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富裕指数全球富裕指数排名

2.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3.沙特为何要暗通以色列,抛弃巴勒斯坦?

4.2003年美伊战争

全球富裕指数全球富裕指数排名

巴勒斯坦首都油价多少钱_巴勒斯坦首都油价

1、日本生活之物质和精神压力大么?2、09全球富裕指数排名,中国第几名?3、全球富裕指数排名4、富国排行前十位是那些国家?5、全球最富裕的人民在哪国?6、全球富裕指数是什么日本生活之物质和精神压力大么?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其科技发达,设施完备,环境好。全球富裕指数我们是不是会想日本经济如此发达,那么日本工作压力大么?人们全球富裕指数的幸福指数高么?

东京等大城市地区全球富裕指数:物质压力不大,精神压力因人而异整体略大。

大城市圈以外地区: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小。

日本生活压力:物质方面

首先说一个数据,联合国2013的全球富裕指数,日本全球第10名,中国全球第101名。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往往会忽略乡村地区的真实生活水平的。

具体消费支出呢?仍旧数字说话。总务省2013年统计的单身人士每月平均收入与支出。收入平均32万日元,支出平均23.7万日元。其中兴趣爱好3万日元。也就是说一个月正常租房子交税放开全球富裕指数了吃喝玩乐之后可以平均剩下1/3的工资。

日本生活压力:精神压力

联合国有一个全球幸福指数。评判标准是六项指标: real GDP per capita,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ing someone to count on, perceived freedom to make life choices, freedom from corruption, and generosity (Table 2.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日本43位,中国93位。

这个结果还挺意外的,因为印象中中国人似乎更容易过得快乐点。事实上还有一个 地球幸福度指数 Hy Planet Index ,是英国一个团体一直在统计的指数。

在wiki列出的这个指数中,中国在2006年和2009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远远超越日本(而且还是日文wiki)。但是当去官方网站查阅的时候发现去年的分数和wiki上的大相径庭,中国排名较低。

日本的加班工作时间长是事实,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断言整体社会压力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物质和精神方面发展比较成熟是必然的。

09全球富裕指数排名,中国第几名?

