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的92号油价是多少_渔村的92号油价
1.应聘中广核要准备什么?
2.韩国和朝鲜的发展程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
应聘中广核要准备什么?
Q: 中广核集团的校园招聘流程是怎样进行的?
中广核的校园招聘流程主要包括: 1、注 册用户 2、填写简历 3、素质测评 4、无领导小组讨论 5、求职陈述 6、半结构化面试 7、体检 8、签约 其中,参加一面到最后顺利签约的时间跨度约为一周,因此,请各位有意加盟中广核集团的同学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Q:中广核2009校园招聘流程中增加了“求职陈述”环节,请简要介绍一下?
求职陈述环节的内容跟往年的自我介绍环节类似,但增加了考核的项目。面试者除了介绍自身的基本信息以外,还需要介绍目前的求职状态、生涯规划、对核电行业的理解、自我评价等。详细内容包括: 1、自我介绍内容(简明扼要,200字以内): * 姓名、出生年月、籍贯、专业、政治面貌; * 本专业的综合排名情况(具体名次;前1/3、中等、后1/3); * 大学期间是否有“挂科”、“补考”或“重修”的记录,如有,请列明相关科目?截止到目前,是否还有未通过的补考科目,如有,请列明相关科目? * 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和社团职务情况,如有,请简要列明; * 有无奖学金、助学金或其他? * 目前同其他单位有无签订就业协议? * 有无考研或出国留学的打算? 2、对核电行业未来发展的分析及核电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3、展现个人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同时分析自身的不足之处,怎样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改善和提高。 求职陈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范围,篇幅在800-1200字左右,由面试者在参加半结构化面试(二面)时进行陈述,形式不限,时间为5分钟。
: 中广核集团的招聘标准是什么呢?
中广核招收的职员从中专生到博士生各种学历的都有,以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为主。中广核集团在招聘时,在对学习成绩有较高的要求外,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求职者是否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较高的诚信度和责任感、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律性以及一个健康的身体。
Q: 2008校园招聘中广核集团大概招聘了多少名应届毕业生,对招聘结果满意吗?
去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招聘2008届应届毕业生1000余人,招聘合格率达到99%以上。这主要归功于同学们对“核电”的更加理性的认识,消除了很多误解,同时,通过已经来到中广核的师兄师姐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感觉到中广核集团是一个能够实现他们梦想的理想企业。
关于人力政策 Q: 中广核集团对于年轻员工会有什么样的培训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前途呢?
从招聘角度来说,我们对于应届毕业生会进行联合培养或岗前培训。联合培养是指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招募的大三或者研二学生,根据各个部门的要求在本校或者中广核集团的核电学院接受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岗前培训是说应届毕业生在秋季招聘结束后在指定的学校接受3-5个月的脱产培训。 中广核集团还成立了国内核电行业第一所企业大学中广核集团核电学院,同时通过专业化的核电人才培养体系对员工实行终身培训,并实施培训—授权—上岗制度。主要包括: 资格培训:使员工在最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资格。 技能培训:使员工技术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管理及拓展培训:使员工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 所有的培训课程对于员工都是免费的,这些培训课程并不是加在员工身上的负担,并不强求所有人都必须接受,但是作为激励大家学习的手段会计入到年终的个人绩效考核中。 除了公司内部的课程之外,中广核集团的人才战略实施跨国行动。如“中广核集团管理领域紧缺人才培养项目” 是在全集团范围内挑选优秀的青年骨干,通过一系列严密组织的培训和学习,走出国门,到具备先进教育水平的英美等国家的国际知名学府攻读金融、投资、市场与战略管理等方向的MBA学位;“岭澳二期数字化运行技术骨干”培训项目,挑选一批公司骨干成员在接受5个半月的法语强化培训后,前往法国接受为期6个月的数字化运行控制技术培训。
Q: 中广核通过怎样的薪酬政策来保障员工的利益(各公司的薪酬政策会有所不同,请以招聘小组实际宣传口径为准)?
