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斯拉降价了,距离下次降价

2.洛克菲勒谈财富:穷人在埋头苦干中变穷,富人靠“2个逻辑”变富

3.“5元时代”继续!今晚国内油价无缘三连涨,系年内第9次暂停调整

4.加个油都要计算油价的男性什么心态

5.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什么梗

特斯拉降价了,距离下次降价

油价下调是什么意思_油价下调原因追溯

特斯拉降价了,下次降价还远吗

你永远搞不懂特斯拉会带来什么惊喜,就好像你永远都不懂下个月的油价是涨还是跌一样。

特斯拉又降价了——旗下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官方降价,以Model 3为例,后驱版本降价1.4万,高性能版本降价1.8万,入门版车型又到了大家熟悉的26.59万。而Model Y三款车型降幅略高一些,后驱版本降2.8万,长续航版本降3.7万,顶配的高性能版本降2万,门槛也再度下调至28.89万。还可以赶上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末班车,这力度也算是不小了。

最爱降价的特斯拉已经半年都在涨钱了

很多人可能不以为意,觉得降价是车市中最不稀奇的招数,尤其是特斯拉。降价对它来说是家常便饭,不然也不会有“价格屠夫”的称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毕竟在此次降价之前,特斯拉已经很久没降过价了。从3月初到现在,至少半年的时间,特斯拉一直在收窄降幅,甚至是维持原价卖的政策。最早也能追溯到去年,特斯拉有过上调售价。可能是销量依旧未变,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最爱降价的特斯拉已经很久没降了。

特斯拉的降价不是为了换销量

特斯拉就是永远不按照套路出牌,别的车型降价往往都是因为销量不佳,热度不够,只能靠降价来凑。但是特斯拉不一样,它不止一次在巅峰时期突然降价。这次也不例外,在刚公布的9月销量数据中,可以清晰的看到,Model Y斩获了SUV领域的销量冠军。单月销量46694辆,比几万十几万的车卖得都好,就算是最近大热的比亚迪宋也不过卖了45934辆。现象级媲美甚至是超越燃油车的数据,让很多车企都眼红。

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Model Y已经累计销售219112辆,同比增幅135.8%,特斯拉中国的累计销量也达到了超31.8万辆,同比也有55.4%的增幅,市场份额达到了8.2%。不管是涨势还是月销数据都证明着,特斯拉还是有不小的潜力,这或许还不是巅峰,但是绝对算不上低谷。

可就是这种辉煌时刻,特斯拉就能做到官方降价,力度还不小,这份魄力也是值得钦佩。那么问题来了,降价到底是为了什么?

降价是为了什么

坊间有猜测特斯拉的降价是未雨绸缪,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拉动销量增长。订单量下滑,以及国产品牌崛起,让特斯拉都感受到了压力,所以适当地降低售价,也算是换取销量的一种措施。

这的确占据了一部分原因,尤其是比亚迪品牌的崛起。同样是9月份,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比亚迪品牌单月销量已经跻身车企厂商排行榜的第一名,比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卖得都多,这个排名对国产自主品牌来说,也是久违了。而且比亚迪不仅是国内市场多点开花,全球化布局也在加速,日本欧洲等市场都进行了新车投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特斯拉在中国风生水起,没曾想背后被偷了家——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当然特斯拉降价主要还是因为产能跟上了,这才是影响特斯拉价格波动的关键。超级工厂的升级,特斯拉提车周期缩短,目前差不多需要4个周就能提车。特斯拉也有足够的精力来满足增长的需求,所以适当的降价,也是一种讯号。

下次降价还会远吗?

目前考虑到特斯拉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的超然地位,短时间内别的车企还难以撼动它的地位,特斯拉的降价也是为了完成年度的小目标。马斯克制定过年产量150万的小目标,目前累计产量在90万辆左右,剩下的需要在第四季度完成,不得不说是有不小压力。降价只是一个开始……

毕竟对特斯拉车型稍有关注的人都知道,现阶段的Model 3售价,哪怕是优惠后都没有到最低的冰点。以前Model 3还有过跌到24万左右的时候,Model Y也有过不到28万的时刻,特斯拉还是有很大的降价区间。下次降价不会很远,在年内必然会有二次降价。不过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此次为了冲击小目标,能否有更低的价格出现。

