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袭击沙特石油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油价下跌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3.美国认为沙特减产石油是对自己的损害

4.沙特石油地震,美国动用储备并加快输油管的审批,其中有什么?

美国袭击沙特石油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美国要求沙特控制油价_美国要求沙特控制油价吗

美国袭击沙特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想让沙特的石油涨价,并且美国的石油出口是中东,所以美国在阻拦沙特,一直在暗地里捣毁。

沙特的阿比克和胡拉伊斯两处阿美石油公司遭遇无人机袭击,现场火光冲天,损失惨重。爆炸发生后,沙特第一时间公布了消息。至于是谁干的,有人猜测是胡赛武装,有人猜测是伊朗,如今更多的人猜测是美国搞的。

特朗普在推特中指出,沙特的石油储备遭到攻击,有理由认定我们知道幕后主使是谁,并准备取果断行动,但是我们还是想听一听沙特的意见:是谁实施了攻击以及我们应当以什么条件取行动。

但是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爆炸发生过后几个小时后,美国国卿蓬佩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没有证据显示是胡赛武装发动了袭击。什么意思呢?蓬佩奥的意思很明显,暗含这事情是伊朗干的。

美国的意思很明显,这个与胡赛武装没有关系,并且一口咬定,就是伊朗干的,栽脏伊朗的意味非常明显。因为美国最有能力对沙特油田发动袭击。美国自导自演的“洗衣粉”也并非没有可能。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挑起沙特和伊朗两个敌对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控制中东石油。二是抬高石油价格,解决本国页岩油行业投资危机,提高石油进口国的消费成本。这可能是美国设的一个更大的局。三是警告沙特,让沙特寻求美国的安全保护,便于控制沙特的经济命脉。

油价下跌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1985年 美国联合沙特打压油价制约苏联。

简单介绍下 就是 美国首先联合沙特打压油价,在联合东欧限制从苏联进口天然气,然后把苏联定义为相对富裕国提高苏联国际借贷利率,然后在苏联卖黄金换外汇的时候,打压黄金价格,直接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崩溃间接引起了苏联的解体。

所以本次油价可以看成事美国打压苏联1985年的重演,黄金下降 天然气价格下降也同那年如出一辙。所以油价下降目前仅仅是开始。

美国认为沙特减产石油是对自己的损害

美国认为沙特减产石油是对自己的损害,沙特外交大臣:美国错怪了沙特,减产决定并非以损害美国为目标。就在昨天,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访时表示,关于沙特这样做是为了损害美国,或者以某种方式谋求政治参与的想法,是大错特错。

朱拜尔指出,美国汽油价格高企根源在于缺乏足够的炼油能力,几十年来没有建造炼油厂,所以要怪只能怪美国自己,怪不到沙特头上。

显然,美国口口声声推崇自由贸易,现在看来不过是个笑话。沙特上一次配合美国打压油价,结果把自己害惨了,财政差点崩溃。美国如果真正推行自由贸易,就不应该颐指气使,要求产油国按照美方指挥棒增产或减产,而应由产油国和市场决定。

多年前,美国凭借强大实力,强行将石油与美元捆绑,并从此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性,自己不增加炼油厂,只想别人把炼好的油送到手上。如今美国人为制造能源紧张局势,自己制裁俄罗斯能源,还强迫欧洲与其步调一致,却要求沙特等国一下子增加产能,自己又不增加炼油设施,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自私自利行为不仅沙特难以接受,其他欧佩克产油国也受不了。

从朱拜尔的讲话可以看出,沙特在维护自身利益时,据理力争,不卑不亢,既让美国无话可说,心服口服,又让自己免于美国霸凌,秋后算账。沙特应对美国的做法非常值得其他一些小国学习,尤其是乌克兰和东欧国家,如果任由美国驱遣,则尊严何在,国家主权何在?

沙特石油地震,美国动用储备并加快输油管的审批,其中有什么?

国际石油市场遭遇地震,沙特阿拉伯的油田设施遭遇袭击。导致了石油产量暴减,美国动用储备并加快输油管的审批,也是借这种局势加快美国石油出口的战略布局。

最近沙特阿拉伯两座重要的石油设施遭遇了袭击,这造成了沙特石油日产量暴减了50%,等于是全球供应的5%。对石油市场来说,这是史上严重的一次石油中断,甚至导致了油价的疯狂涨价。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上涨了19.5%创造了近几年以来的最大单位的一次涨幅。美国西得克萨斯种质原油期货价格也上涨到了6.4美元,每桶的价格是61.23美元,涨幅高达11.67%。

对此,美国的总统特朗普是非常“火大”的,“一方面,特朗普强调“加快批准目前正在得克萨斯州和其他各州等待审批的输油管道”,其实他们就是借这次的石油紧张局势来加快美国石油出口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美国历次动用或准备动用战略储备同美国国内汽油价格直接相关,而汽油价格关系在任总统的支持率,这就是美国动用战略储备最直接的动因。

而且随着美国石油的独立,最近几年来,考虑到制裁伊朗和美国储备过剩的影响,美国已经出售了数百万桶的战略储备。所以这一次美国短时间内直接能动用的战略储备数量其实可能并不多。除了美国以外,沙特也在着手应对这次国际石油市场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