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一年曲线变化图_国际油价一年曲线变化
1.汽油同样价格的情况下,冬天加油比夏天加油成本更低吗?
2.原油多少美元一桶
3.国际油价对中石油影响如何?
4.国际金融类毕业论文选题理由
汽油同样价格的情况下,冬天加油比夏天加油成本更低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成品油的价格,是由发改委来统一定制的。每隔10个工作日,国家发改委都会公布一次成品油的零售价。也就说,油价,一个月要变动两次。
这是因为原油价格波动剧烈,导致从原油中提炼出的副产品,比如汽油、柴油的价格,也不稳定。这种价格波动,以吨为单位看,会比较明显。而我们日常加油都是以升为单位,所谓感受不是很强烈,价格通常都已分为单位上下浮动。
我们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就是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发改委会根据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设定国内成品油的涨跌。但是,从能源政策角度考虑,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涨跌,参照的只是国际原油价格在130美元每桶至40美元每桶的这个区间。
也就是说,原油价格超过130美元每桶,成品油价格不提升或少提升;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每桶,成品油的价格不作调整。
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加油站,它的油价在同一个调整周期内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贵,有的地方便宜?这是为啥呢?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成品油是一种商品,它有固定的价值,也就有围绕价值上下浮动的价格曲线。而加油站作为经销成品油的场所,自然要面临市场竞争,确保它的定价能够盈利。
而国家发改委的成品油价格,其实只是一个最高限制。在这个限制下,加油站可以自己确定每升油的价格。加油站综合考虑运营成本、成品油批发成本、地理位置等因素,只要价格不高于发改委最高价格,不低于成本价造成亏损,就可以设立自己的价格。
所以,你有可能看到相邻不远的两个加油站,即便是同一个品牌,油价却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大货车加的柴油,差距每升能到几毛钱之多。这并不是说其中油价便宜的加油站油品就不行,而是它可能因为地理位置不够优越,面临较大的竞争,需要促销。
另外,由于中国的加油站鱼龙混杂,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桶油”外,还有很多地方品牌加油站,以及合资、外资加油站。更进一步说,还有一些山寨的私人加油站。
不同的加油站之间相互竞争,也会导致同一种类型的成品油价格存在差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品油的批发成本不同。
有些比较小众的加油站,油价特别低,中石油、中石化6块多,它这里只要5块多。这是因为这种加油站的成本比较低,但是油品质量自然不如三桶油。
在国内,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陕西延长石油具备原油勘探和开采资质。所以,只要原油是从国内买的,那么就只能从这四家企业手里买。如果原油是进口的,也只能从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的几家拥有进口配额的企业手里买。
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进口,大部分都是从中石油、中石化手里采购。所以,从原油角度来说,国内众多品牌的加油站的差异不会特别明显。
真正体现差异化的,是炼油的过程。在这个环节,由于全国存在很多地方和私人炼油厂,所以最终成品油的质量层次不齐。我们国家对于成品油只有一个宽泛的最低标准,而且是更侧重于环保而非性能,所以你在很多“野鸡”加油站加的油,虽便宜但不耐烧,而且清洁性和抗爆性都打了折扣,或者与宣传存在出入。
涡轮哥建议,除非迫不得已,不要去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加油站加油,包括那些山寨加油站、包括中海油,以及壳牌石油等。这些加油站的油虽然比中石油、中石化便宜,但是是论原油的品质和炼油的技术,都要次一些。
有些车主慕名以为壳牌石油的油很好,毕竟是国际大牌。实际上,壳牌的加油站在国内只是成品油的经销连锁而已,壳牌在国内只有惠州的中海壳牌一家合资工厂负责炼油,而炼油厂的运输半径是1000公里,这一家炼油厂不可能供给全国的壳牌加油站。
所以,壳牌的成品油都是从地方炼油厂采购的。但是为了保持竞争力,壳牌在成品油中加入了添加剂以提升油品。
壳牌石油和中海油,虽然价格便宜,但是油并不耐烧,因为这两家油品的能量密度比较低。作为一家主营原油买卖的石油公司,中海油在不断开拓成品油市场,因此降低价格以换取市场。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低,也就意味着成本。
从根本上说,中海油作为石油勘探和开采企业,之前没有下游业务的,比如原油提炼和成品油销售等。最近几年,中海油效仿两桶油的一体化业务模式,开始往下游布局。但是炼油厂的数量并不多,也不擅长这块业务。
因此,中海油的成品油,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从地方炼油厂批发来的。这些地方炼油厂,有些是被中海油收购了,名义上是大型央企出品的油,但实际上品质与中石油和中石化有差距。
原油多少美元一桶
原油多少美元一桶
目前价格一般在60-70美金/桶。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50多美元/桶。