1 ▲ (1) 挪威 0.1 ▲ 0.001

2 ▲ (2) 澳大利亚 0.0 ▲ 0.002

3 _ (2) 冰岛 0.969 ▲ 0.002

4 _ (1) 加拿大 0.966 ▲ 0.001

5 _ 爱尔兰 0.965 ▲ 0.001

6 _ 荷兰 0.964 ▲ 0.003

7 _ 瑞典 0.963 ▲ 0.002

8 ▲ (4) 法国 0.961 ▲ 0.003

9 ▲ (1) 瑞士 0.960 ▲ 0.001

10 _ (2) 日本 0.960 ▲ 0.002

11 _ (2) 卢森堡 0.960 ▲ 0.001

12 _ 芬兰 0.959 ▲ 0.004

13 ▲ (2) 美国 0.956 ▲ 0.001

14 _ 奥地利 0.955 ▲ 0.003

15 ▲ (1) 西班牙 0.955 ▲ 0.003

16 _ (2) 丹麦 0.955 ▲ 0.002

17 _ 比利时 0.953 ▲ 0.002

18 ▲ (1) 意大利 0.951 ▲ 0.001

19 (N/A) 列支敦士登 0.951 ▲ 0.001

20 _ 新西兰 0.950 ▲ 0.002

21 _ 英国 0.947 ▲ 0.002

22 ▲ (1) 德国 0.947 ▲ 0.002

23 ▲ (5) 新加坡 0.944 ▲ 0.002

24 _ (2) 香港 0.944 ▲ 0.001

25 _ (7) 希腊 0.942 ▲ 0.004

26 _ (1) 大韩、民、国 0.937 ▲ 0.004

27 _ (3) 以色列 0.935 ▲ 0.003

28 _ 安道尔 0.934 ▲ 0.001

29 _ (3) 斯洛文尼亚 0.929 ▲ 0.005

30 _ (3) 文莱 0.920 ▲ 0.001

31 _ (2) 科威特 0.916 ▲ 0.004

32 _ (2) 塞浦路斯 0.914 ▲ 0.003

33 ▲ (1) 卡塔尔 0.910 ▲ 0.005

34 _ (1) 葡萄牙 0.909 ▲ 0.002

35 _ (4) 阿联酋 0.903 ▲ 0.007

36 _ (1) 捷克 0.903 ▲ 0.004

37 _ 巴巴多斯 0.903 ▲ 0.004

38 _ (2) 马耳他 0.902 ▲ 0.003

39 _ (7) 巴林 0.895 ▲ 0.001

40 ▲ (2) 爱沙尼亚 0.883 ▲ 0.005

41 _ (3) 波兰 0.880 ▲ 0.004

42 _ (1) 斯洛伐克 0.880 ▲ 0.007

43 _ (5) 匈牙利 0.879 ▲ 0.001

44 _ (4) 智利 0.878 ▲ 0.004

45 _ 克罗地亚 0.871 ▲ 0.004

46 _ (3) 立陶宛 0.870 ▲ 0.005

47 ▲ (12) 安提瓜和巴布达 0.868 ▲ 0.008

48 _ (4) 拉脱维亚 0.866 ▲ 0.007

49 _ (3) 阿根廷 0.866 ▲ 0.005

50 _ (3) 乌拉圭 0.865 ▲ 0.005

51 _ (3) 古巴 0.863 ▲ 0.007

52 _ (6) 巴哈马 0.856 ▲ 0.002

53 _ (2) 墨西哥 0.854 ▲ 0.005

54 _ (4) 哥、斯达黎加 0.854 ▲ 0.005

55 _ (3) 利比亚 0.847 ▲ 0.005

56 _ (3) 阿曼 0.846 ▲ 0.003

57 _ (3) 塞舌尔 0.845 ▲ 0.004

58 ▲ (3) 委内瑞拉 0.844 ▲ 0.011

59 _ (4) 沙特阿拉伯 0.843 ▲ 0.003

60 _ (2) 巴拿马 0.840 ▲ 0.007

61 _ (5) 保加利亚 0.840 ▲ 0.005

62 _ (2) 圣基茨和尼维斯 0.838 ▲ 0.003

63 _ (1) 罗马尼亚 0.837 ▲ 0.005

64 _ (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837 ▲ 0.005

65 _ (1) 黑山共和国 0.834 ▲ 0.006

66 _ (3) 马来西亚 0.829 ▲ 0.004

67 _ (2) 塞尔维亚 0.826 ▲ 0.005

68 ▲ (1) 白俄罗斯 0.826 ▲ 0.007

69 _ (3) 圣卢西亚 0.821 _

70 _ (1) 阿尔巴尼亚 0.818 ▲ 0.004

71 ▲ (2) 俄罗斯 0.817 ▲ 0.006

72 _ (4) 马其顿共和国 0.817 ▲ 0.004

73 ▲ (4) 多米尼克 0.814 _

74 ▲ (12) 格林纳达 0.813 ▲ 0.003

75 _ (5) 巴西 0.813 ▲ 0.005

76 _ (1)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0.812 ▲ 0.005

77 ▲ (3) 哥伦比亚 0.807 ▲ 0.007

78 ▲ (1) 秘鲁 0.806 ▲ 0.007

79 ▲ (3) 土耳其 0.806 ▲ 0.004

80 _ (8) 厄瓜多尔 0.806 ▲ 0.001

81 _ (7) 毛里求斯 0.804 ▲ 0.003

82 _ (11) 哈萨克斯坦 0.804 ▲ 0.003

83 _ (2) 黎巴嫩 0.803 ▲ 0.003

84 亚美尼亚 0.798 ▲ +0.011

85 乌克兰 0.796 ▲ +0.007

86 阿塞拜疆 0.787 ▲ +0.014

87 泰国 0.783 ▲ +0.003

88 伊朗 0.782 ▲ +0.005

89 格鲁吉亚 0.778 ▲ +0.010

90 多米尼加共和国 0.777 ▲ +0.006

91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0.772 ▲ +0.005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 2] 0.772 ▲ +0.009

