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基金价值_自动驾驶板块基金
1.自动驾驶新一轮融资潮
2.专访魏东:希望百度成为自动驾驶领域“一超”,2025年或实现盈利
3.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后迎首轮融资!3亿美元,软银领投
自动驾驶的实现需要一步一步来,并不是短短的三五年就可以完成的,举个例子:可能在几年内大家会攻克90%的难题,但是剩下那10%才是最致命的,可能解决这10%的难题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与之前那90%是成数量级倍数的。
当前阶段的自动驾驶仍然处于L2.5向L3过渡的阶段,提到这句话,知友们可能会讲,某某些车厂已经发布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了,甚至高于L3级别的自动驾驶。大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实际去试试这些车型所谓的L3自动驾驶功能,接管率不敢恭维,会频繁的提示驾驶员接管车辆,连续性并不是很好。
近日,甚至有些公司发布了完全无人的出租车,对,我说的是Waymo。虽然去除了安全员,但是Waymo也说了:“如果你在路途上的任何部分需要帮助,你可以通过汽车上的帮助按钮或通过应用,联系工作人员。”而且,Waymo的RoboTaxi运营都会有“云代驾”中心,实时监控车辆状况,及时进行云接管。所以,安全员只是不坐在车里了而已,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我做过一项用户调研:
给一些驾驶员朋友升级了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辅助功能,让大家可以使用具有纵向控制和同时进行横纵向控制的驾驶辅助功能。
在仅仅让大家用过半个月的时间后,对这些功能增加一些限制,增加启动车速和道路条件的限制,结果如何?80%的人的诉求是:请帮我回归到上个版本吧,我已经习惯了使用这些功能,由奢入俭难啊!
即便是仍然处于辅助驾驶的level,仍然可以大幅度的提升驾驶舒适性,对于消费者的驾驶体验提升,仍然是质的飞跃。这就是为什么拥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会更加昂贵。
而且无人驾驶的汽车也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可以变得懒惰,不用去开车了,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当道路上全部都是无人驾驶汽车时,将不会再有违章驾驶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彼时的交通会更加安全呢?
在忙碌的工作下,给我们留下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又有多少呢?当车辆成为一个移动的house,上下班通勤和节假日出游的时间将都是你自己的,不再有必要去关注道路情况,手握方向盘,开车累到浑身蓝瘦。不知道大家怎样想,工作这么忙,我是很想要每天都能够多一些私人的空间。时间就不必讲了,大家都需要时间,你甚至可以利用上班通勤路上的时间,赶一下游戏进度了!
在没有网购前,大家购物都要去实体店,试问现在网购的人多呢?还是去实体店购物的人多呢?
现在的网络这样发达,很多移动设备都已经可以轻松上网,在办公室用电脑办公了一天,您回家的后是打开电脑继续享受生活,还是拿着移动设备(手机/平板)躺在床上或者葛优躺卧在沙发里呢?还记得爆款的床上手机支架吗?
好了,请看下面这张图:
当车辆已经不需要你来驾驶时,你就可以在车里购物/工作/了。
节假日出游长途驾驶时,当出行的车辆有两个选择:
1、你需要驾驶车辆,载着家人前往目的地;
2、不需要任何人驾驶车辆,你可以和家人打牌(或者你喜欢的其他活动),一直打牌到目的地。
你会选择哪个呢?
有人会说,选项2的车辆得多贵啊!我买不起啊!在汽车没有普及之前,大家都在起单车,认为汽车贵,买不起,现在呢?哪天上班不会堵车?再说了,平民也能买得起,比如被称为“平民特斯拉”的小鹏汽车。
当然,车辆达到这种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虽然不会太快,但也绝不会太慢。
写得比较散,也比较肤浅,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不喜勿喷哈。
自动驾驶新一轮融资潮
你好,从设计到建模再到AI智能化,自动驾驶涉及多方面知识。不少专业人士也表示,其中任何环节拿出来都是一篇本科毕业论文,而前几天华为“天才少年”便独立研发了自动驾驶自行车。
1、自动驾驶自行车
近日,一条自制自动驾驶自行车的视频引发热议,自行车的发明者是AI算法工程师兼视频博主稚晖君,他因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在科技圈内早已小有名气,是诸多电子爱好者钦佩的大神级人物。
这次的自行车研发项目,更是让圈外人也直观感受到了国内顶尖研发人才的魅力,不少专业人士也表示,从硬件改造到算法编程,其中任何环节拿出来都是一篇本科毕业论文!
