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涨太多_油价又涨了国人怎么办
1.很多国人为什么喜欢跟风买车?
2.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3.今年物价持续上涨,物价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4.未来经济格局"钥匙"已经合并,美元霸权能潇洒何时
很多国人为什么喜欢跟风买车?
很多人觉得别人买了车,自己没有买好像面子上过不去,所以也就跟着去买一部车,其实自己对车并没有很大的需要,虽然买一部车不需要那么多钱,但是买完车后需要很大的一笔钱的维护,每个月需要花几百块钱停车费,再加上油费的话,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现在城市里买车的人很多,很多小区停车位紧张,所以很多人下班后回家都找不到停车位,有时候只能停在马路边,但是停在马路边又会被警察叔叔抄牌,一旦被抄牌就要罚款,所以停车问题也成为很多车主最头疼的事情。如果自己没有车的话,那么下班就直接回家不用想那么多。
还有就是大家都买同一款车就显得自己非常的普通,一点也显示不出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会开始后悔跟风买同一款车,早知道就应该听自己买一部其它的车型。
油价为什么会上涨?
近期油价上涨,地缘政治是主因,美国和伊朗冲突升级直接导致了近期油价的上涨!
另外油价也受了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一些市场不稳定因素和国际油价减产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原油供应量较为充裕,油价上涨的幅度不会太大,但短期内油价依然会呈震荡向上走势,主要有两方面的提现。一方面欧佩克牵头进行的减产、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进行制裁带来的原油预期供应减少是当前油价的主要支撑因素。
另一方面,贸易争端的持续、英国脱欧进程的混乱等加深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美国能源情报署、国际能源署、欧佩克近期均下调了今年原油需求增长预期。多空因素作用下,预计油价在当前水平继续波动可能性较大。
这问题要分两部分来解释,首先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第一是因为国际原油价格在上涨,第二是因为国内成品油定价体制导致的总体涨多跌少。
第一原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原因主要是三点:1.主要原油产出国的供给量减少,主因是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2.美国原油库存的减少
3.国际形势影响,几个比较大的原油产出国都受到国内政治或者经济原因的限制,无法保证100%的产能,欧佩克石油产出跌幅已经超过减产协议的限额。
第二原因,定价机制的缺限导致油价总体呈上涨趋势定价机制中以百分比涨幅和跌幅作为触发条件,会造成绝对值的涨多跌少,
举例1:40美元跌到36美元,会因低于底价,不予调整,再跌还是不会调整,如果一旦超过40就会涨,大家想一想,这相当于双倍涨幅。
举例2:原油由60涨到63则满足5%涨幅,成品油涨,但是如果原油由63跌到60则只会跌4.76%,不到5%,成品油调整搁浅,也就是不能调整。
所以成品油总体呈现出涨多降少,结果就是油价“再也回不到从前”,价格会越来越高,如果油价稳定还好点,越是波动,成品油就会越高。
综上,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
最近有个段子不错:十年前,2008年3月20日,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国内油价6.3(元);十年后,2018年5月26日,国际原油每桶75.56美元,国内油价7.4(元)。最后得出结论:可能是桶贵了吧!
最近我们经受最多的除了股市的大跌之外,无非就是油价的不断上涨了吧,国庆前油价迎来了年内又一次的上调,自2018年9月30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40元和230元。按一般家用 汽车 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约9.5元。据悉,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上调0.19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20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20元。
虽然说影响油价的因素很多,有国际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原因,也有中国的汽油税负水平较高的原因,我们发现每一升汽油中,我们国家都要缴纳26.81%的消费税,14.53%的增值税,2.89%的城建税,以及1.75%的企业所得税,1.24%的教育附加税等等!
