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低硫燃料油价格_胜利油田原油价格多少钱一吨
1.石油主要含有的元素
2.石油的用途
3.中石化和金盾的油有啥区别
4.原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5.雅克拉-轮台油气区块油气分布特点及主要控制因素
6.什么是原油
石油主要含有的元素
石油(petroleum)[1]从油田里开出来未经加工处理叫原油。[2]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属于化石燃料。[8][9]石油含有的元素主要有碳、氢、硫、氮、氧等,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形式存在。[1]石油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石油通常为流动或半流动的黏稠液体[7],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等多种颜色[6],一般具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一般在0.8~0.98,各地石油凝点差别更大[7],其沸点为常温到500°C以上[9]。石油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局部溶于酒精。[1][3]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油
英文名
petroleum;oil[1]
别名
原油[2]
拼音
shí yóu
主要产地
中东、欧洲及欧亚地区、非洲、中南美洲、北美、亚太地区[2]
主要成分
主要有碳、氢、硫、氮、氧等,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形式存在[1]
分布区域
石油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
应用产业
石油产品被用作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用于合成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5][4]
颜色
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6]
透明度
透明至不透明[6]
水溶性
石油不溶于水,易溶于苯、醚、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局部溶于酒精。[1]
密度
0.8~0.98g/cm3[7]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是仅次于煤的化石燃料,又是近代有机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5]石油除了作为燃料,还被作为溶剂、润滑剂,生产石蜡、沥青等。[5]石油化工亦可生产出数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和化肥等等。[1]
主要特征
矿物组成
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含有1~5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83%~87%)、氢(11%~14%)两种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这些元素以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包括烷烃(如甲烷、丁烷)、烯烃(如乙烯、丙烯、丁二烯)、环烷烃(如环戊烷、环已烷)、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硫醚、噻吩等)、含氮化合物(如吡啶、吡咯等)、含氧化合物(如苯酚、环烷酸等)等,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十到几千。在石油中已鉴定出的烃类化合物在230种以上,从溶有天然气的石油平均成分看,链烃约占53%,环烃约占31%,芳香烃约占16%。有的石油中还可能有氯、碘、砷、磷、硅等微量非金属元素和铁、钒、镍、铜、镁、钛、钴、锌等微量金属元素,以及不溶解的水分。[5][10][1][9]
理化特征
石油通常为流动或半流动的黏稠液体,埋藏在地下储油层中以液态存在,在地表压力和混合状态条件下,仍然为液态或半固态形式存在。[7][1]因产地不同,甚至同一产地的油层位不同,石油的颜色、密度、黏度及凝点等性质有较大差别。[7][3]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黏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3]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其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6]石油一般具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一般在0.8~0.98,各地石油凝点差别更大,高的达30℃,低的为-50℃。[7]其沸点为常温到500°C以上。[9]石油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醚、四氯化碳等,局部溶于酒精。[1][3]石油之所以在外观和物理性质上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化学组成不完全相同。[9]
石油具有可燃性[3],其标准燃料系数为1.4286,平均低位发热量为41.87 MJ/kg。[1]
形成原因
石油成因对勘探油气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不过,由于石油成分复杂且能够流动,使得石油的成因研究更加困难。人类提出了各种说,又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这些说大致可分为无机成因学说和有机成因学说两大派。[10]
有机成因学说
石油有机成因学说认为:石油中的绝大部分物质,都是由保存在岩石中的有机质(特别是低等的动物和植物的遗体)经过长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转化而成的。[10]
石油形成过程示意图
远古时期大量的有机物被流水带到了地势低洼的湖盆或海盆里。由于重力作用,有机物质沉入水底,与空气隔绝。陆地上流入大量的泥砂及其他矿物质,迅速地将有机体埋藏,形成还原性环境。随着地壳的运动,边沉降边沉积,压力和温度不断地增大,同时在细菌、压力、温度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处在还原环境中的有机淤泥经过压实和固结作用而变成沉积岩石,形成“生油岩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在成岩阶段中,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及化学变化,逐渐失去了CO2、H2O、NH3等,余下的有机质在缩合作用和聚合作用下,通过腐泥化和腐殖化过程,于是形成干酪根[a],它是生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先驱,因此石油有机成因学说又叫干酪根说。干酪根埋深到一定深度和温度门限值后,由未成熟转化为成熟,杂原子键发生断裂,开始释放出烃类和非烃化合物;随着埋深持续增加,烃源岩进一步熟化,干酪根的C-C键断裂,进入生油、生气高峰。[10]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而后聚集到一起形成油田。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3]
由于石油的有机成因学说充分考虑了石油的生成和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深入对比了石油及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特征,更具有说服力,为绝大多数石油地质和石油地球化学工作者所接受,世界各石油公司也按石油有机成因学说指导油气勘探。[10]
无机成因学说
石油无机成因学说主要以碳化物说及宇宙说为代表。碳化物说认为,地球核心部分的重金属碳化物和从地表渗透下来的水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烃类。宇宙说认为,当地球处于熔融状态时,烃类就存在于它的气圈里。随着地球的逐渐冷凝,烃类被岩浆吸收,就在地壳中生成了石油。无机成因学说认为碳氢化合物可以在地下深处产生,并沿裂缝周期性上升,聚集在沉积层、岩浆岩和多孔火山岩内。为了证明这种理论,科学家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地球深处的条件,已经成功合成了石油。另外,在绝无生命存在的空间形体上,也发现了类似于石油和可燃气的物质,这给无机生成石油的理论提供了根据。如果这一理论得到验证,意味着油、气则将不会在短期内枯竭。[10]科学家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的石油流入现象。[3]
分布区域
石油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3]石油多分布于低地和盆地,如山间盆地、滨海及近海大陆架等地区。[4]
