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2.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墨西哥有哪些独特之处?

3.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国际大石油公司

4.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墨西哥产油_墨西哥油价便宜多少

黄金和石油价格联动的原因分析

金价与油价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美元汇率的波动(特别是贬值),通货膨胀,石油出产国的黄金运作,国际大的发生。

1.美元汇率波动,特别是美元的连年贬值引发了金价和油价的同向波动

由于黄金和石油在世界交易市场上都是以美元报价,而美元又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媒介,所以每当美元升值或贬值时,都会带动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同向变化。当美元升值时,金价和油价降低;而当美元贬值时,金价和油价又往往升高。近年来,美国大量发行美元,造成美元连连贬值,人们纷纷转向其他风险小、可保值的资产,例如黄金。黄金是公认的硬通货,是保值避险的最佳资产之一,人们为避险而将更多资金转移到黄金上来,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人们预计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而石油又是当今工业社会必不可少的,人们大量购进石油,又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上涨。

近年来,在美元连连贬值的情况下,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节节攀升。研究者们认为,美国的双赤字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鉴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双创下新高,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影响了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美元因此仍处于疲势中。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连续第四年上升,达到725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时,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8%,高于2004年的5.1%。不仅如此,2005年美国的财政赤字达到4270亿美元,打破了2004财年4120亿美元的赤字纪录。这意味着美国的财政赤字连续4年上升,并再次创下新高。到2005年底,美国的双赤字已经超过1.15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在今后10年里,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2.58万亿美元,每年的赤字额均将超过2000亿美元。

实际上,2002年初到2004年底,美元指数由116.82下跌到80.57,下跌幅度达31%。尽管格林斯潘连连提高美元利率,2005年美元又有所反弹,但是由于提高幅度有限,远未达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后,美元又开始继续贬值。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庞大的军事支出,小布什取了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从而把美国国内的风险和压力转移给了国际上其他的国家。也就是说,无论是客观上的市场压力还是主观上布什的政策手段,美元一直处于巨大的贬值压力中,因此带动这几年金价和油价的飙升。

2.高油价加剧通货膨胀,剧烈的通货膨胀引发金价上升

温和的长期通货膨胀,对石油和黄金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遇到短期内程度剧烈的通货膨胀,物价普遍大幅度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带动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的上升。

高油价常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兆。石油价格的上涨通常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高油价影响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的能源构成部分,逐渐拉高整体物价。随后,通货膨胀反过来作用于石油价格,带动油价进一步上涨。

而黄金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和保值性,是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在通货膨胀明显的时期,常被加入投资组合,因此高通胀时期,金价通常上涨。例如,1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的金价在7个月内上涨了375%。而当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高通胀或者预期高通胀时,国际市场的金价就会上涨。

3.受石油价格影响的石油出产国对黄金的运作引发黄金价格同向波动

长期以来,油价被视为金价升降的信号指标。因为市场显示金价常追随油价的升降而波动,这和石油生产大国的运作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这些石油生产大国手中巨额的石油美元有关。所谓石油美元,就是指石油生产国出口大量石油,从而导致了极大的顺差。而国际市场上石油通常以美元来结算,称为石油美元。由于大的石油生产国,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伊朗等大多集中在海湾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所以它们对石油美元的操作常具有同向性。这样一笔巨大的资金被集中操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石油是几大产油国的支柱产业。虽然石油生产为它们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产业结构的单一也为它们带来了一定风险。为了转移风险,石油输出国往往将石油美元中极大的一部分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而黄金作为规避风险、投资保值的优良工具,自然也在这些石油输出国的选择范围之内。

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后,产油国所持有的石油美元会迅速膨胀,于是这些国家提高黄金在其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从而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由于石油美元数额巨大,石油输出国操作集中性强,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石油价格低迷时的情况正好相反。更严重的是,若石油价格低到大大影响其整个国民经济时,如石油收入不足以弥补其进口支出,那么石油生产国能通过削减一部分黄金储备,确保本国经济正常发展。但这种削减无疑是扩大了黄金市场的供给量,从而影响黄金的价格,有时它们甚至低价抛售黄金,加剧了黄金价格的下跌。

