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金融市场动荡越来越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2.世界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3.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飞涨曾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危机?但为什么近年的石油价格

4.03到08年国际石油平均价格,最好是以(美元/吨)为单位

5.为什么08年美国经济出现萎缩?

6.油价再迎小幅下降,油价调整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

7.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8.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为什么金融市场动荡越来越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08年油价最高多少美元_2008年油价最高是多少钱一升

1.停滞性通胀风险

所谓停滞性通胀风险,不外是经济增长大幅萎靡,而通胀压力又强劲走高。美国假日销售数据和2007年全年销售数据均不理想,同时四季度就业下降和非农数据不佳,都令全球对美国经济衰退充满警惕,这种情况下再争论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在50%以上还是以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正如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茜和财长鲍尔森都敦促美联储采取行动,并迫切期待布什政府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增长计划那样,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尽快摆脱衰退阴影,尤其要避免就业和非农等关键数据继续下滑,那样将进一步打击市场人气。

2008年初原油价格跳高摸至100美元,的确刺激了市场高度虚弱的神经,随后黄金脱离原油单刀赴会直上900美元,农产品也在年底高位短暂盘整之后继续强势上涨,这些因素带来的通胀压力,已经令欧美十分棘手,“第二轮通胀效应”也必然会继续扩散。与此同时,不仅美国包括零售在内的经济数据下滑,欧盟数据也低于预期,德国经济就不断调低经济增长,这样通胀压力上升与经济增长下行的局势越来越严峻,就出现了福井俊彦所谓的“停滞性通胀风险”。

2.实体经济承压

虽然布什总统仍坚持美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的观点,但在访问中东的途中却要求OPEC针对降低油价采取措施,油价降低之后美国或许在通胀压力上将获得喘息的机会,并可以毫无顾虑地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特别是美联储将无大幅降息的后顾之忧。从美国政要近期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已经在为避免金融市场动荡冲击实体经济采取一系列连环措施,而且这些措施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还延伸至政治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经济富有弹性”终归是有限度的,如何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接合这个关口,最终都是无法避免的。

此前欧美尚对经济弹性有所依赖,并且寄希望与新兴市场增长拉动出口,来缓和金融经济风险向实体经济领域的扩散,但是最近美国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正式披露年报,次贷微机损失逐渐水落石出,并接连冲击全球股市,拉美等新兴市场股市均未能幸免,新兴市场经济前景也不断受到拖累,这就动摇了欧美寄希望于新兴市场度过次贷危机动荡的幻想,所以欧美会陆续公开正式承认“金融市场动荡将冲击实体经济”,并密切准备系列性的应对措施,以“应付金融市场危机”,从最坏的角度为实现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接合作准备。

3.动荡过后前景将会明朗

欧美这一系列的举措和言论,包括布什访问中东途中在政治领域为避免经济衰退所作的努力,都在向市场传达明确的信号,那就是金融市场最终一跌无可避免,市场必须为此做好心理准备。金融市场动荡本来就是风险释放和重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必然是动荡的,而2007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市场的动荡仍然未能释尽风险,正如超级救市基金最终不了了之一样,美元指数也在历史低谷出现反复,油价还在100美元的“鬼门关”转了个来回,这些剧烈震荡或锐幅涨跌,都早在欧盟央行行长特里谢的预料之中,所以欧盟汇通胀的态度十分坚决,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虽维持利率不变,但是却频繁通过对市场流动性的调整来密切监控通胀走势。

因此,“金融市场危机将冲击实体经济”这种信号,实际上是对市场动荡的一种警告,也实在无力避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发出的呼吁,尽管如此,欧美还是为应对市场动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剧烈动荡之后市场的紧张情绪将会稍或缓解,市场走势也会是土回归稳定,前景自然会趋于明朗。目前投资者最重要的,只是要充分采取避险措施,等待前景的明朗化。

世界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一)世界经济增长概况

2008年底和2009年初,世界经济(GDP)增长陡然放缓,堪与最糟糕的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相比。由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的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使得世界总产出增长率从2007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1.7%,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远远低于10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2.9%。

2008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0.8%,2000-2008年平均增长率为2.2%。另一方面,2008年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增长5.6%,虽较2007年7.5%有所下降,但与2000-20008年间平均水平持平。

