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今日走势_中信证券中枢油价
1.中信证券:M1增速处历史最低位 M1-M2剪刀差有望企稳
2.市界早知道丨央视曝光碱性水营销乱象;康师傅方便面收入下滑4%-
3.为什么说中东为石油而战
4.中信证券:4月很有可能再次迎来降准 未来或降息
报告要点
7月欧央行利率决议维持三大政策利率不变,但却表达了对通胀目标的重视,隐含降息的暗示。考虑到欧元区疲弱的制造业和经济,相对固化的低通胀水平以及全球宽货币政策联动,如果没有一定力度的刺激,欧元区通胀难见明显改善。因此,为了实现其通胀目标,我们预测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7月利率决议维持三大政策利率不变,但隐含了降息的暗示。 此次会议继续维持之前的三大政策利率不变,德拉吉称未就降息的规模进行讨论。但决议中还强调:“由于实际和预测的通胀都长期低于目标,理事会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采取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应地,如果中期通胀前景继续达不到其目标,理事会将决心采取行动,使用合适的政策工具,使通胀持续向目标移动”。 利率决议暗示如果通胀继续维持弱势,将果断采取更合适的政策工具,大概率是降息。
德拉吉表态更偏鸽派。 德拉吉认为,地缘政治因素、保护主义和新兴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抑制了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通胀压力减小,通胀预期指标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程度的货币刺激。劳动力成本上升向通胀的传导却比预期中要慢得多,对经济走势和货币市场的分析表明,宽货币对通胀持续向2%的目标收敛至关重要。
经过了长时间的量化宽松,发达经济体普遍存在“低失业+弱通胀”的现象。 当前美国、日本、欧元区均面临长期“低失业+弱通胀”问题,短期、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都偏离了经验的轨道。在这种环境下,温和的刺激难以起效,不足以让欧元区通胀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欧央行不开启更大规模的刺激,通胀目标大概率难以实现。
债市策略:欧央行的利率决议大致符合市场预期,释放了更加宽松的信号:如果通胀继续维持弱势,将果断采取更合适的政策工具刺激通胀向目标移动。结合当前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考虑全球货币政策联动,我们预计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从经济和通胀的角度看,欧元区经济内忧外患,外部因素有全球经济走弱、局部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内部因素有制造业加速走弱,部分成员国国内矛盾激化,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一定力度的刺激,通胀难见明显改善。从全球博弈的角度而言,经济下行周期的纳什均衡将会是全球降息,如果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也走向降息,全球货币政策联动,欧央行没有不降息的理由,因此我们预测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正文
利率决议:利率未变,措辞偏鸽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欧央行此次会议将释放宽松信号,9月降息概率更大,本次利率决议大致符合市场预期。 德拉吉此前已暗示刺激措施即将来临,市场普遍认为欧央行7月会议将释放更加宽松的信号。但是针对何时降息,市场看法不一,多数人认为9月概率更大,部分认为7月就会降息。但是,随着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以及欧央行7月疲软的PMI初值,市场对欧央行7月的利率决议似乎又有所期待。在本次利率决议中,虽然德拉吉的发言显得比前次更加鸽派,但是并没有超预期的降息出现。
6、7月份利率决议对比
7月利率决议维持三大政策利率不变,但隐含了降息的暗示。 此次会议继续维持之前的三大政策利率不变,德拉吉称未就降息的规模进行讨论。但决议中还强调:“由于实际和预测的通胀都长期低于目标,理事会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采取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如果中期通胀前景继续达不到其目标,理事会将决心采取行动,随时使用合适的政策工具,使通胀持续向目标移动”。 利率决议暗示如果通胀继续维持弱势,将果断采取更进一步的政策工具,大概率是降息。
德拉吉表态更偏鸽派
德拉吉在北京时间晚8:30重申了欧洲央行的政策声明,而后就经济、通胀、货币以及货币政策与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的协同发表了看法。主要观点如下:
制造业压力仍大,就业和工资支撑中期经济和通胀回暖,温和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予以支持。 德拉吉对于经济的表述相比于6月变化不大,尽管进一步的就业工资增长依旧是经济回暖的支撑力量,但全球增长动力减弱和国际贸易疲软仍对欧元区前景构成压力。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保护主义和新兴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抑制了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通胀压力减小,通胀预期指标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程度的货币刺激措施,以确保相对平稳的经济条件,支持欧元区的扩张、国内价格压力上升,从而在中期内推动整体通胀水平的提高。德拉吉认为全球贸易对制造业影响很大,但是欧元区的就业和工资仍然向好,财政和货币政策也会温和扩张以保证经济增长。
核心通胀当前仍低于目标,年底有望再次上升。 虽然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和趋紧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向通胀的传导却比预期中要慢得多。预计在扩张性货币政策、强劲的工资增长和经济扩张下,潜在的通胀将会上升。包括即将在9月推出的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I)在内的货币政策措施将有助于维持适宜的银行贷款环境,帮助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总的来说,对经济走势和货币市场的分析表明, 宽货币对通胀持续向2%的目标收敛至关重要。
欧元区经济走弱,前景堪忧