近日一次骑车摔跤的意外,让他萌生“做一辆自动驾驶自行车”的想法。最终历时4个月,从设计建模到硬件改造再到AI智能化……全部独立完成。
最终,这辆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自行车,真正做到了自动控制平衡、自动行驶、拐弯、避障等功能。
在视频中他也表示,2021可谓是自动驾驶的爆发元年,包括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通过提供互联网IT技术给传统汽车制造业赋能,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
当然,自动驾驶汽车的功能实现比起自行车要复杂的多,那么作为目前代表两大主流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华为和特斯拉,是通过怎样的技术路线实现自动驾驶的呢?
以华为为例,华为是采用“视觉算法+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方案的代表企业。华为在其自动驾驶系统中搭载了100线车规级的激光雷达,同时也安装了微波雷达、RYYB传感器和视觉分析系统来达到更好的行车环境识别效果。
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及售价,在保证性能安全的前提下,华为已经将自研的激光雷达成本控制在了200美元之内,还计划在两年之内将成本降低到100美元之内。
而在实际应用中,算法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等技术岗都处于较为核心的地位。
2、华为技术岗待遇如何
在华为日前HarmonyOS 2正式发布后,作为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系统,鸿蒙系统引发了网友的议论。
HarmonyOS问世2年来,全面覆盖手机、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各类智慧物联产品。对于HarmonyOS,许多人认为它仅仅是作为Android和iOS的替代品出现。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HarmonyOS是为万物互联而生,承载着华为的万物互联之梦,也是中国自主研发操作系统之梦。这意味着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除了手机之外的更多设备将联网并实现远程操控。
联网的设备之间,需要互联互通,需要共享数据。仅仅依靠Android和iOS,是无法完成这些连接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横跨各类终端的全新分布式操作系统。
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在内的各类智能设备,通过统一的分布式操作平台,可以实现多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便捷交互。而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还是鸿蒙系统的应用,华为工程师担负了很多职责。
华为员工级别分为13-22级,23级及以上为高级别boss,内网并不显示他们的级别。每一级分A/B/C三小级(技术岗不分小级)。大部分华为员工在18级以内,通常华为工作十年的普通员工大概在16-17级左右,薪酬约为60万-70万。
华为的员工收入,一般包括三部分,工资、奖金、分红。职位等级越高,分红占比越大。一般,15级以上的华为员工年终奖是6-12个月工资。
以华为的招聘为例,华为给1-3年经验的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开到了高达4万的月薪,在其他大厂的招聘中30k-60k的大数据开发工程师,也只要1-3年工作经验。之所以大厂都愿意给大数据工程师等人才高薪待遇,是由于现阶段大数据人才的不足导致的。
据《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将继续扩大至200W以上。其中“软件开发”、“云计算”、“UI设计”“大数据”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因此成为进入互联网行业非常不错的风口,这里完整的资料给到你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专访魏东:希望百度成为自动驾驶领域“一超”,2025年或实现盈利
强大的资本正推动着自动驾驶产业大步前进。
文丨AutoR智驾?雨墨
进入11月,自动驾驶公司迎来新一轮融资信息频出。
昨天(11月9日),自动驾驶卡车技术与运营公司嬴彻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1.2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本轮融资由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宁德时代领投,普洛斯、G7、蔚来资本等全部原有股东跟投。
嬴彻宣称,通过此轮融资,他们将加速L3级别自动驾驶重卡量产和商业化运营进度,围绕“自动驾驶+绿色能源+资产运营”的愿景,与新老股东合作,构筑新一代自动驾驶TaaS(Transportation?as?a?Service)货运网络。
嬴彻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喆人表示:“嬴彻科技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干线物流是万亿级市场,自动驾驶会率先在这个巨大市场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我们在L3卡车量产和商业落地上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会坚定投入自动驾驶全栈技术的自主研发。”
在嬴彻科技宣布之后,自动驾驶公司Nuro宣布已完成5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T.?Rowe?Price?Associates?领投,多家新老股东跟投,包括Fidelity?Management?&?Research?Company、Baillie?Gifford、软银愿景基金一期和Greylock。
软银愿景基金一期在去年年初向Nuro投资了9.4亿美元,消息人士透露,在软银那一次的投资中,他们对Nuro的估值为50亿美元。
Nuro表示此轮融资获得的5亿美元资金,将确保他们长远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外媒还提到融资所获得的资金,将用于扩充Nuro的团队和所需车辆的大规模制造。