在全国500强中,中广核集团人均利润列第10名。在国资委管辖的158家中央企业中,中广核人均收入位于中上等水平。 除工资性收入外,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为其员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以下项目因公司而异),包括: 享受公司为每位员工购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享受公司为每位员工购买了商业保险(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交通意外险及补充医疗保险等); 定期免费体检、免费季节性传染病预防针; 节日慰问费、慰问品; 每年50万保额的家庭财产险; 每年1次的旅游休; 远郊上班的同事有免费的员工宿舍、往返市区的巡回班车; 享受带薪年或探亲(探父母20天、探配偶30天;另加路程); 享受企业年金待遇(补充养老保险)。
Q: 中广核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以核电为主业、由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中央企业。 1994年9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2亿元人民币。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是由核心企业——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20多家主要成员公司组成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 中广核集团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近400万千瓦的在运行核电机组。岭澳核电站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超过1000万千瓦核电机组已经开工建设;阳江核电项目、台山核电项目近1000万千瓦核电机组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吉林大岗子、内蒙古灰腾梁、河北察北、甘肃瓜州、广东台山等约5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正在建设和部分并网发电。截至2008年7月底,中广核集团拥有总资产约82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约32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是集团成立初期32.4亿元的10倍,有效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Q: 中广核集团的成员公司有哪些?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由核心企业——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20多家主要成员公司组成: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能之汇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阳江核电有限公司、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广东台山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湖北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大亚湾核电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电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广核国际有限公司、广东大亚湾核电环保有限公司等。
Q: 大亚湾核电站的工作环境怎么样?
大亚湾核电站,处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绿树葱茏。核电站海滨浴场,风光宜人;核电站周围的渔村,宁静悠然,每年都有成群的白鹭在这里栖息。 大亚湾核电基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先进环保企业、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和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自然风光迷人,交通便捷。2006年底,大亚湾核电基地正式作为工业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大亚湾核电站不仅因为其特殊性吸引着大批的参观者,而且核电站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谐的生态环境也成为广大游客竞相来参观的新亮点。
Q: 核电站地处市郊,员工业余生活会不会枯燥?
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司工会根据员工兴趣爱好和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目前,仅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就活动着近三十个员工协会,覆盖了从足球、篮球、羽毛球、高尔夫、保龄球到文学、摄影、书画、钓鱼、桥牌、户外、汽车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公司每年还定期开展“健康伴我行”系列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员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Q: 核电站有辐射吗?在核电站周围工作和生活会有危险吗?
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月草木,乃至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核电站周围也同样存在辐射,但是在核电站周围80公里居民每年所受剂量,平均为0.01毫希/人,远远低于天然辐射,可以说微乎其微。大亚湾核电基地1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0座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表明,核电站目前的环境放射性水平与运行前的本底数据相比没有发生变化。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
在8000米高空飞行1小时
0.001毫希
一年内每天看电视1小时
0.01毫希
胸肺X光一次
0.1毫希
一年的天然本底辐射
约0.25毫希
在核电站周围生活一年
0.01毫希
另外,核电站不会发生核爆炸,因为核燃料中铀—235的含量约为3%,而核中铀—235含量高达90%以上。核燃料引不起核爆炸,正像啤酒和白酒都含有酒精,白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点燃,而啤酒则因酒精含量低不能点燃一样。
1、中广核集团的发展前景怎样?