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据估计它的蕴藏量为10000多亿吨,其中700多亿吨蕴藏在海洋里。[10]地球上已探明石油的1/4和最终可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3]2008年探明的世界石油剩余可储量为1708亿吨,其中中东占60%,欧洲及欧亚地区占11.3%,非洲占10.0%,中南美洲占9.8%,北美占5.6%,亚太(中国除外)占2.1%,中国占1.2%。[2]
石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石油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纬度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3]
2018年部分国家的石油探明可储量[11]
国家
探明可储量/亿桶
国家
探明可储量/亿桶
委内瑞拉
3033
阿联酋
8
沙特阿拉伯
27
美国
612
加拿大
1678
利比亚
484
伊朗
1556
尼日利亚
375
伊拉克
1472
哈萨克斯坦
300
俄罗斯
1062
中国
259
科威特
1015
卡塔尔
252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版,1桶=158.98 L
中国石油的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近海3个大区,其可量分别为100.25亿吨、47.87亿吨和29.27亿吨,合计177.39亿吨。从分布的盆地上看,石油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量182.31亿吨,大型沉积盆地石油占全国石油地质量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地质学家找到了100多个油田,包括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油田。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89.65亿吨,剩余技术可储量35.42亿吨,剩余经济可储量25.33亿吨。中国石油的探明程度较低,众多盆地和大陆架中很可能存在丰富的油气。[11][5]
应用领域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是仅次于煤的化石燃料,又是近代有机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5]
石油产品
按石油产品的用途和特性,可将其分成14大类,即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电器用油、液压油、真空油脂、防锈油脂、工艺用油、润滑脂、蜡及其制品、沥青、油焦、石油添加剂和石油化学品。[5]
(1)溶剂油。按用途可分为石油醚、橡胶溶剂油、香花溶剂油等。可用于橡胶、油漆、油脂、香料、药物等工业作溶剂、稀释剂、提取剂;在毛纺工业中作洗涤剂。[5]
(2)燃料油。可分为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质燃料油。石油气可用于制造合成氨、甲醇、乙烯、丙烯等。汽油分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分别用于汽车和螺旋桨式飞机;煤油中的航空煤油用于喷气式飞机,灯用煤油供点灯用,也可作洗涤剂和农用杀虫药溶剂;柴油中的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重柴油用于低速柴油机。[5]石油作为燃料有着很多优点。如易开,容积小,容易运输;可燃性好,发热量高;易燃烧、燃烧充分和燃后不留灰烬的特点。所以,石油不但用于海陆空交通方面,工厂的生产过程,更现代国防中用于新型武器、超音速飞机、导弹和火箭的燃料。[4]
(3)润滑油。润滑油品种很多,主要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油,机械油,压缩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和气缸油,液压油,电器用油等。[5]
(4)润滑脂。润滑脂是在润滑油中加入稠化剂制成,用于不便于使用润滑油润滑的设备,如低速、重负荷和高温下工作的机械,工作环境潮湿、水和灰尘多且难以密封的机械。[5]
(5)石蜡和地蜡。石蜡和地蜡是不同结构的高分子固态烃。石蜡分成精白蜡、白石蜡、黄石蜡、食品蜡等,可分别用于火柴、蜡烛、蜡纸、电绝缘材料、橡胶、食品包装、制药工业等。[5]
(6)沥青。沥青可分为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油漆沥青、橡胶沥青、专用沥青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防水、铺路以及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中。[5]
(7)石油焦。石油焦是优良的碳质材料,用于制造电极,也可作冶金过程的还原剂和燃料。[5]
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产品是石油炼制过程中所得到的石油气、芳香烃以及其他副产品,也是有机合成的基本原料或中间体,有的石油化工产品可直接使用。[9]由石油进一步加工生产的三烯、三苯、乙炔和萘等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或中间体直接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9]从石油中可提取几百种有用物质,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作为燃料燃烧的经济意义。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数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和化肥等等。[4][1]
矿物开
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这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地区。同时,我国也从西非、南美等主要产油区进口石油。2017年,我国的石油海运进口周转量占到全球周转量的29%,平均海运距离达到了约7 800海里(1海里=1.852千米),随着进口石油来源的多元化,这一数据还会继续增长。[11]
油田开发包括石油勘探、钻(完)井和油田开。石油勘探是石油开发中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它包括油田的寻找、发现和评估。[11]石油勘探投资巨大,发展迅速,石油地质理论日益成熟,勘探手段更加先进,除地震勘探外,地球化学勘探、遥感、遥测、卫星等先进技术也引入到石油勘探中,使勘探效率和成功率大大提高。[5]钻井是从地面打开一条通往油、气层的孔道,以获取地质资料和油气能源。[5]最初,依靠地下自然压力把油集中到油井;油压降低时需用油泵或深井泵,或者向地下油藏注水或气体以保持其压力;有时,还会加注蒸汽或化学溶剂以加热或稀释石油后再开。当油成本过高时,应关闭油井。[5]
油气集输工程是在油田上建设完整的油气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储存、输送的工艺技术,使井中出的油、气、水等混合流体,在矿场进行分离和初步处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产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无效损耗。[3]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虽然有科学考察表明,这种能源在地球上依然在不断生成,但其生成的速度,要用地质年代来计算。[4]据估计,地球上大约还有1370亿吨石油藏量,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全世界每年开30亿吨石油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类开40年到50年。[4]
历史
