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国际交易中心_莫桑比克国际油价
1.有色宝石市场危机中的机遇
2.概括苏联的国际地位
3.如何能对能源的各种影响进行客观评价?
4.地理世界主要港口、世界主要航线
5.如何应对非洲国家货币贬值
有色宝石市场危机中的机遇
袁健荣
1.经济危机对有色宝石市场的影响
尽管中国和印度珠宝市场保持了很强劲的增长,但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对珠宝首饰产品的进口大幅下降,使得中国和印度珠宝市场的上涨不足以弥补发达国家市场的萎缩,世界珠宝市场消费总量下降。受此影响,有色宝石消费也有所下降,而且在泰国占他布里、印度贾普、中国番禺和惠州等加工地区,有色宝石的产量和加工量大幅下降。
有色宝石开商们也在饱受油价上涨之苦,他们不得不面临快速攀升的矿费用和日渐低迷的市场需求等问题,一些小型矿主甚至被迫停止开,以降低成本。这些情况在供应环节中形成了恶性循环。
2.有色宝矿石的开模式转变
有色宝石主要来源于南美洲和非洲。巴西是有色宝石传统产地,其有色宝石开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作坊式的开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投资和高新技术支持的规模化开。
非洲是有色宝石的另一个供应地。一些巴西的矿主与非洲当地的矿主联合开发矿区,并建立合资公司。目前,一些大公司,如Gemfields,已经在非洲有稳定的开发项目,并同当地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证长期有效进行开,而且建立了顺畅的供应渠道。目前有一种趋势,优质祖母绿原料在逐渐被一些资金实力雄厚、市场营销手段高明,且有庞大广告投入预算的公司联合控制。如哥伦比亚的Muzo Puerto Arturo矿区就迎来了来自高端零售领域的一笔投资,该投资方控制了这一矿区49%的股份,并对矿区的开具有控制权。另一个例子是坦桑尼亚的Tanzanite One(南非上市公司),主要的坦桑石供应商。该公司也是通过纵向联合而控制了富含绿色铬钒钙铝石榴石的矿区开权。以上举例说明产业上下游联合并购是有色宝石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马达加斯加,世界银行(世行)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启有色宝石的“产能建设项目”。目前,世行还向世界其他有色宝石产国,如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提供资金支持,用以推动从原料开到市场营销整个环节的发展。此外,美国国际发展基金(USAID)也向巴基斯坦、阿富汗这样的宝石出产国提供资金支持,用以促进矿区开和生产加工。目前已有潘杰希尔峡谷的祖母绿矿区和Baikshan的青金石矿区得到了该组织的资助。
莫桑比克正在筹划设立珠宝首饰培训中心,专门培养宝石检测、分类、评估等方面的人才,以逐步减少该国低价出口宝料的数量,使本国珠宝产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国际组织和的参与行为,必将促使当地有色宝石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以满足首饰市场的需求。
3.有色宝石主要产区的供应情况
受经济危机的拖累,哥伦比亚2009年祖母绿的出口比2008年下降50%。巴西祖母绿供应保持平稳状态,祖母绿贸易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印度加工企业保持了旺盛的需求。巴西的祖母绿主矿区也从日渐干枯的Goies地区迁移到Bahia地区。赞比亚的祖母绿生产得益于Gemfields(London)公司的有序开。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严格控制祖母绿供应量,从而使得赞比亚祖母绿市场井然有序。2009年11月23~27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祖母绿原料拍卖会上,拍出了560万美元的祖母绿原料,价格在1.5~100美元/克拉。
2009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鉴
此外,巴西紫晶、黄晶和其他水晶品类的供应稳定,而碧玺原料供应量则消减。
2008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红宝石矿和2009年在莫桑比克发现的红宝石矿产量可观,其红宝料大量进入国际市场。莫桑比克的红宝石甚至还可以使用泰国新发明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处理后低质的原料可达到制作珠宝首饰的质量要求。
4.消费市场的渐变和供求关系
其他天然有色宝石,如绿石榴石、锰铝石榴石(橙红,橙**)、红色尖晶石、祖母绿色碧玺(铬电气石)等,将会在市场上有良好的表现,因为目前的消费者正热衷于追求这些天然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有色宝石的收藏。
美国是坦桑石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印度作为坦桑石最主要的切割加工中心,也逐渐向其国内市场推广这种漂亮的蓝色天然宝石,使得坦桑石在印度珠宝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中国也应该大力推广这种宝石和上述其他珍稀的有色宝石,对消费者进行宣传和培育,给他们多些接触选择的机会。
国际市场上,对红色和蓝色碧玺的需求强劲。尤其是红色碧玺,在中国的需求更为可观。尼日利亚的碧玺供应量稳定,莫桑比克也出产浅粉色、绿色和蓝色的碧玺,也有像帕拉伊巴碧玺那样的品种。巴西帕拉伊巴碧玺矿区已经停止开,因此,优质的帕拉伊巴碧玺宝石已成为宝石收藏家必备的藏品。
5.助推国际有色宝石市场发展
