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油价补贴政策最新_西班牙油价补贴政策
1.巴西原油价格是全球最高的,那美国为何还要抢购?
2.2012以后国际经济形势会不会影响贸易
3.为什么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会导致石油价格上涨
4.高分悬赏!跪求论文:如何认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1500字左右
5.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巴西原油价格是全球最高的,那美国为何还要抢购?
今年对全球能源市场来说是动荡的一年,肺炎疫情和2020年3月的油价暴跌导致市场陷入混乱,北美基准油价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历史上首次跌至负值区域。这些,加上更严格的燃料含硫量的出现,促使全球石油行业发生了一场震荡,并改变了传统的定价方式。
低硫原油在亚洲炼油商中的受欢迎程度正在稳步上升。这是一个需要理解的重要趋势,因为它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即许多重质和特重含硫原油,如加拿大油砂和委内瑞拉发现的原油,可能会比预期更早成为搁浅资产。随着亚洲对低硫原油的需求飙升,低硫原油与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之间的价差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马来西亚原油一度是全球最贵原油马来西亚的塔皮斯(Tapis)级原油产于马来西亚半岛附近的海域,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原油。Tapis的轻质(API重要度为42.7度)和极低的含硫量甜度(仅为0.04%)使其成为炼制高质量汽油、柴油和其他燃料的理想原料。
而近期塔皮斯的受欢迎程度似乎正在下降,目前的交易价格比布伦特原油低7%,这可以用亚洲炼油商对其他优质原油品级的需求不断增长来解释。今年早些时候,一些意想不到的竞争者挑战了Tapis作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品牌的地位。
到2020年9月,澳大利亚重质低硫原油文森特和梵高的价格高于塔皮斯,尽管API重要度分别为18.5度和17度,硫含量分别为0.55%和0.37%。
正如Oilprice的维克托·卡托纳(Viktor Katona)解释的那样,这是因为它们的调合实用以及分别为零下17摄氏度和零下15摄氏度的极低倾点。倾点是原油的一个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特性。这是原油在重力作用下冷却时流动的最低温度,超过这一温度后,原油会变成固态,不会流动,因此无法通过管道储存或运输。
倾点表示原油混合物中的石蜡含量,因为石蜡体积越大,倾点越高。石蜡含量高是炼油商不希望看到的特征,因为它增加了原油加工的难度和成本。文森特和梵高原油的倾点极低,因此石蜡含量也很低,这进一步解释了它们受欢迎程度的飙升。
巴西原油夺取全球最贵原油桂冠有迹象表明,两个巴西原油品级可能夺得全球最昂贵原油的桂冠。自IMO2020实施以来,对巴西卢拉(Lula)和布齐奥斯(Buzios)原油品级的需求激增,IMO2020将船用燃料的含硫量限制在0.5%(质量比)。
卢拉和布齐奥斯原油品级产自巴西近海盐下油田,这两种原油均为中质低硫原油,API重要度分别为29度和28.4度,低硫含量分别为0.27%和0.31%。卢拉和布齐奥斯还拥有约9摄氏度的低倾点,这表明石蜡含量较低,与许多其他原油混合物相比,这些石蜡与低金属含量结合在一起,使它们更便宜,更容易提炼成高质量的汽油、柴油和其他燃料。
这解释了亚洲炼油商对卢拉(Lula)和布齐奥斯(Buzios)需求飙升的原因。截至2020年9月底,巴西成为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而2018年排名第六。2020年9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报告称,原油日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00多万桶,其中大部分运往中国。
不仅中国在抢购巴西原油,美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其他国家的需求也在激增。其他亚洲国家(尤其是印度)的炼油商已表示,他们希望增加巴西中低硫原油等级的进口。
对巴西中低硫原油的强劲需求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将推高其价格,卢拉和布伦特之间的差距在过去一年里已经显著缩小。
根据Oilprice的数据,卢拉的交易价格比布伦特原油高出4%,或者说每桶高出近2美元。卢拉的售价比塔皮斯高出8.5%,相当于每桶高出约3美元。而由于近期需求强劲,卢拉和布伦特原油之间的价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如果来自亚洲的需求依然强劲的话。此外,据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如卢拉)称,在中国,Buzios的价格高于布伦特原油。
虽然北美地区的炼油能力在全球所有国家中都是最大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配置在更便宜的重质含硫原油等级上,但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炼油能力总和远远超过了北美。这些炼油厂中的大多数都是为加工更轻、含硫量更低的原油而设计的,这意味着对巴西低硫原油品级的需求不仅将保持强劲,而且还会继续扩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巴西的盐前产量持续扩大,尽管整体原油产量下降,因为不经济的非盐前、浅水和陆上油井因定价环境困难而被关闭。2020年9月,巴西盐下石油日产量平均达到2586626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
这使得盐前原油产量占巴西碳氢化合物总产量的70%,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为61%。生产卢拉和布齐奥斯原油的Tupi和Buzios油田加起来占巴西盐前石油产量的72%。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是盐前石油产量不断增长的主力军,2020年第三季度,该公司盐前作业的平均日产量为165万桶,这几乎比去年高出21%,占巴西盐前总产量的62%。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正大举投资于布齐奥斯(Buzios)油田的增产活动,以提高这种极受欢迎的低硫中型原油的产量。对卢拉和布齐奥斯石油等级的强劲需求,再加上它们相对于布伦特原油的溢价,以及预计2021年油价将回升,将提振巴西石油收入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利润。
2012以后国际经济形势会不会影响贸易
