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石化油价_中兴石油92油价
1.石油大王洛克菲特怎么死的
2.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3.中国股市里面有哪些是属于蓝筹股?
4.蓝筹股有哪些个股?
5.怎样找蓝筹股
6.为什么沙特总是爱跟俄罗斯过不去
石油大王洛克菲特怎么死的
我知道就这么多.....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
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
比尔很注意在游戏中创造机会启发约翰和他的弟弟,以培养他们预防不测的意识。当约翰还是个孩童时,父亲常常让小约翰从高椅子上纵身跳入自己怀抱。有一次父亲没有用双臂接他,他就重重地摔在地上。父亲严肃地对他说:"要记住,决不要完全信任任何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千万不要轻信!"这件事给约翰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在日后的生意场上,他始终保持冷静、警觉的头脑,从而避免了多次失误。
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花花公子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
约翰·洛克菲勒14岁那年,在克利夫兰中心中学上学。放学后,他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同学,两人边走边聊起来。那个同学问:"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的。"谁曾料到,几十年后,这个蜚声国内外的石油大王,其拥有的财富达10亿美元,是他童年梦想的10万倍!
约翰·洛克菲勒1855年中学毕业后,便决定放弃升大学,到商界谋生。为了寻找工作,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他的眼界颇高。他后来回忆道:"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
当年9月26日,他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从此,这个日子就成了他个人日历中的喜庆纪念日,他把它作为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就在那儿,我开始了学做生意的生涯,每周工资是4美元。"他追忆道。
他工作勤勤恳恳,不久就养成了对数字的好眼光。他除了记好账外,还为商行的经营出主意。有一次,商行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竟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材上有瑕疵,商行老板沮丧而又无计可施。这时,头脑灵活的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向这3家公司分别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这个绝妙的主意使商行得到的赔款比原来高出两倍,商行由此得到一笔"飞"来的横财。洛克菲勒这种天生的经商才能颇得老板赏识,很快给他提了薪,工作第一年他挣得了300美元。
第三年他的年薪提到600美元。但他知道自己对这家商行的贡献远不止此,因此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结果遭到拒绝。洛克菲勒断然决定离开这家商行,自闯天下。
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由于经营顺利,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年底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
洛克菲勒做生意时总是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同时又言而有信,想方设法使自己取信于人。克拉克对洛克菲勒做事仔细十分欣赏,他描述当年的情况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这时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拥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
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经过几日的长途跋涉,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这种状况令洛克菲勒多少有些沮丧,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他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在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作详细的笔记。而他自己则惜字如金,绝不透露什么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有72座,日产1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这是盲目开采的必然结果。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锋的赚不到钱。"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一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
这时,洛克菲勒尽管才20出头,做生意己颇为老练。他欣赏那些得冠军的马拉松选手的策略,即让别人打头阵,瞅准时机给他一个出其不意,后来居上才最明智。他在耐心等待,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放手大干了。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这时却举棋不定,不敢冒风险。两个人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他们两人都知道石油前景广阔,在拍卖公司产权时都不肯放弃他们原来的经纪行在安德鲁斯一克拉克公司的股权,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两人从500美元开始叫起,谁出价最高将购得股权。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当标价达到5万美元时,他们都意识到此价格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实际价值了。但标价仍在上升,6万美元,7万美元……当克拉克无力地喊出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面不改色的喊价"7.25万美元"。克拉克哭丧着脸说:"我不再抬价了,约翰,这股权是你的了。"然后,他扬长而去。
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作的最大决定。"从此,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
洛克菲勒迅速扩充了他的炼油设备,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年销售额也超出了百万美元。洛克菲勒的公司成了克利夫兰最大的一家炼油公司。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
当时的石油业,秩序还十分混乱,生产过剩,质量较差,价格混乱……激烈的角逐已现端倪,洛克菲勒的公司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高瞻远瞩的洛克菲勒意识到,必须把自己的企业扩大,船大才能抵御惊涛骇浪的冲击。他果断地说服自己的弟弟威廉参加进来,建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并派他去纽约经营石油进出口贸易,尽快打开欧洲市场。威廉临去纽约前,兄弟俩促膝谈心,踌躇满志地立下了誓言:"我们要扩张、再扩张,资金越多,我们发展的本钱也越丰厚,我们要独霸世界!"
