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价值案例_对冲基金三种盈利策略
1.对冲基金的作用
2.对冲的意义是什么
3.个人理财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4.白话讲解对冲基金的5个特征掌握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5.对冲基金的主要几种投资策略
6.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7.国内有哪些知名对冲基金(Hedge fund),他们各自特点是什么?
8.对冲基金预期费用怎么计算
9.让人拍案叫绝的决策工具 | 全球第一对冲基金桥水的算法评价与极度透明
10.对冲基金大师们的从0到1
对冲基金的作用
对冲基金是通过对价值相关的产品同时进行买入和卖空的投资行为,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的投资行为来进行获利的基金。
那么为什么对冲基金更稳定?为什么对冲基金能够盈利?为什么对冲基金比传统投资更具有可操作性?对冲基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对冲基金的运行原理和存在意义是什么?下面的解释仅仅来源于个人思考。
对冲基金通过对于价值相关的产品同时进行买入和卖空,就比如说黄金和白银,因为他们的基本用途属性都基本相似,因此其价格走势会非常的趋近,这个时候通过买入黄金卖出白银的方式,可以基本把因为市场波动带来的大规模风险排除掉,例如战争来了,黄金价格会上涨,白银价格同样会上涨,那么买入黄金的部分可以盈利,而白银的卖空部分会亏损,这个时候的投资组合使得投资风险不会因为突发状况而面临被迫清仓和破产的窘境。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对冲基金比传统基金具备更高的保险功能。
如果仅仅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对冲基金确实稳定,但是却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如果价格走势完全一样的产品,你凭什么靠它盈利?就好像你在同一个市场里面以市场价格买入一斤苹果的同时,同时通过市场价格卖出了一斤苹果,那么你自然没有风险,但是你却一分钱也赚不到,你可能还要付出额外的时间损失,工作人员费用及其他运作成本。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更加关注对冲基金的运行原理以及其盈利手段。
对冲基金的投资对象与传统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是非常相似的,他需要通过对于投资对象的综合评定来进行投资选择,也就是他同样会选择有着积极发展潜力的投资产品进行投资,他与传统基金的主要区别在于,他在进行对于主要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的同时,会选择对冲投资对象。
举个例子,如果对冲基金投资认为一家钢铁公司相对于其他相对钢铁公司有着更好的管理效率,成本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那么对冲基金会通过买入该家钢铁公司,而卖空钢铁行业来进行投资组合。
传统基金仍然需要通过观察钢铁行业的发展,整个市场的所处位置等情况来判断。在这个例子中,对冲基金不需要去管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不需要去管钢铁行业整体的运作情况,甚至不需要去管现在是熊市或者牛市,基金公司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他们所选择的公司比其他钢铁公司更加的好。
当整个钢铁行业集体下滑时,他们所选择的公司因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衰退肯定也会下跌,他们在这家公司身上的投资会亏损,但是他们所卖空钢铁行业的投资的利润,一定会高于他们的损失,因为他们选择的公司是钢铁行业中最好的,换句话说是最抗跌的。
对冲基金的盈利特点在于他不需要关注投资产品的所有特质,而仅仅需要关注其中的某些特殊特质,然后在其他非特殊特质上找到对冲产品进行风险抵消。
这样使得投资行为大大的简化了,当我们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考虑他是不是比他的竞争对手做的好,而不需要考虑宏观大环境的涨跌,不需要考虑其他我们未知的因素,因为对冲手段会替我们解决掉这些风险。
也就是说对冲基金比传统基金更加的灵活,因此也使得对冲基金的投资对象,投资切入时机,投资机会都远远的多于传统基金,这就是对冲基金能够存在,并且持续盈利的原因。
对冲基金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我们可以针对投资产品的一种特质来进行投资,减少了投资者的顾虑,使他们不需要去太多的顾虑整个宏观环境的变化,这使得投资考量中变量减少,投资判断也更容易更加的积极和有效。
对冲基金的存在使得金融投资的手段更加的多样,市场中优秀的公司的优秀的特质更容易被关注到并能通过投资的方式更加快速的增长,市场中的优胜劣汰的规律能够被更快的推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冲基金经理曾经批评巴菲特的投资方式已经过时了的说法也有着一定的道理。
当然,对冲基金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因为对冲基金的利润来自于对冲产品,而很大一部分利润都被对冲投资行为本身所抵消,就有如买入黄金卖空白银那样,买入黄金的利润很大一部分会被卖空白银所消耗,正因为如此,对冲的投资金额都远高于传统基金,这个时候通过金融杠杆效应来借贷进行对冲投资组合的投资方式就会非常普遍。
在这种时候,如果所选择投资产品组合的价格关联失去作用,那么整个对冲基金将会立刻面临巨额亏损甚至破产的窘境,曾经据说是积聚了N个诺贝尔奖及天才的长期资本投资公司LTCM,仅仅因为德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债券价格关联失衡,导致了整个神话的破灭。
对冲基金的理念提出时间还不算太长,仍然需要整个金融体系与市场的长期检验,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却能让人回味很久,我相信把对冲基金看做是一种投资方式而不是投机方式对于对冲基金本身更加的公平。市场的好处就在于——你不用去理会别人的愚蠢,只要当思维触碰到的地方,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对冲的意义是什么
对冲的意义重在避开单线买卖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于,避开看好某一种货币就做买空(或称揸仓),看淡某一种货币,就做沽空(空仓),以至于造成损失。如果判断正确,所获利润自然多;但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亦会非常大。买入强势货币,沽出弱势货币,如果估计正确,美元弱,所买入的强势货币就会上升。
