同样如此,起初, 沃尔玛采取收购的方式打入德国零售市场。1997 年12 月, 沃尔玛以12 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Wertkauf 旗下的21家自助店正式进入德国市场。第二年, 沃尔玛又以8.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Interspar的74家连锁超市。两次收购成功后, 沃尔玛一跃成为德国第四大零售商。1999年沃尔玛又在多特蒙德开设首家大型购物广场。但在进入德国市场后的起初几年中, 沃尔玛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标。按照沃尔玛的计划, 到2001年初, 沃尔玛应新增50家连锁店。但实际上沃尔玛不得不关闭它的两个大的销售点。同时, 沃尔玛只有能力把收购到的所有商店中的三个转化为沃尔玛连锁超市的模式进行经营。虽然沃尔
玛在德国的分店曾一度达到95家, 但2002年就被迫关闭6家分店。2002年, 沃尔玛的营业额只有29亿欧元, 市场占有率只有1.1%, 沃尔玛这个美国零售巨人在德国市场只是个小商家。沃尔玛在进入德国的最初几年就由于入不敷出先后经历了部分性的关闭商店, 降低经营规模等经营上的失败。2006年7月沃尔玛在德国已经亏损10亿美元, 不得不宣布全面撤出德国市场, 将在德国的85家沃尔玛连锁店转让给欧洲对手麦德龙(Metro)。
( 三) 沃尔玛在德国失败的原因
对于沃尔玛在德国失败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市场环境、德国消费者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以及沃尔玛战略管理理念四个方面寻求解释。
1. 德国市场环境方面。德国零售业年销售额占全欧洲的15%, 国民生产总值达2万亿欧元, 拥有8千万消费者, 是欧洲最大的零售市场。但由于欧洲整体经济的不景气, 2002- 2003年被认为是零售业的低谷年份。平均来说, 德国消费者把他们30%的收入花在零售业。这比10年前的40%整整低了10个百分点。这是由于很多消费者把更多的收入花在了住房、旅游、通信等方面。从1996年到2001年, 德国的就业人口从275万下降到了250万, 而且在这些就业人口中还有50%是兼职的。总体而言, 德国零售业目前很不景气。德国零售业营业总额在不同领域都有不同额度的下
降, 只有食品销售相对保持稳定。德国零售业正经历着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如这一颓势继续发展, 15000家零售商将面临倒闭, 由此危及5万名员工的就业。德国零售业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信心不足。经济增长下滑和复苏前景不明使德国消费者忧心忡忡, 他们不得不放弃或推迟购置高档耐用消费品或不十分急需的商品。与此同时, 德国食品零售商集约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商家竞争加剧。Aldi、Penny、Lidl等低价连锁超市继续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 其营业额和市场份额均保持较高的增长, 对传统的超市形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市场环境下, 沃尔玛的加入无疑为德国基本饱和的零售业市场又添加了新的压力。此外劳工问题上, 沃尔玛一直被本土劳工组织批评为缺乏员工利益保障,美国联邦机构对沃尔玛雇佣非法劳工的调查也未结束。德国向来有着十分严谨的劳工和贸易法律, 沃尔玛看到自己的财势, 却没有评估德国法律条例对它
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造成了经常性的纠纷事件。2002年7月, 因沃尔玛拒绝与德国服务业工会集体协议、并拒绝加入德国雇主协会, 爆发了一千多名员工参加的罢工, 忽视法律环境导致的劳工矛盾使沃尔玛陷入危机。因此对德国市场环境的不全面分析直接导致了沃尔玛在德国的失败。
2. 消费者状况。当沃尔玛刚刚进入德国市场时信心百倍, 但事实证明, 沃尔玛没有很详细的了解德国的消费者。如德国消费者并不喜欢沃尔玛某些经营特点, 比如员工必须向顾客微笑等等, 诸如此类企图改变消费者喜好的做法, 影响了沃尔玛在德国的发展, 而且德国消费者认为沃尔玛服务人员过多是一种浪费行为, 雇佣这些服务人员会增加沃尔玛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花费。
3.市场竞争状况。沃尔玛“天天平价”的竞争战略曾无情地挤跨了无数竞争对手, 但在德国却行不通。这是因为德国的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很多本土零售企业竞争优势明显。2005年, 在全球3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 德国独占6家, 它们分别是麦德龙(Metro) 、Schwarz、Aldi、Rewe、Edeka、Tengelmann。这些德国零售商在德国本土零售市场竞争力很强, 并且国际化扩张也比较成功。如德国Aldi的货架上只卖区区700种商品, 全是“少得不能再少的生活必需品”, 比如卫生纸只有两种牌子。一些Aldi店铺甚至在几年前还没有普及激光价格扫描系统, 全靠售货员强记所有货品的价格。但相对以折扣促销著名的沃尔玛, Aldi货品的定价却比沃尔玛还低, 深受德国消费者喜爱。在德国市场上受专业店、折扣店和中小超市强烈竞争的夹击, 德国大型自选商场日益失去其
竞争优势, 营业总面积自1990年以来明显下降, 超过1万平米的大型自选商场已寥寥无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与自选商场不同, 德国的现购自运商店(Cash& Carry) /仓储式商场只对公司和消费大户开放, 普通消费者未经许可不能入店, 因此, 德国的现购自运商店被纳入批发类, 其定位与大型综合超市或沃尔玛的购物广场是不同的。所以竞争激烈及德国本土企业势力雄厚导致了沃尔玛购物广场的生存空间不大。
4.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沃尔玛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战略是收购。通过收购, 沃尔玛可以很快地得到当地的经营信息, 这可以为沃尔玛节省不少成本。但在德国, 收购的结果并不乐观。沃尔玛当初收购Wertkauf集团和Interpar连锁店是一个绝大的投资错误, 有74家连锁店的Interspar几乎就是“垃圾”。沃尔玛先收购的Wertkauf只基本上覆盖了德国的西南部地区, 所以很快沃尔玛又收购了Interspar以覆盖德国整个市场。但Wertkauf和Interspar在德国都不是很受欢迎。这直接导致了刚进入德国市场的沃尔玛有了一个很差的品牌效应。同时, 沃尔玛发现收购的两家公司很难达到一体化的管理, 而且很难达到沃尔玛的营运标准。沃尔玛花费了很大一笔资金对收购的店铺进行改革, 结果得不偿失, 销售额每年都在下降。显然, 沃尔玛在德国的战略管理理念没能迎合德
国零售市场的需要。
三、结语
