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铅锑合金价格_南京铅锑合金价格走势
1.常用五金材料的大概价格 密度表
2.五金建材价格表分析五金建材及密度具体有哪些
3.想知道川西蓄相比于骆驼电池怎么样?名气质量还有价格。还有安徽有代理么?
4.印刷业历史
5.活字详细资料大全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升墓碑。
扩展资料:
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
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方法: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唐代刻板印刷在中国已非常盛行,并在13世纪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
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参考资料:
常用五金材料的大概价格 密度表
为提高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的管理效率,国家标准委组织开发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和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系统。申报系统实现了在线申报、年度报告提交、验收材料管理及验收提醒、经费管理、项目分地域和分阶段统计分析、发送通知等功能。而信息平台则实现了循环经济标准化专家库、试点案例推广、专家观点、循环经济技术动态、在线培训、标准库等功能,不仅可以为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单位提供有关知识和培训,还可以将试点的先进成熟经验和模式向全社会、全行业推广,扩大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试点,各试点单位实现效益化与标准化的有机融合,已验收的22家试点单位中有10多家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国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南京联合钢铁公司经过3年的试点,实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7%,单位产品耗新水下降24%,增加经济效益7亿多元,超额完成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同时,试点单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循环产业链标准综合体(标准体系),实现系统化与标准化的有机融合。江苏春兴合金集团建立了覆盖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破碎、分选、熔炼制精铅、再生铅废渣提炼锑和锡、铅泥无害化处置等工艺流程的循环经济标准综合体,提供了再生铅资源的回收率,避免了回收过程造成二次污染,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试点单位培养了一批既懂循环经济又懂标准化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长期开展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五金建材价格表分析五金建材及密度具体有哪些
常用五金材料密度表(1g/cm=1000kg/m=1t/m)
材料名称密度(g/cm)
水1.00
冰0.92
银10.50
水银(汞)13.60
灰口铸铁 6.60-7.40
白口铸铁 7.40-7.70
可锻铸铁7.20-7.40
铜8.90
铁7.86
铸钢7.80
工业纯铁7.87
普通碳素钢7.85
优质碳素钢7.85
碳素工具钢7.85
易切钢7.85
锰钢7.81
15CrA铬钢7.74
20Cr、30Cr、40Cr铬钢7.82
38CrA铬钢7.80
铬、钒、镍、钼、锰、硅钢7.85
纯铝2.70
铬镍钨钢7.80
铬钼铝钢7.65
含钨9高速工具钢8.30
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0
0.5镉青铜8.90
0.5铬青铜8.90
19-2铝青铜7.60
9-4、10-3-1.5铝青铜7.50
10-4-4铝青铜7.46
高强度合金钢 7.82
轴承钢7.81
7铝青铜7.80
铍青铜8.30
3-1硅青铜8.47
1-3硅青铜8.60
1铍青铜8.80
1.5锰青铜8.80
5锰青铜8.60
金19.30
4-0.3、4-4-4锡青铜8.90
不锈钢7.52 7.70 7.75 7.85 7.90 8.00 8.50
白铜8.90 8.40 8.60 8.70 8.50
锻铝2.70 2.65 2.75
防锈铝2.68 2.67 2.65 2.64 2.73
玻璃2.60
铅11.40
酒精0.79
汽油0.75
软木0.25
锌7.10
纯铜材8.90
59、62、65、68黄铜8.50
80、85、90黄铜8.70
96黄铜8.80
59-1、63-3铅黄铜8.50
74-3铅黄铜8.70
90-1锡黄铜8.80
70-1锡黄铜8.54
60-1和62-1锡黄铜8.50
77-2 铝黄铜8.60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0
镍黄铜8.50
锰黄铜8.50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0
5-5-5铸锡青铜8.80
3-12-5铸锡青铜8.69
铸镁1.80
工业纯钛(TA1、TA2、TA3)4.50
超硬铝2.85
LT1特殊铝2.75
工业纯镁1.74
6-6-3铸锡青铜8.82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0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8.85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8.85
镍铬合金8.72
锌锭(Zn0.1、Zn1、Zn2、Zn3)7.15
铸锌6.86
4-1铸造锌铝合金6.90
4-0.5铸造锌铝合金6.75
铅和铅锑合金11.37
铅阳极板11.33
4-4-2.5 锡青铜8.75
5铝青铜8.20
变形镁1.76 1.78 1.79 1.80
锻铝2.77 2.80
钛合金4.45 4.40 4.46 4.56 4.89 4.55 4.43 4.40 4.48 4.52 4.53
硬铝2.76 2.73 2.80 2.78 2.84
想知道川西蓄相比于骆驼电池怎么样?名气质量还有价格。还有安徽有代理么?