93 伯利兹 0.772 ▲ +0.002

94 萨摩亚 0.771 ▲ +0.005

95 马尔代夫 0.771 ▲ +0.006

96 约旦 0.770 ▲ +0.003

苏里南 0.769 ▲ +0.004

98 突尼斯 0.769 ▲ +0.006

99 汤加 0.768 ▲ +0.001

100 牙买加 0.766 _ -0.002

101 巴拉圭 0.761 ▲ +0.004

102 斯里兰卡 0.759 ▲ +0.004

103 加蓬 0.755 ▲ +0.005

104 阿尔及利亚 0.754 ▲ +0.005

105 菲律宾 0.751 ▲ +0.004

106 萨尔瓦多 0.747 ▲ +0.001

107 叙利亚 0.742 ▲ +0.004

108 斐济 0.741 _ -0.003

109 土库曼斯坦 0.739 _

110 巴勒斯坦国 0.737 _

111 印度尼西亚 0.734 ▲ +0.005

112 洪都拉斯 0.732 ▲ +0.003

113 玻利维亚 0.729 ▲ +0.003

114 圭亚那 0.729 ▲ +0.008

115 蒙古 0.727 ▲ +0.007

116 越南 0.725 ▲ +0.005

117 摩尔多瓦 0.720 ▲ +0.002

118 赤道几内亚 0.719 ▲ +0.007

119 乌兹别克斯坦 0.710 ▲ +0.004

120 吉尔吉斯斯坦 0.710 ▲ +0.005

121 佛得角 0.708 ▲ +0.004

122 危地马拉 0.704 ▲ +0.008

123 埃及 0.703 ▲ +0.003

124 尼加拉瓜 0.699 ▲ +0.003

125 博、茨瓦纳 0.694 ▲ +0.011

126 瓦、努阿图 0.693 ▲ +0.005

127 塔、吉克斯坦 0.688 ▲ +0.005

128 纳、米比亚 0.686 ▲ +0.008

129 南、非 0.683 ▲ +0.003

130 摩、洛哥 0.654 ▲ +0.006

131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0.651 ▲ +0.006

132 不、丹 0.619 ▲ +0.011

133 老、挝 0.619 ▲ +0.006

134 印、度 0.612 ▲ +0.008

135 所、罗门群岛 0.610 ▲ +0.006

136 刚、果共和国 0.601 _ -0.002

137 柬、埔寨 0.593 ▲ +0.009

138 缅甸 0.586 ▲ +0.002

139 科摩罗 0.576 ▲ +0.003

140 也门 0.575 ▲ +0.007

141 巴基斯坦 0.572 ▲ +0.004

142 斯威士兰 0.572 ▲ +0.003

143 安哥拉 0.564 ▲ +0.012

144 尼泊尔 0.553 ▲ +0.006

145 马达加斯加 0.543 ▲ +0.006

146 孟加拉国 0.543 ▲ +0.008

147 肯尼亚 0.541 ▲ +0.006

148 巴布亚新几内亚 0.541 ▲ +0.005

149 海地 0.532 ▲ +0.006

150 苏丹 0.531 ▲ +0.005

151 坦桑尼亚 0.530 ▲ +0.011

152 加纳 0.526 ▲ +0.008

153 喀麦隆 0.523 ▲ +0.004

154 毛里塔尼亚 0.520 ▲ +0.001

155 吉布提 0.520 ▲ +0.003

156 莱索托 0.514 ▲ +0.003

157 乌干达 0.514 ▲ +0.009

158 尼日利亚 0.511 ▲ +0.005

159 多哥 0.499 ▲ +0.001

160 马拉维 0.493 ▲ +0.009

161 贝宁 0.492 ▲ +0.005

162 东帝汶 0.489 ▲ +0.005

163 科特迪瓦 0.484 ▲ +0.002

164 赞比亚 0.481 ▲ +0.008

165 厄立特里亚 0.472 ▲ +0.005

166 塞内加尔 0.464 ▲ +0.002

167 卢旺达 0.460 ▲ +0.005

168 冈比亚 0.456 ▲ +0.003

169 利比里亚 0.442 ▲ +0.008

170 几内亚 0.435 ▲ +0.002

171 埃塞俄比亚 0.414 ▲ +0.012

172 莫桑比克 0.402 ▲ +0.005

173 几内亚比绍 0.396 ▲ +0.005

174 布隆迪 0.394 ▲ +0.007

175 乍得 0.392 _ -0.001

176 刚果民主共和国 0.389 ▲ +0.018

177 布基纳法索 0.389 ▲ +0.005

178 马里 0.371 ▲ +0.005

179 中非共和国 0.369 ▲ +0.002

180 塞拉利昂 0.365 ▲ +0.008

181 阿富汗 0.352 ▲ +0.002

182 尼日尔 0.340 ▲ +0.005

据联合国开发署(UNDP)5日发表的2009年版《人类发展报告》,在显示国民生活富裕的指数上,挪威跃居第1,中国排名第92,中国与上一年度相比上升7位

全球富裕指数排名

人均收入中国人均收入排名世界第127

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排名

国家 GDP/人(美元)

数据来源

1 卢森堡 48,900

2 美国 36,300

3 百慕达群岛 35,200

4 开曼群岛 35,000

5 圣马利诺 34,600

6 挪威 33,000

7 瑞士 32,000

8 冰岛 30,200

9 加拿大 29,300

10 爱尔兰 29,300

11 比利时 29,200

12 丹麦 28,900

13 日本 28,700

14 阿卢巴 28,000

15 奥地利 27,900

16 香港 27,200

17 荷兰 27,200

18 摩纳哥 27,000

19 澳大利亚 26,900

20 德国 26,200

21 法国 26,000

22 瑞典 26,000

23 芬兰 25,800

24 英国 25,500

25 新加坡 25,200

26 意大利 25,100

27 福克兰群岛 25,000

28 列支敦士登 25,000

29 泽西 24,800 1999

3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2,100

31 法罗群岛 22,000

32 西班牙 21,200

33 关岛 21,000

34 曼岛 21,000

35 新西兰 20,100

36 卡塔尔 20,100

37 格恩西岛 20,000

38 格陵兰 20,000

39 韩国 19,600

40 以色列 19,500

41 葡萄牙 19,400

42 斯洛文尼亚 19,200

43 希腊 19,100

44 安道尔 19,000

45 维京群岛 19,000

46 汶莱 18,600

47 澳门 18,500

48 台湾 18,000

49 直布罗陀 17,500 1

50 科威特 17,500

51 马耳全球富裕指数他 17,200

52 英属维京群岛 16,000

53 巴哈马 15,300

54 捷克 15,300

55 巴林 15,100

56 巴巴多斯 15,000

57 塞浦路斯 15,000

58 法属圭亚那 14,400

59 新加勒多尼亚 14,000

60 匈牙利 13,300

61 北马里亚纳群岛 12,500

62 斯洛伐克 12,400

63 荷兰安全球富裕指数的列斯群岛 11,400

64 沙特阿拉伯 11,400

65 波多黎各 11,100

66 安提瓜和巴布达 11,000

67 圣皮耶和密克罗 11,000

68 爱沙尼亚 11,000

69 马提尼克岛 10,700

70 阿根廷 10,500

71 智利 10,100

72 毛里求斯 10,100

73 南非 10,000

7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0,000

75 克罗地亚 9,800

76 波兰 9,700

77 俄国 9,700

78 土克斯和开科斯群岛 9,600

79 哥德普洛岛 9,000

80 帕劳 9,000

81 拉脱维亚 8,900

82 墨西哥 8,900

83 马来西亚 8,800

84 圣吉斯和尼维斯 8,800

85 白俄罗斯 8,700

86 安圭拉 8,600 2001

87 博茨瓦纳 8,500

88 立陶宛 8,400

89 哥斯达黎加 8,300

90 阿曼 8,300

91 美属萨摩亚群岛 8,000 2000

92 乌拉圭 7,900

93 全世界 7,900

94 塞舌尔群岛 7,800

95 巴西 7,600

96 罗马尼亚 7,600

土耳其 7,300

98 哈萨克 7,200

99 泰国 7,000

100 那米比亚 6,900

101 伊朗 6,800

102 突尼斯 6,800

103 土库曼 6,700

104 保加利亚 6,500

105 加蓬 6,500

106 多米尼加 6,300

107 利比亚 6,200

108 巴拿马 6,200

109 哥伦比亚 6,100

110 塞浦路斯 6,000

111 斐济 5,600

112 美属萨摩亚 5,600

113 留尼汪 5,600

114 阿尔及利亚 5,400

115 圣卢西亚 5,400

116 委内瑞拉 5,400

117 多米尼加 5,400

118 马其顿 5,100

119 库克群岛 5,000 2001

120 秘鲁 5,000

121 瑙鲁 5,000 2001

122 格林纳达 5,000

123 法属玻里尼西亚 5,000 2001

124 伯利兹 4,900

125 黎巴嫩 4,800

126 斯威士兰 4,800

127 中国 4,700

128 萨尔瓦多 4,600

129 菲律宾 4,600

130 乌克兰 4,500

富国排行前十位是那些国家?