对冲的意义还有使投资者不必通过交割来结束期货交易,从而提高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
扩展资料对冲的经典案例与解析:
1990年初,中东伊拉克战争完结,美国成为战胜国,美元价格亦稳步上升,走势强劲,兑所有外汇都上升,当时只有日元仍是强势货币。当时柏林墙倒下不久,东德经济差令德国受拖累,经济有隐忧。苏联政局不稳,戈尔巴乔夫地位受到动摇。英国当时经济亦差,不断减息,而保守党又受到工党的挑战,所以英磅亦偏弱。
此时,对冲的意义得到体现,规避风险。
即假如在当时买外汇,长沽英磅、马克、瑞士法郎,同时买入日元,就会赚大钱。当美元升时,所有外币都跌,只有日元跌得最少,其他外币都大跌;当美元回软,其他外币升幅少,日元却会大升。无论如何,只要在当时的市场这样做对冲,都会获利。
百度百科-对冲
个人理财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个人理财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知名的案例:
1.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被誉为“股神”。他通过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策略,使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
2.查理·芒格(CharlieMunger):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长期合作伙伴和挚友,他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董事长。芒格以他的智慧、谨慎和耐心而闻名,与巴菲特共同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投资案例。
3.雷·达里奥(RayDalio):达里奥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基金(BridgewaterAssociates)的创始人。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投资策略和公司文化,以及他对经济和投资市场的深入研究。
4.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索罗斯是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和慈善家,他以“金融大鳄”之称闻名于世。他的量子基金(QuantumFund)曾经创下了惊人的投资回报记录。
5.彼得·林奇(PeterLynch):林奇是美国著名的基金经理和投资专家,他曾经担任富达基金公司(FidelityInvestments)的副主席。在他的管理下,富达麦哲伦基金(FidelityMagellanFund)创下了卓越的投资业绩。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成功的个人理财需要耐心、智慧、谨慎和独特的投资策略。同时,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每个投资者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市场环境来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
白话讲解对冲基金的5个特征掌握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对冲基金特征一:Accredited Investor Mike同学看到搞金融的都巨赚钱,也想创一个对冲基金玩玩,于是他去了高盛提出申请,高盛的Sam大叔说,好,想搞基金没问题,我们这里没啥规矩,但得满足唯一一个条件,你得确保65%以上的投资者都得是有钱人,就算不是盖茨、焦不思之流,好歹也得身价百万,年入20W刀以上吧,否则搞个毛线,你无所谓穷人死活,美帝政府还在乎呢,这第一个特征,叫Accredited Investor。对冲基金特征二:Large Personal Stake
走出银行,Mike同学觉得世界都是美好滴,不过等等,钱呢?他找到了盖茨,盖茨说,你要我投你钱?你说得那么好听,自己投了多少钱进去?你自己都不敢投钱进自己的基金,我怎么相信你?Mike同学觉得在理,把心一横,拿出自己所有家底400万刀,投入自己的基金。盖茨一看,这熊孩子那么霸气,应该是有点真本事吧,那我不如也投个几百万玩玩吧。这第二个特征,叫Large Personal Stake。对冲基金特征三:High Minimum
Mike再一想,光有这个超级富豪投资者钱还不够啊,隔壁星巴克端盘子的Jack倒是也想玩投资,这种拿着一万两万的平头老百姓要投我这基金,我受还是不受呢?不行,第一我这里人手也不够,一个个处理小客户要累死。第二为了这点小钱和那么多人打交道也太麻烦了,第三我还是想要大钱啊,几百万几百万的投我,我的基金才能迅速发展壮大。所以宁缺毋滥,还是针对有钱人吧,最低限,要投我基金的,100万刀起,少了我看不上。这第三个特征,叫High Minimum。对冲基金特征四:First Year Lock-In
好了,客户都招到了,基金规模4000万,Mike心里这个美啊,不过还是得防一手,有个投资者Kevin,臭名昭著,经常投资了以后过个礼拜就撤资逗别人玩,好歹也是几百万啊,我这在市场里来来回回倒腾,想要我亲命啊,所以定个规矩,投了我的基金,第一年你就别想取出来,是死是活全在我,这第四个特征,叫First Year Lock-In。对冲基金特征五:Infrequent Redemption
光这还不够,一年以内安全了,一年以后呢?到时候客户想什么时候撤资什么时候撤资,Mike不是麻烦死?所以一年只有指定的几个日子可以撤资(也可能一年一度),到日子了提前给客户发个邮件提醒他们有这个事,撤资日到了啊,要撤资快撤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哟,有意向的提前告诉我们先。这第五个特征,叫Infrequent Redemption。对冲基金特征六:Variety of Investments
钱的问题解决了,Mike想,好吧,总算开始投资玩了啊,作为一只“对冲鸡”,别以为这真的和对冲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只是历史遗留的命名问题,作为对冲基金,只是限制少多了,有自由用各种投资策略,什么Long/Short,Event Driven,Global Macro,Distressed Securities,要多刺激有多刺激,还有,我能投资股票,债券,CDS,众多稀奇古怪的衍生品,想怎么玩怎么玩。这第六个特征,叫Variety of Investments。(没人说对冲基金不能单纯买点股票搞价值投资,和公募一个路数哦。)对冲基金特征七:2 / 20 Gains
