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棕榈油的生产贸易

棕榈油的生产贸易

天津哪里批发棕榈油_天津棕榈油价格表最新

全球油料市场主要被大豆、棕榈油、葵花籽和油菜籽四种作物所主导。2005年,全球油脂生产已经达到了1.3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了900万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球油脂需求量约为5100万吨,到已经增长了近2倍。在油脂中,植物油占到了整个油脂总量的82%,其余由黄油、猪油、牛脂和鱼油等构成。尽管近些年来油脂产量总体在不断增加,但是动物油脂的产量基本上维持不变,油脂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植物油脂,在所有植物油中,棕榈油近十年的增长最为显著。 棕榈油产量在近几年出现了快速增长,产量增长的原因在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1989年以前,全球的棕榈油产量不足1000万吨,而在19年以前,产量也只是小幅增长,从1000万吨向2000万吨小步迈进。1998年开始,全球的棕榈油产量随着东南亚棕榈油产量的快速提升而实现了飞跃性增长,截至到2006年,全球的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3500万吨,相当于50年代产量的7倍。食用棕榈油和棕榈油工业用途的扩展推动了棕榈油产量的迅猛提升,相对其他油类产品低廉的价格、世界及部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棕榈油用量的高峰,从而推动了东南亚棕榈种植业的蓬勃发展。自1995年以来,世界棕榈油产量大幅增长,按照的增长速度,有望超过豆油产量。

世界上有约20个国家在生产棕榈油,主要生产国只有三个,他们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这三个国家的总产量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 东南亚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但雨水丰富,适于规模化种植油棕,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两大棕榈油生产国。过去十多年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出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两个东南亚国家生产的棕榈油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6%以上。

1.马来西亚棕榈油生产情况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棕榈油产量将近世界总产的45%。马来西亚棕榈树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1/3,达250万公顷。1985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基本上在500万吨左右徘徊,在2005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520万吨,产量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为原来的三倍,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积大幅提高,2006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也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

2.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生产情况

印度尼西亚是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棕榈油生产大国,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的41%。随着马来西亚适于棕榈树生长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棕榈油产量的增长已经转移到了印度尼西亚。在过去十多年中,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也增长为近原来的三倍。19年,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比印度尼西亚的产量高出了360万吨,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至2006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已经超过了马来西亚。由于气候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下降,而印度尼西亚棕榈树进入旺产期,单产提升,并进一步扩张种植园,总体上来看,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更具增长潜力。 在世界油脂贸易领域,棕榈油通常引导着大豆油,在出口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棕榈油在世界油脂贸易中并不突出,当时的主要贸易油脂为大豆油和动物油脂。到了1993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棕榈油贸易量占全球油脂贸易量比重从10年的10%增长到17年的20%,1985年达到了30%水平。19年,世界棕榈油的总产量为1741万吨,而出口量达到了1134.6万吨。截止到2006年,棕榈油贸易量占世界油脂贸易总量的比重超过50%。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国,其棕榈油总产的90%被用来出口,马来西亚出口的棕榈油只有很少量属于未经提炼的毛棕榈油。1985年以前,马来西亚几乎控制着整个棕榈油的出口市场。1986年,马来西亚毛棕榈油的生产量为454万吨,占同年世界棕榈油产量的60%,出口的棕榈油占世界棕榈油出口量的68%。1996年,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为88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3%,出口量为732.5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4%。随着近几年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份额的不断增加,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量下降到了占全球一半份额左右。2005年全球棕榈油总出口量达到了2630万吨,其中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达到1345万吨,占49%,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为1030万吨,占39%。

世界棕榈油出口市场的88%份额被这两个主产大国牢牢控制着。此外,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哥伦比亚等其它国家和地区也生产、出口一定数量的棕榈油。 近些年来,动物油脂消耗量在全球油脂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从80年代末的24%下降到17%,而受到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均消费增长的驱动,植物油脂的消耗却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地域性的油脂消耗比例是向发达国家倾斜的,世界上75%人口聚集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但占世界人口少数的欧洲和美洲却消耗掉40%的油脂总量。随着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油脂增长潜力要高于发达国家。

2001年,全球棕榈油消费量为2400万吨,自1995年以来,棕榈油消费出现急剧增长,到了2005年,全球棕榈油的消费量达到了3300多万吨,5年的消费增幅达到38%。总体上,棕榈油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欧盟也提高了棕榈油进口量,以抵消因生物燃料行业的需求提高而造成的菜籽油供应缺口。棕榈油主要消费国有印度、欧盟25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占到消费总量的60%。作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国,我国占全球棕榈油消费总量的14%,印度占11%。近几年,我国棕榈油消费增幅最为明显,2001年我国国内棕榈油消费量刚刚超过200万吨,到2005年消费量翻了一倍多,达到了436万吨。 中国棕榈油现货市场中贸易企业众多,流通环节发达。广州、张家港、天津是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地,并由此向周边地区辐射。棕榈油有食用和化工两个方面的用途,消费企业众多。