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财富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人均富裕程度高的国家通常还具有很低的犯罪率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也十分适合移民、旅游、留学等等。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统计,为您揭秘世界十大人均最富有国家。

1、瑞士人均财富:439486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伯尔尼是联邦所在地,而该国的两个着名全球性都市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上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第一和第二名。

2、澳大利亚人均财富:333473

澳大利亚是全球领土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国土比整个西欧大一半。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澳大利亚拥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奉行多元文化,大约四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亚以外。澳大利亚也是一个体育强国,是全球多项体育盛事的常年举办国。澳大利亚有多个城市曾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3、挪威人均财富:306723

挪威的自然十分丰富,其主要表现在石油、水利、渔业、森林和矿产等方面,其中挪威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产业及国际油价。所以挪威建立了国家石油基金,将石油产业的利润用于海外投资,避免了经济过热问题。自2001年起挪威已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并于2009年到2013年连续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

4、卢森堡人均财富:260325

卢森堡是现今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曾是工业国家,现在则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它也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仅次于美国的投资信托中心。作为欧盟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经济高度发达,金融、广播电视、钢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产业。因国土孝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国”“千堡之国”的称呼。

5、日本人均财富:253174

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京为亚洲最大最领先的城市。日本狭隘的地理空间和上匮乏,造就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6、法国人均财富:249482

法兰西共和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半议会制半总统制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首都巴黎是世界时尚之都和全球最为领先的城市之一。

7、美国人均财富:246268

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是世界上最热门的移民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其同盟国获得胜利,使美国奠定了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均领衔全球。年轻与活力、多样性与开

石油价格为何一涨再涨?

油价与全球宏观经济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油价是一个关键性价格。由于油价反映了现货和期货市场所在国的定价权,因此,不同时期油价的涵义有所不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石油的政治属性弱化,经济属性成为常态,金融属性越发明显,油价波动成为金融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播报的“油价”,一般都是纽约和伦敦期货市场的即时价格,事后统计和研究用的油价则一般都是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沙特为何要暗通以色列,抛弃巴勒斯坦?

距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引起的余波依然在不断发酵。作为此举最大的受益国,以色列不出意外的跟美国一起,承受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愤怒。不过,在伊斯兰世界中,沙特阿拉伯的表现,却让人颇有些奇怪。

当然,表面上,沙特阿拉伯也对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一事表示了强烈谴责,但来自沙特的反对,似乎也仅就与此了,沙特并没有因此对美国和以色列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报复,也没有纠集其他阿拉伯甚至伊斯兰国家来群起抗争。最为奇葩的是,在此期间,还传出了沙特与以色列暗中合作的消息;甚至,还有消息称,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已私下拟定了新的以巴协定,而对这份明显倾向以色列的协定,沙特不仅予以认可,甚至暗中施压巴勒斯坦,逼其接受!

这就很吊诡了!众所周知,沙特是当下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而以色列则是阿拉伯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头号敌国,巴以问题则是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头号死结。围绕着巴以争端,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一共打了5场中东战争,结果均以惨败告终。

而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难成大器。所以统一阿拉伯世界,成为该民族得以重新崛起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所有阿拉伯强国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以色列由于占据了西亚——北非阿拉伯世界的中枢连接带——迦南走廊,这等于是在阿拉伯世界中枢腹心之地的一颗钉子,从地缘角度彻底断绝了阿拉伯世界整合为一的可能性。所以打击以色列,乃至将其摧毁,也是阿拉伯统一的关键所在。

现在,沙特是阿拉伯世界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这种情况下,沙特理应扛起民族大旗,跟以色列抗争到底。可现实是,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赤裸裸调谐,沙特别说怂美国了,甚至对以色列都没有真正反击,反倒还跟他暗通款曲!

沙特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得从当前中东国际形势,以及沙特自身现实国情来分析。

表面上看,沙特此时退缩,所受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作为阿拉伯世界带头大哥,它此举不仅将严重损害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威望,而且还会大大助长以色列的嚣张气焰,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大业也会因此愈发遥不可及。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坏处,固然会从长远角度,影响到统一阿拉伯世界这个宏大愿景,但从现实角度来分析,其实对沙特的伤害是有限的:

纵观眼下阿拉伯世界,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三国均被战争摧毁,埃及也内患重重、奄奄一息。阿拉伯世界上的了台面的国家中,只有沙特还大致完好。而且,沙特手中还有巨额的石油美元!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算沙特在阿拉伯世界根本没有挑战者。就算他在巴以问题上严重失分,其他国家要么因为体量有限,要么因为自身衰落,根本无力对沙特的领袖地位发起实质性挑战!