本文初步构建了零售国际化失败的分析框架,并以沃尔玛在德国的失败为例展开了详细说明。沃尔玛在德国的失败与其市场环境因素分析的失败、消费者因素分析的失败、市场竞争分析的失败以及战略管理理念的失败密切相关。通过本文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跨国零售商海外市场扩张时有几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 首先, 对目标国的市场分析十分关键,这包括对目标市场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等不可变因素的分析; 对消费者喜好和购买力的分析; 对目标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准确无误的市场分析是国际零售商在海外市场成功运营的先决条件。其次, 根据对目标市场的分析做出合理可行的管理决策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从沃尔玛在德国的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对于其他国际零售商的海外扩张以及当前中国本土零售商国内市场的跨区域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欧洲航空历史
第一家航空公司 德国飞艇股份公司(Deutsche Luftschiffahrts-Aktiengesellschaft,缩写DELAG)是世界上第一家航空公司,成立于1909年11月16日。它是一家政府参与的公司,使用齐柏林飞船,总部位于法兰克福。世界上依然存在的五家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为荷兰的荷兰皇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和捷克的捷克航空。
欧洲最早从事空运的国家有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和英国。 荷兰皇家航空是今天世界上最老的、依然以它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它于1919年成立。它的第一次飞行是1920年把两个英国人从阿姆斯特丹飞到伦敦希斯罗机场。与欧洲当时的其它大航空公司一样荷兰皇家航空一开始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连接远处殖民地的服务。但是荷兰帝国丧失了其殖民地后荷兰皇家航空的境遇不良,因为荷兰是一个小国家,只有很少可能的旅客,因此它主要依靠转机的旅客来维持其营业。荷兰皇家航空是第一个使用枢纽系统来达到简易转机。 1919年法国开始与摩洛哥的空邮服务,1927年这个服务被私有化,公司命名为空邮公司(Aéropostale),它获得了许多资本,成为一个重要国际航空公司。1933年该公司破产,被国有化,与数个其它航空公司合并为法国航空。 1923年9月12日在赫尔辛基包机公司Aero O/Y成立,它是芬兰航空的前身,是世界上至今为止依然运行的最老的航空公司之一。公司使用的最早的飞机是一架荣克F13,于1924年3月14日交货,最早的飞行是1924年3月20日从赫尔辛基赴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1926年德国汉莎航空成立,与当时其它大多数航空公司不同的是汉莎航空成为欧洲外的一个大投资者,它向巴西航空和哥伦比亚航空投资。德国的航空公司使用的荣克、多尼尔和福克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空运的顶峰是1930年代中,当时纳粹宣传部部长批准开始商业齐柏林飞船服务。这些巨大的飞艇成为工业能力的象征。但是它们使用易燃的氢气造成安全问题,最后导致1937年兴登堡号飞船的空难。 1919年8月25日英国公司飞机运输和旅行公司(Aircraft Transport and Travel)开始伦敦至巴黎之间的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班机。英国此时最重要的航空公司是帝国航空公司,1939年改名为英国海外航空。帝国航空使用巨大的汉德利-佩季双翼飞机在伦敦、中东和印度之间飞行:帝国航空的飞机在鲁卜哈利沙漠中由贝都因人修理是大英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中最著名的之一。 放松管制 1990年代初欧洲联盟对航空业放松管制对航空业有很大的影响。航班的距离缩短,易捷航空和瑞安航空对传统国家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竞争。 这些国有航空公司本身也私有化,比如爱尔兰航空和英国航空。一些航空公司如意大利航空2008年初受到油价上涨的冲击。 拉丁美洲航空公司 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智利国家航空飞机拉丁美洲最早拥有航空班机的公司有智利的智利国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巴西的巴西航空和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合作成立的中美洲航空集团。这些航空公司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开始营业了。 墨西哥航空于1934年成立,一开始命名为Aeronaves de México。其它地区性航空公司如阿根廷航空公司类似。所有这些航空公司依然在运行。 拉丁美洲的空运市场发展迅速。 这些航空公司为它们国内航空飞行服务,同时也连接拉丁美洲各国以及飞往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 只有智利国家航空以智利为中心外还在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多米尼加有海外分公司。 拉丁美洲的空运枢纽有巴西的圣保罗、哥伦比亚的波哥大、秘鲁的利马、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智利的圣地亚哥。
学校元旦晚会小品剧本,请自己写,谢谢
元旦小品剧本:《买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1甲(男)2乙(男)3售货员(男)4观众(男)
物品:垃圾桶两个,纸做的牌匾,警服一件,一个纸箱,
甲:昨天老婆给了我250块钱,让我买一双皮鞋穿,鞋还没买呢,中午和朋友喝酒花了
230元,剩下20元,买皮鞋似乎有点困难。
(甲走到一观众前)
甲:同志,你这双鞋不错,花多少钱买的?
观众:200
甲:太贵了,你说这工资开的不多,物价涨的不少,目前国内油价不菲,我这老哥(指乙)开个私家车,就盼着油价啥时能和国际接轨,这不非要报名参加伊拉克三日游,说是顺便给车加点油。这样吧,我给你20块钱,你把鞋卖给我吧?
观众:不卖
甲:闲少?
观众:不是闲少,卖了我穿啥?
甲:哼!你卖我也不买,你信不信我花20块钱能买来和你脚底下穿的一模一样的鞋?
观众:我不信。
甲:不信?不信咱俩打个赌。
观众:怎么赌?
甲:我赢了你给我230。
观众:那你要是输了呢?
甲:输了把钱还给你。
观众:哼!