2008年,石油输出国经济以5.5%的增长率快速增长,特别是中东地区出口增长速度达到6.3%。2008年不发达国家(LCDs)的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国家,增长率为6.6%,高于达到6.3%的2000-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

2008年,欧洲与北美经济增长率仅为1%。与之形成对比,中美洲的石油输出地区、独联体国家、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率均为5%以上。

2008年,亚洲GDP增长率仅为2%,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经济负增长(-0.7%)的影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除去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5.7%,其中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增长率达9.0%。

总的说,首先,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保持增长,特别是石油出口国受益于油气价格的攀升。其次,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经济不稳定乃至严重衰退已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正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商品价格的变化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由于美元对美国贸易伙伴货币坚挺,美元对许多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008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升值7%;紧接着7月到10月,欧元对美元贬值了14%。从2006至2008年7月间,欧元对美元升值了30%,并在2008年7月达到最高点。同样,英镑、加元和韩元都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美元升值后于2008年下半年急剧贬值。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元和人民币则表现不同。无论日元还是人民币近年来对美元都呈现升值态势。金融危机发生后,日元对美元汇率骤然上涨,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相对稳定。

2008年诸如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的物价大幅动荡。2007年以来,能源价格稳步上升,并在2008年中期达到了创纪录的140美元每桶;随后便暴跌至2005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石油进口国的需求疲软。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燃油价格上涨了144%,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从2008年7月至2008年底,燃油价格下降了63%。

其他初级产品价格,包括金属和食品,也已从2008年初的峰顶下跌。

(三)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

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剔除价格上涨和汇率浮动指数,下同)增长了2%,同2007年的6%相比有所下降,同样也低于1998-2008年间的年均增长率5.7%。而与以往商品贸易增长往往超过GDP增长相比,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与GDP增长很接近。预计2009年商品贸易增长将落后于GDP增长。

2008年,中南美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15.5%,其中进口增长在世界各区域中排首位。进口增速超过GDP,而出口增速滞后于产出增长。

2008年,独联体国家以比2007年增长6%的水平成为全球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以15%的进口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二。

2008年,中东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增长均骤然萎缩: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0%。2008年非洲地区的进出口量增长同样放缓,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5%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3%。

2008年亚洲进出口量增长率急剧下滑。出口量增长从2006年的13.5%和2007年的11.5%下降到2008年的4.5%。2008年进口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很快,从2007年的8%降为4%。

在众多区域中,欧洲地区出口增长率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量仅增长0.5%,比2007年的4%大幅下降。更严重的是,2008年,欧洲地区进口量呈现负增长,进口总量下降1%。此外,2008年北美出口量增长5%,而进口量则下降2.5%。进出口总量增长较2007年均有大幅下滑。

2008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

(一)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

2008年,燃油价格不断攀高,年中每桶油价一度到达140美元,7月后油价开始下降;在世界燃油需求疲软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到年底油价已低于每桶50美元。同2007年相比,2008年大幅上涨的能源价格对世界商品贸易额(未剔除价格上涨因素,下同)及增长的影响很大。2008年,能源价格上升了40%,而食品与饮料价格同样上升了23%。同时,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到1%,而金属价格下降了8%。

(二)世界商品贸易

北美商品进出口增长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同2007年比增长10%,而进口额为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经济萧条是导致美国对外贸易情况相对弱势的原因。

中南美洲则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商品出口额为60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1%,进口额为5950亿美元,增长30%。

2008年欧洲商品贸易增长放缓:出口额为6.5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2%;进口额为6.8万亿美元,增长12%;增长放缓的部分原因是2008年欧元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独联体国家商品进出口额均增长稳健,主要得益于该地区采掘工业的实力。2008年出口额为7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5%;而进口额为4930亿美元,增长31%。

和其他拥有自然资源禀赋的地区一样,2008年非洲地区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其中出口额达561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9%;进口额达4660亿美元,增长27%。2008年,中东地区商品出口增长最为强劲,出口总额为1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6%,;进口总额5750亿美元,增长23%。此外,亚洲地区商品出口额为4.4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5%;进口额为4.2万亿美元,增长20%。

2008年,尽管占世界贸易出口比重由2007年的9.5%下降到9.1%,但德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的地位,出口额高达1.47万亿美元。中国仅次于德国,排名第二,出口额为1.4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9%。排名第三的世界出口大国是美国,2008年出口额为1.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1%。日本与荷兰分列第四和第五位,日本商品出口额为7820亿美元,占比为4.9%;荷兰商品出口额为6340亿美元,占比为3.9%.

