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油价暴跌原因分析_伊拉克油价暴跌原因分析
1.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16年了,伊拉克的现状如何?
2.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3.原油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因素有哪些
4.伊拉克石油
5.伊拉克战争石油价格上涨而天然气也跟着上涨,这是为什么?
6.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16年了,伊拉克的现状如何?
伊拉克战争之前,伊拉克的民众觉得,更好的生活马上就到来。伊拉克战争发生之后,人们已经不敢怀念以前。如果用一句俗语来形容,怕就是那句“说起来都是泪”。
IS曾在伊拉克肆虐
跟很多国家一样,IS在中东崛起之后,伊拉克同样没有逃脱被侵蚀的命运。从2012年到2019年,8年间的时间,伊拉克很多区域都被IS所影响,大多数伊拉克的民众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库尔德民族可能要稍微好一点,因为在伊拉克地区,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库尔德已经处于实际的独立状态,得益于联络伊朗和叙利亚境内的同族,基本抵御住了IS的进攻。
但与此同时,库尔德无时无刻不被另一个武装力量所针对,那就是土耳其军队,期间境遇如何,好与不好,期间悲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从去年开始,IS基本被剿灭,伊拉克的经济稍微好转,但已经不能回到过去,更遑论巅峰。目前伊拉克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远低于1960到1990年之间,就算是扣去通货膨胀,跟之前也没法比。
经济已经无法挽回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伊拉克的教师人均工资已经达到了60万美元,医院人均床位每万人60个。这个数据,比美国都要高。1990年,中东另一个国家卡塔尔的GDP是73.6亿美元,彼时这个数据,连伊拉克的一个零头都不如。
时光荏苒,截止到2018年,卡塔尔的GDP已经到了1920亿美元,比原先翻了近30倍,规模已经跟伊拉克差不多。就算是备受压制的伊朗,在2018年的GDP,也成了伊拉克的两倍。只有伊拉克,不进反退。
由于持续的混乱,伊拉克的经济几乎完全依靠石油收入,但由于近年来油价暴跌,石油收入一直在减少,顺带着遏制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尤其对年轻人产生了影响。据估计,伊拉克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46%,而且这个数据因为疫情进一步恶化,目前大约有450万伊拉克人处于低于贫困线的风险。
疫情之下的伊拉克
疫情之后,伊拉克的情况更不乐观。现阶段,伊拉克面临着全国各地的医院都人满为患、缺医少药等诸多挑战。有卫生专家指出,疫情肆虐正加重伊拉克尚未结束的人道主义危机,该国流离失所的民众几乎无力防控疫情。现阶段,在人口稠密的巴格达、巴士拉等城市,是最严重的地区。
同时北部地区疫情也在迅速蔓延。当地的不少村镇因为在几年前的反恐战争中遭到重创,最基础的医疗服务被彻底毁坏,所以对于疫情的发展,几乎已经成了顺其自然的状态。对于社区和民众来说,并非不知道所谓的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防范蔓延的重要手段,但现实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内乱不止
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美军顺势入驻了伊拉克,在伊拉克很多地区相继成立军事基地。其目的,除了控制油田之外,自然也是希望借此形成新的一个规则,来重新管理伊拉克,但领头羊已经被处理,伊拉克下面的内乱自然也不曾停歇,在伊拉克境内,各股势力,犬牙交错,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拼杀。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在战争之外,制造了更多的难民。而从去年开始,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美军也陆续从伊拉克进行撤军,当地的问题,重新交付给当地来处理。游戏的规则没有制定好,可想而知,接下来,仍然是混乱的局面。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原油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因素有哪些
一,生产国产量调整
由于石油的产出区域比较集中,所以产油国,尤其是石油的净出口国的产量调整就对石油价格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这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影响。OPEC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欧佩克,其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OPEC的成员国历史上多有变动,目前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目前该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占全世界78%以上的石油储量,提供的原油则满足了全球约40%的需求。
