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储石油好不好_河南海储石油价格走势
1.玉米种价格走势怎样?
2.光伏背板玻璃印刷的作用
3.年钨供需形势分析
4.官方表示,当前国内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5.猪的价格为何跌的这么快,还会跌吗?
玉米种价格走势怎样?
后市玉米价格仍将保持稳中有升”
国内玉米在连续四个月下跌之后,自三月份开始走出了大涨小回,平稳上升的慢牛行情,虽然涨幅不大,但走势相当稳健。近期国内玉米继续小幅上涨,其主要原因是:
一、上半年玉米出口大幅增加
海关资料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出口玉米77万吨;1-5月份我国玉米出口总量为301万吨,同比增加105%。吉林省玉米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百万吨;黑龙江1-5月份出口玉米56.5万吨,较去年增长5.4倍。国内玉米出口的大幅增加,减轻了国内的供应压力,使国内玉米由供大于求转为供求基本平衡,在目前甚至出现了供略小于求的紧平衡状态,人们对玉米走势的看法也随之由弱转强。出口量的增减仍然是左右国内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后期仍需要重点关注国际市场主要玉米出口国美国、阿根廷等国玉米出口价格,以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主要玉米进口国的玉米需求情况。
二、养殖业旺季来临,有望刺激价格上扬
进入夏季后,国内养殖业的消费需求一般出现季节性增加。目前,离下半年的肉禽蛋消费旺季只有二到三个月的时间,国内饲料、养殖业旺季已经来临。近期,国内大部分地区畜禽存栏数增加,部分地区已经出现饲料销量回升。随着养殖业高峰的到来,国内库存玉米的继续消耗,存量逐步减少,玉米市场仍将继续小幅振荡走高。
三、供应主体惜售心理增强,市场供应偏紧
关内:每年的六月份后,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玉米存量都会降至底部,货源减少。目前,河北农民手中玉米数量减少,因此惜售心理增强,山东地区玉米供应趋紧,而且随着近期华北地区炎热高温,电力供应十分吃紧,因此铁路运输煤炭的需求增加,使得粮食运输费用有增长的势头。关内局部地区玉米出现供应不足,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东北地区:随着关内玉米可供量的季节性减少,东北玉米逐步成为玉米市场供应的主角,目前东北地区农民的玉米存量也已降至较低水平,据调查,目前吉林省农民玉米存量约在10%左右,辽宁省农民玉米存量约在7-9%,黑龙江农民玉米存量约在9-10%。尤其是交通沿线地区符合质量标准玉米相对较少,且农户惜售心理仍然存在,流入市场粮源有限,促使玉米价格保持坚挺。由于产地新粮收购艰难,吉林部分粮库正顺市轮出一部分玉米陈粮以缓解供应。供应不足将导致产区价格上涨动力更强,产区价格上涨将向销区逐渐传导。
四、玉米生长初期气候不利,市场对新玉米产量感到担忧
六月份,华北黄淮地区降水普遍偏少,且持续高温,导致粮田旱情发展,使玉米播种受阻,已出苗的玉米生长发育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7月份以来,华北地区高温少雨,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高温天气,对玉米的生长仍然不利。东北地区的降水天气不断,局部地区出现冰雹等灾害性的天气,受灾地区玉米面临绝收。由于阴雨天气的持续,东北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田间积温不够,导致玉米苗株生长缓慢,生产周期延长。加之今年播种期延后,后期如再出现早霜等天气,将使玉米单产严重受挫。
受天气影响,预计今年玉米播种面积低于预期,大体与上年持平。由于上年全国各地天气有利于玉米生长,玉米实现全面增产丰收。因此,如果今年玉米面积增加不多或者持平的话,则今年玉米增产的可能性不大,气候条件不好还有可能减产,因此玉米生产形势相对有利于后市价格保持相对较高的价位。
除此以外,中国农业信息网的价格频道有一些相关的分析报道:
://202.127.45.55/Search/agrisearch.jsp?search=%28DOCTITLE%3D%28%28%CE%D2%B9%FA%D3%F1%C3%D7%29%29+or+DOCCONTENT%3D%28%28%CE%D2%B9%FA%D3%F1%C3%D7%29%29%29+and+%28REPLACECONTENT%3D09%25%29&classic=09
光伏背板玻璃印刷的作用
随着日益受重视的“双碳”时间表敲定,"光伏"成了资本市场最热门的概念之一。在政策推动下,光伏玻璃的需求激增,一个巨大的市场已经出现。光伏玻璃和普通玻璃有什么不同?又在光伏产业链中发挥什么作用呢?下文带你彻底读懂光伏玻璃!
1
光伏玻璃利好,下半年需求回升
历史上光伏玻璃一度被纳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范围,2020年下半年,扩张受限的产能无法应对高景气度下的爆发性需求,光伏玻璃出现供需失衡,价格飙涨。
在多家光伏组件企业的联合呼吁下,去年12月,工信部发文明确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受新政策影响,2021年起光伏玻璃扩产增速。
2020下半年光伏玻璃价格在供需紧张的推动下快速上涨,不到半年的时间价格涨幅接近80%。进入2021年3月份以来,光伏玻璃价格已回落到历史低点徘徊,但根据CPIA测算,今年新增装机55GW左右的情况下,上半年仅完成了不到10GW,下半年供需格局向好,光伏玻璃价格有望小幅反弹。
2
光伏玻璃在光伏产业链中的位置
概括来说,光伏产业链行业上游为从硅料到硅片的原材料制备环节;中游则是从光伏电池开始到光伏组件的制造环节,负责生产有效发电设备;下游则是应用端,即光伏发电系统。
那么,正处于黄金赛道的光伏产业,都有哪些参与企业?