欧元区内忧外患,前景堪忧
2 018年以来欧洲政局不稳,欧元区经济内忧外患。 “黄马甲”运动给法国经济带来重创,民众对收入的不满也日益显现;意大利历届政府为讨好选民,盲目扩大政府预算为选民增加福利,超过了可持续的财政政策的承受能力,如今深陷债务危机,面临欧盟罚款。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步性却在增强,全球贸易及制造业低迷状态成为欧元区经济下行的主要外部因素。
英国硬脱欧风险上升,欧元区经济面临冲击。 欧元区与英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英国硬脱欧,将给欧元区经济带来重创。英国脱欧进程一波三折,各党派之间、英国与欧盟之间意见并不统一。在距离脱欧最后期限不足100天,英国新任首相约翰逊上任组阁,他表示要在10月31日之前带领英国脱欧,“没有如果,没有但是”。新首相的上任无疑增加了英国硬脱欧的风险,为欧洲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欧元区经济承压,制造业明显下行
消费短期仍有支撑,但长期将跟随经济走弱。 经济下行期的转折点往往先反映在制造业。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较为密切,并不会紧随制造业变化,只有当制造业的景气不断下滑,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或降薪,失业率上升时,居民收入端才会有较为明显的感受,消费才会显著受到抑制。因此消费的变化滞后于制造业,短期内仍然有所支撑,但长期走弱的趋势难以避免。自2018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开始趋弱,时至今日,消费也已经出现了走弱的苗头,选取房价和零售两个变量来看,房价增速年初出现转折,今年以来零售销售增速的中枢也有所下移。
低失业率+弱通胀
“低失业率+弱通胀”是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共同特征。 长时间的量化宽松刺激过后,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面临失业率下降+通胀长期疲软的局面,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元区,均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短期、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都偏离了经验的轨道,不能很好地解释当前失业率和通胀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欧元区而言,历史上长期居高不下的欧元区失业率在2013年以后出现了长期下行趋势,尽管当前经济不容乐观,但就业并未受到影响,失业率已经降至7.5%,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低位。在低失业率下,工资温和上涨,2019年一季度每小时劳工成本同比上涨2.4%,增速处于温和上升区间。通胀却显得相对萎靡,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附近上下波动。尽管欧央行在前瞻性指引中一直强调2%通胀目标,并且在2018年以前维持着QE操作,但实际的通胀与目标仍然相去甚远。
债市策略
欧央行的利率决议大致符合市场预期,释放了更加宽松的信号:如果通胀继续维持弱势,将果断采取更合适的政策工具刺激通胀向目标移动。结合当前欧元区的经济和通胀情况,考虑全球货币政策联动,我们预计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从经济和通胀的角度看,欧元区经济内忧外患,外部因素有全球经济走弱、局部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内部因素有制造业加速走弱,部分成员国国内矛盾激化,虽然消费、就业和工资仍保持相对健康,但大概率难以维持。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一定力度的刺激,通胀难见明显改善。从全球博弈的角度看,经济下行周期的纳什均衡将会是全球降息,如果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也走向降息,全球货币政策联动,欧央行没有不降息的理由,因此我们预测欧央行9月降息概率较大。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中信证券:M1增速处历史最低位 M1-M2剪刀差有望企稳
文 丨明 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经济弱修复、宽信用放缓这两个慢变量可能进一步促进货币政策这一快变量在维持平稳的基础上动态调整,货币稳、信用缓、经济慢修复组合的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
慢变量一:经济修复进程缓慢。 7月经济复苏斜率继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修复斜率均有所放缓。从结构上看,料经济增速回升仍然依赖地产+基建,但地产调控加码倾向下贡献或逐步降低;7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仍未转正,限额以下零售增速放缓大幅拖累总体增速,与之对应的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下滑和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可能导致消费持续弱势回升;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持平,需求端持续偏弱或阻碍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慢变量二:信用宽松放缓。 7月社融增速显示实体融资需求扩张放缓;信贷投放不及预期或由于监管政策下的供给收缩。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明确要求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不需要大幅宽信用来支撑经济增速反弹。正如7月信贷数据显示了政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前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后,宽信用步伐也将放缓。实际上,扣除国债的社融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债市策略 :在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央行行动迅速,加大短期流动性净投放,维持资金利率平稳运行,缓解政府债券供给压力。而7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银行信贷和社融低于预期引发宽信用拐点担忧,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仍然处于弱势修复中。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我们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0%区间震荡的判断。