也就是说就算国际油价下跌了,我们这些税收的压力依然存在,而解决税收的唯一办法就是加价于百姓身上所以你会发现,在一升汽油中税费已经高达了48.05%!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油价下跌幅度不大,但是上涨价格却非常多的最重要的原因!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国内成品油价经历了19轮调价,其中,12次价格上调、6次价格下调、1次搁浅,截至本次调价,汽油、柴油吨价分别上调了1340元和1290元。2018年以来,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十二涨六跌一搁浅”的格局。截至本次调价,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上调134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上调1290元。
油价上涨和俄罗斯有关系,13年签订一个25年2700亿美元石油协议有关,这个协议不随着油价涨跌而价格变化。换算成一桶石油100美元左右。
现在石油价80多美元,显然是亏损状态,石油公司为了止损所以提高了税率,中国汽油柴油税率多少呢?42%!现在美国税率多少呢?6点多%!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至美国两倍,油价能降低23%!但在中国显然不可能。
国有企业特别是能源行业,不能以赚自己国人钱多而自豪,应该低利润或者不赚钱,老百姓生活成本降低了,国泰民安,这样才利国利民。你中国石油杀入500强,净利润多少多少丢人!
汽油的原材料是原油,而我们国家虽然也开采原油但还不太够,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油, 故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涨跌的影响。 其实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需要大量原油,而本国的生产量远远不足,有些国家甚至根本没有原油,完全依赖进口。因此,除了美国、俄罗斯以及中东、南美几个少数原油充足的国家外,包括中国在内均是原油需求方。 全球市场的原油价格涨了,咱们进口进来的成本上升,那么 汽车 价格也就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而上升。
来看下这张原油期货图的走势。去年4月份的时候,WTI原油期货最低跌到了6.5美元一桶,现在的价格为79.64美元一桶。期货价格虽然与现货价格有所区别,但差距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原油的期货价格就是不久之后的现货价格。
原油价格的变化幅度向来非常大,2008年的时候期货价格涨到过147美元一桶,十多年前的美元比现在要值钱,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油价又多么的高。
原油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是供给不足。
前文说过,产油大国就那么几个,结果除了美国和俄罗斯外其它几个国家还成立了一个叫做OPEC的组织,一起制定原油供给政策,有钱一起赚。这个组织是很明显的垄断组织,国家上也没人管,人家就敢这么玩。
每次油价要下跌的时候,这个组织就会让成员国减少原油的供给以防止价格下跌。你想啊,市场上卖油的人少了价格不就自然涨上去了吗?
去年疫情肆虐全球,大家都在家里呆着没法工作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停滞,对于原油的需求大幅下降,这也就是为何去年油价大跌,4月份的期货价格甚至跌到了10美元一桶以下。 那个时候这些产油国们亏了不少(其实应该用少赚了不少来形容更加贴切,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非常低)。
为了自己的利益,OPEC成员国们达成了减产协议,每天生产的原油桶数锐减。另外一方面,今年疫情稳定大家都出来干活了,对于原油的需求一下子上来了。但这些产油国并没有将产量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结果导致市场上的原油供不应求,于是价格迅速上涨,甚至涨超疫情前的价格,创下了6年多以来的新高。
不过,OPEC成员国们已经开始逐步增产了,前不久沙特和卡特尔还为了这事一直在争吵,大家都想趁着油价高提高产量多卖些、多挣点钱。当产量上来后价格自然就会恢复到合理水平,当然大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国际油价(供需关系,中东战争,国际博弈(打压俄罗斯伊朗)
美元强弱
国内汽油标号升级
国内汽油升级(乙醇汽油)
两桶油贪心不足,除此无他!!
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产油的中东局势动荡。之二,国内消费强劲,税费负担重。
因为我们的两桶油还在亏损,利润总上不去,老总年薪还不到一亿!