虽然当时洛克菲勒对于自己将要创造的"超级帝国",心中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但他对企业的未来及个人的前途信心百倍。他坐镇克利夫兰市的总部指挥着全局,应付着一切挑战。
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扩大市场,首要的是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削减成本,降低价格。他向银行贷款,新建了一座堪称"标准"的新炼油厂,生产出标准的煤油,很受人们的欢迎。
从一开始,他就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他在纽约开设的办事处,专门向东海岸和国外出售公司产品。他尽可能削减各种成本,如自制油桶,并买下一家化学公司,自制炼油用的硫酸。为了免付铁路运输费用,他还购买了油船和输油管。年轻时的节约习惯,被洛克菲勒用到了生产中,发挥出巨大的效益。
洛克菲勒热衷于公司间的联合,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3年之后,也就是1870年1月10日,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1/34强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
科学的管理、精细的经营、高质量的产品为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声誉,也具备了坚实的竞争能力。1865年洛克菲勒初进石油业时,克利夫兰有55家炼油厂,到187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时只有26家生存下来,1872年底标准石油公司就控制了这26家中的21家。
洛克菲勒讲求效能,憎恨浪费精力、浪费成本和利润的无谓竞争。他讨厌当时通行的那种一次次降低价格,直到把竞争者赶出这个行业,再随意抬高价格的竞争方式。他向竞争者们提供现金或标准公司的股票,来换取他们的炼油厂的所有权,结果大多数人都同意将工厂出卖给标准公司。可以说,他是认识兼并价值的一名先驱者。在兼并公司的同时.洛克菲勒还网罗了一批能人干将,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价值远远超过被兼并的所有公司。"
洛克菲勒用兼并的方法在全国广泛收买炼油厂,到1879年底,标准公司作为一个合法实体成立后刚满9年,就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随着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的发展,因本身庞大而导致的难以控制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洛克菲勒清醒地看到这一弊病并引起重视。
正在这时,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就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以高达500美元的月薪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
多德是个年轻的律师,他"走红"后,就千方百计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寻找法律上的漏洞。一天,他在仔细研读《英国法》中的信托制度时,突然产生出灵感,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尔",即那种各自独立的企业为了掌握市场而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结成联合战线的方式,其垄断性要强得多。
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的指导下,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址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很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19世纪8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进一步向西欧和中国扩大海外市场,美国的工艺已使标准公司的产品优于欧洲人的产品,因而标准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煤油市场。在中国,标准公司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它分送掉几百万盏廉价的油灯,使中国人购买和点燃标准公司的煤油,被人们称之为"点燃亚洲光明之灯"。就这样,标准公司一步一步地把石油市场从欧洲扩展到亚洲,进而扩展到全世界。
1884年洛克菲勒把标准公司总部由克利夫兰迁到纽约市百老汇街26号,成了一家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约翰·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几经更名,最后也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
1896年,洛克菲勒离开纽约总部,秘密地搬到了波坎铁柯庄园,他退休了。这一年他才57岁,正值壮年。为什么会激流勇退呢?有人说他自觉罪孽深重。洛克菲勒成功的背后,确实有不少同行厂商倒闭、破产,饱受他那弱肉强食的垄断之苦。也有人说他患了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症。在过去40年中,他要钱不要命,以致积劳成疾,不得不退休。到底是因为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了。
洛克菲勒在退休后又活了41年。他退休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发展慈善事业上。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达5亿美元之多。对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谢,但也有人说那是为了赎他自己深重的罪孽,是出于一种犯罪感。有一位公理会的牧师谴责洛克菲勒的一笔10万美元的捐款是"肮脏钱"而拒不接受。
在流言的影响下,洛克菲勒经营的标准石油托拉斯也被迫解体,被分解成38家新公司,直到今天,这些公司都还是美国工业的巨擘。
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奥尔蒙德海滩别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国十大超级富豪之一,也是当今美国知名度最高的家族之一。他的孙子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了美国副总统,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财富到底有多少,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
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利比亚?
——白种人居住的地方?
--------------------------------------------------------------------------------
利比亚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位于非洲北部, 北临地中海。①利比 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是"白种人居住的地方"之 意,以区别撒哈拉(黑种人居住的地方)。利 比亚一名非常古老,早 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就有记载。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 赛》中曾提及,但仅指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或泛指整个非洲大陆。约 在300年,戴克里先皇 帝在昔兰尼加北部建立上利比亚省和下利比亚 省。此名一向被作为的黎波里或柏柏里亚的地 理别名,泛指北非中 部。到1934年,意大利侵占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后,两省合称 为 利比亚殖民地。②此名原是住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以西的沙漠部落 名称,称来布人(Lebu)或赖 布人(Rebu),后希腊人把所有的北非人, 除埃及人外,统称为利比亚人。现名为闪含语系闪 族语Lehabim的希 腊文形式。③源出希腊文Liba或lips,意为西南风,指利比亚位于希 腊的 西南方,与其隔海相望。古代利比亚的居民基本上是柏伯尔人, 公元前7世纪曾建立努米底 亚王国。公元前1世纪,沦为罗马帝国的 领地。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柏伯尔人。16世纪中叶 ,利比亚被奥斯 曼帝国占领。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期间,英、法分治利比 亚。19 51年12月24日独立,成立 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4月15日 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 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 月2日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利比亚经济
2005-10-16 12:47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编译 内容分类:其它
一. 经济概况:
自1969年9月1日革命以来,利比亚政府为了摆脱殖民主义对其经济的控制,推行了国有化政策。从1970年起,先后将外国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等收归国有,将意大利人占有的肥沃的田庄全部收回。自1971年12月宣布没收美国石油公司起,先后将外国公司的全部或50%的股份收归国有。但由于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主要生活用品由国家补贴,所以市场萧条,商业生活几乎停滞。1987年后,利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利经济发展较快,但结构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品主要靠进口。利比亚是北非的重要产油国,欧佩克成员国,石油收入是利经济的主要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出口收入的95%。石油收入使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之一。为使国家经济多样化, 利比亚着力发展农业,工业和技术经济等非石油部门。 1992年以来,利因洛克比问题受到国际制裁,其石油生产也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利经济现在面临一些困难,除有国家补贴的主要生活用品外,其它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经济尚能正常运转。1997年,利提出新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私有经济的限制。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后,为了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结构,摆脱经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利政府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增加财政支出, 积极吸引外资,在扩大开发建设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同时, 也在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门类的工业,利比亚进入了对外开放和全面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利比亚与外国资本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如在公共基础部门。在许多领域建立了一些国家合作项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参加到这些合作中来。