国际有色宝石全球销售估计约25亿美元。美国是最大的需求国,2008年的进口量估计约11.5亿美元。随着可预期的世界经济的复苏,相信有色宝石需求也将再次上升,这也将带动开方面的投资以增加供应量。与此同时,市场将继续关注供应链的透明度,矿区开的道德约束,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平交易等问题。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将更加关注对以上焦点问题之负面影响的披露和监督,甚至将这种披露和监督事务常态化。
国际有色宝石协会(ICA)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宝石产业和实验室峰会”(GILC)将于2010年美国图森展会期间重启。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将派人参加。ICA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会同TA(美国宝石商会)、CIBJO(世界珠宝联盟)以及其他相关宝石机构,共同致力于有色宝石披露代码的制定。NGTC、ICA和GIT(泰国珠宝学院)已经在联合制定红蓝宝石的相关标准。而下一个项目将会是同祖母绿相关出产国合作制定祖母绿的相关标准。
继2009年5月在广州番禺召开年会之后,除了同中国同行共同制定红蓝宝石标准之外,我们还一直致力于同各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间的沟通,探讨如何在中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推广有色宝石。当然,中国是首要推广的重点市场。目前,我们已经征得巴西、哥伦比亚、泰国和印度方面的大力支持。近来,我们已承诺为会员提供机会,参加2010年中国的珠宝展,包括由中宝协组织的北京和上海珠宝展会,这也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两个珠宝展会。我们相信频繁地面对面地与顾客沟通,是向他们传达有色宝石知识和价值的最好方式。
印度的贾普是重要的有色宝石基地。近期对该地区访问时,得到了ICA在该地区会员以及当地珠宝首饰协会的大力支持。该协会拥有2800家会员,并在贾普举办珠宝展会。我们将组织当地的有色宝石企业参加2010年中国的珠宝展会,并参观考察中国的宝石加工厂、首饰生产商以及贸易商,也希望吸引中国企业到贾普参展或观展,以了解并进入印度的珠宝市场。
在中国,ICA同深圳水贝国际有色宝石中心合作,邀请海外有色宝石企业进驻该中心,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宝石加工中心,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宝料需求。
在推广方面,我们还与《中国宝石》密切合作。我会主办之Incolour季刊杂志将作为《中国宝石》副刊同步发行。此外,我们还通过《中国宝石》的协调,同时装界配合时尚趋势,举办时装珠宝系列活动。此外还将举办有色宝石切磨大赛和有色宝石首饰设计大赛等活动。
最后,国际有色宝石市场巨大,ICA只是这个市场中的一个分子,凭我们的一己之力,很难将有色宝石产业发扬光大。然而,我们将以诚挚的姿态,联合更多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国际有色宝石产业的蓬勃发展。
概括苏联的国际地位
苏联初期被国际社会视为异类,被西方国家孤立和封锁。后来由于在内战中的胜利和国内建设的成就,渐渐被国际社会吸纳,并成为国联正式成员国。
在苏芬战争战争爆发后,苏联被视为侵略者,被开除出国联
在二战期间,由于苏联承受了大部分的纳粹德国的军事进攻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在二战胜利时,其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了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强国。同时苏联的模式也被西方国家人民羡慕,战后西方国家工党纷纷上台就表明了这个事实。在东欧,苏联卫星国用了苏联的模式,也让苏联模式成为时髦的国家模式。这种模式甚至影响的亚洲,包括中国等国。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模式后,让苏联在共运中的威望和地位下降,东欧出现了离心倾向。
勃日列涅夫时期,由于油价上涨和新经济政策的刺激,苏联经历了“黄金5年”,苏联的国力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军事实力的上升,苏联成为了第二个超级大国。
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时,曾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遣责,因此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中国都抵制参加八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奥运会。以至于八四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也以同样的方式,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另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巴基斯坦不断地向阿富汗提供各种援助,拉登就是这个时候介入阿富汗的,使苏联当时无法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主要因素。虽然苏联的解体跟阿富汗战争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苏联通过阿富汗战争,削弱了国际地位。
由于苏联热衷于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争霸,尤其在阿富汗战争耗尽国力,而长期没有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致使苏联解体。
如何能对能源的各种影响进行客观评价?
