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交易石油价格_跨国交易石油价格表
1.席卷全球的石油公司兼并浪潮是发生在什么时间?
2.世界5大跨国石油公司有哪几个?
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石油方面有好处吗?石油股票会升吗?
4.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5.原油的供需面有哪些?
席卷全球的石油公司兼并浪潮是发生在什么时间?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末,全球石油业曾掀起过两次大的并购浪潮。这两次并购浪潮对现代世界石油工业的格局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尤其是从80年代开始,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国际大石油公司掀起了兼并重组浪潮。石油公司通过兼并来维持和加强自己的地位。这其中规模较大的兼并收购事件如下:
1979年12月,西方世界第二大工业公司和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在美国的子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以16.8亿英镑(当时合36.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另一家规模也不算小的石油公司贝尔里奇公司的全部财产。
1980年,太阳公司以23亿美元兼并了得克萨斯太平洋石油公司,格蒂公司以6.3亿美元兼并了储备和天然气公司。
1981年,杜邦化学公司以78亿美元兼并了康纳科石油公司。
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以40.9亿美元兼并了城市服务石油公司,钢铁公司以59.3亿美元兼并了马拉松石油公司。
1984年,美孚石油公司以57亿美元兼并了苏比利尔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以101.3亿美元兼并了格蒂石油公司,雪佛龙公司以134亿美元兼并了海湾石油公司。
1985年,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以56.7亿美元购回了美国壳牌31%的股票。
1987年,BP以78.2亿美元回购了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45%的股权。
1983—1990年间,埃克森公司花了160亿美元回购了全部股票,以避免被兼并。
一时间,兼并和收购成为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取得新的油气资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1987年至1989年初,埃克森公司通过收购所得原油储量达8.9亿桶,耗资59亿美元;1984—1988年,皇家荷兰/壳牌集团购入的原油储量达10.2亿桶。1987年和1988年,BP石油公司通过收购它的美国子公司标准油公司内的非母公司股权和兼并英国的大不列颠公司,使自己掌握了美国全国已探明原油储量的10%和英国北海已租出勘探区面积的30%,一跃成为实力同埃克森和皇家荷兰/壳牌十分接近的西方世界第三家最大的石油公司。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各国对外开放形成广阔市场,世界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新的重大变化,这些都使世界石油工业面临一场跨世纪的历史性变革。世界市场空前扩大,各种矛盾大大加剧,使各国和各种社会力量既面临着巨大机遇又面临尖锐挑战。在这次新的调整中,跨国石油公司通过兼并方式进行业务重组,既可以从裁减人员、调整交叉重复的业务、共享最佳技术和市场、协同运输与采购等方面大大降低成本,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产品开发,从而在地域、业务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其在世界石油工业中的地位。
新一轮石油业重组的规模之大、涉及范围及领域之广及其对石油业产生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主要并购案例有:1998年8月11日,BP公司以563亿美元收购阿莫科公司;1998年12月1日,埃克森公司以866亿美元收购美孚公司;1998年12月1日,道达尔公司以466亿美元收购了菲纳公司;1999年4月1日,英国石油—阿莫科公司以303亿美元收购了阿科公司;1999年4月30日,雷普索尔公司以159亿美元收购了YPE公司;1999年7月15日,道达尔菲纳公司以511亿美元收购了埃尔夫公司。
经过上述重组活动,彻底改变了石油工业原有格局,在原来世界上十几个大型石油公司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四个超级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壳牌、BP阿莫科阿科和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它们无论是从资产规模、市场份额,还是从技术实力、管理水平上说,都远远超出世界上其他私营石油公司,成为全球石油业中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他们在未来世界石油业发展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纵观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石油不仅是一种利润巨大的重要商品,而且还是一种关系到各国军事、经济和战略安全的重要物资,成为世界各大国竞相争夺的对象。西方石油工业出现的这轮兼并浪潮带有西方各主要国家争夺和分割世界石油资源、销售市场和争夺霸权地位的性质。伴随着这场举世瞩目的石油业大并购,西方大石油石化公司全面调整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资源战略、可持续战略、低成本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以及营销战略等,以全新的姿态步入新的世纪。
世界5大跨国石油公司有哪几个?
1、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美国) 2330
2、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英国、荷兰) 1510
3、英国石油-阿莫科公司(英国) 1430
4、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石油公司(法国、比利时) 920
5、谢夫隆-德士古石油公司(美国) 690
后面的数字是他们的市值.单位:(亿美金)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石油方面有好处吗?石油股票会升吗?
国际方面。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国际投机资金投机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等于美元贬值。原油以美元计价。因此,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对国际原油价格有利。
首先,人民币升值将直接降低中国原油进口成本。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确定主要基于国际成品油市场。原油进口成本降低带来的效益主要被处于垄断地位的流通和生产环节与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策略截获,终端消费环节的效益将非常有限,也就是说,各种以人民币计价的成品油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价格不会大幅下跌。与此同时,进口成本的下降将增强外国原油供应商对中国购买力提高的期望,这将有利于国际原油市场。此外,人民币升值将增强国际市场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信心,这也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一个积极因素。上海燃油期货市场也将受到上述积极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商品出口和外资进入,进而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降低中国原油进口需求的增长速度,这无疑对国际原油市场不利。当然,这一不利因素将间接影响上海燃油期货市场。更直接的说,中国是燃料油进口大国,燃料油是中国唯一面向市场的成品油。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燃油现货价格下跌,这对上海燃油期货市场显然是不利的。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伴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机制的变化和更多外汇交易品种的出现。因此,一些投机资金将从商品期货市场转向外汇市场和外商投资,这也将是上海燃油期货市场的一个负面因素。总之,对于国际和国内石油市场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在短期内并存。单就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而言,长短期效应基本上相互抵消,价格波动不大。此外,由于石油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弱,进口成本的下降不会刺激中国原油需求的大幅增长,因此很难对国际原油价格构成绝对收益。但人民币升值的短期效应仍将刺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带动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同步上涨。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政府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资源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97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资源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资源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皇家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皇家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资源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采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资源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资源国推动天然气资源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资源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资源国为开发“困气资源”(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资源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资源”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计划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AG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政府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计划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采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资源包括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原油的供需面有哪些?
目前,由于原油储备的不均衡,国际上原油价格受到美国和欧美等地区影响较大,在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中,供求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是投资者们需要关注的其中之一。供需关系怎样影响原油价格?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都会影响石油价格的变化,同时也受其他能源和及节能技术的发展影响。不仅全球经济增长会造成,而且超预期增长也会牵动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出现上涨。这也表明,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
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也使得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其中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1/3。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经济增长是影响原油需求的主要因素,要对原油消费的增长作出规划,就要对消费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作出预测。
影响原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为较为充分的需求数据相比,原油的供应数据显得较为缺乏。主要原因在于,与需求方相比,原油的供应相对集中,这让投资者在判断未来原油的供应状况时心存疑虑。
原油供给主要来自欧佩克国家和非欧佩克国家,相关数据可以通过多个机构提供的数据整理获得,最重要的是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部公布的工序数据。石油输出国的13个成员国大约占全球石油供给的40%。欧佩克的任务就是调节“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进而影响原油价格。而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始终处于最大化的状态,较难估算。
另外,原油供应中,剩余产能和炼制瓶颈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美欧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纪之交通过资本运作发起的新一轮兼并联合使得世界石化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石化巨头对全球石油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以及石油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深刻影响。
此外,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对生产者不同时期的生产量造成影响,也影响其决策,同时还会影响到市场供给量,从而间接地引起价格波动。世界石油价格最低水平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出现上涨。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