创始人Dave?Ferguson透露,他们所研发的车辆R2,在2月份获得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批准,可以部署到公共道路上,他们在未来两年最多可部署5000辆,目前也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和加州的山景城运行。
在此前早些时候,11月6日,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小马智行(Pony.ai)宣布获得C轮融资,本轮投后总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投后估值超53亿美元。
本轮融资由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会(Ontario?Teachers'?Pension?Plan,OTPP)旗下的科创投资平台(Teachers’?Innovation?Platform,?TIP)领投。TIP专注投资于科技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
此轮其他投资方还包括Fidelity?China?Special?Situations?PLC、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锴明投资、斯道资本等小马智行现有投资方。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彭军表示:“新融资有助于支持我们业务增长,加深与现有投资者合伙关系,迅速推进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将自动驾驶技术推向全球市场。”
综合来看,三家自动驾驶公司涉及的领域包括了低速无人配送、Robotaxi和无人卡车领域,自动驾驶领域依然是全领域推进,在投资层面并未出现向单一场景倾斜。
从资方来看,这次自动驾驶投资方出现了宁德时代的身影,同时,软银在自动驾驶投资更加积极,在投资滴滴自动驾驶之后,再一次进行了投资扩展。
强大的资本正推动着自动驾驶产业大步前进。
而这一背后是政策对自动驾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以及近几个月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以及落地的突破。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春耕2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称,“欢迎和支持有关城市和企业大力开展创新,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依法合规开展试点,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
同时,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提出四点政策内容: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和产业发展;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持续推动自动驾驶研发应用等相关政策措施和要求。
二是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会同科技部共同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课题,两部委共同推进实施。
三是推进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组织制定了《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组织研究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四是加快相关试点示范。积极支持北京、上海、河北等地围绕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相关智慧交通的前沿领域开展试点。
同时,在建设交通强国的新战略机遇下,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具备四大优势:国家政策支持的顶层设计优势、现有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优势、通过百度等自动驾驶平台推动智能交通的协同优势以及具备完整产业链体系的产业优势。
相比国内,美国在自动驾驶领域也给出了更为激进的政策,在今年年初,美国交通运输部(DOT)以及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向Nuro公司授权在旧金山湾区部分地区的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送货车辆的许可,能够在美国加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城市公开道路上测试完全无人驾驶的R2。
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上,国内自动驾驶公司百度、滴滴、文远、AutoX等公司已经在多地开展Robotaxi测试运营,并且部分公司车队数量已超百辆,小马智行则在中美两国主要城市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已在全球范围累积350多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
这一波自动驾驶的相关进展中,最值得关注的是Waymo去掉了车内的安全员,其关键就是实现了技术上的“完全自动驾驶”和商业上的“完全开放”。
这一技术升级也使得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迈入下半场。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车道也迎来新的突破。
近期,密歇根州政府宣布将在底特律和安娜堡之间修建全美首条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专属车道,被称为“密歇根智慧出行走廊”(简称“智慧走廊”)。
根据规划,该走廊计划单程总长60公里,项目前期主要支持高级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车辆以及智能道路基础设施的测试、验证和应用;后期将启动商业化运营,应用于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的各种类型车辆,包括公交车、共享班车、货运车和私家车。