美国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总额高达2.17万美元,占世界进口额的比重为13.2%。德国居次,进口额为1.21万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为7.3%。中国(1.13万亿美元,占比6.9%)、日本(7620亿美元,占比4.6%)和法国(7080亿美元,占比3%)分列第三、四和五位。

如果把欧盟的27个成员国看成整体(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则2008年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国和地区为:欧盟(占世界出口比重15.9%),中国(占比11.8%),美国(占比10.7%),日本(占比6.4%)和俄罗斯(占比3.9%)。2008年欧盟出口总额达1.93万亿美元。

(三)世界服务贸易

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7万亿美元,同2007相比增长11%。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交通运输类,增长率高达15%;其次是旅游类增长10%,其他服务类也增长了10%。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51%,而旅游和交通运输类则各占四分之一,其中旅游类出口占比为25%,而交通运输类出口占比23%。2008年,北美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9%;进口额为4730亿美元,同比增长6%。从北美服务贸易的季度统计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北美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出口额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同比增长10%;而第四季度该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骤减,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也下降3%。在北美服务贸易领域中,旅游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下降了6%。

2008年,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1%;进口额为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同样,欧洲地区服务贸易也深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而第四季度骤减11%。

2008年,中南美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09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6%;进口额为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6%;进口额为1140亿美元,增长率为25%。

2008年,非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8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为1210亿美元,增长率为15%。中东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940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额为1580亿美元,增长率为13%。亚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进口额为8580亿美元,增长12%。

2008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2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0%,位居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英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830亿美元,占比7.6%,位居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国。2008年分列第三到五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大国的是德国、法国和日本:其中德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350亿美元,占比6.3%;法国出口总额为1530亿美元,占比4.1%;日本则以144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取代了西班牙,居世界第五大服务贸易大国,占比3.9%。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估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37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印度则以106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九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比2.8%。此外,荷兰取代爱尔兰成为世界第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在进口方面,美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额为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0.5%。德国位居第二,进口额为2850亿美元,占比8.2%。位居第三到五位的服务贸易进口大国分别为英国、日本和中国。其中,英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990亿美元,占比5.7%;日本进口1660亿美元,占比4.8%;中国进口1520亿美元,占比4.4%。2008年世界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排列唯一的变化是韩国取代了荷兰,位居第十大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荷兰则屈居第十一位。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飞涨曾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危机?但为什么近年的石油价格

70-80年代中, 两次石油危机。这一时期, 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状况开始发生逆转, 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升。一方面, 主要石油消费国消费量日益上升, 但由于国内储量有限, 生产很难有较大突破, 从

而造成供不应求, 需要从国际石油市场上进口石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逐步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另一方面, 由于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反对美国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中东政策, 自1973年开始两次对这些国家采取“ 石油禁运” 政策,从而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两次大幅度攀升。儿大石油市场的价格都比前一时期明显提高。1973一1979年, 每桶石油价格都提高到10美元以上,1979一1985年进一步提高到接近或超过30美元的水平。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宽了对能源产业的限制,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对乙醇的大力利用和开发。近年来,美国燃料乙醇加速发展,美国乙醇汽油消费总量已超过汽油消费总量的20%,全美玉米产量有12%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加上现有的完备的石油战略体系使得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不如以前。同时中东也接收到了以前的教训,意识到了石油上涨会迫使主要消费国减少石油的出口。所以说这是双方共赢的一个局面

我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口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受到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和影响。尽管尚未有遭遇大规模的石油危机,但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下高涨的油价与石油紧缺依然对我国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少影响,具体体现为:

1.石油短缺对工业与经济的影响重大

石油作为用途广泛的重要工业和化工原料,其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国家

经济发展异常重要。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

经济增长对能源和石油的依赖度明显增加。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

性系数比1991年提高了接近2倍;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比重达到22.7%比1991

