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机油”案频发,电商平台为何又成风暴中心?

2.假机油产业链调查:车主真假难分辨,如何用上“放心油”?

“假机油”案频发,电商平台为何又成风暴中心?

增城美孚润滑油价格表_附近美孚润滑油专卖店

近日,苏宁国际联合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推出“进口机油保真险”,承诺消费者在平台上买到非正品,将“假一赔十”;如果因假机油导致车辆产生维修费用,最高赔付30万,5个工作日即可获赔。

线上宣传还未退潮,就有媒体报道,郑州车主李先生近日在苏宁国际网购两桶壳牌超凡喜力全合成机油,被汽修厂师傅判定为假机油。

据了解,在与“正品行货”进行对比后,网购机油的瓶盖上没有一次性的防伪激光封条,瓶口也没有一层白色封膜,油桶的材质也较硬。扫描机油桶上的二维码,仅进入了壳牌中国的官方网站,无法证明机油为真。

壳牌中国也来“打假”,表示正品的壳牌机油有封口膜和防伪贴,而且并未与苏宁易购有官方合作。

7月8日,苏宁易购官方针对以上“证据”逐条解释辟谣。7月9日下午,苏宁国际通过官方微博晒出了由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检测中心开具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苏宁国际售出的Shell壳牌欧洲进口机油所有项目符合标准。

01、机油售假频发

截至目前,上述纠纷尚未见车主方面发声。但市场上,机油一直是 汽车 后市场制假售假重灾区。

在2020年上半年披露的案件中,广西来宾警方于3月14日公布的假机油案,涉案资金达22亿元,利用网络渠道流窜全国20多省。

仅6月份,媒体就爆出了多起假机油案件。特别是近日,江苏丹阳公安局皇塘派出所成功侦破了一起涉案金额近一千万元的制假售假案,当场查获假冒长城、美孚、壳牌、昆仑等品牌各类品种润滑油成品油500余桶。

不难看出,这类假机油案共同特点是案值高,流通省份多,大品牌屡屡“躺枪”,网络电商和社交软件成为售假工具。

首先,线下:在警方查获的窝点中,有加工厂、居民楼、出租屋、仓库等地,脏乱简陋,仅通过装罐和标签两台小机器就完成假机油制作,操作简单,容易囤积大量假货。

揭阳市6月查扣一非法润滑油加工厂废弃机油40桶、加工成品油107桶,净重分别为5600公斤和14368公斤,涉案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

其次,线上购买有假:在2019年广州增城特大假机油案中,犯罪嫌疑人将假机油通过网销形式卖给客户,再通过物流运输。由于网络面向范围广、人群多、需求大,使得售假手法隐蔽、成本低,相对利润也更高。

同时,大电商平台也存在假机油纠纷。“618”大促中,有客户对天猫超市购买的3瓶“嘉实多极护钛流体”5W-40型号进口机油存疑,向商家索要质检证明,前后发来两份文件有不同之处。客服甚至表示,并不是每一件商品都可以溯源。消费者维权难。

假机油除通过网络电商和社交软件等渠道对外快速出售,还有一部分流入线下汽修厂。在执法部门检查或消费者举报中,各地查处多起不规范的汽修厂使用假机油案件,以“壳牌”、“嘉实多”等品牌为主,货值高,且屡禁不止。

一位门店老板告诉AC 汽车 ,现在的假机油可以做到几乎毫无破绽,需要送到专业检测机构检测,才能分辨真假。使用假机油后,车辆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明显问题,也给制假售假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

02、因何铤而走险?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48亿辆,平均每辆车一年保养2次(以4L为单位),每年机油需求总量至少为27亿升,市场需求极大。

有利益追逐的地方就有江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真假机油获利极为不平衡,导致不法分子频频铤而走险。

一方面是电商平台越来越透明的价格,让线下门店失去了以产品赚取差价的空间;而且线上动辄大幅的折扣,也让经销商遭受重击。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部分经营者更是雪上加霜,急于在短时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

据了解,正品机油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经销商能赚取的利润越来越薄。相比之下,假机油能获取超过50%的高额利润。