加工流通

中国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华北(天津周边地区及山东)、华东(张家港、泰兴、宁波等上海周边地区)、华南(黄埔、深圳及厦门等广州周边地区)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加工、销售地区,棕榈油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2%,其中华北地区占24%,华东地区占34%,华南地区占34%。从进口港来看,天津港、张家港和黄埔港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67%,此外,青岛、深圳、厦门的棕榈油进口量也比较大,均占全国总进口量的5%左右。

国内有棕榈油加工(精炼、分提、调和)企业上千家,主要的棕榈油加工企业如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等基本分布在主要进口港的周边地区,根据2006年的海关进出口数据,当年开展棕榈油进口的大型油脂企业有50多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60%,开展直接进口的油脂企业通常将大部分棕榈油精炼、分提后再进入贸易领域,小部分通过中间商进入流通领域。

国内有棕榈油贸易企业近万家,其中大型贸易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进入国内后再通过大量的中小分销商进行分销。2006年,开展棕榈油进口的贸易企业有80多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34%。这些贸易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储存仓库,通常租用油脂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储罐。

天津、上海和广州周边地区不但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贸易集散地,而且大型的棕榈油加工企业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拥有足够的棕榈油加工、储存能力。

1. 天津周边地区。天津周边地区棕榈油进口量、加工及库存能力都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4500吨/天的加工能力、近40万吨的罐容。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京、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北部、山东东部、山西大部分、内蒙、东北部分、甘肃、陕西。棕榈油加工企业为获得较低的物流成本,基本上都建在港口附近,大型船舶停靠方便,向外运输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条件便利,是国内棕榈油的一个重要集散地。

2. 上海周边地区。上海周边地区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2500吨/天的精炼能力、近60万吨的罐容,其中加工企业的罐容约20万吨,仓库的罐容约40万吨。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该地区棕榈油加工企业都选择临港工业发展模式,主要分布在张家港、泰兴、宁波等地区,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万吨的货轮。其中向河南和陕西的销售主要通过铁路,向其他省份的销售主要依托长江水道,通过水运的方式完成,具有很好的棕榈油集散功能。

3. 广州周边地区。广州周边地区棕榈油产能和罐容也很充足,各主要油脂企业共有约3000吨/天的精炼能力、40多万吨的罐容,这些罐容基本上都分布在加工企业。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棕榈油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沿珠江入海口一带,各港口大多可以停靠3至5万吨的货轮。其中广东、福建等省的棕榈油销售以水运为主,并对湖南南部、广西东部有一定的辐射力,向其余地区的销售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棕榈油集散功能较强。

消费情况

棕榈油既可以用于食用消费,也可以用于工业消费,来自贸易商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棕榈油的消费以食用为主,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要品种,占据的市场份额在60%以上。

1.我国植物油的消费结构

如果以各油品的消费量来衡量其市场份额,以2001年为分水岭,其前与其后植物油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1年以前,各品种植物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变化并不显著,2001年市场份额从大到小依次为: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棕榈油、棉籽油、小品种油。2001年以后,豆油、棕榈油消费份额明显增长,而菜籽油、花生油与棉籽油的消费份额出现降低,小品种油制品消费份额在2001-2003年增速明显加快,2003年以后增速有所减弱,但仍逐年刷新历史纪录。2004年棕榈油食用消费量达到270万吨,预计2005年我国棕榈油的食用消费数量为290万吨,较2004年增加20万吨。

2.棕榈油的工业消费

由于我国对44度以上棕榈油并不实行配额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近几年44度以上棕榈油的进口,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也相应出现迅速增加。2002年棕榈油工业消费为35万吨,2004年则达到了120万吨,2002-2004年工业消费量平均年增长42万吨。预计2005年我国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为140万吨,较2004年增加20万吨。

3.棕榈油的消费企业情况

从消费企业来看,目前国内有成规模的各类棕榈油消费企业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型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主要分布在餐饮、食品加工和化工领域,代表性企业有方便面生产企业如统一食品集团、顶新集团等,化工企业如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纳爱斯益阳有限公司等。大部分消费企业通常不自己直接进口,主要靠中间商供货。2006年直接进口的消费企业约有30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2%。据不完全统计,总体上来看,进口棕榈油用于商业流通的比例约为80%,直接进入终端消费、来料加工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的比例约为20%。

4.我国棕榈油消费的季节性

由于棕榈油的熔点比较高,因此其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消费量比较大,冬季较小。消费的季节性直接表现为进口量的季节性,从2004-2006年的情况看,1、2月份的进口量比较小,大约在16-29万吨左右,6-9月份进口量较大,2004年8月份、2005年6月、2006年8月分别为当年进口量最大的月份,分别达到41万吨、50万吨和6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