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今天情况_美国华盛顿最新油价表
1.中国和俄罗斯在美国战略上为什么地位不同
2.阿联酋支持石油超量增产,国际油价闪崩
3.美国的资料
4.请问美国现任总统布什2005年的政绩是什么?请写明具体时间
中国和俄罗斯在美国战略上为什么地位不同
我国著名军事战略研究者姚有志将军曾对中美两国战略文化的差异做过如下精彩点评:
中国重柔,美国重刚;
中国重道,美国重器;
中国重义,美国重法;
中国重内聚,美国重外张;
中国重守势,美国重攻势。
那么二者在实践中的效果又是如何呢?
美国对中国大战略的解读和应对,反映出其注重实效、看重权势、我行我素的战略文化思维模式。美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定位,直接决定了其对华政策选择。
无论是华盛顿的“鹰派”还是“鸽派”,都选择将中国的崛起放在同美国对立的位置上,认为中国若兴起,美国必然衰落。这种认知坚信,“无论中国今后变成什么性质的国家,崛起的中国对现存国际体系,对中国在现存国际秩序中的地位都是不满足的,中国必然有改变现状的要求,因此必然对现存的国际体系构成挑战和威胁”。
这种理念中既包含了像米尔斯海默那样从历史发展规律角度出发,“客观”审视世界格局变迁的观点,也不乏糅合了意识形态、强权政治甚至个人情感的“冷战思维”。
中国的崛起被美国视为体系内一个新霸权的诞生,这种发展趋势必将会导致中国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发起挑战。
一些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的崛起能够以和平方式完成,偏执地认为在“和平崛起”这一宣传口号的后面,隐藏的是中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
米尔斯海默之所以拒绝将中国的崛起看作是能够进行自我约束的,倒不见得是他自身对中国存在多大的偏见和敌意,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笃信所谓的“历史必然规律”,他警告世人:“只有当一国获得霸权后,它才会停止追求权力。
那种认为大国只需拥有‘适量’的权力而无需支配体系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在完全控制体系之前,国家是不会成为维持现状的国家的”。而阴魂不散的新保守主义势力更是将中国看作现实的敌人。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专家、新保守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卡根坚称:“中国的外交目的毫不含糊,它实际上就是在强健体魄,利用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要求其邻国屈从。”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在国会听证会上将中国称为“专政体制”和“尚未进入文明世界”的国家,并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大肆渲染。这些都折射出部分美国人对于中国崛起前景的极端定位。
而美国2007年出台的《2007年中国军力报告》,更是完全反映出了美国的心态。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军事对手”。
除了对中国军事发展速度感到吃惊,报告还称中国发展的战略核力量和远程攻击武器已对核平衡和地区军事平衡构成威胁。
另外,该报告还担忧中国开发高端武器系统技术的能力,特别强调,中国具备与美国军力抗衡的“最大潜力”,拥有“破坏性军事技术”,俨然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冷战风格的敌对国家。
有鉴于此,美国人认为,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压制中国的发展。为此,美国加大了针对中国的战略部署:调整日美同盟体系的战略目标,制定指向性更加明确的军事方针;向台湾提供高技术武器,提升台湾军事实力;在西方世界和亚太地区努力营造氛围,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宣传等领域开展全面攻势,试图在中国尚不具备挑战实力时,通过内外施压,对其崛起设置障碍,甚至使其如同前苏联那样从内部崩溃。
中国和美国的敌对关系在理论上还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但为什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遗产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美国还要遏制俄罗斯呢?
首先、美国是否遏制一个国家,与该国是否“民主”没有必然联系。只看这个国家现在或是将来是否对美国奉行的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构成威胁,何况美国扶植下的“非民主国家”着实不少!