一、一桶原油多少?桶和吨是我们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欧佩克组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来表示,而中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作为原油数量单位。
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尽管吨和桶之间有固定的换算关系,但由于吨是质量单位,桶是体积单位,而原油的密度变化范围较大,在交易中如按不同的单位计算,结果也不同。
二、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原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此外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三、原油分类
按组成,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可分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可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三类。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
石油的重要性不用我说了吧,如果你对石油比较了解,就更知道它的重要性了。上半年原油价格一直不断飙升,可现在全球经济有衰退迹象,石油的需求似乎在走下坡路,而且越来越明显,价格已经出现了"崩盘"。
本周二WTI原油价格下跌"破百",盘中下跌10%,每桶97.43美元,最终跌到了8.2%,每桶99.50美元,这可是从5月11日开始油价第一次跌破100美元,是WTI原油期货5月以来的最低收盘价。
同时,布伦特原油价格也不乐观,下跌9.5%,每桶102.77美元,可能你感觉不到这个数字的低迷,但你要对比一个月前就知道了,一个月前布油价格每桶可是超过了120美元。
油价跌破了100美元,大家会想,这是怎么回事?
疫情肯定是其中原因之一,这点所有人都能想到,疫情严重影响经济,大家都勒紧裤腰带,石油需求减少,价格自然下跌,这很好理解。据相关数据统计,疫情对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5万亿美元,让全球失去了超过了2亿个工作机会。
美联储这次加息了75个基点,是30年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联邦利率也位于1.5%至1.75%之间。可怎么调整,美国通胀率还是很高,本月高达8.6%,而美联储的预期是2%,差得太远了。
从经济考虑,美联储可能会继续加息的路子。有人预测,联邦利率可能会达到4%。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美元加息还会继续,那么国际期货市场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到原油价格下跌。
原油市场说白了是就是金融市场,信心其实很主要。这次国际油价下跌,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投资者暂时不看好这个市场。美国花旗集团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金融寡头,集团分析师在7月5日表示,如果经济衰退严重影响市场需求,布油在今年年底每桶可能到跌到65美元,2023年底或许会跌倒45美元。
其实这次国际油价下跌主要还是因为经济走势较弱,导致原油需求走软,最终造成原油库存增加,而导致油价下跌。
油价大跌必定会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根据咱们国家现有机制,下轮国内成品油价调整会在7月12日24:00开始。有专业人士做出预测,国际油价如果继续跌,国内成品油价可能会出现今年的第三次下调。
一桶石油多少钱?
原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是“桶”,一桶是159公斤,因为各地出产的原油的比重不同,所以一桶原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吨原油一般在7桶到8桶之间,按世界原油平均比重计,一吨等于7.35桶。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是每桶50+美元,按当前美元汇率1美元等于6.2人民币,这样算下来,每吨原油价格约3100+元。二月期原油价格47.82美元/桶,三月期原油价格57.57美元/桶。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每天原油价格都有波动。现在国际原油价刚回升了18%到46.34美元/桶,但国内的油价跟国际油价的影响不同,反应慢半拍。经济学上来讲,一般不会有税比油贵的问题,因为拉弗曲线证明,超过顶点税收下降。你觉得国内原油价格过高是因为我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国,进口原油价格还要受到国家的财政策调节。
一般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市场价格在750-1元/吨左右,会因原料的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一般原料热值比较低的价格就便宜点,比如:秸秆类。热值高的价格就贵,比如:木屑类。南昌裕超为您提供颗粒机报价、利润分析、相关生物质颗粒机设备的介绍,详情可拨打免费热线:139070327咨询更多相关信息可联系自贡荣华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服务:自贡荣华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为于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拱桥村二组,紧靠内宜高速,交通便利。主营生物质燃料,纯木屑颗粒,年产20000多吨。产品清洁、环保、排放达标!谢谢!