光伏产业链全景图谱如下:
要生产一台光伏组件,仅有硅料、硅片和电池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非硅辅材相配合。辅材的性能对组件最终性能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光伏玻璃就是光伏产业链上重要的辅件!目前常见的组件辅材包括互联条、汇流条、钢化玻璃、胶膜、背板、铝合金、硅胶、接线盒共八种。
从成本端看,辅材中成本占比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边框、玻璃、胶膜、背板以及焊带。其中边框在非硅成本中占比最高,而玻璃、胶膜以及背板则是光伏组件的核心辅材,对设备的最终性能有重要影响。
(图中为2020年数据,不适用于2021年,但整体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
光伏玻璃的发展主要受上下游驱动,目前的主要趋势分别是增大与减薄。
尺寸增大主要是受上游影响。由于硅片尺寸的逐渐增长,作为封装面板的玻璃板也必须同步增大,方能满足上游需求。但当前行业内能够生产大尺寸玻璃的企业不多,这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供需错配,助推了玻璃价格上涨。未来如何尽快调整产能,是对生产企业的挑战。
减薄则一是降本需求,二也与光伏组件设计有关。目前,部分双面组件取的是正反面均用玻璃封装的双玻璃路线,正反双面均使用2.5/2.0mm厚度玻璃,而非传统的3.2mm。这既是为了设备整体减重,也是出于成本考虑。考虑到双面组件渗透率的持续增长,未来光伏玻璃减薄也将持续。
3
光伏玻璃的制作流程
光伏玻璃一般用作光伏组件的封装面板,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其耐候性、强度、透光率等指标对光伏组件的寿命和长期发电效率起核心作用。目前光伏玻璃有三种主要产品形态:超白压花玻璃、超白加工浮法玻璃,以及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玻璃。
通常来说,硅片光伏组件主要使用超白压花玻璃或超白加工浮法玻璃,一方面可以对太阳能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增加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超白压花玻璃及超白加工浮法玻璃的含铁量相对较低,透光率更高,能够提高组件发电效率。
光伏玻璃制造流程
主要分为原片生产和深加工两个环节。其中,原片生产指将原料熔化制成为玻璃原片半成品的过程,主要包括配料、熔制、澄清、压延、退火、切片、装箱等步骤。原片生产是光伏玻璃的制作核心环节,原片玻璃生产环节决定玻璃的透光率与瑕疵度,其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各家厂商拉开单位成本的关键所在。深加工指以原片为基本原料,通过精切、磨边、清洗、镀膜、钢化、装箱等步骤提升玻璃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最终产品,用作组件的封装面板。
此外,为了增加玻璃的强度,玻璃还要经过钢化处理。
光伏玻璃工艺难点
主要在于低铁控制和温度控制:超白玻璃生产工艺难度较高,主要体现在配料和熔制环节, 压延、退火、切片等原片生产的其他环节以及深加工的主要环节均与普通玻璃的生产工艺差异不大。
(1)低铁控制:光伏玻璃对铁含量的要求很高,在配料计算中,一般以各厂商配方的标准成分为基 准,对各种原料化学成分含量进行配平运算,而 Fe2O3在计算中为带入项,因此对各项原料的化学成 分含量特别是铁含量有明确要求。在制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原料的化学成分、精确控制原料称量、 尽可能提高配合料均匀度等工艺标准,同时原料输送设备必须取高效除铁控制措施,以避免造成 原料的二次污染。
(2)精确控制熔窑玻璃液上下温差:超白玻璃铁含量低,玻璃液透热性好,垂直方向上温度梯度减小,导致池底的温度升高,表面温度降低,造成玻璃液上下温差减小,玻璃液对流减弱,微气泡不 易排出,澄清难度增加。因此熔窑的结构设计上,需要适当增加窑炉池深,用逐级抬高的台阶式 池底结构,设置鼓泡装置和窑坎结构,用窄长卡脖结构,主横通路设置调压小烟囱,池壁设计为拐角形式等;在工艺控制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玻璃色泽的控制,窑炉气氛需调整为氧化性, 对燃料的成分也需要控制,避免产生硫化铁降低白度。二是玻璃澄清质量的控制,一般用多点温度控制技术确保温度的精细控制。
4
光伏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区别
光伏玻璃性能特别,技术认证复杂,客户黏性高。成品的光伏玻璃具有高太阳能透过比、低吸收比、低反射比和高强度等特点。光伏玻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产品性能、效率及寿命,因此光伏玻璃的技术认证更为严格、复杂。由于认证复杂、周期较长且成本不低,光伏电池玻璃企业一旦与组件厂商建立了购销关系,一般较为稳定。
光伏玻璃生产成本相对刚性。在原片玻璃生产环节中,重质纯碱和石英砂是主要的生产原材料。为了保证原片玻璃的高太阳能透过率,玻璃含铁量比普通玻璃低,一般要控制在0.015%-0.02%左右;因此原片玻璃生产中需使用高透光度低铁含量石英砂,石英砂中二氧化硅和铁的含量决定其品质。实际生产中,直接材料占总成本比重大概40%,燃料和动力占比约40%,这些材料和燃料的成本相对刚性,厂商主要通过做大窑炉来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等手段降低成本。
光伏玻璃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光伏玻璃技术壁垒较高,长期技术经验积累和完备的工艺流程构成 了非玻璃生产企业进入光伏玻璃行业的主要障碍。此外,与普通玻璃生产线相比,超白玻璃生产线 在料方设计、配料工艺、窑池结构、熔化工艺、控制流程等方面均有更高要求,普通玻璃的生产线无法轻易转换为光伏玻璃生产线。除技术壁垒外,光伏玻璃行业还具有认证、客户、规模等方面的 进入壁垒,形成了新进入者寥寥的整体格局。
5
光伏玻璃的主要成分
光伏玻璃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燃料动力、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等构成,其中原材料和燃料动力占成本的 80%以上。
光伏玻璃的原料包括石英砂、长石、白云石、石灰石、纯碱、芒硝等,由于不同产地原料的成分差异较大,因此为保证原料成分稳定,一般会选择定点砂矿购优质低铁原料。
扩展阅读:光伏玻璃主要原料的地域分布
我国石英矿储藏量丰富,安徽凤阳、江苏东海、安徽蚌埠、广东河源、江苏新沂、新疆准东、辽宁彰武、 河北灵寿等地均为石英砂产业聚集地,但符合标准的砂矿不多,主要分布在安徽凤阳、广东河源、 广西、海南等地。
钾长石是由硅氧四面体组成架状晶体结构钾的铝硅酸盐矿物,一般呈肉红色、黄白色、白色或灰色,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我国钾长石储量约79.14 亿吨,黑龙江、新疆、陕西、青海、云南、山西、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19个省(区)市已有探明有大中型储量的矿床,其中黑龙江、新疆、陕西、青海的储量约占钾长石已探明储量的90%。