今年物价持续上涨,物价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价的高低和很多事情的因素都是有关系的,其实有很多的方面不光光是包括一些原料的成本,以及他们的运输成本,还有目前当前的市场情况,以及当前的需求量情况,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当然了,也和宏观的调控,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所出台的政策,以及我们经济发展当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些规格调控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一,和市场成本是有一定关系的
像我们所知道的,目前来说比较上涨的就是一些粮油以及日常食用品他的开销是非常大的,因为至今在今年这种情况下。这些成本的都有所提高,他们所需要的一些制作成本以及种植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所以的话,今年物价是飞速上涨,像比如说我们拿蔬菜来举例子,像今年因为之前的时候出现了自然灾害,所以的话呢,今年的植被以及蔬菜种植面积是大大减少产量的也逐渐降低了,所以今年的菜价是高涨了。其他的一些产品,包括一些运输行业的东西,也是由于油价的上涨,以及呃日常通行的时候物运输。所以呢,它的物价也会增加的增高一些。
二,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关
因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多元化的,其实每一个经济模块都有它自己的发展情况,有市场调控的情况,也有国家调控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的经济发展的时候是离不开国家的政策调控的,对于一些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苗头,国家那会及时的出现进行促进或者说进行抑制那么物价上涨的其实是国家政策上面进行允许的,这个物价持续上涨,所以的话呢,也和国家的政策规定是有一定关系的。
三,和市场的需求有关系
我们都知道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如果说我们的需求大于市场供应量的话,那么它的价格是一定会身高的,就比如说上1年的口罩供不应求,主要也是因为短期内滚滚。人民以及消费者对于这类物品的需求量是非常上长得像今年的话,对于一些粮油以及日常用品,我们都在应对疫情来进行囤积,为今后隔离霜打算,所以的话那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又由于一些自然情况,导致今年的产量比较少,所以的话呢,造成了目前的市场状况,这个也是和经济学的运行规律是有关系的
未来经济格局"钥匙"已经合并,美元霸权能潇洒何时
在金本位货币体系崩溃后,美国通过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次变迁,使美元逐渐取代黄金和英镑,取得世界霸权地位。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坐稳霸主宝座的美元开始实施霸权战略,通过打败黄金、控制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垄断国际金融组织,对日本、欧盟、拉美、俄罗斯等个个击破,将全球经济纳为囊中之物,从中获取最大国家利益。鉴于此,不断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经济,要认真汲取他国经验,及时转变发展战略,谨慎对待人民币国际化,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可以说,当今世界看不懂美元就看不懂全球经济。正值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由华尔街主导的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中国快速加增长的经济车轮戛然而止。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经济不仅已融入世界经济,而且已在不知不觉中严重依赖上了美国经济,依赖上了美元。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许多国人在庆幸我们没有金融危机,我们只是受了些“皮外伤”;殊不知,我们没有金融危机却陷入了经济危机,美国才是“外伤”,而我们是“内伤”。当专家们纷纷寻找这场经济危机的病源时,有一条线索逐渐浮出水面——“金融危机是美国的一场阴谋”。至今,“阴谋论”或“计谋论”还令许多人难以置信。我们当然不能把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全归罪于外因,但阿根廷、墨西哥、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教训,提醒我们不得不警惕存在已久的美元霸权战略。美元如何取得世界霸权地位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成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要了解美元的发家史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史。1、由黄金到纸的蜕变——国际金本位制的诞生。在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史上,适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一直是黄金或白银等硬通货。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现实中的交易其实可以不必转移储存在仓库的黄余,只需转移“仓库存单”就可以,于是,黄金的仓单逐渐具备了货币的职能,黄金的书面凭证等纸制品逐渐代替实物黄金在市场流通起来,这就是早期的纸币。为了使人们相信一张纸等同于一定数量的黄全,国家就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这就产生了法定货币;法定货币的产生是黄金纸币化的标志。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即以法律形式承认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货币。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公民可以将持有的纸币按照货币含金量兑换为金币,各国之间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较,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确立了英镑的世界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人英镑世纪。2金汇兑本位制的确立——美元开始挑战英镑。可以说,国际全本位制的确立成就了英镑的霸主地位。