现如今很多家庭中都可能会具备一些五金建材,这样可以更方便于维修一些出现故障的东西,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工业型的东西都需要用到。虽然说都是一些小工具,但是却有些很大的用途,并且五金建材非常多的,都还是有严格具体的分类。接下来我们就具体了解五金建材价格表分析,以及五金建材及密度具体有哪些。
五金建材价格表分析
1、一般来说现在市场上的五金建材数不胜数,可能还有很多种类是大家比较少见到的,根据一些了解唐明的五金建材在质量上非常不错。主要经营环保卫浴、陶瓷洁具、五金挂件等,而且五金防盗锁价格455元,设计时尚简洁,十分好用,有七层电镀,防腐性也不错。(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五金建材种类很多在价格上都有不同的区别,不过飞雕品牌的五金建材其实也不错受到很多消费欢迎,通常这边的价格大概在300元。那么五金建材则分为建筑五金、白铁皮、锁类铁钉、铁丝、钢铁丝网、钢丝剪、家庭五金、各种工具建材等。五金建材之性质与用途,应分为钢铁材料、非铁金属材料、机械机件、传动器材、辅助工具、工作工具、建筑五金、家庭五金等八大类。(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3、五金建材不仅仅在价格以及种类方面上众多,并且每一种五金建材在规格、大小、功能、用途上都不相同。想必这些大家也是了解的,并且五金类产品在家居装饰中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常家中可能会有准备到各种各样的小五金建材。选择好的五金配件可以使很多装饰材料使用起来更安全、便捷,其实主要还是要看买什么样的,价格一般都是几十到几百的都有。那么SUS304不锈钢冷热混水龙头,通常价格都大概在60元左右一个,并且质量方面上也非常的不错。(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五金建材及密度具体有哪些
水1.00冰0.92
5铝青铜8.20
银10.50
水银(汞)13.60铅阳极板11.33
灰口铸铁6.60-7.40
白口铸铁7.40-7.704-4-2.5锡青铜8.75
可锻铸铁7.20-7.40
铜8.90铅和铅锑合金11.37
铁7.86
铸钢7.80
4-0.5铸造锌铝合金6.75
工业纯铁7.87
普通碳素钢7.85
4-1铸造锌铝合金6.90
优质碳素钢7.85
碳素工具钢7.85
镍铬合金8.72
易切钢7.85
锰钢7.81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8.85
15CrA铬钢7.74
20Cr、30Cr、40Cr铬钢7.82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0
38CrA铬钢7.80铍青铜8.30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8.85
3-1硅青铜8.47
1-3硅青铜8.60
纯铜材8.90
1铍青铜8.80
1.5锰青铜8.80
软木0.25
5锰青铜8.60
金19.30
锌7.10
4-0.3、4-4-4锡青铜8.90铸锌6.86汽油0.75
锻铝2.702.652.75玻璃2.60酒精0.79
印刷业历史
川西蓄更好。名气质量还有价格都不错。安徽有代理。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是1998-08-07在四川省成都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宏业大道南段37号。
成都川西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
生产、销售蓄电池及配件;加工铅、合金铅。经营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服务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及成员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活字详细资料大全
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外传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印刷术,是我国发明的。
这一发明闪烁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
印刷术出现的条件
在印刷术发明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
但是,一个个字的抄写实在是麻烦得很。
一部书如果要制成一百部,就要抄上一百次。
如果遇着卷帙浩繁的著作,就得要抄写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抄写时还会有抄错抄漏的可能,这样对于文化的传播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抄书既慢,数量也不多,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的要求。
这就为印刷术的发明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印章和石刻的长期使用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
印章是用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写文字的方法,不过印章一般字都很少。
石刻是印章的扩大。
秦国的十个石鼓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
后来,甚至有人把整本书刻在石头上,作为古代读书人的“读本”。
公元四世纪左右的晋代,发明了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
用事先浸湿了的坚韧薄纸铺在石碑上面,轻轻拍打,使纸透入石碑罅隙处。
待纸干后,刷墨于纸上,然后把纸揭下,就成为黑底白字的拓本。
这是一种从阴文正写取得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