当然,不能跟沙特竞争,但至少可以不跟随——就像当年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和南斯拉夫,虽然无力与苏联竞争老大,但至少可以独立自主,不受莫斯科摆布。

但是,就连这,也是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做不到的。逊尼派阿拉伯世界现在面临西方、伊朗双重压力,内部又深陷困境,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对唯一的土豪大哥沙特多有仰仗。至于叙利亚、伊拉克乃至也门,这三个虽然也算阿拉伯国家,但却都受到伊朗主导的什叶派势力高度渗透,沙特跟不跟以色列合作,他们都不会、或不能尊其号令,反倒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敌人。所以这么一算下来,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实际地位,并不会因对以色列的认怂而有太大的损失。

至于阿拉伯统一的大业,这玩意毕竟只是个远景目标罢了,虽然看上去很美,但要实现,首先就得消灭以色列。而就眼下局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以色列都是不可能消灭的,甚至连将其削弱都不可能。这也就是说,阿拉伯统一大业,根本没有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为这么一个虚幻的目标,而与比自己强大以色列死磕,甚至付出得罪美国的代价,这无疑是很不划算的。

而且,沙特现在的自身境况也不够好。持续三年的低油价,已经严重消耗了这位石油土豪的家底。而且从趋势来看,随着全球新能源的高速开发和普及,以及全球经济缓步增长的态势,低油价局面可能很难彻底反转——这对沙特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而在国内,王室内斗已经明朗化,沙特国王虽然凭强力暂时压制住了诸位亲王,但也种下了种种隐患。至于周边,卡塔尔的反目,也门的骚乱,也都在消耗沙特实力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作为海湾盟主的江湖地位。

而最严重的威胁,则来自于伊朗。伊朗与沙特在历史、地缘、教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而近年来,沙特与伊朗的冲突更呈加剧之势。伊朗不仅在阿拉伯半岛上力挺卡塔尔、支持也门反武装,更是在中东腹地,以教派为纽带,笼络伊拉克什叶派与叙利亚阿萨德,倾力打造什叶派之弧,力图借此同盟,实现对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阿拉伯势力的反压,获得中东伊斯兰世界主导权。

沙特对此当然不可能接受,并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伊朗断交,政治上大搞摩擦;在也门则亲自出兵,对胡塞族什叶派武装大加弹压;而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沙特则暗中扶植IS,力图颠覆亲伊朗的叙、伊两国。

只不过,几年过去,当我们回过头来,发现沙特的这些措施最终都以失败了:

IS嚣张一时,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境内的明面势力基本被剿除;虽然叙利亚和伊拉克也因此大幅衰落,甚至部分领土从此属于实质独立状态,但两国也总算稳住了形势——而且更加坚定的亲伊朗疏沙特;而在阿拉伯半岛,胡塞族武装不仅未被剿灭,反而影响越来越大,前不久还打死了沙特支持的前总统萨利赫;而海合会成员国卡塔尔的“叛沙”和“亲伊”,更是在眼皮子底下给沙特捅了一刀。

经过这一轮角逐,沙伊博弈这一阶段的结果已经很明朗了:沙特几乎全线失败,伊朗取得了十分明显的优势。

这就让沙特很难过了。只是,外部大势已成沙特仅凭一己之力,又很难逆转。而内部的财政危机和政治隐患,更使得沙特这个逊尼派阿拉伯老大,在面临伊朗这个什叶派宗主时,居于明显下风。

眼下,沙特最要紧的,就是遏制伊朗的声势。如果任由伊朗主导的什叶派之弧成型,那随着时日的发展,叙利亚与伊拉克恢复元气,沙特的地缘政治格局将越来越危险。

沙特必须挽回。在自身力有不逮的情况下,沙特必须寻求外援。而阿拉伯世界糟糕的现状,使得沙特又很难从兄弟国家中获得太多有力支持。这种情况下,沙特只有另寻他途。

以色列,就这样进入了沙特法眼。以色列作为一个深陷伊斯兰重围的犹太人国家,是所以穆斯林的眼中的头号大敌。这种情况下,国家安全自然是以色列性命攸关的头号大事。

以色列虽然实力超级强悍,但毕竟国家太小,周边都是伊斯兰势力,所以想要彻底战胜伊斯兰世界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以色列要确保国家安全,就必须保证中东伊斯兰世界四分五裂。只要伊斯兰世界一盘散沙,那纵然其体量巨大,也不足以对以色列构成实质性威胁。而一旦中东出现一个强大伊斯兰势力,那么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就会面临巨大风险。

以前,跟以色列作对的主要是逊尼派阿拉伯世界。但现在,这个集团已经明显分裂衰落,只剩下一个沙特,根本不足以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相反,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势力却正在强势崛起。

伊朗本身就是中东一流区域大国,现在又通过什叶派之弧,笼络了叙利亚和伊拉克。随着这两国逐渐复苏,以及三国整合的提速,这股势力对以色列的威胁将越来越大。

而且,伊朗对以色列的敌意也很难消解。众所周知,伊朗虽然也是中东伊斯兰世界一员,但其却是什叶派波斯民族,与占中东穆斯林绝大部分的逊尼派阿拉伯民族,以及另一大族群势力——土耳其的逊尼派突厥系,有着民族、教派方面的人文隔阂——这对伊朗成为伊斯兰世界领袖构成了巨大负面影响。

如何消解这些隔阂?伊朗的解决办法就是——从伊斯兰整体的高度,做一件有利于整个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大事。通过这个大功,来有效提升自己的威望,获得其他教派、民族穆斯林的一致认同。而放眼中东,能配的上这件大功的,就只有一个——打击以色列这个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共同敌人!只要伊朗能在针对以色列方面不断取得胜利,那它在中东乃至全球穆斯林心中的威望和认同就会不断提升——这个是不分教派、民族乃至国家的!

伊朗有搞以色列的利益驱使,现在也逐渐具备了搞以色列的实力,以色列当然要加以防范。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沙特与以色列都面临伊朗强势挑战的时候,二者之间的走近也就情有可原了。

当然,沙特与以色列也有宿怨。只不过,这个宿怨,是基于阿拉伯整体利益或者说沙特一统阿拉伯宏大愿景基础上的。可现在,一统阿拉伯几乎不可能;至于阿拉伯整体利益,沙特仅仅只是其中一国而已,在其有能力将一统阿拉伯付诸实践时,或许有可能这个整体利益自掏腰包;但眼下的沙特内忧外患,别说一统阿拉伯了,连自身都形势不妙,这种情况下,沙特当然是先优先解决眼前麻烦,哪还管的了那么多?

