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油价多少_巴基斯坦油田油价表
1.哪个国家现在还在进行战争的资料和描写和平的诗歌
2.海湾战争参战国家是哪39个?
3.现在还有哪些国家还在战争
4.现在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正在战争中?包括内战
5.现在哪些国家还在战争
6.请你谈谈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7.2008 世界十大事件 是哪些?
哪个国家现在还在进行战争的资料和描写和平的诗歌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海湾战争参战国家是哪39个?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
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现在还有哪些国家还在战争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现在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正在战争中?包括内战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现在哪些国家还在战争
权威回答: 海湾战争是指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参战方(包括伊拉克)为35个国家: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韩、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以及伊拉克。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请你谈谈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战争与和平》充满信仰和对现实的领会,表现出积极、乐观、热爱人生和自然的进取精神。其内容规模庞大,人物众多,精彩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动人的场面层出不穷,纷繁的事件互相交错。整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尽管内容复杂、卷帙浩繁,但线索清晰,结构完整。作者把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都以“战争”与“和平”为中心加以安排。重要的历史人物只在他们历史活动的重要时刻出场,而几个贵族家庭的历史则是小说的基本内容。托尔斯泰以深挚的感情,优美、深刻的笔触创作了一部壮丽、精美的文学精品。作品中的景色描绘与人物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如奥斯特里茨的天空,春天的白桦 林都跟安德烈的心理变化密不可分。整部作品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在优美的散文中插入大段雄辩力的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历史、哲学观点,是这部巨著的又一艺术特色。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托尔斯泰表明人生比一个人更强大,命运如何对待我们每个根本微不足道,最重要的是积极感受。在充满悲剧和苦难画景的战争部分,他集中描写有本能智慧的人——以“耐心”为座右铭的库图佐夫;快快活活上战场、穿上干净的衫赴死、只求投奔造物主的农夫们;在污浊和饥饿中为自己的憧憬而满面笑容的法军俘瞄。而才智过人、性格坚强、内心丰富的安德烈,感情冲动、善良真诚的彼埃尔,美丽动人、纯洁自然的娜塔莎也在战争与和平中接受洗礼立于读者眼前。
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主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托尔斯泰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他把一幅波澜迭起又层次井然地向前推进着的历史画卷写得有声有色。有张有弛而又富于变化,构成了完整的格局。同时,作者还在该书中塑造了数以百计的性格迥异、血肉丰满的人物。他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既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又共同体现着鲜明的俄罗斯风情,令人读来生动亲切,不忍释卷。
2008 世界十大事件 是哪些?
据国外媒体报道 近日,国外一家媒体评选出了2008年十大绿色事件,中国举办了“绿色奥运”,美国掀起新一波的“本土膳食”运动,洁净煤技术,……,2008年,绿色事件真是不少。不久之前,绿色还是一种普通的颜色。但近年来,它已经成为描述一种优良的环境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好名词。
2008年,绿色事件层出不穷,你可能已经在报纸上,杂志上和网上了解了一些故事。这些绿色事件的内容和未来趋势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详细了解其中最重要的十大绿色事件。
1、中国举办了“绿色奥运”
2001年,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曾向世人承诺,要实现“绿色奥运”。2008年,北京履行了向国际社会许下的绿色诺言,也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可以这么说,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最大的金牌是“绿色金牌”。中国为了举办绿色奥运会,投入了180亿美元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出了一个更清洁、绿色的北京。
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在“绿色奥运”理念的推动下,紧紧围绕“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的目标,全面推进奥运绿化、城市绿化和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涉及31个奥运比赛场馆、45个训练场馆,以及奥运道路连接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160多项奥运绿化工程,其绿化面积达1026公顷,栽植乔木37万株、灌木210万株、地被植物460余公顷,树木成活率达99%以上。2008年8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还代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授予北京奥运村“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金奖。在北京奥运村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他称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最环保、最绿色的一届,而北京奥运村功不可没。
此外,北京市还加快了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平原和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使全市范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
2、公平贸易促进绿色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当你在商店里买了一杯咖啡,钱会流通到哪里呢?商品流通的每一环节都赚一点利润,有多少钱真正到达种豆农民的手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他们的购买力,有些人情愿选择自然产品。
公平贸易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运动,在贴有公平交易标签及其相关产品之中,它提倡一种关于全球劳工、环保及社会政策的公平性标准,其产品从手工艺品到农产品不足而一,这个运动特别关注那些开发中国家销售到已开发国家的外销。公平交易运动,试图通过与被边缘化的生产者及劳工的紧密合作,将他们从易受伤的角色,转化为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的人,它也试图赋权他们,使他们成为其自己组织的利害关系人,同时在全球市场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性。
公平贸易运动旨在提高低收入农民和生产像咖啡,棉花和大米等农产品的生产者的生活水平。通过减少中间商,公平贸易组织能够为那些最需要的人谋取利益,同时还负责监督生产和认证商品。如果消费者支付更多的钱,他们通常想要更好的产品。许多公平贸易产品质量又好又是绿色产品。
3、洗盥污水能解决全球水危机吗?