答:企业的发展前景离不开行业的发展前景。核电属于能源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07年,院正式批准了《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这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一,核电是优化能源结构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如果仍沿袭粗放发展的老路子,通过增加煤炭产量保证能源供给,将受到、环境和运输等多方面的制约,难以为继。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是加快发展核电。同时,能源短缺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油价不断攀升令中国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基本的思路应是能源依靠本国。而核电,是惟一可突破能源安全瓶颈的能源。发展核能,势所必然。 第二,发展核电是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与传统化石能源比较,核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效率更高,污染极少。科学家曾对百万吨级的煤电与核电站每年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做过比较:煤电排放二氧化碳约为700吨、二氧化硫约为6万吨、氮氧化物约为9万吨、火渣及飞灰约为80万吨,而核电生产以上物质皆为零排放。同时核电力的电力成本还略低于煤电和水电。 因此,我国“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核电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2、中广核集团为中国核电业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 中广核集团在成功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通过将已投产核电站产生的效益作为资本金投入开发新的核电项目,形成了“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近400万千瓦的在运行核电机组,约占全国运行总装机容量的43.5% ;岭澳核电站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阳江核电项目、台山核电项目等1940万千瓦核电机组在建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约占全国的66%。
3、能否介绍一下中广核集团的发展战略?
答: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以核电为主业、由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清洁能源企业。1994年9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2亿元人民币。中广核集团是由核心企业——中广核集团公司和20多家主要成员公司组成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 近年来,党中央院确定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为主动适应国家核电发展新形势要求,中广核集团修订了战略规划,明确战略定位为“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为社会提供安全、环保、经济的电力。”确定了自主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在确保已建成核电机组安全运行、在建项目质量进度的同时,不断推进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加快集团核心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与发展平台的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中广核集团在继续抓好已建成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将充分利用已有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经验优势,抓住机遇,肩负使命,依托核电新项目建设,推动我国核电建设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开发,为实现国家核电发展目标,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出更大贡献。
4、中广核集团发展布局?
答:今年3月,国家出台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表明,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广核,以及五电集团和众多地方都进入了兴奋状态,一些具备核电投资能力的企业也想在核电发展初期争得一块蛋糕。 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广核形成了“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发展中,中广核始终坚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立足长远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地搞好核电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体来说,中广核发展布局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重点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提供能源服务。在珠三角地区,建成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在建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项目和台山核电项目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能力近150亿千瓦时,其中70%输往香港,约占香港用电量的25%,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在长三角地区,江苏连云港等地的核电新项目前期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在环渤海经济圈,在建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是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此外在山东等省(区)核电厂址开发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在闽南厦漳泉经济圈,在建福建宁德核电站;在武汉城市经济圈,湖北咸宁核电新项目前期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 二是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形成多基地、跨地区、全方位的发展格局。中广核集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开展了核电新厂址比选和核电新项目开发前期工作。 目前,中广核除广东本地外,已经开始在湖北、广西、四川、海南、安徽、湖南、江苏等省的核电项目开发工作,触角遍及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区。
5、许多人对核电安全还存在疑虑,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世界核电发展50多年和我国核电发展20多年的实践表明,核电是一种安全、 清洁和可靠的能源。 要消除人们对核电安全的疑虑,我们用事实来说话。据国家权威部门信息,目前我国浙江秦山核电基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江苏田湾核电厂的11台核电机组,多年来一直保持安全、正常运行,未发生危及公众和环境安全的放射件。国家核安全局现在执行的对核电站的严格监测标准,已完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可以说,核电是最安全的能源。
6、中广核取了哪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怎样?
答:在20多年的核电生产建设实践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是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指导思想,把确保核电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通过推行纵深安全管理机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培育形成了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努力达到国际先进安全标准。 大亚湾核电站投产以来已连续安全运行14年,各项经济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99年开始,与64台法国同类型机组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共获得16项次第一名。2006年5月13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较原提前12.94天完成第一次十年大修,成为我国在运行核电站中首个走过设计寿期内除退役外所有关键路径的核电站。2007年10月18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实现整个燃料循环不停机连续安全运行487天的国内新记录;至2008年1月12日,该机组实现无非停堆安全运行2000天,这是国内核电机组的最高纪录,目前该纪录还在延伸。2007年,大亚湾核电站实现上网电量147.75亿千瓦时,能力因子达到90%,在国际上衡量核电站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的9项关键指标(WANO)中,8项指标超过世界中间水平,其中3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岭澳核电站一期拥有两台装机容量为99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于19年5月15日开工建设,2003年1月8日建成投产。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达到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2002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对岭澳核电站一期作运行前安全评审后认为:“岭澳核电站一期的大部分指标都可以与新的IAEA国际安全标准相媲美,其业绩将成为全球核工业界极有价值的参照。” 岭澳核电站一期建成投产以来,安全运行业绩优良。1号机组创造了商运后连续两个燃料循环无非停机停堆安全运行592天的世界纪录,2号机组创造了自首次临界及商运起无非停堆安全运行935天的世界核电新机组最好纪录。至2008年4月9日,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实现安全运行1000天。
7、中广核建成运营的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请介绍一下在建和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核电项目?