其次, 美国继续遏制俄罗斯原因主要有几个:
1. 俄罗斯拥有大量且先进的核武器,对美国本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球,目前也只有俄罗斯对美国才能有如此大的威慑力。美国的TMD计划,主要针对目标就是俄罗斯,中国只是附带。
2. 俄罗斯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力。尽管目前状态和前苏联有很大差距,但后劲足,基础好,真要发展起来也很快,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不利于美国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
3. 俄罗斯民族在传统意识上有浓厚的“大国”和“霸权”情节,很多俄罗斯民众还沉湎于前苏联的光辉岁月。并且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许多观念上的分歧;俄罗斯的东正教,也与西方教派不同。甚至可以说俄罗斯在本质上和美国有些类似的。
4. 美国为了自身的持续发展,需要树立一个或多个有力的“假设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国看不起俄罗斯,但也忌惮俄罗斯潜在的实力,所以在各方面进行遏制,是把俄罗斯当成一个现实意义上的战略敌人。而美国对中国则是警惕,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敌人,即中国目前构不成对美国的威胁,但是一个将来的对等的敌人。
阿联酋支持石油超量增产,国际油价闪崩
阿联酋支持石油超量增产,国际油价闪崩
阿联酋支持石油超量增产,国际油价闪崩,沙特和阿联酋是眼下少有的两个具有充足闲置产能——有能力随时增加数百万桶石油产量的主要产油国。阿联酋支持石油超量增产,国际油价闪崩。
阿联酋支持石油超量增产,国际油价闪崩1阿联酋驻美国华盛顿大使Yousuf Al Otaiba周三在发给英美媒体的声明中称,阿联酋赞成增加石油产量,将鼓励OPEC考虑更快提高产量。这一消息令国际油价加速下跌、美股涨幅扩大。
阿联酋和伊拉克均不反对超量增产,布油跳水11美元,美油或创疫情来最差单日表现。
阿联酋大使的声明提到,50多年来,阿联酋一直是全球市场可靠和负责任的能源供应商,并认为能源市场的稳定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
分析称,阿联酋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首个支持超量增产的OPEC成员国。据悉阿联酋在这一决定上没有与OPEC+其他成员国磋商。阿联酋传统盟友、一直反对超量增产的沙特暂时不予置评。
OPEC+联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重要成员国阿联酋在产油决策上惊现“戏剧性大转弯”,令国际油价迅速跌幅扩大。
此前OPEC第三大产油国伊拉克也表示,如果OPEC+提出要求,该国可能会跟进超量增产。而阿联酋本周原本拒接打去的电话。
RapidEnergyGroup的董事总经理ScottModell表示,阿联酋“在说华盛顿想听的话,但3月31日的最终决定还是要听利雅得和莫斯科的,如果阿联酋独自加快增产,OPEC+的团结就会摇摇欲坠,阿布扎比方面可能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瑞穗能源期货主管BobYawger表示,“不要不当回事。他们可能很快、甚至会马上就向市场增加约80万桶/日的原油供应,这相当于取代俄罗斯供应的七分之一。”
阿联酋支持石油超量增产,国际油价闪崩2当地时间周三(3月10日),阿联酋驻美国大使奥泰巴(Yousef Al Otaiba)在给媒体的一份声明中称,“阿联酋赞成增产,同时还会鼓励欧佩克同僚们考虑采取一样的`措施。”
自此,阿联酋成为俄乌局势升级后第一个呼吁增加产量的欧佩克成员国。奥泰巴称,由于俄乌冲突已经把国际原油价格推至近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阿联酋将鼓励其他成员国提高石油生产水平。
奥泰巴说道:“50多年来,阿联酋一直是全球市场可靠的、负责任的能源供应商,并认为能源市场的稳定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
先前有消息称,白宫曾试图安排与沙特和阿联酋的实际***通电话,但未能成功。目前,美国正在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尤其是产油国的支持,以试图遏制油价飙升。截至发稿,作为国际基准的布伦特原油现报每桶112美元左右。
上周奥泰巴罕见地承认阿联酋与美国的伙伴关系中出现了紧张现象。报道指出,鉴于美国减少了对中东地区合作伙伴的安全承诺,阿联酋感到不安,所以加强了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