正是在这些条件下,雕版印刷发明了。
雕版印刷的发明
根据《隋书》和《北史》等文献的记载来看,雕版印刷发明于隋代的可能性比较大,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雕版印刷所用的版料,一般选适于雕刻的枣木、梨木。
方法是先把字写在薄而透明的纸上,字面朝下贴到板上,用刀把字刻出来;然后在刻成的版上加墨,把纸张覆在版上,用刷子轻匀地揩拭,揭下来,文字就转印到纸上成为正字。
雕版印刷很早就和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发生密切联系。
初刻印的书籍大多是农书、历本、医书、字帖等。
大约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 年)后,长安的商业中心东市已经有商家印的字帖、医书出卖。
过了二十多年,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作为商人交易、纳税的凭据。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元稹(779—831)为白居易诗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居易诗集的印本换取酒茶,可见当时雕版印刷的应用已经扩大到人民爱好的诗歌了。
历本是农民从事耕种的必需品,因为有广泛的需要,所以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左右四川和江苏北部一带地方民间都曾“以板印历日”(历本),拿到市场上去出卖。
东川节度使冯宿认为 *** 的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民间所印历本“已满天下”,有损皇帝的威严和“授民以时”的权利,所以他就上书请皇帝下令禁止。
文献里保存下来的这些记载说明,雕版印刷至少在这时候已经在民间相当流行了。
唐代统治者尽管下令禁止民间刻印,但是,怎么也禁止不了。
黄巢(? —884)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使唐王朝政权摇摇欲坠,民间刻印的书就更多了。
四川就是当时主要的刻书中心。
雕版印刷发明不久,佛教便利用它刻印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佛像和宗教画。
据记载,唐代高僧玄奘每年就用大量的纸来印佛像。
现在发现最早的印刷物,有1966年在韩国古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遗址出土的木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是由唐代睹货逻僧人弥陀山(汉名寂友)在武则天天授二年到长安四年(公元691年到704年)在长安翻译又在长安印刷,以后传入新罗(今朝鲜半岛)首都庆州。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 年)在新罗佛国寺修建释迦塔时把它藏在金铜函里藏在塔中。
还有在日本和韩国发现的刻印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陀罗尼经》,可能是当时的留唐学问僧在中国学到印刷术后在日本刻印的。
1900年,在甘肃敦煌千沸洞里发现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末尾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唐咸通九年,就是公元868年。
这是国内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木刻印刷物。
《金刚经》的形式是卷子,长约一丈六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
最前的一张扉页是释迦牟尼在祗树给孤独园说法的图,其余是《金刚经》的全文。
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显明,显然刊刻技术当时已经达到了高度熟练的程度。
五代时期,封建 *** 的文化机关大规模地刻印古代书籍,民间刻书也很盛行。
当时刻书的,除开封外,现在甘肃的西部、山东的东部以及南京、福建等地方也开始刻书,而以四川、浙江一带刻的最多。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已经十分完善。
著名刻工蒋辉就是千万个技术纯熟的刻工的突出代表。
当时以杭州、福建、四川刻的书质量比较高。
宋代的刻书不但多而且刻的精美讲究。
宋版书是很珍贵的版本。
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张徒信在成都雕印全部《大藏经》,这是印刷史上比较早期的分量最大的一部书,费工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雕版达十三万块之多。
由此可见,那时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以后,还出现了铜版印刷。
铜版一般用来印刷钞票,这是因为铜版可以印制线条细、图案复杂的画面,印成之后,难于仿造。
雕版印刷在后来的发展中最为突出的成就,就是别开生面的彩色套印。
套色印刷是一种复杂的、高度精密的技术。
比方,要印红黑两色,那就先取一块版,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另外取一块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版,把需要印红色的字也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
每一块版都不是全文。
印刷的时候,先就一块版印上一种色;再把这张纸覆在另一块版上,使版框完全精密地互相吻合,再印上另一种色,一张两色的套色印刷物就完成了。
假如印刷的时候粗心大意,两块版不相吻合,或者刻版的时候两块版上的字位置算得不准确,那么,印成之后,两色的字就会参差不齐,无法阅读。
如果要套多种颜色,都可以照这办法去做,不过套色越多,印刷起来越费事,所以需要极其熟练的技术。
这样用各种颜色套印出来的书,如果印在洁白的纸上,真是鲜艳夺目,美不胜收!这种套印的方法,至迟在公元十四世纪的元代就已经发明了。