人类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历史悠久。公元前3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人们就开始利用沥青作建筑材料。[5]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国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黏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出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集天然石油的记载。[3]公元前5世纪,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国)的首都苏撒附近出现了人类用手工挖成的石油井。[3]公元7世纪,拜占庭人将石油用于战争,并称之为“希腊火”。[3][5]13世纪,缅甸的仁安油田开始开。16世纪苏门答腊人用石油做成火球烧毁葡萄牙人的帆船。[5]阿塞拜疆的巴库地区有丰富的油苗和气苗,这里的居民很早就从油苗处集石油作为燃料,也用于医治骆驼的皮肤病。1837年,这里有52个人工挖的油坑,1827年增加到82个,不过产量很小。[3]在现代战争中,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有将石油浮在海面上焚烧对方军舰的战例。[12]1854年,人们发明了煤油灯,也学会了在石油中提取煤油。[3]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3]早在3000年前,中国《易经》就有关于石油的文字记载。[5]东汉的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记载我国高奴县(今陕北延长一带)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水。《后汉书》也记载酒泉郡延寿县(今甘肃玉门东南)南面有一种泉水,像肉汁一样肥,烧起来很明亮,但不可以吃,当地人称为石漆。[12][3]自晋代到明代,石油除了用来点灯作燃料外,还用作机械的润滑油,也有人用来涂在牛皮囊上防水,还有可治癣疮的说法。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中提到石油已被利用到了国防和战争中。宋朝时也曾用石油焚烧敌人。[12]宋朝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陕北延长的石油燃烧时产生又浓又黑的烟,并试用这种烟灰来做墨,墨光如漆,比松烟墨还要好。我们现在通用的石油这个名称,就是从沈括开始使用的。[12]到11世纪,中国开凿了第一批油井,并炼制出“猛火油”、石蜡、沥青等粗制石油制品。[5]元朝的《元一统志》记载当时的陕北已经手工挖井油,其用途已扩大到治疗牲畜皮肤病,而且由官方收购入库。[3]
在古代,石油主要用在照明、润滑、医药、军事和制墨五个方面,整体上石油科技的发展极其缓慢。人们对石油的开发与运用也只限于对现成原油的开与使用,未对石油的来源及产生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11]
中国古代钻井图
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成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接着俄国人也开始了油井油,现代石油工业真正开始。[5]1859年,欧洲开36000桶原油,主要产自加利西亚和罗马尼亚。[3]1861年,外高加索的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现为伏尔加格勒)保卫战就是为夺取高加索石油区而展开的。[3]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石油制品消费量迅速增长,石油的消费量剧增。190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40万桶,1920年为22万桶/天,1940年为85万桶/天,1960年为340万桶/天,1980年为800万桶/天,2000年后达到了7000万桶/天以上。[5]19世纪,石油工业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用作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石油至今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的发现,掀起一阵“淘金热”。[3]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波斯(伊朗)、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3]世界石油开的情况在20世纪内以迅猛速度增长,1921年首次突破产油量1亿吨大关,1950年超过5亿吨,19年创造了31.7亿吨的历史最高记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略有下降。[4]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一个世纪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中心,产量占世界2/3左右,号称“石油帝国”。[4]而后中东新兴产油区的地位日益上升。13年波斯湾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8%,进入80年代后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有所下降,但仍占世界总产量的近30%。[4]21世纪初,尽管核能和再生性能源发展迅速,石油仍然占欧洲能源消耗的30%、北美的40%、非洲的41%、中南美洲的44%以及近东地区的53%。[13]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中叶,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仅12万吨。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陆续投人开发,中国石油工业迅速发展。18年,全国石油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2018年,我国是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11]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加到32家,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14]
2023年,美国《油气杂志》根据各国最新官方报道发布年度评估,各国截至2023年1月1日发布的最新油气储量报告,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总计达17570亿桶。根据《中国矿产报告(2022年)》,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探明的剩余石油储量为36.9亿吨。截至2022年底,OPEC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71%。[15]
分类
按照原油性质分类
据现行行业标准《油藏分类》(SY/T 6169-2021),原油性质及稠油分类如下表。[16]
原油性质
特征
低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 mPa·s
中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20(含) mPa·s
高黏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20~50(含) mPa·s
稠油
油层条件下原油黏度 >50 mPa·s,相对密度 >0.920
凝析油
在地层条件下临界的温度和凝析温度之间的气相烃类。时地层压力降至露点压力后凝结析出轻质的液态油,一般相对密度<0.8
挥发油
流体系统位于油气之间的过渡区内,而其特性在油藏内属泡点系统,呈液体状态,相态上接近临界点。在开发过程中挥发性强,收缩率高。注:一般挥发油地面气油比一般在210 m3/m3~1200 m3/m3之间,一般相对密度<0.825,体积系数>1.75
高凝油
为凝固点>40℃的轻质高含蜡原油
稠油分类
主要指标
指标
名称
级别
黏度mPa·s
相对密度
普通稠油
I
I-1
>50[b] ~150[b]
>0.92
I-2
>150[b] ~ 1000[b]
>0.92
I-3
> 1000[b] ~ 10000
>0.92
特稠油
II
>10000 ~ 50000
>0.95
超稠油[c]
III
>50000~ 100000
>0.98
特超稠油[c]
IV
>100000
>1.0
按照所含烃的比例分类
①烷基石油(又叫石蜡基石油):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含量超过50%,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较少。特点是密度小,蜡含量高,凝点高,含硫、胶质和沥青质较少,其生产的直馏汽油的辛烷值较低,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加工石蜡基石油,可以得到黏度指数较高的润滑油。中国大庆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②环烷基石油(又叫沥青基石油):主要成分为环烷烃。特点是密度大,凝点低,一般含硫、含胶质及沥青质较高,这种石油生产的直馏汽油辛烷值较高,但产量不高,氧化稳定性不好,有利于炼制柴油和润滑油,此类原油的重质渣油可生产高级沥青。中国克拉玛依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③芳香基石油:主要成分是单环芳烃和稠环芳烃。这种类型的石油组分内含有双键,因此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氢反应和取代反应,转化成其他产品。省很多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
④混合基石油: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且数量相近。中国胜利油田就属于这种类型。[10][9]
其他分类方法