正常情况下,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是一个保证原油价格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其改变了原油产量,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二,战争因素影响
由于以原油为原料的各种工业制品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消耗量十分巨大,所以世界各国的原油储备量都以天计,这也就使得一旦爆发战争影响到原油的正常生产和运输的时候都会造成油价大幅波动。如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由于其东部重要的原油输出港班加西陷入战乱和大量外资石油公司员工的撤离,该国的原因生产和对外运输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产量锐减至正常水平的一半,而同时的油价也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至今也没有被超越。而历史上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更是直接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此外,战争后的报复性行为和战争中的威胁行为也经常会影响的石油价格。历史上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如前文中所提到的OPEC就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利用自身在石油储量占有率的优势逐渐强化在原油定价上的话语权,使原油价格自2两美元以下抬升至3美元一桶,而在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盟战败后,OPEC为报复欧美对以色列的支撑更是将原油价格从3美元上涨至13美元以上,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近年来,由于美国制裁伊朗,伊朗多次威胁封锁重要的原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油价也因此多次出现波动。
三、需求因素
1、全球经济状态
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一方面它会影响全球经济。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原油的价格:当全球经济持续繁荣,原油的需求量就会总体增加,反之就会减少需求量。所以在全球经济遇到重大问题时,原油的价格会受到很大的打压。如原油价格的历史最高点就出现在2008年年中,也就是金融海啸全面爆发的前夜,其后随着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原油价格再也没有回到147美元的高点。
2、全球原油库存变动
尽管总的来说全球原油库存仅仅能够供应全球几十天的原油需求,但是原油库存的变化却能够敏感的反应出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对比的变化,一旦库存增加,基本上就说明原油出现了供过于求,反之则是供小于求。而原油价格就会因此出现短期的波动。这方面最为重要和权威的是国际能源署(IEA)的相关报告。
3、气候因素的影响
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以原油制品为冬季供暖的主要燃料,这就使得气候也会在一些季节对原油的价格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尽管供需两方面都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原油自身在工业生产和应用的一些特点,如消耗巨大,同时为多个重要工业部门提供原料,所以其供应方面的影响更为巨大,单一的影响也更为长远。
伊拉克石油
伊拉克石油生产、输送、存储设施在战争中遭到了破坏,因此需要重建,加上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内的重建,所以需要大量的商业机构参与。
比如,油井被破坏了,要回复生产就先要修复、招收工人、培训,等等都需要先期投资。那么把这个重建、开机会给谁就是问题了。美国人一般是取招标的方式,首先在投标条件上就对美国或盟国公司倾斜,规定在伊拉克战争中反对美国的国家及拒绝向伊拉克派兵的国家的公司没有投标资格。
其次在招标过程中照顾美国公司,让美国公司中标。
另外也有不经过招投标,直接和美国承包商签合同的。
这其中自然包括各种灰色的关系,媒体爆料出来的丑闻也不少。给你贴几个。
伊拉克重建合同黑幕曝光 美国官员明目张胆索贿
2004-4-19 13:30:42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美国人领导的联盟临时管理当局(CPA)最近被指控在伊拉克重建工作的招标项目中收受贿赂。目前,华盛顿方面已经派出了一个调查小组前往巴格达,而一些在伊拉克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将在调查中提供证据和证词
把握升浪起点 外汇交易怎样开始?