第二次科技革命后逐渐强大起来的美国,要想挑战英镑的地位,必然会通过金本位制的调整来达其目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的增长幅度,导致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金本位制的困境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场战争又反过来导致了古典金本位制的崩溃,也加速了英镑的衰落。而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却由于大规模的军事采购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通过贸易顺差积累起强大的资本盈余。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总产量的42.2%,大于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世界经济格局因此而改变。1922年4月10日,在最大债权国美国和战胜国英国的共谋下,相关国家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经济会议,结果创建了“金汇兑本位制”。其主要内容是:美元继续与黄金挂钩,还是1美元等于1/20盎司黄金;其他国家不能将自己的通货换成黄金,可以换成英镑;英国承诺允许英镑换成黄金和美元。金汇兑本位制的确立,意味着美元和英镑一样成为各国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的国际货币。但此时,英国经济开始衰退,美国经济实力己远远超过英国。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欧洲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导致黄金和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寻求安全庇护,美元地位不断攀升。二战爆发后,英镑开始了长期逐步贬值的过程,各国纷纷将英镑兑换为黄金,使英镑的国际霸权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过,此时的美元并未超越英镑,而是与英镑一起共同扮演着国际货币的角色。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登上霸主宝座。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大萧条,国际金本位制已难以维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二战期间,国际货币秩序陷入混乱局面,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尽快建立起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迫切任务。二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的战略家们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开始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于1943年初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英美两国达成协议,并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强势经济的干预下,会议最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宣告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主要规定是: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成员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美国政府准许各国政府随时向美国按照官价(1盎司黄金=35美元)兑换黄金;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可以说,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彻底打败英镑,英镑沦落为美元的附属货币。从此,美元登上霸主地位,为美国战后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经济基础。4、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诞生——加固美元霸主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成就了美元,但也埋下了隐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②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③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为维护美元的稳定,就需要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其他贸易国必然是逆差,他国国际储备资产则无法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形成“美元荒”;如果满足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就需要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则易引起美元贬值,发生美元危机,形成“美元灾”。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解脱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战后初期,西欧、日本为恢复经济,需要大量美元,但又无力通过商品和劳务输出来满足,从而出现“美元荒”。于是,美国开始大量发行美元。50年代后,美国陆续发动侵朝战争和越南战争,军费开支迅速增加,加上欧洲、日本的复苏,美国国际收支逐渐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政府不得不大量增发美元,结果导致美元多次贬值,产生美元危机,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减少。当欧洲各国终于威胁要将膨胀贬值的美元盈余兑换成黄金时,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单方面撕毁协议,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这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同时,阻断了各国以黄金挤兑美元引发美元大幅贬值的通道,避免了重蹈英镑覆辙的可能。1976年,面对混乱不堪的国际货币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召开成员国大会,商议搭建新的国际货币秩序。