任何能源的使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某些影响很明显,如煤矿工人所面临的健康危险很容易估测,但核废料处理现场辐射长期泄漏的风险就难以评判。再者,人类健康遭到的危险如何与环境破坏相比较?即使完全以人类为中心(视人的福于任何其他生命),环境的破坏最终也将影响到人的。电台的脱口秀明星们不断鼓噪“我从没见过比用森林做停车场更好的事”,但如果世界的森林(或更为普通的植被)真的缩减到导致氧气量下降的水平,这些人就会改弦易声了吧。
能量的消耗能给人类带来真真切切的利益,能让人们烹煮食物、给居住空间取暖、提供照明,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并不存在随意浪费现象。人类的生存要靠这些能量,而且生存是超越一切的天性,如果提供给人类的能量无法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实际上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人们会砍伐森林,无法砍倒的树会剥树皮,将本来应该做肥料的粪收集起来烧掉(与吃掉玉米一样),这种行为明显会妨碍下一年的生存,但如何活过今天则是应该最先解决的问题。
除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外,能源在交通、食物与医药、通讯、建筑材料甚至方面都可以提供便利。减少这些方面的工作量可以节约能量,但实用性就会受到影响。利用新技术进行更为高效的能量转换,或者取一些补救方法都可能降低环境影响。新技术的研发会发生资金成本,但技术改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每一种能源,在其生产和利用的每一步,都会给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大气、生物圈、水及审美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政策分析习惯于以成本方式来体现各种影响,这样可以对各种能源的总体影响进行一些全面的评价。每一种能源在不同领域都会有较大影响,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所有的负面影响都划归成本一类,正面影响划归为收益。直接成本最容易评价,总的说来,目前化石燃料提供最廉价的能源;将风能或太阳能转换成有益能量形式,转换设施的直接成本极高,尽管这两种能源本身不发生成本,但利用这两种能源所节省的燃料成本与转换设施的成本要经数年才能达到平衡,或者换一个角度看待该问题:与能量转换设施(如光电池、STEC或风力透平)的资金成本相比,燃料的成本很低,几乎可忽略不计。
外部因素价值
不花费任何代价就想取得环保收益不太可能。那么,减少酸的沉积值多少钱?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或减缓森林的乱砍滥伐又值几何?不生产放射性废料或有毒化学废料又价值多少?的政策或税收导致能源价格上涨,上涨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选民)时,他们要决定支付多少费用,就必须回答上述问题,从以往的消费历史趋势看,多数美国人不愿意支付额外的能源费用来降低环境影响。
但消费者们也注意到这样一种实情,即不断加强的各种规章并没有导致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以定值美元计)。某些情况下,规章的严格性促使效率得以提高,本身就是一种补偿;另外,提供了一些新的收益,如提高工人们的资金保证,而这部分资金又加入到大经济循环中去(如矿工的风险和伤害补偿金)。其实,经济就像全球的环境一样,是一个具有多种反馈循环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除号召全社会义务保护环境、并将能源的各种外部因素尽可能转换成内部因素外,将各种成本公正地分摊给社会全体成员也相当重要。由于每一种能源外部因素的构成不同,那么各种能源之间有可能会产生市场不均衡。如果将一种价值分配给降低酸雨(也许通过强制规定各工厂硫排放量的方式,或通过征收“排硫税”的方式),此时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不含硫燃料的政策。这样是否又会刺激人们转向木质燃料呢?设出现这种情况,逐渐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负面结果:为了用含硫低的燃料代替煤,森林的砍伐会日益严重(前面曾有论证,密集型种植燃料木从生态角度看,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森林,而生物燃料直接燃烧的总污染排放也是问题)。出台降低酸雨的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护森林和湖泊,结果却反而破坏了森林。
当然,大部分发达国家中不太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还有一些制度限制森林的砍伐。这正是要说明的关键,即要保证一项制度(或税收)达到理想效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限制其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此来取得平衡。