福特将借助该项目更为快速地在真实道路场景下测试和验证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车辆的新功能和服务。
当前,随着自动驾驶公司融资不断增加、政策的引导,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正逐渐统一,相比之前场景的满地开花,这一波技术的升级将会有很多自动驾驶公司开始自我纠错,并逐渐进入淘汰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后迎首轮融资!3亿美元,软银领投
5月17日,全新升级的“2022搜狐 科技 峰会”盛大开幕。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作为嘉宾,发表了题为《自动驾驶推动智慧出行》的演讲。
会后,魏东在接受搜狐 科技 专访时指出,自动驾驶对于三大类行业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出租/网约、公交、货运。要实现商业模型的盈利性,需要车的成本足够低、用户足够大、法律法规允许,但现在还不具备盈利条件。
魏东表示,到2024年、2025年左右,自动驾驶车的硬件成本应该能符合盈利的成本区间,而且到时候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大部分城区应该可以支持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分为L1-L5五个级别,魏东认为只有做到全无人的场景,自动驾驶最终的商业价值、生态价值才能最大化地释放出来。“希望在今年能够实现全无人车上公开道路试运行,而不是封闭道路。”
作为时下火热的技术领域,自动驾驶已吸引众多巨头争相入局。魏东表示,希望未来形成“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而百度是“一超”。
以下为专访精编:
魏东:只有做到全无人的场景,自动驾驶最终的商业价值、生态价值才最大化地释放出来。如果始终需要一个人在后面,不管是做干预还是做保护,都并没有实现技术对人类释放的目标。
在亦庄,消费者能看到的是我们2020年实现公开道路载人服务,2021年开始有商业化收费,2022可以体验驾驶位无人的车型,这越来越接近我们所希望的全无人状态。
马路上大家能打到车之前,我们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测试,从实验室、仿真模拟再到封闭场所等不同的阶段,最后是开放道路的载人测试。
刚开始,车驾驶位上配有安全员,角色是手放在膝盖上,在方向盘下端。因为我们认为“机器人”还是学走路的孩子,有可能会摔倒。当遇到机器判断不及时或者不够精准的情况下,安全员有随时干预的能力。
积累足够多里程后,车完全可以不靠人干预,但为了稳妥起见,把安全员安排在副驾驶座。这是质变,意味人类没有对方向盘、油门干预,更多靠机器实现。与此同时,百度搭建了云驾舱,通过5G的网络,在后台的指挥中心可以看到远程车实时的前方路况,并进行远程干预。
下一阶段就是实现全无人模式,这对于技术要求没有质的变化,但对于运营管理会有颠覆性的变化,比如车只在特定地点载客,不能随叫随停,不存在交互过程。此外要配合国家交通管理部门,对全无人状态下的道路管理规则做前置性准备,因为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基本是与机动车准入标准和驾驶人行为有关。
从实验室到模拟,到上路,这是科学验证的环节。上路以后,配安全员坐驾驶位、到副驾位、到全无人,这是技术逐步成熟的过程。而当全无人大规模应用时,还涉及到交通管理,以及车与人交互,所以需要有一些规则。
搜狐 科技 :如果全无人模式实现的话,预计可以节省多少成本?机器人只能遵守交规,不会违规,北京路况也很复杂,这种模式实行的话会不会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魏东:全无人模式具备很大的经济价值,比如网约车、货运车、公交车等产业的核心收入高度依赖司机,人的成本是巨大的成本。此外,该模式下人类原因导致的交通意外都没有了,比如频繁变道导致的追尾、刮蹭、闯红灯等,通行效率也会高。
那么,全无人模式能在哪些地方运行?稳妥起见,现阶段更依赖于有规范的交通标识标线的区域,比如农村道路没有那么多斑马线可能就不适合。
我们建议,现阶段在北京亦庄等五环外大量区域开始载人测试。未来配合管理,无人车再进到四环、三环。这取决于城市规划,技术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短期来看,自动驾驶在规范道路上会实现常态化运营。
搜狐 科技 :从主驾安全员,到副驾安全员,再到无安全员,会一步一步经历这些阶段,在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魏东:百度自动驾驶事业群价值观的第一条是“安全第一”,在前期验证过程,我们都要做软硬件的测试,以及各种仿真和全路段数据的验证,让这个“机器人”从出生那刻起见过足够多的场景和路段。其次,前期封闭场测试和半开放道路测试、开放道路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验证过程。
全无人的时候,对方向盘没有干预能力,这意味着车的大脑能力要看得准,判断足够快,做正确决策且有效,这依赖于运算能力和油门刹车管理能力的可靠性,背后是积累,没有捷径。百度在国内测了2700万公里实际道路里程,这个道路里程非常宝贵。
搜狐 科技 :您之前有提到萝卜快跑并不把盈利作为主要目标,而是想让更多人体验以及培养他们的习惯,未来到什么程度或者达到什么节点会有比较明确的盈利目标和需求?
魏东:自动驾驶对于三大类行业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出租/网约、公交、货运,这个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应用,一定奔着盈利去。但是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实现商业模型的盈利是要几个条件:一是车的成本足够低,二是用户足够大,三是法律法规允许。
在成本方面,前些年单车成本在上百万,这几年百度通过前装量产,跟主机厂做批量定制、集采等一系列工作,五代车已经把成本降到50万以内,做盈利成本还有点高,我们目标是把硬件成本通过规模化降下来。
在用户方面,覆盖的受众要足够多,这高度依赖于政策条件,如果只在限定区域里运行,无法成为出行用户的首选。
盈利并不是我们现阶段目标,但一定是未来要做的事情。我们认为到2024年、2025年左右,自动驾驶车的硬件成本应该能够符合盈利的成本区间,而且在那个时间段,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大部分城区可以支持自动驾驶行驶。
搜狐 科技 :自动驾驶领域有很多企业布局,您如何看待未来可能形成的市场格局呢?是一超多强还是三足鼎立?