2012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1年,世界经济延续了2010年的复苏态势,但受自主增长动力不足、主权债务危机深化、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日本大地震、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3.9%,较2010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2%,分别减少1.6和1.3个百分点。
进入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显现积极信号,美日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就业、消费和工业生产有所回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新兴经济体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力度加强。但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然很多,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的态势没有改变。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也难以缓解,全球性财政紧缩政策空间继续收窄,高失业率和高油价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前景仍不明朗。IMF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欧元区将出现温和衰退,下降0.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至5.4%。
2011年国际贸易增速明显下滑。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5%,较2010年下降8.8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量增长4.7%,低于全球平均增速;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增长5.4%,其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47%,创历史新高。2011年,美国、欧元区出口规模占其GDP比重创新高。其中,美国出口额占其GDP14%,超过2008年水平创近年来新高;欧元区出口额占其GDP比重首次超过危机前水平,德国出口额占GDP比重达到50.1%。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充满风险,比如欧元区经济衰退深化、主权债务危机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和地缘政治危机等,WTO预计2012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增长3.7%,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发展中国家增长5.6%。
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拖累,但在发达国家带动下,2011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规模保持上升势头。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11年全球FDI增长16%,规模达到1.66万亿美元,超过危机前水平,但较2007年的峰值仍低2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5%;发展中国家下降7%,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FDI占全球份额从31%降至26%。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欧债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影响全球FDI,一季度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规模双双下降,2012年全球FDI投资前景谨慎乐观。
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仍然较大
近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均出现回升迹象。一是全球制造业显现积极信号。摩根大通报告显示,2012年2月和3月全球制造业指数(PMI)均处于50荣枯线上方,分别为51.2和51.1,预计4月会继续增长,这预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活动呈整体回暖之势。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提供的美国制造业指数也从2月的52.4增长到53.4,比预期强劲。二是经合组织(OECD)经济活动增强。2月份OECD综合先行指数为100.5,自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回升,继续显示出经济好转的积极信号。其中,日本和美国综合先行指数均处于101以上,继续引领经济向好迹象,欧元区17国整体综合先行指数与1月份持平。三是全球股市表现较好。由于公司实际收益增长,2012年以来股票市场投资信心增强,全球股市普遍上扬。一季度美国道指上涨8.1%,标普上涨12%。从目前看,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望持续,至少应排除再度出现衰退的可能性。
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与不断蔓延深化,暴露出当前国际经济在体制机制、政策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弊端,世界经济固有矛盾、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并发症等新问题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基础比较脆弱、前景尚不明朗,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复苏进程将漫长而曲折。目前,国际机构对2012年世界经济的预期并不乐观。联合国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处于另一次大衰退边缘,二次探底风险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尽管将今年全球经济增幅由1月份预计的3.3%上调至3.5%,但警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风险并未完全消除,欧债危机和潜在的油价飙升仍可能扼杀脆弱的经济复苏,财政整顿和银行去杠杆化等压力将在短期内制约发达经济体的强劲复苏。
2、欧债危机前景依旧复杂多变