甲:你这鞋啥牌子的?
观众:双轨。
甲:犯错误啦?
观众:没有。
甲:没有,咋双规呢?
观众:轨,轨道,两只脚嘛。
甲:这么个双轨啊,嘴皮子利索点,跟含个红心鸭蛋似的。走,找找哪有鞋店。(甲召唤乙)
乙:(念广告牌)本酒店谢绝自带酒水,违者收开瓶费。大哥,这不是。
甲:自从这件事出现后,我住的小区有个公厕,看公厕那老太太在厕所门口也立了一块牌子。
乙:上面咋写的?
甲:本厕所谢绝自带手纸,违者收揩腚费。闹得满大街都是小便的。
甲:(望着门口的牌匾念)走自己的路,让“鞋”说话。
乙:这是鞋店,那不画着两只龟吗。
甲:啥眼神,那是鞋。你在外面等着,我进去看看。在我买鞋之前先和大伙说两句:大家跟我互动一下,我能不能花20块钱买下双轨牌鞋,大家可以发短信参与。
乙:移动,联通,小灵通,对讲机。
甲:对讲机就不用了,那玩意骗不来钱。
甲低身从鞋里抽出鞋垫后推门进鞋店
售货员:呦,大哥,您来买鞋?您看看,我这鞋品种多,实行三包。
甲:包试穿吗?
售货员:怎么试穿法?
甲:就是我试穿一年,满意了再给你钱。
售货员:那不成,鞋不像车,过后您不要了,我没法卖啦。您选选,看相中哪双啦?
甲:有双轨牌的吗?
售货员:有,您穿多大号的?
甲:是这样,我是给老父亲买的,我把他的鞋垫带来了,你看看这大小,该买多大号鞋?
售货员:40的,没错。哎哟,您看看这鞋垫都脏成啥样了,只要您买鞋,我们赠送鞋垫。
甲:你们老板疯了?
售货员:没有哇,我就是老板。
甲:没疯?那买一双鞋,这个店给我啦?
售货员:什么呀?鞋垫!送您一副新鞋垫。
甲:吓我一跳。
售货员:那有垃圾筒,快把那个扔了吧!
甲:俩筒,分左右撇?
售货员:不分,您随便扔。
甲:我可得问清楚喽,前几天,在我们小区看厕所那个老太太顺便在厕所旁边卖大碴子粥。
售货员:你瞅瞅这地方。
甲:她把盛粥的大铁桶摆在了垃圾筒旁边,我也没注意,一筐垃圾倒粥里了,老太太说我倒错了,我说啥时分的类呀?
售货员:这双鞋就是40号的。
甲:多少钱?
售货员:200
甲:春运都不涨价啦,便宜点。
售货员:您一年坐几回火车?这鞋可天天穿,不能便宜啦,我们鞋店是明码实价,一分钱谎都没有。
甲:跟你商量一下,我们是来亲戚家窜门的,不是当地的,要赶3点半的火车回家,我父亲就在前边的火车站呢,这样,我先把钱给你,我拿着鞋去让老爷子试一下,如果穿着合适我就买啦。
售货员:行!
甲掏出100块钱递过去
售货员:这鞋200,呵,200。
甲:(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我就带这100块钱,刚来没打算买这么贵的,这样你看好不好,这鞋不200嘛?100块钱先给你,我先拿一只鞋去让老爷子试,现在3点,时间还来得及,老爷子要是相中了,我拿着钱来取另一只。
售货员:噢,行吧。
甲:不过咱得先讲好,如果这鞋老爷子没相中,我一会回来你可不能不给退。
售货员:那没问题,本鞋店讲的就是一个信誉,只要保持原样,7天内包退包换。
甲:那先这样。
甲从鞋店出来,乙迎上
乙:大哥!买来了,咋就一只呢?
甲:嘘,上别处走走,半个小时后再来。
┈
售货员:(望着墙上的表)唉?这都过了3点半了,这人怎么没来啊?火车开了,时间来不及,这鞋他不要了?坏了!坏了!那、那剩一只鞋我卖给谁去呀?
甲:(俯在乙耳边做小声嘀咕状)上
乙推门走进鞋店
售货员:来了,您买鞋?
乙:对,看看鞋。
售货员:是您穿还是给人捎啊?
乙:咳!别提啦,一提我就上火。
售货员:怎么呢?
乙:上个月我媳妇给她爸买了一双40号的双轨牌皮鞋,你不知道,老爷子是汗脚,年纪大了,眼神又不好使,这不昨天把鞋放炉子上心思烤烤,那炉盖子通红通红的,一只鞋底没啦。
售货员:真的?
乙:那可不真的。
售货员:你刚才说什么牌子?多大号?
乙:双轨牌,40号啊。怎么啦?
售货员:哎呀!你再说说是哪只脚上的鞋底烤没了?
乙:让我想想,右脚,没错是右脚。
售货员:今天算你来着了。你看,这就是一只右撇40号的双轨牌皮鞋。(自言自语:你想单买左撇我还不卖呢)
乙:太巧了,这一只多少钱?
售货员:100
乙:别逗了,一只鞋100,不要。
售货员:一双200,一只可不就100嘛。
乙:100块钱买一双也够啦。
售货员:那是杂牌子,这样,你能出多少钱?我听听。
乙:10块,多一分也不买。
售货员:(自言自语:卖一块是一块)拿去!
乙手拿鞋走出鞋店
售货员:您慢走,下次再来。
甲气喘吁吁跑进鞋店
售货员:啊(目瞪口呆)!你不3点半的火车吗?
甲:火车晚点20分钟,是这样,我父亲穿这鞋不合脚,你给我退了吧。
售货员:这、这、您怎么不早几分钟来啊?
甲:什么?整事是不?你可刚说完,7天之内包退包换。我这火车可要到点啦,要不咱找个地方说说理去,误了火车这损失可得由你承担。
售货员:行,算我倒霉,100块钱找您。
甲手拿100块钱走出鞋店
售货员:开店、开店、什么事都能遇见。(在纸上写40号左撇10元处理)
装扮成残疾人的乙上
乙:买鞋论双,可象我这样的独脚人家里没穿过的单只鞋已攒了一大帮,别笑我演得像,为了朋友就是赴汤蹈火也得装。
售货员:哎!慢点、慢点。
乙:你这卖单只的鞋?
