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降为77美元每桶,而中国油价据说还要涨价?

2.科普亟需接地气

为什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降为77美元每桶,而中国油价据说还要涨价?

大悟今天_大悟现在油价多少

国家发改委领导:

国家原油价格一再下调,至2008年10月13日已下调47.5%,78美元/桶,全国上下举国同问:为何中国的油价还不下调?!

是国家发改委不负责价格管理了么?

是国家发改委推出中国历史舞台了,不再存在了?

是国家发改委与石油集团利益相关,不再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受雇于石油经营集团了么?

是国家发改委调控不了石油集团,管理中国石油集团困难么?

如果是,建议发改委主任张平下台,重组国家发改委,或者直接取消发改委。一个不再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关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建议国家发改委维护国家稳定长展,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打击、改革中国石油垄断,符合市场规律,在当前市场下,大幅合理下调油价。

科普亟需接地气

从2018年以来,圈发生了一场地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防报》等官方主流媒体先后发文,批评“娘炮”明星成为主流的现象,新华社更是直接亮明立场:“娘炮”之风当休矣。央视接着出台“禁娘令”,对圈的娘炮们进行封杀。此举一出,举国振奋。近年来的圈里确实存在许多阴柔缺乏阳刚之气的“小鲜肉”,穿着打扮跟浓妆给孩子们做出了极差的表率,产生了错误的导向。这既是一种的导向问题,更是文化和精神导向问题,以至于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此风不灭,中国的未来的确堪忧。

同样的问题,不仅限于圈,在文化领域特别是科普领域,同样存在。现在的孩子们在手机、pad的包围之下,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游戏,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虚幻,荣耀、LOL等等游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为什么科普不能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既有家庭教育、学校引导、社会关心的因素,更有科普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的问题。主管我国科普工作的中国科协对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水平评价说: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仍然是我国创新发展的明显短板。目前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还不足10%,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甚至30%的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的短板,势必影响创新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科学普及才能真正激发兴趣,让人入脑入心,并且富有获得感呢?答案不言而喻,能够从身边的小事进行发掘,从日常的生活中深挖科普知识,才更具有说服力和激发力,让人在恍然大悟中增强知识获得感,激发探索热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材料科学教授、英国工程学会会士马克?米奥多尼克,正是此中高手,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以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讲述司空见惯背后的那些故事,科普材料科学相关知识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迷人的材料》是他的成名作,一经出版广受好评。最近出版的《迷人的液体》,更加贴近生活,详细介绍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液体,以及它们背后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发展历史,从航空燃油、葡萄酒、波浪、到唾液、汗腺、眼泪,再到云雾、冰川、熔岩,信手拈来,既富有故事性,又达到了科普的效果,可以说是代表了现代科普的有益探索。

《迷人的液体》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有益探索,关键在于紧贴地气。讲述的所有液体,并不是高大上的分子结构、分子式,而是从常见的基本形态说开,掰开揉碎讲内在的物理、化学原理和相关同类材料的关联故事。比如在讲述航空煤油的时候,作者从油引申到古人解决室内照明的问题。在解释油本身的同时,解释了神奇的“芯吸效应”,由于液体表面张力,液体能够无视重力的存在而自动移动。这是液体的基本性质,而植物利用这种效应,生长出贯穿于根、茎、叶的微型导管系统,把水从地面吸到植物内部,从而获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这个效应被人类掌握之后,广泛运用于蜡烛和油灯使用,成为遍及全球各地的室内照明方法。直到今天,还有商家制造类似于植物毛细管道纤维的布料,能够快速吸收水分,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清洁工作。这样的讲述过程,既有纵向的原理解析,又有横向的历史发展,更有读者自身的亲身体会,如此一来,令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

对于科普作品来说,干货是重中之重,没有沉甸甸的知识奉献,就缺少了科普书籍的灵魂。干货是什么?既是新知,也是实践指导。在讲述葡萄酒的环节,作者还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你的眼睛也在品酒。他说,味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除了口中的味蕾和鼻子里的传感器,味觉也会从大脑对食物味道的期望中获取信息。比如说,如果有一个草莓冰激凌,用一些没有味道的色素改变了它的颜色,让它变成绿色、**或者其他什么颜色。那么人们再吃到这个冰激凌的时候,就很难感受到草莓的味道,即便知道眼前这个橙色的冰激凌是草莓味的,可还是感觉像是桃子味。所以,味觉是一种多感官体验,当大脑输入多个来源的感官信息来构建食物的味道时,视觉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这个技巧的商家,就会通过控制饮料的颜色来迎合我们的体验。作者告诫读者,高昂的价格并不意味着它是好酒,更不能证明它的主人有多懂行,大多属中等价位以及廉价的葡萄酒,风味和高档葡萄酒一样复杂,不要因为外在的表现而被商家误导。除此之外,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干货,从中国的茶园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从古人类的颜料到宝洁集团赞助的肥皂剧,从轻便的液晶到能够自我修复的焦油跑道,每个知识点都令人称奇,引发读者的探知兴趣。

更加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本书的作者没有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地按照属性分类讲述各种液体,而是以一次跨越大西洋的飞行之旅为主线贯穿全书,从这次飞行中遇到的各种液体一一剖析讲述,有理有料更有趣。这种叙事风格如同拉家常一般,平实近人,可读可信。

总的来说,科普并不难,难得是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切入、来剖析,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输出、来普及。无疑,《迷人的液体》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也为科技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