原油价格多少钱一吨
原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是“桶”,一桶是159公斤,因为各地出产的原油的比重不同,所以一桶原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吨原油一般在7桶到8桶之间,按世界原油平均比重计,一吨等于7.35桶。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是每桶50+美元,按当前美元汇率1美元等于6.2人民币,这样算下来,每吨原油价格约3100+元。
扩展资料:
国际原油市场定价,都是以世界各主要产油区的标准油为基准。比如在纽约期交所,其原油期货就是以美国西得克萨斯出产的“中间基原油”为基准油,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在计价时都以轻质低硫的WTI作为基准油。因为美国这个超级原油买家的实力,加上纽约期交所本身的影响力,以WTI为基准油的原油期货交易,就成为全球商品期货品种中成交量的龙头。通常来看,该原油期货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很高的价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场上的三大基准价格之一,公众和媒体平时谈到油价突破多少美元时,主要就是指这一价格。然而,世界原油三分之二以上的交易量,却不是以WTI、而是以同样轻质低硫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为基准油作价。1988年6月23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也门等国家和地区,均以此为基准,由于这一期货合约满足了石油工业的需求,被认为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险及进行交易的工具”,也跻身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三大基准。伦敦因此成为三大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中心之一。布伦特原油期货及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竟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纽约原油价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约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伦特原油为基准油作价。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7.33桶,也就是一桶大约为136公斤多一点。尽管吨和桶之间有固定的换算关系,但由于吨是质量单位,桶是体积单位,而原油的密度变化范围又比较大,因此,在原油交易中,如果按不同的单位计算,会有不同的结果。
国际油价对中石油影响如何?
3月9日,中东地震,原油价格暴跌.到了3月23日,国际石油价格已经连续第四周下跌,美国原油价格创下了1991年以来最大周的下跌幅度,一次破坏了20美元/桶,直到投稿,美油下跌了1.72%,报告22.24美元/桶.石油价格变动迅速传导到国内,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3月17日发布文件,从2020年3月17日24点开始,国内汽车、柴油价格每吨下降1015元和975元.折合涨价,92#汽油降0.8元/升,0#柴油降0.83元/升,国内许多地区汽油进入5元时代.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国际石油价格对中石油的影响
两桶油在疫病期间咬牙紧张了两个月的脸,一下子没有紧张,流下了眼泪.
据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中石化、中石油的成品油销量仅为上年春节同期的20%左右,但仍需正常运营.销售额急剧下降也要开始,这是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但是,对2桶油的打击最大的是,最近的原油价格急剧下跌-每月至少损失750亿美元.中石化2018年纯利润为630亿美元.
什么是什么?成本越高利润越大
现在的两桶油,油田业务萎缩,以炼油和销售为中心的企业.199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732万吨,当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6亿吨,进口原油只有锦上添花的效果.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高达4.62亿吨,当年中国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原油依赖度超过70%.
也就是说,现在两桶油的炼油和销售业务,使用的原油以进口油为主.自产原油远不能满足国内疯狂增长的燃料需求.
据两家公司年报报道,截止到2018年底,中石油共有2家.18万个加油站,加油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兆元,销售额1.77亿吨,损失64.5亿元中石化有3万个加油站,加油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5兆元,销售额1.98亿吨,利润234.64亿元.