你也许注意到由于全面禁止户外浇水,有很多车脏兮兮的,并且草坪也枯萎了。但你也大概看到了一些公示牌上写着义务洒水不违规。人们面临“水危机”的危胁。
洗盥污水是指来自你冲凉,洗菜,洗衣服的污水,与黑水不同(黑水是指来自卫生间,下水道的废水)。洗盥污水不需过多处理就能够重新利用。因为洗盥污水中有虽然小浓度的洗涤剂,食品粒子和排泄物使灰水不宜饮用,但您的草坪和观赏植物用灰水来浇就没问题了。
您可采用专业安装系统连接到您的洗衣机和水桶中,收集洗盥污水。洗盥污水的利用虽然不能阻止全球“水危机”的发生,但起码可以缓解“水危机”继续恶化。
4、洁净煤技术
有些人认为“洁净煤”是一个让人不可理解的复合词。毕竟,黑黑的煤从来与“洁净”的美誉无缘,人们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家研究出的洁净煤技术越来越先进,能使烧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越来越少。
洁净煤技术是在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烟气净化方面开发的新技术的总称。洁净煤技术包括 :选煤新工艺、水煤浆、流化床燃烧、烟气净化、煤炭气化与液化新工艺、煤基燃料电池、煤气化新工艺、直接炼铁、普及型煤等。采用洁净煤技术旨在减少煤炭燃烧和转换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降低成本。
洁净煤技术能降低造成全球变暖的有害成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种技术当然能使煤变清洁,这就是为什么将钱花在这种将脏的燃料变清洁的技术,而不是将钱投资在替代能源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世界电力市场,为美国提供50%的电力,中国和印度正主导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直到其他燃料也像煤那样廉价和丰富时,就有助于建立和改造发电厂和工厂了。
5、电器的吸血鬼功率
当你不使用电脑的时候,关掉它无疑是节省能源的一个伟大的方式。但是你知道吗?一些设置和电器(包括电脑),它们在被关掉后仍然在消耗电能。这是一种被称为待机功耗的现象,有时候又被称为吸血鬼功率(vampire power)、待机功耗、储用功率(standby power)或者能量泄漏现象。待机功耗现象指的是,一种设置在已经关闭后,仍然继续消耗电能的现象。比如当VCD、DVD以及手机充电器等电器设备插接在墙壁插座中时,即使这些产品处于闲置状态,但却仍然在消耗电能。消费者通常会认为他们的设备已经关机,而事实上,该设备只是处于待机状态,仍然在消耗着功率。
譬如,当您使用遥控器关闭VCD后,由于VCD内部的电源仍然处于接通状态并为遥控接收器供电,因此VCD仍在待机或睡眠模式下耗费着电能。尽管遥控接收器消耗的功率微乎其微大约0.1 W,但由于采用低效技术的电源(如线性电源)不够智能,无法减少待机状态下的功率消耗,结果往往会浪费几瓦的功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待机功耗。
虽然单个设备的待机损耗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您将住宅数量与住宅中的家电数量及每台家电待机消耗的数量相乘时,问题很快会凸显出来。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 全球5-15%的家用电器消耗量均是在待机模式下产生的。在美国,每瓦电能的成本大约是每年1到1.5美元。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估计,在美国家庭一年的电费中,待机损耗将会超过50亿。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美国每年使用的待机电能相当于26座平均规模的电站的发电量!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带有电子控制和多种功能的新设备的增加,这一问题也将会日益突出。所以要减少电量消耗,
多达90%的待机功耗是由低效电源设计及不必通电的元器件造成的。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估计,如果采用新设备,可能会减少75%的待机功耗,而且可以利用待机总功耗为1瓦甚至更低的设备执行几乎所有的待机功能。 要达到此目的,可以 采用改进的电源技术和设计,即使用更为智能的开关模式电源代替低效的线性电源。
6、引发争论的海底钻探问题
海底钻探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它标志着海底油气开发技术的水平。工作人员和物资在平台和陆地间的运输一般通过直升机完成。海上油气田离炼油厂一般都较远,开采出的油气要经过装油站通过船舶运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输送至海岸。海底钻探台有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等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