阿联酋和其他海湾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一直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伞,它们担心,政府会削弱对该地区的安全承诺。这一忧虑自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以来尤为明显。因此,沙特王储最近几周都回绝了美国提出的与通话的请求。
沙特和阿联酋是眼下少有的两个具有充足闲置产能——有能力随时增加数百万桶石油产量的主要产油国。在美国汽油价格创下纪录高位之际,如果这一巨量的闲置产能能够投入市场,可能有助于稳定油价。
阿联酋支持石油超量增产,国际油价闪崩3阿联酋表示将呼吁OPEC+成员国加快提高石油产量,这个戏剧性的反转可能令阿联酋与其他OPEC+产油国形成对立。
阿联酋驻美国大使周三发布声明称,“我们赞成增产,会鼓励OPEC考虑提高产量”。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阿联酋在发表评论前未与其他OPEC+成员国协商过。初步迹象显示该国这个提议会在OPEC+内遭到阻力,伊拉克石油部长已经表示,现在的产油速度已经足够。
沙特能源部暂未做出回应。但阿联酋的声明看起来很可能引发这两个海湾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去年他们已经出现过一场激烈争斗。
原油价格闻讯下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阿联酋的决定表示欢迎,称支持提高产量“是稳定全球能源市场的关键一环。确保世界各地有充足的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不情愿的OPEC+
到目前为止,OPEC+对于白宫和其他消费国的增产呼吁持抵制态度,他们认为近期布伦特油价飙升至近140美元主要是地缘势推动,并非供应出现真正短缺。
伊拉克石油部长Ihsan Abdul Jabbar Ismaael周三坚持了这一立场,称没有必要改变计划。
他表示 ,“我们认为OPEC+现有的增产计划已经可以满足需求,额外的释放石油可能损害市场。”
在最近一次会议上,OPEC+只经过13分钟讨论就决定坚持其缓步增产计划,对于俄乌冲突这个导致油价高涨的主因未置一词。OPEC+下次会议将于3月31日举行。
任何增加产量的建议,特别是被认为能帮助西方戒除对俄罗斯原油依赖性的建议都可能造成OPEC+内部的不合。在上周与沙特王储Mohammed bin Salman的通话中,俄罗斯总统对于一切旨在“使全球能源供应政治化”的行动表示谴责。
Rapid Energy Group的董事总经理Scott Modell表示,阿联酋“在说华盛顿想听的话,但3月31日的最终决定还是要听利雅得和莫斯科的,如果阿联酋独自加快增产,OPEC+的团结就会摇摇欲坠,阿布扎比方面可能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美国的资料
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时,北美洲是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英等国开始向北美移民。到1733年,英国人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他们奴役来自非洲的黑奴,从事商业和小型制造业,并生产大米和烟草等。到1760年,殖民地人口达150万,其中20%为奴隶。英国人向西部扩张,导致了1756年-1763年与法国人的冲突。
1775年爆发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承认它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独立。1787年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宪法生效。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到19世纪中叶,美国北部工业化发展迅速,南部则发展以奴隶劳动为主的棉花种植业。此后,南、北部之间的分歧日益加剧。1860年,反对黑奴制度的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继而南部奴隶主发动叛乱,1861年4月12日爆发南北战争。1862年9月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宣言》。战争持续了4年,造成60万人丧生,南部的大片土地和建筑惨遭破坏。1865年战争以北方获胜而结束。