售货员:对、对,仅此一天,照顾像您这样的特殊人群。
乙:真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来的巧不如我这一只脚,40号的,还是左撇鞋,正适合我呀。
售货员:太好了。
乙:就是骗你。
售货员:什么?
乙:我说就是便宜,便宜。
售货员:噢,您拿好喽,慢走。
乙走出鞋店,甲迎上
乙:大哥!ok啦。
甲:走找和咱打赌那人去。
乙:哥,不对,怎么换上警服了?
观众:我们已经盯你们很长时间啦,你们今天的行为已涉嫌,请跟我走。
甲:完啦!双规啊?
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对于文学创作的主体而言,文学的力量在于抒发作家自身内在的情感,让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想得到宣泄;或者是传达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旨在启迪读者,唤醒读者的意识。作家思想感情都源于现实生活,都是主体感受人生的产物。作家的情感早已融入到他的艺术作品当中去了。“昔西伯拘恙里,演<周易>;屈原放逐,作<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首,大抵是作家的发愤之作也。”
对于文学创作的客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狭义的客体,读者;广义的客体,社会。我们从客体的角度来解读文学的力量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于读者而言文学的力量在于:拓宽视野,锻炼思维;丰富人生,认识自我;开阔胸怀,塑造品质;品读万象,完善自我。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的,对于社会而言,文学的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旧社会,文学的力量在于:唤醒民众意识的觉醒,使他们从一种愚昧与无知的现实状态中走出来,为自己的自由,为国家的独立而战。在新世纪,也就是当代,文学的力量在于:使人们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为建设一个健康而和谐的生活环境、生存空间而努力。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历久不衰,历久弥香,甚至可以穿越时空,长久流传,直至永远。
愤怒出诗人。面对现实束手无策的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悲愤满胸,踯躅于汨罗江边。那曾经强大的势力最终变成了一堆堆白骨,怎么也压不灭那个叫《离骚》的歌谣。有力的终将无力,无力者终将强大。强权的力量固然强大,但它是依附于肉体的。肉体的消亡,往往是强权的终止。而文学,真正的文学,因为其抚慰灵魂的力量,却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存在。
两千多年过去,当年威焰赫赫的汉武帝早已成冢中白骨,刘家的江山早已灰飞烟灭,《史记》却一日日重了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山峰。它放出光明,照着一茬茬的人,并在他们的心中滋生出巨大的力量。无论你有多好的计算天分,也算不出那力量究竟有多大。
有的说,文学是闲书,是专门给人们在空余时间消遣的;也有人说,文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洁净人们的心灵;但我认为,文学的力量远远不止这些,它的力量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可以改变世界。
纵观历代积极向上的文学著作,不但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品、休闲时的笑料、对某个时期人们活动的记录等,而且是给人们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是《水浒传》中的宋江、李逵、林冲、鲁智深,无论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还是当代的《林海雪原》、《红岩》、《青春之歌》等名著中的英雄人物杨子荣、朱老忠、江姐、许云峰、林道静;无论是陕北民歌《东方红》,或是改革开放后的长盛不衰的流行歌《春天故事》等,都分别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推动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的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的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欧阳修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令国人吟颂玩味了一千多年。先锋诗人顾城的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为理想和真理而苦心孤诣的人们。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军民高唱着《黄河大合唱》,以沉雷怒吼、火山爆发般的精神力量驰骋疆场,其作用不亚于千军万马。1946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令国统区的许多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曙光,从而走出重重迷雾之中,迎来东方日出。
100多年前科学幻想文学,多种多样,千奇百怪,那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完全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但是,那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却把那些科幻文学当作宝贝,当作发明创造的目标,紧紧围绕那些幻想的东西进行研究,逐渐发明了汽车、飞机、火箭、人造飞船、机器人、航天飞句等。这一系列高科技术的前身就是出自科幻文学,通过科幻文学启发科研人员的思维,使他紧紧围绕科幻文学的目标刻苦钻研,最终使科学幻想变成现实。
可以说,文学熏陶人们的思想,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引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引导一个国家发展。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文学是推动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的不可低估的力量。
词语造句:用坠毁造句(约30个)
坠毁拼音: zhui hui
坠毁解释: (飞机等)落下来摔坏。
坠毁造句: 1、飞机坠毁在山坡上。
2、飞机坠毁的情景铭刻在他的心中。
3、我们周围没有一个人因为飞机的可能坠毁而看上去面色苍白或者铁青,绝望地撮着手。
4、因为驾驶员操作失误,飞机坠毁了,机上所有人员遇难。
5、她告诉我,第三架飞机坠毁了,这一次是撞向了五角大楼。
6、当时,飞机从圣保罗机场起飞后不久便坠毁于市区,共造成包括地面人员在内约100人死亡。
7、你看,最近的一次油价上涨宣布后,肯尼亚的一架货架又坠毁了。
8、上次有飞船坠毁在地球上, *** 把幸存者带到一个仓库里,解剖了所有人,并掩盖了整个事件。
9、好吧,根据我们的研究所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包括被毒蛇咬伤,到因热气球坠毁而奄奄一息。
10、相当快,这种称外星人的飞船坠毁的说法开始蔓延在这个阿根廷的小镇上。
11、在一个地方,飞机似乎肯定要坠毁了。
12、直升机坠毁 周一,营救人员在靠近墨西哥城的直升机失事现场搜寻尸体。
13、它似乎就要坠毁了。
14、第二天,小约翰·肯尼迪、他的妻子卡罗琳、卡罗琳的姐姐劳伦乘坐的一架小飞机在马萨诸塞州沿海地区坠毁,三人身亡。
15、他因气球在西柏林采伦多夫坠毁而身亡。
16、而我们经常重复的问题是 如果有人告诉你飞机有十分之一的坠毁可能,你会上这架飞机吗?