元代的时候,中兴路(今湖北江陵)所刻《金刚经注》,就是用朱墨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
但是到明代公元十六世纪末,这方法才得以广泛流行。
明代万历年间闵齐伋、闪昭明、凌汝享、凌蒙初、凌瀛初都是擅长这种印刷术的名家。
在清代,这种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种套色技术结合着版画技术,便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套色版画。
明代末年原版《十竹斋画谱》和《笺谱》就是很好的样本。
一张版画呈现着各种颜色,浅深浓淡,阴阳向背,无不精细入微。
有的古版画的确是艺术上的珍品。
活字印刷的诞生和发展
雕版印刷比靠手工抄写确实方便得多,一次就可以印出几百部、几千部。
但是,雕版依然很费工,印一页就得刻一块版,雕印一部大书,往往需要几年工夫;雕好后的板片,还得用屋子存放;同时要想出版别的著作,又得从头雕起。
人力、物力和时间都很不经济。
宋代湖北英山布衣(平民)毕升(?—1051)生活在雕版印刷的全盛时代,他通过长期的亲身实践,在世界上首先创造了活字印刷。
这种方法节省了雕版费用,缩短了出书时间,既经济,又方便,在印刷史上是一大革命,影响深远。
现在盛行的铅字排印的基本原理,和最初毕升发明活字的排印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毕升这一发明,在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八中留下了最可靠的记载。
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 年到1048年),毕升用胶泥刻字,一个字,一个印,用火烧硬。
先预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着松香、蜡、纸灰等,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里密密地摆满字印,满一铁框就是一板,拿到火上加热,药就熔化,用一平板把字压平。
为了提高效率,用两块铁板,一板印刷,另一板又排字,这块板印完,第二板已准备好了,这样相互交替着用,印得很快。
每一个单字,都有好几个印,最常用的字更多些,以备一板里有重复的时候用。
至于没有预备的偏僻生字,就临时写刻,马上烧成了用。
根据毕升的试验,印三五本显不出简便,如果印上几百本、上千本,就快得很。
清道光年间,安徽泾县有位教书先生翟金生,根据《梦溪笔谈》关于泥活字的记载,花了好多年工夫,制成了十多万个坚硬的泥活字。
他用自己制的这些泥活字印过《泥版试印初编》等书。
近些年来,在北京图书馆里发现了好几种用泥活字印的书。
这些都证明了《梦溪笔谈》里关于毕升泥活字记载的真实性。
毕升也曾经试制过木活字,但是他发现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同,沾水后有伸胀性,排出版来高低不平,此外又容易和药物相粘,取下不便,所以他只好改用胶泥制活字。
到了元代,农学家王祯创制木活字成功,他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用简单的机械,增加排字的效率。
关于他制木活字的方法和印刷经验,在他所著的《农书》中有详细的说明。
王祯所创制木活字的办法是,先从官定韵书中挑选可用的字,分韵写成字样。
此外常用字如“之”、“乎”、“者”、“也”以及数目等,各分一类。
把字样糊在板上雕刻。
字和字之间稍微隔开,雕成以后,用细齿小锯把字一个个锯下,成为四方形。
再拿小裁刀四面修理,使得每个活字都合乎标准,大小高低相同。
印的时候把活字排进木制的盔盘里,削竹片夹起来。
字满以后,用小木块塞紧,右边安置界栏,用木栓拴住,不让再动摇。
如果有高低不平,随字形用小竹片垫好,让字体平稳。
然后刷墨付印。
刷墨用棕刷顺界行竖刷,不可横刷,印的时候也是这样。
贮存活字用轻质木料做成类似圆桌面的大轮盘,直径大约七尺,轮轴高约三尺。
轮盘上铺圆形竹制的框子,活字按韵分别放在里面。
每韵每字都依次编好号码。
同时准备两架轮盘,一架放选出可用的字,一架放普通常用的字。
另有两本册子,把活字依照轮盘上号码次序登录。
排版的时候一人从册子上叫号码,另一人坐在两架轮盘之间,依所叫号码,从轮盘上取下活字,放进盔盘。
因为轮盘可以旋转自如,所以摘字的人只要坐在中间,“左右俱可推转摘字”。
王祯自己说:“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
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
”元成宗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他曾经用这种方法试印一部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就印成了一百部,印刷又快,质量又好。
他的排字、印刷方法在印刷史上也是一次重大革新。
王祯以后,木活字印书一直在我国流行。
明清两代更加盛行。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清 *** 曾经用枣木刻成二十五万三千五百多个大小活字,先后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三十八种,计二千三百多卷。
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
活字印刷的另一发展,是用金属材料制成活字。
王祯还提到,近世有人用锡做活字,这应当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
但由于锡不容易受墨,印刷常遭失败,所以未能推广。
到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到1505年),铜活字正式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
我国用铜活字印书,工程最大的要算印刷清代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了。
印刷术的外传
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唐代的雕刻印本书传到日本,公元八世纪后期,日本的木板《陀罗尼经》完成。