这样的情况在2005年表现得尤其明显。2005年,金价与油价都大幅上扬,为石油输出国带来极其丰厚的收入,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的黄金需求也随着石油收入的大幅增加而增加。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2005年中东地区的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了38%,其中几个重量级产油国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尤为强烈,阿联酋的黄金需求增长率达到33%,沙特的黄金需求增长率同比增加82%,埃及的增长率高达150%。由此可见,这些来自中东的石油美元推动了黄金投资需求增长,从而推动了金价的上升。

另一个敦促石油生产国购买黄金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组织。除了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产油国,如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它们比较容易遭受石油低价的伤害,所以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黄金储备。并且这些国家接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量,一旦石油价格下挫,这些国家难以归还国际,容易引起国际债务危机。为此,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要求这些国家准备一定的黄金储备以抵抗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其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同时降低利率,推动黄金需求增长,带动金价上涨。

金价和油价波动方向背离的分析

尽管金价和油价大体上呈正向关系,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大体上同向变动的现象,并非绝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例如:15年后,当油价维持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带来的高价时,金价却下滑了两三年才开始上涨,并突破了原来的最高价。从15年到16年初,通胀率高涨引发了高利率,加之石油危机重创,高失业率和破产风潮席卷西方世界,与通胀密切相关的金价,伴随着其他物价的跌落,也开始滑落。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价飙升中不乏对黄金的投机需求。为了阻止对黄金的投机,美国财政部宣布拍卖部分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取相同措施,并要求其成员国用特别权取代黄金作为记账单位,不仅增加了黄金市场上的供给,还减少了某些国家对黄金的需求,导致金价背离高油价,不升反跌。

另一次油价和金价比较明显的背离出现在世纪之交。其间,石油价格的涨势虽然不及上世纪70年代,但已明显开始上涨,走出了长达20年的低迷期。与此相反的是依然低迷的金价,1999年8月甚至达到了近20年来最低价位每盎司252美元。即使由于“9·11”短期急速上扬,价格仍很快回归低价位区间,大部分时间在每盎司255美元~300美元区间徘徊。这次金价和油价背离最主要的原因是多国央行抛售黄金储备,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央行。继1999年世界银行与瑞士银行宣布抛售黄金后,英国央行也抛售了其储备的约715吨黄金中的415吨,黄金价格应声下跌2%。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黄金市场每个月吸纳25吨黄金将影响不大,但是若各国央行或其他部门已认可和估算的出售黄金的数量加起来,则市场每年需吸纳450吨到550吨黄金,黄金市场上供大于求,黄金价格自然低迷。

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上世纪9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淡化了黄金的价值,特别是各央行心目中黄金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金融创新不断,黄金的收益率大大不及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黄金的储备成本在国际储备中又是最高的。考虑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良好,各国央行纷纷把黄金换成更能获利的其他储备品种,形成抛售黄金的局面,自然打压了黄金价格。

另一个促成银行抛售的原因是由于黄金长时间的低迷,很多黄金开商担心价格进一步滑落,纷纷与大型银行签订了套期保值协议,合同规定按当时的价格出售以后所产的黄金。因此大型银行向央行拆借黄金,在市场上抛售出去,将所得资金支付给开商,再用开商以后提供的黄金还给央行,这更刺激了当时对黄金储备的大肆抛售,进一步加剧了黄金市场的低迷。

金价与油价在伊拉克战争时也曾发生过一段短暂的背离。不同于海湾战争时黄金价格飙升,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金价始终低迷。原来,在战争前,美元兑主要货币继续走强以及美国道指和标普连续六天上涨打压了金价,使多数黄金市场人士离场观望。同时,黄金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普遍认同了美军宣传的速战速决、顺利取胜的预测,因而投资者不愿积极交易,而倾向于等待进一步的交易线索。在伊拉克战争开打后,金价上涨势头亦不明朗,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美英联军攻势猛烈,投资者预期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二是一部分黄金投资者获利回吐,打压了黄金的上涨,而另外的黄金投资者陷入困境,很难判断是做空还是做多,未能入市。不过这种短暂的背离,随着战事的不容乐观以及美国新发布的不佳的经济数据而结束,黄金价格追随着油价的上涨脚步逐渐上涨起来。