白云石是构成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与白云石共生或伴生的矿物主要有方解石、菱镁矿、长石、石英、石膏等。我国白云石矿产分布广泛,几乎各省都有分布;储量丰富,目前已探明可开白云石矿储量超过200亿吨,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宁夏、吉林、河南、辽宁、内蒙等地。
石灰岩在我国储量丰富,除上海、香港、澳门外,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据原国家建材局地质中心统计,全国石灰岩分布面积达43.8万KM2(未包括西藏和台湾),约占国土面积的1/20,其中能供做水泥原料的石灰岩量约占总量的1/4~1/3。
原料
一般占光伏玻璃成本比重 30%-40%。在原料中,纯碱占比接近 50%, 石英砂超过 25%,其他原材料成本不足 25%。
一般情况下,为节省运费,企业会本着就近原则在当地购石英砂。石英砂价格波动相对较小,一般随 CPI 波动,此外,一 些企业为了保障原料供应安全,锁定石英砂购成本,直接投资相关矿产,如信义光能控制了部分广西北海、广东河源的石英砂,福莱特拥有安徽凤阳储量 1,800 万吨的优质石英砂矿权等。
纯碱是影响光伏玻璃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纯碱上游为原材料盐与氨气,成本相对较为稳定, 价格变化主要受下游需求影响。纯碱下游有玻璃、无机盐、氧化铝、玻璃、洗涤用品等行业,其中玻璃消耗纯碱占比达 55%,对纯碱的价格影响最大,因此总体上纯碱价格走势与玻璃需求有一定相关性。
光伏玻璃的燃料动力主要包括石油类燃料、电和天然气等。原片生产环节主要能耗以天然气、石油类燃料和电为主,其中窑炉为主要耗能设备;深加工环节以用电为主,其中钢化炉为主要用电设备。
燃料
成本一般占光伏玻璃总成本的 30%-40%。石油类燃料是影响燃料成本的主要因素,其中电力和天然气由市政供应,为指导价,各地价格略有不同,总体而言较为稳定,而石油类燃料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波动较大,价格也更难判断,因此是成本变动的最主要来源。
一般而言,每吨石油焦价格下降 100 元,每重箱玻璃生产成本下降 1.06 元。为尽量降低石油类燃料价格大幅波动对成本的影响,行业内许多公司装配石油类燃料和天然气双燃料系统,可根据石油类燃料和天然气的价格效益比合理选择燃料结构,且近年来受制于环保压力,厂商越来越重视天然气的使用,如福莱特最新设计的 1,200 吨/日熔炉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石油类燃料为备用系统。以福莱特为例,虽然尽管 2015-2018H1 期间,原油价格波动超过了 240%,但总体上燃料动力费用占购金额的比例在 39%-45% 之间波动。
6
国内光伏企业龙头有哪些
光伏玻璃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有信义光能、福莱特、彩虹、金信太阳能、南玻、中建材等企业,其中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处于第一梯队,彩虹、金信、南玻处于第二梯队。目前信义、福莱特、彩虹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三家企业。
行业龙头介绍
信义光能:公司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总计日熔化量7,8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占有全球超过 30% 的市场份额。2020年公司新增6条太阳能玻璃生产线总产能为6,000吨/日,预期2020年和2021年产能将分别增长至11,800和13,800吨。
公司光伏玻璃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芜湖天津以及马六甲市,都在沿海城市。沿海城市耗电量大,是光伏玻璃下游客户产能集聚的位置,而贴近下游,客户能够减少运输成本、原材料方面公司自建了北海石英砂生产基地,建成后可以进一步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
公司是全球首家于商业生产中用日熔量1,000吨一窑四线生产线的生产商,公司日熔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大尺寸窑炉的燃烧效率更高,单位能耗更低,具有单线成本优势,同时大窑炉对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上也更具摊薄,优势公司光伏玻璃窑炉良品率为82%。
福莱特: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总计日熔化量5,4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占有全球超过20%的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二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商。公司新增四条太阳能玻璃生产线,总产能为4,400吨/日,将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新增2000吨/日和2400吨/日产能。此外,根据公司A股发行预案,公司将进一步扩充安徽凤阳2*1200吨/日窑炉线,预计2020、2021、2022年,日熔产能分别可达6,400、11,000、12,200吨/日。
公司还拥有安徽凤阳储量1,800万吨的优质石英砂矿权,在提升原材料品质的同时,又巩固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通过技术的提升以及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光伏玻璃的单位成本从2017年的17.99元/平方米下降至2019年的15.96元/平方米,降幅达12.72%。公司原产能和新产能良品率分别为80%和95%,高于信义光能。
公司A股IPO项目年产90万吨光伏组件盖板玻璃项目的单窑熔量,已经从公司原有产能的300-600吨,大幅提升至1000吨,而今年新建的75万吨产能又进一步提升至1200吨。
根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光伏玻璃企业至少公布了12个重大光伏玻璃扩产项目,总投资额接近450亿元。前两个项目投资均超过100亿元,属于凯盛集团与彩虹新能源。但需要注意的是,光伏玻璃产能释放时间较长,一般建设周期为1.5-2年。所以今年扩产的项目,预计要到2023年才可能完全释放,所以短期内产能供给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从历年光伏玻璃产能来看,信义光能、福莱特的产能一直排列最前。而今年信义光能、福莱特、洛阳玻璃、亚玛顿均有扩产,从产能爬坡来看,有望在2023年之前投产。信义光能与福莱特实际在产产能分别为10,800t/d、9,200t/d,福莱特安徽凤阳2条1,000 t/d产线将于2021下半年投产。国内规划及在建产能合计8,400 t/d,将于2021、2022年建成总产能12,200、18,200 t/d。
来源:放大灯、全球光伏、未来智库等
年钨供需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状况
(一)世界钨状况