利比亚与大多数欧洲和非洲国家签订有经济贸易合作协议, 并参加了所有的地区性阿拉伯协议。利比亚在双边协议下的对外投资涉及在多种工业部门建立的合资企业,包括养牛,农业生产,非洲地区的矿物开采,在马耳他的项目建设,在突尼斯的渔业捕捞, 在欧洲和拉美地区的工业产品生产。
二 . 利比亚主要经济状况介绍:
1. 自然资源:
① 石油、天然气:利比亚油气储量十分丰富,石油总储量估计有1000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404亿桶;天然气储量已探明的就达到1.31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
② 矿产资源:铁(蕴藏量约20-30亿吨)、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硫磺、铝土矿、盐等。
③ 水资源: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其南部沙漠地下水资源已探明总储量达250亿立方米。
④ 海洋资源: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经初步探查,海洋资源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珊瑚、海藻等。
⑤ 旅游资源:利比亚拥有许多历史、社会、人文遗产古迹、沿海沙滩、历史古城、绿洲、沙漠景观,阳光、湖泊和泉水。
2. 工业。自70年代以来利比亚政府重视发展本国工业,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大力发展加工及制造工业。其目的是实现替代进口,减少消费品进口,增加重化工业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改变单一依赖石油产品的出口状况。据统计,自1970年至1997年9月,利已建成工业项目723个,此外,还有83个工业项目正在实施。利比亚除国营工业企业外,目前在工业方面的伙伴企业共有10,250家,涉及到食品、纺织、家具、纸张、化学、金属、建材、海洋捕捞工业等方面。
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相关工业)主要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纸制品、钢材、轮胎以及汽车、拖拉机、冰柜、冰箱、电视机组装等。
--石油及相关工业。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1990年底已证实的石油储量达450至50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12,180亿立方米。利石油具有油质好、油层浅和易开发的特点。
利比亚石油生产始于1959年,此后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970年达到最高峰,日产原油达到332万桶,年产量达1.73亿吨。1980年日产原油降至183万桶;到1983年欧佩克采取限价保护政策,利比亚生产配额为110万桶;1986年配额又调减至94.8万桶;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上升,利比亚石油日产量增至150万桶。1992年以来,由于联合国对利制裁,石油设备老化而无法更新,石油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993年日产量是138万桶;1994年日产量是141万桶;1995年日产量是142万桶;1996年日产量是144万桶;1997年日产量是139万桶。
欧洲是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市场。意大利从利进口大量石油,约占意进口原油的30%。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三国是利比亚石油的最大买主,三国从利进口的石油占利出口石油的四分之三。
利政府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近年来,利天然气产量约150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有小部分供出口。
自70年代后期以来,利政府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业。现利已拥有非洲最大的拉斯乌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利比亚还有7个生产甲醇、氨气、尿素和液化气的工厂及1个液体化学制品厂。利年产尿素60万吨。上述各工厂基本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产品除少数尿素用于国内消费外,其余均以出口为主。
--钢铁工业。米苏拉塔钢铁联合企业是利唯一的钢厂,位于首
都的黎波里以东约240公里的米苏拉塔市,引进德国、奥地利、日本、瑞典等国成套设备,是利比亚最大的工业企业。该企业第一期工程耗资60亿美元,于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年产钢132.4万吨。1992年产钢93万吨;1993年产钢95.3万吨。第二期工程于1994年开始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钢45万吨。“米钢”生产的线材和棒材(包括盘条、螺纹钢等)90%供内销,其它品种如轻、中型钢材及冷、热轧钢卷板和平板等板材则绝大部分供出口,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和西欧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3.农业
利比亚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4%。全国土地面积的94%以上为半沙漠和沙漠,可耕地仅占国土的1.5%左右,约37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蔬菜、水果等。利比亚农牧业生产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据统计,每年利比亚需粮总量60万吨左右,其本国的粮食生产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利比亚1996年产粮仅为29.7万吨。而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食品。据统计,1996年利比亚进口食品及活牲畜总额达9.3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7.8%;进口食油及饮料等达1.16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2.2%。
利比亚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将其总收入的18%作为农业专款。
利比亚自1984年8月开始兴建“人工河”工程,这是利最重要、最宏伟的水利工程,计划耗资2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第一期工程已竣工,第二期工程也于1998年4月竣工,两期工程均由韩国东亚公司总承包。目前,第三期工程正待上马。
利比亚“人工河”实际上是一条深埋在地下7米、直径达4米的水泥输水管道网,总长度约4,040公里。主要目的是将利比亚南部沙漠深处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出来,将地下水汇集输送到沿海北部地区,用于灌溉农田,解决工业用水和利比亚沿海城市居民用水。
据利比亚官方估计,到2000年,利比亚每年约需粮食70万吨,水果83.3万吨,蔬菜90万吨,饲料120万吨。“人工河”建设可较大地改善农牧业的现状,增加可耕地和灌溉面积,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4. 对外贸易:
利比亚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突尼斯和土耳其等。2003年贸易总额206亿美元。近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额 120 116 143
进口额 53 74 63
差额 67 42 80
(资料来源:2004年1月经济季评)
2002年主要贸易对象占利外贸比重如下(单位:百分比):
意大利 德国 西班牙 土耳其 瑞士
出口 42.6 14.1 13.6 6.9 4.4
意大利 德国 韩国 土耳其 瑞士
进口 25.6 9.8 6.6 6.6 6.5
(资料来源:2003年世界经济数据)
利比亚投资环境综述
2004-04-10 23:22
利比亚,一个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资源,蕴藏着蓬勃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在联合国解除对利制裁后,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注目的焦点和投资热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利比亚的投资环境。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资源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四、利比亚的投资政策
五、利比亚投资现状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资源
利比亚位于北非中部,面积177万平方公里,人口548万。东接埃及、苏丹,西邻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乍得,北濒地中海,与意大利、南联盟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非洲北大门”之称。
利比亚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半沙漠,沿海和东北部地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它地区基本上为沙砾覆盖,为向北倾斜的高原和内陆盆地,沙漠中零星分布着一些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
利比亚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部沙漠地区的沙漠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在这90%为沙漠所覆盖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硅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据探测,利比亚原油探明储量404亿桶,估计总储量达1000亿桶;天然气总储量达1.31万立方米;铁矿石储量20—30亿吨;石灰石储量1840万吨;高岭土储量2004万吨。
利比亚不仅有丰富的原油,而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地下水探明储量达250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项目—利比亚人工河项目通过总长4200公里的管网每日向全国输送620万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
由于濒临地中海,利比亚海岸线长达2000公里,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经初步探查,利比亚的海洋资源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珊瑚和海藻等。
此外,利比亚还拥有众多历史、人文遗产和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地中海风光、沙漠景观等旅游资源可供开发。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主席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调解争端,加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和非洲其他国家关系,致力于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利比亚在非洲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至于同阿盟的关系,利比亚淡化其阿拉伯属性,在众多问题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立场相左,要求对阿盟进行改革,因此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疏远甚至紧张。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1、利比亚自卡扎菲领导的“九.一”革命成功以来,利比亚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2、利比亚经济发展情况