根据密度由小到大,将原油分为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中质原油(0.87 g/cm3≤密度<0.92 g/cm3)、重质原油(0.92 g/cm3≤密度<1.0 g/cm3)和特重质原油(密度≥1.0 g/cm3)。[11]根据硫含量由少到多,将原油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0.5%)、含硫原油(0.5%≤硫含量<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2.0%)。在世界原油总产量中,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之和约占75%。原油中的硫化物对石油产品的性质影响较大,加工含硫原油时应对设备取防腐蚀措施。[11]根据蜡含量由低到高,可将原油分为低蜡原油(0.5%≤蜡含量<2.5%)、含蜡原油(2.5%≤蜡含量<10%)和高蜡原油(蜡含量>10%)。[11]
石油的用途
石油可以提炼成汽油、煤油、柴油、沥青、润滑油、石蜡等用于国家的经济生产中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x0d\\x0d\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x0d\\x0d\石油的起源\x0d\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x0d\\x0d\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x0d\\x0d\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_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x0d\\x0d\形貌与成分\x0d\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x0d\\x0d\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x0d\\x0d\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x0d\物探: 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x0d\钻井: 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x0d\井下作业: 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x0d\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x0d\集输: 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 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x0d\\x0d\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x0d\\x0d\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x0d\\x0d\“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x0d\\x0d\“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x0d\\x0d\“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7000多万立方米。\x0d\\x0d\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 \x0d\\x0d\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x0d\\x0d\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中石化和金盾的油有啥区别
中石化和中石油都是国有特大型企业,石油行业的领军企业,相比金盾和佳士得油品肯定要好。
中国石油的油田多数集中于北方,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原油的组分各有不同,大庆石油属低硫石蜡基石油,硫含量低,含蜡量高,凝点高,适合生产优质的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及商品石蜡。
中国石油的油大部分来自于国内,这里你们应该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原油都是适合做汽油!但是在目前工艺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太大,油品能基本保持一致!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制商,是炼化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有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等油田产量相对较低,石油大部分来自俄罗斯,中东的进口。
也就是说你加车子里有很有可能是进口的原油炼出来的!并且中国石化是以石油炼化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相对的炼化技术与炼油用的催化剂要优于前者!
所以,原料不同催化剂添加剂不用,致使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汽油不同!中石化汽油的密度略高于中国石油的汽油,汽油是按照升卖的,所以你们懂的!
原石油的密度是多少?
原油的密度多少啊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1.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每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表1列出了国内外常规油品及常见的原油的吨与桶的换算系数。
美国市场的汽、煤、柴油价格以美分/加仑为单位,同样可用上述公式换算为以美元/吨为单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国旧金山93号无铅汽油价格为54.0美分/加仑,其换算方法推导如下:
93#无铅汽油价格=54.0美分/加仑;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仑),54.0*0.01*42*8.5美元/吨(1吨汽油约和8.5桶),54.0*3.57*(3.57即为汽油由美分/加仑换亥美元/吨的换算系数)=192.78美元/吨
表1.原油和油品体积与重量单位换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航空汽油 0.701 8.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车用汽油 0.725 8.67 减压渣油(大庆)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沥青 1.01 6.23
轻柴油 0.825 7.62 润滑油基础油150SN 0.8427 7.46
轻石脑油(44-100。c) 0.674 9.33 润滑油基础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脑油(102-143。c) 0.742 8.48 润滑油基础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中国原油 米纳斯原油 0.8498 7.40
大庆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胜利原油(101库)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纳原油 0.9279 6.78
阿联酋原油 汉迪尔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维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尔班原油 0.8498 7.4 马来西亚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2 7.89