有了这层考虑,再加上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朗重新取强硬措施,有了美国这个一个同样要整治伊朗的共同盟友大力撮合,沙特与以色列的媾和,就有了充分理由。至于巴勒斯坦这个又穷又破的小弟,这种时候,也只好被沙特拿来牺牲了。

当然,沙特毕竟是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老大,整合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大旗,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倒的。所以面子上,沙特对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这件事,还是该骂的依然要骂;明面上对以色列必须咬死敌人身份不能放松。只不过表面上的剑拔弩张,并不妨碍沙特与以色列以美国为媒,暗通款曲,然后将巴勒斯坦穷兄弟给卖的一干二净!而可以预测的是,随着伊朗以及什叶派之弧势力越来越强大,合作越来越紧密,沙特与以色列这对奇妙的事实盟友,也会配合的越来越默契。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沙特对以色列态度的变化,正是这一真理淋漓尽致的展现。

2003年美伊战争

伊拉克战争

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 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均已削弱。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值仅达到战前的1/3,人均收入降至不足400美元。

据估计,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约达2000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

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全面制裁,并强制性要求伊拉克销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联合国的制裁长已达12年之久,制裁使伊拉克的经济损失超过1400亿美元。

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40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8.5万至10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基本上被摧毁。

十几年的经济制裁与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美英持续不断的轰炸,使伊拉克经济回升无望,人民生活陷入贫困。虽然从1996年开始实施安理会通过的“石油换食品”,但由于美英阻挠,该并未得到彻底执行,从而加重了制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据伊官方公布的数字,自海湾战争结束至今,伊已有173.2万人因缺医少药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

另外,海湾战争还对伊拉克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伊拉克方面报道,海湾战争中,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300吨的贫铀。10年后,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10倍多。

但是,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的统治基础和控制体系并没有被摧毁。一是萨达姆虽为败军之师,但仍然有一定的威望,特别是他敢于同世界超级大国进行对抗,使他在国内乃至于阿拉伯国家中被视为“民族英雄”形象。对于阿拉伯人民来说,他们能很快忘记伊拉克的侵略行经,但他们忘不了萨达姆向美国和以色列发生的挑战以及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等“英雄举动”。二是萨达姆多年的铁碗统治使伊拉克国内的反对派势力很弱,从而保证萨达姆对国内局势的有效控制。三是萨达姆取了高压政策,很快平息了海湾战争后在国内南北方发生的叛乱,稳住了局面。

武器核查 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于1991年4月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687号决议。该决议决定对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和射径超过150千米的导弹——进行核查、登记、销毁、并销毁这些武器的研究、生产、贮存和试验设施。在该决议中还决定成立联合国特别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只有当特委会对伊武器核查完成,并在递交安理会的报告中明确表示伊拉克完全、彻底地销毁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和禁运措施才会取消。

萨达姆与核查人员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一方面提供配合,认可并销毁了大量的生、化、核原料和设备以及导弹,希望核查早日结束,对伊经济制裁早日取消;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隐藏一些武器及原料,并为核查人员设置障碍,企图让核查尽早收场。

1991年9月21日,刚开始核查不久的核查人员在巴格达一栋大厦里发现大量有关伊核武器的机密文件。当核查人员带着文件准备离开时,曾声称会“完全合作”的伊方官员强行没收了部分文件,伊军方则出动武装士兵将拒绝交出文件的核查人员拦在一处停车场。这场对峙持续了4天。直到此后安理会通过声明,宣布如果伊拒绝合作的话,安理会成员国将取“进一步行动”之后,伊拉克才解除了对核查人员的围困。

尽管如此,截至1995年初的几年时间里,核查一直进行得比较顺利,取得的成果也不少。特委会第一任埃克乌斯后来表示,到1994年,经过3年核查,联合国工作人员已经控制住了伊拉克的核及导弹,但对萨达姆的生化武器仍然一无所获。

从1992年5月开始,伊拉克按联合国要求向安理会递交武器报告,到1998年11月特委会核查中止时,共递交了约10份报告,每份报告的结论都是“充分、完全、彻底地公布并销毁了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些报告无一得到安理会的通过。

1995年初,生化武器核查取得了突破。当年2月,联合国生物专家在巴格达市郊的阿尔?哈克姆一家工厂内发现了大量名叫“生长酶”的桶装粉末,这种生物制剂可以被用来制造蛋白质,但也可以用于生物武器的制造。参加了这次核查的里蒙德?齐林卡斯博士说,如果用于制造蛋白质,整个伊拉克每年只需要最多1吨的生长酶,而当时伊拉克一次就进口了34吨生长酶。核查人员最后得出结论,这家工厂很可能在从事大规模的炭疽生产。

特委会埃克乌斯要求伊拉克给出解释。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像你们欧洲人。你们总要有个,确定目的之后进行生产。我们阿拉伯国家是先造出某样东西,然后再考虑用它来干什么。”

当年8月,萨达姆的女婿侯赛因?卡迈勒?哈桑叛逃出境,在约旦向联合国核查人员证实了有关阿尔?哈克姆工厂状况的所有证据,另外还提供了伊拉克生化、核武器以及导弹的新情报,而联合国此前曾以为这些项目早已被销毁。