最爽的部分来了,收钱!Mike同学累死累活(或者装得累死累活)搞投资,不就是为了最后的分红吗,如果赚钱了,我要在赚钱部分分20%,如果不赚钱,我也不能白干啊,这场地费,人工费,我的跑腿费辛苦费,好歹也得一年收个2%吧。这规则差不多算行规了,大部分对冲基金都有类似的收钱规矩。这第七个特征,叫 2 / 20 Gains。对冲基金特征八:Leverage
Mike看着别人家基金都动辄上亿,耐不住寂寞,就4000万规模的基金还不够别人塞牙缝的,于是去和银行的Sam大叔说,你借我点钱吧,我有个绝妙点子,保证赚大钱。Sam倒是个好说话的人,二话不说批了2亿刀给Mike,这个叫5:1的杠杆。于是乎,这第八个特征,叫Leverage。 基本上,大部分对冲基金,都包含上述8个特征,符合这些情况的,就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的主要几种投资策略
对冲基金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基金经理买入有市场前景的优质股票,同时借入能反应市场平均指数的股票并卖出。在市场上涨时,买入的优质股票的涨幅会高于沽空平均指数而带来的损失,从而获利;而市场下跌时,买入的优质股票的跌幅会小于沽空平均指数而带来的收益。对冲基金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相对价值、事件驱动、宏观策略、方向策略与期货管理。
(一)相对价值
相对价值策略利用相关投资品种之间的定价误差获利,常见的相对价值策略包括股票市场中性、可转换套利和固定收益套利。相对价值策略的产品不做市场的方向性选择交易,因而不随着市场的波动而起落,风险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但由于相关证券之间的价差通常很小,不用杠杆效应就不能赚取高额利润,因此相对价值对冲基金倾向于使用高杠杆,而一旦套利发生问题则将会面临巨额亏损。因为相对价值投资需要在多头和空头之间设置适当的对冲比率,任何一方的波动都会影响到对冲效果,所以管理人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仓位;另外仓位太大也会影响流动性。历史上最著名的相对价值对冲基金——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因为高杠杆和小概率事件而走向错误的方向,到了破产边缘最终被收购。
(二)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策略投资于发生特殊情形或者是重大重组的公司,例如发生分拆、收购、合并、破产重组、财务重组或者股票回购等行为的公司。事件驱动的策略主要有受压证券投资和并购套利。一方面,事件驱动型基金会通过对发行受压债券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折价买入企业债,待市场对企业回复信心后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卖出获利。另一方面,基金充分利用公司的并购机会,寻找收购价格与企业目前股价之间的差异,评价该阶段下的风险收益,当存在相对确定的套利机会时交易。通过财务模型计算,控制卖空并购方与买入被并购方的股票比例实现市场风险敞口较低前提下的套利。需要指出的是,并购套利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易风险,即当市场崩盘、战争发生或双方因其他因素无法达成协议时,交易不成功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事件驱动型基金会配有专业的法律顾问,评估极端情况下的交易风险。
(三)宏观策略
宏观策略对冲基金是对冲基金产品中最具攻击性的品种,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就是这种类型的产品,根据国际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和趋势,分析相关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动和走势,在全球范围内买入和卖空各种证券及其衍生品,获取收益。投资工具囊括股票、债券、货币、大宗商品、衍生品等,而投资地域也教广泛,发达金融市场、新兴市场均可能成为他们的狙击对象,特别当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时此类对冲基金更为风行。宏观策略对冲基金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目标地区宏观经济和市场判断的失误。
(四)方向策略
方向策略对冲基金一般是指投资于股票市场并运用杠杆做多和(或)做空的对冲基金,例如:多/空策略对冲基金、新兴市场对冲基金、行业(区域)对冲基金、量化对冲基金等。该策略买入预期价格上涨的证券和(或)卖空预期价格下跌的证券。与相对价值策略中的市场中性策略不同的是,股票多空头策略并不强制要求多头交易量与空头交易量一致,即并不要求用等量的空头来对冲掉多头的市场风险(不追求组合的市场中性)。
(五)期货管理
管理期货是一种由期货交易顾问(CTA)利用技术或基本面分析对各期货品种进行投机交易的期货投资基金,目前在美国大约有800家注册CTA,与其他对冲基金策略不同之处在于管理期货主要投资于商品期货以及金融期货、期权、远期等交易品种,较少涉及股票、债券、外汇等基础资产,由于投资标的高杠杆高风险特征,期货管理基金呈现出高风险的特征,因而它的风险控制也受到格外重视。目前多数期货管理基金会应用计算系系统化程序扑捉机会或者止损控制风险。另外,各国的期货管理基金都受到了政府或行业不同程度的监管,例如美国期货管理基金必须受到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监管,其中对公募期货基金的监管更侧重于政府和法律作用的发挥,而对私募期货基金的监管则更多的是依靠行业协会及信誉机制等市场手段。
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对冲基金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共同基金,是指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工具结合后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通俗点说,对冲基金也就是通过对冲的方式规避或降低了风险的基金。而且对冲基金涉及的领域众多,且呈现日渐复杂的结构趋势,据估计,其在美国的资产就已经超过了2.6万亿美元,近年来,曾经是最重要的对冲基金之一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濒临崩溃给金融系统带来了剧烈冲击,因此,对冲基金受到广泛关注。著名的对冲基金包括摩尔资本管理公司和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集体。对冲基金的投资者都是有限合伙人,他们将资金交由负责管理的合伙人来开展投资活动。对冲基金在某些特征上与传统的共同基金有所差异。对冲基金规定了10万到2000万美元不等的最低投资要求,通常为100万美元。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要求的最低投资额为1000万美元。联邦法律要求对冲基金的投资者不得超过99人,也就是有限合伙人,并且拥有不低于20万美元的稳定收入,或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住宅之外的资产净值。这些限制条件的理由是,富人会更加谨慎地看管资金的资产,因此对冲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监管。4000家对冲基金中的很多家都设在海外以避免监管。