从收益构成来看,两家公司已经严重相同,以炼油、销售为主.了解两桶油的主要业务,看看油价的影响.既然以精炼销售为中心,进口石油价格便宜,炼油成本不是很低吗
这是一个常识性的理解,可惜这个理解放在两桶油上,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原油从进口、储存、精炼到销售,有很长的时间窗口.这意味着两桶油要满足国内巨大的销售需求,必须确保大量库存.根据最新财报,两桶油的账面库存接近3800亿元,其中原油(含途)超过1500亿元.2桶油的库存周转天数平均为1个月左右,这些原油的成本价格可以在1月前估计为60美元左右.保守一点,即使按30美元/桶的原油新价估算,也要计提50%的库存损失.也就是说,这个月,两桶油损失了750亿美元.
750亿是什么概念?2桶油2018年的总净利润也只有1500亿美元.但更糟糕的是,根据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零售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相结合-2桶油一个月前以60美元/桶进货,现在加工后以30美元/桶的价格销售.
在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这个价格机制对2桶油非常有利:前期的低价库存可以卖出高价,相反,原油价格急剧下跌的情况下,这个价格机制对2桶油造成了灾难.
还得忍耐!石油类股票一路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6年发展改革委员会发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成品油零售价格和国际油价联动机制的生效区间为40美元-130美元.也就是说,40美元以下,无论怎样下降,两桶油的零售价格都不会下降.那样的话,不是不稳定地赚钱吗
事实上,类似的保护价格从2009年开始公布(实际上更早),当时的保护价格是80美元-130美元-当时国际油价普遍较高.但是,根据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规定,价格联动机制的价格不是真正的零售价格,而是最高的零售价格.国际石油价格低于地板价格,国内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降.
但现在国内大部分加油站都没有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国际油价下跌的时间稳定的话,零售价格应该下跌还是应该下跌.自2009年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蓝曲线)和上海92#汽油零售价格(红曲线)的变化对照图显示,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上与原油价格一起变动——国际油价上涨时,两桶油的利润更高.
更能反映原油价格对两桶油的影响,是资本市场.在香港股市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股价从3月9日开始下跌,其中海油股价暂时下跌幅度超过40%.从国际环境来看,原油价格的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两桶油来说,痛苦的日子还得忍耐一会儿.
国际金融类毕业论文选题理由
这是2个资料,网上找的,这东西没人会写,你修改修改,我看就行了
世界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繁荣,但高油价、对战略性资源的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趋于上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和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5%。世界经济在去年第三、四两个季度和今年第一个季度连续三个季度达到5%的年增长率后,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率回落到2?5%。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在进入今年第二季度后同时放缓。按年率计算,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从今年第一季度的 4?5%下降到第二季度的2?8%。不过,由于消费支出在7月份之后重新出现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美国经济仍表示谨慎乐观,预计全年将达 4?3%。日本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年率均达到了6%,但今年第二季度跌至1?7%,重新唤起人们对日本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复苏的忧虑。欧元区今年上半年的年增长率达到2?3%,尽管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消费支出、出口需求等均停滞不前。世界经济中的另一个积极动向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避免了硬着陆,在初步抑制了经济过热现象的同时仍保持快速发展;加拿大、印度、俄罗斯等经济增长亦很强劲。总体而言,世界经济这一轮复苏仍有望持续。与此同时,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的作用也在趋于上升,其中比较显著的问题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对战略性资源的争夺引发恶性竞争迹象,贸易保护主义上扬。
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尽管世界经济经过结构性改革,对石油危机的吸收能力比20多年前的大为提高,但国际原油价格的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的抑制作用和通胀压力仍不容忽视。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经济对高油价的承受力很不均衡。经过 30多年的努力,发达经济体由于替代能源、低能耗的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抵御高油价冲击的能力相对较高。而新兴工业国家如中国、韩国等严重依赖制造业的经济,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敏感性则比发达国家高得多。由于新兴工业国家当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与日俱增,高油价的冲击如转变为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将是沉重打击。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需求上升是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直接拉动因素,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来对石油、原材料的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经济层面的供求关系并非解释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及其对世界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惟一因素。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还来自国际战略因素。某些国际势力对于一些国家的迅速发展怀有不健康的心态,试图通过控制世界战略性资源维护自身地位,制约他国的发展。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日本在中俄石油合作问题上搅局,亦有长远的战略考虑。