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导致欧洲银行业流动性紧张加剧、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市场信心极度脆弱,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种情况,欧元区各国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救急的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一是欧洲央行两次长期再融资操作向市场提供超过1万亿欧元流动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洲银行业流动性压力;同时还多次购买重债国债券,为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希腊债务置换取得重要进展,预计可减轻大约1000亿欧元债务负担;总额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救助获得批准,希腊成功渡过一季度偿债高峰。三是欧元区各国同意提高欧债“防火墙”规模,即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的总体资金上限扩大至7000亿欧元。
欧债短期风险虽然有所降低,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希腊经济已连续4年陷入衰退,财政紧缩更是削弱了经济复苏动力,债务违约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欧洲银行业流动性情况有所改善,但仍面临去除债务杠杆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等诸多问题,特别是部分南欧国家银行坏账较多,银行业仍然存在较高风险。当前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仍处在偿债高峰期,尤其是西班牙经济增长乏力,债务持续增加,导致国债收益率快速大幅上涨,市场普遍担心其成为下一个求救国。近日,标普将西班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个等级,从A下调至BBB+,评级前景为负面。总体看,欧债危机发展还存在很多变数,仍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
3、国际油价仍在高位震荡
国际油价是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主要受伊朗局势影响,全球市场对原有供给的忧虑情绪加重,加上全球流动性充裕、投机资本炒作等因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纽约期油价格一度飙升至109.8美元/桶,目前仍在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徘徊。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将达8990万桶,比去年日均需求量增加0.9%。报告指出,近来国际油市压力有所缓解,原因包括欧佩克成员国增产、沙特阿拉伯承诺加大供应、全球原油需求停滞、国际能源署有可能释放战略储备以及伊朗核问题多方会谈有望重启等;2009年以来不断重现的供需矛盾暂时恢复平衡,但与伊朗核问题相关的地缘政治担忧情绪尚未消除,国际油价再次飙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从目前情况分析,伊朗局势仍是造成全球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随着欧美对伊朗取原油禁运的时间日益临近,市场仍会产生一定幅度的波动,国际油价将会继续在高位盘整。这无疑将增大全球通胀压力,影响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制约消费信心和居民可支配开支,扼制全球经济复苏势头。
4、全球流动性宽松程度加剧
近日,美联储决定把接近于零水平的短期利率维持到2014年末,继续宽松货币政策。欧央行两次长期再融资操作向市场提供超过1万亿欧元流动性,并连续四个月维持1%的基准利率。英国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5%的历史低点。日本继续维持“零利率”,日本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强有力货币宽松措施,直至实现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1%的目标。
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不同程度由紧转松,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近期,印度将基准回购利率由8.5%下调至8%,是2009年4月以来首次降息,并将边际工具借款占银行定活期存款的比例上限由1%提高至2%;巴西将基准利率由9.75%下调至9%,是2011年7月以来连续第六次降息;印尼连续第2个月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75%不变;韩国连续第10个月将基准利率保持在3.25%不变;泰国维持基准回购利率3%不变。全球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可能加剧国际资本无序流动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美国 受日本地震灾害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外部因素拖累,以及失业率高企、消费低迷等内部因素影响,2011年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7%,低于2010年3%的增速。下半年美国经济表现有所改善,特别是由于私人库存投资、个人消费开支和居民住房固定投资增加使四季度经济增长3%,为全年最好季度表现,也是自2010年二季度以来最快季度增长。
进入2012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复苏势头。国内制造业扩张势头不减,3月份制造业购经理人指数(PMI)53.4,连续32个月保持扩张势头;就业市场有所好转,国内消费需求趋旺,消费者支出情况乐观;2月份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超过1800亿美元,创单月历史新高;金融市场表现较好,道指连续五个月上涨。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一是尽管美国失业率从2009年的10%降至8.2%,但实际新增就业人数依然有限,若经济复苏出现反复,就业市场持续改善后劲不足,而且解决日益加重的结构性失业比恢复周期性失业更困难。二是外部风险制约增加。伊朗局势扑朔迷离,美国经济容易受到油价暴涨的冲击,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也将延缓美国经济增速。三是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OECD预计,2012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折合年率将分别增长2.9%和2.8%。IMF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2.1%,略高于上年。美联储近日表示,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温和增长,随后增速将逐渐加快。