特斯拉降价对行业的影响

价格屠夫真的不是白叫的。还记得当时Model Y一登场,就让宝马的ix3直接官降7万吗?现如今虽然比亚迪等品牌也在给特斯拉压力,但其实这些品牌受到特斯拉影响更多。当Model 3卖27万多的时候,汉和海豹或者其他20万级别的车型,还能主打一个对标Model 3但是更有性价比的标签。可是当Model 3卖的和国产车差不多的时候,你觉得会有几个人坚持支持国产?在特斯拉电池保值率天花板的面前,会有几个人真的认可国产高端,买更贵的蔚来?特斯拉的这番降价,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会引起相似价位区间的竞品有一定的调整和改动。对消费者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买电动车的不妨可以多等等。

降价最直接的影响

不过对已经购买的车主来说就很痛苦了。特斯拉有千般好,就是价格波动让人受不了。买早的怕买贵,买晚的又怕等,现在来看还真的是买贵了。小编身边一位朋友就是订车两个月,现在提车阶段,遇到了特斯拉降价,但是门店给已购车主的补贴政策还没出炉,经常会有车主集体维权。车主吐槽,买特斯拉不亚于买股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赚还是赔!

洛克菲勒谈财富:穷人在埋头苦干中变穷,富人靠“2个逻辑”变富

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只要 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

于是,开始埋头苦干。即便在努力过程中感觉哪里不对,也懒得思考。满心想着自己 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有所回报

可结果呢?

没有经过深入思考,解决的仅仅是表面问题。这样非但没有达到预期,反而问题越来越多。

最终,穷人埋头苦干,努力解决表面问题后,反而越来越穷。

那么,如何才能深入解决问题,实现富人逻辑思考后的变富呢?

每个人的一生,每个企业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决定企业与个人的命运,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在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道路上,当有问题出现时,你所选择的方向。

是否能选择正确方向努力前行,就看你能不能找出问题的本质。

5why分析法是丰田公司的前社长大野耐一开创的找寻问题根源的方法。

一次新闻发布会时,当有人问大野耐一“丰田公司的 汽车 质量怎么会这么好?”时,大野耐一分享了他的经历。

一天,大野耐一在生产车间转悠时,突然发现一台机器停转了。于是,他找来了工人询问:

1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保险丝烧断了,所以负荷太大了。

2问“好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太燥了,没润滑油,摩擦力太大,所以负荷就高了

3问“为什么没润滑油呢?是用完了吗?”

答:润滑油还剩很多,但是润滑泵吸不上来油了

4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答:油泵的轴磨损了,所以吸不上来油

5问“这玩意儿的理论使用寿命应该是非常长的,怎么会轻易磨损?”

答:因为有很多铁屑之类的杂质混进去了,加个滤网就行了

大野耐一连续不停的问“为什么”之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让丰田公司的生产停工率大幅降低。

如果当初丰田车间的机器停止运转之后,大野耐一只是让员工更换保险丝,简单的解决表面问题。

那么,没有深入思考解决根本问题的结果,势必会加大生产停工率,而成本的提高也会减少丰田 汽车 在当时市场的占有率。

那么后来,丰田就不可能实现短时间内,以小轿跑 汽车 占据美国市场地位。

所以,同样的努力程度,当问题来临时,你仅仅只是表面的处理问题,那么后续的埋头苦干,只会加深你人生路上困难的程度。

而如果你不畏惧困难,在每一个努力路上,用深度思考去解决问题,那么你的努力势必会回馈你加倍的回报。

穷人和富人的差异,除了努力之外,向前追溯原因的能力不同,向后追寻结果的能力,也各不相同。

在我们学习向后追寻结果的能力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洛克菲勒打造石油帝国的经历:

1858年,洛克菲勒向父亲借得了1000美元启动资金后,便与克拉克(合伙人)一起,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肉类和谷物的公司。并在一年时间内,实现了50万美金的销售。

186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纷纷加入了油行列,洛克菲勒也加入了其中。

他先是把肉类和谷物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了搭档克拉克。然后,和安德鲁斯一起创办了一家炼油厂,从此开始一门心思干石油事业。

创办炼油厂之初,石油的利润非常高。但是,随着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开始炼油,没过多久,市场的成品油便开始供过于求,油价开始暴跌。

为了在降低售价的同时获得可观的收益,洛克菲勒开始不断改进炼制工艺,自己制油桶,自制炼油原料,甚至不惜花费数百万美元,建造输油管道、油槽车、油罐汽船和托罐车……

降低成本的同时,他还以高收入大量吸引人才,促进海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两年时间,洛克菲勒就将公司扩大到日产油量1500桶,成为美国最大的炼油公司。

此时的洛克菲勒虽然已经事业有成,但是,曾经面临市场低迷期的辛苦历历在目,不想被牵着鼻子走,就必须主动掌控危机。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抵御石油再次出现价乱的风险?