答:中广核在建和国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核电项目包括岭澳二期、红沿河等5个核电站18个机组,总装机容量1940万千瓦。具体如下: 岭澳核电站二期是我国“十五”期间唯一开工的核电项目,是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项目用中广核集团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预计两台机组于2010年至2011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是国家首次一次同意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四台机组于2012年至2014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福建宁德核电站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期建设四台。1号机组主体工程已于2008年2月18日开工,于2012年左右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阳江核电站位于广东省阳江市,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是中广核集团在广东地区的第二核电基地。 台山核电站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规划建设四台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用EPR技术路线(俗称欧洲堆),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建设2台。项目主体工程于2009年开工,2014年左右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8、中广核已建成和在建这么多核电项目,那么,请问核电站的运营情况怎样?
答: 2003年3月成立国内首家专业化的核电运营管理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四台运行核电机组,也将负责今后投产的岭澳二期,乃至岭澳三期核电站。这对推进集团组织管理体系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该公司是在借鉴国外核电运行管理良好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大亚湾地区核电堆管理的发展和升华,目的是对中广核集团的核电站实施专业化、集约化和科学化管理,也是对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产权和运营管理权分离的有益尝试。 目前,中广核已经建立了一条优质建设-运营管理循环链,核电机组一台比一台建的好,一台比一台运营的好。
9、中国核电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技术上还有差距,那么请问,中广核如何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答: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安全经济性较好的百万千瓦压水堆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到19年5月开工建设岭澳核电站一期,再到2005年12月15日,岭澳二期核电站开工建设(机组全面用中国自主品牌CPR1000核电技术),中国核电在20多年间,逐步完成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并从岭澳二期核电站开始了自主创新之路。 从大亚湾到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再到红沿河核电站,从0到30%、50%、70%、85%,通过这组拾阶而上的数据,中国核电国产化的步伐已然清晰。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这个历程: 大亚湾核电站的“入门”。大亚湾核电站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是从法国引进的。中广核高起点起步,开展了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通过大亚湾建设,中广核培养了国内核电的设计、制造单位,提高了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厂的国产化能力,培养了自已的施工单位、设备安装调试单位、运营管理队伍。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成功实现了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起步,实现了我国核电建设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岭澳核电站开始“国产化崛起”。岭澳核电站一期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用“翻版加改进”的技术方案,实施了52项重大技术改进。整体国产化率达到30%,国内180余家企业参与了设备制造。到2005年12月开工建设岭澳核电站二期时,国家已将它列为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工程建设中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1、2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将分别超过50%和70%。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是我国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示范工程。通过项目建设,我国将加快全面掌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基本形成自主技术品牌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国产化能力,为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红沿河核电站梦圆“自主核电技术”。2004年中广核集团正式确定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为CPR1000的首台机组,而至2007年1月,中国批准红沿河核电站用这一技术建设全部四台机组,并进行了更为缜密的论证和研究。至此,中国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规模化、批量化建设核电站的梦想终于成真。 目前,中广核正在积极开展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和积极参与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工作。
10、中广核有没有专门研发机构来保证企业的自主创新?