且看一个案例:3月3日,在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之际,常熟市查处了一个假冒机油的大仓库。

据制假当事人交代,只要购入劣质机油、假冒注册商标空瓶、包装及标签,就可以自行罐装,生产“成品”进行销售,售价仅为正品价格的15-20%。

如已售出机油9500多箱,销售金额209余万元,但估算零售货值为900多万元;现场库存有1979箱,估算零售货值也高达287多万元。

由中可以看出,正品零售价与假冒产品出厂价相差高达6倍。

在利益的驱使下,团伙和不法商贩一拍即合,利用电商平台监管不严的漏洞,以低价大肆收割消费者。

03、电商平台保险有无实用?

事实上,处于销售环节的各大电商平台“求生欲”更强,对于极易的机油都附赠产品责任险。

但产品责任险与苏宁国际的“保真险”有不同之处:前者是只保产品引起的第三者责任;后者只保正品,不涉及质量优劣。

以天猫养车零配件官方直营店为例:平台上机油大多赠送产品责任险,覆盖面较广。在付款页面,直接显示“淘车保”产品责任险,点击进入,可以浏览具体条款。

在条款中,写清了查询保单的三种方式,一是登录支付宝的蚂蚁保险;二是登录承保的国泰产险官网;三是拨打国泰400客服电话。

以京东为例:虽然在产品的选择界面有“品质无忧”这一服务栏,标注由平安保险承保,最高按原价5倍赔付。

但是点击“了解详情”显示页面失联,看不到具体条款。赔付标准、赔付流程以及电子保单等,都无从查询。

再以苏宁为例:在产品购买界面的“服务说明”项中提到“正品溯源”,是通过苏宁在供应链环节的管控进行产品追溯。

“苏宁国际服务”项中的“海外正品”,显示的是苏宁国际承诺商品为100%海外正品,假一赔十。

虽然承诺有“保真险”,但是仅有一张宣传照。相关细则露出与京东类似,并未显示查询路径。

有行业人士指出,电商平台自营大多也是找代理商进货。以前只需要三级代理商资格,后因假机油事件不断,提高了代理商资格,油品品质也得到了一定保证,但实际上仍存在假货的可能性。

平台推出的类似“保真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消费者网购的信心,但若细节没有落到实处,如保险细则、赔付流程和标准展示等,一旦与消费者产生纠纷,双方容易陷入扯皮的境地。

无可否认,后市场窜行的假货就如同病毒一般,依附于人,也毒害于人。车后市场的确潜力巨大,如果领头企业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终会导致整个行业滑向深渊。

时间会说话,结果不会骗人。尽管现在看来推动“杜绝假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积水成渊,那些发自内心敬畏市场,尊重消费者的企业,必将得到偏袒和眷顾。

假机油产业链调查:车主真假难分辨,如何用上“放心油”?

[汽车之家?行业]?作为车主,你是否担心过买到假机油。如同莆田假鞋,假机油在中国,已成为一项产业。随着技术日益“精进”,假机油越来越难被识破。除非发动机自己能开口:“兄弟,今天这机油,味道不太对”,你几乎没有办法,看穿那些高仿的“A货”。

电商网购发展,也没能让假机油收敛。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十余起假机油案告破。原本应隐藏于黑暗的假货,为何屡禁不止;甚至在正规渠道,也堂而皇之销售?

◆?小作坊里的“黑色生意”

暴利,是假机油的核心动力。一个简陋的作坊,几台肮脏的机器,就能造出价值百万、甚至上亿的产品。假机油很赚钱,但到底有多赚,似乎没人能说清。

机油产品包括三个部分:基础油、添加剂、包装。一罐假机油能赚多少,取决于这三块成本能降到多低。从生产过程看,造机油不难,造好机油难,这给了者很大空间。

基础油是机油的“底料”。通常我们说的矿物油、全合成、PAO,都是指基础油类型。一罐好机油,首先要有好的基础油。

机油企业众多,但多数不具备基础油生产能力。基础油属于石油工业衍生品,一般从原油提炼,或者从天然气合成。除了美孚、壳牌、嘉实多、长城、昆仑这些企业,本身就是石油巨头;多数企业,只能依靠采购。