南北战争的结束标志着美国经济和工业飞猛发展时期的开始。南北战争后的35年,美国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到1900年,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强国之一。从1870年到1916年,大约2000万移民涌入美国,其中半数以上来自东欧和南欧,使美国人口增至7500万。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开始对外侵略、扩张。美国先后获得了包括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犹他州在内的35个州的大片领土。1959年,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相继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和第50个州。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扩大了10倍。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同时限制了移民。1929年10月,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到1932年中期,失业率达25%。1932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为摆脱经济危机提出了“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先是中立,日本于1941年袭击珍珠港后,美国才正式参战。通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经济力量大为膨胀,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美国生产力已达战前1929年的250%,登上世界霸主的地位。
战后20年,经济繁荣改变了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1950-1960年的战后生育高峰使美国人口增长了2800万。但是种族问题在社会中长期存在,大批黑人在住房、工作和受教育方面受到歧视。1954年,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了蒙哥马利市抵制公共汽车事件,促使最高法院于1956年11月宣布公共场所的一切种族歧视都是违反宪法的。1963年6月,20万人组成了向华盛顿的自由进军,终于使国会于同年8月通过了民权法案。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世界超级大国为了争夺对世界的影响,进入冷战时期。哈里·杜鲁门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国内掀起的“麦卡锡主义”运动。在国际上,
美国参加了1950年-1953年朝鲜战争、又于1961年卷入越南战争。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他的继任林顿·约翰逊加强了美国在印度的军事行动规模。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反战呼声越来越高。1968年尼克松当选,1972年尼克松在大选中第二次获胜。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尼克松上台后,美苏关系和中美关系有所改善,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辞职。经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1973年至1975年,由于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和油价上涨,美国又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国际地位相对下降。1976年11月,民主党人卡特当选总统。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交,与此同时,与台湾当局断交。1980年罗纳德·里根当选总统,1984年再次当选。1988年乔治·布什当选总统,1992年,比尔·克林顿当选,1996年再次当选。
请问美国现任总统布什2005年的政绩是什么?请写明具体时间
美国一家公司推出网上动画短片,片中的卡通布什又唱又跳,以挖苦讽刺的歌词,回顾了过去一年的风风雨雨。短片长两分钟,题为《2-0-5》,讽刺布什曾经的口误把2005称为205。
布什赢得2004年大选连任总统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信心。当时,布什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第二任期大展宏图。但一年下来,主流的美国政治观察家们在谈到布什的政绩时都频频摇头。对于布什这一年的表现,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托马斯·曼恩说:“2005年是布什总统损失惨重的一年。一年来,他和美国公众的关系被严重撕裂。”布什的政治失误,从内政到外交,可以罗列一大筐。
一,伊战变越战,布什成了“弱势总统”