答:为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广核先后成立了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科华核能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2005年5月创建的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业务范围较为齐全的核电专业设计公司,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该公司秉承“精心设计、技术为先、优质服务、创新发展” 的宗旨,主要业务领域为核电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及在建核电工程和投运电厂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方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于2006年11月注册成立,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三家联合出资组建。以解决我国核电工程建设、生产运营中的应用技术问题,推进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核电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最终将研究院建成为我国核电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引进、消化的基础进行吸收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广核每年有400多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在欧洲学习,有300多技术人员去欧洲轮训。
11、优秀员工的培养离不开先进的企业文化的熏陶,请介绍一下中广核的企业文化?
答:在20多年的核电生产建设实践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培育形成了以核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倡导“一切按程序办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据可查”,“每一个岗位都是重要的”,“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等文化理念。 为适应国家核电发展新形势要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文化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核安全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用文化力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热爱核电事业、忠于企业,正确认识和理解员工、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同时,通过加强企业制度环境建设,着力营造鼓励人干事、干成事的政策环境,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立足创业、勇于创新、持续创优”,不断增强责任心、提升执行力,到艰苦的地方、艰苦的岗位工作,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以实现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积极为员工发展成长提供平台,在广大员工中弘扬热爱国家、热爱核电事业、忠于企业的良好风尚,号召员工肩负起公司在国家核电事业发展中的光荣使命;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注重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关注员工发展,关心员工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韩国和朝鲜的发展程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
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
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朝鲜从2000年以来已把强国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然而,由于半岛目前的不战不和的态势,朝鲜又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在今后一个时间内,沉重的军费负担仍将继续拖累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朝鲜只能继续取“建设与军事并举”的方针。朝鲜自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对与军事工业直接相关的重工业的高投入,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军工生产却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目前,朝鲜人口总数为2300多万,朝鲜拥有现役正规军105.5万,准军事部队18.9万,预备役470万。其兵力占世界第五位。据外电报道,近年来朝鲜每年的军费支出约占其GNP的20—25%左右,1994年其军费支出为56.6亿美元,占GNP的26.7%。这种巨额的军费不能不严重阻碍并延缓朝鲜现代化的正常进程。
东欧剧变和苏联崩溃,使朝鲜失去了原来与这些国家协作保有的战略物资来源和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停止与朝鲜进行易货贸易后,朝鲜又没有足够的外汇继续进口石油、棉花、焦炭等战略物资;而这些国家对西方国家开放市场,又使许多朝鲜商品失去了竞争力。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进一步缩小了朝鲜的国际经济空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东欧剧变后,在美国要求停止与朝鲜进行贸易,否则西方国家不提供的压力下,东欧等国家都停止了与朝鲜的正常贸易,导致出现了朝鲜有竞争力的商品也无处输出的局面。1995~19年连年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朝鲜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和工业生产的瘫痪,使朝鲜不仅难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而且不得不砍伐森林作为工业和民用能源,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恶性循环。与美国进行的核对峙,使安全问题陡升为最紧迫的课题,致使朝鲜无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结果更加恶化了经济困境,逐渐降低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解决方法和越南一样: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国家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如---裁军放权,改变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模式,逐步将经济管理权下放,取按劳分配制度,提高国民劳动生产积极性,鼓励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扩大市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1948年成立的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1954年韩国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事实上,在这个时期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上台后,开始以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开发。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1962年至1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二五”结束时的11年,出口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至10.68亿美元。