最后一点,让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充分掌握各种能源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也相当重要。这些信息不仅仅在分配相对价值时非常重要,对于认识那些没有得到充分证实的能源成本及潜在成本也非常重要。虽然一片新的草坪看起来更为翠绿新鲜,但未必经得起频繁的使用,预见各种负面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燃料价格之所以持续走低,是因为许多实际的成本对一些能源生产公司来说还是外部因素,如果各公司将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在其成本之内,价格一定会上涨。以往的经历已证明这一点,比如,煤炭公司不改善矿工的安全,也没有被迫支付矿工死亡及致残事故的赔偿时,这些成本对煤炭公司来说就是外部因素,煤炭公司也就没有把这些安全及保险赔偿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所有的成本都会转嫁给消费者);未要求进行地面恢复时,地表的破坏成本就是外部因素;各个油公司如果不为漏油事故造成的破坏支付费用,则这部分费用就是外部因素。
随着各种新政策的出台,要求各公司支付上述各种外部因素的相应成本,外部因素就变为公司的内部因素,进而构成了消费者支付价格的一部分。今天如果经营一家矿业公司而不对矿工们面临的风险及遭受的实际伤害进行补偿,将是不可想象的事。每一套新的制度都试图将另一种外部因素内部化。当然,工业行业里有许多人会反映说能源行业已受到了太多的管制,许多成本都需要内部化,每种内部化的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有多少美国人愿意支付更高的油价?施加给各公司的各种新的费用最终肯定会从上涨的价格中体现出来,价格控制妨碍了这种价格体现,直到出现供应短缺,使得找到并生产更多的能源成为第一要务,进而又会需要有较高的能源价格推动更大范围的国际勘探与生产,此时,供求的基本规律已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的情形表明了价格控制的一种逻辑结果:供应短缺突破价格控制防线后,直线上升的价格弥补了先期未转嫁的全部费用。
如果消费者愿意重视环保并开发有竞争性的替代能源,则消费者除了愿意支付这部分费用以外别无他法。也许有人会说,有些替代能源就在工业化规模的边缘上徘徊,如果这些能源不发生较高的环境成本,那么将这些环保方面的外部因素包含在该种能源价格体系中,也许不会导致价格有大幅上升,应该可以替代原有能源。比如说光电池,其价格与可燃能源价格不相上下,而燃煤电厂如果因为不得不支付100英里半径范围内平衡湖泊和土壤pH值的费用而提高供电价格,此时,如果光电池价格稍有上升的情况下具备了成本效益,那么光电池的生产和销售量就会上升,最后有可能完全取代燃煤电厂。如果电力公司必须支付环境处理费尚需一段时间过渡,则电价会逐渐上升,光电池工业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培植力量,接手电力公司失去的市场。
推出一种替代能源之前,专家们会对其价格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做出预测。如果预测不够准确,可能会因某种因素导致这种替代能源的价格小幅上扬,因而失去市场份额;此时,原有能源的价格也将持续上涨,涨到一定程度后,能源供应公司就会将上涨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既然专家们预测该替代能源会形成价格竞争优势,为什么还会因价格小幅上扬而失去市场份额呢?问题出在哪里?造成这种错误最明显的原因之一是,专家们的预测是以先进的新技术为条件,而这些先进的新技术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才可能实现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也可能是因为新技术尚不成熟,存在着未知的危险或缺陷(核动力就如此)。另一种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替代能源的供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会因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因此,只有制定一种能源价格制度,将所有能引起能源成本上升的外部因素都包括在内,引起消费者对这些外部因素重视。但即使出台了这种新的价格制度,替代能源仍然可能不具备竞争力。最终结果可能是:消费者要承担新制度下原有能源的外部因素产生的全部费用。
环保与再生
在说到能源时,“合乎环境要求”与“可接替”几乎成了可以互换的同义词。但是,一种的更新速度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否有某种真正的联系呢?如果将来某一天,冰岛的钻井证明油气不是化石燃料,而是通过变质岩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以超过消耗的速度得以再生的一种燃料,那么油气就会更加合乎环保的要求(按古典理论,冰岛已完钻的井不可能含有油气,如果在冰岛发现油气,则可以证实相反的一种设,即油气是通过岩石的变质作用形成的。与死亡物质的腐化和变化相比,这种岩石的变质作用规模更大,接替性更强)。当然与石油生产和消耗相关的各种影响同接替速度之间完全没有关系,其实,再生是一个经济问题,即如果某种的再生性不强,那么给定消耗速度下,这种能持续多长时间?