这些因素对国际能源价格的走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一,加剧了石油产地如中东地区的动荡,直接影响国际石油的实际供给和市场对国际能源供求关系的心理预期,推动国际油价走高。其二,妨碍国际能源合作实现共赢格局,容易在国际战略资源问题上引发恶性竞争,不利于世界的共同发展。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是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又一不健康因素。近来世界反倾销浪潮高涨。中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并继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承受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在西班牙还酿成针对中国的焚鞋事件和运动。日益增多的国际经济摩擦折射出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政治和社会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还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变动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重商主义学说。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斯密与李嘉图的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二十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资源配置”或“资源禀赋”的贸易学说。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的模型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规模报酬仍然不变。他们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结构变化,在赫克歇尔—俄林体系中徘徊多年的国际贸易理论又活跃起来,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贸易的原因和结果,研究新的贸易结构与贸易政策,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学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学说已逐渐成熟。其中一部分已被编入教科书,另外部分仍在继续讨论之中,仍是贸易的前沿论题,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些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并阐述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意义。
一、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工业发达国家之间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为贸易原因提出新解释的主要是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主要的贡献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这一理论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解释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之间的和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1)a〕的发展是建立在两个与以往理论不同的假设上:(1)企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2)国际市场的竞争是不完全的。
具体讲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所面向的只是国内的需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如果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产品所面临的市场就会扩大,国内需求加上国外需求,企业生产就可以增加。由于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产量的增加反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了竞争能力。
由于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囊括一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使国际分工和贸易成为必然。但具体哪一国集中生产哪一种产品,则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自然(竞争)产生,也可以协议分工。但这种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二、国际贸易、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关系来进行。在经济学文献中,虽然已有许多理论阐述了技术在贸易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是最新一系列的研究则把技术作为一种内生变量,不仅讨论技术对贸易的影响,也分析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把技术变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经济增长等结合起来研究,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前沿课题。
国际贸易理论的这一新发展的背景也与战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有关。在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理论说明了当前“北北贸易”和同类产品之间贸易的原因之后,人们自然就会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有规模经济?产业的规模经济和国际分工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说技术的差异与发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么,技术又是怎样产生、发展、传递的?技术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学者们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增长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学的研究中,关于国际贸易、技术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文章很多。从其理论渊源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沿着李嘉图的模型,仍把技术作为一种外生变量,但从动态角度分析技术变动对贸易模式和各国福利水平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把技术作为一种内生变量,不仅研究技术怎样影响贸易和增长,同时把技术发展作为科研、投资、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一种结果,研究技术变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间的关系。