17、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把相机等人工制品看作可能是火星上的基站,或把冰川看作坠毁的飞碟。
18、如果那架在乍得坠毁的飞机上有一名著名摇滚乐手,这个事件就可能成为全球头条新闻。
19、身为四个孩子的父亲的卡西姆·巴卡里说,当他听说飞机坠毁时,他认为他再也不会看到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了。
20、航拍照片显示的是1963年在犹他州温多弗附近A-12坠毁地点的一支大规模快速反应队伍。
21、“这架飞机坠毁后引起大火。救援队开始试图从严重损坏的飞机中解救出乘客。”波兰外交部发言人在华沙(波兰首都)说。
22、一架从德黑兰飞往亚美尼亚的飞机今天坠毁在伊朗西北部农村地区,机上所有168名乘客估计已全部罹难。
23、教练急忙跑到她坠毁的地方,把她从直升机里拉了出来。
24、他补充说,巴西与法国之间肯定有极端天气状况出现,但这不能彻底解释这次坠毁。
25、来自A-12残骸的钛碎片散落在坠毁现场,航空航天历史学家彼得·梅林最近用金属探测器搜寻了碎片散落区域。
26、英国军队发言人称飞机坠毁是(机械)事故。
航空公司的行业发展
创始
德国飞艇股份公司(Deutsche Luftschiffahrts-Aktiengesellschaft,缩写DELAG)是世界上第一家航空公司,成立于1909年11月16日。它是一家政府参与的公司,使用齐柏林飞船,总部位于法兰克福。世界上依然存在的五家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为荷兰的荷兰皇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和捷克的捷克航空。
美国早期发展
美国最早的班机商业航线于1914年1月1日设立。最早的航空公司有布兰尼夫国际航空、泛美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最初为波音的子公司)、环球航空、西北航空和东方航空等。
1920年代早期乘客服务很少,大多数航空公司运送邮包。1925年福特汽车收购了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开始建造全金属的福特三发动机飞机,这是美国第一家成功的航班飞机。它可以运载12名乘客,因此使得乘客服务更加有盈利。航空飞行逐渐成为美国运输网中铁路运输的补充。
与此同时胡安·特里普开始建立一个把美国与世界其它各地连接在一起的航空网。他创办了泛美航空,使用一支水上飞机队设立了洛杉矶至上海和波士顿至伦敦的航线。1940年代前泛美航空和西北航空(从1920年代开始飞往加拿大)是美国唯有的两个有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
1930年代里波音247和道格拉斯DC-3的出现使得美国的航空公司普遍进入盈利状态,即使大萧条也未能削弱这个趋势。这个趋势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后的发展
战后各国政府开始为正在出现的民用航空业设立标准和范围,美国支持给予航空公司最大的操作自由。其中原因之一在于美国航空公司不象欧洲和亚洲的航空公司那样在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至今为止美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支持这个“开放空间”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对飞机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航空公司通过与军队的租借合约发了大财,预测到未来货物和乘客民用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它们此时愿意投资购买新的飞机如波音377、洛克希德星座和道格拉斯DC-6。大多数这些新飞机是在美国轰炸机如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些轰炸机的发展导致了新技术的研制(如增压)。这些新技术提高了这些飞机的效率,使得它们的速度和负载量均获得提高。
1950年代里哈维兰彗星型、波音707、道格拉斯DC-8等成为西方喷气式飞机的第一批旗舰。
1970年代里出现的波音747、道格拉斯DC-10和洛克希得L-1011三星客机为航空公司业再次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今天这些飞机依然是国际航空业的主力。图-144和协和飞机使得超声速飞行成为现实。1972年成立的空中客车是至今为止欧洲最成功的商业飞机制造商。这些飞机大多数在速度上没有多少提高,但是在载客量、负载量和飞程上均有巨大的提高。
1978年美国放松对航空业的管制,降低了对新航空公司成立的要求。当时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新的航空公司进入市场。它们购买飞机、租用机库和维护服务、训练新的人员和雇用其它航空公司解雇的人员。
1980年代里世界上半数的航空飞行是在美国。今天美国国内每天有上万次航班。
20世纪末一种新型的廉价航空公司,它们提供没有外加的廉价飞行。西南航空、捷蓝航空、穿越航空等廉价航空公司对大航空公司造成了严厉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欧洲、加拿大和亚洲也有相应的趋势。它们的商业可能性对常规航空公司造成了严峻的竞争威胁。但是穿越航空等又已经停业了。
在过去50年里美国航空业从盈利发展到极其亏本。1978年作为第一个被放松管制的大市场美国航空业比任何一个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航空业受到的冲击都要大。今天除美国航空外所有大航空公司均处于《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破产保护状态下,或者已经退出市场。
欧洲
欧洲最早从事空运的国家有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和英国。
荷兰皇家航空是今天世界上最老的、依然以它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它于1919年成立。它的第一次飞行是1920年把两个英国人从阿姆斯特丹飞到伦敦希斯罗机场。与欧洲当时的其它大航空公司一样荷兰皇家航空一开始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连接远处殖民地的服务。但是荷兰帝国丧失了其殖民地后荷兰皇家航空的境遇不良,因为荷兰是一个小国家,只有很少可能的旅客,因此它主要依靠转机的旅客来维持其营业。荷兰皇家航空是第一个使用枢纽系统来达到简易转机。
1919年法国开始与摩洛哥的空邮服务,1927年这个服务被私有化,公司命名为空邮公司(Aéropostale),它获得了许多资本,成为一个重要国际航空公司。1933年该公司破产,被国有化,与数个其它航空公司合并为法国航空。
1923年9月12日在赫尔辛基包机公司Aero O/Y成立,它是芬兰航空的前身,是世界上至今为止依然运行的最老的航空公司之一。公司使用的最早的飞机是一架荣克F13,于1924年3月14日交货,最早的飞行1924年3月20日从赫尔辛基赴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1926年德国汉莎航空成立,与当时其它大多数航空公司不同的是汉莎航空成为欧洲外的一个大投资者,它向巴西航空和哥伦比亚航空投资。德国的航空公司使用的荣克、多尼尔和福克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空运的顶峰是1930年代中,当时纳粹宣传部部长批准开始商业齐柏林飞船服务。这些巨大的飞艇成为工业能力的象征。但是它们使用易燃的氢气造成安全问题,最后导致1937年兴登堡号飞船的空难。