根据美国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统计,2009年,世界钨储量约281万吨,与2009年比,储量减少,这主要是加拿大和葡萄牙两国的储量变化导致的(表1)。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钨矿储量分布单位:万吨(金属量)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世界钨在地理上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这四个国家的钨储量占世界钨总储量的82%(图1)。根据目前的地质工作情况,中国钨矿储量和量居世界首位,并且有世界上最大的矿床。
据估计,世界钨约有40%分布在中国,15%在加拿大,10%在美国。除这三个国家外,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奥地利、玻利维亚、巴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朝鲜、韩国、葡萄牙、缅甸和泰国等。
图1 世界钨储量分布
图2 我国钨储量分布
(二)我国钨状况
我国是世界钨最丰富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钨矿区396个,钨查明储量(WO3)571万吨(基础储量228.7万吨,储量94.9万吨),比2008年净增9.8万吨,增长1.7%,其中勘查新增23.8万吨。我国钨分布于21个省(区、市),储量分布高度集中,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河南、广西、广东和福建6省(区)(表2;图2),其查明储量合计占我国的75.9%。
表2 2009年我国钨矿储量分布单位:万吨(WO3)
我国钨矿储量中富矿少、贫矿多、品位低。钨品位(WO3)大于0.5%的仅占20%(主要是石英脉型黑钨矿);而在钨矿的可储量中,品位大于0.5%的仅占2%左右,绝大部分是贫矿。在钨矿查明储量中,黑钨矿约占20.9%,白钨矿约占68.7%,混合钨矿约占10.4%。
我国钨储量消耗较大。从2001年至今,钨储量减少了40.51万吨,减少30%;基础储量减少174.84万吨,减少43.3%。按照我国2009年钨矿生产能力计算,目前钨基础储量的开保证年限为23.10年。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钨生产状况
世界金属统计局统计,2009年世界钨精矿产量约为76898吨(含钨量),比2008年增加17.7%,这主要来自中国产量的增长。世界钨矿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玻利维亚、葡萄牙等国。这5年中,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都在80%以上;其中2005年,中国钨矿产量占世界比重更达到89%,2009年这一比重有所下降,但也在84.5%(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钨矿山产量单位:吨(金属量)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10
(二)我国钨生产状况
2009年,国家在行业政策和行业监管上继续加大对钨实施有的保护性开,制定和实施钨行业监管和开总量控制的配套措施,严格控制钨矿开总量;随着钨矿整合,伴生钨、低品位钨的综合回收产量增长,全国钨精矿产量有所增加;一些主产钨矿区由于往深部下延,品位下降或趋于枯竭,钨精矿产量有所下降,有些已出现明显下降;钨行业投资有所降温,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钨开总量的进一步扩大,减缓了钨市场供应量的增长。
钨矿选能力有所增长,钨冶炼加工能力保持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5家钨冶炼企业的仲钨酸铵(APT)生产能力为18万吨。70家钨粉生产企业的钨粉生产能力为6.16万吨;199家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为3.49万吨,是2000年的3.88倍;34家钨丝生产企业产能为400亿米,是2000年的4倍,均与2008年基本持平。8家钨铁生产企业的产能为3.4万吨。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国内钨精矿产量为9.91万吨,同比增长17.35%。随着需求恢复,11~12月产量增长较快。其中湖南生产钨精矿2.33万吨,同比下降16.25%;江西生产钨精矿4.72万吨,同比增长18.68%。2009年江西钨精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7.6%,湖南占23.5%,两省合计占全国钨精矿产量的71.1%,这一比例在2000年为80%。内蒙古、云南、广西、河南和福建的产量增加较快(表4)。
表4 2004~2009年全国钨精矿产量(折合量,WO365%)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05~2008;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统计,2010.1
2009年我国钨冶炼产能已经过剩,但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仍然在扩大产能。全国钨产品生产能力闲置分别为仲钨酸铵47%、钨粉61.1%、硬质合金52.9%、钨铁64.5%、钨丝43%。
2009年,我国APT、氧化钨、钨粉产量同别增长6.05%、3.53%和12.03%;钨铁产量同比下降43.64%;钨条杆和细钨丝产量同别下降8.82%和3.51%;硬质合金产量同比下降4.24%。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对钨及产业持续关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钨矿开发利用、进出口贸易及相关产业政策。早在1991年,院就将钨列为实行保护性开的特定矿种。从开、选冶、加工到市场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实行有的统一管理,并从2002年起对钨精矿实行开总量控制。然而这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实到位,开指标不能完全贯彻执行。突出表现为钨精矿产量年年超过国家下达的开总量控制指标,平均超过47%;2004年钨精矿产量更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123.7%,同期我国钨精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为83%~90%。2009年,实际产量超过开控制指标的44.6%。
图3 1990~2009年我国钨精矿产量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钨具有熔点高、硬度大、超耐热性、卓越的高温机械性能,在所有金属中具有最低的膨胀系数、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散热系数低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力、电子、石油化工、军事工业、金属和木材加工、建筑、矿、抗磨损等领域。常用于切削工具、高速工具钢、灯丝、电极、触点材料、磁控管、碳化钨、催化剂等产品。