(1)、总体情况
利比亚是单一石油经济国家,严重依赖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据统计,石油行业在利比亚GDP所占的权重目前为52.7%,占其出口总额的95%,利比亚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于石油出口。
卡扎菲上台之初,为摆脱殖民主义对利比亚经济的控制,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将外国石油公司、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外国人占有的农庄土地收归国有。同时,为改变利比亚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利比亚利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之机,将大量石油美元投入经济发展之中,建立了众多国营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长期实行国营计划经济体制。据统计,从1970年—1998年,利比亚建立的各类国营企业723家。在1973年—1985年期间,利比亚执行三个五年发展计划,共投入700亿美元资金,1986年后,利比亚没有制定新的发展计划,但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拔款50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之中。
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对利制裁,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降,使利比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据估计,制裁给利比亚造成300多亿美元的损失。
1997年后,为改变经济困难境地,利比亚制定并执行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经济等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利比亚经济面貌得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持续好转,国家战略项目和基建项目重新启动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据利比亚中央银行发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2002年期间,利比亚的GDP以1997年固定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2002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49.8亿利第(按97年固定价计算,为150.7亿利第),约合192.2亿美元,人均GDP4390利第,约合3377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185.9亿利第(约合143亿美元),2003年6月30日已增至250.8亿利第(约合192.9亿美元),2002年国家外债约为40亿利第(约合31亿美元),当年减债2.21亿利第。
(2)、各行业发展水平
利比亚是石油经济国家,其经济结构极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其各行业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工业:利比亚的工业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在王国期间,利比亚的石油生产为美国石油公司控制,卡扎菲上台后,实行石油国有化政策,1976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占有65%的石油股份。1986年后利美关系恶化,美石油公司撤出利比亚,其他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趁机进入利比亚市场,填补美国石油公司撤离留下的空白。目前利比亚拥有5个炼油厂,日产原油140万桶,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国家。
石化工业是利比亚的新兴工业,现拥有非洲最大的石化企业—纳斯拉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还有7个石化生产企业,生产甲醇、氨气、尿素、液化气和其他石化产品。
除石油石化工业外,利比亚工业还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造纸、钢铁、轮胎等加工制造企业和汽车、拖拉机、冰箱、电视机等组装企业。其中食品工业在利比亚非石油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产值占加工业产值的34.6%,其次为钢铁、纺织及服装。
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石化企业)除食品、钢铁、建筑、饲料等行业少数企业尚有发展前途、略有盈利外,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企业已破产倒闭。
农牧业:利比亚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4%,可耕面积约37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和蔬菜。利比亚的农业非常落后,据利官方统计,2002年其主要农产品年产量为: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各种蔬菜120万吨、各种水果66万吨。利比亚牧场面积约850万吨,养殖的牲畜主要为羊、牛、骆驼,其中羊1038万只、牛107万头、骆驼23万峰。利比亚近50%的粮食和畜产品依赖进口。
利比亚核心领导层高度重视农牧业的发展,每年都要到国营农牧场视察指导农牧业生产,利政府每年从其财政收入中拔专款用于农牧业生产。据统计,从1970年—1991年共拔款164亿美元,平均每年达17亿美元。
渔业与水产养殖: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利比亚尚未对其海洋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据了解,目前在利近海进行海产捕捞作业的均为外国捕捞公司,仅限于捕捞金枪鱼,公司数量有限。水产养殖方面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到实际运作阶段。
旅游业: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近几年,利比亚***认识到国家不能对石油收入过分依赖,提出发展多元经济的构想,旅游业是其首选的领域。2003年以来,利比亚对旅游业的开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对外贸易: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对利比亚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近十年来,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其进出口贸易额大起大落,呈锯齿状态势。2000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利比亚中央银行最新统计显示,2002年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7.63亿利第,约合121.25亿美元,其中出口110.77亿利第,进口55.85亿利第,同1993年相比增长了276.3%,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年均增速达90%。统计还显示,在1993年—2002年十年中,利比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根据利比亚中央银行的统计,利比亚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和石化产品,占95%以上,其他工农牧业产品出口总量不足5%。进口商品中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分别为各类工业制成品、粮食及活畜、原材料等。欧洲国家和周边国家是其主要贸易伙伴,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分列利比亚商品出口前三名,意大利、德国和沙特分列进口前三名。
3、基础设施情况
利经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其基础设施在非洲地区是比较好的,投资所需的能源、电力、交通、通讯、生产用水等硬件设施比较完备。
(1)能源:作为主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一,其能源生产供应不存在问题,目前利比亚拥有五个已建成投产的炼油厂,主要分布在纳斯拉努夫、扎维亚、布雷加、托普鲁克和塞里尔地区,目前日产原油140万桶,利比亚计划在今后几年之内将其原油生产能力提升250—300万桶/日。
(2)电力:利比亚电力供应充足,电网覆盖全国。利比亚拥有各类电站470余座,大型电站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以热电站和天然气发电站为主。目前利比亚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70.8万千瓦,2002年发电总量为17531万千瓦时;输电线路总长度达33000公里;各类变电站近8000座,输出总功率1100万千伏安。
(3)交通:利比亚的陆、海、空交通比较便捷。陆路方面,据利比亚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1997年利比亚公路总里数达25535公里,其中,公路干线长度17985公里,支线长度7550公里,公路质量较好。利比亚没有铁路,目前正在筹建之中,计划修建铁路总长度3173公里。海运方面,目前拥有13个集装箱港,71个集装箱码头,货物吞吐量达1212万吨/年(2002年统计数)。空运方面,拥有15个机场,其中3个国际机场,目前开通了十余条国际航线。除此之外,利比亚正在着手发展海事及空中管制系统,进一步发展交通建设,建立与世界水平同步的陆海空队伍,以满通运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利比亚与邻国和世界的联系。
(4)通讯:利比亚通讯由国家邮电通讯总公司专营,向民众提供固话业务、移动通讯业务、因特网业务和国际卫星通信业务。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民众与外界联系日益增多,电话用户增长迅速,其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利比亚邮电通讯总公司最近已同我中兴公司签约,新建一GSM移动通讯网,近日还开通了移动电话国际漫游业务。此外,还决定在近一两年内对固定电话网和因特网增容。这些项目建成后,利比亚的通讯状况将有很大的改观。
(5)工业用水:利比亚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不同,它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1982年,利比亚决定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人工河工程,用口径巨大的水管将南部的地下水输往北部的的黎波里、班加西等主要城市,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将南部的水源输到了班加西、的黎波里,人工河沿线地区已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主席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
中国股市里面有哪些是属于蓝筹股?