中国是基础油进口大国,每年基础油进口量,是出口量的10倍以上。据海关统计,2020年1-5月,中国基础油进口总量96.98万吨;出口量仅0.85万吨。进口总额6.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63亿元),平均每吨约4600元。

从国内采购,价格类似。中国润滑油网显示,150N(Ⅱ)基础油(一种二类基础油)价格在每吨4000-7000元之间。更高端的三类基础油、PAO全合成基础油,采购价格则在每吨1-3万元左右。

部分者,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会选择废油回收、走私油等来路不明的渠道。2019年,广州增城破获的某假机油案嫌疑人交待,通过废机油提炼,一吨“底料”成本不到600元。

添加剂是机油的“调料”。机油中,添加剂含量通常在1%-25%之间。基础油决定了机油的粘度、倾点(低温流动性)等物理性能;添加剂,则赋予机油清洁、抗氧化等“特殊能力”。添加剂,是好机油的“秘方”。

一款机油中,可能用到的添加剂,包括分散剂、清净剂、抗氧剂、黏度指数改进剂等十余种。多数企业,并不具备添加剂生产能力。添加剂是机油的“芯片”,涉及分子层面物质合成,部分添加剂合成,技术难度很高。

目前,全球添加剂市场被路博润(Lubrizol)、润英联(Infineum)、雪佛龙奥伦耐(Chevron?Oronite)、雅富顿(Afton)四大巨头把持,合占全球市场份额约85%。国内上海海润、中石油兰州、锦州石化等企业,也具备添加剂生产能力,但多以单剂为主,部分关键技术,仍然没有突破。据海关资料统计,2018年,中国机油添加剂市场规模约167亿元,其中72%为进口。

根据配方不同,高端机油和低端机油,添加剂成本可能相差数十元。添加剂采购价格一般在每吨5万元左右,为了省钱,假机油可能少添或者不添。广东肇庆一位假机油生产者表示,不用算添加剂价格,美孚、嘉实、壳牌,你要什么,他调什么。“SN级别的5W-40我们都能做,广州有几个客户都是从我这里拿货。”

对于假机油,包装成本可能比油更高。有假机油生产者表示,由于“美嘉壳”更新了包装,现在技术还没跟上;加上“查得严”,广州好几家包装厂暂时都不做了。

为了防止,“美嘉壳”一直在升级防伪技术。比如壳牌最新包装,用了3D立体光变效果、四维全息图案、双层防伪二维码等多重手段,使成本和难度持续升高。一家广州的包装厂表示,他们那里还有货,但价格比较高:嘉实多金嘉护42元/件;美孚速霸62元/件。

一瓶4L装机油,重量约3.6kg,一吨原料可以灌装287桶。由此估算,假设做一款高仿美孚速霸1000,5W-30机油,基础油成本约13.6元,添加剂成本约26元,加上包装62元,总成本约101.6元。

美孚官方旗舰店,该产品售价268元,毛利率接近164%。真正的者,成本只会更低。低难度和高利润,使机油趋之若鹜。

◆?正规渠道也被“污染”?

流通环节,假机油更加隐蔽。真假难辨的线上渠道,鱼龙混杂的汽配商城,都是假机油滋生的土壤。甚至有观点认为,正规渠道也在售假。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美嘉壳’,7成以上都是假货。甚至一些官方授权经销商,也真货假货混着卖”。

这一类观点认为,由于正品机油渠道利润不高,真假货源掺着卖,才是机油经销商的“财富密码”。多位业内人士接受访谈时表示,正规渠道确实存在流入假货的风险,但规模和比例无法评估。

上汽车享家渠道经理孙晓介绍,“美嘉壳”经销商利润,一般在15%-30%。相比之下,部分国产品牌利润反倒较高,基本在100%以上。

一位从业多年的汽车经销商,给我们看了一份价格表。他从代理商手里拿货,4L装美、嘉、壳,正品单件毛利在百元左右。但他也表示,加上店面和人工成本,正品机油利润确实不高。