外汇市场直通车 没有必赚只有
。据估计,受贿可能已经导致大量石油被非法销售到海外。
美官员索贿明目张胆,大公司气愤之至
《泰晤士报》表示,这次的受贿问题是一位英籍的联盟临时管理当局顾问捅出来的,而此前各大媒体都没有详细报道过这些内幕消息。作为受贿的证人之一,这位顾问将会在不久后进行的调查中作证。
据内部人士透露,联盟临时管理当局在发放合同的时候,一直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很多看到合同承包项目的专家都曾经吃惊地说:“谁会掏这么多钱,购买这么点服务?”而对于这些专家的意见,联盟临时管理当局官员似乎一点都不在乎。
目前,美国还没有公开说明,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调查小组前往伊拉克,不过,分析家猜测,一些曾经在竞标中失利的国际大公司可能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些黑幕。
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大公司代表向《泰晤士报》透露,在参与伊拉克重建项目工程竞标的时候,几乎每个环节都有黑幕存在,一些负责合同最终结果的官员甚至明目张胆地向大公司索贿。“整个过程简直就是肆无忌弹”,这位代表对记者气愤地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很多西方国家在争取合同的时候,行贿的资金数量成为了决定合同归属最重要的因素。知情人还透露,在其中几个最重要的合同中,联盟临时管理当局根本就没有进行过任何磋商,而是不明不白地就宣布某个公司为最终的获胜者了。
通信、建筑是重灾区,部分人靠石油牟利
据悉,伊拉克重建合同个个都数额巨大,一些项目的总承包额超过了10亿美元。而在这些合同中,通讯、安全、建设等类型的合同则是利润最为丰厚的,同时也是竞争过程最黑暗的。
一家英国公司在接受访的时候表示,伊拉克重建的招标过程完全是暗箱操作,而其中包括决定伊拉克未来经济的重要项目,例如通信工程等。这家公司还表示,靠行贿得到订单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承包公司很可能会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一旦这些工程竣工,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还有官员表示,涉嫌索贿的人,不仅包括联盟临时管理当局的某些高级官员,还有不少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总之,参与在这些合同中受贿的官员人数和级别都不低。
除了在承包工程上存在丑闻,联盟临时管理当局负责的其他项目也有很多漏洞。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联盟临时管理当局尽快让几个大型油井恢复了产油。然而,经过了半年多的休整,伊拉克的产油量还是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这也造成了世界油价不断上涨。
内部人士透露,伊拉克目前的真实产油量可能远大于联盟临时管理当局的统计数据。因为,油井产出的很多石油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而是被某些石油公司偷偷运走,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以换取暴利。
目前,调查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美国还没有公开对此事发表任何看法。
美国哈利伯顿再获伊拉克重建巨额合同引争议 2004-01-21
由于在伊拉克重建项目上向美国多收了6100万美元,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服务公司美国哈利伯顿公司曾受到美国人的强烈指责,连曾担任过该公司总裁的美国副总统切尼也因此受到连累,怀疑他从中帮了忙。但是,哈利伯顿的生意却一点也没耽误,它的子公司刚刚又从美国获得了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
这份合同是哈利伯顿的子公司KBR同美国国防部的下属机构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签订的,主要涉及伊拉克部分油田的石油开,加工,油田建设和保养等项目。哈里伯顿是美国军方的长期供货商。
一名民主党参议员称此事“不可思议”,说这摆明是一种特殊照顾,而哈利伯顿公司却说,再次获得新合同,恰恰证明它是清白的。
美国公司签订重建伊拉克合同
美国公司签订重建伊拉克合同 1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首先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欢迎大家收听我们给大家准备的有关伊拉克重建问题专题节目。
众所周知,获取伊拉克石油是美英两国军事侵袭伊拉克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在萨达姆已经垮台,焦点又是重建伊拉克问题。目前重建伊拉克的工作落到美英公司手中,因为参加重建的公司由美国选择。
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后,该国的局势逐步趋于稳定,但是该国的经贸和工业基础急需重建。
22年里经历了三场战争的伊拉克,今天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美国公司上,因为美国目前统治着伊拉克,一切合同都是以美国的名义签署的。
目前主管伊拉克事务的美国退伍将军加纳管辖的美国国际发展援助机构是签订重建工作合同的主要决策者。
重建伊拉克的许多合同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就已起草好的。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前几天,美国数家公司与该机构签订了价值十亿美元的合同。在所有公司中,名为哈尔波尔顿的公司尤为突出,该公司在1995年至2000年由美国时任副总统切尼领导。
3 月24日加纳领导的美国国际发展援助机构与美国的杜林格公司签订了一项修建乌姆盖斯尔港口价值五百万美元的合同,虽然这项合同价值不高,但是重要的一点是该港口所具备的条件。因为伊拉克从海上获得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要占总援助的百分之六十。难怪美国要把住这一港口,此外许多证据证明:3月24日美国消防公司的消防人员进入伊拉克南部,进行扑救油井大火工作。但事实上,这些人早在3月24日的前三个星期就已经秘密进入科威特待命。
上述美国消防公司实际上也是一个切尼负责的哈尔波尔顿总公司的一个下属公司。该公司在3月24日前,与美国陆军签署了一项秘密军事协议,扑救伊拉克正在燃烧的油井。