伊拉克战争可谓布什心头“至痛”。自从2003年3月20日美军对伊拉克动武以来,已有至少3万当地民众在战乱中丧生;2140多名美军因为这场战争及其引发的“暴力后遗症”而命丧他乡。“伊拉克战争是布什失去民意支持的最核心原因。”政治分析家莫当纳说,“今年,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率降了10到12个百分点。美国人十分担心战争的走势。他们支持美军撤出伊拉克,即使不是马上就行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政治学教授查尔斯·琼斯认为,伊拉克问题一直都是布什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挡路石,“政治影响力的持续丧失已让布什愈发变成一位弱势总统。”
支持率跳水: “布什”民望大跌,希望明年 别再像"205"
二,反恐战争出现疲劳症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全球反恐战争不解。美国人民已经对布什政府失去信心。布什低支持率并非不可逆转,但非常困难。”美国智囊组织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中东论坛主任朱迪斯·季泊尔如是说。有评论认为,在“9.11”过去4年之后,反恐是否仍然是头等大事吗?反伊战情绪高涨一方面是因为战前情报出了问题,军队伤亡人数上升,战争前景黯淡,出现了反恐战争疲劳症。更重要的是,布什政府国内问题堆积如山,诸如迫在眉睫的救灾和扶贫问题,才是美国民众最关心的大事。“扶贫”对于美国人而言正在变为越来越首要的话题,其地位甚至已经超过了“反恐”或是美国“向伊拉克和巴基斯坦推行民主化建设”。在调查中,58%的非洲裔美国人,43%的拉美裔,40%的亚裔受访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即使是在非西班牙裔的白人(占美国人口多数的白人)中,也有36%的人这样想,这一比例高于美国人对其它几个选项的认同。出现了反恐战争疲劳症是必然的。
三,无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今年以来,布什政府内外交困,对中东地区几乎失去控制能力,对实现巴以和解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爱莫能助,推动乏力。以色列总理沙龙9月14日在纽约与布什举行会谈后表示,华盛顿认识到现在没有机会恢复中东和平进程。他指出:“美国希望就中东和平路线图取得进展,但他们也认识到现在没有机会。” 10月20日,布什在白宫会见到访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双方表示将继续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国务卿赖斯于11月13日最新一轮中东之行时会晤了沙龙和阿巴斯。与国际社会本来的期望相反,以色列撤离加沙地带并没有成为和平会谈的催化剂。有评论认为,如今中东和平进程的主导权在以色列手中,美国也无可奈何。美国虽然表示将对以色列施加压力,让以色列做出某种和解姿态。但以面临新的大选,中东和平前景难测。
四,未能捂住“窃听门”
美国媒体近日把布什授权情报部门对美国人与国外恐怖嫌疑人的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监听和监视的秘密计划称之为“窃听门”。日前,《纽约时报》揭露了情报人员窃听美国公民电话内容后,布什先发制人采取主动,承认他曾授权情报部门采取这些行动。但同时强调,窃听是为了反恐,保护美国人安全,未来还会继续这样做。他倒打一钯,反过来指责披露这次“窃听门”事件的《纽约时报》泄露了“国家机密” ,危害国家安全。据《纽约时报》报道,布什在“911”恐怖袭击后曾30多次亲自授权国家情报部门,对境内公民窃听。事件曝光后,共和、民主两党及民权组织谴责他无法无天,违宪窃听,侵犯民权。据报道,布什和白宫事前曾想方设法阻止《纽约时报》披露此事,但未能如愿。白宫后来还责难《纽约时报》在国会表决延长实施《爱国法》条款前夕,爆出窃听内幕,连累《爱国法》未能通过;又指责《纽约时报》这样做是为了推销其记者里森写的新书《战争状态:中情局及小布什政府秘史》,做法可耻。
“特工门”丑闻:心腹卡尔涉及丑闻,“布什” 为他伤心歌唱
五,“情报门”危及两位总统的亲信
10月28日,美国一个大陪审团对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厅主任路易斯.利比提起指控,他的五项罪名包括提供虚词和阻碍司法。有关调查已经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特别检察官菲茨杰拉德一直在调查白宫是否有人非法透露了中央情报局特工普雷姆女士的身份。他将面临最高30年的监禁以及125万美元的罚款。这起案件发生在2003年。当时,普雷姆的美国特工身份被泄露了,而普雷姆的丈夫前驻加蓬大使威尔逊曾在当年对伊拉克战争提出批评。他说,这些官员透露他妻子的身份是为了对他进行报复,因为他指责布什政府为了证明伊拉克战争的正当性而操纵情报。根据美国法律,泄露中情局特工身份属于重罪。利比主动提出辞职并离开了白宫。布什不得不接受了利比的辞职。而布什自己的亲信、首席政治顾问罗夫也有可能涉及同一案件。
六,社会保障计划改革引来美国公众一片骂声