年高5.6个百分点;200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35%。严重石油供应短缺一旦发

生,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并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作为工业社会的基础性燃料与原材料,石油构成了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价格的上涨伴随着生产成本向消费成本的转移,全社会物价水平就会提高,会加速通货膨胀的形成。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本来就高于其他国家,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使我国承受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只考虑油价因素,石油价格从30美元涨至60美元,CPI将上涨1.8个百分点,如果考虑我国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调整的不同步,上一次石油价格上涨也需要消化,那么,国内物价的上升或许会更多。

3.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打破

我国原有的贸易平衡。2004年,我国为石油价格上涨多支付了200亿美元,而

当年的贸易顺差总额为320亿美元,如果不考虑为高价石油所支付的更多外汇。

2004年的贸易顺差能够达到520亿美元2003年我国进口石油约9100万吨。而

当年的平均油价每桶29.6美元,即使进口保持1亿吨的水平,我国仅为高油价

支付需要200亿美元。总之,在世界经济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可能使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4.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抑制居民消费

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越大,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将阻碍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新的消费需求热点形成也将受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油价升高使得居民购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选择持币观望。高油价也会改变大众的住房消费模式,但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扬,房子和工作地点间的距离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旅游业也因于油价持续上涨带来航空、长途汽车等交通费用的上升而增加成本,进而影响到部分消费者的旅游需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储备的效益,不仅仅体现在对石油价格的平抑作用上,更应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和生产间接和潜在损失的弥补作用上。

03到08年国际石油平均价格,最好是以(美元/吨)为单位

目前,国际市场油价以美元计价,计量单位一般为“桶”。“桶”是容积单位,1桶约合159公升。由于不同品种的原油比重不同,所以每桶所合重量也有所不同。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质原油计算,一吨约合7.33桶。

2003-2008国际石油平均价 单位(美元/桶)

2003 27.69

2004 36.07

2005 49.29

2006 59.00

2007 .00

2008 96.00

1976-2008石油平均价

1976 13.32

1977 14.36

1978 14.35

1979 21.45

1980 33.67

1981 36.47

1982 33.18

1983 28.93

28.54

1985 26.67

1986 13.49

1987 17.65

1988 14.08

1989 17.68

1990 21.13

1991 18.02

1992 17.75

1993 15.72

1994 15.18

1995 16.78

1996 20.31

1997 18.11

1998 11.84

1999 17.23

2000 27.53

2001 21.82

2002 23.91

2003 27.69

2004 36.07

2005 49.29

2006 59.00

2007 .00

2008 96.00

我只想补充下最新数据:

美国汽油价"

目前折合人民币3.40元/升 (含燃油税,养路费等, 无高速公路收费)

注:1.8"1.9美元/加仑, 1加仑=3.78533升

上海的汽油价"

目前为人民币6.05元/升 (不含其他费用及税收)

北京的汽油价"

目前为人民币6.37元/升 (不含其他费用及税收)

中石油 & 中石化

还年年叫亏损, 拿着ZF的巨额补贴"

为什么08年美国经济出现萎缩?

 看看这个你就会明白了。

2008年人们开始上班的第一天,全美地产商协会关于旧房销售利好的话音还没落地,纽约商品交易所就传来令人担忧的消息: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美东时间2日中午刷新记录,首次达到每桶100美元。实际上,经济层面好坏消息交替出现,尤其是坏消息不时让人瞠目结舌,将是美国2008年经济形势发展的特征。不可否认,美国经济中的利好因素仍在继续走强,但次贷困境、房地产市场进一步疲软、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美元疲软四大因素,将使未来12个月的美国经济面临轮番考验。