对冲基金与传统共同基金的差异还在于,它们通常要求投资者在较长的期限内放弃资产的使用权。这个要求旨在为经理人制定长期战略创造宽松的环境。对冲基金通常会向投资者收取高昂的费用。一般来说,对冲基金会对其资产收取2%的年费和20%的利润。
对冲基金的名称带有误导性,因为“对冲”通常表明规避风险的投资战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的案例表明,尽管其名称是对冲基金,但这些基金能够并且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许多对冲基金追求“市场中性”战略,它们购入看上去便宜的某种证券,如债券,同时卖出数量相等的价值被高估的相似证券。如果利率整体上升或下跌、基金的风险就被对冲掉了,因为一种证券价值的下降与另一种证券价值的上升是相对应的。然而,基金需要推测两种证券之间的差价是否按照基金经理人预测的方向变化。如果基金赌输,就可能损失惨重,尤其是如果基金使用杠杆运作其头寸,借入大量资金,以致其资本相对投资组合的规模相当小。在解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时,其杠杆比例为50:1,也就是说,其资产是资本的50倍,甚至在它陷入困境之前,杠杆比率仍为20:1。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几乎崩溃,使得许多美国政治家呼吁加强对这些基金的监管,证券交易委员会设定新的规定要求对冲基金在其处登记。然而,由于许多基金在海外运作,例如开曼群岛,不属于美国的管辖范围,监管的难度很大。美国监管者能做的是,确保银行和投资银行对它们能提供给这些基金的贷款规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并且要求这些机构从对冲基金获取关于风险头寸的足够的信心披露,但此举也仅仅是降低一部分风险,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
国内有哪些知名对冲基金(Hedge fund),他们各自特点是什么?
国内知名对冲基金有:股票策略、相对价值、事件驱动等。各自特点如下:
股票策略:字面上显而易见,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是目前国内阳光私募行业最主流的投资策略,包括股票多头、股票市场中性等策略。
相对价值:核心是套利,主要是寻找市场对资产定价的扭曲行为,一般会结合多空手段来实现市场中性。具体来看,套利策略主要有期现套利、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ETF套利等,这种投资策略需要计算机技术和金融工具紧密结合。
事件驱动策略:核心还是在事件。该策略通过分析重大事件发生前后对投资标的影响不同进行“押宝”,即使是在风平浪静的市场也要处心积虑地找细节,发掘会发生重大事件的公司,然后做套利。
相关信息
投资效应的高杠杆性,投资活动的复杂性,筹资方式的私募性,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对冲基金己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随着结构日趋复杂、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逐渐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这些衍生产品本为对冲风险而设计,但因其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成为许多现代对冲基金进行投机行为的得力工具。
对冲基金预期费用怎么计算
最新学术研究显示,某些对冲基金经理在对他们持有的那些交易不活跃的证券计算价值时可能会选用对他们有利的价格,以便让基金的业绩看上去更好。
投资者对此应该引起警醒,研究发现,这种做法可能会让本来亏损的某个月“变成”有赢利的一个月。随着对冲基金数量的激增(目前已超过7,500家),对基金经理而言,要吸引并留住投资者的钱,对上涨月数和下跌月数的统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几个月,在信贷市场一片萧瑟的同时,如何给难以计算净值的证券定价成了华尔街的热门话题。有时,对一些不经常交易或买卖报价差距较大的债券来说,要让银行、经纪公司和对冲基金精确确定它们的价格是件很难的事。
近来,在对冲基金计价问题上最出名的一个案例是Ellington Capital Management,它是一家专门从事债券投资的对冲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着52亿美元的资产。Ellington在9月30日给客户的信中说,由于信贷市场发生动荡,它持有的两只债券受到波及,旗下两只基
让人拍案叫绝的决策工具 | 全球第一对冲基金桥水的算法评价与极度透明
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创始人 Ray Dalio 在 TED 大会的演讲上以《如何让创意致胜》(How to build a company where the best ideas win)展示了这家公司是如何 使用算法做出「创意择优」的决策 ,这种方法成功 避免了面对集体问题时「过于民主导致好的创意不能实施」和「某个人想法占绝对主导,团队意见不能充分沟通」的陷阱 。
桥水基金开发了一套名为「Dots」的软件来践行这一算法: 每个人都要对其他人在会议上提出的想法进行评分 ,在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每个人可以更加客观地查看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获得的评价。算法同时长期针对每个人得到的评价进行积累,最后 反馈出这个人真实的工作水平和在面对决策时的可信度,在后续进行决策时结合该人的可信度进行加权。
Ray Dalio 以一次内部的会议为对象阐述了算法具体的运作形式:
Dots 软件提前收集了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想法,分类呈现在软件上。
每个人可以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所有想法,直接在1-10分之间对另外一个人的表现进行评分。例如图中有人给Ray 打出高分,有人则认为他的判断出了问题,并没有准备好。
软件汇总所有看法的互相评分。
这个时候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每个人从自己个人的观点中自然地脱离出来,开始从多维度思考「为什么我是对的?」 。接下来就会针对互相的评价,来讨论客观的可信的决策标准。