(一)世界钨消费状况
世界主要的钨消费地为欧洲和美国、日本、中国,其他重要钨消费国家和地区还有俄罗斯、韩国、南非、印度、巴西、以色列、巴基斯坦以及地区等。第21届国际钨工业协会年会资料显示,2008年世界钨的消费量在87500吨左右,较2007年增长5.4%。估计2009年的钨消费量为92000吨。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和美国出现债务危机,实际的消费量可能低于此数字。
中国钨消费逐年增长,2009年占全球的比例为29.3%。世界钨的终端消费结构见表5。
表5 世界钨终端消费结构单位:%
资料来源:国际钨工业协会第20届、第21届年会市场报告;USGS,2010中国国际钨钼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10
(二)我国钨消费状况
2009年我国钨实际消费量减少4.55%,为2.18万吨。其中,硬质合金消耗钨1.09万吨,同比下降10%;钨特钢消耗钨5791吨,同比增长1%;钨材消耗钨4114吨,同比增长2%;钨化工消耗钨1051吨,同比增长3%。
我国硬质合金是钨消耗最大的领域,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硬质合金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在此带动下,国内其他领域的钨消费都呈现恢复性增长。
我国钨的消费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同,表现在硬质合金领域的钨消费比例低于美国、欧洲、独联体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用于钢材和特种合金等的钨消费比例远高于上述地区。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钨贸易状况
美国、日本、西欧是世界主要的钨消费国家和地区,合计占世界总消费量的60%~65%,但这些国家钨精矿产量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2%~15%,大多靠进口满足需要,因而也是最重要的钨进口国。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钨供应国,供应了国际市场钨产品需求的约80%,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玻利维亚等国家。因此,在中短期内,国际市场钨产品的供应形势取决于我国对钨业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国内钨进出口贸易状况
2009年,我国钨产品出口在关税和配额的双重调控下,又遇全球金融危机,国际钨市场需求减弱,钨产品进出口量值双双下降。钨企业,尤其是钨产品出口贸易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钨产品出口的宏观调控,密集出台钨产品出口关税调控政策。从出口退税、降低退税、取消退税到目前征收和调高出口暂定关税,钨产品出口关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2009年钨产品出口配额1.46万吨(折合金属量),比上年下降2.0%。
根据我国海关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出口钨产品15994.3吨(实物量,下同),比2008年的30110.2吨下降46.9%;出口额3.56亿美元,比2008年的8.27亿美元下降57.0%。进口钨产品9810.6吨,比2008年的11470.5吨下降14.5%,其中进口钨精矿9124吨,比2008年的10132吨减少9.9%;进口额1.09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31.3%,参见表6、图4、图5。
我国钨产品出口受出口暂定关税以及国外需求减弱的双重影响,主要钨产品出口价格持续在低位震荡运行。2009年钨产品出口综合平均价格为26032.64美元/吨,同比下跌24.07%,接近2005年价位。除个别钨产品外,绝大多数钨产品年累计平均出口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出口钨产品的平均价格比2008年降低8120.1美元,下降了23.8%,是2006年以后的最低价格。
2009年进口钨条价格108887.2美元/吨,比2008年下降12.27%,是出口价格的4.2倍;进口钨丝价格211990.6美元/吨,比2008年上涨22.72%,是出口价格的3.0倍。
表6 2006~2009年我国钨产品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统计,2007~2010
注:①为钨酸钠、钨酸钙、偏钨酸铵和其他钨酸盐的合计数;②为锻轧钨条、杆型材、异型材、板片带箔和未锻轧钨(包括简单烧结成的条、杆)、钨废碎料、钨丝和钨制品的合计数。
图4 1999~2009年我国仲钨酸铵出口量值
图5 1999~2009年我国钨矿砂及精矿出口量值
五、钨价格走势
从2002年末开始,国内外钨价走出低谷。钨的最高价格出现在2005年,当时欧洲市场APT价格曾达到285美元/(吨·度)左右。自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钨精矿价格连续下降,2009年是近5年来的最低点,为140美元/(吨·度)(图6)。2009年,欧洲仲钨酸铵报价年初连续3个月稳定在210~230美元/(吨·度)之间,4~7月份缓慢下滑至170~200美元/(吨·度),8月份后缓慢回升至185~210美元/(吨·度),9~12月连续3个月稳定在185~210美元/(吨·度)之间;年初欧洲钨铁报价25~26美元/千克,3月初上调到29.5~31美元/千克,随后缓慢下滑至5月底的24~25.1美元/千克,6月份后连续两个月停滞在25~26美元/千克之间,8、9月份后回升至28~30美元/千克,随后缓慢回落,11、12月连续两个月稳定在25.5~26.5美元/千克之间。
图6 1990~2009年欧洲市场钨精矿价格变化趋势
2009年国内钨精矿、APT和钨铁全年平均售价分别为6.24万元/吨、9.71万元/吨和11.46万元/吨,比2008年分别下降25.36%、26.05%和26.26%。2009年是危机过后全球经济修复整理的一年,对于钨产品市场来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钨行业也经历了震荡起伏。钨产品市场总体沉寂,国内钨产品价格没有大起大落,在一年当中钨精矿和APT市场价格呈上扬趋势,市场的上扬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出台。
2009年,国内钨精矿价格平稳。一季度,国内钨精矿价格最高只有6.4万元/吨。第二季度价格平稳,市场成交冷淡。进入第三季度,价格也一路小跑上调,钨精矿价格恢复到7.35万元/吨,但是市场坚持不了多久,在9月中旬精矿价格开始下滑。四季度,钨精矿价格总体比较平稳,从11月初直至本年底,钨矿价格探底,年底报收于5.3万元/吨(图7)。钨铁合金市场平淡,没有突出表现。
图7 2009年国内市场钨精矿价格走势
从长期趋势看,钨矿是世界稀缺,在一些发达国家被作为战略而受到严格保护。我国是钨大国,也一直在加强包括钨矿在内的稀缺的保护工作。总体上看,钨矿供应的增长是有限的,而钨由于它的特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从趋势看,钨精矿价格应是呈上升趋势的。就我国目前情况看,钨冶炼能力过快扩大也是拉动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估计今后选生产能力会有比较大的提高,但冶炼加工能力过度扩大与钨矿开能力有限会导致价格上涨。