偶然间,一篇名为“小商人时代已经结束,大企业时代业已来临”的文章,让洛克菲勒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文章的提点和自己不断的反复思考,洛克菲勒终于明白, 只有自己“坐镇全局”,才能抵御风险的重来

而所谓的“坐镇全局”,也就是托拉斯理论,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高度联合,组成一个集团来垄断市场。

于是,他开始大量收购石油公司。

到1879,洛克菲勒终于实现了控制美国90%的炼油业,当地26家石油公司中,有21家被“收入囊中”。

自此,由洛克菲勒一手打造的石油帝国就此产生。

从洛克菲勒垄断石油市场的这一 历史 中,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二个需要提升的能力

5So思考法与5Why思考法不同,5Why思考法的目地是为在问题出现时,找到根本原因去努力解决问题。

而5So思考法就是为了不断向后推理,找到一个能实现解决问题的结果。

如果用5SO思考法的形式去表现洛克菲勒创富时思考过程:

1.各行各业都加入炼油,石油产量增加,价格正在暴跌

so? 价格暴跌,那要怎么办?

2.价格暴跌,公司利润就会下降,想要实现继续经营,就必须想办法缩减成本,增加海外销量

so?缩减成本,增加销量,要怎么办?

3.要实现降低成本提高销量,就必须加大引入高端技术,减少消耗,利用副产品,吸引人才,想办法扩大经营,形成自己的生产体系

so? 形成了生产体系,又能怎么样?

4.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生产体系,别的企业就没有办法与之对抗,竞争对手就越来越少

so? 竞争对手越来越少,又能怎么样?

5.没有了竞争对手,就能“坐镇全局”,才能抵御风险的重来。

其实,不论是5why分析法,还是5So思考法,其目地都是为了在努力路上,实现更有效解决问题和找寻最理想的目标。

穷人之所以努力后一事无成,就是因为缺乏深入思考,盲目的埋头苦干。到最后,不仅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甚至与理想的目标渐行渐远。

所以,想要实现努力后的有所回报,就一定要学会找到自己面临问题的关键,更要清楚自己当下的方法,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是否行之有效。

作者简介:

万子婳,学者,一位热爱读书、经济、金融、 历史 的80后

-END-

“5元时代”继续!今晚国内油价无缘三连涨,系年内第9次暂停调整

2020年7月24日(今晚)24时,国内油价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截止7月24日0时,本轮国内10个计价工作日统计完毕,原油变化率为1.18%,预计汽柴油油价将上调35元/吨,由于没有到达国内50元/吨调整红线,因此本轮国内油价调整搁浅。

国内油价无缘“三连涨”,这已经是2020年内第9次油价不作调整,目前来看,“5元时代”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上一次国内油价三轮连涨还要追溯到2019年2月28日,至今已有接近1年半的时间。

国际油价方面,由于市场预计欧盟***就“恢复基金”和长期预算达成一致有助于石油需求恢复,国际油价7月21日显著上涨,不过随后几天油价走势收窄震荡。截至美国当地时间7月23日收盘,纽约商品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83美元,收于每桶41.07美元,跌幅为1.98%。9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98美元,收于每桶43.31美元,跌幅为2.21%。

不算本轮,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历13次调整,其中8次搁浅、3次下调、2次上涨,汽、柴油价格分别累计下调1630元/吨、1570元/吨。以北京地区为例,当前的92号汽油市场价格为5.68元/升,95号汽油市场价格为6.05元/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加个油都要计算油价的男性什么心态

加个油都要计算油价的男性心态:中国男人对油价的敏感,可以追溯到丈母娘提出高额彩礼的一瞬间,又或者签下购房合同的那一刻开始,能开窗绝不开空调,能坐地铁何必开车进市区,自动档虽好,但不如手动挡省油。村上春树说:“人不是慢慢长大的,人是一瞬间长大的。”在我看来,村上春树也有加不起油的烦恼。

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是什么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史