“如果进假货,成本会比正品批发价低30%-50%”。维保店用假机油,如果是高仿假货,一般消费者也看不出来。高收益、低风险,假机油成为部分经营者的选择。

但总的来说,正规渠道,仍然是避免假货最有效的手段。正规渠道,比如大型电商平台、线下连锁商超,重视的是品牌长期发展,售假机会成本、法律风险很高。这些企业不会主动售假。

途虎养车采销高级经理袁放介绍,为了防止假货,途虎养车和壳牌、美孚等厂家建立了直接合作,并推出“一物一码”溯源系统,为防止假货增加屏障。

官方渠道售假,更大的可能,是“官方渠道”本身是假的。一位深圳商家,对我们自称是美、嘉、壳授权经销商,可以从工厂直接发货。但壳牌官方表示,并不会向消费者直接发货。嘉实多授权经销商列表里,也查无此人。这样的渠道,自然大概率会买到假货。

近年来,线上渠道占比越来越高,但线上也不是防范假货的灵丹妙药。有些时候,线上渠道反而让假机油更容易流通。

每个电商平台,你都能搜到大量同款,但价格远低于官方旗舰店的机油。以壳牌喜力HX7?5W-40,4L装为例,同一款产品,在壳牌天猫旗舰店售价398元;而在另一家店售价仅199元。这样的机油是不是正品,答案不言自明。

理性的消费者,或许不会去买这些商品。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线上渠道,反而能更容易采购假货,转手轻松赚取高额利润。

◆?如何根治的“土壤”

作为商品,假机油堪称“完美”:成本不高、利润不低、难度不大、风险很小,无论还是售假,都是一笔“好生意”。

对消费者来说,假机油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法知道他的下限有多低。正品机油1万公里保养一次,假机油可能只能跑3000公里。如果是废油提炼,对发动机会有更大伤害。

现在的假机油,冒牌“A货”已成为主流,一两万公里,或许车主都意识不到差别。这就像一种慢,危害缓慢而深入。金色的机油在齿轮间奔涌,黢黑的积碳一点点沉淀;只有当发动机出现异响、磨损时,你才会意识到,“xx,原来买到了假机油”。

越是慢,越难以根治。假机油不仅侵害消费者利益,更会扭曲机油产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假机油问题,也不可能靠一日之功。从根本上说,国内假机油泛滥,与国产机油技术偏弱有关。导致产品定价权被国外巨头掌握,使机油行业整体价格偏高,给者巨大的利润空间。

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打破机油技术壁垒,把整体价格拉低。就像小米手机出现前,国产手机山寨泛滥。当山寨产品没有了利润,自然会逐渐退场。

打破技术壁垒,主要包括两块,一是添加剂,二是技术标准。润滑油测试高级工程师金成良举了个例子,某款添加剂国内实现自主生产后,价格直接由每吨8万元腰斩为4万元。添加剂在机油中占比不高,但成本不低;国产没有替代,价格就居高不下。

机油技术标准,目前由美国API(美国石油协会)、欧洲ACEA(欧洲汽车制造协会)主导。一些国内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拿到欧美认证后,反过来在国内卖高价。这正是国内机油技术偏弱,导致的市场乱象。

想打破技术壁垒,短期并不容易。添加剂方面,国外巨头有上百年历史,短期内难以赶超;机油标准与发动机息息相关,发动机技术不能突破,就很难掌握机油标准的话语权。

技术提升是一项长期事业,短期来看,治理假机油,还是要依赖监管。中国汽车后市场,一直有“散、乱、小”的特点,及销售环节隐蔽且分散,客观上增加了打击难度。导致在生产环节,很难进行全面的治理。

相较之下,加强流通环节管理,可能更容易产生效果。一方面,正规渠道相对集中,保证这些渠道没有假货,消费者能放心购买,会压缩假机油市场;另一方面,要发挥消费者监督力量,建立清晰的投诉渠道和赔偿机制,对售假行为形成震慑。

◆?结语

治理假机油,确实不容易。如果不从“土壤”入手,有害的“杂草”永远也除不完。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即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机油和后市场的混乱局面,与车市发展并不匹配。如何让车主用上放心油,真的不是一件小事。(文/汽车之家?蒋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