六、结论
(一)世界钨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全球钨供应虽然没有明显增长,但钨需求疲软,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2009年,全球钨消费量估计为92000吨,较2006年增长4.52%。
自2008年美国遭遇了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金融危机激起全球性联合救市行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一系列救市措施紧密出台,尽管短期内可能无法走出金融危机,但对稳定金融市场、恢复和增强市场信心、缩短金融危机的影响周期、尽快恢复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无疑是影响钨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因从2005年起,国际钨价格大涨,一大批原先关闭的矿山生产启动,全球钨供应增加,世界钨供需基本平衡。
从长期看,由于全球钨的稀缺,我国钨占有优势战略地位,世界经济一旦恢复增长,必将拉动钨需求的快速增长,钨市场价格逐步恢复和走高是必然的趋势,这也符合环境社会交换价值不断提高的总趋势。
(二)我国钨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全球经历了金融危机,钨行业的出口业务均大幅下滑,但是国内某些领域的消费增长却超出市场预计,如国内钨在特钢中的消费等。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同时我国经济将进入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国内会呈现钨金属消费稳步增长,而供应有序收紧的积极局面。
2009年,我国钨精矿产量为5.1万吨(金属量,下同),同期我国钨进口量为5033吨,出口量为1.26万吨,由此计算2009年我国钨表观消费量为4.14万吨,同比增长61.8%。
2009年中国钨实际消费量减少4.55%至2.18万吨钨。其中硬质合金消耗钨1.09万吨,同比下降10%;钨特钢消耗钨5791吨,同比增长1%;钨材消耗钨4114吨,同比增长2%;钨化工消耗钨1051吨,同比增长3%(表7)。
通过以上数据计算,2009年我国钨库存量已经超过1.96万吨。2009年钨精矿产量增长较快,净出口大幅下降,这导致了库存的增加。但由于国家和地方在去年相继收储钨产品,市场上实际库存并不大。
表7 2004~2009年中国钨供需平衡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
钨的价格无疑由两只手控制,一是政策这只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将是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来,钨市场基本上处于供求平衡状态。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钨的国际需求下降了40%以上,钨价立即从2005年的8.1万元/吨下降至2009年的6.3万元/吨,下降幅度约22%,由于国内消费下降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钨的价格。可以说,只要全球经济尚未复苏,钨精矿价格将长期在6万~7万元/吨的水平徘徊,2010年钨精矿的平均价格估计为6.5万元/吨。
(殷俐娟)
官方表示,当前国内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收藏每日粮油,了解全球粮情动态,今天是2022年7月5日,以下是今天的主要内容的国内部分:
针对目前国内猪肉价格的波动,国家发改委昨日举行行业座谈,要求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并表示,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并将适时取有效措施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
来自官方的最新公告显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正在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共进行13轮中央储备冻肉收储工作,收储量共计10.14万吨。
收储价格也从最初的19135元/吨一路涨至6月10日的25160元/吨,6月17日和6月24日均出现零成交。
从国内粮价走势来看,近日来伴随着国际粮价的走低,国内主要粮油品种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滑的局面。
其中,目前主产区小麦价格普遍集中在1.55-1.6元/斤之间,且最近跌势有所减缓。
其中东明五得利最新价格1.575元/斤,涨5厘;德州益海嘉里1.552元/斤,跌3厘;中储粮济南本库1.56元/斤,落5厘。
而在玉米市场,经过一轮下跌行情之后,目前价格整体趋稳,其中山东地区收购价格集中在1.45元左右,东北三省一区集中在1.3元附近。
据悉,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上市量已开始有所减少,而华北地区的东北玉米到货量也明显下降。
在稻谷市场,尽管目前部分媒体炒作国际大米涨价信息,但从国内现货市场来看,价格整体仍保持稳定。
其中南方早籼稻价格集中在2500-2600元/吨之间,中晚稻价格中值为2800元/吨,因区域不同有上下100元的浮动,全国粳稻价格也集中在2800元左右。
在食用油市场,目前三大油品中价格最高的依旧集中在菜籽油市场,报价集中在12200-12400元/吨;其次是豆油,集中在10300-10400元/吨之间,,棕榈油经过前一段的大跌之后,目前价位已经回落至10200-10300元/吨之间,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区。
分析认为,随着印尼加速棕榈油出口,国内油脂市场并不乐观。
在油粕市场,虽然近段时间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利好豆粕市场需求,但就短期来看,美豆走势依旧给国内油粕市场带来压力。
截止目前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102万吨,环比减少4万吨,同比减少12万吨,并低于三年均值。
从价格来看,当前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现货报价3960-4070元/吨,其中华北地区4020-4040元/吨,华东地区3960-4070元/吨,华南地区3980-4010元/吨。
而进口大豆的港口分销价格也从此前的5100元/吨左右,回落至当前的5000元附近。
作为对比,目前东北国产大豆普遍位于6400-6600元/吨之间。
其他方面,继前段时间河南推出的小麦换房、大蒜换房引发热议,导致活动暂停之后,近日江苏有地方推出了“水换房”的活动,南京还有“西瓜换房”的活动,并给出了远高于市场的抵扣价格,其中西瓜结算价格高达10元/斤。
猪的价格为何跌的这么快,还会跌吗?