魏东:如果自私一点讲,我们肯定希望“一超多强”,百度成为“一超”。但是客观讲,这是民生型的业态,2040年如果中国3亿辆乘用车全部具备自动驾驶能力,能产生非常多交互价值,一定会有很多的玩家来在这里寻找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百度要做的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希望拿技术的积累把平台做成功,联合大家的生态,我们愿意拥抱 汽车 厂商、内容厂商、通信厂商等等。
车东西3月24日消息,据外媒The?Information报道,软银即将敲定一笔新的投资,牵头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投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这将是软银砸向滴滴的第四笔融资,考虑到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软银与滴滴两家公司的影响,这笔投资无疑是雪中送炭。
▲外媒报道软银或将投资滴滴
据了解,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放缓已经开始对软银集团产生影响,尽管软银目前仍然募集了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4亿元)用于投资初创科技公司,但其支持的出行公司Uber与连锁酒店OYO都受到了经济下滑的影响,此前投资的共享办公公司WeWork困境加剧。
这些情况将对软银产生实质性的资金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其下一步的资本募集。但即便是这样,软银也仍然决定要向其一直坚定支持的滴滴继续追加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投资。
这笔投资将有可能减轻滴滴当下面临的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滴滴的核心乘车业务受到打击,订单量已降至通常情况的1/5,而滴滴的自动驾驶子公司在疫情期间也难以进行路测与常规的开发工作。
如此境地之下,滴滴常规业务大幅下滑,自动驾驶业务又面临不断投入(仍需保持最低限度的运营,员工工资发放),却没有技术成果产出的局面,情况相当不乐观。
此时,软银投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无疑是扶了滴滴自动驾驶一把,The?Information表示,在这笔投资之后,软银已是滴滴的最大支持者。
不过,从开年以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Pony.ai等自动驾驶公司先后获得了数亿美元的融资,加上此番滴滴自动驾驶即将获得软银集团领投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融资,自动驾驶领域的资本正在朝着头部玩家集中,加速技术的量产落地。
一、软银将领投滴滴3亿美元?双方都是落难兄弟
据The?Information报道,自去年8月,滴滴自动驾驶部门分拆以来,滴滴一直在与软银进行沟通,希望从软银集团获得新的融资。
此次外媒消息传出,可以视作是软银对滴滴出行融资需求的回应。但需要注意的是,与软银此前对滴滴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相比,此次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的融资体量小了不少,原因恐怕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
据悉,软银在本周一宣布,将出售4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2亿元)的资产,以减轻自身的债务负担,并为股票的回购提供资金。
而其此前支持的出行公司Uber、连锁酒店OYO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现了业务的下滑。
之前软银投资的Wework,在去年IPO失败,估值大幅下滑,致使软银股价单日下挫12%。近日,该公司又炮轰软银不按承诺收购该公司员工股票,软银表示可能会退出对WeWork的股票收购计划。
这些投资上的失利,对软银集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即便如此,软银也依然筹集了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4亿元),用于投资初创科技公司。此次投资滴滴自动驾驶的资金,就是这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4亿元)中的一部分。
据了解,滴滴在2020年1月~2月的核心业务——出行乘车业务也收到了打击。据消息人士透露,滴滴在过去两个月的订单量已经下降至常规水平的1/5,而滴滴的共享单车业务也同步受到了影响。
不过近几周,由于国内疫情管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大城市开始复工,滴滴的出行乘车业务与共享单车业务的订单量也有所回升。
但软银投向滴滴的这笔钱,恐怕不会被用于救济常规的出行乘车业务与共享单车业务,主要还是为了给滴滴自动驾驶输血。
▲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
自2019年以来,投向自动驾驶领域的资金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减少,涌向自动驾驶领域的资本越发理性,主要朝着头部公司集中。
在去年,仅有福特支持的Argo.AI、通用旗下的Cruise、出行公司Uber的自动驾驶业务获得了10亿美元以上(约合人民币71亿元以上)的融资。
而在2020年的前两个月,也仅有自动驾驶产业一哥Waymo筹得了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亿元)的融资。
去年夏天刚刚实现分拆的滴滴自动驾驶想要获得融资显然并不容易,滴滴也指出,其自动驾驶子公司在5年之内不会形成正向现金流,如此长周期的投资回报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而光靠滴滴出行为其自动驾驶子公司输血显然并不现实,因此,滴滴才会一直与其最大的支持者软银进行协商。但无奈双方皆为“落难兄弟”,软银能向滴滴投出一笔亿元级的投资,已经是仁至义尽。