1919年8月25日英国公司飞机运输和旅行公司(Aircraft Transport and Travel)开始伦敦至巴黎之间的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班机。英国此时最重要的航空公司是帝国航空公司,1939年改名为英国海外航空。帝国航空使用巨大的汉德利-佩季双翼飞机在伦敦、中东和印度之间飞行:帝国航空的飞机在鲁卜哈利沙漠中由贝都因人修理是大英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中最著名的之一。
放松管制
1990年代初欧洲联盟对航空业放松管制对航空业有很大的影响。航班的距离缩短,易捷航空和瑞安航空对传统国家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竞争。这些国有航空公司本身也私有化,比如爱尔兰航空和英国航空。一些航空公司如意大利航空2008年初受到油价上涨的冲击。
拉丁美洲
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智利国家航空飞机拉丁美洲最早拥有航空班机的公司有智利的智利国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巴西的巴西航空和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合作成立的中美洲航空集团。这些航空公司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开始营业了。
墨西哥航空于1934年成立,一开始命名为Aeronaves de México。其它地区性航空公司如阿根廷航空公司类似。所有这些航空公司依然在运行。
拉丁美洲的空运市场发展迅速。
这些航空公司为它们国内航空飞行服务,同时也连接拉丁美洲各国以及飞往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
只有智利国家航空以智利为中心外还在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多米尼加有海外分公司。
拉丁美洲的空运枢纽有巴西的圣保罗、哥伦比亚的波哥大、秘鲁的利马、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智利的圣地亚哥。
亚洲航空公司
一架印度航空的波音747-400
一些最早从事空运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最早开始有空运企业的亚洲国家之一是菲律宾。1941年2月26日菲律宾航空成立,它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依然以其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该航空公司由一群当时在菲律宾的商务人士举办,其第一次飞行从当年3月15日开始的马尼拉和碧瑶市之间的每日航班。后来它又开始使用比较大的飞机如道格拉斯DC-3等。日本航空的第一架飞机(一架DC-3)是从菲律宾航空租来的。1946年7月31日一架被菲律宾航空租借的道格拉斯DC-4运载40名美国人从马尼拉尼尔森机场经关岛、威克岛、约翰斯顿环礁和夏威夷檀香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成为第一个跨越太平洋的亚洲航空公司。同年12月该公司开始马尼拉和旧金山之间的航班,1946年该航空公司也成为菲律宾的国家航空公司。
另一个起步早的航空公司是印度航空,它于1932年以“塔塔航空”为名成立,是当时印度工业家贾姆谢特吉·塔塔的企业(今天的塔塔集团)的一个分部。1932年10月15日塔塔本人飞一架小型单引擎飞机为帝国航空将邮件从卡拉奇经艾哈迈达巴德传递到孟买。此后一名英国皇家空军继续将该飞机飞到钦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新成立的国家航空公司将它们的飞机转为军用,因此在亚洲民用航空基本停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恢复民用航空,1946年7月29日塔塔航空成为一个部分国有企业,并改名为印度航空。印度独立后政府占有改航空公司49%的股份。该航空公司拥有从印度飞行国际航班的权益,并是印度的国家航空公司。
印度的邻国也很快就开始从事民用航空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原名东方航空)和国泰航空于1946年成立,新加坡航空和马来西亚航空于1947年成立,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于1949年成立,日本航空于1951年成立,中华航空于1959年成立,大韩航空于1962年成立。管制制度
国家性许多国家有国有的国家航空公司。国家对完全私有的航空公司有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安全措施方面的管理制度。比如政府经常介入航空公司工会活动来保障不同地区间旅客、邮件和
货物运输的通顺和安全措施。美国和澳大利亚,在一定程度上巴西、墨西哥、英国和日本对其国内的航空公司的管制放松。过去这些政府对航空公司规定机票价格、制定航线以及规定其它运行必须。管制放松后航空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与各机场商议运行条件,可以比较简便地进入或者退出航线,以及按照市场需要取消或者增添航班。
在一个管制放松的市场中新航空公司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比如美国已有上百家航空公司成立(一些仅运行了很短时间)。这导致市场内的竞争压力提高,平均在美国机票价格下跌了20%,这为传统的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结果是一个管制放松的市场对于大多数航空公司来说不容易,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大航空公司和一些起步弱的新航空公司退出市场。
国际性
国际民航组织等组织设立全球性的安全和其它重要问题标准。大多数国际航空是由国家间的双边条约管制的,这些条约指明特别航空公司飞行特别航线。这些条约的前例是美国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百慕大条约,条约中指出跨大西洋飞行使用得着机场,并给予条约国指明飞行这些航线的航空公司。
双边条约基于航权,其中包括一组交通权,包括从飞跃一个国家的领空的权利至宰一个国家内提供国内飞行的权利。大多数条约允许一个航空公司从它们的本国飞往另一个国家的目标机场,一些还包括继续飞往一个第三国或者携国际旅客飞往目标国内的另一个目标机场的权利。
1990年代里开放天空协约越来越普及。这些协约取代了国家政府大多数的管理权,把国际航线开放给更多的竞争。尤其欧洲联盟的航空公司比美国的航空公司处于劣境,因此比较反对开放天空。财产财政
航空公司的财政很复杂,因为其运行非常复杂。航空公司不仅需要不时购买新的飞机和引擎而且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其机队做出长期计划,同时还要使得其机队能够有效地运行和维护。
另一个财政问题是在买柴油和燃料时的对冲,一般来说燃料的价格是一个航空公司继劳工后第二大支出。由于近来油价上涨它甚至成为最大支出。
由于许多国际机场堵塞,在这些机场拥有一定数量的起飞和降落权对于许多航空公司来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可以买卖的财产。比如在一天的高峰期拥有起飞权可以使一个航空公司吸引更多的赢利高的商务旅客,由此对于其它航空公司来说是一个竞争优点。假如一个城市有多座机场的话由于市场效应比较不重要的、或者竞争比较少的航线一般会聚集在比较不堵塞的机场,因为那里的起飞和降落权比较便宜和容易获得。地面交通设施等也是不同机场的吸引力不同的重要的因素。
度假屋不火,是市场的错?
