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中东油价_中东局势油价
1.国际油价下跌了,为何说最受伤的不是沙特、阿联酋,而是俄罗斯?
2.沙特和俄罗斯展开石油价格大战,谁才是这场争斗中最大的赢家?
3.中东战争对中国油价上涨的影响
国际油价下跌了,为何说最受伤的不是沙特、阿联酋,而是俄罗斯?
因为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本来就是石油产出国,他们的工业也不是特别的发达,在整个工业的运行中是不用需要太多石油的。但是这样对俄罗斯来讲却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因为俄罗斯石油开采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对石油依赖性比较大。所以这两点原因就造成了对俄罗斯是有一个很大的创伤。
先来看第一点,俄罗斯的石油开采成本比较高。虽然说俄罗斯在国内也是有石油的产地,也可以去产出石油,但是俄罗斯在面对石油价格下跌的时候是没有太多的应对措施,因为他们的产量本来就高了,如果想要达到同样的收入只能是增加产出,但是它们想要再提高产量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再加上他们纬度是比较高很长时间是被雪覆盖着。
第二点就是俄罗斯对石油的依赖性是非常大的。虽然说中东国家财政收入你也是对石油的依靠性比较大,因为他们都是靠石油发家的。但是俄罗斯的财政收入50%都是来源于石油的出口,所以国际油价的下跌就相当于他们的收入是减少了一半。没有了这么多的收入,也就是意味着有一些行业是要进行裁员,那么失业率也会上升,对于国家的治理来说是不太好的。
中东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普遍都是石油,而且人口又比较少,是非常充足的。他们也不需要在国际社会上面争取太多或者是给大家树立一个不好惹的形象。
沙特和俄罗斯展开石油价格大战,谁才是这场争斗中最大的赢家?
沙特和俄罗斯展开石油价格大战,谁才是这场争斗中最大的赢家?从两国目前的态势来看,最终沙特很可能会占据上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朋友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回答:
一、沙特的石油成本很低,能够支持他们坚持更长的时间:
俄罗斯和沙特在不久前的谈判失败,最终导致两个国家开始石油价格战,这场战争双方都会有一定的损失,毕竟石油价格战持续下去的话,会对两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负担。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在石油价格战方面优势并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俄罗斯的整体发展比较缓慢,前几年俄罗斯在石油方面的利润并不是很高,因此他们的积蓄比较有限,想要长期坚持的话,很可能伤害他们的国家的经济。沙特的石油成本极低,因为他们石油开采,只要简单的油井即可,由于底层很薄,所以成本十分低廉。因此即便是价格战,沙特依旧能够保持石油收入平衡,最终他们将逐步地掌握话语权,让俄罗斯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
二、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会提高沙特的政治地位:
沙特这次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继续延续下去的话,沙特会有更高的政治地位,因为沙特的行动,对于美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特朗普必须正视这件事情,因此特朗普需要讨好沙特,缓解本国页岩油企业的困境,因此沙特在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中,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三、沙特通过石油价格战,会逐步提高中东地区的经济控制能力:
沙特通过石油价格战,还能够增强对于中东地区的经济控制能力,这是因为通过这次石油价格战,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会大受创伤,这样沙特经济方面就会有更多话语权。
中东战争对中国油价上涨的影响
从2004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就一路上涨,两年里价格翻了一番,且涨势未停。眼看着油价小步勤挪、钝刀割肉,西方大国嘴上着急,实则内心镇静。因为石油小刀割下去,它们疼得有限。
危机是最好的老师,欧美日诸国已经被教训了三次,如今早已有备而来。现在轮到我们来反思我们的能源政策、发展模式了。
与前三次石油危机相比,本次油价波动原因不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朗。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皆源于战争,油价突然飙升,对经济杀伤力强大。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年)的起因是中东战争,油价上涨4倍,触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的起因是两伊战争,价格猛涨3倍,让美国GDP下降了3%,并引发拉美债务危机;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是因为海湾战争,油价上涨3倍,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降到2%以下。
而本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一些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未来几年将会继续增长,换句话说,中国正遭遇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阵痛:能源短缺加石油依赖。增加战略储备是我们可以从西方国家借鉴的应对之策,例如,美国政府从1977年正式开始储备战略石油,预计以后将逐步增加到10亿桶。而日本政府拥有的战略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储备可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高油价有助亚洲推进经济自由化”的文章,作者认为目前的高油价将迫使中国、印度、泰国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调整自己的能源政策,包括取消补贴和价格管制,把石油定价权交给市场。文章认为,政府对石油价格实行补贴和管制,消费者面对的不是真实价格,导致石油依赖。这种观点有其道理,中国的石油政策是从生产到价格的全程垄断,久为各方诟病,结果是价格涨跌都有人叫唤。
高油价还可以激发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自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便开始调整产业政策,把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向海外转移,重点发展低能耗的产业、开发低耗能的产品。以美国为例,在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美国GDP的比重已上升至30%。当年的石油危机甚至造就了现在日本小排量汽车的风靡世界,直接导致了丰田的如日中天,通用、福特的日薄西山。而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输入国,多年来过于注重外资数量,且缺乏高油价逼出来的创新,因此使能源消耗量暴增,能源利用率低下,污染严重。
对于替代能源的开发,客观地说我们动手太晚了。也许是大家都没意识到中国的经济能发展这么快,没想到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这么快,多年来,能源多元化政策更多地流于口号。亡羊补牢,毕竟好于什么都不做。从最近一两年来中国去海外找油的行动中,从最近提出的一系列核电、水电开发计划里,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希望石油不会成为卡住中国经济发展脖子的黑手,希望未来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中国不再成为操弄市场的石油大鳄们的提款机,我们也能像欧美国家一样,有备无患,轻松应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