布什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计划的核心是,允许较年轻的就业者把他们部分的社会保障税转入一个有可能得到更好回报的私人退休帐户。但是这一点正是民主党人集中批评的地方,他们称布什的办法太冒险了,这样做是企图改变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政府项目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府研究学院主任布鲁斯·凯恩说说:“2005年初布什的第二任期一开始,他就开始宣布要首先在社会保障计划上大刀阔斧地改革。但是他的计划刚出生就夭折了,美国人就是不买帐,这个计划几乎无法奏效。”
卡特里娜飓风:坐在洪水浸泡的屋顶,“布 什”高唱飓风真烦人
七,对卡特里娜飓风反应不力遭炮轰
今年8月底的世纪飓风“卡特里娜”留给美国的是难以承受之痛:数千人死亡,工业城市新奥尔良满目创痍,百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超过250亿美元。由于布什政府行动迟缓,救助不力,美国民主党、媒体和各种机构对布什政府发起猛烈攻击,质疑布什的行政能力。美国媒体承认,卡特利娜和丽塔飓风吹开了美国穷人的生活面貌:世界首富的美国,居然有3600万人吃不饱,4580万人没有健康保险,生活在贫穷线以下者达3700万人,而且贫富不均现象还在扩大,穷人还在不断增加!布什不得不亡羊补牢,在灾后先后8次亲赴新奥尔良指挥救灾,并承认政府的救灾工作存在问题。但到11月底,卡特里娜飓风和丽塔飓风过后被疏散的大约15万民众仍然无家可归。
法官提名被否: 不管提名的是男法官还是女 法官,没一个获得议会通过
八,被迫撤销对迈尔斯入主最高法院的提名
10月27日,布什在白宫“相当不情愿地”宣布,撤销对哈丽特.迈尔斯出任联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此举在华盛顿引起一片哗然。迈尔斯女士追随布什已有10多年,是白宫首席法律顾问,被认为是布什的亲信。自从10月3日宣布对她的提名以来,布什就面临各界的批评,舆论指责迈尔斯缺乏担任法官的经验和能力,而布什只是“任人唯亲”。华盛顿保守派针对布什的提名,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在全国电视上播放反对这项提名的广告,而布什的一些有影响的支持者也敦促迈尔斯放弃这项提名,指责布什“用人唯亲”。10月17日,迈尔斯打电话给布什表示,她将退出提名,并且在稍后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向布什递交辞职信。布什拖了10天,才最终做出无奈的决定,撤销对迈尔斯出任联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对一国总统来说,收回成命实在是无奈之举。
九,布什密友汤姆·迪莱因腐败而走上被告席
汤姆·迪莱与布什同来自得克萨斯州,和布什关系密切,坚定支持布什政府的内外政策,是共和党在众议院里二号人物。自2001年以来,美国媒体不断曝出迪莱通过政治活动为家属及共和党谋取经济好处的消息。今年4月份,媒体还披露他利用竞选委员会向妻子及女儿转移超过50万美元的资金,和利用利益集团提供的旅费到英国和俄罗斯旅行。美国得克萨斯州特拉维斯县大陪审团9月28日认定,在2002年得州议会选举中,迪莱与两名助手约翰·克里安德洛和吉姆·埃利斯非法收取公司捐助,资助共和党候选人参加。一周后,新的大陪审团又对迪莱提出了洗钱罪和共谋洗钱的新指控。在遭到指控后,迪莱迫于压力,辞去了众议院多数党领袖职务,成为美国一个多世纪以来首位遭指控的在职众议院***。如果罪名成立,迪莱可能面临6个月至2年监禁。
十,插手女植物人特丽·夏沃生死命运广受批评
今年3月份,布什插手了关于美国女植物人夏沃命运的争端。布什21日签署了国会通过的议案,要求联邦法院再作决断。而联邦法官22日裁定,拒绝女植物人父母为爱女恢复进食管的要求。对于布什的介入,众多媒体纷纷刊文评论,贬损远多于褒扬。《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布什和国会对美国民主制度——美国开国元勋所精心制定的民主制度——所造成的真正伤害却不会消失。布什政府和本届国会谈起各州的权力来滔滔不绝,然而,他们在践踏佛州法院和立法机关权力的时候,却把这些原则抛在一边。他们的狭隘令人反感。他们所践踏的不仅是这些,还有佛州的独立和尊严。不少媒体把矛头对准布什,认为他是“意识形态上的激进主义”,以宗教权利为由大捞政治筹码,更有违司法公正。德国《新闻报》则讽刺道,布什在此刻化身为生命权的卫道者,不过这种价值观却未从一而终:“他相信社会、法律和法官应该站在维护生命的立场上。这太可贵了———尤其是从这样一名推崇死刑、热衷战争的政治家嘴里说出。”
布什的烦心事还有多多:美国油价随着伊战和飓风而扶摇直上;美国人失业率不见下降,并没有感到经济在走强;共和党内一些大佬怀疑布什的执政能力,担心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在参、众两院同时失利等等。
幽默音乐动画短片,侃谈不什2005政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