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十年国际石油价格

2.2002年5月汽油价格,谢谢

3.石油价格上涨和美元欧元有什么关系?

4.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5. 国际石油市场安全

6.为什么现在的汽油价和柴油价要涨得这么高?

7.是什么使得油价、一涨再涨呢

近十年国际石油价格

2002年原油价格暴涨_2000年到2020年原油走势图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9月11日,世界经历的恐怖袭击,油价暴跌。 2002年市场油价很快回稳定到每桶25美元。 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2006年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2007年从年初每桶58.32美元迅速增长到年末的每桶98.6美元,上涨了69.1%,期间9月12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随后,继续加速上场,到10月18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并在年底直逼100美元/桶!2008年后油价更是一路狂飙,7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到每桶147.50美元的历史高点。随后,由于美国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市场对原油的消费出现了大幅萎缩,国际油价也随即快速滑落,到2008年11月份,国际油价已经跌落到最低每桶37美元。

2002年5月汽油价格,谢谢

汽油涨价的原因

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石油价格上涨和美元欧元有什么关系?

我们看一下石油对于美元/欧元形成的这种影响的发展步骤。先讲一下石油涨到这么高的一个位置,一个大的背景是什么呢?事实上现在是不是国际上的石油真的是产出得少,而用得多呢?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前段日子看了一个数据,在整个全球的市场当中,每天产生是大约830万桶,每天的消耗是807万桶,如果单纯从这个数字来看,应该说原油是够用的。那么原油的价格从这个角度讲不应该涨到这么高的位置。但是由于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原油一直处于一个很低的位置,无论是它的生产,还是其他的一些方面,那么市场当中对于原油的生产以及一些辅助的生产工具的投入都是非常不足的。这个是导致现在原油价格部分不断攀升的一个潜在因素。另外一方面,把原油价格炒得这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个市场的一些炒家,期货,他们看到原油有一个很低的位置,他们不断的买入原油的期货,来囤积原油,然后再找一个借口把原油推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获利。这是原油整个上涨的一个大的背景。 最近,国际石油市场发生强烈震荡,石油价格一路攀升,目前部分油价已超过每桶40美元。石油价格的上涨给刚刚呈现复苏势头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一场关于“石油价格上涨谁之罪”的讨论正在西方国家展开。 一些媒体不负责任地发表文章认为,石油价格高涨,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增,造成国际市场供需失衡。但德国经济界权威人士认为,石油价格上涨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把石油价格仅仅归咎于中国能源需求的增加。 首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呈现复苏的势头,国际原油市场需求明显增加,对油价造成新的压力。根据维也纳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的需求量增加到每日100万桶。而美国的石油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一半依赖进口。 其次,美元的贬值对石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2002年2月到2004年2月,石油的价格用美元计算升值达51%,每桶价格从2002年的 20美元提高到现在的近40美元,而从2002年到2004年,美元与欧元的汇率从一美元兑1.16欧元下降到一美元兑0.80欧元。这样,石油供应商当然愿意用美元交易,这也进一步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从而导致石油价格上涨。 再次,主要产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恐怖活动不断,也严重影响了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稳定。沙特阿拉伯具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储藏,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不久前发生在沙特石油城市胡拜尔的事件造成了22人死亡。这说明恐怖组织开始将打击目标转向了石油生产。在一份自称为基地组织发表的声明中,恐怖分子宣称这次事件是他们所为。他们强调,外国入侵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掠夺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矿产资源,而现在他们要给这些入侵者一个沉重打击。伊朗石油部长纳姆达尔·赞加内说 “油价居高不下不是由于供求关系造成的,而是由于政治因素。” 最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保价政策使石油产量供不应求。上周末,发达国家财政部长会聚纽约,强烈呼吁所有石油开采国相应提高石油产量,只有这样,世界原油市场价格才能恢复到以往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 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本月3日在贝鲁特召开的会议上宣布增加石油产量,但国际石油价格并没有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明显下降,此间观察家认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完全是投机行为和对石油市场信心不足的心理因素所致。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资源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971年8月至197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97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国际石油市场安全