一般经营业绩较好,并且具有稳定、较高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就会被称为蓝筹股,有而就是公司背景实力强大、并且业绩好,股价一直是处于上涨趋势的这种股票,都可以叫做蓝筹股,因此很多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都想要选择投资蓝筹股。例如我国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联通、长江电力、中国中铁等股票都可以被成为蓝筹股。
这种具有长期稳定增长趋势的大型企业股、以及传统工业股之所以被称为“蓝筹股”,是因为这个股票通常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在西方中,蓝色筹码就是最值钱的筹码,那么大多数情况,购买蓝筹股就是等于购买了值钱的筹码。以下是蓝筹股的几种类型:
一线蓝筹股通常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的股票,一般来说一线蓝筹股的股价不是很高,但是群众基础好,例如中国石化、民生银行、贵州茅台等都属于一线蓝筹股。
二线蓝筹股相比较一线蓝筹股来说就是股票市值以及行业地位要略低于一线蓝筹股的公司股票,例如美的电器、葛洲坝、格力电器、云南白药等;
绩优蓝筹股主要就是指业绩优良的股票,一般是业内公认的业绩优良、红利优厚的公司股票。
大盘蓝筹股。并不是所有的大盘股都可以被称作蓝筹股的,只有在行业内居于龙头地位的市值较大、业绩稳定的公司才可以担当“蓝筹股”的称号,目前我国的大盘蓝筹股有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
最后,如果您有年底用钱的需求,请大家在选择贷款产品时,尽量选择大品牌的贷款产品,息费透明同时保障您的信息安全,“有钱花”是原百度金融信贷服务品牌(原名:百度有钱花,2018年6月更名为“有钱花”),定位是提供面向大众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打造创新消费信贷模式。申请材料简单,最0秒审批,最分钟放款。可提前还款,还款后恢复额度可循环借款。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手机端点击下方,立即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蓝筹股有哪些个股?
电子通讯行业: 000063中兴通讯,600183生益科技
科技板快:000021深科技,600718东软股份
纺织板快:600177雅戈尔,000726鲁泰A
钢铁板快:000898鞍钢股份,600019宝钢股份,600005武钢股份
汽车板快:000559万向钱潮,600104上海汽车
医药板快:600085同仁堂,600276恒瑞医药,600521华海药业
化工行业:600309烟台万华
机场港口:600018上港集团,000088盐田港
公路桥梁:600012皖通高速,600269赣粤高速,000900现代投资
玻璃行业:000012南玻A
商业板快:000759武汉中百,600694大商股份
电力板快:600900长江电力,600011华能国际
发电设备:600875东方电机,000400许继电器
交通运输:000039中集集团,600125铁龙物流
房地产: 000002万科A,601668中国建筑
家电行业:000651格力电器
节能环保:600388龙净环保,000617海螺型材
农药化肥:000792盐湖钾肥
造纸行业:000488晨鸣纸业
金融板快:600030中信证券,600036招商银行
机械制造:600761安徽合力,000528柳工
水泥行业:600585海螺水泥
煤炭行业:600123兰花科创,601001大同煤业
3G 概 念:000063中兴通讯,000997新大陆
有色金属:600456宝钛股份,600205山东铝业
食品行业:600616第一食品,600887ST伊利
基础材料:000970中科三环
白酒红酒:600519贵州茅台,000858五粮液,000869张裕A,600779水井坊
各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指标股:工行、中行、中石化、大秦、中国国航、宝钢、长电、联通、招行、华能
金融:华夏银行、招行、浦发、民生、深发展、工行、中行、中信、安信、宏源、陕国投
地产:万科A、金地集团、保利地产、华发股份、阳光股份、华侨城、金融街、栖霞建设、招商地产、中华企业、深振业
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上海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 奥运:北京城建、中体产业
重工机械:沪东重机、三一、中联、柳工、山推、安徽合力、振华港机、晋西车轴、广船、沈阳机床
3G: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亿阳信通、高鸿股份
科技类: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方正科技、清华同方、海虹
水泥:海螺水泥、华新、冀东
新能源:天威保变、丰原生化
中小板:晶源电子、苏宁电器、思源电器、伟星、丽江旅游、华星化工、科华生物、大族激光、中捷股份、华帝股份、苏泊尔、七匹狼、航天电器、华邦制药
电力能源:长江电力、广州控股、粤电力、国投电力、华能国际、申能股份、汕电力、国电电力、上海电力、深能源、上海能源
煤炭类:兰花科创、大同煤业、国阳新能、西山煤电
电力设备:东方电机、东方锅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华光股份、湘电股份