滞胀的成因

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

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

经过里根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上世纪1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

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 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0 年11 月,1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较为罕见。二战后至10 年间美国共发生了四次经济衰退(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经济衰退发生时,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同时物价也会下降;危机过后,生产增长,就业增加,物价也会上涨。是什么导致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经济不振同时存在?我们还应该从滞胀产生的原因说起。

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出现停滞始于 1969 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

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20 世纪40 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但经过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0 年再降到15.5%。1美国从11 年首次出现了13.03 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3、1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

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曾对 50 到6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失业率下降以及促使经济危机程度减弱和时间缩短,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70 年代,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却双双“失灵”了。

第一、财政政策为什么“失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数届皆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扩大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战后至1981 年为止的36 个财政年度,有27 个财政年度有赤字。预算内的财政赤字在16 年和1981 年分别创下了694 亿美元和739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10 年至19 年的10 年中,的财政赤字预算达5128 亿美元。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1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美元。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亿美元。联邦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缘何失效?归根结底,是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浇油般推高了通货膨胀。

第二、货币政策为何“失灵”?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由价格目标向数量目标过渡。但是,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美联储在实际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体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转变阶段,货币政策不稳定,再加上,高通货膨胀背景下,利率波动较大,最终导致了货币供应量过大。

具体而言,虽然1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后就宣布以货币总量为供给目标,但是实际上却是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最终目标。每隔六个星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就会重新制定各种货币总量的目标区间,以及与该目标区间所匹配的联邦基金利率。如果联邦基金利率高于或低于目标区间,就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手法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标区间内。因此,货币供应量往往会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极不稳定。

另外,选择利率作为调控目标,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虽然关于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预期的长期真实利率。所谓预测的长期真实利率,就是市场参与者通过在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来推测的真实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出现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在这样高的通货膨胀时期,名义长期利率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既不稳定,也不能预测。

因此,在滞胀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帮助经济增长,反而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大,被认为是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也对通货膨胀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直接上升至两位数

世人常常把上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归因为石油价格上涨。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其后的经济衰退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3-14 年。十月战争爆发,欧佩克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国际油价从每桶3 美元涨到12 美元。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衰退。从13 年到15 年美国实际GDP 增长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1980 年。伊朗爆发革命,随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石油日产量锐减油价骤升,从每桶14 美元飞涨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19 年到1980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价格从每桶14 美元上涨至40 美元。从1990 年到1991 年,美国实际GDP 下降了0.17%。

为什么油价上涨会引起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呢?首先,生产率与石油价格关系密切,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生产率下降。美国工业部门在19 世纪70 年代对石油的使用量达到高峰,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使用石油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产部门。

其次,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率。石油以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这两种形式影响物价的走势。

除此之外,不仅是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由于粮食紧缺而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压力。12 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前苏联在这一年到处抢购,大量进口,造成战后前所未有的粮食短缺。14 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第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8 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3 年和14 年,美国食品和饮料价格上涨幅度分别达到13.2%和13.7%;18 年和19 年,上涨幅度分别达到9.7%和10.7%。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与美元贬值

石油价格的上涨从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机所引发,但实际上也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系。15 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10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持续贬值,为油价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滞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滞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方面,美国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13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 个月;1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 个月。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到战后历次危机的最高值。1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近1.5 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最高时达9.2%,失业人数约836 万。在19 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企业破产数量达25 300 家,失业率最高时达10.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滞胀”时期美国各产业的表现

70 年代美国“滞胀”时期,各行业的表现不一。我们统计发现,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表现较差;但是,具有定价权的上游行业和下游服务业,以及出现新的盈利模式的行业,增速明显能超越CPI 的涨幅。70 年代,美国增长最强劲的行业分别是掘业、农林牧渔、金融服务业、公用事业,平均年增速超过10%,远远超过CPI 的上涨。其中,掘、农林牧渔的年增长几次超过50%,主要是受益于石油价格暴涨和全球性粮食涨价。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也曾经接近20%,则是因为70 年代美国的银行业了出现新的盈利模式——国际业务的兴起。中东“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的银行,再加上美元持续贬值刺激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处于信贷扩张、高杠杆、高盈利的丰厚时期,直至80 年代初债务危机爆发。

70 年代,美国温和增长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地产、住宿食品服务业、文化业等行业,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基本实现正增长。信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当时美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格局被打破,行业竞争机制刺激了居民对通信的消费增长。