欧元区 2011年,由于家庭支出、出口及制造业表现疲软,欧元区经济仅增长1.4%,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环比下降0.3%。重债国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希腊经济下降6.9%,葡萄牙下降1.5%,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只有0.7%、0.4%和0.7%的低增长;核心国家仍是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德国增长3.1%,法国增长1.7%。
2012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欧洲央行为稳定金融市场向银行体系提供大量流动性,25个欧盟成员国签署财政契约,欧债“防火墙”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欧债危机压力,同时美日等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快带来的外需增长,也有利于欧元区经济复苏。但总的来看,欧元区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温和衰退势头短期内难以改变。
一是主权债务危机仍是主要风险。希腊短期内债务压力减轻,但长期偿债能力仍然堪忧。经济规模较大的西班牙、意大利债务问题也很严重,不排除风险爆发的可能。同时,欧元区各成员国为应对危机而取紧缩财政开支和银行业去杠杆化的措施也将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二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失业率连续8个月持续攀升,2月份达到10.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7个成员国失业率超过10%,希腊、西班牙等重债国均超过20%以上。三是实体经济表现趋于低迷。4月份欧元区制造业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6%,比3月份下降1.7个百分点,已连续9个月处于低于50%的收缩区间。德国、法国制造业PMI分别为46.3%和47.3%,也均连续两个月低于50%。
IMF预计,2012年欧元区经济将下降0.3%,其中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将分别下降4.7%、3.3%、1.9%和1.8%。
日本 2011年,受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害冲击,日本经济同比下降0.7%,低于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元升值、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原油价格走高等因素影响,加上大地震影响汽车等行业出口,外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日本财务省最新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财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日本贸易逆差达4.4万亿日元,创19年度有可比数据以来单一年度最高纪录,也是近3年来首次出现逆差。此外,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创历史新高,据日本知名企业并购咨询公司统计,2011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额7.33万亿日元,增长近1倍;海外并购案474件,同比增长23%。
进入2012年,随着外部环境逐渐改善和灾后重建拉动,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兆头,经济数据出现好转迹象。2月份除船舶和电力设备外的核心机械订单环比增长4.8%,较1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3月份日本出口额同比增长5.9%,是半年来首次正增长。日本央行加码量化宽松、力压日元汇率贬值等因素强化了投资者对日本企业业绩改善的信心,灾后重建的逐步开展也推动日本股市上涨。
日本预计,2012财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8%,其中与震后重建相关预算及投资将对实际GDP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左右。IMF预计,2012年日本经济增速将达2%,较上年明显改善。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2011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6.2%,较上年放缓1.3个百分点。巴西经济增长2.7%,增幅不到上年一半。中国经济增长9.2%,较上年低1.2个百分点。印度2011-2012财年经济增长6.9%,为过去三年最低增幅。南非经济增速降至3.1%,低于预期。俄罗斯经济增长4.3%,与上年持平。此外,泰国经济增长0.1%,较上年7.8%的增速大幅下滑;马来西亚经济增长5.1%,低于上年的7.2%。受局势动荡和外部环境恶化影响,中东北非地区经济增长3.5%,较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保持强劲增长,增长率达到5.1%,成为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地区之一。
进入2012年,受全球总需求不足、油价高企加剧输入性通胀等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下降,但新兴市场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IMF预计,2012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为5.7%,增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7.3%的增速虽然较上年下调,但仍将是最快的。中东北非经济增速将达4.2%,较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速将由上年的4.5%降至3.5%,相当于该地区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巴西继2011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后,2012年继续出台新的刺激措施,经济回暖趋势将加快,预计增长3%。俄罗斯加入WTO也将有利于其经济发展,预计增长4%。
为什么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会导致石油价格上涨