*** 轻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 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 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轻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轻油 0.8559 7.35 英国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伦特原油 0.8348 ......>>
原油比重是多少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范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按密度范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原油中碳元素83%-87%,氢元素占11%-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虽然原油的基本元素类似,但从地下开的天然原油,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地层,反映出的原油品种则纷繁众多,其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原油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组成分类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可分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可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及特重质原油四类。
地下原油的密度大概是多少?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
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原油油泥密度是多少
储罐清洗的化学处理油泥及其沉淀油泥既不是固体也不是均匀的,油泥的密度及粘度随储罐中油泥的液面、来油的质量以及外部温度而变化。
沉淀取决于原油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粘度和原油类型(轻油或重油)。外在因素包括温度变化和部分或整体的滞流时间,他们是油泥形成的催化剂。对于每一种水面浮油,都会出现内、外油泥比。其外部比直接随储存的地点和时间而变化,内部比与原油本身有关,原油比是内在比与外在比的平均值。
油泥分类。油泥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级别:A级初始油泥;B级上层油泥;C级底层油泥。初始油泥原油温差和停滞状况非常有助于初始油泥的形成。
这两种因素增加了重分子本身间链接的可能性,并造成诸如石蜡之类的某些化学元素的固化,慢慢地形成重分子的葡萄状结构,形成初始油泥。上层油泥上层油泥是许多分子固化的结果,这种聚集增加了原油粘度,致使分子形成某种大油泥块。
98密度原油等于多少方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但目前其模型预测方法还较少。通过对瑞利模型和指数预测模型公式的推导,利用济阳坳陷东辛油田辛11断块区实际流体性质的开发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原油相对密度随开时间变化的地质预测模型。模型研究表明,原油密度随开时间的变化具有瑞利模型和指数模型2种变化规律,且瑞利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原油相对密度的开发动态,但2种模型在对原油密度进行预测时均受到油藏构造部位、开层位以及油源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词条图册图册
雅克拉-轮台油气区块油气分布特点及主要控制因素
李国政 王梅玲 杨宏 马慧明
(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 雅克拉-轮台区块为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之一,目前已发现13个油气田, 6个含油气构造,共50个油气藏。通过系统研究区块内各油气田(藏)的成藏特点,归纳、总结了区块油气田(藏)展布、油气藏类型、成藏期、成藏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的认识。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雅克拉-轮台区块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雅克拉-轮台区块(简称雅-轮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范围包括雅克拉断凸、库车坳陷南缘、沙西及地区,为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之一,为“西气东输”主要气源区。该区块石油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深入研究油气分布规律,对该区油气勘探尤其是天然气勘探具重要意义。
1 油气田(藏)展布
目前,雅-轮区块已发现13个油气田:雅克拉凝析气田、牙哈油气田、东河塘油气田、英买7号油气田、红旗油气田、英买1号油田、英买2号油田、羊塔克1号凝析气田、羊塔克5号油田、玉东2号油气田、提尔根凝析气田、轮台凝析气田和丘里凝析气田;6个含油气构造:群巴克(台2井N1s)、轮西1(轮西1井 —O)、托乎拉1号(沙53井AnZ天然气)、牙哈2~3号(N2k)、轮北构造提3井(K2—E)及提2井(K2—E),共50个油气藏(图1)。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石油为5822.4×104t,溶解气为 65.88×108m3,天然气为930.69×108m3,凝析油为3894.78×104t,总油气当量为142.68×104t。
控制地质储量:石油为3747×104t,溶解气为65.88×108m3,天然气为386.74× 108m3,凝析油为610.2×104t,总油气当量为8852.5×104t。
1.1 油气田(藏)平面分布
雅-轮区块工区范围内油气田藏主要分布于受大断裂控制的局部构造带,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以下4个地区:雅克拉断凸西南沿(红旗,东河塘-雅克拉),库车坳陷南缘(牙哈-丘里-群巴克台2井),沙西凸起西北部(玉东-羊塔克-英买7),雅克拉断凸中部轮台一带(轮西1、轮台-提尔根)。
图1 雅克拉-轮台区块油气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oil-gas in Yakela-Luntai oil-gas bearing zone
1—登记区块;2—油藏;3—气藏;4—钻井;5—侵入岩体;6—断层;7—含油气系统
1.2 油气田(藏)纵向分布
雅-轮区块在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上白恶统—老第三系、中新统苏维依组、上新统库车组等10个层位发现油气藏及工业油气流(表1、图2),纵向上断层和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表1 雅-轮区块各层位储量分布 Table1 Reserve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horizon in Yakela-Luntai oil-gas bearing zone
图2 雅克拉—轮台各层位油气储量分布 Fig.2 Reserve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horizon in Yakela-Luntai oil-gas bearing zone
1.2.1 前中生界
油气主要分布于寒武系—奥陶系及下石炭统。寒武系—奥陶系以潜山油气藏为主,储层为碳酸盐岩,下石炭统以挤压背斜油气藏为主,储层为东河砂岩。油气类型以原油为主,凝析气次之。其他层位储量较小。前中生界各层位油气在本区块的横向分布如下:(1)前震旦系(AnZ):工业天然气流目前只发现于雅克拉断凸西端托乎拉地区。位于托乎拉1号构造的沙53井于1998年3月在前震旦系变质二长岩裂隙储层进行DST测试,获工业气流;天然气10870m3/d,油微量。按容积法计算托乎拉1号构造前震旦系天然气预测储量为5.29×108m3。
(2)震旦系(Z):工业油气流产自雅克拉沙4井,在5416.58~5428.19 m井段震旦系中统白云岩中裸眼中途测试日产油13.32 m3,气为12×104m3,水为71.04m3。该“气藏”可能为地层不整合底水块状气藏。
(3)寒武系( ):工业油气流产自雅克拉沙7井。
(4)奥陶系(O):雅克拉下奥陶统凝析气藏,英买7号油气田下奥陶统油藏,英买1号、英买2号构造下奥陶统油藏及牙哈油气田牙哈5~7井区寒武系—奥陶系凝析气藏。
(5)石炭系(C):东河塘下石炭统油气田。
1.2.2 中、新生界
油气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及中新统苏维依组。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以挤压背斜油气藏为主,储层主要为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及中新统苏维依组以断背斜油气藏为主,储层主要为苏维依组、上白垩统—老第三系砂岩,物性好,厚度大。中、新生界油气藏形成期为喜马拉雅期。油气类型以凝析气为主,原油少量。中、新生界各层位油气在本区块的横向分布如下:
(1)侏罗系(J):雅克拉沙4井、沙7井下侏罗统气藏。
(2)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K1kp):雅克拉下白垩统凝析气藏、东河塘下白垩统油藏及轮西1号下白垩统油藏。
(3)上白垩统—老第三系(K2—E):提尔根、轮台、玉东2、羊塔1、羊塔2号上白垩统一老第三系凝析气藏;羊塔5、英买9号上白垩统—老第三系油藏。
(4)中新统苏维依组(N1s):牙哈、红旗、提尔根、英买7号、群巴克(台2井)凝析气藏。