前段时间,Netflix推出了两季旅行节目《环球神奇度假屋》(World's Most Amazing Vacation Rentals),会说六种语言的 旅游 达人 Jo Franco、室内设计师 Megan Batoon、房地产经纪人 Luis D. Ortiz 一起前往不同风格的度假屋——与羊驼睡在一起的树屋、拥有私人海滩的奢华别墅、飞碟形状的超自然风格度假屋……两季节目入镜了近 50 所风格迥异的度假屋。不少观众纷纷被形式多样的度假屋生活震撼到,表示生活应当如此,甚至表示余生愿意在这50所度假屋中度过……
度假酒店/露营都火了,度假屋呢?
疫情以来,一系列数据显示,度假早已成为 旅游 市场与旅人眼中的新趋势。
上个月,携程集团与世界 旅游 及 旅游 业理事会(WTTC)今日联合发布《 旅游 流行趋势洞察》报告提及,中国国内 旅游 的增长及国内度假的持续需求尤为突出。居民在当地预订酒店和玩乐项目的“宅度假”形式需求延续以往,甚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度假与工作、出差相融合。
度假市场的火热,带动了度假酒店市场的水涨船高,高品质的度假酒店快速复苏,成为城市中高收入群体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不同OTA平台数据中,度假酒店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2020年全年,携程直播和特卖频道累计贡献交易额约50亿元,其中配备高品质亲子乐园、特色餐厅、温泉、泳池等服务的度假型酒店备受欢迎。去哪儿网数据显示,度假型酒店预订量周环比增长2.36倍,驴妈妈数据则指出,60%以上用户倾向于选择度假型酒店。今年五一、国庆黄金周的OTA酒店订单TOP10中,大多也都是较高品质的度假型酒店。
与此同时,野奢露营也成为“把生活搬到户外”的新一轮住宿风尚。在小红书上,今年国庆期间露营相关的笔记数量增长了超过11倍。在这背后,是永辉数据显示的露营帐篷、野餐垫、烧烤工具等户外用品的销售额迎来大幅增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是企查查数据的2021年,我国新增超1.4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同比增长高达171%。
更多已经盯上这一业态的投资人,则率先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地区有所尝试。美国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道格拉斯·埃利曼(Douglas Elliman)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在纽约上州购度假屋的华人增加了,“很多华人买下这些房屋,有人自己去度假住,不住的时候将度假屋出租,赚取租金”。
度假屋国外度假的“高频词”
在国内尚未得到追捧热情的度假屋,在国外,却是欧美中产阶级名副其实的“第二居所”。这一概念诞生于上世纪中叶的欧洲,源自旅行者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与家人享受私享时光的渴望。
一位在多伦多的房产经纪人指出,对于华人而言,度假屋是休闲奢侈品,但对土生土长的北美人士来说,度假屋是伴随他们童年和青年期美好成长记忆的一部分,是不容置疑的生活方式。本地家庭,往往有一个“祖传”的度假小屋。
同时,由于度假屋大多处于风景优美的水边或森林,给足了高质量相处的时间,因此也是成人间加深社交和商业链接的理想处所。
因此在国外,很多时候,度假屋甚至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串联起影视或文学作品。
1957年的老**《野草莓》中,主角伊萨克的旅途中做了三个梦,均围绕着他少年时的夏日度假屋为中心铺陈开来,在那里,伊萨克度过了“20岁前的每个夏天”,而那片故园,也被称为“野草莓生长之地”——在瑞典的俚语里,这一词被寄予了私人 情感 的宝地的涵义。
而在法国新浪潮大师侯麦的《绿光》里,则运用了大量镜头语言,描摹了远离城市生活度假屋的生活感——绿意盎然的院子,杂花随意地生在墙角,衣着宽松的度假者,天马行空的聊天内容……
还有一些度假屋,被赋予了屋主的奇思异想。《环球神奇度假屋》中,出现过一系列非常规度假屋。如位于墨西哥城郊外,只租不卖的 Quetzalcoatl’s Nest(羽蛇神的巢),灵感源自墨西哥神话里的蛇神,被打造为一座 20 多万平米的自然风雕塑花园,旅行者们,则住进了“蛇腹”。
除了自住度假之外,度假屋也是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统计,45%的投资买家和6%的度假屋买家通过购买度假屋后出租房屋以获取回报。
疫情影响下,旅行受到限制,在欧美市场,度假屋却意外受到追捧。
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短期度假屋的预订相比其他屋型有了较为显著的回温,甚至相比过去有增长的趋势。涵盖不少度假屋租赁业务的Airbnb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大增280%,主要得益于该公司在北美、欧洲及拉丁美洲地区的强劲业务表现。
在度假屋的销售上,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报告指出,自 2021 年 1—4 月,全美度假屋的销售量大增57.2%,全美度假屋销售大增 57.2%,相对总体房屋市场增量20%的销售更加可观。
国际房地产顾问莱坊预计,与五年平均水平相比,2021 年前八个月伦敦以外的度假屋购增加了 83%。中部地区同期增长 58%。
中国本土度假屋“样本”已现
在中国本土,度假屋的业态虽在萌芽状态,但商业化的样本, 却已有了三种并不小众的类型,成为不少旅行者的旅途新选择。
01 类型一:酒店独栋房型
随着本土旅行者“消费张力”的提升,以及对于度假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普通的度假酒店难以全面覆盖不同年龄、不同目的的、不同消费能力的度假群体。因此,部分度假酒店品牌会根据物业状况,全部或部分打造出独栋的酒店房型,成为一种度假屋类别。