重点是,长期积累下来, 算法会输出一个人的「可信度」,可以直接理解为这个人在决策方面的「权重」。 Ray 本人在系统中大概有超过11000次的评价记录。
以桥水内部的一次投票决策进行举例, 单按照人数看比例,和计算决策的「可信度」之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Ray 认为,阻碍团队正确决策和思考的,正是 人类天性中的「傲慢且天真」 :我们往往不愿意让自己的想法面对压力测试;我们的大脑也会本能地将犯错误视为受到攻击。
而相信算法对于决策和员工表现的真实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在面临决策时「超越自我」。
新员工大概在入职18个月之后能够熟练掌握这套系统,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适应这套系统,只有70%以上的人能够被认为适合这套系统。
极度透明的原则
桥水基金长期对外宣称自己奉行「极度透明」的文化,他们内部的几乎每一场会议都会被记录和供内部查阅;每周公司会向员工发送一个由会议视频、文本和后续调查构成的MPT(management principles training)文件,每周员工会要求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这些被认为有价值的会议。
极度的透明被践行在团队的重要决策中:CEO可以收到来自员工的反馈邮件,内容是「昨天的会你只得到了6分,我认为……」;在公司内部剥离一个团队的决策中,管理层选择第一时间先和该团队全体进行商议并且明确坦诚「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搞清楚无法回答」,而不是进行闭门会议。
参考链接:
对冲基金大师们的从0到1
被称为对冲基金大师一般需要几个条件:业绩记录有十年以上,复合收益率要很漂亮(20%+),赚的钱要以十亿为单位,有过几次经典之战。
符合这些条件的投资大师,全世界大概有二三十位吧,都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大师们从净值1美元到几十美元乃至4万美元的投资历程,赚取数十亿美元的财富故事,自然能引人入胜,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从零到一,即开始创业和募集第一只基金的这一步。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也没有名气,没有历史业绩,团队就是光杆司令,创业第一步也并不容易,靠的也是一个人缘或机缘。对于大师们自己而言,一生之中有无数大小战役值得回味,但估计最难忘记的还是第一战-首募之战吧,因为多少有点小激动和憧憬,有时还带点遗憾。
这里撷取五位投资大师的创业故事,从中既能体会到私募创业之艰难,或许也能找到挑选优秀私募的秘诀吧。
巴菲特
世界上最成功的私募,自然是首富巴菲特(巴菲特持有30.83万股伯克希尔A类股,每股股价高达23.5万美元,身家725亿美元),巴菲特在做了13年的私募基金(PE)之后才转战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是诸多投资大师里面出道最早的,投资生涯也是最长的,现在86岁高龄还奋斗在投资第一线。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1947年进入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读本科,三年就完成了学业,1950年赴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读研,求学于价值投资教父本·格雷厄姆。1951年毕业后,希望无偿为格雷厄姆工作,但是被婉言拒绝了,于是在父亲的证券公司当了三年的股票销售商。这三年期间,巴菲特一边埋头研究股票,一边上了卡内基的演讲课,还在奥马哈大学开课讲授投资学原理(教材就是恩师写的《聪明的投资人》),同时还谈恋爱和结婚,22岁就和19岁的苏茜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1954年,格雷厄姆终于答应巴菲特来自己的公司上班了,巴菲特在那里干了两年的选股,直到格雷厄姆解散自己的公司。这就是巴菲特创业前的经历,巴菲特此时虽然只有26岁,却是有着七年股龄的职业投资人。
巴菲特1956年5月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回到家乡奥马哈自立门户,发起了巴菲特合伙基金。这第一只基金规模是105000美元,合伙成员有7人,分别是巴菲特的姐姐及姐夫、姑妈、前室友及其母亲、巴菲特的律师及巴菲特本人。其中巴菲特投入了100美元(按中国人的写法,《滚雪球》是不是可以叫做《从100美元到700亿》?),实际上巴菲特此时的身家已经有14万美元了,创业还是有底气的。巴菲特于当年又成立了两个合伙基金,到了年底合伙基金净资产合计就到了303726美元了。这些钱是个什么概念呢?巴菲特1955年为格雷厄姆工作的年薪是12000美元,1957年在奥马哈的法拉姆大街买的五居室房子花了31500美元。
此后巴菲特的私募之路是顺风顺水,收益率一路飘红,客户也是越积越多,到了1962年元旦,合伙基金净资产已经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100万属于巴菲特个人),投资人发展到了90人。此时巴菲特才搬出卧室找了一间办公室,同时招聘了第一名全职员工。
巴菲特的创业是相当成功,一方面要感谢父亲和恩师带来的关系网,但是最重要的是其本人的感染力。巴菲特很早就立了志,早在12岁的时候就宣布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对挣钱有浓厚的的兴趣与自信。1968年,量化投资的祖师爷爱德华索普与巴菲特打了几次桥牌,便断定此人将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因为其投资理念、分析能力、变通能力都是一流。
巴菲特于1969年秋天结束了巴菲特合伙基金,主要是因为此时价值投资机会太少(后来美股进入了剧烈震荡的70年代)、基金规模又太大(1969年初,基金规模已经增加到1.04亿美元了),并且也不想100%的忙于投资,声称“我要退休了”(47年过去了,还没退休!)。巴菲特确实没有退休,而是转战到伯克希尔了,巴菲特花费了此后的毕生精力,把伯克希尔打造成一架挣钱机器,自己也成了世界首富。
巴菲特1957-1969这13年年均复合收益率是23.2%,其中1969年表现最差,基本为零,1957年为其次,收益率为9.3%,中间的11年收益率都是不错的。伯克希尔的业绩从1965年起就开始有记载了,1965-2015年的这51年,伯克希尔的每股净值的年均复合收益率是19.2%(自2014年度起,伯克希尔的股价收益率也放入了《致股东的信》,到2015年这一数字是20.8%,与净值增幅接近,不过收益为负的年份就多了很多,特别是1974年下跌48.7%与2008年下跌31.8%),累计起来就是增长了7989倍!如果加上1957-1964年的巴菲特合伙基金的成绩,那么这总共59年下来,1美元的投入能增长到4万美元!