(5)上新统库车组(N2k):牙哈2、3号构造YH303于1995年10月15~16日,在2731.2~2850.54 m井段试获工业油流,日产油9.5m3。
1.3 海、陆油气的分布及含油气系统划分
雅-轮区块由于存在南北海陆两个油源,故其油气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腐泥型干酪根为生油母质的海相油气,另一类是以腐殖型干酪根为生油母质的陆相油气。海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区块南部,沿轮台断裂—沙西南部一线分布,且油气主要分布于古生界(O1、C1)及中生界(K1kp),以挤压背斜油气藏(上古生界、中生界)及潜山油气藏为主(下奥陶统)。陆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区块中北部,大致分布在英买7号—红旗—托乎拉—牙哈—轮台一线以北,油气主要分布于新生界(N1 s、K2—E),下古生界(O1)次之,以断裂背斜油气藏为主,潜山油气藏次之(O1)。
根据本区油气的分布特点及与源岩的关系,结合“九五”研究成果,可将本区块划分为两大含油气系统: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和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海相含油气系统分布于区块南沿,英买1、2—东河塘—雅克拉—轮西1一线,其北部均属陆相含油气系统范围,两系统结合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海陆两相来源油气的掺混,如英买7号下奥陶统,托平拉沙53井前震旦系,轮西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的油气藏。海相油气主要产出于中生界及古生界,陆相油气产出于新生界及下古生界。两大含油气系统具以下基本特点:
1.3.1 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为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泥质岩,有机质丰度低,母质类型为腐泥型,海西期为主生油期,喜马拉雅期“二次”生油。储层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下古炭统东河砂岩及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部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盖层主要为奥陶系上部灰岩、灰质泥岩,下石炭统上部泥岩和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中上部泥岩。圈闭类型为背斜圈闭和潜山圈闭。油气类型以原油为主,凝析气次之。油气主要沿 区域不整合面从南向北运移。油气保存条件沙西的早期油藏因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而较差,向东保存条件变好。油气具以下基本特点:
(1)轻烃组成以高正构烷烃、低环烷烃为特征,MCH<45%。
(2)饱和烃中环烷烃>链烷烃,具姥鲛烷、植烷均势,w(Pr)/w(Ph)分布于0.80~1.20之间。
(3)芳烃族组成富含高硫芳烃
(4)同位素分布富含轻碳同位素、重硫同位素,δ13C分布在-31‰~-34‰,硫同位素δ34S>15‰,族组分碳同位素芳烃δ13C>-30‰。
(5)生物标记化合物以富含长链三环萜烷为特征。
(6)原油微量金属元素绝对含量高,V可达n×10-5,Ni可达n×10-6(S13、S16、YM1奥陶系原油),w(V)/w(Ni)>1。
(7)原油成熟度以高成熟为主。
(8)西部沙西原油经历了较强的水洗氧化降解,其轻烃水洗指标 TOL<10;富含金属V、Ni。
1.3.2 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为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泥质岩及煤系地层,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喜马拉雅期为主生油期(老第三纪进入生烃期,新第三纪达到生烃高峰)。储层主要为苏维依组、上白垩统—老第三系砂岩,物性好,厚度大;部分下古生界碳酸岩盐储层、前震旦变质岩裂缝储层。盖层主要为吉迪克组泥岩、苏维依组中部泥岩及上白垩统—老第三系泥岩、下白垩统泥岩。圈闭类型以断背斜为主,形成期为喜马拉雅期。也有潜山圈闭。油气类型以凝析气为主,原油少量。油气主要沿区域盖层(N1j)之下的良好储层(疏导层)及古风化面从北向南运移,油气保存条件好。油气具以下基本特点:
(1)以凝析油为主,以高蜡(>10%)、高凝固点(>20℃)、低硫(<0.5%)为特点,密度一般小于0.9g/cm3。
(2)轻烃组成以低正构烷烃、高环烷烃为特征,MCH>45%。
(3)饱和烃中链烷烃>环烷烃,具明显的姥鲛烷优势,Pr/Ph>1.5。
(4)同位素分布富含重碳同位素、轻硫同位素,δ13C一般>-30‰,硫同位素δ34S一般<10%‰,族组分碳同位素芳烃δ13C<-30‰。
(5)生物标记化合物缺乏三环萜烷,可检测出γ-蜡烷和奥利烷。
(6)原油微量金属元素绝对含量较低,均低于0.1×10-6,贫钒富镍,w(V)/w(Ni)<1。
(7)成熟度较低。
(8)原油后生变化小,其轻烃水洗指标 TOL为30~50。
1.4 油气类型及分布
雅-轮区块油气类型为原油及凝析气。油气储量相当,气略多。
1.4.1 原油
主要分布于牙哈5号、7号寒武系—奥陶系,英买1号、英买2号、英买7号下奥陶统,英买9号上白垩统一老第三系,牙哈1号、红旗1号中新统苏维依组底砂、东河塘下石炭统、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及轮西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等15个油藏,此外,在英买7和羊塔克气田底部存在黑油环。地质储量:原油为9361.4×104t,溶解气为110.18×108m3,总油气当量为14000.74×104t。
1.4.2 凝析气
分布广泛,全区块已发现35个凝析气藏。地质储量:天然气为1317.43×108m3,凝析油为4504.98×104t,总油气当量为19131.38×104t。
2 油气藏类型
本区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三大类。
2.1 构造油气藏
为雅-轮区块主要的油气藏类型,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背斜构造油气藏亚类和断层油气藏亚类。
2.1.1 背斜油气藏亚类
依据背斜的成因有可细分为挤压背斜、断裂背斜、滑脱背斜等三类。
挤压背斜油气藏:雅克拉凝析气田下白垩统气藏、东河塘油气田石炭系油藏、英买9号油气田上白垩统—老第三系油藏、玉东2号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凝析气藏等。
断裂背斜油气藏:雅-轮区块背斜油气藏几乎均伴随有断裂发育,这些断裂对油气藏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断裂背斜油气藏系指断裂通过背斜轴部附近而形成的半背斜,或背斜一翼被断裂切割,断层为此类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为本区块新生界主要油气藏类型,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中新统苏维依组顶、底砂油气藏几乎均属此类,为雅轮区块一大特征。具体有如下特点:油气藏均发育于NNE、EW走向的南倾正断层北盘(下盘),断层倾角较大,多在50°~70°之间。南盘(上盘)吉迪克组厚层泥岩、含膏泥岩,中新统苏维依组中部泥岩、含膏泥岩,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中上部泥岩、岩盐、膏岩与对盘中新统苏维依组顶、底砂岩,上白垩统—老第三系砂岩对接造成封挡,形成断裂背斜圈闭。
滑脱背斜油气藏:英买2号油气田下奥陶统油气藏。
2.1.2 断层油气藏亚类
断鼻油气藏:鼻状构造上倾方向被断层切割形成,如轮西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油藏等。
2.2 层油气藏
(1)单斜型潜山油气藏。雅克拉下奥陶统凝析气藏。
(2)削蚀不整合油气藏。雅克拉沙7井中寒武统气藏,英买7号下奥陶统油藏。
2.3 岩性油气藏
雅-轮区块有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及裂缝体油气藏,后者因其储集体由储层储集性能变化决定,故将其划入此类。
(1)砂岩透镜体油藏。雅克拉凝析气田沙7井下侏罗统“气藏”。
(2)裂缝体油气藏。托乎拉1号构造(沙53井)前震旦系变质岩裂缝气藏。
3 成藏期
雅-轮区块油气主要有两大成藏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以喜马拉雅期最为重要,为区块主要成藏期。这是由塔北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两大生油期以及本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两大构造运动所决定的。
3.1 海西晚期成藏期
英买1号、2号下奥陶统油藏为该期代表,东河塘下石炭统油气田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均属海相油藏,圈闭主要为古生界内幕背斜构造。特点为古生界本身发育完整的储盖组合,加里东期—海西期褶皱形成圈闭,聚集同期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成藏。平面上发育于雅-轮区块古生界剥蚀相对较少的西南部,沙西凸起南部、哈拉哈塘凹陷北部及雅克拉断凸西南部。