三亚作为本土度假胜地,不少酒店在普通客房之外,还带有更为私密的别墅套房。海南莱佛士酒店的澜景庭别墅,有绝美的园林设计景观,旅客入住也无需如住酒店一样在前台登记入住,而是如同回家一般,享有个人化的登记入住和24小时的管家服务。
三亚美高梅度假酒店的别墅涵盖了三个卧室,足以满足大家庭或多个好友的度假需求,人人都可享受私密,但又满足度假中的社交与 。
02 类型二:Airbnb独立小屋
独立小屋是指独立租赁的度假房源,消费者往往能在诸如Airbnb等平台这一类别具一格的时髦小屋。与度假酒店类似,Airbnb平台上的度假屋,也是消费者花钱购买下度假屋一段时间的使用权,区别则在于,这一类度假屋,来自于独立房东的私有房源,较之相对标准化的酒店,在价格区间更大,也更灵活、更当地,充满个性,有惊喜,当然也存“惊吓”。
在杭州临安的青山湖边上,可以租到10个卧室的整栋别墅,既可赏湖景,又可满足朋友轰趴或大家庭出游的需求。多功能厅、露天烧烤、山地自行车的设备,为旅客提供了足够的 设施。
而在京郊金山岭长城脚下,也可以租到复古的乡村小屋,超大落地窗的囊括下的山景,与原生态蔬菜的蔬菜,支撑起都市人期待的乡野生活。
03 类型三:文旅地产度假屋
相比于独栋酒店与独立小屋,文旅地产型度假屋更加成熟稳健,是真正意义上的“度假屋”,也是本土度假屋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其兼具了投资与度假使用的双重属性。
——投资人通过购买度假屋产品,获得投资租赁收益的同时,也可满足自助度假需求;对于普通旅客而言,度假屋产品类,则是在普通酒店之外,一种更像家的度假选择。
以复游城·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为例,整个度假区融合了旅居生活、度假住宿、艺术文化、自然休闲四大体验板块,融入包括Club Med度假村、主题商业 街区、雪山秘境主题公园、Casa Cook野奢精品度假酒店、爱必侬度假公寓等多元业态,其中便涵盖了3541套度假屋,成为国内唯一且不可复制的雪山脚下度假屋。
丽江复游城的度假屋所打造的四种不同产品业态,有着不同的房屋面积,既有院落下的伙伴相聚,也有对望雪山之脊的诗意栖居。
可以说,在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就已经将度假屋周边所需的生活配套纳入考虑,旅客所需做的,就是享受品质而多元的度假。
此外,前段时间,由融创投资打造的新一代世界 旅游 度假目的地——桃源森林国际 旅游 度假区也正式揭幕,致力于开启一场梦幻、浪漫、美好的度假美学。
在度假区的规划中,除了西坡、大乐之野、静庐澜栅等一线高端度假民宿品牌之外,还有森林、岛屿、运河3大主题私人产权度假屋组团,有设计大师操刀,实现自然环境、空间美学与度假生活方式的极致融合。
度假屋,正在火的路上
在国内,度假屋虽尚未在度假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但诸多玩家已敏锐嗅到了市场的风向的变化。加快的度假屋商业化进程,正暗示着度假屋的“火”,已在路上。
其一是市场的变化。国内度假热度持续升温,也逐渐衍生出多样化的度假形态,中长期度假需求随之加剧。要适配更多旅行方式——诸如“旅居”这样的长周期度假,度假屋显然很受期待。
其二是旅行者的变化。据麦肯锡预计:2022年,中国中产阶层数量将从2012年的1.74亿家庭增长至2.71亿家庭。而据21 财经 数据,中国高净值人群平均年龄40岁,最主要的个人投资方向为地产,最青睐的 方式为 旅游 。
可见,当前中国中产阶级和高净值家庭数量已具相当规模,旅行度假进入旅居时代。去度假屋度假,拥有第二居所,是 社会 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必然趋势,是休闲度假模式升级的表现。
另一方面,亲子游、家庭游正成为出游度假的主力军。根据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亲子游花费比2020年上涨41%。同程旅行的大数据分析则显示,目前“80后”及“90后”父母已经成为亲子游的绝对消费主力,他们在消费理念方面更加新潮且更重视品质,从而带动亲子游市场向多元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此外 ,出游频率也在不断提升。在去哪儿网平台上显示,全国已有近半数家庭,一年亲子游超3次。
旅行者的度假需求与频次的趋势变化,要求着度假产品具备普通度假酒店所无法实现的深度的居住体验。度假屋的出现,已逢其时。
其三是投资人的变化。首先是投资模式的变化。复星旅文集团联席总裁、丽江复游城董事长郭庆在接受空间秘探采访时提及,受到限购等政策影响,城市房产增值空间越来越小,很难获得运营的回报或者持续运营的高回报,那么度假屋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投资复游城的度假屋产品,业主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的度假入住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使用时交给爱必侬进行委托管理,产生额外收益。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投资人踏足度假屋市场。
二是人群的变化。度假屋的投资人,不同于过去的职业酒店投资人,也并非投机为主的炒房客,而是更倾向于消费型的投资。因此,这些投资人在度假屋产品的投资上,既要满足自住的舒适、周边环境的与配套的品质,也要考虑作为投资产品,度假屋是否具备品牌背书以及未来增值能力。
此外,当下投资人,正变得越来越年轻化。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在北京发布《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 ,2021年高净值人群年轻化趋势凸显,年轻群体创富速率加快,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成为中坚力量,占比升至42%。这批年轻高净值人群,是度假屋的目标客群,正引领行业投资方向。
在过去,尽管国内也有不少中产家庭,在三亚、在西双版纳购下了度假屋,“第二套房”的火热,始终差了一些契机。或许未来的度假屋市场,正如复星旅文董事长钱建农所说的那样,“中国中产主要投资方向是地产,但传统地产增长有限,而度假屋刚刚开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