汽车:长安汽车、一汽夏利、上海汽车、江铃、中国重汽、S湘火炬、江淮汽车、宇通客车、曙光股份、龙溪股份、金龙汽车、云内动力、东风汽车、
钢铁类:新兴铸管、宝钢、武钢、鞍钢、太钢、济钢、唐钢、酒钢、马钢、邯郸、八一、本钢、凌钢、包钢、西宁特钢、抚顺特钢、韶钢、首钢、华菱管线、南钢、杭钢
港口运输:中海、中远、上港、中集、深赤湾、盐田港、南京水运
高速类:赣粤、山东高速、深高速、福建高速、厦门港务、粤高速、宁沪高速、皖通
机场类:深圳机场、上海机场、
建筑用品:中国玻纤、长江精工、海螺型材
水务:首创、南海、原水
仓储物流运输:中化国际、铁龙物流、外运发展、中储股份
航天:航天信息、火箭股份、中国卫星、西飞国际、哈飞股份、成发科技、洪都航空
电子类:晶源电子、生益科技、法拉电子、华微电子、彩虹股份、广电电子、深天马A、东信和平
软件:用友软件、东软股份、恒生电子、中国软件、金证股份、宝信软件
超市:大商股份、华联综超、友谊股份、上海家化、武汉中百、北京城乡、大连友谊、新华传媒
零售:王府井、广州友谊、S宁新百、新华百货、重庆百货、银座股份、益民百货、中兴商业、南京中商、东百集团、新世界、大厦股份、百联股份、S百大、合肥百货、银泰股份、杭州解百、鄂武商A、华联股份、武汉中商、S商社]、西单商场、S南百、上海九百、深国商、成商集团
材料:星新材料、中材国际
酒店旅游:华天酒店、黄山旅游、峨眉山、丽江旅游、锦江股份、桂林旅游、北京旅游、西安旅游、中青旅游、S首旅
石油化工:海油工程、金发科技、上海石化、仪怔化纤、江钻股份、新乡化纤、云南盐化、山西三维、三友化工、六国化工、云维股份、江南高纤、亚星化学
有色金属:山东黄金、中金、驰宏、江西铜业、宝钛、宏达、厦门钨业、吉恩、包头铝业、中金岭南、云南铜业、株冶火炬
酒类:贵州茅台、五粮液、张裕A、古越龙山、水井坊、泸州老窖
造纸:岳阳纸业、华泰股份、晨鸣纸业
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
家电:佛山照明、青岛海尔、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格力电器、美的、苏泊尔
特种化工:烟台万华、金发科技、三爱富、华鲁恒升
化肥:盐湖钾肥、新安股份、华鲁恒升、、扬农化工、S川美丰、赤天化、云天化、沙隆达A、华星化工、柳化股份、湖北宜化、昌九生化、沧州大化、鲁西化工、沈阳化工
农业股: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隆平高科、丰乐种业、新赛股份、敦煌种业、新农开发、冠农股份、登海种业
食品加工:双汇发展、华冠科技、伊利、第一食品、承德露露、安琪酵母、恒顺醋业、上海梅林、维维股份、赣南果业、南宁糖业
环保:龙净环保
中药:马应龙、吉林敖东、片仔癀、同仁堂、天士力、云南白药、千金药业、江中药业、康缘药业、康恩贝、S阿胶、益佰制药、九芝堂、武汉健民、中汇医药、昆明制药、S藏药业
服装:雅戈尔、伟星股份、七匹狼、豫园商城
通信光缆类:长江通信、浙大网新、特发信息、中创信测、东方通信、夏新电子、波导股份、
建筑与工程:宝新能源、中材国际、上海建工、中工国际、浦东建设、中色股份、空港股份、安徽水利、隧道股份、腾达建设、新疆城建、路桥建设、中铁二局、中油化建、科达股份、北方国际、汇通水利、西藏天路、龙建股份、梅雁水电、华神集团
玻璃:福耀、南玻、山东药玻
其他:建发股份、鲁泰、珠海中富、紫江企业 倾心搜集,愿对你有所帮助。
怎样找蓝筹股
1、在股市中,大盘蓝筹股的界定有很多标准,而且目前没有个确切的标准。查找方法一般是在股票行情中查找市值大的、业绩良好的股票。
在中国,大盘蓝筹股一般都是国企,比如银行类股票和石油类股票等等。要判断个股是不是蓝筹股,只需要要看该上市公司的大盘有多大和业绩是否良好。
2、蓝筹股是指股本和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但又不是所有大盘股都能够被称为蓝筹股,因此要为蓝筹股定一个确切的标准比较困难。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那些市值较大、业绩稳定、在行业内居于龙头地位并能对所在证券市场起到相当大影响的公司——比如香港的长实、和黄;美国的IBM;英国的劳合社等,才能担当“蓝筹股”的美誉。市值大的就是蓝筹。中国现在大盘蓝筹也有一些,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等。
3、一般来讲,公认的一线蓝筹,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也就是权重较大的个股,这类股一般来讲,价位不是太高,但群众基础好。
这类股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类个股主要有:长江电力、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鞍钢新轧、武钢股份、粤高速、民生银行等。二线蓝筹,一般来讲,总股本和流通股本比一线蓝筹要小,股价一般较高,机构比较偏爱。
扩展资料:
区分方法
小盘股不是蓝筹股
一般来讲,小盘股不是蓝筹股。因为小盘股往往会被少数部分投资者控制,即俗称的“庄家”,而蓝筹股由于流通盘、市值都很大,广大普通投资者也能积极参与,这使得市场上很难有“庄家”能操控这类股票,因此具备高流通性、非庄股性。
蓝筹股不是绩优股
经过1996、1997年行情的投资者,最寒心的品种莫过于绩优股。湖北兴化倒下了,四川长虹的宝刀砍不动了,股价也随之腰斩了。不过,绩优股可不一定是蓝筹股,绩优,反映了历史;
蓝筹不仅要回顾历史:业绩不能太差,中上水平(在下面的筛选中,限定为0.20元/股),更要展望未来。没有未来业绩的稳定增长,抬高股价就变成了在沙滩上建高楼,终有倒塌的一天。因此,成长不可忘。
大公司的股票就是蓝筹股?
