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唱什么戏

2.山陕梆子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3.福建广东的新娘,为什么要在身上挂这么多黄金?

4.一年半后离婚彩礼案例

山东唱什么戏

山东济宁金镯金价_山东济宁黄金的价格多少钱一克

问题一:山东唱的戏叫什么戏? 剧种简介   柳子戏是流行于以菏泽、济宁、徐州为中心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糠窝窝”、“百调子”、“吹腔”之称呼,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是以元、明、清以来流传于中原一带的民间俗曲小令为基础,并吸收高腔、青阳、乱弹、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因曲牌中有一种柳子调,故得名柳子戏。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且相互影响;都以三弦作为主要乐器,辅之笙、笛,均属弦索声腔系统。

柳子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传统剧目二百余出,音乐唱腔曲牌六百余支,调式分为越调、平调、下调、调、反工四调和转调,一般以前四调为主。主要伴奏乐器有曲笛、笙、小三弦,俗称三大件。唱词是以长短句为主,通过挂“序”(齐言体)的手法,两者交错演唱,变化无穷,多姿多彩。由于宫调繁多,音乐优美,唱腔典雅古朴、清新绵邈,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咳”和“百调子”之称。加之行当齐全,各行都有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故能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淋漓尽致、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戏曲舞台上。

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问题二:山东的戏曲是什么 吕剧山东省地方戏曲--枣梆枣梆,流行于东菏泽一带以及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是1880年前后山西的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受本地方言的影响而形成。过去称为“本地●”,意为本地的山西梆子。“●”音“枣”,故名。山东省地方戏曲--锣鼓铳子锣鼓铳子,清末流行于山东临沂、滕县一带,也偶然到邹县、徐州一带演唱。化妆只用胡子和包头, *** 蟒靠。用大锣、小钹、鼓伴奏,不用弦乐。拉魂腔传到滕县以后,锣鼓铳子艺人都改唱拉魂腔。解放以后山东、江苏的拉魂腔称为“柳琴戏”,山东的拉魂腔称为“泗州戏”,但都保存了一部分锣鼓铳子的剧目和打击乐。山东省地方戏曲--北词二弦北词二弦,也叫“四股弦”。流行山东西北部,以高唐、临清为中心。音乐与剧目基本上和二夹弦相近。二夹弦分南词与北词,其北词相当于四股弦的大板。山东省地方戏曲--大笛子罗罗大笛子罗罗,也叫“罗子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在河南北部、山东西南部。是柳子戏、大弦子戏的姊妹剧种。联曲体。现存俗曲曲牌约一百种,常用的有〖娃娃〗、〖山坡羊〗、〖调子〗、〖韭菜花〗等。音乐较柳子戏粗犷,有“精罗子、细柳子”之说。保存部分高腔、青阳腔。山东省地方戏---一勾勾一勾勾,也叫“四股弦”、“河西柳”。是在山东高唐一带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清末流行于山东高唐、夏津、东平、齐河、济南,以及河北南部。受河北梆子影响较大。剧目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用四股弦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曲艺山东省地方戏曲--山东大鼓山东大鼓,又名“梨花大鼓”、“梨铧大鼓”。乐器除书鼓外,另用两牧农具梨铧的碎片击拍。后的用两枚铁片或铜片,并用三弦,四弦胡伴奏。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三或二人伴奏。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一般只唱不说。传统曲目有《黑驴段》、《拴娃娃》、《王二姐思夫》等。山东省地方戏曲--山东琴书山东琴书,起源于山东菏泽地区。1780年前即已形成。后农村艺人进城说书,自称“山东洋琴”、“……文明琴书”。1934年邓九如在天津电台播唱时定名为“山东琴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唱词一般为七字句。演唱者一至五人,以敲打扬琴者为主。主要乐器有扬琴、筝、坠琴、软弓胡琴、四胡、三弦、简板、碟子等。主要曲目有《拳打镇关西》、《梁祝下山》等。山东省地方戏曲--山东快书山东快书,又名“武老二”。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一带。形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初为演员两块相片掌握节拍,后出现打竹板和铜板的,现较多使用铜板。一般用站唱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运用,动作幅度较大。唱词基本为七字句,演员吟诵唱词,兼以说白。曲目有《武松传》、《马家店》、《抓俘屠》等。