巴菲特会不会在2017年股东大会后真正退休呢?届时他将有60年的业绩记录,这一纪录在投资史上是空前的,估计也是绝后的。
索罗斯
索罗斯也是生于1930年,与巴菲特同龄,这真是十分的巧合。不过,索罗斯作为一个从匈牙利来到美国的移民,创业之路要艰辛得多,可谓是典型的屌丝逆袭。
索罗斯在纳粹占领匈牙利时期幸运的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后于1949年离开匈牙利前往伦敦,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LSE)。索罗斯于1953年拿到学位,论文导师找的是着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毕业之后,他在英国做了几份短工,如手提包销售之类,最后在SF银行(Singer & Friedlander)找到一份交易员的工作,做黄金和股票套利交易。
1956年,索罗斯身上带着5000美金来到了纽约。在伦敦同事的帮助下,索罗斯在F.M.Mayer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先做套利交易员,后成为分析师,1959年转投Wertheim公司,继续从事欧洲证券业务。1963年跳槽到阿诺德·莱希罗德公司(Arnold & S.Bleichroeder),1967年升为研究部主管。
生活方面,1961年索罗斯结了婚,同一年也成为美国公民。这一年,索罗斯利用周末时间重新起草十年前写的《意识的重负》(他自己的评语是:除了标题之外,全文乏善可陈),希望能出版,还将手稿送给导师卡尔·波普尔审阅,1963年至1966年还花了三年的时间修改,但是最终并没有出版。索罗斯此时仍然想当哲学家,可是生活压力很大,父亲来到美国后过了五六年就得了癌症,索罗斯不得不找一位可以供应免费医疗的外科医生。索罗斯最后还是暂且按下了当哲学家之心,回到谋生场中。
索罗斯于1967年在公司内部建立了第一个基金-第一老鹰基金,这是一个只做多的股票基金。索罗斯于1969年建立了第二个基金,叫双鹰基金(几年后改名为量子基金),属于对冲基金,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外汇与商品,可以卖空和利用杠杆。双鹰基金是索罗斯自己投入25万美元成立的,不久他认识的一些欧洲阔佬注入了450万美元,这总共475万美元就是索罗斯起家的资本。
1970年,吉姆罗杰斯加入了索罗斯的团队,负责研究,而索罗斯则主攻交易,两人成为黄金搭档。1973年,索罗斯自立门户,建立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办公室只有三个房间,可以俯瞰纽约中央公园。
从1969年初的475万美元起,索罗斯通过16年的努力,在年底将其增值到4.49亿美元。这16年,总的外部资金流入是-1600万,主要是1981年索罗斯亏损了22.9%,当年客户撤走了1亿美元,其余年份合计流入8400万。索罗斯这16年年均复合收益率是30.89%(巴菲特同期是23.41%),虽然有这么好的业绩,基金规模却没有因此而快速增长,一直靠着内部收益增长,这跟巴菲特真的是没法比。
1985-1999年索罗斯基金的业绩更加的好,将索罗斯基金的年复合收益率推到了32.49%(1969-1999共31年,同期巴菲特是24.93%)。索罗斯基金在规模上也迎来了快速发展,1986年底到了14.6亿美元,1991年底达到了53亿美元。1992年狙击英镑之后,索罗斯名气大振,在全世界范围内扬名,1993年年底索罗斯基金规模就发展到了114亿美元,1999年底到了210亿美元的巅峰。
索罗斯基金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中亏损了15.5%,这也是仅次于1981年的第二次亏损,不过在2001年又扳回来13.8%,此后几年收益尚可,但是毕竟处于半退休状态,不如早年。在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中,索罗斯再一次力挽狂澜,分别盈利32%、8%、28%,再一次证明了他最杰出的全球宏观交易能力。
老虎基金罗伯逊
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属于对冲基金界教父级人物,与索罗斯、斯坦哈特并称对冲基金三巨头。不过罗伯逊大器晚成,创立老虎基金的时候已经48岁“高龄”了。
罗伯逊生于1932年,比索罗斯只小两岁,年少时喜爱运动,棒球和橄榄球玩的很溜。1955年在读完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后,参加了海军,服役2年期满时被提拔为中尉。1957年去了纽约,进入基德尔皮博迪公司(Kidder Peabody & Co.)工作,这一呆就是22年。罗伯逊在基德尔皮博迪公司做销售,将股票和债券推销给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做过很多岗位,最终成为资金管理分公司的主管。相比于销售,罗伯逊更喜爱资金管理,工作之余替一些朋友和同事打理个人股票账户,成绩不错。罗伯逊采用的是价值投资策略,通过挖掘基本面信息和评估价值来选股票,持有周期比较长。
罗伯逊有一个好友罗伯特·博奇,此人1970年成为了阿尔弗雷德·琼斯(Alfred Jones)的女婿,琼斯就是被公认为发明对冲基金的人。琼斯本是一个记者,在为《Fortune》写一篇文章时对股市做了点研究,发现股票多空配对可以消除系统性风险,从而在牛市和熊市中都能盈利。靠着这个秘诀,琼斯建立了一家对冲基金,发了财。罗伯逊和博奇、琼斯经常交流,也领悟到了对冲的魅力,把多空对冲和价值投资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1978年,罗伯逊带着全家人去新西兰休一个长假,想写一本小说,讲述一个美国南方人如何成功立足于华尔街,可惜的是几周之后就厌倦写这本书了。最后,新西兰的美景、高尔夫、网球,也无法留住他的心,因为他要创业了!