大型公司的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蓝筹股却一定是大型公司的股票。 大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公司,但规模大却是成为蓝筹公司的必要条件。蓝筹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受到大宗资本和主流资本的长期关注和青睐,以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等指标来衡量,企业规模是巨大的。
百度百科-蓝筹股
为什么沙特总是爱跟俄罗斯过不去
俄罗斯与沙特,这两个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却在国际政经博弈中长期针锋相对。虽然两国从未正面爆发武装冲突,但暗中的博弈却从来未有停止。就在当下,沙特为首的海湾王权国,操纵欧佩克极力打压油价,让正承受西方制裁,经济困难的俄罗斯雪上加霜。而在政治方面,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势力,更是与俄罗斯支持的什叶派之弧长期抗衡,暗战遍及中东。
而沙特与俄罗斯的恩怨还远不止这些。二者最大的梁子,还是在冷战末期,当时在沙特的全力打压下,国际油价在几乎整个80年代都在低位运行,这对国家财政严重依赖石油输出,而国内石油开发成本又天然远高于中东的苏联构成了毁灭性打击。毫不客气的说,美国之所以能在90年代初取得冷战胜利,沙特可以说居功至伟。
但沙特这么做,似乎很不合情理。毕竟除了与俄罗斯的间接地缘博弈外,沙特攻击俄罗斯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打压油价。可沙特本身也是靠石油输出维生的。
虽说波斯湾远低于西伯利亚的石油开采成本,决定了这种石油战争中,沙特天然具备比俄罗斯更强的承受能力。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打压油价的行为,也等于是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几乎就是谢逊七伤拳的路数——虽能伤人,但也伤己。
但即便如此,沙特也义无反顾,这就让人奇怪了。
沙特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维护国家安全?可是沙特不是伊朗、更不是土耳其,它的国土位于中东最南端,与俄罗斯地缘关系十分疏离。就算俄罗斯有扩张领土的传统嗜好,但也怎么都轮不到沙特挨刀。
那是石油输出国之间的竞争?这个看上去倒是有点道理。沙特和俄罗斯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大国,为了争夺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两国杯葛一下倒也不是说不过去。
只是,沙特的做法也太夸张了些。毕竟如果仅是争夺市场份额,那这仅仅是商业范畴的事。既然是商业竞争,那就自然会遵循商业逻辑。
商业的本质是赚取利润。当然,如果有可能形成垄断,那么鉴于垄断带来的巨大利益,前期打压下油价,把对手挤垮然后独霸市场,这也确实不失为商战之道(比如前段时间滴滴和UBER疯狂发专车补贴,打压出租车生存空间,便是这种逻辑)。
但是,这种做法毕竟是有限度的,在对手很难打垮的情况下,还继续这种做法,那就不是谋利,而是自残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沙特和俄罗斯联合起来,一起操控油价,这才符合自身利益的实际选择(比如去年国内O2O企业的合并潮,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但沙特的做法,完全不符合商业逻辑。80年代,沙特把油价一压就是十年,现在的油价走低又已持续了一年多,而且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有较大概率会继续低迷。这怎么看都不是符合商业思维的理性选择。因此,沙特之所以屡屡对俄罗斯下手,绝不是简单的经济因素决定,其中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方面的考量。
那么,沙特跟俄罗斯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拼着自家遍体鳞伤,也非得把俄罗斯给整趴下?
在云石君看来,这主要是二者结构性的地缘政治冲突使然。而这背后,又与两国截然对立的国家战略密切相关。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就在刚才云石君才说了,沙特与俄罗斯地缘关系疏离,俄罗斯不可能直接威胁沙特。既然如此,这地缘政治冲突又从何谈起?
确实,俄罗斯无力直接威胁沙特,但问题是,俄罗斯的中东战略思路,与沙特的利益构成了巨大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俄罗斯的中东盟友,正是沙特之敌。纵观俄罗斯在中东选择的战略伙伴,全是什叶派出身——最早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属于什叶教派阿拉维分支。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什叶派教士执政,与美国化友为敌,俄罗斯又开始跟伊朗接触,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更是大步向前。而随着伊拉克战争结束,美军在干翻逊尼派萨达姆后又最终撤军,伊拉克中央政府被什叶派主导,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又跟伊拉克勾连到了一起。
关于俄罗斯为什么要选择什叶派,云石君会在将来的俄罗斯系列中详细说明。但这种做法本身,却无疑大大激化了沙特与其之矛盾。作为逊尼派大佬,沙特不仅与什叶派三国有着天然的教派矛盾,而且三国皆与沙特山水相连,彼此间还存在着结构性的地缘政治矛盾。这也就是说,虽然俄罗斯不能直接威胁沙特,但它在中东的战略布局,却跟沙特形成了冲突。
当然,如果仅仅于此的话,还不足以让沙特对俄罗斯有如此深仇大恨,以至于不惜用“自残”的极端方式来报复。沙特之所以如此讨厌俄罗斯,还因为俄罗斯对中东的经营方式,就跟沙特的国家战略构成冲突。
俄罗斯与美国不同。虽然一直以来,美国也扮演了中东太上皇的角色。但美国是西半球国家,中东是这个世界上,与美国地缘关系最为疏离的主要地缘板块。这种地缘格局决定了,美国不仅不可能打中东领土的主意,而且即便是在维持中东主导权时,由于直接影响力有限,所以不得不假手于当地土著势力,通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来确立自己的相对优势——直白点说,美国必须严重依赖本土代理人的深度配合,才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中东利益。