一、国际石油市场基本特点

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储藏、生产和消费在地理上的极不平衡,产油国和消费国大多是分离的。石油资源和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或比较落后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石油消费水平较低,而且是主要的石油输出国;而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却因石油消费水平高,石油炼制能力强而成为世界显赫的石油进口国;其他广大无石油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多为很次要的石油进口国。石油作为战略物质以及它的供求在地理上的巨大差异,致使世界石油市场在19世纪跨国石油公司兴起时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后,随着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化,国际石油市场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表现在:

1)高度的垄断性。同其他行业相比,石油业形成垄断最早,垄断程度最高,企业规模最大,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从1875年起一直是一种垄断价格。现代石油工业处于自由竞争时期非常短,只有大约15年的时间,即1859~1875年。到19世纪70年代中叶,洛克菲勒集团就已经完成了对美国和世界石油工业的独家垄断,并在1882年组成了世界的第一个石油托拉斯,此后虽然有诺贝尔兄弟、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等与其竞争,并根据美国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洛克菲勒垄断集团改组为“新泽西标准石油控股公司”,以及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宣判“新泽西标准石油控股公司”解散,分成了38家公司,但是后来这些石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石油市场又变成由七家石油公司统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垄断集团,俗称石油“七姊妹”,这七大石油公司统治世界石油市场长达45年之久。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欧佩克为主的发展中石油产油国收回石油主权后,形成了一种由欧佩克为主体的石油卡特尔。到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世界石油生产、贸易结构的变化,又形成了一种以欧佩克为主的世界主要产油国与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经过斗争、妥协后形成的垄断价格。

2)极强的政治、军事色彩。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成为关系一国胜败存亡、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物质。二战以后,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质的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逐渐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国际石油价格的起伏,势必成为各国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外交政策的制订往往与石油利益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无一不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过巨大的冲击。事实上从20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已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布什总统自入白宫伊始,就着手制订新的能源政策,决定对内有计划地开采阿拉斯加等地的石油,对外积极插手里海能源的争夺,推进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并把非洲石油视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迅速瞄准几内亚湾、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加蓬等产油国。这些新的能源战略与政策的出台,显然与布什政府明显的石油财团背景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反映了其为保持美国21世纪初期“一超独霸”的战略目标所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2001年的日消费量已达2000万桶。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20年,它目前石油需求的55%依赖进口的百分比,将再增加1/3。之后还将继续增加,而美国本土的石油产量将下降12%。美国这次撇开联合国,悍然发动的倒萨战争,虽然主要是根据去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恐怖主义、大规模武器扩散和‘无赖’国家”列为其核心利益的主要威胁而采取的行动,但显然也体现了其能源战略的指向,并隐藏着其要索取世界能源主导地位、保持其世界霸权地位的居心,即通过控制伊拉克而控制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5%的海湾地区,并通过控制伊拉克,而取得对欧佩克确定油价和份额分配的发言权,从而将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的控制权都攥在手里。

当然,任何一个市场都还要受到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约束,供求与竞争机制在国际石油市场仍在发生着作用,价格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

二、国际油气贸易趋势

1.国际石油贸易方向

石油贸易近年来一直保持活跃,贸易量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达3%。从图2-2,图2-3可以看出,1995年世界石油贸易的主要供应地是中东、非洲、东欧和中南美洲地区,其中中东地区的出口占世界石油出口的25%,北非占4%,其他国家占71%,但是到2020年,中东将是世界上石油贸易的最大供应区域,届时其石油贸易将占世界石油贸易的59%,北非保持不变,而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贸易将下降到37%,也就是说,到2020年左右,中东将成为世界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区,中东也将在世界地缘政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最为热点的地区之一。北美地区、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是世界上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图2-4),一般来说,北美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进口;亚太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东地区和非洲进口;西欧地区的石油主要从中东、非洲的欧佩克国家进口。