二、软银大手笔布局自动驾驶产业链?滴滴是其最后一环
软银之所以在自身如此“拮据”的情况下,仍要对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进行投资,当然不光是为了双方的“情谊”,软银在自动驾驶领域软硬件的布局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但却还缺最后一环——商业化落地。
软银在自动驾驶领域最知名的投资莫过于砸向通用Cruise的2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9.3亿元)。
但其实在自动驾驶领域,软银的投资布局从硬件方面的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到软件方面的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算法和V2X车联网技术均有涉及。
在自动驾驶芯片方面,软银选择了收购ARM与入股英伟达,不过2018年底英伟达股价大幅下跌使软银损失了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6亿元),软银当即选择放弃英伟达。
对此,软银掌门人孙正义表示:“软银是一家投资公司,而非运营公司。”失去了英伟达,软银还拥有ARM这一可靠的芯片公司。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
有分析指出,ARM可为软银提供可靠且先进的自动驾驶芯片,且其能耗较低,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具备非常大的优势。
而在传感器方面,软银投资了以色列激光雷达公司Innoviz与摄像头公司Light。
在软件方面,软银主要关注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算法与车联网技术。
2017年,软银愿景基金向高精度地图公司Mapbox投资1.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如今,Mapbox每天收集到的匿名传感器行驶数据超过2亿英里。
而在自动驾驶算法方面,软银分别向两家自动驾驶算法公司Nauto、Brain?Crop投资了1.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亿元)与1.14美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
至于车联网方面,此前曾传出软银将与日本车企本田共同进行5G车联网的研究,致力于开发5G车载通信天线,不过此后并没有出资消息传出。
除此之外,软银还出资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8亿元),与前丰田工程师共同成立了SB?Drive公司,研发方向为自动驾驶公交车,据其官网消息,该公司的自动驾驶公交车已在日本鸟取县八头町进行了自动驾驶公交的试运营。
在出行方面,软银更是大手笔地投资了Uber、滴滴、Grab(东南亚出行服务公司)、Ola(印度出行服务公司),出行服务覆盖了欧美、中国、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市场。
对软银而言,从自动驾驶的底层技术,各类基础设施,再到出行公司,看似已经全部布局完成。
但实际上,软银此时尚且缺少能让自身投资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大规模落地的契机,而滴滴在去年夏天分拆的自动驾驶子公司让软银看到了希望。
滴滴出行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出行服务公司,其用户数量早已过亿,在这一基础上,滴滴利用广泛的道路数据进行自动驾驶研究不仅十分高效。同时,其落地场景也有了保障,且一旦技术成熟,就会是十分大范围的落地。
据了解,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CEO目前由滴滴CTO张博出任,原顺为基金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贾兆寅和郑建强分别担任美国研发团队和中国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人工作均向张博汇报。
▲滴滴出行CTO兼新公司CEO张博
在去年8月,车东西曾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询问其自动驾驶业务的具体进展,据了解,滴滴目前已经拥有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此前,其CTO张博在接受车东西采访时也透露,滴滴自动驾驶业务由其亲自带队,已经在中国与美国的四座城市开展了自动驾驶的路测,并已拿到了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在自动驾驶业务团队方面,滴滴已全面构建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基础设施与仿真、数据标注、问题诊断、车辆改装、云控与车联网、车路协同、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团队。目前团队在中美多地开展研发、测试,规模超200人。
而在产业方面,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已经与北汽新能源、国能汽车、车和家等20余家整车厂以及相关的上下游公司逐步深化合作关系。
据张博此前透露,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将开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车厂把车造出来,然后将车辆一键投入到滴滴的平台中,在每一单订单中让车厂分成。在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的未来业务模式中,这样的商业模式很可能得到落实。
如此来看,滴滴在自动驾驶业务上的技术思路与商业化思路都已十分完善,也难怪软银会将滴滴选作自身自动驾驶布局的关键一环,选择在此时向滴滴自动驾驶投入亿美元级别的资金。
从大的产业层面来看,这也是自动驾驶领域资本逐渐朝头部玩家集中,加速技术量产落地的表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