1.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的贸易与增长理论
(1)技术差异所形成的贸易模式
除了“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贸易学说外,技术作为外生变量上的差异亦被用来说明发达工业国家之间和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马库森和斯文森(Makusen and Svenson,1985)在他们的研究中假设两国的资源配置比例和需求偏好都是相同的。产品生产需用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但不具有规模经济。但如果两国在生产技术上有某种细微的差别,劳动生产率就会略有不同。在两国的贸易中,各国都会出口其要素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
戴维斯(Davis)在他1994年的研究中也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业。其中第一种产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而第二种产业生产两种不可完全替代的产品。假设其中一国在第二种产业的生产中与国外略有技术上的不同,在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上比别国略胜一筹。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要素价格的相等会使该国生产和出口这种产品,而别国则会生产出口另一种产品。
马库森、斯文森和戴维斯的研究说明,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技术上的差异亦可引起同行业产品之间(intra—industry)的贸易。
(2)技术变动对贸易模式和福利的影响
克鲁格曼1986年研究了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福利的影响。在他的模型中,他假设有两类国家:技术较先进的国家(发达国家)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产品亦分为两类:技术密集型产品与非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些假设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有些相似,它的发展在于:假如技术变动了(而不管为什么会变动),会对各国的贸易模式和福利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这种技术进步发生在发达国家,则结果是没有坏处。第一,对发达国家来讲,它技术更高了,产品更先进了,由于本来就在技术上领先,更新的技术的产生并不面临什么竞争,也不威胁别国,别国也威胁不了它,所以技术进步对它有好处。第二,对落后国家也没坏处,因为技术差距拉大了,给后进国家更大的空间来发展和赶超。所以技术进步发生在先进国家对这两类国家均有利。对先进国家唯一的不利之处是对一些本来就有技术优势的产品,技术进步和生产出口能力的提高,有可能使这些产品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有可能变得不利。
假如技术进步发生在后进国家呢?克鲁格曼认为结果是缩小了两类国家之间的差距,对原来先进国家是一种竞争,对他们不利。后进国家会因为自己有能力生产这类产品而减少进口,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是使该类产品价格的下降,对先进国不利,二是如果这种产品需要密集使用后进国本来就稀缺的资源,那么对后进国来说也不利。
2.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的贸易与增长理论
贸易理论的另外一方面发展是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来分析,研究技术变动的原因,也研究技术的进步作为生产和贸易的结果对贸易模式与社会福利的影响。技术变动有两种源泉,一种是被动的,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而是从看中、干中学会的,是通过经济行为学来的,这叫“干中学”(learningby doing)。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知识。另外一种是主动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种技术变动是一种革新(innovation)。技术革新一般是研究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的结果。
(1)“技术外溢”(Spillovers)与“干中学”(Learing—by—Doing)
所谓技术变动或技术进步并非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发明。在许多情况下,所谓技术进步只是学到了别人已有的先进技术。这种学习过程有时并非是最初的目的,而是在从事生产或其他经济行为时自然产生的副产品。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也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自然地输出了技术,被称为技术“外溢”(Spillovers)。不管什么技术,都有一个外溢的过程。“干中学”式的技术进步,大部分是从技术外溢中获得的。技术外溢,又可分国际、国内、行业间和行业内几种不同情况。
a)国际技术外溢
国际技术外溢指的是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如通过贸易)的途径传播到了别的国家,从而使别国的生产者也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术。
为了说明技术在国际间的外溢,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各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和Y。在两国没有贸易时,各国的生产是由本国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决定的,A国有生产X的比较优势,B国则有生产Y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国会专门从事X的生产和出口,B国则专门生产和出口产品Y。这是贸易发生后的最初均衡。
现在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技术是无法垄断的,可以通过商品贸易“外溢”到别国。贸易的结果,AB两国的生产者都掌握了彼此的生产技术并有可能对本国的生产进行调整。这种国际范围内的技术外溢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情况是,A国本来有生产商品X的比较优势,但B国生产X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A国引进了B国生产商品X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率。这种结果发挥了本国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有利于A国的长期增长。另外,商品X本来就是B国相对短项,在两国实行分工和贸易后便不再生产。A国多生产X可以使B国的进口价格下降,也有利于B国。这种技术的外溢使原来由“比较优势”决定的贸易模式变成了由“绝对优势”决定。技术外溢的结果,两国都从中受益。