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或者略早,雕版印刷术传到埃及。
公元十三世纪,欧洲人来中国多取道于波斯,就是今天的伊朗。
波斯当时已经熟悉了中国的印刷术,并且曾经用来印造纸币。
波斯实际成了当时中国印刷术西传的中转站。
公元十四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板雕刻的纸牌、圣像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
我国最初的木活字印刷术,大约在公元十四世纪传到朝鲜、日本。
具有聪明才智的朝鲜人民在吸取我国传去的木活字经验基础上,发扬光大,最早创制了铜活字,对世界印刷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公元十五世纪后,朝鲜铜活字印刷又对我国印刷术产生影响。
元代的木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间也有流传。
*** 尔族人民,按照 *** 尔文字拼音特点,制成单字,不是字母的活字。
这很可能是世界拼音文字中出现的最早活字。
以后,我国的活字印刷术经由新疆到波斯、埃及,传入欧洲。
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谷登堡(约1394—1468)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铅、锡、锑的合金初步制成了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在1863年一月二十八日给恩格斯的信里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由此可知,印刷术的发明意义是多么重大。
活字,通常指用金属、木质或塑胶制作的长方块,上面有凸起的字母,着墨后印出字来,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
中国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泥活字,是活字的开端。后来又发展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泥活字等。其中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对后世影响较大,仅次于雕版。朝鲜古代曾有过铁活字。现代铅合金活字是德国人约翰·古腾堡于15世纪50年代所创制。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活字 外文名 :type 拼音 :húo zì 注音 :ㄏㄨㄛˊ ㄗㄧˋ 词语含义,基本信息,引证解释,基本概念,历史,作用,优势,沿革,制作方法,海外推广, 词语含义 活字盘 基本信息 词目: 活字 英文: 引证解释 1. 印刷书籍时所用的一头铸著或刻着单个反著的文字或符号,排版时可以自由组合的方柱形物体。 宋 人 毕升 发明。 清 代以前均以胶泥、木、锡、铜、铅等材料制成,现代通用的是由铅、锑、锡合金铸成。 明 陆深 《金台纪闻》:“近日 毘陵 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 曹洪奎 《活字排版工艺》第一章第二节:“于是有人创造单个字粒来排成印版,如有了错字,丢句,多字,更改起来就方便了。这种单个字粒称之为活字。” 2. 指灵活运用的字。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毕罗》:“毕罗注云修食,当作活字。”按,“毕罗”相传是少数民族 毕氏 、 罗氏 所喜爱的一种有馅的面食品(其实不是),于是就用“毕罗”表示这种面点,故为字(词)的灵活运用。 3. 指还在使用的字。 鲁迅《书信集·致姚克》:“其实,在古书中找活字,是欺人之谈。例如我们翻开《文选》,何以定其字之死活?所谓‘活’者,不外是自己一看就懂的字。” 基本概念 活字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单个排版用字。在方柱体或长方体体的顶端的反向的文字或符号。 常用的印刷活字,俗称铅字,是以金属铅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锡、锑金属,用铸字机铸造出来的。 从活字的字面到字脚的距离,叫做活字的高度。活字的高度,国际上统一采用公制,用毫米计算。 从活字的字背到字腹的距离,叫做活字的大小,也叫做字号。我国的活字采用以点数制为辅、号数制为主的混合制来计量。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贴上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型凸出的阳文,和字型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型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历史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作用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优势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沿革 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套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启示作用。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字,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宋人周必大(1129~1204年)曾被封为济国公,老年时从沈括那里学来了毕升的方法,印了自己的著作。他也做了一点小改动,把铁板改为铜板。铜板比铁板传热性好,易使粘药熔化,但铜板比铁板价格贵,这对一个公爵来说就算不了什么。 