图2-2 1995年中东石油出口同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对比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图2-3 2020年中东石油出口同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对比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图2-4 世界各地区原油进口所占比例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2.国际石油贸易价格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剧烈动荡,从1973年石油禁运开始,到1979年欧佩克两次大幅度提升石油价格,导致70年代两次油价暴涨,1980年最高时接近40美元/桶。随后,由于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欧佩克成员国和挪威、英国等下调油价,使得80年代的石油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过程中。1990年的海湾战争,曾一度使油价涨至30美元/桶。1997年,由于欧佩克成员国和世界石油产量的不断增长,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油价持续下滑,1998年油价跌至谷底。1999年由于欧佩克成员国达成减产保价协议,加上亚洲经济开始复苏,带动油价恢复性上涨。2000年在全球经济全面转强的刺激及大规模国际投机基金对原油期货价格的报复性炒作下,油价暴涨。2001年“9·11”事件加重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引起以航空煤油为主的石油需求的下降,并导致石油价格下跌,2001年11月中旬一度跌至16美元/桶。2002年2月份欧佩克和非欧佩克联手减产的效果开始显现,3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开始重新回到欧佩克的价格带范围内(22~28美元/桶)。随着美伊局势日益紧张,9~10月份油价开始突破价格带的上限。美国WTI油价一度突破3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也几度超过29美元/桶。截止到2002年10月底,2002年以来的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已达24.65美元/桶,超过了2001年24.46美元/桶的年均水平(单卫国,2002)。就2002全年看,由于中东局势紧张,特别是美伊战争的阴影,以及频繁的恐怖事件,导致原油价格走高,每桶产生了5美元左右的“溢价”(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2003)。今后俄、美能源合作的加强将增加俄罗斯在世界石油市场对沙特阿拉伯的竞争力,并进而制约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不过,在近期内,沙特阿拉伯在石油市场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它的富余石油仍然高达250万桶/日,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和出口均已达到最大限度(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2003)。

国际油价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受世界石油供需关系的影响。预计2010年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油价亦基本平衡。但由于受成本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有可能会出现小幅度上扬。排除欧佩克国家的集体干预行动,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价格可能为28美元左右/桶,2010年后,由于世界石油产量高峰年已过,常规石油产量开始下滑。如果节能技术没有大的提高,替代能源没有突破性进展,国际油价将会加快攀升。

3.国外天然气价格与定价机制

国外天然气价格一般分为三类(胡奥林,2002),即根据天然气的产、供、销环节分为井口价、城市门站价和终端用户价。井口价是天然气生产商在天然气交割点交付给管输公司的价格,对于海上气田所生产的天然气,则是到达岸边的价格。欧洲等国家进口天然气的边境价可视为井口价。城市门站价是天然气管输公司将所购天然气输往某一城市天然气门站再出售给城市配送气公司的价格。终端用户价是终端用户从管输公司购买天然气所支付的价格,包括天然气本身的商品价和输至用户的全部服务费。由于中间环节不同及服务要求的差异,不同的用户,其天然气消费价格不同。

国外天然气价格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与国际油价联动,即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必然引起天然气价格波动;第二,与国家的资源丰度相关,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天然气价格较低。第三,受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需求的影响。西欧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西欧是世界天然气平均消费价格最高的地区,此外,周边国家的天然气资源量和进口天然气输送距离的差异也会造成价格差异。

国外天然气的定价机制与天然气市场的体制密切相关,可以分为垄断性和竞争性两种。表2-1列出了不同市场体制下的天然气定价方式。垄断性定价是由于管输公司垄断了天然气的运输与销售,其定价原则是成本加利润。世界范围内以垄断性定价为主,在欧洲,垄断仍然占统治地位。竞争性定价分为管道与管道的竞争和气与气的竞争。管道与管道竞争就是允许两个以上的管道公司向同一个区域市场输送天然气,利用自己的管道争夺用户;气与气竞争是第三方(如工业大用户、发电厂和地方配送公司)有权或可以利用管输公司的输气及其相关服务,付费输送自己的天然气。第三方的进入打破了输气公司垄断购气、输气和配气的捆绑式服务,因此出现了天然气供方的竞争。天然气竞争性定价只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英国实行,也有许多国家在不断采取措施,放开市场,引入竞争。

表2-1 不同市场结构下天然气定价方式

(据胡奥林,2002)

为什么现在的汽油价和柴油价要涨得这么高?