但是如果B国生产商品Y的技术比A国先进,A国从B国中学到这种技术并用此来改进发展其本来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Y。对A国来说,这种技术引进的结果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但对B国来说则是一种威胁和竞争。如果A国生产Y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的资源,对A国的长期发展也不一定有利。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参见Yanagawa,1993)。
b)国内的技术外溢
国内技术外溢指的是技术在本国范围内的传播。由于地理、语言、文化等原因,国内技术外溢比学习外国技术更快。
八十年代后期,克鲁格曼和卢卡斯(Lucas)分别讨论了国内技术外溢的问题。在克鲁格曼(1987)的模型中,他假设有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一系列产品。其中任何一国会在一些产品的生产技术中有最初的领先地位。尽管技术可以在国际间传播,但本国内的技术外溢会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较快的国内技术外溢过程,该国原先的领先的行业会有加速发展的可能,原有的比较优势会增强,“国内技术外溢”也会使别国在他们原来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更有领先地位,技术的国内传播使各国的差异扩大。
卢卡斯(1988)的模型与克鲁格曼有些相似,只是他假设一系列国家,生产两种产品:X和Y。各国的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相同,但对两种产品的技术知识的最初掌握程度不同。一些国家生产X,另一些国家生产Y,形成最初的国际分工。由于技术在国内的外溢,生产X和生产Y的国家都会在各自的专业生产中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各国对两种产品技术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很难改变,除非产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产品价格下降的速度,改变原先国际分工的地位,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向另一种产品生产的,也只能是那些原来就在边缘上的国家(marginal country)。
克鲁格曼和卢卡斯的分析说明:一个国家最初的比较优势、产业选择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可能与它本国的技术知识和资源配置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偶然的因素,但最初的产业结构一旦形成之后,国内生产技术的外溢使得一国在这些产业中的生产率比别国提高的更快,会使该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更加巩固。这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擅长于一些行业,而另外一些国家擅长于另外一些行业,这与国内的技术外溢是有关系的。而且,一旦形成了某种生产格局,改变是不容易的,因为产业规模与国内的技术外溢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成本增长的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就会有利可图而继续存在。历史在决定一国长期的生产和贸易模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c)行业间与行业内的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行业之间(inter—industry)和同行业之内,许多行业虽然产品不同,但所用的资源有许多是相同的,如何提高要素生产率对各行业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另外,这里的“技术”概念,也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生产方式,也包括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因此,一个行业拥有的技术优势也可能外溢到别的行业,使别的行业的生产率也有所提高,并对社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1)c〕
同一行业内也可能有不同的产业集团(industry clusters),各集团生产类似产品但生产技术不会完全相同。与国外类似的产业集团相比,生产上也会有不同的优势。国际贸易以及由此产生的竞争和技术外溢会缩短各产业集团的技术差距。
(2)发展研究(R&D)与技术创新(Innovation)
技术变动的另一个来源是技术创新,它是一种投资、开发与研究的结果。新技术的开发主要表现在:a)提高要素生产率,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保证产量的情况下,使用更少的资源;b)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
技术创新或开发型技术进步可以在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中出现。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个最终产品可以由一个企业变成许多个企业来生产。同一企业中也可分为许多部门,每个部门只生产产品的一个零部件。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每个部门只集中于一个小范围的大规模生产,而在这个具体的零部件生产中,企业有可能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利润。换句话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利润不再只是从最终产品中获得,每个生产环节都独立出来,都有获得利润的可能性。对利润的追逐使生产的每个环节上都有改进技术的动力。
开发型技术进步也常常是在对新产品的研制中获得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产生出新技术。
与“干中学”不同,技术创新或开发型技术进步是需要大量投资和研究的,因此,只有在保证这些投资能够获利的条件下,企业才会去研制新技术。因此,一国能否获得大幅度的开发型技术进步,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没有保护的话,企业开发新产品所冒的风险与其收益不对称,也就没动力去投资、研究。(2)要鼓励对科研的投资。干中学虽然也能提高技术,但毕竟有局限性,毕竟只能缩短与先进技术的差距,一个国家要想技术上领先,就必须有开发型的技术进步,但开发型技术进步是需要有法律和投资来保证的。
国际贸易与开发型技术变动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迫使各国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也通过国际技术外溢给各国互相启发的机会。新技术的开发不再只是个别国家的行为,而成为各国的共同努力。这里边也有一个技术开发的规模经济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贸易和技术的国际流动可以使开发研究形成“规模经济”而降低各国的科研开发成本。一项新技术从一国开始后,另一国可以马上引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不应重复同样一个过程。当然,这样做需要许多政治条件和技术条件,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
另一方面,技术革新也会影响贸易模式。在技术作为外生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