70 年代,美国增长呈现停滞状态的行业涉及面较广,包括,制造业、交运仓储、建筑业、零售业、批发贸易等,主要是受到经济停滞、失业率高的影响。

滞胀翘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导致了固定收益类资产贬值,经济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涨,缺乏投资渠道的资金开始涌入大宗商品市场。黄金作为规避通货膨胀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创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点。

滞胀对美国股市的影响

经济的衰退通常伴随着股市的下跌。我们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发现这期间总共有8 次经济衰退,每次都伴随着股票市场走熊。股票市场走势是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8 次经济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经提前下跌已经提前下跌,而经济开始复苏前,股市一般会提前4 个月左右起稳。当然并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与经济周期有关,14 次股市调整只有8 次与经济周期有关。信贷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时左右着股票市场的走势。

整个滞胀时期,股票市场经过了 6 次调整,约有一半的时间处于熊市之中。也就是说,1946-1995 年美国股市的14 次调整有一半是发生在滞胀时期的。滞胀严重影响了美国股市的发展13 年-14 年的股市大调整中,美国S&P500 下跌了近43.3%,为历次调整中最大跌幅。从个股的表现看,在70 年代股市调整时期,仍有部分行业的股票出现了一定的涨幅。比如,金融股、国防股、掘股和服务类股。总体来说,板块的走势还是与当时的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滞胀”对全球影响——资金向欠发达国家巨额转移

虽然 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都陷入了滞胀的局面,但是,美国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张,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扩张。国际业务的兴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资金。13 年,加速的通货膨胀与利率上调的不利影响无法支持美国银行正常的融资活动,导致了银行系统的演进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当时石油涨价带来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产油国,这些石油美元最终又存回了美国银行。缺乏正常融资渠道的银行一下子拥有了巨额的资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产生与70 年代宽松的货币政策、过低的实际利率相关。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贬值,负利率降低了还本付息的费用,也间接增强了借款国的信用度。下跌的实际利率、扩张的世界贸易、不断提高的商品价格、再加上贬值的美元,这一切都鼓励了债务国,并给与他们增加负债额的机会。国际上,不产油的欠发达国家需要来支付其国际收支逆差,而产油国家则需要来支持经济扩张。适逢东西方关系缓和,美国银行成为信贷的源泉。

其三、利润。当时,欧洲美元市场不受管制,美国银行不必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债务保持最低的准备金。国际的利润相当的丰厚。

国际业务成为整个银行业务中发展最快的业务。加上各家银行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条件的要求就相应宽松很多。借债国为获得而提供的必要资料少得可怜,一些银行甚至不知道对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数额。就这样整个国际信贷市场迅速的发展起来。1982 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信贷市场的发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纪90年代开始,私人资本才开始显著流入新兴市场。

美国如何走出“滞胀”?

以往当发生经济衰退时,在生产下降、失业率增加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物价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实际情况作后盾,以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失业率下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滞胀时期,异常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发生,使得美国进退两难。

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两任都实行了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16 年1 月,失业率为7.9%,福特设置了一条将失业率压制到1980 年时5.2%的经济路径。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失业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总统在任职期间,也将这一目标路径沿袭下来。其具体措施是:一是减税以刺激经济上升;二是拨款举办公共服务事业;以增加临时工作位置。前一项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扩大了预算赤字,从而加剧了美国依然存在的通货膨胀,以至于18 年又出现“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后一项措施则因拨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货膨胀的上升导致卡特不得不将重点重新转移到治理通货膨胀上,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过了10%。由于卡特在治理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货币政策时紧时松,也没有执行前后一至的战略。最终,卡特也在“滞胀”的阴影中下台。

稳定货币供给量和结构性财政政策

19 年沃尔克就任美联储,强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强势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将美国推入强势美元时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宫,里根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改弦易辙,用了四个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干预。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干预。

首先,里根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即使利率过高触发经济危机,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里根在期上任初期虽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稳定的货币供应量抑制了通货膨胀,使得通货膨胀逐步下降。到 年已经降到3.8%。其次,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使得企业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对刺激传统产业更新设备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低于前期,也鼓励了企业投资。除此以外,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了油价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工会为保证工人就业而放弃提高工资的要求等客观原因也使得通货膨涨出现了下降的态势。经过里根的持续努力,美国终于1983 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此轮经济滞胀一共经历了13 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