会议最终达成协议,签署了《牙买加协定》,建立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规定: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合法化。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诞生,表面看来,美元地位因储备货币的多元化被削弱了,实际上,他国货币无法与美元抗衡,都是美国的附属货币,美元依旧是最核心的国际货币;更重要的是,美元从此获得了自由,摆脱了黄金“紧箍咒”的约束,为其今后以美元为武器对世界经济呼风唤雨扫除了障碍。就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对美国战略家们的高明表示赞叹:他们曾用“黄金挤兑”击垮英镑,怎么能允许别国用同样手段冲击美元呢?不能,法就是废掉黄金!所以,牙买加体系不仅没有削弱美元,反而为美元霸权战略创造了条件。美国如何实施美元霸权战略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开始,摆脱黄金束缚的美元,使美国找到了一条其他国家尤其是前苏联不可能有的新的战略核武器。美国是最强大国家,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的崩溃意味着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从这些因素讲,非美元货币与美元对抗,承担着巨大风险,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不对称战争”。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坐稳霸主宝座的美元开始实施霸权战略,通过打败黄金、控制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垄断国际金融组织,对日本、欧盟、拉美、俄罗斯等个个击破,将全球经济纳为囊中之物,从中获取最大国家利益。1、捧杀日元——日本陷入十年萧条。1955年后的18年里,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发展,到1985年,日本GDP超过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3。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加。美国希望通过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这也是欧洲和日本一直强烈要求和希望的。于是,1985年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了五国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并签署了旨在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广场协议”。协议签署后,日元拉开厂不断升值的序幕。不到三年时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之后仍继续升值。这场逼迫日元升值的战争进展得如此顺利,大大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想。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日本主动配合美国使日元大幅升值呢?其实,美国的意图正好迎合了日元国际化的图谋。时在日本经济崛起的同时,日本深刻体会到,强势国际货币的最大好处是,把风险转给别人,安全留给自己。鉴于此,日本于1978年底,就提出了“正视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和西德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的方针。1998年,日本又提出了《关于推进日元国家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日元的国际性应用。日元升值增加了国际购买力,使日本买下了美国的许多大公司,但同时也带来国内房价和股价的飙升。东京的商业地价指数和日经平均股指从1985年到1988年,三年间暴涨了近2倍,至1990年出现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在双重泡沫的压力下,日本银行开始降低利率;与此同时,美联储却大幅提高利率,导致国际资金纷纷撤离日本回流美国。1990年开始,日本股价与地价纷纷坠落,银行损失惨重,企业纷纷破产,为应对资金困局不得不把以往购买的美国资产廉价抛售。之后的十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日元大幅贬值,美元却和30年前一样坚挺。在这10多年日元升值贬值的过程中,美元一进一出,使日元不仅没有实现国际化战略(目前在国际经济中以日元标价的一直维持在7%左右),还损失了大笔财富,美国却获得了高额回报。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失方的十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2、掌控拉美货币主权——拉美相继爆发金融危机。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保持后院的稳定是美国地缘政治的需要。为此,美国一方面从军事上压制,另一方面利用美元战略引导拉美成为美国的附属经济体,形成对美国的资本依赖、市场依赖和技术依赖。这一霸权战略,通过洞察“拉美陷阶”的来龙去脉就可一目了然。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由于长期大量借入外债发展本国经济,于1983年开始,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先后爆发债务危机。1990年,在美国的倡议下,相关发达国家与拉美国家政府一起在华盛顿召开了旨在帮助拉美走出“失去的十年”的会议,会议提出了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10条政策主张,即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该共识实质是新自由主义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关于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改革措施。在该范式的指导下,拉美地区进行了符合美国意图的体制结构改革:对国企实施私有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让利率市场化,实施贸易自由化,实施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并实施顺周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在改革的初期,这些国家均出现经济增长,但增长只是昙花一现,墨西哥于1994年底就爆发了金融危机,阿根廷和巴西略好一些,但也相继于1999年和2002年爆发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后来都转化成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金融危机的发生才使拉美人认识到,美国主导的改革方案对拉美国家“水土不服”,脱离实际的自由化改革使本国政府对宏观经济失去控制的同时,却严重依赖上了美元经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石油美元和美国金融资本,本国货币汇率也紧盯美元,导致经济主权和货币主权丧失。