在证据面前,伊拉克终于承认制造了超过8000升的炭疽孢子和1.9万升的肉毒杆菌毒素,但声称未将其加载到任何弹头上。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特委会与伊方公开冲突不断,伊方多次公开拒绝联合国核查人员进入一些场所。安理会从1996年开始多次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19年6月,埃克乌斯宣布辞职。据称持亲美立场的澳大利亚人巴特勒于当年7月走马上任,接任特委会一职。

如果说埃克乌斯在任期间尚能与伊方正常相处,使核查得以正常进行的话,巴特勒上任之后,特委会与伊拉克的紧张关系则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巴特勒拂袖而去,核查不得不告停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伊方认为巴特勒只知道挑刺,根本不想让伊方通过核查这一关,二是伊方认为巴特勒领导下的特委会成了美、英间谍的工具,对伊“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995年4月,特委会埃克乌斯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对伊武器核查和销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伊拉克已不再拥有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到1996年末,伊认为,核查工作基本已经可以宣告结束,联合国对伊制裁取消在望了。然而,19年10月中旬,巴特勒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不仅未提海湾战争后伊在执行安理会决议方面所做的努力,反而指责伊在销毁生化及核武器方面仍有隐瞒,且多次阻挠武器核查小组的正常工作,甚至威胁小组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后,在美、英的敦促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13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严格遵守联合国各项决议,尽快交出所有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后的、完整的”资料,否则将对伊实施新的制裁。这项决议犹如当头一棒,沉重打击了曾满怀希望的伊拉克。伊拉克指责这项决议是在美国施压下作出的,伊拉克拒绝接受这项决议,并取对抗核查的措施。

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初亲赴伊拉克斡旋并达成了谅解,但伊拉克与巴特勒领导下的特委会的冲突仍持续升级。1998年8月,伊拉克宣布中断与联合国核查人员的合作,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执行监测任务外,其他武器核查工作全部停止。在此情况下,巴特勒于11月中旬命令所有核查人员及其他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共300多人撤离巴格达。12月17日,美、英发动了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对伊空袭行动,理由是伊拉克阻挠核查,藏匿可疑资料,刁难核查人员,公然违反了联合国决议。12月19日,伊拉克宣布联合国特委会从此不得返回伊拉克。

据统计,在1991年至1998年年底,联合国共有200多个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2500多个地点进行了400多次调查。销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4万多件化学军需品、近50万升化学制剂、180万升用于制造这些化学制剂的化学品和包括弹道导弹弹头在内的7种运载系统。专家估计,长达7年的武器核查行动解除了伊拉克95%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此外,安理会于1999年12月通过第1284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继续联合国特委会的核查使命。2000年1月,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并参加过对伊武器核查的瑞典人布利克斯被任命为监核会。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441号决议,提出加强武器核查的各项规定。

2002年11月27日,随着首批17名核查人员开始工作,尘封了4年的对伊武器核查重新启动。核查能否顺利进行,与核查、被核查双方的态度有关,但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国际关系上的利害冲突、力量对比等因素。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把发动对伊战争,推翻萨达姆,实现全面控制伊拉克作为既定目标,想通过核查对伊实施军事打击和军事占领的依据。欧洲和俄罗斯出于维护在伊利益的需要和对美国单主义的不满,希望伊拉克问题能够和平解决。从本质上讲,1441号决议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大国利益、实力较量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对伊武器核查只是其延续。这种国际关系背景是影响核查进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坚持“倒萨”的原因: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问题始终是美国政治和外交挥之不去的话题。美国坚持“倒萨”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战略图谋。去年11月初美国在阿富汗战场得手后,更是把“眼中钉”伊拉克锁定为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明里暗里加紧各方面的造势和准备。政治上,布什相继抛出“邪恶轴心”说和“先发制人”理论;外交上,先后派副总统和国防部副部长走访中东进行游说;军事上,布什加紧同伊拉克反对派进行磋商,研究和制定对伊作战,并开始向伊拉克增派部队。美国积极准备打击伊拉克,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一)转移国内视线,谋求政治利益。布什当选总统后的美国政坛,共和、民主两党势均力敌,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席相当接近。面对美国经济衰退的严峻挑战和民主党的有力牵制,布什上台后在解决国内问题方面无所建树,短期之内也难有作为;而“9·11”恰恰为布什提供了避开棘手的国内问题扩大其政治影响力的机会。反恐战争使共和党的声望有所提高,在2002年11月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中赢得了更多国会席位。阿富汗战争尘埃落定之后,布什又面临选择政治“炒点”,以维护和扩大其政治声望的挑战。伊拉克问题在美国国内分歧相对较少,短期内容易有所作为。同时,发动战争和控制伊拉克也是维护共和党所代表的美国工业集团和石油财团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坚持“倒萨”成为布什合乎逻辑的选择。

(二)、了结伊拉克问题,卸掉外交包袱。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坚持对伊拉克实行遏制政策,试图压垮萨达姆。但事与愿违。制裁不但没有动摇萨达姆的统治,反而引来国际社会对制裁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的一片指责之声。事实说明,美国对伊拉克取的“以制裁促变化”的策略并不灵验,伊拉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已经成为美国与国际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和美国外交日益沉重的包袱。美国下决心“倒萨”表明,以武力推翻萨达姆,了结海湾战争遗留的伊拉克问题,同时确保美国公司在伊拉克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已经成为美国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思路。

(三)、控制石油供应,扩大战略优势。中东地区是国际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伊拉克石油丰富,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开发潜力巨大。取得对伊拉克石油的控制,对于美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制约依赖国际能源供应的战略对手。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化解欧佩克成员国限产促价的努力,确保美国对国际石油供应安全和价格的控制。第三,为美国石油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国有化高潮之后重返该地区创造重大机遇。90年代以来,萨达姆多次声言要以石油为武器,反对美国霸权,令美国怀恨在心。除掉萨达姆,把国际石油供应来源进一步置于亲美控制之下,甚至是美国的直接军事保护之下,是美国扩大国际战略优势,巩固其世界霸权的必然选择。