举一个金融方面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设一个人是拥有十亿美元的富翁,这十亿美元的最低投资收益为2%,那么该富翁每年的投资回报为2000万美元。对任何人来说,以这种速度增长的财产都是一种永久性的可持续(同理,如果另有一个财富只是上述富翁的十分之一,但投资收益能达到20%,其年收入则相同,后一投资者的财产增长速度更高)。那么首先要问的是: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否能保证个体永不破产?历史上有无数富人将财产挥霍一空的例子。的消耗速度(无论该是钱、石油还是木柴)和其再生速度一样重要。
生物燃料与钱一样,再生量与原有量成比例,如果将本金挥霍掉一半,可接替的量也会相应下降一半。所以,森林的损失会导致生物燃料接替量的下降。如果上述富翁已花光了一半的财产,这时再告诉他来自他财产的收入任何人都花不完已毫无道理(因为他已经花掉了一半的财产)。同理,在森林损失已达一半的世界上再谈论生物燃料可再生、不会用完也毫无道理。亿万富翁因过度挥霍花掉了一半财产,但只要他今后认真理财,厉行节约,来自其剩余财产的收益仍可让他舒服度日,但全球范围内生物燃料的情况就未必如此了。地球虽地大物博,怎奈五十亿人口的消耗,尽管这笔财富曾一度无比巨大且仍有大量剩余,但这部分剩余所产生的再生财富远远满足不了正常消耗的需求量,如果确实如此,即使限制消耗也无法消耗与再生的平衡。
但地球的财富多种多样,由于动、植物基础对地球的环境整体性来说至关重要,那么生物燃料的消耗可用其他替代,诸如用其他能源甚至化石燃料代替木柴,以保证剩余森林储备产生的收益可重新积累已衰减的地球财富。
化石燃料形成的时间较长,而每年沉积的植物量又很小,因此化石燃料的再生速度远远低于植物燃料。因此化石燃料再生速度低、衰减快,将来总会有一天无法再使用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的消耗不会导致接替的储量衰减,而传统的生物燃料消耗则会。
以下重点介绍一下闭合式碳循环。
碳循环支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谓碳循环,是指生长的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游离氧和复式碳分子;该循环的另一项内容是那些碳分子经过活性有机体氧化,又产生二氧化碳,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另外,当然还有一部分原来在光合作用中形成的碳分子经快速氧化作用(燃煤)形成二氧化碳。如果该循环的平衡点被打破,光合作用返回到大气中的氧达不到氧化作用的耗氧水平,则大气中的氧气会日渐减少,导致致命后果。一棵大树白天可产生约2公斤氧气,因此全球的植被如果不超过2亿棵树当量,那么氧气的量都不足以满足人类呼吸之用,另外还需要22亿棵树的植被当量来接替燃料燃烧所消耗的氧。(注9)
这种极端的情形比温室效应来得更明显,后果的严重性无需多言。如果不能重新达到平衡,动物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将受到威胁,因窒息而死。是否真的可能出现这种结果?不可能。但是用这一推理可以说明,以环保为代价换取人口和工业的增长一定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本文作者认为,绝不会出现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增长达到氧气量衰竭点以前,负面的反馈机制就会启动。
经济限制
一般来讲,能源消费者都会迅速、强烈地对能源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这些反应大部分都是反对,指责能源公司从中谋利,更为直接的市场反应则以明显的消费形式呈现。
以下重点介绍一下设定燃料效率的成本依据。
美国1992大选期间的政治辩论中,强制性的公交汽车燃料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论辩的一方强调要在今后用几年的时间提高车用燃料效率;另一方则坚持这种改进将使美国经济承受几十亿美元的费用。但实际上,设车辆的平均燃料效率能达到35英里/加仑的话,那么仅1992年一年,燃料效率低就让美国公交花费了近80亿美元(提高燃料效率可减少进口原油,进而减少外币兑换。对国家经济来说,外币兑换节约是真正的节约,经济内部支出有助于国民经济增长)。
同理,取更为严格的汽车效率标准所带来的巨额费用可能会产生一些严重问题。体积小的轻型汽车,厂家支付的材质费用低,也不需要极其先进的技术就能满足燃料效率要求,许多厂家已生产出超过设计标准的型号,其成本仅限于将原有型号的生产线加以改造,由于汽车厂家每年都要进行型号更新,这种改造意味着最低的成本。提高平均燃料效率的政策是否包含这样的内容,即不鼓励美国人仅仅因为功率和偏好的原因购买更多的进口车?如果是这样,那么更为严格的标准也许有益于国民经济。