基于这种逻辑,中东盟友与美国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二者之间虽不能说完全平等,但大体上,中东盟国还是有独立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战略的空间,不至于太受美国影响,而对盟国的这种自主权力和国家利益,美国也必须充分尊重,否则真要闹僵,美国其实也不好拿他们怎么样。这也是沙特愿意跟美国结盟的一大原因。
而俄罗斯不同。
首先,俄罗斯本身就是一个老牌地缘政治大国,又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文明国家,国家文明特质决定了,它的势力扩张,主要是用控制——消化——吸收这种传统手段来实现。
其次,即便是在最鼎盛的苏联时代,俄罗斯的国力,比之美国也有相当差距,在中东业已被美国主导的情况下,如果跟美国一样通过扶植代理人搞间接博弈,那俄罗斯肯定不是美国的对手。
最后,俄罗斯与中东本就直接毗邻,而且二者之间,还有中亚和高加索这两个天然的地缘通道,这使它有能力实现对中东的直接掌控,而不必像远在西半球的美国那样,必须通过代理人之手。
基于上述三点,俄罗斯经营中东的方式,是以自己为主,争取对中东直接掌控,至于中东本土势力,即便愿意主动为俄罗斯效力,也不可能获得与美合作时大致平等的伙伴关系,而更多的,会像当年的东欧一样,沦为俄罗斯的附庸。至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等等,也必须屈从于俄罗斯的整体战略之下,缺乏独立操作的空间。
这自然严重侵害了中东土著势力的利益。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伊朗哪怕是在被美国和阿拉伯世界双重打压下,都绝不愿向俄罗斯低头,而是宁愿搞什么“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逼得俄罗斯无可奈何,只能靠入侵阿富汗,寻求中东战略突破。
当然,现在的俄罗斯是没有压制中东的能力的。所以。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对俄罗斯的警惕就消除了。毕竟俄罗斯庞大的体量和山水相连的地缘关系决定了,只要这个北方巨人不倒,那么它对中东的威胁就天然存在。现在俄罗斯老实,那时因为它实力不济,自然要对代理人多加依仗,其目的也非进取,而只是守住残存影响力即可。但如果俄罗斯有朝一日中兴,重新经营中东,那它又会恢复旧有操行。
俄罗斯的经营方式,决定了沙特的立场。中东地缘区位至关重要,又是全球石油主产区,而中东本身又四分五裂,这就决定了,外来大国势力对中东地缘政治介入不可避免。
而对沙特来说,美俄对中东不同的经营方式,使他天然愿意站在美国一边——跟美国混,既可以获得世界第一大国的帮助,也不至于对自身权益造成影响,而跟俄罗斯混,那就只能委身为奴。
而除此之外,沙特的国家战略,也跟俄罗斯截然冲突。在之前的《地缘政治:沙特为什么必须实行君主专制76》一文中云石君曾经分析过,沙特国土大半为荒漠戈壁,地缘实力极差,只是靠着石油的加持,才能有今日之势。但石油有限,一旦采完,沙特立刻就得完蛋。所以,沙特必须趁着石油红还在,赶紧对外扩张,占领叙利亚、伊拉克等相对富庶地缘板块,这样才能让沙特人不至于在石油耗尽后,重新回到阿拉伯沙漠里啃沙子。
沙特必须扩张版图,而俄罗斯也要实现对中东的高度掌控,二者的利益存在结构性冲突。而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凭借自身的地缘实力,天然占据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不择手段的削弱俄罗斯,否则不可能在这种竞争中获胜。
最后,俄美对中东石油的利用方式,也是沙特亲美反俄的重要原因。
中东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产区,也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对这样一个能够决定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资源,美俄自然都要在其身上大做文章。
但美俄做文章的方式是不同的。
就美国而言,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体系也高度成熟,所以它并不需要直接掌控中东石油,甚至连定价权都不需要,它要的,只是将石油和美元挂钩,以石油美元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金融霸权。只要金融霸权树立,美元成为国际硬通货,美国便能凭着自家生产的这一张张美刀,换来各种自己想要的资源,也可以以此为手段,左右全球政治经济走向。
而俄罗斯不一样。俄罗斯的实力和影响力都远不如美国,根本就不具备建立金融霸权的起码能力。所以,俄罗斯对中东石油的想法,绝不是在此基础上搞什么石油卢布,而是要通过对中东石油的全盘掌控,来获得全球石油市场的主导权和定价权,以此作为与西方工业国博弈的筹码。
鉴于美俄的这种不同,沙特的倾向就很明显了。沙特虽有石油,但石油只是大宗商品而非货币。这也就是说,沙特的这些石油,最终还是要先换成一种硬通货,然后才能用这种硬通货,换回自家想要的各种宝贝东西。
沙特这帮中东小暴发户,肯定是没能力把自家货币变成国际结算货币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黄金的货币功能已不复存在。这也就是说,沙特必须要将石油与一个别人家的货币挂钩,否则的话,石油卖出去,自己收什么回来呢?
所以,对沙特来说,这个石油结算货币的资格横竖自己都拿不住,所以送给美元,自己也没啥实际损失。
而利益确实实打实的。
美国是世界老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傲视全球,所以它家的货币最坚挺——沙特也不想自家卖油换回的钞票,隔个夜就成一堆废纸。
而与美国合作,还可以换得美国的保护。
最关键的是,跟美国合作,沙特只需要支持美元与石油挂钩就行了,什么国际石油交易市场的主导权,石油定价权等等,美国统统不稀罕,沙特可以全留在手中——而这可是一笔重要的政治资源,把它利用好了,沙特别说在中东,哪怕在世界舞台,都能够呼风唤雨,成为一股重要势力——只要别过分伤及美国就行。
而反观俄罗斯,如果跟它合作,那么俄罗斯必须实现对石油的直接控制,从具体的石油交易层面,来操纵国际政经格局。这种模式下,俄罗斯不可能给沙特留下太多的自主空间。沙特的石油,将彻底沦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工具,主要为俄罗斯——而非沙特的国家利益服务。
所以,在石油资源的政治化利用方面,美俄不同的利用方式,也决定了沙特铁定亲美,而坚决反俄。
总而言之,美俄的国情,以及与中东的地缘关系,决定了,美国与沙特之间,可以发展共赢模式的合作,而俄罗斯与沙特,则注定只能是个零和游戏。基于这种不同的利害关系,沙特当然愿意亲附美国,对俄罗斯打击到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