生猪价格下跌从春节以来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猪肉价格一天比一天便宜,以致于消费者都担心,这样下去又会导致养殖户放弃养猪,回到生产滑坡、价格上涨的老路上去;生猪价格一跌再跌的同时是玉米等饲料价格的坚挺,导致养殖者受到前后夹击,养猪效益在盈亏点上徘徊。而对于目前这种形势啥时“见底”则众说纷纭,有说4月,有说9月,更多的是“不好说”。记者调查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导致当前生猪价格下跌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错综复杂。对此,养殖者必须把握新的形势,找准自己的“盈亏点”,把猪养好;则应该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及其复杂性,调整相关政策,为生猪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外销受阻、内需下降致猪价下跌 据有关方面统计,一季度,河南省许昌市生猪价格跌宕起伏,季度平均价格10.90元/公斤,季环比下降11.24%,较上年同比下降35.43%。1月份,在“两节”拉动下,价格攀升,生猪收购价格一个月内上涨19.11%。自2月6日开始,生猪价格半个月降幅达18.82%。2月下旬,生猪出栏价格一度温和回升。自2月21日至3月6日,生猪价格由10.83元/公斤上涨至11.20元/公斤,涨幅3.42%。3月13日之后,生猪价格再次下滑,至3月27日,跌破养殖成本线。 从价位到轨迹,许昌都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显示,4月1日,生猪出场价格10.90元/公斤,比上周下跌3.63%。农业部公布的对全国470个农村集贸市场价格定点监测显示,4月1日,全国仔猪平均价格19.22元/公斤,比上周下降0.40元,环比下降约3%,同比下降48.6%,吉林、江苏和重庆3省市降幅突破5.0%;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0.89元/公斤,比上周下降0.38元,环比下降约11%,同比下降35.9%,内蒙古、江苏、山东、河南和宁夏降幅突破5.0%;全国猪肉平均价格18.41元/公斤,比上周下降0.41元,环比下降约9%,同比下降28.6%,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9省份降幅超过3.0%。全国的猪肉平均价格已经连续8周下跌,各地价位略有差异,但走势一致。 生猪产量增长是2007年以来国家扶持生猪产业一系列政策落实的结果,今年将会出现价格低谷也是早有预料的。据农业部监测,活猪价格在2008年第16周达到每公斤16.93元后开始逐步回落,到第47周,跌到11.81元/公斤;今年第一周恢复到13.42元/公斤后经过春节短暂小高峰后开始跌落,直到第13周的10.89元/公斤。这种轨迹基本与生猪出栏量相吻合。商务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统计显示,2月为1259.3万头,比去年同期增19.02%。记者在北京顺义一个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户那里了解到,他4年多来,每月都出栏生猪40头,但他说上个月他出栏了47头。这个比例也基本符合我国的生猪生产规律。据农业部专题调研表明,我国近20年来,生猪生产波动的平均振幅为7.4%,价格波动的平均振幅为52.3%。1980年以来,猪肉产量年平均增长6.4%,进入2000年以后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 北京新发地市场发布的价格信息显示,到3月27日,白条猪的批发价格跌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每公斤达到12.15元,价格同比下跌40%。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北京生猪的收购价平均为每公斤11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元,下降了54%。3月27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平均日生猪的上市量为1965头,比2008年3月27日增加了857头。记者从北京新发地市场了解到,该市场2006年以前白条猪日上市量稳定在1500~2000头,现在基本都是1900~2000头。 目前生猪价格下跌,一是由于赶上正常消费淡季,二是经济形势变化使传统消费渠道变化。特别是主产区,生猪主要靠“外销”,现在一些沿海地区外贸出口企业停工停业较多,农民工大量返乡,导致原来的活猪主销区需求下降,大量生猪只能在产地消化。而产区对活猪的消费并不活跃,所以,同样在3月27日,生猪出栏价许昌是9.76元/公斤,北京是11元/公斤。 猪粮比价波动,盈亏点出现新变化 据农业部监测,2008年第1周猪粮比价为9.21∶1,最高第15周为9.72∶1;2009年年初为8.65∶1,目前已经降到6.72∶1。猪粮比价是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养猪成本收益的变化情况。据河北省农业部门统计,现在全省生猪平均价格在10.2元/公斤,规模化养殖场一头100公斤的肥猪纯利100元。目前的整体情况是,1/4的养猪户在赔钱,1/4的养猪户盈亏平衡,而剩下1/2的养猪户是盈利的。现在生猪养殖的猪粮比价是7∶1。 不同地区,盈亏平衡点有差异;不同的养殖模式,盈亏平衡点的差异则更大。规模猪场的迅速发展也增加了市场波动的变数。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全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有224.4万个,出栏生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到48.4%,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1800个。预计2008年规模化养猪比重比上年增加7~8个百分点。据重庆市农委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重庆市新增规模猪场2930个,增速达到了历史最高。重庆市物价局对2008年下半年该市13个区县的养猪成本收益进行专项调查发现,由于生产成本增加伴随猪肉价格快速回落,下半年规模猪场生猪每头净利润从上半年的461.08元下降到102.45元,降幅为77.78%,收益已经由盈利转为微利甚至亏损。目前,许多新上的猪场只剩下能繁母猪和自繁的仔猪。 记者调查发现,能繁母猪在30~150头的猪场由于盈亏幅度小,资金占用少,承受能力强,所以是目前生猪市场的稳定力量。