环境与审美
以主观审美问题取代客观环境问题,不仅偏离了原来的政策分析,同时还打开了一扇争论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取代导致了针对环保政策的激烈争论,诸如“大峡谷一览无余对我来说价值几何?”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稍加思考,也会看出这是个有争论的、非个体的问题。但在本例中,如果已无法看清大峡谷,则足以说明严重的环保问题——空气污染。
海上钻井是一个常常混淆审美和环保问题的例子。油公司竞标海域使用权时,沿海居民常以环保名义提出反对意见,实质是将环境破坏和个人的审美判断混为一谈。一方面,当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确实是环境问题,在拟进行海上钻井的区域及其附近,如果海洋生物或濒危物种密集,可以出台政策,要求针对正常海上作业给海洋生物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制定井喷预防措施,以保护海岸线上富有海洋生物的港湾;另一方面,家住海边的居民,只是不愿意窗外立着一座海上平台,他们关注的并不是环境影响。其实,一个人只要消耗的商业能源达到或超过美国人的平均水平,那么他实质上就需要美国海上的石油生产,如果用进口原油来满足这一需求,则海上运输溢油事故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国内海上石油作业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沿海居民真正关心环境问题,理智的方法是降低能源消耗水平或致力于国内海上生产。
其实,问题的实质既不是环保问题,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个人审美问题。一个人有可能在海边购置豪宅,领略大海的质朴与浩瀚,而其也许不愿意花巨款买一座风景中有海上平台的豪宅。但是,因风景受到破坏而导致个人的滨海财产贬值绝不是真正的环保问题,因为财产价值受损,个人有权提出反对意见,也可以鼓动邻居们一起说服油公司取海底完井及铺设管线的方法,这样完钻后,景色可恢复如昔。但是以环保名义来保护个人财富已经与真正的环保问题背道而驰了。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通常是指大型企业能够获得的单位成本的节约。一个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其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必须承担的固定成本(如经理和专家们需和原材料的所有者谈判,去做项目选址评估,这期间发生的差旅费、人员工资等等),另外还有许多费用和项目大小不成比例(如距离较远的钻井现场、设备和人员的动员费),这样一来,大型项目与小型项目相比,大项目可以分摊这些固定费用的生产单元要多。但是,大项目需要的资本投入也大,且要关注环境和社会影响。
对低收人国家来说,资本投入尤为重要。这些国家资金短缺、需求水平和支付能力相对低下,因此无法获得较高的启动资金,这种情况阻止了外国投资进入低收入国家进行开发。比方说,这些地区因当地市场的局限性,所产石油大部分要出口到发达国家,这就意味着这些地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储量才可以开发,用高产来抵消建立装卸油罐船设施的巨额成本。在这些限制条件下,低收入国家中的油气发现规模要比美国的油气发现规模大100倍才能达到商业化水平。因此,这些国家中尚有大量的油气未动用,却要拿出一半外汇储备进口能源。
局部小规模生产可以使许多低收入国家生产其本土的油气,替代日渐减少的木柴,减少对外贸易赤字,但是低收入国家中寻求各种能源解决办法的人通常无法得到小型油田的开发技术。1986年,联合国技术研究所(UNLTAR)曾举办一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吸引美国独立的油公司到需求能源的国家进行小型区域化作业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无论项目规模大小,各公司的根本目的是要赢利,而且美国的各公司一定要把利润带回家(疲软货币就成为问题)。此外这些国家中,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下游销售有困难,各公司也很关心如何才能找到充分的市场,使油气生产能得到优化。