70年代是韩国实施第三、第四个经济开发五年,继续推进自立经济建设、解决发展不均衡时期,也是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针对韩国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提出“各地区均衡发展”、“划时代地扩大出口”、加紧“重化工业建设”等目标,改善了地区间、产业间的不平衡发展。为了继续扩大出口,13年制定了重化工业发展,将造船、汽车、钢铁、石化及有色金属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对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创造了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纪录。同时,产业结构向工业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16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31%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24.8%。“四五”期间(17年~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5.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朴正熙总统遇刺,1980年光州及粮食的大幅度减产,重化工业投资失控,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尽管如此,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在“新村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当局在宏观调控上的失误,出现了工业投资过猛,工业设备运转率过低等问题。11年至19年,国民生产总值由95亿美元增至614亿美元,增加5.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出口由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年均增长39.7%。
进入80年代,韩国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波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五五”(1982年~1986年)和“六五”(1987年~199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9.3%。八十年代上半期,韩国出口增长率超过进口,贸易赤字逐渐减少,1986年终于出现盈余。年~1985年韩国同其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得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是,1986年以后,进入低汇率、低油价、低国际利率的所谓“三低”时期,使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达到11%,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57美元
(三)调整改革发展阶段(1993年7月至今)。1992年开始实施第七个经济开发五年。可是,1992年12月当选的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民选总统金泳三,1993年2月上台后提出了“新经济五年(1993年~1998年)”。在此中提出行政改革、产业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1992年与中国建交。由于韩国具有的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和对日本出口大幅度增加、设备投资增加等因素,1994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1995年也保持了这种良好势头,增长甚至超过1994年,达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10037美元)。1996年由于日元升值导致韩国出口下降和设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率回落为7.1%,可是,在这一年韩国成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这标志着韩国基本上摆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19年10月开始韩货价值暴跌,被卷入亚洲金融危机漩涡之中。年11月末,韩国可用外汇储备降至73亿美元,陷入无法支付外债之困境。韩国不得不于当年11月21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金融救助,并于12月1日与IMF签订了金融救济协议。55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救助实施后,不稳定的外汇状况随着1998年1月韩国同国外债券组织签订短期外债向中长期转换的协定后开始趋于稳定。以IMF的金融救济为契机,韩国摆脱了全国范围的危机。而受到金融危机洗礼的韩国经济,九十年代末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调整改革中的韩国经济,于2000年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增长3.8%。2002年新当选的卢武玄总统提出了四大方面的经济施政纲领。2002年经济年均增长7.0%。而2003年仅增长3.1%,国内生产总值为6012亿美元,人均为12646美元。
纵观韩国经济的发展,“根据霍利斯·钱纳里(H.B.Chenery)的研究,韩国经济的主要转换增长时期(transitional growth)为1963年~1983年。1963年随着第一次经济五年的制定实施,工业化正式启动。10年韩国成为了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ation country)。1983年韩国经历了19年的第二次能源危机,1980年负增长后经济得以恢复,并在经济稳定基础上促进自律化、开放化。”而经历了1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挫折之后,韩国经济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韩国不同历史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评价
通过韩国经济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促成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宏观角度来讲,韩国处于后发展国家可以利用更发达国家技术革新成果,“浓缩”工业化进程之优势地位;以及超越传统贸易理论所指出的一个出口国需先在本国国内市场上充分收集消费者偏好使其成熟后再向国外市场扩张的漫长过程;还有对像韩国这样匮乏国家,战后节约型技术得到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发展中匮乏束缚得到大大缓解;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即“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贸易将使双方受益,而后者比前者受益更多”又一次得到部分验证。而从韩国本身来讲,实施的以下几种经济增长战略不能不为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所谓主导是指的“定向”和“导向”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作用。对韩国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规划、指导、管理和调控经济。其主要手段是:首先,运用经济开发战略,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向。韩国60年代中期提出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经济活动重点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外。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重点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提出“重化工业化”经济开发战略,80年代以后,又提出“技术立国”等。其次,根据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制定五年经济开发,以自由与相结合为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开发。第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及措施并加以执行。第四,韩国首脑亲自干预经济。由于将干预经济活动视为其重点职能之一,所以,最高层直接干预经济、直接处理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关于韩国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其经济发展初期是比较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韩国当时经济条件下,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由充当其经济活动的总指挥。主导经济的主要手段为宏观经济决策、指导、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干预,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等。