美国清楚地知道,重建伊拉克需要几千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美国也知道伊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蕴藏国,因此,美国公司就大胆地签署了重建协议。此外,从国会还获得20亿美元的重建伊拉克援助款。布什与布莱尔的想法恰恰相反,布什希望联合国在人道主义援助活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反对联合国插手伊拉克重建问题。在美国内部鲍威尔更倾向英国的立场,但是美国五角大楼的鹰派决不允许其他外交倾向左右布什。
实际上,加纳也是在五角大楼官员的施压下当选为伊拉克新任长官,加纳此前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商。布什认为:在伊拉克需派一名将军,在五角大楼的监督下完成在伊拉克的任务。
加纳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前,大约联系了12 家美国公司,并与上述公司签署了在18个月内,修建伊拉克高速公路,为四百万伊拉克学生印刷教科书,重建25000所学校,270座医院和一千家配备有美国医疗设备的诊所的协议。遗憾的是在这些合同中,没有法国和德国公司,甚至联合国也因反对美国袭击伊拉克而被剥夺了参与伊拉克重建和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权利。
美国公司签订重建伊拉克合同 2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首先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欢迎大家收听我们的“美国公司签订重建伊拉克合同”节目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下面请听我们今天的这一节目。
美国最近在很多问题上取单边主义政策和单边主义军事行动,这都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片面看问题的结果。英国作为一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对控制伊斯兰国家很有经验,英国认为:不可能对一个伊斯兰国家长期进行军事管制。
美国卿鲍威尔也认为:美国只有通过间接的、非军事的途径才能继续控制伊拉克。鲍威尔甚至对美国向他国施加外交压力表示忧虑,他认为其他国家也可以参与战后伊拉克的重建工作。但是五角大楼官员根本不听他的建议。
鉴于此,鲍威尔出访波斯湾周边阿拉伯国家,希望阿拉伯国家也努力参与伊拉克重建工作。鲍威尔认为:伊拉克战争给波斯湾阿拉伯国家制造了良机,因为阿拉伯国家可以增加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在石油市场上的空缺。当然美国并没有对伊拉克未来失去希望,美国清楚地知道,伊拉克每天出产600万桶石油,一年的石油收入可达500亿美元。
自从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石油换食品以来,伊拉克获得的24亿美元的石油收入,全部打入了联合国监督下的纽约分行巴黎BNP银行的账号。此外,还有相当于两亿两千五百万美元的约800——900万桶伊拉克石油储存在土耳其的吉哈港口。
目前美国还打算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为伊拉克树立起石油大国的形象,不过这需要耗资50 亿美元重建在对伊制裁时期遭破坏的伊拉克炼油厂。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美国的四大石油公司再次重返伊拉克石油领域。而罗马尼亚到北欧的所有石油公司也都亟待着进入伊拉克石油领域,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法国公司也排在英西两国公司的后面,期待着美国是否开恩让该公司参与伊拉克重建工作。
现今美国公司打算在短期内把日产250万桶的伊拉克石油增加到600万桶。之后进一步达到沙特的石油日产量,沙特目前的石油日产量达800——900万桶石油。
美国官员目前打算让伊拉克石油私有化,以便废除萨达姆时代签署的所有伊拉克石油合同。对此俄罗斯半私有化的鲁克阿维勒石油公司则决定,将维护自己在伊拉克西格尔纳炼油厂的应有权利,该公司强调:要让美国好吃不好咽。该公司总裁凭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亲密关系威胁美国,要求美国赔偿200亿美元的损失,否则将向国际法庭提出起诉。
美国的有关负责人为了把伊拉克目前的石油日产量从250万桶增加到600万桶,需要投资350亿美元。如果让伊拉克的石油日产量达到900万桶,则还需增加200亿美元。
法国图塔尔石油公司对伊拉克的麻木特和伊本欧姆尔河油田也做出类似的声称,该公司声称:该公司一年多来一直研究开发伊拉克以上油田。法国希望美国相信他们的声称,至少他们也能从伊拉克石油业受益。
部分石油公司则不想在美军控制伊拉克时期在伊拉克作长期投资。他们认为这样风险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军没有信任感。他们认为,伊拉克人掌管该国石油业比美军控制要好得多。至少签合同的手续比较简化,收集相关资料需要三个月,研究这些资料需要六个月,到正式签合同,最多也只需要两年。如果美国控制伊拉克石油业,情况就大不相同,从进入石油区到生产石油少则需要五至七年,多则需要十年。
在伊拉克的通讯业,美国需要投资十亿美元才能重新启动伊拉克的固定电话线。此次战争爆发前,法国公司曾在伊拉克通讯基础设施投资,毋庸置疑,法国公司当然想参与伊拉克的通讯业重建工作。
至今美国还没有宣布许多伊拉克重建方案,无疑从伊拉克启动移动手机到交通运输以及保障伊拉克人民的所有必需品,足让美国的工业运转数年。
伊拉克战争石油价格上涨而天然气也跟着上涨,这是为什么?
1 众所周知,战争需要大量的石油。
2 伊拉克国内蕴含的石油储量是非常庞大的,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3 战争在伊拉克爆发,可想而知石油的供给量肯定有所压抑。因此,石油价格猛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4 天然气不但可以代替汽车用油,缓解能源紧缺,而且成本还比较低。这就是为什么石油价格上涨而天然气也跟着上涨的原因所在。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
分类: 社会/文化 >> 军事
问题描述: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急需~~老师布置的作文啊
解析: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石油梦”可能破灭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动因就是通过控制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石油来主导国际油价,从而打击欧洲经济对手。