当汽油价格在今年夏季和秋季持续飙升之际,很多开车族大大减少开车的次数。他们有的合伙使用汽车,有的乘坐公共汽车,有的甚至在业务允许的情况下远距离工作,也就是不出门,通过网络工作。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把争论了许多年的海底钻探问题摆到了桌面,是长期禁止呢,还是废除海底钻探的联邦禁令,开放更多的近海水域用于海底钻探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虽然钻井的支持者认为,扩大海外业务将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和产生较少的环境影响,反对者认为,保护区的设立将导致只生产少量的石油,且会破坏了微妙的生态系统。美国总统布什于2008年7月取消了执行禁令。两个月后,美国国会宣布26年的禁令期满。但在今年的总统选举期间,海底钻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7、乙醇真的比汽油环保吗?
在油价高涨和粮食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你很容易认为乙醇既经济实惠,又能解决粮食饥荒。
我们都希望控制大气污染。乙醇,从玉米或甘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清洁燃料。燃烧过程中只排放少量的温室气体。乙醇作为燃料的使用减少了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然而从乙醇整体的生产过程来说,并不是很环保。
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雅各布森说:“乙醇的确减少了一些污染,那是真的,但是乙醇也增加了其他一些东西,”
从玉米中提炼出乙醇这种燃料,到底有什么问题呢?首先,乙醇比汽油包含的能源要少。这意味着生产和运输到制成乙醇所消耗的能源大于乙醇中所包含的能源。还有,种玉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可耕种土地。把玉米转化成乙醇提取能源,生产产品的过程会散发一氧化碳和其他化学物质,包括甲醛,到空气中。
乙醇比汽油更容易挥发----那就是说,乙醇蒸发得更快,这无形中造成了能源浪费。
8、环保新名词“碳足迹”
什么是碳足迹?碳足迹就是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之分。第一碳足迹是指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例如一个经常坐飞机旅行的人就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原因在于飞机飞行要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为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例如消费一件普通的商品,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虽然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要计算它也并不难,许多网站上都有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你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出某种活动下的碳足迹,当然也可以计算你一个月或者全年的碳足迹总量。碳足迹数值越大,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就越大。
无论是个人、组织、商业界还是政府都要采取措施,减少碳足迹,戒除非环保习惯,减少碳足迹应从每一个人做起。气候变化对于一个国家、公司或一个社区来说,要想单独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太大的挑战。 国际旅游组织鼓励旅行者尽可能地选择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环保方式。旅游组织指出,即使是短途旅行,使用空中交通工具比使用火车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至少要高出三倍。在城市之间旅行,搭乘汽车可能比使用高速列车更加环保。鼓励旅行社在为顾客定位时尽量使他们少转机;不提倡大家坐公务舱;提高飞机的上座率并尽量降低飞机机群的使用年限。
从自身出发,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一下细节,就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排放量: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保、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少买不必要的衣服、节能灯泡替代白炽灯、使用含有少量或者不含氟利昂的绿色环保冰箱、用布袋取代塑料袋等等。
9、“本土膳食”运动
“本土膳食”(Locavores)是个新词。它是2005年夏天,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一带,冒了出来,这个词主要是指:只食用在居家外围100英里(约160公里)内生产出的农产品。在2008年,“本土膳食”在美国的许多地方变得流行起来。
它是一种新的粮食消费潮流。其重点,是自己耕种、或消费家居附近所在地生产、加工的食品。这潮流,也把重心由“有机”食物,转为“在地”食物。着重食品的产地,及作物收成后的后续处理,如:包装、运输、冷藏等。而不像前的“有机”,较着重如何耕种作物。这潮流,在因应能源的浪费与有机生产的困境中跳了出来。但它也力图保障生活外围的农地与小农,重新建立起人与人(生产者与消费,小区居民)之间的各种关系。