随着美国出于本国利益需要,不断调整石油价格、美元利率和汇率时,拉美国家纷纷出现国际收支恶化、外资大量撤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等问题,最终引发金融危机,跌入“拉美陷阱”。5、摧毁卢布——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苏联解体后,为进一步打压和控制俄罗斯,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战略家们开始向俄罗斯极力推销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1992年初,叶利钦上台后,“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放开物价,大规模推行私有化,放开汇率管制,实施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其结果,一年后俄罗斯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卢布不断贬值——美元依赖日益加深——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同时,货币主权被剥夺,工业体系瓦解,国民经济严重依赖上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资本和消费品,而国民收入只能靠出口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原材料。在IMF的威逼利诱下,俄长期推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拈据,一直靠出、举借内外债支撑,而且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这种局面,早已被国际投机家所洞悉。1998年,为稳定信心,阻止资本外逃,俄罗斯政府开始提高利率,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并且向IMF求援。和以往一样,IMF的紧急救援提出了削弱俄罗斯金融主权的财务改善和经济改革条件。最终,这些条件没有被俄罗斯接受,IMF也就没有再提供贷款。这年的9月2日,卢布贬值70%,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大批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最终爆发金融危机。1999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结束后,美元对俄的霸权战略并没有结束。2002年后,美国利用美元贬值又刮起了石油和大宗商品大幅涨价的旋风。推高油价可能导致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复活,对这一风险,美国的战略家们是不会忽视的。他们认为,经过10年的休克疗法,基本摧毁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基础,俄罗斯的经济越来越依赖西方的市场,也越来越依赖石油等资源品的出口,即使油价走高,俄罗斯也会像拉美国家一样患上“荷兰病”——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膨胀,往往以牺牲其他行业发展为代价,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出口高额盈利使货币升值,从而削弱工业品的竞争力。2008年7月以后,国际油价发生暴跌,俄罗斯股市大跌,外汇储备大幅减少,货币贬值,财政困难加剧,刚刚复苏的经济又重新步入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而石油价格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美国的手里。貌似强大的俄罗斯又怎能摆脱美元的摆在呢?4、狙击欧元——遏制竞争对手。欧洲特别是英国,曾是世界经济的主宰者。自美国取得霸主地位后,欧洲原有的经济利益逐渐被美国侵蚀,迫使欧洲主要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美国。自1958年由六个国家组成欧洲共同体以来,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于1999年1月1日创立了欧洲统一的货币——欧元,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欧元的启动,既是对美元霸权的一种反抗,也是企图在新的世界利益瓜分中分得一杯羹的现实之举。欧元的产生,对美元提出了挑战,美国既然没能阻止欧元的产生,绝对不会允许欧元强大起来。于是,美国于1999年挑起了科索沃战争,表面看来战争的目的是打击南斯拉夫,其实美国还另有企图,那就是在欧洲大陆燃起战火就会阻隔国际资本向欧洲的转移,由此打击被一片叫好的欧元。果然,轰炸开始后欧元开始疲软,并不断贬值,欧元对美元的比价由成立之初的1:l,到2002年初下降到1:0.85。从2002年起,美元开始实行贬值策略,迫使欧元不断升值。欧元升值增强了欧元区的进口能力,但此时的国际油价也在上涨,且油价涨幅远远超过欧元的涨幅,这意味着高企的油价耗尽了欧元升值的效益;同时,欧元升值降低了产品的出口能力。当然,作为新生货币,欧盟不愿意看到欧元的不断贬值,因此在2002年后同意了对美元的大幅升值。但结果却出乎欧盟的意料,欧盟得到的是政治利益和货币信心方面的好处,宏观经济则一直萎靡不振。可以说,欧元从一诞生,其控制权就落入美国手里,它的升降从来就不取决于欧盟经济状况,而是取决于美元霸权战略。如此处境,试图与美元平分天下的梦想化为乌有,目前已沦落为美元的附属货币。5、制造2008年金融危机——实施美元的全球殖民战略。尽管不能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精英联手策划的,但从这场危机的生成机理看,美国政府以大幅降息、美元贬值来制造非理性繁荣,引发楼市股市泡沫膨胀,再到泡沫崩溃引发危机,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的精英们不仅没有制止,而是推波助澜,采取纵容的态度;危机爆发后,政府的救市措施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点儿经济学常识的人,了解危机的表面原因后,都感到迷惑——政府怎能纵容华尔街精英如此玩火!非理性繁荣的一手制造者格林斯潘出面解释说:看来多年信奉的新自由主义理念确实有问题。问题真这么简单吗?仅仅是政策失误导致的吗?国内外专家陆续给出了多种剖析,大家的观点都有道理,但不能忽略这场危机背后的美元霸权战略。