从相关方面的发展趋势来看,次贷危机不但难以很快消失,且有可能在未来半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进一步加重。被普遍接受的分析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的次贷坏账,主要发生在那些房价高涨中投机和已经破产了的购屋者身上,而问题更为严重的则可能发生在2008年。原因一是在次贷中有种被称为“2-28”贷款,即30年贷款前两年的还款利率被固定在极低的水平上,之后则大幅上升并随着利率波动而变化。次贷中的这种浮动利率贷款总额在3620亿美元上下,其中大多数从2008年始利率将从前两年的6%上下,大幅度升高到9.5%乃至更高。另外,还有1520亿美元的非 “2-28”类浮动利率贷款,2008年内也将提升还贷利率。这对购屋者来说普遍是新的还贷压力,而对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意味着破产。不可否认,美国政府已推出切实措施缓解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如要求银行冻结从2008年1月1日到2010年7月31日间利率将大幅提高的浮动利率贷款。但这些措施只包括那些自住户和仍按期还贷的房主,不包括投资性购房和已经面临困难的住户。为此,次贷危机未来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不但难以烟消云散,且会雪上加霜,面临新的5140亿美元高危还贷破产风险。

美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半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将继续疲软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全美地产商协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旧屋销售尽管价格仍在下降,但销售量终于在连续8个月的下滑后止跌回升, 2007年11月出现0.4%的升幅。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远未接近低谷,2008年年底才可能看到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的确,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对美国整体经济最大的直接冲击,是打压美国的房地产业。次贷危机中破产的购屋者多了,银行手上拍卖的房子就多。银行拍卖最关心的是收回自己的贷款,而非真实的房价,这就势必导致房价的进一步下跌,使房地产市场形成向下的恶性循环。据美联储估算,美国住宅总价值目前在21万亿美元上下。如果住宅价格像人们预料的进一步下降10%,其产生的连带效应将使未来一两年内的消费下挫2000亿美元,等于美国消费者的收入实际下降了2%。美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是消费,房地产市场下滑对消费增长可能形成的打击,才是美国政府内外相关各界最为担心的问题。

石油是美国经济的血液,对此人们在2008年内将有更深刻的体会。 2008年纽约商品交易市场开市的第一天,国际期货油价就在首次触摸每桶100美元大关后以欢迎浏览ddhw.cn99.62美元收市。鉴于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将继续敌视美国,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增产压价的消极态度,以及新兴经济大国对原油需求的持续上升,2008年国际能源价格在每桶100美元大关以上徘徊乃至进一步攀升的可能将日益增高。美国消费者就此一项就需多付出上千亿美元的代价,而由此诱发的消费者心理恐慌和消极倾向,势必进一步打压消费增长。

2008 年内美元疲软趋势的潜在威胁不可低估。连年的外贸巨额赤字及不断上升的内外债务,已经使美元对欧元等西方货币形成大幅贬值。2008年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及美国政府为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还将对美元形成进一步的向下压力,2007年内,美国的通胀率在2.5%上下徘徊。但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专家预计,2008年的通胀率将可能上升到4.5%左右。美元进一步疲软不但不利于美国政府有效控制通胀,且可能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形成格局性的深刻影响。这种种趋势对美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带来的种种新挑战,也是人们未来不可掉以轻心的大问题。

面对多重经济困境,美联储等政府决策部门将在采取银根放松政策为主导的前提下,同时警惕通货膨胀的发生。美联储2008年将继续小幅降低利率,控制现有欢迎浏览ddhw.cn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攀升对房地产业的打击,以期在2008年中,使房地产业摸底回升。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将根据股市走势等方面的波动,适时向美资本市场注资,以稳定股市,帮助美国金融业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震荡。为刺激消费,美财政和国会等部门,也将寻求新的减税方案。

纵观2008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虽不可排除美国经济面临低度“滞胀”威胁乃至跌入衰退的可能,但鉴于美国就业率仍比较高,外贸形势有明显改善,商业投资继续旺盛,以及政府仍有多种应对危机的得力政策杠杆等,房地产业到2008年第三季度前后可望摸底回升,次贷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占主流的看法是,在美国政府多种措施的大力刺激下,最根本的经济因素——消费将持续低速增长,从而推动2008年的美国GDP增速达到1.5%上下。

油价再迎小幅下降,油价调整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

油价在影响幅度下降,这个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因为今年油价出现了多次下降的情况,很多人人对油价的调整是不了解的,首先在我们国内油价调整它是有一个周期的,通常是以10个工作日为准,那么在这个周期之内,油价的调整是如何确定的呢?