很多人都愿意投入这场运动。有人不再太相信有机认证标准,不想再在粮食上浪费石化能源,从而选择新出路——就地取材。认为当地食品具有时令性,又不需长途运输、冷藏,而觉得口感、养份较佳。现行工业化粮食系统中在在能源浪费,很多人对种既有的耗能的粮食生产方式感到厌倦。 有人是想通过这方式,来支持本地的农业。另有人则是因政治、经济、或环保的理由加入进来。
在食品宣传上“本地产”成为现在的流行词汇。一些美国商店,无论他们是如何定义“本地”,当其购买本地商品时甚至会选定农场。农贸市场也变得流行起来。一般这些农贸集市通常在较大的空旷场地上每周交易一次。一些人在自己家里或是社区花园里种植食物。一些餐馆也加入到支持本地产食物的运动中。美国全国餐馆协会报告指出,美国人对本地种植产品需求量巨大。
10、全球石油生产顶峰的争议
早在1953年,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哈伯特(King Hubbert)大胆预言,美国石油出产将于1969年左右达到顶峰,达到了顶峰之后就会一直下降。虽然当时许多专家对他的预测提出质疑,但是在1970年,他所预见的情况真的发生了。从此以后,石油专家把这种情形叫“石油顶峰”(Peak Oil)。
后来,经过坎贝尔和西蒙斯等人此后不遗余力的宣扬,“石油顶峰”论日渐深入人心,大有成为主流舆论之势。2008年一段时期内,随着当时石油价格的高升,石油“顶峰论”又引发了争议。石油所谓“顶峰论”,是指全球范围内(或某个地区)石油生产已达最高出产能力并开始滑坡,从而引致预期价格上升,最终推动现实价格上升。 根据这个理论只要能找到最高点,就能计算出当地还能生产的石油,并根据需求计算出还能维持多少年。虽然全球石油生产顶峰具体何时到来,仍存不少争议,但多数人的共识是早晚要来。
但是这个看似过于简单的理论,一直不能被许多石油专家所接受。根据这个理论,早在2005年12月的某一天,地球第1000亿桶原油被消耗了。 这刚好是地球总产量的一半,也意味着从那一天起,地球的石油产量开始无可逆转地一天天减少。其实除了沙特阿拉伯,许多石油输出国近年来都面对产量开始减少问题。近年来随着油价不断上涨,“石油顶峰”理论开始被认真对待。
有些专家也并不严格区分“顶峰论”与“衰竭论”,在他们眼里,问题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随着供给日趋减少,价格将日益高昂。假如世界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1.238万亿桶,每天消耗为8000万桶,那么这些石油什么时候将用完?答案是永远也用不完。因为石油价格过高时,人们就改用其替代品作燃料了。而剩下的石油由于开发成本太高,无人开发,自然不会用完。历史上,木柴和煤炭没有带来人类的末日,相信石油也不会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2008年度十大科学发现
美国《时代》周刊12月9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今年投入使用又关闭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位居榜首,中国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也跻身榜单。
1.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
今年9月,27公里长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首次启动。当时一些人怀疑,这台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和对撞机将形成人造黑洞,可吞噬整个地球。当然,没有哪个头脑清醒的科学家会把这种担忧当真,但他们确实期望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像此前宣传的那样运作起来,再现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场景。
事情一开始还算顺利,但后来氦泄漏导致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开启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关闭。目前修复仍在进行,估计明年6月粒子才能再度在里面飞速旋转起来。
2. 凤凰号在火星着陆
以前所有绕火星轨道运行或者登陆火星的探测器都不曾拜访火星极地,而极地又是储存冰水最多的地方,因此这也被认为是最有望发现生命迹象的地方。这一切在5月发生了改变,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凤凰”号探测器在火星北极着陆,开始挖掘、取样并分析它四周的环境。尽管“凤凰”号探测器至今没有找到证据证实火星上有生命,但它为火星曾经有水并富含有机生物这一论点增加了更多佐证。由于“凤凰”号难以挨过火星气候恶劣的漫长冬天,它在11月便停止运转,长眠在那个红色星球。
3. 科学家创造生命
要说卑微的生物莫过于细菌,基因组不过数十万,身体构造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过,仍然有人希望创造一个。这就是因参与绘制类基因组图谱而名声大震的基因学家克雷格·文特尔所做的事。文特尔首先把58.2万对基因组缝合在一起,形成了制造一个新细菌所需的基本基因信息。他接下来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将这个DNA片段植入剔除了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看这个生物体能否被激活。文特尔毫不怀疑它能成功,因为所有软件设计师们都知道,假如你知道如何编写代码,你就几乎能让它做任何事情。
4. 中国宇航员太空漫步