问题三:山东的戏有什么 山东戏曲都有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即河南梆子)、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

问题四:山东 戏曲是什么什么剧种? 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 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 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 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

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吕剧 吕剧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在山东流行极为普遍。

吕剧是在民间说唱“山东琴书”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吕剧在建国后定名,经过改革创新,发展迅猛遍布全省,影响所及北至黑龙江、南至江苏、 西至新疆,均建有吕剧艺术表演团体,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年轻剧种。吕剧曲调虽少,但富于变化,唱词通 俗易懂,唱腔朴实无华、优美流丽,娓娓动听,而且,在民间有着深刻的群众基础。吕剧传统剧目多取材 于民间传说故事,反映下层人民普通的日常生活,内容表现家庭、风土人情、恋爱婚姻、儿女情长, 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大部分戏故事性强,情节细致生动,群众语汇丰富,表演朴实自然,没有严格 的程式规范,比较生活化。

由于吕剧运用齐鲁乡音表现民间生活、民俗民情,充满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气息, 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它的一些优秀剧目,如《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两垄地》、《逼婚记》、《小 借年》等,相继被搬上银幕,流传塞北江南,远播港澳地区,饮誉华夏。 山东是一个戏曲大省,拿京剧来说,全国一共80多个京剧团,山东就有20多个,占了四分之一。

另外, 山东是一个多戏种的省份,山东梆子、五音戏、柳子戏、茂腔等,可谓百花齐放。

问题五:山东属于哪个省份代表性戏曲名称 戏曲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

现代戏曲剧30多种,可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等。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

肘鼓子腔,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东路大鼓、八仙戏、蓝关戏等。

问题六:山东有什么戏曲。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境内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平调、东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其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10余个市地。 这些剧种,除了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属于外地形成的梆子腔剧种流入山东外,其与皆是本地梆子腔剧种。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柳琴戏流行于鲁南、苏北一带因使用柳叶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名。流向胶东和鲁中北地区的肘鼓子,分成了东西北三路及本肘鼓等不同的支流。西路发展为五音戏,流行区域以章丘为中心,西至济南、历城,东至张店、周村一带。北路形成灯腔,流行于惠民、济阳、博兴、广饶一带。东路肘鼓子独成剧种,流行于潍坊、临朐、临淄、沂源等地。而本肘鼓又分别发展演变为“冒肘鼓”―茂腔和柳腔。茂腔主要流行于诸城、高密、安丘、胶县等地。柳腔主要流行于即墨、青岛、平度、胶县、莱阳、掖县一带。

问题七:山东省的地方戏曲有哪些?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山东省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才使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名称由来

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1915年前后,原属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

德州市吕剧团

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 二、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 三、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闾”简化为“吕”。 四、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吕戏。 五、吕戏原来称为捋戏。此说有二:一是由于演唱时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为捋戏;又因中国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因而将“捋戏”改称为“吕戏”。另一种传说是,当年为这种戏起名时,有的老艺人说,这种戏演唱时顺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捋与吕同音,于是定名为吕戏(吕剧)。编辑本段传统剧目分类

吕剧的剧本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和琴书的脚本改编,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小戏剧目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善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吕剧唱腔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有时也使用其他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等。吕剧、2008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25个分团编辑本段源流沿革

[1]吕剧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的新剧种,但其表演艺术形式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早在