1980年5月,罗伯逊和和朋友Thorpe McKenzie一共募集了800万美元,设立了老虎基金。老虎这个名字是罗伯逊七岁的儿子建议的,之前他们为了取个好听的名字费尽了心思。罗伯逊是一个爱交际的人(他的名片盒里有几千张名片),朋友很多,加上生意关系广泛,预计能募集到1亿美元,结果是大失所望,只实现了8%的募集目标!这其中包括琼斯的基金,琼斯的基金在女婿博奇接管后,从自营转变到了FOF的形式。
好在1980年这个时机很好,恰逢美股20年大牛市的开端。老虎基金当年就实现了54.9%的费后回报,旗开得胜,此后的6年也实现了平均32.7%的高回报。
罗伯逊将价值投资和股票多空策略完美结合,通过招募大量聪明的且具有运动特长的年轻人来深挖基本面,在内部人才培养与管理、外部市场营销方面都做得不错,规模得以快速扩大,到了1991年,老虎基金成为第三家管理规模过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到了1993年底就达到了70亿美元,比斯坦哈特还多,仅比索罗斯少一点点(要知道老虎基金起步比索罗斯晚了11年)。基金规模在1998年8月达到了210亿美元的巅峰,公司成员也超过了210人。
不过,在规模膨胀到百亿美元以后,受制于股市流动性,罗伯逊不得不将投资领域从股票扩大到了债券、外汇与商品等市场,即所谓全球宏观市场。罗伯逊的价值投资风格,不太适应全球宏观投资,虽然一开始也赚了很多钱,在债券、外汇、钯金、铜上面都赚了不少,但是最终于1998年因做空日元兑美元而大亏40多亿,基金遭受重创由盛转衰。
屋漏偏逢连夜雨,90年代末Nasdaq的互联网股票一路飙涨,价格从高估到更高估,老虎基金的策略是做多传统价值股而做空互联网股票,结果是两头受挫,基金在1999年下跌19%,与1998年高峰比下跌了43%,而同期标普500则上升了35%。老虎基金在2000年一季度再度下跌13%,赎回潮汹涌不止,罗伯逊已经撑不住了,最终于2000年3月份关掉了老虎系列基金,同时,纳斯达克于2000年3月10日见顶随后崩盘。
虽然最后三年持续下跌,但是老虎基金创立以来的21年复合收益率还是高达23.37%,当初投入的1美元增值到了82.32美元。
老虎基金的结局令人惋惜,一个传奇就此谢幕。但是,罗伯逊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他后来投资与支持了很多小老虎,这些从老虎基金出来创业的年轻基金经理,大约有40多人,合计管理资金规模约占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10%,占股票多空策略基金的20%,成为对冲基金界一个有影响力的群体。罗伯逊之所以在对冲基金大师里面位居前列,就是因为他培养了一大批小老虎,而这是其他大师们都做不到的,巴菲特也好,索罗斯也好,连找一个满意的继承人都困难。
绿光资本爱因霍恩
爱因霍恩是对冲基金业的后起之秀,着名价值投资人与做空者,被一些人称为“下一个巴菲特”。
爱因霍恩出生于1968年,中学时喜爱数学和辩论,本科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政府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阐述美国航空业的周期性监管问题,结论是不要投资航空业,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投资者本应该将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空中击落”。1991年本科毕业后在DLJ公司做了两年的投行分析师,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痛苦不堪的两年后,爱因霍恩没有按照常规去商学院读书,而是去了对冲基金西格尔考勒瑞基金公司做买方分析师,三年下来就把投资与投资研究学得比较到位了。
1996年初,爱因霍恩和同事杰夫一起辞职创业,因为妻子开了绿灯,所以把公司取名为绿光资本基金公司。爱因霍恩和杰夫觉得可以募集1000万美元,但最终到了5月份只筹到了90万美元,其中50万美元还是来自于爱因霍恩的父母,爱因霍恩和合伙人也各投入1万美元。
绿光资本的策略与老虎基金是一样的,股票多空结合价值投资,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区别在于其多空并不是一一匹配,而是寻找值得做多的多头和值得做空的空头,整体头寸上加以匹配。持有期一般在1年以上,集中持仓,一般把30%-60%的资本投入到最大的5个多头仓位。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目标,即无论市场环境如何,都要努力实现正收益。
募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趣事。有一位合伙人介绍来的富人朋友,给爱因霍恩出了一道扑克牌智力测试题,题目是:从一副扑克牌中拿出同一花色的牌,安排牌的顺序,好让人将最上面的一张牌翻开正面朝上,将下一张牌放在最底下,再翻开一张牌正面朝上,将下一张牌放在最底下,如此重复,直到所有的牌按数字依次排列。爱因霍恩答错了,也错过了这笔投资。(我也真希望有人也给我出出这种题目!)
绿光资本在5月之后的1996年获得了37.1%的高收益,没有一个月出现负收益,管理资产很快达到了1300万美元。为了庆祝第一年的旗开得胜,爱因霍恩在冬天的一个晚上邀请了包括父母在内的25个投资人吃了一顿意大利美食,顺便汇报了一下成绩!