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不利于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促进石油的节约,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鉴于上述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应该说,近期世界石油价格平均水平是温和上涨,并非暴涨。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种以上的原油品种,由于品质、产地不同等因素,其价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价格暴涨是石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结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导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长,轻质油品——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大增。 第二,世界原油产量大幅度上升,但低硫轻质原油产量增长有限,主要来自高硫重质原油产量的增长。欧佩克(OPEC)及其他石油生产国近期增产的原油绝大部分是高硫重质原油。我们判断国际原油未来的趋势是,低硫轻质原油产量将裹足不前,而高硫重质原油的产量将大幅增长。 第三,过去十年,全球炼油工业投资不足导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尤其是二次加工能力严重不足。这些情况导致炼油厂对低硫轻质原油的需求急增,而对高硫重质原油的需求有限,造成低硫轻质原油和高硫重质原油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导致全球对低硫轻质原油的需求猛增,促使其标杆原油系得克萨斯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暴涨。由于低硫轻质原油增产潜力有限及二次加工能力难以短期内提高,这种状况将会持续数年。这种状况导致世界炼油工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能够加工高硫重质原油的炼油厂利润会大幅上升,而二次加工能力不足的炼油厂将会出现严重的亏损。这种情况将会促使全球范围加大在炼油工业上的投资,尤其是在扩大二次加工能力上 。 第四,欧佩克寡头垄断。欧佩克有11个成员国,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8%,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世界总交易量的55%,因此,长期以来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一直发挥着巨大影响作用。近几年来,虽然俄罗斯和一些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增长,但这些国家石油出口量相对较小,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体系来与欧佩克抗衡。欧佩克在饱尝1998年国际市场油价暴跌之苦后,面对当前全球石油市场的大好形势,必然要加强对石油供应的控制权以获取最大利益。从去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欧佩克先后三次宣布减产,以防止石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局面,而这几次宣布减产都使国际市场油价出现大幅回升,2月10日宣布的减产消息更使油价涨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第五,世界经济增长对石油依赖性过大,使石油需求弹性减小。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促进了石油产品市场需要强劲增长,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的依赖性增大。石油第一消费大国美国去年经济也开始复苏,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并导致其库存水平不断下降,一季度其商业原油库存降到20多年来的新低点,目前美国原油库存比五年平均数低2000多万桶,低于美国石油理事会认定的2.7亿桶的"最低库存运作点"。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使需求弹性减弱,因此当油价大幅上涨时,石油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回落。 第六,主要产油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定。伊拉克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去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石油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伊拉克会迅速恢复生产并增加出口,从而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但到目前为止,伊拉克石油生产与出口设施仍然经常遭到武装分子的破坏,其石油出口量距战前的每天200万桶还有很大差距,而国际市场也没有出现因伊拉克恢复出口而导致油价大幅下滑的局面。委内瑞拉是欧佩克第五大产油国,每天向美国出口170万桶石油,占美石油进口总量的15%。由于委内瑞拉政局动荡,委美关系持续恶化,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一再警告美国不要干涉其内政,否则将切断对美国的石油出口。查韦斯的表态显然助长了油价的上扬。另外,3月11日的西班牙爆炸和3月22日的以军暗杀亚辛使中东局势更加紧张,为油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石油价格水平上升,是石油价值回归的体现。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人类对其消费的不断增长,石油的供给趋势是越来越少。因此,其价值将越来越高。尽管勘探和开技术进一步提高,将会使我们发现更多的新油源供开。但是开难度的增加将会使开成本增高,进而会促使原油价格升高。例如北美地区原油的平均开成本从1999年的5美元/桶上升到了11美元/桶,欧洲则从11美元上升到18美元。虽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巨大,但新油田的开成本将会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经济衰退或革命性地发现新的替代能源,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很难改变。考虑到轻质原油将持续供不应求,及冬季用油高峰即将来临,得克萨斯轻质原油将会居高不下,异常的寒冷天气及炼油厂发生停产事故等因素都可能会刺激其价格冲上60美元/桶。依据有关权威的研究,全球油气可供消费170年,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面临石油供应短缺,但消费者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这是难以改变的发展趋势.