然而,这种依靠主导,3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自有其弊端。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演进存在路径依赖。由于主导的企业制度、金融支持政策的安排,造成了企业对的强力依赖。韩国大企业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竞相不计后果地扩张,沿着规模扩张的路径走下去。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大企业集团没有适时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技术创新;企业的高负债、财务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集团的制度缺陷,终使企业管理失控。到19年金融危机时,大企业集团纷纷倒闭也就不难理解了。韩国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体制上表现显著。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系统是一个金融市场,根据市场信号运用市场运行规律,将金融配置到相关部门中去,推动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可是在韩国,其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使然,金融业的职能仅是行使指令、干预经济的工具。决定利率、存贷、投资等,使金融机构丧失了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因,大量的呆账成为其沉重的负担,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金融扭曲与滞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19年的金融危机,将其所有弊端都展现给国人,使其始于90年代初但又未能痛下决心的改革调整不得不真正使上轨道。由此转向旨在减少干预、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场秩序、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上。这种由主导经济向重点规划经济的角色转变,使如三星电子这样的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韩国现任总统卢武玄当政之初提出的四大经济施政纲领,并非言之无物。首先提出确立自由公正的社会秩序,具体包括建造易于创业的环境、构筑透明公正的竞争机制、构筑先进的金融基础系统和进行财政税收改革。在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中,提出要用东北亚时代的视野,构筑以物流中心基地与国际化金融为两翼、围绕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商务中心。而建设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社会和面向广阔未来的农渔村社会都有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韩国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基本完成其使命,成为其历史的一部分。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六十年代初韩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继续发展以进口替代产业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建立独立的、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和人民所需要的产品尽量不进口或少进口;其二,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通过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选择后者,使韩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韩国当时剩余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匮乏、国内市场狭小、资本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劣势,为韩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来讲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源于其取的正确方针和措施。概括起来韩国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其一,以比较优势为其出发点。针对缺乏原材料、资金不足但劳动力丰富的现状,韩国决定了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其二,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保持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够适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三,实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出口。尽管这些优惠政策,如直接补贴,随着外部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但在出口企业的发展初期,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韩国在增长方式的选择上,理论上受经济学家哈士曼(A.D.Hirschmann)的“不平衡发展论”的影响,认为在短时间内可以牺牲部分产业和工业部门而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业,通过发展重点产业来积累资金,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在财力、物力和技术积累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同时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因此,选择“倾斜式”的重点投资,“不平衡中求平衡”发展,取“先工后农”,“先出口后内需”,“先轻后重”,“先大后小”,“先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后一般产业”,“先增长后稳定”,“先速度效益后技术效益”,“先内涵后外延”,“先效率后公平”以及“先增长后发展”等一系列经济不平衡增长战略。
对于韩国所推行的这种不平衡增长战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62年至11年第一、第二个五年期间,韩国重点发展投资省、见效快的轻纺工业,增加出口创汇,以此增加对基础工业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能力资金的积蓄,取得显著成效。而70年代初期起,由于重点转向重化工业过程的过急过猛,出现了对重化工业的重复、过剩投资,降低了经济效益。再则,效率与公平上的不平衡,出现经济增长之同时工潮迭起等并非完美之现象。但从本质上看,应该说不平衡增长实际上是一种交错的平衡增长。
(四)与国际经济变动协调的产业政策与国际化发展战略。韩国在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时捕捉和积极利用各个时期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动的有利机遇,以其协调的产业政策来调整其产业结构。8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推行国际化,力图把其企业全面推向国际市场,按照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冷战结束后,随着愈来愈多的国家重视发展经济,韩国更加强调其经济的国际化、世界化发展,同样,这符合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发展潮流。
(五)高科技与人力开发战略。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及其人力要素的支撑。韩国历来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而此战略得到产业界的普遍赞同,认识到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素质。韩国的大企业大都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职工训练所、人力开发院等职工培训机构。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现任总统卢武玄提出的“构筑技术中心的社会”经济施政纲领,体现了韩国在经济日趋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中,以高尖端科学技术立国的志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