各油公司还想得到其生产不会被当地国产化的承诺,对任何追求利润的联营公司来说,这些因素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1987年,通过实施一个题为“非洲发展油气能源办法”(AHEAD)的项目,本文作者及其同事在纽约罗彻斯特大学有一个发现:公共慈善团体可以不受联营公司寻求利润的限制,以成本效益进行开发。AHEAD项目发现,诸如在加纳、莫桑比克这样的国家中,其官员能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其本土天然气的潜在效益,而且已经向这一目标创造性地推进。AHEAD的理念是:能源就像食物和住房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对低收入国家来说,进行天然气生产、建立基础设施至关重要。由非赢利团体来启动第一步最合适不过。
对欠发达国家的居民来说,其他一些小型项目也很有意义,其中包括小型水电项目、太阳能及风能项目的几种变化形式。小型水力项目资金成本易于控制,环境破坏程度小,生产应用范围广的电,因此具有潜力。
许多太阳能项目未能成功,是因为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前面曾讨论过的抛物线形烹调炉,该项目没有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区所有成人都要在田里从早劳作到晚,天黑后才能回家做饭。太阳能箱式烹调炉只需很少的资金投入,特别适于不需看管的罐式锅的烹煮。但已有的项目进展并不是太好,一名加纳的官员对本书作者解释说,这些主意不错的项目通常会得到当地客户的肯定,因为这些人出于礼貌,不会抱怨赠给他们的设施,尽管对他们来说有可能一文不值。如果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们能与社会学家们一起工作,使设计即能符合能源消耗形式,又能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那么在最基本的能源需求领域,太阳能烹煮炉有可能做出杰出贡献。
地理世界主要港口、世界主要航线
一:世界十大著名港口及国家
(1)?鹿特丹(HAMBURG,GERMANY)-荷兰
(2)?纽约(NEW?YORK,NY)-美国
(3)?神户(KOBE,JAPAN)-日本
(4)?新奥尔良(NEW?ORLEANS,LOUISIANA)-美国
(5)?横槟(YOKOHAMA,JAPAN)-日本
(6)?马赛(MARSEILLES,FRANCE)-法国
(7)?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
(8)?安特卫普(ANTWERP,RELGIUM)-比利时
(9)?伦敦(LONDON,UK)-英国
(10)?汉堡(HAMBURG,GERMANY)-德国
二:2010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及其吞吐量?
1、上海?2907万TEU?
2、新加坡?2843万TEU?
3、香港?2363万TEU?
4、深圳?2251万TEU?
5、釜山?1428万TEU?
6、宁波-舟山?1314万TEU?
7、广州?1212万TEU?
8、青岛?1201万TEU?
9、迪拜?1150万TEU?
10、鹿特丹?1110万TEU
三:世界主要航线:
1.太平洋航线(1)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2)远东--加勒比,北美东海岸航线(3)远东--南美西海岸航线(4)远东--东南亚航线(5)远东--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6)澳,新--北美东西海岸航线
2.大西洋航线(1)西北欧--北美东海岸航线(2)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加勒比航线(3)西北欧,北美东海岸--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亚太航线(4)西北欧,地中海--南美东海岸航线(5)西北欧,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6)南美东海--好望角--远东航线
3.印度洋航线(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2)波斯湾--东南亚--日本航线(3)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运输线
除了以上三条油运线之外印度洋其他航线还有:远东--东南亚--东非航线;远东--东南亚,地中海--西北欧航线;远东--东南亚--好望角--西非,南美航线;澳新--地中海--西北欧航线;印度洋北部地区--欧洲航线。?