今年9月,中国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轨道并进行了出舱活动。可能有些人不以为意,因为美国人早在1962年就把宇航员送入太空了。然而,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步伐却是惊人的: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成功;2005年又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今年已是第三次,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而且进行了太空漫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就,都是非常惊人的。而且,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测器目前正在绕月飞行,他们还打算在2020年之前实现登月。你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吗?那么你一定没有看奥运会。
5. 大猩猩数量超预期
对于濒临灭绝的非洲西部低地大猩猩来说,这绝对是个罕见的好消息——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于今年夏天进行的最新调查发现,野生大猩猩的数量要比原来猜测的多得多。刚果共和国北部的森林和沼泽地里据信有12.5万只大猩猩,是以前估计的两倍!然而,福无双至。相邻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战争已经扩散到维龙加国家公园,直接威胁到那里的大约350只山地大猩猩的生存,而全世界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只有700只左右。
6. 新发现系外行星
科学家早就认为,围绕太阳系外的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数量众多,但直到1995年他们才开始发现这些所谓的“系外行星”。只是这些行星都非常庞大,距离他们的母恒星很近,所以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今年6月,瑞士天文学家米切尔·梅杰发现45个小得多的行星,其中一个只有地球的4.2倍大。虽然它们中的多数也都在炙热的轨道上运行,但梅杰利用仪器发现,有些行星的轨道较大,使得这些行星的表面温度较低,这意味着这些行星适合居住。今年11月,美国和加拿大的两个研究小组又发现了共4颗系外行星,并首次拍下系外行星的可见光和红外线照片。
7. 隐形衣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个研究小组今年分别发明了两种可改变光的方向的材料,向人类“隐身衣”的研制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这是两种纳米材料,其中一种用纳米金属网状结构来逆转光的方向,另一种采用的是纤细的纳米银线。科学家们称其为“超材料”,因为它们的人工合成结构具有自然存在物不具备的特性,比如说可以产生负折射率。当然,目前的研究还只是实验性的,要想把这一构想付诸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 复活猛犸成为可能
一团毛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闻,这样的事并不多。但今年11月,这样的新闻真的出现了。美国科学家通过一团猛犸的毛发,成功破译出这个史前庞然大物80%的基因组。基因代码让科学家对猛犸的进化过程有了新的了解,同时表明它们远比之前想象的更接近于现代象。这一团毫无光泽的毛发,令科学家在复活猛犸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9. 科学素养有所提高
你不认为美国人比以前变得更加聪明了吗?1979年到2006年间,具有“科学素养”的美国成年人的比例比以前翻了一番,达到17%。密歇根大学的一名政治学教授今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目前这一数字又有所提高,只是增加幅度很小。目前,有25%的美国人被认为有“科学素养”。
研究人员说,这一结果意味着美国仅有1/4的成年人能够阅读并理解每周发表在《纽约时报》科学版面上的故事。要知道,美国对普通选民的要求是,要了解或者精通全球变暖和干细胞研究等复杂问题。看来,即便是大众科学素养有所提高,但大部分人仍未“达标”。
10. 发现“第一家庭”
一个考古学家小组日前在德国境内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核心家庭”的遗体,他们是生活在4600年前石器时代的一对夫妻及其两个儿子。这家人可能死于敌对部落的一次突袭。考古学家通过对他们骨骼的DNA片段进行检测,确认了他们的身份,两个男孩的年龄分别只有8岁和4岁。这项考古发现表明,现代家庭价值在英国巨石阵修建之前便已兴盛起来。
参加这次研究的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派克博士说:“这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发现,因为我们可以首次确证一个被合葬的家庭。在此之前发现的坟墓中也有数百具骸骨被葬在一起。这个坟墓可能是家庭重要性上升的一个分水岭,因为以前的证据显示,大约在这个时期,可继续的财富才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