美国想通过赢得战争来控制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再将油田转包给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获取高额利润。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的石油利益。在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石油价格比战前高出20多美元的背后是美国对石油开牢牢的控制权,并以此拉动了美国近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但此次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包括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在内的合同商都表示要紧紧抓住油田开合同不放,宣称:即便发生更迭,根据国际法,开合同依然有效。其他合同商也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以期在与战后新谈判时获得有利地位。因此,即便这次伊拉克之战美国获胜,美国想轻而易举地获得石油控制权并非易事。
退一步讲,就算美国获得了石油主宰权,由于伊拉克的油田设备在经历10多年的经济制裁后已相当陈旧,目前日产油量仅为200万桶,战后要维持目前产量更为不易,而要重新恢复正常运营则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现炒现卖”大不相同。
更有甚者,萨达姆在孤注一掷的形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下令军队放火焚烧所有油田。据最新报道,伊拉克军方已经点燃了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几个油田,而由于沙尘暴天气,美方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扑灭油田大火。
从以上的分析看,美国要想如海湾战争后那样全面控制石油已不太可能。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下跌,但随着战争由“速战速决”演变为长期战,绝大多数的国际石油市场人士对油价看涨。美国石油学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密承认,一桶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使美国未来半年或更长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降低0.3%。美国能源部估计,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
“要钱”策略难实现
美国还有一个保底策略,即让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掏钱支持其发动战争,并参与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战后重建。美国的这种“要钱”策略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十分奏效。当时美国90%的花费都是由沙特 *** 、科威特、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分担。但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情况大有不同,由于美国与法、德、俄等国的巨大分歧,美国此次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对伊动武,在军费问题上得到各国积极分摊的可能性大大缩小,“要钱”策略遭遇巨大阻力。在海湾战争中分担战争费用最多的沙特 *** 以“国内百分之百反对进攻伊拉克”为由,拒绝再为战争出一分钱。日本 *** 也已表示,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及舆论压力等原因,日本不再像海湾战争时那样承担战争费用。一些国家甚至还要求美国给予补偿或经济援助,美国 *** 将为此付出300亿美元的花销,其中60亿美元为无偿援助。
即使美国最后如愿占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也会让美国焦头烂额。出于对科索沃战争的反思和教训,欧盟已不太可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慷慨解囊。欧盟官员甚至公开表示:战争的后果应该由战争的发起者负责。
如此一来,美国的“要钱”策略将会流产,从而对美国的财政状况造成沉重负担。开战前,布什总统对外公开的战争费用预算是500亿美元到610亿美元之间。但这只是一个预算,随着战争的拖延,国际上普遍认为,战争费用将超过7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如果将对伊战争开支计算在内,2003财年美国 *** 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突破4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增长将亮起红灯。
海湾凯歌不会重奏
自从布什发表公开电视讲话,声称“这场战争可能较一些人的预期更长、更为艰难”以来,投资者对买入美元变得谨慎,绝大多数外汇策略师预计,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战争结束后,美元将会在短暂上扬之后恢复下挫走势,原因是巨额的战后重建费用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同时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扩大,促使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经济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正进入结构收益和经济周期效应显现时期,经济结构周期和经济运行周期处于上行通道,而海湾战争只不过是给美国的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处在衰退与复苏的边缘,不确定性十分突出,经济自然周期和结构周期处于下行区间,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预计不到2%恐怕还不仅仅是战争阴影惹的祸。经济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的经济走势,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反对下去发动一场违背民意的侵略战争?