1997年,绿光资本获利57.9%,年底管理资产就达到了7500万美元。1998年,绿光资本业绩一般,只有10%,但规模增加到了1.65亿美元。1999年,基金实现了39.7%的收益率,管理资产增长到了2.5亿美元。2000年是第五个年头,基金收益率为13.6%,而纳斯达克指数则暴跌39%,基金规模增长到了4.4亿美元。2001年,纳斯达克又暴跌了20%,而绿光资本则获得31.6%的收益率,管理资产达到了8.25亿美元。
90年代美股扶摇直上,大量资金也不断涌入对冲基金行业,爱因霍恩艺高人胆大,与同样投资风格的老虎基金相比幸运得多,业绩好的出奇,享受了几年美好的时光。
爱因霍恩的成名之作,是在2008年做空雷曼兄弟,从中大赚超过10亿美金。现在,他仍然活跃在一线,在市场上具有很大影响力。
Michael Bury
迈克尔·伯利从规模上和从业时间上来看都算不得大鳄,但是他的故事比较励志,成名之战也颇为惊心动魄,而且他运营对冲基金的方式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所以我们也来看一看他的故事。
伯利出生于1971年,2岁的时候左眼球就因为视网膜神经胶质瘤而被移除,装了一颗玻璃做的假眼球。伯利在小学的时候IQ测试出奇的高,但是朋友很少。5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婚了,伯利与弟弟跟着父亲住,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在父亲工作的IBM实验室做一份小工,赚的钱拿来投资共同基金。高中的时候,父母复婚,伯利的信心越来越足,成绩越来越好,但是毕业时因为英文老师的疏忽而被自己中意的哈佛大学拒之门外,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专业读预科班。伯利与周围人的关系都不好,后来被诊断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是一种自闭症,患上了会出现社交困难。很自然的,伯利又把兴趣放到了股票上。1991年,伯利被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录取,读到第3年父亲就过世了。
1996年,伯利开办了一家谈论股票的个人网站valuestocks.net,每周发表几篇长文。大概是因为当时互联网上的网站太少,几个月后MSN的主管就浏览到了伯利的网站,邀请他成为MSN专栏作家,每字1美元。伯利欣然同意,起了个笔名,叫“价值博士”(The Value Doc),开始MSN上谈股票,很快有了不少的读者。
1997年伯利医学院毕业,欠下了15万美元的助学贷款,在斯坦福大学医院找到了一份病理研究的住院医师工作。当年秋天,他在征婚网站Match.com发布了征婚启事(第一代网民啊!咋不投身于互联网啊!),与一位华裔女性黎德英闪电恋爱,3周后就订婚了。做医生很辛苦,伯利为了做好股票还得经常挑灯夜战,利用晚上时间来发表文章更新自己的网站。
2000年6月,伯利29岁,在斯坦福大学医院的工作结束,再也不想从医了,他觉得应该学巴菲特专业做投资。在老婆和家人的支持下,他在美国银行开了一个账户,从此开始了他的对冲基金生涯。伯利野心勃勃,把投资者的最低净值要求设定在1500万美元,基本上把认识的所有人都排除在外了。
运气还真好,几周后,畅销书《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的作者兼对冲基金经理格林布雷特找过来,花了100万美元买了伯利公司22.5%的股份,格林布雷特也是伯利的粉丝,一直在等着他离开医疗行业。伯利用这笔钱还了助学贷款,将公司命名为子孙资本(Scion Capital),在苹果电脑总部之外几个街区的地方租了一间小办公室,这间办公室从前的主人就是苹果的联合创始人沃兹(Steve Wozniak)。
伯利的私募之路还挺顺利。2001年,标普500指数下跌11.88%,子孙资本的净值上涨了55%。2002年,标普再次下跌22.1%,伯利盈利了16%。2003年股市反弹,伯利的组合大涨50%。2003年,伯利管理的资产就达到了2.5亿美元,到了2004年底达到了6亿美元,就不再接受新的投资了。
2003年,伯利年收入超过了500万美元,于是花了380万美元在加州萨拉托加(Saratoga)买了一套6居室的房子,供一家四口住。
买房的同时,伯利觉得房价有点泡沫了,于是对住房市场和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做了深入研究,结论很惊人,他觉得房产危机迟早要爆发,认定做空MBS是一个大机会,是他的“Soros Trade”。他的这一发现比大空头保尔森还早一年,比Soros本人更是早了好几年。于是2003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运行他的“Soros Trade”,做空一些金融股,不断买入CDS合约,而这四年CDS头寸一直是浮亏的。
尽管压力巨大,伯利依然对自己的判断怀有信心,不过投资人却逐渐失去了信心,即使伯利5年来为投资人赚了242%,投资人还是对伯利的“Soros Trade”非常反对。伯利发起新基金大干一场的努力失败了,而且与客户的关系还闹得很僵,到了2006年10月,连最初赏识自己的格林布雷特也受不了,飞来圣何塞,两人吵了一架不欢而散。这一年客户撤资1.5亿美元,伯利不得不忍着亏损卖掉了一半的CDS仓位。
熬到了2007年8月,伯利才开始迎来胜利,这一年底公司盈利150%,进账7亿美元,伯利个人进账7000万美元。伯利准备在2008年继续前进,但是客户却不断撤资,2008年下半年管理的资金只有4.5亿美元,比2005年初管理的6.5亿美元缩水了很多,伯利终于再也受不了了,于2009年初关掉了自己的公司。
Michael Bury的私募基金(PE)创业之路,在十年后的中国有无数效仿者,中国有大量民间操盘手,就是靠着在论坛、博客写文章而获得粉丝,或者通过展示交易成绩、参加炒股大赛或期货大赛来露脸。总的来说,这类草根式的基金创业之路十分艰难,规模上与公募等投资机构出身的基金经理比完全无法抗衡,最终业绩也是良莠不齐。
从0到1
以上大师们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从零到一,再到传奇。但是也有众多失败的案例,很多10亿级别起步的对冲基金多以失败而告终,1就是巅峰,例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当然,这不是必然的规律,通过私募基金(PE)的首募,很难预测到基金经理的未来之路。预测是很难的,尤其是预测未来,这一点对金融投资来说,对挑选基金经理来说,都是成立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