高分悬赏!跪求论文:如何认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1500字左右
自己加减吧,有3000字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可谓“冰火两重天”: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前景莫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面临过热;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试图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国家已启动加息进程,货币政策趋向从紧。IMF对世界房地产市场的预测颇显悲观,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发达国家出于恢复贸易收支平衡的动机要求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中的磨擦加剧,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上升。
2011年国际经济形势
IMF在2010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认为,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25%,高出此前预测值0.5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2011年为4.2%。IMF同时预测发达国家经济体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7%,2011年为2.2%。本轮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在2009年下滑3.2%。总体来说,对世界经济影响举足轻重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是世界经济实现复苏的前提。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高失业率与低迷的房地产业是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美国经济在2010年二季度实现了3.7%的增长,尽管较上季度回落1.1%,但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表明经济已开始复苏。另外,美国经济先行指标——PMI(购经理人指数,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每月公布)——9月份为54.4,已连续14个月超过50这一经济扩张与收缩的分水岭,预示美国经济未来仍将保持扩张势头。
然而,美国9月份的失业率为9.6%,与8月持平,比危机前高出约4个百分点,这对依赖消费推动的美国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的成屋销售中位价环比下跌1.9%,较危机前最高价位下跌23%,7月份成屋销售量环比大跌27%,8月份销售量环比仅增长8.55%,这显示出住房补贴政策退出对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冲击,预计2011年美国房价仍将在底部震荡。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高失业率困扰的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IMF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7%,明年经济增长率为2.2%,但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复苏弱于美国,主权债务风险为中长期增长埋下隐患。欧元区2010年前两季度GDP(不变价)分别实现1.1%和2.4%的小幅增长,走出了连续五个季度的衰退。从经济领先指标来看,PMI到2010年9月已连续12个月大于50,预计2010年第三季度欧元区仍将实现2%左右的增长,IMF的预测认为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1.7%,2011年为1.5%。
欧元区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成员国的主权债务风险。研究发现,在欧洲央行和IMF对希腊提供上千亿欧元救助的同时,欧盟推出了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使欧元区短期内面临的主权债务风险下降,但欧元区成员国中期主权债务将集中到期,届时市场流动性风险将会上升,再融资难度和成本都将增加。主权债务风险可能传染到金融机构,欧元区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将更加明显。此外,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为10.1%,连续4个月维持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阻力之一。高失业率、主权债务风险和金融市场脆弱性已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潜在威胁,欧元区二次探底的风险上升。
日本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上升,全球最高负债率增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日本GDP在2010年二季度仅增长0.4%,经济景气指数(制造业PMI指数)连续4个月下滑,并在9月份首次跌破50这一扩张与收缩的分水岭,预示着日本经济未来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增大。
日本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1)日元对美元的快速大幅升值抑制了出口。自2010年5月以来,日元对美元汇率由1∶95升至当前的1∶80,升值幅度高达16%,日元升值导致日本8月出口环比下降12%。(2)失业率仍处于危机以来的较高水平,抑制国内消费增长。日本8月份失业率为5.1%,高出危机前1.3个百分点,尽管失业率低于欧美,但考虑到日本妇女就业率低(低于北欧约15个百分点)等因素,日本的失业情况仍相当严重。(3)国债占GDP的比重超过200%,加之零基准利率对国际资本吸引力下降,日本的主权债务风险上升。尽管日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使债券投资者面临的违约风险下降,但日本经济低迷不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货币政策接近失灵,未来日本以增发货币方式偿还债务的可能性上升,从而增大日本未来的通胀风险。本文预测日本经济在2010年第四季度可能出现负增长,未来复苏之路艰难。