一、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 *** 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 *** 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9·11"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 *** 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基于地源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但是,由于美国的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这实际是为美国 *** 构画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价值,执掌这个地区(国家)的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9·11"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 *** 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三、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布什 *** 更是将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作为他这届 *** 的一大根本国策,并写入了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布什本人对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热情。开战之前,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 *** 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支持布什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茨更是露骨地说:"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实现改变,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将为中东国家的人民树立一种典型,伊朗、叙利亚人民将从中得到启示,沙特等国也会为形式而不安,从而实行改革。这充分暴露了布什 *** 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的真实用意。
四、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石油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 *** ,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 *** 官员从不讳言他们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白官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卿沃尔弗维茨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据《 *** 》报道,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让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伊位克与朝鲜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经济,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这个国家到处都是石油。"在接受《名利场》杂志访时又讲道:"由于美国 *** 官僚政治的原因,我们就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据《 *** 》报道:美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国防部组成了由伊拉克前石油官员和美国公司的执行官参加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伊拉克油田管理和尽快出售伊拉克石油。这一事实说明,美国想一手垄断伊拉克石油的图谋已成为司马昭之心。
五、项庄舞剑,意在暗算欧洲这是欧洲经济界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欧洲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美国相当,如果未来不出现其他主要货币挑战美元地位的情况下,欧元的确可能与美元平分秋色。那么,欧元的挑战会给美国带来多大损失呢?有人进行了计算,美国的损失最高可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1万美元左右。与伊拉克战争做比较,战争及战后经济重建所需费用,尽管各方的估计很不相同,但最高的估计是2000亿美元。这样看来,通过伊拉克战争打垮欧元,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欧元的动机确实可以成立的。但我认为现实的可能性比较小,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占世界的70%,但其出口却是占世界石油交易的40%,中东之外的俄罗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都是石油大国,因此,即使欧洲一夜之间无法从中东进口石油,仍然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部分石油,不至于使自己的经济瘫痪。况且在自由经济条件下,管制世界石油贸易比根除毒品还难,即使欧洲无法从中东直接进口石油,它还可以通过提高油价的方式,轻易地让本来驶往其他地区的油船改驶欧洲。
此外,为小布什捞取政治资本,借伊拉克战争提高自己威望,以便能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连任。同时,对伊位克开战可以从沙特 *** 撤军,由此解决美沙等国因 *** 而产生的主要裂痕,也无不是美国对伊动武的一个次要因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