北京市吕剧团

清代中叶,山东南部农村就出现了一种名叫“小曲子”的小曲连唱体曲艺形式。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洋琴(洋琴),故又称“扬琴”、“洋琴”。历史上扬琴曾广泛流行于古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南、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北的南部以及东北的个别市县。在山东最先流传于鲁西南,并逐渐向北(济南及惠民地区)、向东(青岛、烟台)延续扩展,约有二百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风俗的影响,逐渐形成为南路、北路、东路琴书三大流派。各自叫法也不尽相同,如东路琴书艺人商业兴自称本路琴书为“改良扬琴”;北路琴书创始人邓九如自称“文明扬琴”。到一九三三年邓九如在天津电台播音时,才定名山东琴书。 光绪初年,广饶县(旧称乐安)北部一带的农民,为躲避灾荒,常随身携带坠琴、节子板等乐器,外出卖艺求生。开始以唱琴书小段为主,或顺口编些有趣的故事,边耍边唱。后来,他们不断吸收戏曲唱腔和民间小调来丰富自己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如东寨村的张兰田、张志田兄弟俩,就曾去安徽风阳拜师学艺。当地流行的凤阳歌对琴书的表演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艺人们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不断追求新的艺术形式。一些擅长唱工的艺人,在......>>

问题八:山东最著名的戏曲艺术 吕剧 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问题九:山东有哪些剧种和曲种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

到了汉代,百戏在山东流行,从山东境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我们可以大概推知汉代百戏的流行状况。沂南县北寨村汉墓画像石及临沂银雀山九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都记述了百戏的演出活动。

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地区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活动,是山东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播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

山东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影响最大。在演出方面,职业戏班增多,活动频繁。

到清代中叶已有数十个不同的戏曲剧种同时活跃在山东境内。大致可分为梆子腔剧种、弦索腔剧种、肘鼓子腔剧种等。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境内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山东梆川、莱芜梆子、枣梆、平调、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其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10余个市地。 这些剧种,除了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属于外地形成的梆子腔剧种流入山东外,其与皆是本地梆子腔剧种。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经过弦索清唱阶段,进而发展为戏曲声腔。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 “十大思夫戏”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子戏、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

问题十:山东是什么剧 山东梆子 .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山陕梆子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自古以来,山东就是我国贸易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从元代至明代,就有山西人到山东来经商。这些山西商人在山东境内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并长期定居在山东,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的戏曲和戏班自然也流入了山东。

其中,山东汶上作为我国南北交通的主动脉,京杭大运河的交通要地,更是人流、物流的必经之地,经济十分发达,自然聚集了诸多山西的戏班。

山陕梆子随着戏班传到汶上后,由于它们的唱腔优美,节奏明快,符合山东汶上人的性格,因此为当地人所喜爱。

这之后,这些戏曲渐渐被本地的风土民情、地方文化所包容、吸收与改造,逐渐形成具有高亢、粗犷、豪放、浑厚风格的汶上梆子剧种。

与此同时,山东曹州地区的戏曲活动也十分繁盛,我国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即昆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都在这里都得到充分的展现、融会和发展。

当时,山陕梆子流传到山东曹州后结合本地方言,并受到当地其他剧种影响,逐渐形成了曹州梆子。之后,曹州梆子又和汶上梆子相互影响融合,使二者相融共进,形成了极受百姓欢迎的山东梆子。

从那时候起,演唱山东梆子的戏班迅速在山东崛起。汶上梆子主要集中在济宁地区,在明代神宗朱翊钧登基以前,李翰林创办了济宁财神阁的老班五福班。到了明末清初,汶城的曹天官在山东济宁地区创建了大曹班,以汶上梆子唱腔为主。

大曹班曾经的著名演员有黑脸张学为、刀马旦傅七、小生陈凤奎、花旦王金仁、花脸陈天福、青衣泼嘴老鸹、红脸岳登明、红脸戴承立、青衣毛在堂、小旦小庆、刀马旦强天桂、花脸张恩普、小生徐建起、红脸关文喜、花旦师云海等。

此外,还有宋玉山,艺名“主楞”,主演青衣、花旦。李广仁,所会行当齐全,人称“戏篓子”,据说会三百出戏。清代初年,汶上镇孔楼孔祥琦家创办了大孔班,也以汶上梆子唱腔为主。