北京房山区一家养猪场能繁殖母猪150头,年出栏生猪3000头,玉米价格在每公斤1.46元时,其盈亏平衡点是生猪出栏价每公斤9.6元。记者在北京顺义区调查时了解到,一些规模较大的猪场能承受的最低生猪出栏价是每公斤13元;存栏母猪30头、年出栏500头的小型猪场是每公斤11元,但这个猪场既不外购仔猪,又不请工人,报价也没有计算建场成本与折旧。综合起来看,北京当前猪粮比价是7.4∶1。 1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局联合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预案》在设置调控目标时,是按略低于生猪盈亏平衡点确定主要调控目标,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基础性作用,淘汰部分落后的生猪生产能力,促进生猪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预案》选取猪粮比价作为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的基本指标,当猪粮比价高于9∶1时,表明生猪生产出现供给不足,价格过度上涨;猪粮比价在9∶1~6∶1之间,表明生猪生产和价格处于正常情况。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养殖户认为目前经营亏损?记者调查获知,一是因为国内玉米价格被政策托着,而生猪价格随市场起伏着,他们认为这不符合市场竞争法则;二是因为豆粕等价格的坚挺与兽药投入的增加以及人工费用的上升,使猪粮比价的盈亏平衡点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如果仍以猪粮比价衡量盈亏,他们认为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养猪者的心态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下了。有养猪者就这样认为:对于“新手”、散养户和大型规模养猪场来说,国家定出的这个价位,实际上已经对他们发出了预警。 恢复市场信心政策应有作为 有关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共经历了6次明显波动,主要标志是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7年3次大波动,价格的环比增长超过50%。价格波动有共同点,一是每当GDP增长速度超过10%时,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都要经历一次大的高峰期。二是能繁母猪的变动是引起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的重要警示指标。从二元母猪补栏算起,一般经过配种、妊娠到仔猪育肥出栏大约需要16个月时间。一般来说,生产波动首先是由能繁母猪的波动开始,生产者通过调整能繁母猪头数来调整产量。历史上,生猪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会促进下一年能繁母猪增加0.47个百分点。三是玉米价格与生猪价格涨跌关系密切。饲料费用占猪肉总成本的60%以上,饲料价格涨跌伴随生猪价格起伏。四是生猪饲养的规模化程度提高对波动周期变长和波幅变小起着重要作用。 从上次母猪补栏到现在,已经接近16个月,今年上半年猪价下跌也已在预料之中。但“玉米价格与生猪价格涨跌关系”就令人费解了。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国内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4.46亿头和4987万头,环比降幅分别为2.29%和0.46%。也就是说,终端养殖户对玉米的需求将有所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份公布的国内玉米供需平衡报告显示,国内玉米产量维持1.655亿吨不变,年度结余为1912万吨,较2007/08年度的564万吨增长了1348万吨,仍维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宽裕状态。 在这样的玉米供应形势下,玉米价格却坚如磐石。据农业部监测,2008年每公斤玉米价格,第1周为1.74元,第32周为1.80元,最后1周为1.57元,玉米价格走势与生猪价格基本吻合。但今年一季度,不管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如何下跌,国内生猪价格如何下跌,国内玉米价格却一直在1.55元/公斤左右。春节后,由于国储收购指标尚未完成,粮食企业和畜产品生产企业都积极入市收购,东北形成了“多方积极收购,玉米后市仍看涨”的格局。在东北产区带动下,山东德州个体粮商村庄收购价3月底在1460~1480元/吨之间,比2008年底每吨上涨200元;南方销区东北玉米价格上扬,达到1700~1800元/吨。而根据顺价销售原则,玉米价格上涨的行情将持续下去。国储将收购3000万吨玉米,这几乎占去东北主产区70%的玉米产量,国储每公斤1.5元的收购价格也封杀了玉米下行空间,使大连玉米期价迈开了新一轮虽然缓慢却坚定不移的上涨步伐。截至3月下旬,大连玉米期价较去年12月份上涨了将近18%,0909主力合约突破了1700元/吨。与此同时,豆粕价格也是一反常态地“稳定”。豆粕现在是不看猪面看“油”面,而且只跟涨不跟跌。由于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基本都使用进口大豆,加上国内东北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今年已经倒闭殆尽,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成为影响中国养猪成本的因素之一。4月7日,大连商品豆粕期货0909合约强势上涨,量价齐升,并创出近半年来新高。目前,豆粕价格上涨已接近于大豆价格。 养殖户不懂,饲料价格凭什么坚挺着? 早在2008年年末,农业部在有关报告中就已经发出能繁母猪产能过剩的预警。面对当前形势,农业部畜牧业司认为,养殖户应该调整心态,坚定信心,适时调整猪群结构,压缩规模,提高生产水平,以待消费回升。当前最重要的是国家应该为生猪产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大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生猪生产的调节作用。大豆国储使东北油脂企业难以为继,玉米国储给养猪业带来的困惑已经显现。目前,国家已经掌握了对玉米后市价格绝对的定价权。因此,恢复生猪市场信心,政策还是大有作为的。包括上市生猪期货,措施还有许多潜力待开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