根据IMF的预测,新兴市场国家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7.1%,2011年为6.4%,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基数相对较小,劳动力充足、廉价,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限,因此今明两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经济过热迹象已经显现。
受益于类大宗商品价格回暖,俄罗斯经济快速复苏。“金砖四国”之一的俄罗斯2010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为5.2%,超出一季度1.3个百分点。从PMI指标来看,除9月份略低于50以外,近一年来的综合PMI均高于50,这表明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扩张态势。由于原油等类商品对俄罗斯经济举足轻重,目前国际油价较危机时期大幅回升,粮食价格也有上行之势,引发俄罗斯出口的同比大幅增长,本文预计俄罗斯经济将保持复苏之势。
巴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热钱流入压力增加。巴西是“金砖四国”之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10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5%,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巴西经济仍保持6%以上的增速,经济领先指标PMI也显示巴西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巴西为抑制经济过热已连续三次加息,使隔夜利率高达10.75%,远高出国际主要货币基准利率的水平。高利率对国际热钱是巨大的“诱惑”,尽管巴西出台了相关措施控制热钱流入,但效果并不理想,未来巴西的汇率机制将面临热钱冲击的考验。
印度经济增长持续高速,但通胀压力较大。印度2010年前两季度的GDP增长率都在10%之上,由于9月份服务业PMI为55.6,连续12个月高于50,本文预计未来印度仍保持快速增长,但目前印度的CPI高达10%,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高达6.61%,对通胀的抑制有可能引发实体经济的增速放缓。
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投资崩溃,房价未来五年将处低位。发达国家过去十年的房地产周期与历史上的经济周期明显不同,因为房地产周期变动被银行的信贷强化了。宽松的货币条件和不受约束的金融创新使家庭融资变得更加容易,进而放大了家庭的投资杠杆。去杠杆化使本轮房地产衰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史无前例”,家庭去杠杆化的过程比公司或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缓慢得多,因为家庭资产负债表中的房地产价值占绝对比重,而出售房屋比出售股票和债券更加困难。因此,房地产市场复苏比由公司资产负债表相关问题触发的衰退复苏更加艰难。
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复苏更为缓慢。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信贷投放的相互作用促成了这两个国家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导致房地产在所有产业中占比“畸高”,扭曲了社会的配置。2006年底,西班牙和爱尔兰的房地产业占经济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和10%,而欧元区的平均比重为7%。过度“繁荣”的房地产业的衰退直接导致产出的大幅下降和失业率剧增,目前西班牙的失业率超过20%。
将本轮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相比发现,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价格走势和私人消费支出走势与历史走势基本一致,房价趋稳,私人消费逐步恢复,但房地产投资仍远低于历史水平,恢复非常缓慢。历史上,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投资与房价走势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3。IMF预计未来5年发达国家房地产价格将回归到基础价值,每年跌幅在0.5%~1.5%,在此期间,房地产投资将持续低迷。
亚洲将出现另一轮泡沫。对于亚太的加拿大和北欧部分国家来说,2009年以来的房价和房地产投资大幅反弹,但反弹能否持续有待观察。这些国家当前的房价租金比和房价收入比依然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计量模型显示房价已严重偏离基本价值。对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像中国、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基本面对高房价形成了支撑,但由于相关验证不足,这种支撑可能并不可信。空置率上升、房贷规模扩张和巨额外资流入(尤其是流入中国)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已经过热,北京、上海、南京和深圳的房价比其他城市偏离基本价值更为严重。
通过与过去的经济复苏比较,依靠房地产推动整体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更加渺茫。在房价仍深陷低迷的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房屋止赎率仍制约着房价回升;在房地产价格和住房投资反弹的发展中国家,对泡沫的担忧在短期内将抑制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
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