孔祥琦为世袭奉祀太常寺博士,他的祖辈在广东居官,与曲阜衍圣公府同为大宗,这个戏班是从曲阜衍圣公府接来的,比大曹班稍晚。

大孔班在其盛行时期的主要演员有红脸段广才、黑脸陈尚江、红脸孙学友、司鼓孙延俊。黑脸王朝林、丑角岳庆禄、花脸李金钟、红脸王振标、武生丁三、黑脸小回子等人。

曹州梆子主要在菏泽地区。在1760年的清代乾隆年间,翰林姚舒密创建了大姚班,主要演唱曹州梆子。大姚班建班时属于科班,全部招收14岁以下穷人家的孩子,在巨野县姚楼坐科学戏,一共培养学员六七期。另外,据巨野大姚班最后一代班主姚保员说:

姚班始建于清代,姚孔绰是第一代传人,到我已是第九代了。姚班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

这说明,大姚班在创建后的近200年时间里,先后培育出不少艺人。

这些艺人大致可以分三代。第一代大姚班的演出水平相当高,曾经称雄一时。主要演员有黑脸张学为,他能演各种内容的剧目,后被梁山县大井班聘为教师。

还有红脸岳登鹏,擅长演《临潼山》等剧目,文戏武戏都十分精通,人称“戏子状元”。薛中奎擅演各种剧目中的黑头角色,声情并茂。另外,著名的青衣角色有张西棚、倪封太等。

第二代大姚班培养出来的演员也非常有名,其中窦朝荣不仅唱得好,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窦派艺术。

窦朝荣10岁时,进入巨野县大姚班坐科学戏。12岁时,他开始练功试唱山东梆子,初学小生,20岁以唱红脸成名。1932年,窦朝荣进入金乡袁班。

后来,窦朝荣在袁班驻唱十余年,逐渐形成了窦派艺术,被尊为台柱子,从而名扬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

窦朝荣在袁班期间,擅长演《洪昌府》、《两狼山》和《大辕门》等戏,他的演出艺术之高超,唱腔之优美,令人赞不绝口。每次演出,只要有他的戏,便场场满座,观众无不拍手叫好。

后来,窦朝荣转入鱼台梆子剧团。后来,窦朝荣又进入济宁胜利剧团,担任了团长。窦朝荣的《两狼山》这一剧目,参加了华东区戏曲会演,荣获演员一等奖,为山东梆子赢得了第一块金牌。

《两狼山》是山东梆子优秀传统保留剧目,也是窦派艺术的代表作。当时,窦派的戏迷为能看到他演出的《两狼山》,常常不惜披星戴月,步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前去观看。

窦朝荣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他创造出了独特的唱腔,并形成了窦派艺术。窦朝荣的唱腔使用大本嗓发声,嗓音浑厚洪亮,音域宽广,演唱时高低音转换自如不露痕迹。

窦朝荣吐字的爆发力强,注重字音的饱满和圆润,因此演唱时字字入耳,清晰动听。他演唱时行腔虽然略显平直,但感情极为充沛,能够做到以声传情。窦朝荣的唱腔刚柔相济,形成了沉郁中见悲凉的艺术风格。因此,他最擅长演绎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

如扮演《两狼山》中的杨继业,当父子三人被困苏武庙时,他以大段唱腔细致地刻画出老令公对国家、对爱子的真挚感情。

再有他扮演《太白醉酒》中的李太白,以傲岸的笑声表现李太白借酒纵情、蔑视权贵的气度和神韵。

可以说,窦朝荣的唱腔大腔大韵,质朴无华,但极富感染力,可称“黄钟大吕,珠圆玉润”,是山东梆子历史上一座丰碑。

第二代大姚班的主要演员还有青衣宋玉山,以演《铡赵王》中的包婆出名,在观众中有“一晃荡”的美称;红脸段广才,是张恩普的徒弟,擅演《太白醉酒》和《斩莫成》;岳兴路擅演《小锯缸》。