3.2 喜马拉雅期成藏期
雅-轮区块多数油气藏均属该期产物,油气产层广,有前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中新统苏维依组、上新统库车组,结构以气为主,海陆两相来源油气均有发育。平面上新生界油气藏(包括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全区分布;中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轮台断裂西段,东河塘—雅克拉—轮西1号—带;前中生界油气藏分布于区块中西部沙西、雅克拉、牙哈及托乎拉等地。该成藏期特点为圈闭形成较晚,油气为喜马拉雅期产物,新生界以断背斜油气藏为主,中生界为挤压背斜油气藏。喜马拉雅期成藏期形成的前中生界油气藏多与 不整合面有关,具有①圈闭类型多样:有单斜潜山、削蚀不整合、裂缝体及滑脱背斜等。②前中生界受长期风化剥蚀,储层发育于 风化面附近,本身无盖层或盖层条件不完备,只有当中生界尤其是白垩系沉积后,形成相应的盖层条件,储油圈闭方形成。③喜马拉雅期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陆相油气和南部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源岩“二次”生油,油气在上述圈闭聚集成藏。
此外,英买7号下奥陶统削蚀不整合油藏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
4成藏模式
根据区块油气藏源岩、产层及成藏期,划分出雅-轮区块4种成藏模式:古生古储,后生古储,新生古储,新生新储。
4.1 古生古储
海相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古生代生油(古生),在古生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古储),古生代成藏。分布于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自加里东晚期开始,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便开始生油,在海西早、中期达到生油高峰,海西期成藏,油气储集于古生界,其圈闭类型主要为古生界大型内幕背斜主要分布于沙西凸起中南部,如英买1号、英买2号下奥陶统油藏,玉东2号下奥陶统油藏。区域上柯吐尔胜利1井巨厚沥青砂岩(古油藏)也属此类。
4.2 后生古储
海相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后期(新生代)“二次”生油(后生),在古生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内储集(古储),新生代成藏。分布于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海西晚期后,由于区域大规模抬升剥蚀,至燕山期后,随中、新生界沉积,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再深埋进入生油门限而二次生油,油气储集于古生界,其圈闭类型主要为古生界潜山及内幕背斜。主要分布于雅克拉断凸南部,雅克拉下奥陶统、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东河塘下石炭统、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油气藏、轮西1号油藏等属此类。
4.3 新生古储
库车坳陷陆相三叠系—侏罗系为烃源岩,喜马拉雅期生油(新生),油气储集于古生界及更老地层,油气主要沿 整合面向南运移,在该不整合面之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及前震旦系裂隙储集体等之中聚集成藏。分布于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英买7号下奥陶统油藏、牙哈5~7号下奥陶统油藏、托乎拉1号(沙53井)前震旦系气藏属此类。
4.4 新生新储
库车坳陷陆相三叠系—侏罗系为烃源岩,喜马拉雅期生油(新生),油气储集于新生界碎屑岩储层,主要是中新统苏维依组、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分布于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雅-轮区块所有新生界油气藏均属此类。
5 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5.1 南、北两大油气源区提供了丰富的油气,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供给充足。形成海、陆两大含油气系统
5.2 晚古生代—中生代长期的古隆起及新生代持续单斜上倾区域构造部位成为海陆相油气的长期运移指向
本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塔里木运动后塔北地区普遍接受了厚度不等的震旦系—寒武系地台型沉积。在加里东中期,该区褶皱隆起,形成受轮台断裂控制的雅克拉断凸,使寒武系—奥陶系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东北部隆升幅度大,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奥陶系。在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该区仍为继承性隆起。仅在西南部接受了志留系—泥盆系的沉积,并向隆起方向形成超覆。之后,又接受了石炭系—二叠系的超覆沉积。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导致整个塔北区域性抬升,地层普遍遭受剥蚀。印支期该区继续保持隆起状态,为海相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早期油气运移指向区。到燕山期,本区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该区南部地区抬升,北部库车坳陷剧烈下降,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形成中新生界向北倾的单斜。接受北部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陆相油气及南部海相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喜马拉雅期所生成油气成藏。
5.3 较晚的圈闭形成期及油气生成期决定了区块油气绝大部分为晚期成藏
5.4 储层及其横向变化是控制油气的产出地质层位及平面展布的重要决定因素
5.4.1 雅-轮主要储层为下奥陶统,下石炭统,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中新统苏维依组,现已发现油气地质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些层位。
5.4.2 各时代储层的平面展布及沉积相决定了其中油气藏的分布。
(1)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雅克拉断凸两侧及沙西地区,因此寒武系—奥陶系在牙哈5~7,下奥陶统在雅克拉、英买7、英买1、英买2等处形成油气田(藏)。上古生界下石炭统分布于雅克拉断凸西南沿、哈拉哈塘凹陷北部、沙西凸起南部,在东河塘地区成藏。
(2)中生界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在雅克拉—东河塘、轮台南一带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储集条件好,形成油气聚集。已发现雅克拉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凝析气藏,东河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油藏、东河23号油藏,轮西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油藏。
(3)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为雅-轮区块厚度最大、储集物性较好的储层,在区块中部雅克拉断凸西部(牙哈—东河塘及以西地区)为辫状三角洲前缘砂坪沉积,此处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具有区块最好的储集性能,沙53井5437~5474 m井段取心分析,孔隙度为15.7%~23.5%,平均20.9%;渗透率为114×10-3~5245×10-3μm2,平均为1321.2× 10-3μm2,为中孔特高渗储层,但因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与其上中新统苏维依组底砂岩之间无非渗透性隔层,二者互相连同构成同一储集体,且因中新统苏维依组底部圈闭幅度及油气柱高度多小于中新统苏维依组底砂岩厚度,所以此区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并无油气田(藏)发现。东部为辫状三角洲平原沉积,顶部发育为15~30m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盖层,形成了该区的局部储盖组合,在构造条件配合下,形成提尔根,轮台2个凝析气田,并在提北构造提3井及轮台县城以北的提2井形成凝析气藏。西部沙西凸起西北部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为盐湖与沙坪交互沉积,中上部发育大段含膏泥岩及盐岩,与其下砂岩储层构成良好储盖组合,在羊塔1、羊塔2、羊塔5及玉东2形成油气藏。