在这个周期内,我们国内油价的调整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在08年我们国家制定了关于国内油价的调整方法,我们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是会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的,所以我们在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时候,一般会参考国际油价的波动来进行调整,通常会在连续的22个工作日之内的平均价格,所以可以看出我们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它会是有一个波动的,具体的我们可以参考最新的油价。

在2013年发改委将调价的周期缩短到了10天,这样国内油价的变动与国际油价联系更密切了,调价也更频繁。同时取消了4%的幅度限制,为节约社会成本,当汽油、柴油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除此之外在2016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我国发改委发布调价新政策,当国际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的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这就划定了我们价格调整的下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油价的调整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还是非常多的,首先国际局势影响到油价的调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我们国内油价的变动和国际油价的变动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调价也会比较频繁,同时国际油价如果走低,我们国内的油价也会偏低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如果大家比较关心油价是如何调整的,可以多多的去阅读相关方面的资料了解一下国际油价的趋势,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判断出我们油价调整的趋势。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要说在7月份最近车主们兴高采烈的时刻,那一定就是油价下跌了!回顾2022年以来油价一直攀升,连续上涨了10余次,给不少家庭造成了无形的负担。一直以来车主们都盼望着油价能够回到6元时代,但是对于这个观点来讲,小编认为,尽管当前的油价属于下跌的状态,但是整体行情来判断的话,想要大幅下滑到6元时代还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这么判断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当前的国际争端并没有停止 大家都知道。,在2022年之以来之所以油价出现上升,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就是俄罗斯其他各列强国限制了俄罗斯石油的出口,所以导致全世界的范围之内,石油一度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甚至俄罗斯的原油还受到了管制。再加上关口税的提高,导致油价开始攀升。而这个局面短时间之内是没办法解决的,所以往长远来看,在2022年的下半年,油价很有可能持续上涨。其次,俄罗斯本就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出国,除此之外其他的石油输出像中东,非洲,美国等国家。为了限制价格,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扩大规模,产量低的同时就导致价格不会大幅度下降。

除去石油价格方面,在其他的方面还存在着成本制约。比如各国的战略石油储量不断下降。还有全球的石油不断的被开发。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只会越用越少。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物以稀为贵的局面。对于下一次油价调整来说小编认为仍然有小幅下降的可能性。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因为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持续增长致使澳大利亚等部分国家重新实施封锁。这便消弱了世界近期的原油增长的需求。

但如果将眼光放长远来讲,小编认为在2022年的小半年,国际的原油价格都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偶尔会有小幅度的降价但总体来说不会再重回到6元时代。因此我们要做好油价长期上涨的准备。

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我给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疯狂时候的一篇分析报道,里面详细的写出了原油疯狂的背后原因,仅供参考。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最高价的背后

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与前两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飓风给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石油开采和炼油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006年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东政局恶化引发的“政治溢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油价上涨,主要动力则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场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超过4%,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油价持续走高,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发表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较2005年的增速仅为0.9%。

国际能源机构还预计,未来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将继续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为9580万桶。

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能否及时跟上?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认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来增产空间不大。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非欧佩克产油国年均增产速度不会超 过1%。为此,国际能源机构呼吁欧佩克将日产量增加100万桶,以实现全球 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欧佩克目前的日产量比去年同期少170万桶。由于2006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欧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20万桶,2007年2月再次削减50万桶。在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措施之后,目前的油价已经较欧佩克第二次减产时上升了将近五成。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负责人盖伊·卡鲁索近日呼吁,欧佩克今年下半年应提高原油产量,以避免油价过高。如果欧佩克无所作为,美国和全球的石油库存就会太少,这将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面对各方的增产建议,欧佩克却拒绝增产限价。欧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价持续走高并非由于供应短缺,而是全球性炼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欧佩克轮值主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部长哈米利也表示,油价走高与欧佩克无关,到目前为止欧佩克还没有理由增加产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给增长放缓是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炼油能力不足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别增长2.4%和3.2%的情况下,炼油能力仅分别增长0.4%和0.3%。

市场分析人士还指出,尼日利亚局势不稳、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局势动荡、北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风险、资金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对冲基金进行投机交易活动等因素,也是油价上涨的动力。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在高位运行,一些机构也纷纷调高对油价的预测。

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是9月11日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部长会议。虽然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增产限价,但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暗示,欧佩克并不希望油价上涨失控,如果油价涨至每桶80美元,欧佩克可能做出增产限价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