另外,著名的艺人还有红脸谢瑞春、李富贵,黑脸丁宪文,花脸明全兴等人。

第三代大姚班主要演员有青衣刘云亭,能演旦角中的许多角色,唱腔别具一格,他擅长演《老羊山》、《反西唐》、《贺后骂店》和《樊梨花征西》等剧目;红脸任心才,功底深厚,擅演《吊孝》、《摔琴》和《闯幽州》等戏。

另外,著名的艺人还有小生李玉亭、韩新才,花旦李翠喜、姚月芝等。大姚班演出的剧目非常丰富,这些剧目的剧情大都曲折跌宕,引人入胜,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山东梆子原来没有女演员,后来,山东梆子出现首批女演员,如巨野县的女班中,小冷儿、小景儿都是受到群众欢迎的女演员。

在这以后,其他班社也陆续吸收女演员扮演旦角角色。如较著名的有山东单县四班的王德兰、绿大褂子、红大褂子,山东巨野县孔班的李翠喜,汶上县萱楼班的吴太云,莘县沈庄的大金等。

其中大金还能唱黑脸,而王绍明与孙致平曾灌制过山东梆子的唱片。

在这一时期,创建的山东梆子戏班有廪生孔昭荣在定陶城隍庙组建的孔家班,主要演唱汶水梆子,后为了图吉利,改名大兴班。当时,大兴班聘请了艺人张保山、邵万明掌班,阵容整齐,唱做俱佳,声名响遍曹州。

大兴班的主要演员有郑义山、红脸刘明德、小生李秀俊、张保山、青衣李月亮、红脸王明山、青衣李大山、花旦小金和小银等人。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宇宙锋》、《紫金镯》、《一捧雪》、《阴门阵》和《赵高篡朝》等。

1905年,大兴班由李大山任掌班。这期间,大兴班的活动区域开始由曹州扩展到河南、河北、安徽三省,其演出剧目有300多出。

戏班的主要演员增加了旦角侯德山、旦角吴锁、花脸岳兴、武丑孔凡海、武生郭四、红脸许忠新、红脸刘德润等艺人。

后来,掌班又换了李大山的师弟王明山。在王明山掌班20多年间,戏班培养出了一批新秀,如李迎生、王金荣、薛六、刘兆伦、张玉彬、高如意、小才等演员。

后来,大兴班又从河南兰考请来5位女演员,她们分别是桂云、巧云、爱云、秀云、红云,被观众称为五云。从此,女演员登上大兴班的演出舞台。

山陕梆子

福建广东的新娘,为什么要在身上挂这么多黄金?

只是家庭实力的象征,但有时也是被迫的好面子。婚礼高发期在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新闻中总会有一个“黄金新娘”。大多数照片都穿着红色婚纱坐在喜庆的婚礼房间里。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耀眼的金色。除了完美的手镯,长寿的锁或金猪,最令人惊讶的是,脖子上还放置了许多金手镯。——在2014年引起人们关注的婚礼上,新娘戴了几十公斤的手镯。对于脖子上的金手镯就有70个。新娘散发出浓郁的金色光芒,向每位客人展示新家庭的经济。家人是否有钱都没关系。全能的淘宝可以使新娘出现在婚礼上。

“泉州新娘”是“金新娘”的代名词,但这种现象并非泉州独有。该新闻报道了中山,顺德,佛山,福建泉州和晋江的“金新娘”。何鸿燊在婚礼上的嫁妆令人眼花缭乱。除广东福建外,其他地区也有“黄金新娘”的报道。例如在成都的婚礼上出现了“黄金新娘”,但新娘是深圳人,是按照深圳的习俗打扮。批评者很可能将其归咎于封建礼节的下降。毕竟大多数新娘穿着红色的中式婚礼服,而不是西方的婚礼服。但是这一主张无法成立。