总结

综上所述,从历史数据来看,金价和油价的波动存在一种非确定数字比例的正向联动关系,原因主要是金价和油价都受美元汇率、通货膨胀、石油输出国的市场操作以及国际重大政治这几大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其中一种价格的涨跌,结合当时的主导因素,来判断另一个的价格走向。当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当某个独立的因素影响程度比较大,压过了金价、油价的共同影响因素时,黄金和石油价格的运动趋势可能会发生背离。但从长远来看,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同向运动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墨西哥有哪些独特之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墨西哥有哪些独特之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曾列举了墨西哥十大不同寻常的地方,包含这个国家的节日风俗习惯、美食文化、民族宗教、管弦歌曲还有肥皂剧等等。想对墨西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吗?赶快来看看吧!

01亡灵节

很多文化艺术中都有祭拜祖先的习俗,但有谁会并对逝者的哀悼变成一个聚集造型艺术、特色美食及群体的盛会呢?答案是——墨西哥!在每年的11月1日,即亡灵节,墨西哥人都是会摆佛龛以缅怀她们热爱的过世亲朋好友,热烈欢迎死者的生命回家。

佛龛上摆着过世者的相片、食材、饮品、骷髅头形状的糖块、焟烛和留念死者的万寿菊(Cempasuchil)。人们认为,过世少年儿童的灵魂会到11月1日回到凡间拜会亲朋好友,而死去的成人则会到11月2日回家。

02快餐

墨西哥玉米煎饼(tacos)、生日蛋糕(tortas)、苞米粉蒸排骨(tamales)还有炸火腿肠饼形(tostadas),是墨西哥人日常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本地人称作“维生素T”。

墨西哥人一直忙个不停,四处奔走,怪不得饭店和路边小吃经常可以看到,遍及每一个角落。无论你是在地铁站,在放学的路上,或是在上班午饭休息日,墨西哥街边为您提供了层出不穷、美味可口的快餐,均以新鲜原料烹制成的,出炉,任君选择。

03肥皂剧

在1958年,墨西哥电视台节目Telesistema制作了墨西哥第一部电视剧《禁忌之路》。56年之后,它继承人Televisa电视台节目一共制作了740部肥皂剧,故事情节依然是一个招数,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无非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同时坠入情网,但是因为某一悲剧的缘故,没法走到一起,在历经众多艰难困苦后,最后携手并肩步入婚姻的殿堂。这种肥皂剧里弥漫着冰冷的婚姻和甜蜜的叛变,让全球的粉丝们看过禁不住不断感慨“我的天呐”。

在Televisa出入口第一部肥皂剧《富人也哭泣》(LosRicosTambienLloran)的15年之后,它已经在海外开创了一个广阔的销售市场。在所有出入口电视剧的国家之中,墨西哥产销量较多,在西语我国占据了一席之地,我国、泰国、非洲及其孟加拉国等国也出入口了不少肥皂剧。

Televisa不是墨西哥国内唯一能制作出成功的肥皂剧的电视台节目,TVAzteca和ArgosComunicación也制作了许多一流的令人感动的电视剧。

04龙舌兰

墨西哥的名酒龙舌兰是世界各国必备的一款酒,出入口96个国家。赶到墨西哥,别觉得一口喝掉一杯马格丽特酒或者一整夜狂饮会使墨西哥人钦佩得五体投地。

龙舌兰如同上等的威士忌酒,应当浅酌慢饮,用心去感受,任何一位本地人都会告诉你,比较好的龙舌兰足够与威士忌酒匹敌。想品味极佳的龙舌兰吗?来龙舌兰小路(TequilaTrail)吧!这儿聚集了一些墨西哥最著名的酿造厂。

05醒酒菜

墨西哥的狂欢派对臭名昭着,由于人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喝的烂醉如泥,第二天醒来,发觉一切都变得一塌糊涂。值得庆幸的是,这里有全世界最棒的解酒特色美食。