元代的姚枢(1201~1278)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印成了朱熹的《国小》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不过杨古造泥活字是用毕升以后宋人改进的技术,并不是毕升原有技术。 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饶州推官,集磁户,造青磁《易经》一部。所谓青磁(活字)据专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烧成的陶活字。 1718年山东泰安人徐志定制成陶活字,印《周易说略》。他将泥土煅烧后制成活字用以排版印书,采用的仍然是毕升用过的方法。 19世纪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因读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述的毕升泥活字技术,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书的想法。他费事30年,制泥活字10万多个。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此后,他又印了许多书。20世纪60~70年代在泾县还发现了翟金生当年所制的泥活字数千枚。这些活字有大小五种型号。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毕升的发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 1962年发现于安徽徽州的翟氏泥活字模。 与杨古同时代的王祯(1271~1368年)创制了木活字。王祯是山东东平人,是一位农学家,做过几任县官,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王祯关于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 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元代木活字印本书虽已失传,但当时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则有几百个流传下来。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约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 *** 的支持,获得空前的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发行。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英武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 用金属材料制造活字,也是活字印刷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王祯以前,已有人用锡做活字。但锡不易受墨印刷很困难,难于推广。公元15、16世纪之际,铜活字流行于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铜活字印刷在清代进入新的 *** ,最大的工程要算印刷数量达万卷《古今图书集成》了,估计用铜活字达100~200万个。 制作方法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中间,我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我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里。但是除开西夏文字的几本推测为活字印刷的佛经外,中原地区无发现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 海外推广 活字印刷在高丽和日本 13世纪末,高丽用金属活字印《清凉答顺宗心要法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本。 1376年,朝鲜出现木活字《通鉴纲目》。 1436年朝鲜用铅活字刊印《通鉴纲目》。 16世纪末,日本用活字刊行《古文孝经》、《劝学文》。 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明与传播 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 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 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5]。门多萨的书很快被翻译成法文、英文、义大利文,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法国历史学家路易·勒·罗伊,文学家米歇尔·德·蒙田等,都同意门多萨的论点。汉学家安田朴曾以“欧洲中心论欺骗行为的代表作:所谓古登堡可能是印刷术的发明人”为题,论证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来源于中国。 义大利人则将活字印刷传入欧洲的功劳,归功于伦巴地出生的义大利印书家帕菲洛卡·斯塔尔迪,他见到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来的活字版书籍,采用活字法印书。义大利人为此特地在他的出生地树立他的雕像作为纪念。 法国汉学家儒莲,曾将沈括《梦溪笔谈》中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一段史料,翻译成法文,他是最早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史实,介绍到欧洲的人。 古腾堡所发明的铅字,实际上同时含有铅、锡与锑。因为活字合金含有铅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使用麻烦以及工艺上的不足,在电脑排版流行以后,逐渐销声匿迹。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