清朝就开始一种嫁妆奢靡,因为清朝是在全国普遍的现象。广东福建也不例外。到清末,越湾,越冲,豫东,冀东,渭南和海南的嫁妆非常高,中国家庭“运送了千金”,“花费几百上千两的银子”。但是高嫁妆不等同于挂在新娘脖子上让别人看见。富裕的家庭通常与陪伴商铺,土地和房屋。例如,在雍正皇帝统治期间,年羹尧的女儿嫁给了曲阜延圣公孔府,在济宁买田19顷,作为女儿的“嫁妆”。

在东南亚可以找到金新娘的真实来历。可以说福建和广东的黄金新娘的婚礼习俗是东南亚华人引进的。在东南亚,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老挝广泛发现黄金新娘。其中印尼的金新娘是最夸张的,其他地区则很少。

一年半后离婚彩礼案例

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旧时婚姻的缔结,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 彩礼是男方诚心求娶女方,所表示出的一种尊重的态度。然而近年来,“天价彩礼”现象层出不穷,使得彩礼习俗日渐变味,甚至演化成不正当的攀比之风。天价彩礼让人望而生畏,让许多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甚至有些家庭为此债台高筑。2021年《民法典》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任何人都不得把婚姻当作敛财的一种方式。给付彩礼必须要看家庭实际情况,要以自愿为原则。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对方赠送聘金、彩礼,可一旦出现悔婚、离婚,彩礼的归属常常会引发各种矛盾纠纷。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返还彩礼?结婚后是否还能要求返还彩礼?

裁判要旨

彩礼是指以结婚为目的,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一方或其家庭成员给付另一方的礼金及贵重财物。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为表达感情、出于自愿所给付的易损耗的日常用品,赠送价值较小的物品,逢年过节等人情往来的消费性支出,一般应认定为赠与行为,给付人要求返还的,不予支持。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的,离婚时,一方请求另一方返还彩礼的,彩礼款应全额返还。

基本案情

2018年9月,杜某某与陈某某经他人介绍相识,于2019年9月10日登记结婚。双方婚后无子女,未举行婚礼,未同居生活。2020年6月28日,杜某某向本院提起离婚诉讼。本院于2020年7月20日作出(2020)鲁0891民初XXX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不准杜某某与陈某某离婚。现杜某某以与陈某某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又诉至本院请求离婚,并要求返还彩礼00元。

另查明,按照当地农村风俗,婚前杜某某给予陈某某定亲彩礼36800元,花费20200元为陈某某购买“三金”(金手镯、金项链、金戒指各一个)一套。

裁判结果

一、准予原告杜某某、被告陈某某离婚;

二、被告陈某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杜某某返还彩礼36800元; 三、被告陈某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原告杜某某三金 (金手镯、金戒指、金项链),如不能返还,则返还购买三金的价款20200元。

法院审理

夫妻感情是夫妻关系存续的基础,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原告杜某某与被告陈某某婚姻基础及婚后夫妻感情均较一般,杜某某主张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第二次起诉离婚,经调解无效,应认定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对杜某某的离婚请求应予支持。关于彩礼的返还问题,杜某某要求陈某某返还彩礼及三金共计00元,陈某某辩称,只收到三金及彩礼36800元。法院认为,定亲彩礼、三金(金手镯、金戒指、金项链)皆属当地结婚定亲风俗,给付的目的是为了双方结婚、共同生活,既然双方感情破裂导致离婚,且未共同生活,未举办婚礼,支持返还较为妥当,亦符合公序良俗的原则,故对杜某某要求陈某某返还定亲彩礼36800元及三金予以支持。对于杜某某要求陈某某返还的见面礼、节礼、给陈某某侄子的喜酒钱等系双方恋爱期间或新婚后,杜某某自愿给付陈某某或陈某某长辈的钱款,不能认定为彩礼,且杜某某亦无证据证实上述钱款已实际支付,故对该部分财物陈某某不应返还。

相关法条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法官团队简介

济宁高新区法院高雅倩团队由法官高雅倩、法官助理李婉琰、书记员郑群芳组成。该团队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能够主动深入群众当中,公正执法、一心为民,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为维护辖区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