(4)中新统苏维依组底砂储层为雅-轮区块最主要油气产层,分布稳定、储集物性良好,基本继承了上白垩统—老第三系的沉积面貌。已发现油气藏最多,在牙哈、红旗、英买7、丘里、群巴克(台2井)等地共形成12个凝析气藏。
(5)中新统苏维依组顶砂储层为雅-轮区块另一最主要油气产层,分布较稳定、储集物性好,在区块中部雅克拉断凸主体部位为扇缘沙坪沉积,油气藏分布也明显受其控制。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雅克拉断凸北侧牙哈—丘里—提尔根一线,在牙哈、红旗、丘里、群巴克(台2井)、提尔根等地共形成8个凝析气藏。
5.5 断裂主要控制新生界断背斜及牵引背斜圈闭的分布,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断裂是此类圈闭遮挡油气的主要因素
雅-轮油气的分布表明,几乎所有油气田藏在平面上均出现在大断裂附近,在纵向上油气田藏出现的最高层为这些断层断开的最高层位。有研究表明,断层在流体运移过程中的作用呈现出易变性和周期性,断层在静止状态下主要起封闭作用,在活动期及其后短时期内主要为开启作用(王平,1994;Hipper,1993;Hooper,1991)。因此,与油气运移同期活动的断层主要做油气运移通道,此时的断层对油气的遮挡作用无效。
库车坳陷(拜城凹陷、阳震凹陷)油气运移主要时间在距今5Ma以来,即库车组(N2k)沉积以来。
雅-轮区块新生界发育的断层断开的最新层位吉迪克组(N1j),表明其主要活动其在康村组沉积以前,因此,在库车坳陷油气主要运移期(库车组沉积以来)之前该区的断裂就停止了活动,对油气主要起封堵与遮挡作用。区块因此形成了众多的断背斜油气藏。断裂的圈闭机理主要为中新统吉迪克组、苏维依组厚层泥岩、含膏泥岩,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厚层泥岩、盐岩与断层对盘砂岩储层对接封闭。
Distribution of oil-gas bearing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 Yakela-Luntai oil-gas bearing zone
Li Guozheng Wang Meiling Yang Hong Ma Huiming
(Academy of Designing & planning,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 Geology,?rümqi 830011)
Abstract:Yakela-Luntai zo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gas abundance zone in Tarim basin.13 oil-gas fields,6 oil-bearing strctures and 50 hydrocarbon reservoirs has beenfound at present.By means of researching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stic of every reservoir's formation,we he summarized the distributions,typies,forming time and forming modes,of every oil-gas field and h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istribution and it's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
Key words:Tarim basin Yakela-luntai zone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什么是原油
原油指未被加工的石油,即直接从地下开出来未经提炼或加工的物质,也称黑色金子,是一种化石燃料,可用来生产许多不同的物质。其原始形态为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它由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古代海洋动植物发生腐烂而自然形成,是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体,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原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原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
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按密度范围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别。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就其化学元素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原油中碳元素占83%一87%,氢元素占11%一14%,其它部分则是硫、氮、氧及金属等杂质。虽然原油的基本元素类似,但从地下开的天然原油,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地层,反映出的原油品种则纷繁众多,其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原油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组成分类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可分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可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及特重质原油四类。(威尔芙节能机油)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
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 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
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
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
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胶质易溶于石油醚、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其他
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沥青质含量增高时,原油质量变坏。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中国已开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原油产品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原油产品,主要指原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原油产品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
原油产品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原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产量约1.45亿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产品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产品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
各工业部门离不开原油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原油产品。建材工业是原油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管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油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原油产品的身影。
原油产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油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油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