(四)、扶植亲美,削弱反美势力。中东地区的反美势力历来比较活跃。2001年布什上台以来,这种反美情绪进一步增长。布什曾经承认,“9·11”的根源在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这样的美国传统盟国也有一批人涉嫌参与“9·11”更使美国震惊。此外,2000年沙特不顾美国的反复劝说,与伊朗和委内瑞拉共同发起石油限产提价,并一直坚持至今。然而,美国并没有认识到,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有关。相反,美国朝野最近泛起一种论调,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中东一些国家实行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美国上届打击不力,进而认为只有对这类国家进行“整合”,使其接受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才能防止滋生反美情绪和恐怖主义活动。因此,美国卿鲍威尔于2002年12月提出包括对中东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在内的“美国中东伙伴”。美国坚持推翻萨达姆,在伊拉克扶植一个用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的亲美,就是为了落实这一,在阿拉伯国家树立所谓“民主样板”。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2003年3月20日爆发了伊拉克战争。这是21世纪一场全新样式的现代化战争。5月2日,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整个战争共持续44天。实际上,在4月14日美军攻占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之后,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基本结束。这场战争是继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第二次战争。这场战争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伤亡数字比较起来,基本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具有两大特点:地面战伤亡人数大增,飞机坠毁和友军误伤事故则明显减少。

美军之所以在伊拉克战争中实现了“低伤亡”,主要是五角大楼在制定作战时强调空军的重要作用以及避免了城市巷战的结果。美军本次尽管出动兵力不多,但是其先进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对伊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从而确保了整个战争的顺利结束。伊拉克战争展示了美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是美实践“先发制人”战略的第一场战争,也是美国发动的

一次大规模的联合一体化攻城略地侵占一个国家的战争。较近年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呈现出一些鲜明的战略性特征。一是谋求绝对化的军事目的;二是检验信息化战争力量;三是实践新的战争理论;四是创制的非对称战争局势;五是发掘战法手段的综合效能。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格局和中东地区产生的影响:(一)多极化趋势仍在量变过程中,趋势增强。一方面,美国依靠其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其他大国反对,强行实现“倒萨”目标,从而证明“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但另一方面,在“倒萨”问题上美国霸权主义受到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而且挑战主要来自其西方盟国。法、德、俄等大国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利益分歧和外交独立性更加明显。北约不再是美国可以随意利用的手段,联合国的权威再次受到多数国家的维护,美国把“倒萨”与反恐直接挂钩的说词缺乏说服力,附和者甚少。大国之间围绕伊拉克问题的较量表明,美国无视其他大国利益、推行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的阻力增加,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量变过程还在继续,趋势增强。

(二)多年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可能下降。国际石油价格自2000年以来长期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给方面来看,既是沙特、伊朗和委内瑞拉等欧佩克主要石油输出国联合限产促价的结果,也是反恐、“倒萨”和委内瑞拉罢工等政治因素造成心理恐慌和投机资本乘机炒作的结果。国际石油供应能力并没有真正出现短缺。在多年高油价的刺激下,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委内瑞拉罢工已经逐渐平息。伊拉克问题解决后,石油投机商将失去另外一个“炒点”。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也将逐步增加。从需求方面来看,世界经济不景气已经使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显著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1.4%下降到2001和2002年的平均0.4%,2003年仍无显著提高的可能。在这种供求关系形势下,“倒萨”后的国际石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将更加明显,市场力量对油价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欧佩克与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将更趋激烈。只要“倒萨”过程中中东地区油田不遭大规模破坏,国际石油价格下降的压力将显著增大,并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降。

(三)中东局势可能有所缓和,但难以稳定。“倒萨”以后,为了防止伊拉克发生和分裂,美国可能直接或利用国际力量对伊拉克实行某种形式的军事控制。面对既成事实,中东各国可能取现实立场,避免与美国对抗。但中东地区也可能出现一些民众层面的反美情绪,不排除激进势力发动针对美国利益的袭击活动的可能。

(四)美国实现“倒萨”以后,将把重点转向伊拉克的政治和经济重建,立即对其他中东国家动武的可能性不大,要求其他阿拉伯国家立即用西方式民主制度也不现实。美国石油财团将重返伊拉克。政治重建可能取“阿富汗模式”,但为满足库尔德人和伊斯兰教什叶派的自治要求,联邦制也可能成为政治体制的一种选择。不过,伊拉克各反对派争权夺利,库尔德人与阿拉伯人之间较深,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教派分歧,这些矛盾不仅会在重建过程中爆发出来,而且将成为长期影响伊拉克政局稳定的因素,甚至可能对伊拉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影响。美国军队可能长期驻扎伊拉克。

(五)巴勒斯坦问题关乎阿拉伯民族利益和情感。“倒萨”以后,美国为保持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削弱阿拉伯国家反美情绪,不能不加大恢复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可能敦促双方在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四方联合提出的“路线图”方案基础上恢复和谈,从而使巴以双方暴力冲突有所缓和。但是,由于巴以谈判当前涉及的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等关键性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很大,至今尚无切实可行方案,因此短期内中东和平进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巴以冲突还会继续存在。

(六)美伊战争对传统安全因素与国际法理的损害。美国攻打伊拉克实质上是绕过联合国,取与其盟友单独行事的作法,这将再一次削弱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影响和权利。长此以往,联合国将逐渐被架空,失去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这也会直接影响其他大国的权利和地位。战后,美国霸权的全球扩张将变得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