4.世界集装箱海运干线?目前,世界海运集装箱航线主要有:(1)远东--北美航线;(2)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3)欧洲,地中海--远东航线;(4)远东--澳大利亚航线;(5)澳,新--北美航线;(6)欧洲,地中海--西非,南非航线。
如何应对非洲国家货币贬值
货币大幅贬值
彭博信息的数据显示,非洲各国平均外汇储备仅58亿美元,是全球31个发展中国家(扣除中国)平均外汇储备780 亿美元的7%。 以肯尼亚为例,根据肯尼亚央行数据,今年前7个月外汇储备下降10亿美元。至7月末,外汇储备为64.1亿美元,可支撑该国4.06个月的进口账单,仅略高于4个月的最低要求。主要由于肯尼亚央行为缓解货币汇率波动,数次向市场出售美元,还有一部分用于偿还债务。
南非兰德银行经济学者指出,非洲各国央行干预汇市的能力已达临界点,未来必须让本国货币更大幅贬值。
所有非洲国家都面临货币贬值挑战。撒哈拉沙漠以南各国的外汇储备剧减,加上出口下降,使经常账户逆差更加恶化,也影响外国投资;尼日利亚、加纳及肯尼亚的本国货币和证券最近都遭到抛售。
尽管货币贬值对出口有利,但非洲多个出口国家更受到原料价格崩跌的打击。
安哥拉今年已经用掉了10%的外汇储备,并提高利率,但货币仍贬值19%,通胀率也上升到两年半来的高点。南非、乌干达及肯尼亚也紧缩货币政策,试图拉抬本国货币;加纳更将基准利率提高到24%。
尼日利亚从去年9月以来,外汇储备已剧减20%,但货币奈拉仍大贬18%,因而实施外汇管制,结果造成外汇短缺,企业无法支付货款给国外供货商。
肯尼亚货币今年已经贬值12%,兰德银行预测今年还将再贬2.6%;加纳币过去一个月贬值9%,今年还将再贬3%。
贸易逆差扩大,使非洲各国央行更难重建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撒哈拉沙漠以南各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扩大到4.6%,而丰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将降到2009年来的最低点。
受人民币影响
近来,非洲货币还受到人民币突然贬值的冲击。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人民币贬值的冲击波已席卷非洲经济体,致使非洲货币大幅走低,同时导致弥漫在该地区的担忧情绪升温。
非洲开发银行在6月份公布,2013年,非洲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2110亿美元,比非洲与美国的贸易额高出一倍多。
报道指出,如今,人民币贬值令一些非洲国家的财政部门和官员忧心忡忡,担心中国的购买力将会下降。
渣打银行研究非洲问题的首席经济学家卡恩(Razia Khan)说,出口面较窄的非洲国家尤其处于不利地位。
安哥拉正面临外汇短缺问题,因为油价的持续下跌以及中国需求的萎靡使得安哥拉原油出口收入减少。安哥拉几乎所有的出口收益及公共收入都来自原油出口。
在赞比亚,铜矿企业正在进行裁员或者停止作业,全球铜价维持在六年低位附近,再加上赞比亚的电力短缺问题,使得生产成本过高而难以为继。
南非的黄金、酒及其他商品生产商也表示,中国需求下滑意味着南非经济要摆脱持续四年之久的滑坡局面的可能性下降。南非财政部预计,今年国内经济仅增长1.9%。
不过,报道亦指出,人民币贬值可以令一些非洲国家受益,这些国家进口中国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将降低。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莫桑比克在内的东非国家近些年出现大规模贸易逆差,因为这些国家拿出大量资金进口中国制造的推土机和电力线来修路和建设电力网络。
经济学家称,人民币贬值给多元化发展的肯尼亚经济带来的好处可能最多。中国是肯尼亚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压路机等中国制造的重型机械的买家称,他们正在考虑以人民币代替美元进行支付。
随着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一些非洲官员倡导,将人民币作为一种储备货币以及可以替代美元的国际贸易货币。
渣打银行的卡恩说,如果肯尼亚或乌干达的进口商开始用人民币、而非本币或美元来结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也是中国一直在争取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