分析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国际能源署副署长威廉姆·拉姆瑟(William Ramsay)认为,油价上涨并不是由某个单纯因素造成的,首要因素是需求拉动,油价波动的直接原因是供应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长期以来石油领域投资不足,也是导致油价高企重要原因。”印度尼西亚能源经济研究机构基金主席Subroto教授说,石油投资不足导致了产能不足。1995至2000年间,全球对石油生产的投资下降了,石油的加工能力减弱了,这就为今天油价的上涨埋下了伏笔。

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将汽油与柴油的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与200元,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及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无疑是油价上调的主要原因。原油价格的上涨常常牵动各方面的神经,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一组稿件,通过具体数据,深入分析原油上涨原因,并试图判断原油以后的走势。

原油(以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即WTI原油为例,原油价格均指WTI原油期货近期合约的价格)从1998年12月10的10.72美元/桶开始上涨,已经上涨了7年多,最高上涨幅度高达561%,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这次原油上涨的涨幅之大、时间之长出乎人们的预料,推动油价上涨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供求关系是决定任何商品价格的本质因素,某种商品,只要需求增加或者供应减少就会导致其价格上涨。由于原油的特殊性,即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可再生性,导致原油的供应受现有的油田与生产设备的制约,从而导致原油供应存在瓶颈,一旦对原油需求增加或者预期将增加而产能又不能相应增加,剩余生产能力不足,就会导致油价上涨。 即使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供应减少的突发事件的出现,也会使原来脆弱的供求关系失衡,导致油价上涨。本轮原油上涨正是在需求不断增加、供应存在瓶颈或可能减少的事实与事件的轮番作用下,使原油价格节节上升。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强劲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推动油价上涨。

1999年,世界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尤其是美国经济迅猛增长,对原油的需求开始大幅增加,导致原油价格开始回升。 2001年世界经济、贸易、投资从2000年强劲增长转为急剧下滑。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1年世界GDP增长率从2000年的3.8%降到1.3%,创10年来新低。<BR> 但从2002年开始,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均有所加快,尤其是世界经济2004年经历了25年间最强劲增长。 同时,全球低利率政策下的高投资率引起对石油等能源消耗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石油需求增长超过预期,2004年全球平均每天对石油的需求是8240万桶,增长达到3.4%,而2005年世界经济仍然是高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增幅达到1.3%。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油价上涨。 笔者发现,1999年与2002年,世界石油都出现供需缺口,而这两年正是原油价格开始上升的年份;2001年世界经济大幅回落,原油的价格在这一年也出现回落,2003年以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强劲增长,从而推动原油价格迅猛上涨,可见,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是原油价格上涨的本质原因与最终推动力。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增加石油储备,激化石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上涨。 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原油供应日益捉襟见肘,而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大量增加石油储备,无疑增加了原油的需求,激化了石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上涨。 我们首先来看美国的战略原油储备,表二是1998年12月10日WTI原油价格从10.72美元/桶开始上涨以来到2005年底的原油价格与美国战略原油储备之间的关系图,它显示出美国不断增加的原油战略储备与原油价格成高度的正相关,实际上7年来其相关系数达0.88,这说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增加原油战略储备正是导致对原油需求增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而对原油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原油商业储备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在2002年10月以前,由于大量商业库存的压力,尽管对原油需求增加,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也都是恢复性的正常上涨,2002年10月到2004年底,一方面是经济的强劲复苏和西方国家增加战略原油库存对原油需求的双重增加,另一方面是商业库存的大幅减少,因此导致原油价格不断走高,刷新历史记录。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导致的对原油需求的增长以及西方国家大量储备原油更是加剧了对原油的需求,再加上对供应中断的担忧,最终导致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经济增长对原油需求的增长是本轮原油上涨的最本质原因,在原油上涨的过程中对原油价格上涨所起的作用大概在50%左右。

是什么使得油价、一涨再涨呢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采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政府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6、投机活动为油价飙升推波助澜。石油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以及各种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这两种因素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根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