20世纪90年代,借助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美国政府力挺美元升值,以此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廉价进口大量工业制成品,同时压低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整个90年代,美国经济一路繁荣发展,一度出现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新经济”现象。与此同时,中国、越南、印尼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靠着工业品出日的大量增加,带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美元储备迅速积累,且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工业开发区,粮食进口不断增加。自2002年起,美国政府为推动经济的再次繁荣,开始实施对内降息、对外贬值的货币政策,为此美国大量增发美元。由于国内利率较低,大量增发的美元流向石油出口国、工业品出口国及欧洲国家,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当这些出口国家乐此不疲时,没有想到美国利用大批纸币换回大量实物的同时,却在利用抬高油价和粮食价格来稀释出口国的美元收入,利用美元贬值来稀释美元储备国的债权,利用金融衍生品来回流他国的美元储备;也没有想到,由美元滥发引发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已危及到这些国家的金融安全。2008年,金融危机终于爆发。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虽然在华尔街引发,但美国的损失绝不是最大,欧洲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损失绝不亚于美国。美国金融领域虽然也有损失,但这不过是“壮士断腕”之举,经过这次危机,美国不知又会从全球掠走多少财富。深受危机拖累的国家已发现,本国经济己严重依赖美国经济,货币主权已遭美元。美元霸权战略对中国的启示首先,要正视美元霸权战略的存在和影响。无论我们是否承认,美元霸权战略早己存在,并且已渗透到世界各地,它连欧盟、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放过,自然对中国这个当前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会手软。《石油战争》作者威廉?恩道尔就曾说:“油价走高背后有着美国应对欧盟、中国这样的在货币或经济上对美元挑战的战略。”和军事战争相比,货币战争在经济掠夺方面更加隐蔽高效,还常常采用“胡萝卜+大棒”的手法,致使许多国家先尝到美元的甜头之后,不知不觉就落入了它的殖民陷阱。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在总结成绩时,应对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进行全面分析,对美元霸权战略己给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深刻反思,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及时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且提出“以市场换技术、以资源换发展”的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我们突然发现国内的许多市场己被外资占领,而我们的技术仍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不仅如此,国民经济的增长已严重依赖出口特别是美国市场,资源日趋匾乏,环境日趋恶化,通胀压力日趋增大,社会不公现象日趋严重,辛苦积攒的外汇储备成了“烫手的山芋”……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调整我们的发展战略,转变我们的发展模式。我们还应认识到,美元霸权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武器除了军事、人才,还有黄金、石油、粮食和市场。我们应改变以往只重货币储备不重实物储备的发展战略,将黄金、石油、粮食及稀有资源的储备纳入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不再盲目扩大资源品的出口,不再牺牲农田搞工业品出口,不再以市场换技术。第三,谨慎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次全融危机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美元霸权给美国带来的好处,给非美元国家造成的被动,于是,我国政府今年初推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化征程中正式迈出了第一步。这个决策是英明的,但要认识到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吸取日元、欧元国际化过程中的教训,不要落入美元陷阱。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延滞中国经济发展、遏制中国的强大方面,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地缘政治战略是一致的。人民币升值就是日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首先提出来的。当时,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日元本应坚持不动,但日本政府处心积虑地让日元贬值,同时逼迫人民币升值,其目的就是让中国独自承担金融危机的损失,遏制中国经济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又怂恿中国人民币出头挑战美元,建议人民币国际化,其目的是引导美国绞民币。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被“只有中国能救世界,只有中国能抗衡美国”这样的言论所蛊惑,慎重处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第四,修正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经过30年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趋成熟,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但我们也应认识到,随着开放的深入,西方经济理论对我们的影响不断加深,“比较优势说”、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思潮等在国内都很盛行。拉美陷阱、俄罗斯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这些发源于西方发达市场的理论不一定适合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盲目信奉,应该充分研究国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之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