醒来时之后,咕噜咕噜饮水,随后吃一些炸火腿肠谷物棒(chilaquiles)、猪肉卷饼、羊肉卷饼,这些食物油腻感辛辣食物,让人保持清醒,最晚到下午一两点,你很快又神奕奕,恢复状态了。

06天主教

墨西哥的天主教徒总数当今世界排名第二(仅次墨西哥,泰国位居第三)。依据墨西哥中国统计局,83.9%的墨西哥人是天主教徒。这一国家对圣母玛利亚的呈现的无穷尊崇展现了墨西哥天主教徒的虔敬水平。

奥克兰的瓜达卢佩圣母教堂(theBasilicaofOurLadyofGuadalupe)是这个我国中最重要的宗教圣地。据报道,这是世界参观考察人数最多的圣母玛利亚神殿。

每年的12月12日,大约有5百万的朝圣者是从墨西哥全国各地前去瓜达卢佩圣母教堂,对圣母玛利亚的恩典表达感激之情,并要求降福。

07善意的谎言

墨西哥人非常害怕显得自己粗鲁无礼,因而,她们打内心深处出现异常抵触说“不”。这些不太熟悉这里的文明礼貌规则的人,可就要注意了,即便她们实际上哪些也不会做,但是却常常会撒一下无关痛痒的谎话,对他人的要求表明应和。

这种谎话可能是“狗把我的作业吃完”这种文不对题,或者“我挚爱的阿姨患上胰腺肿瘤”如此骇人听闻的言语。最常见谎话便是“等小一会”(ahorita)。西语“Ahorita”的字面意思是“立刻”,但事实不是这般。

如果一个墨西哥人跟你说,他会“立刻”做某事,备好坐板凳吧,等候可能很漫长。“立刻”一词展现了墨西哥人的推迟造型艺术,能够表明“十分钟后”,也可以是“三个星期后”。还有一个与“立刻”一样的谎话便是“我正在路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正打算看了电视栏目,站立起来,打个电话,洗洗澡,吃一点零食随后外出见你。

08摔跤面具

职业摔跤(luchalibra)在国外也许更为花里胡哨矫情,在其它国家也许更为强悍强大,但墨西哥却充满着悲沧凄美的颜色。

这种或使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毛骨悚然的面具不但看见十分有趣,他们或是戏剧表演的主要一部分。从对手的头顶取出面具是最大的获胜,都是摔跤比赛中最令人激动的时时刻刻。

09管弦乐

从交响乐团到灵魂乐和蓝调音乐的管弦乐队,所有人亲睐管铜传统乐器。虽然绝大部分我国通常不在狂欢派对和特殊场所才能奏出管弦乐器,墨西哥却不同寻常,在日常生活之中弹奏管铜传统乐器。

这一切都能够归结为班达舞曲音乐(bandas),这也是墨西哥传统音乐和流行歌曲的核心。一般而言,班达乐团由10到20个乐手构成,她们一同弹奏管铜传统乐器、木管乐器和各种敲击乐器。每一位赶到墨西哥的旅者都会被墨西哥漂泊乐团(mariachi)所深深吸引,班达乐团便是其中一部分。

10双关语

双关语,在西语中是“albur”,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表达层面的开玩笑的话,更是一种造型艺术,这需要大家具有灵敏的大脑和表达有恰当含义的信息的能力,经常含有与性有关的潜在性寓意。

很多语言表达都是会使用一些暗含意义和戏弄幽默诙谐的文字类游戏,但双关语在墨西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这个国家乃至举办全国赛事,选拨“双关语总冠军”。

现如今的冠军是LourdesRuiz,打败了每个人,从19年一直蝉联迄今。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3月1日,墨西哥人都是会庆贺“双关语节”。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大家还知道哪些墨西哥的独特之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国际大石油公司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

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

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

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国推动天然气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国为开发“困气”(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富可敌国的石油巨人是指哪些石油公司?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国推动天然气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国为开发“困气”(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