正文
上周债市利多层出、情绪改善、利率小幅下行。在国债+地方债累计净发行规模5155亿元、供给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央行行动迅速,全周累计实现4900亿元7天逆回购净投放,维持资金利率在2.2%左右窄幅波动,缓解政府债券供给压力。此外,在经济金融数据发布周,市场普遍交易7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银行信贷和社融低于预期引发宽信用拐点担忧,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仍然处于弱势修复中。
货币—信用—经济的传导链条中,货币是快变量,而信用和经济基本面是滞后变量、慢变量。宽货币是宽信用的源头,二季度信用大幅扩张、经济快速回升是2~3月份超宽货币的结果,而7月份金融数据低于预期、信贷投放速度减缓是4月份以来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结果。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
慢变量一:经济修复进程缓慢
7月经济数据出炉显示供需两端斜均放缓。 7月经济复苏斜率继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修复斜率均有所放缓,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结构上,外需强于内需,逆周期属性的地产、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攀升,但顺周期属性的制造业、消费仍然偏弱,侧面说明经济的内生修复动力仍有待加强。正如我们在《债市启明系列20200803—八月展望:债市不必过度悲观的五个逻辑》提示的,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速度预期较高,前期利率下跌也蕴含了经济较快回升的预期,这给后续市场提供了利多预期差的可能。
经济回升仍然依赖地产+基建,政策倾向下贡献或逐步降低。 二季度宏观经济从疫情中恢复以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生产端恢复快于需求端,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又主要以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为主力。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未负增长,但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和基建投资增速分别升至11.6%(+3.2pcts)、7.9%(+1.1pcts)。因而后续经济回升的方向和速度需要看地产和基建投资能否持续,政策层面近期的态度似乎并不倾向于地产+基建的逻辑。7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出台房地产收紧政策、政治局会议再提“房住不炒”,二季度货币政报告对地产表态有所收紧,后续地产投资高增长料难持续,其修复节奏预计会被扰动。基建投资方面,虽然后续财政政策的落地生效将继续支撑基建投资的高增长,但从政治局会议中删去对传统基建的支持可以看出,后续基建政策也难以持续高增长。
工业增加值增速持平,需求端持续偏弱或阻碍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4.8%,与上月持平,这与7月PMI生产指标基本与上月持平较为一致。二季度以来,投资需求是支撑经济修复的最大动力,7月地产投资增速依然强势上行而基建投资增长不及预期,加上水灾影响,可能是工业增加值表现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而投资需求的演绎基本走向极致,消费需求的回升缓慢可能是制约生产端继续快速修复的主要因素。正如前文所述,消费需求的回升仍然缓慢,那么可能继续制约生产端的修复。6月份以来我们提示的需求修复慢可能逐步反馈到生产端(《债市启明系列20200629—七月债市展望》)的逻辑可能会逐步演绎。
慢变量二:信用宽松放缓
信贷增速下滑,社融增速显示实体融资需求扩张放缓。 上周出炉的7月金融数据整体低于预期,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同比少增631亿元,同比增速录得13%,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信贷投放增量连续两个月趋于温和,信用扩张的节奏已经放缓;从实体经济整体融资角度看,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16900亿元,低于预期,但同比增速12.9%、仍然有所上行。从总量角度看,信用扩张的速度有所放缓。
7月信贷投放不及预期或由于监管政策下的供给收缩。 从新增贷款的结构上看,中长贷增长较多而短贷增长连续减速。当前短期与中长期信贷增长的分化可能提示我们信用供给侧出现了一些收缩,而 社会 融资需求(可能来自较低的信贷成本以及财政高融资带来的基建需求)依旧维持一定水平。从商业银行的视角来看,由于监管层对结构性存款以及票据贴现等可能涉及“资金空转套利”的业务监管从严,因此短期信贷供给自然有所下降;同时政策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要求也会使得商业银行在有限的信贷额度内更倾向投放中长期信贷。
政策回归中性或将使得信贷增速延续回落。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宽信用过程更多是政策驱动的,货币总量超宽松、定向优惠政策力度大、鼓励信贷投放、金融监管放松、杠杆率制约解除等为信用扩张创造条件。而随着国内疫情逐步消退、经济处于修复通道之中,预计政策将重新回归常态。二季度货币政报告中明确要求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不需要大幅宽信用来支撑经济增速反弹。正如7月信贷数据显示了政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前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后,宽信用步伐也将放缓。
实际上,扣除国债的社融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扩张明显,广义赤字扩大对应着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增长,政府债券融资在社融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始终是债券市场的约束之一。但政府融资并不对应着信贷扩张,因而将国债以及政府债券净融资额从社融总量中进行剔除后计算“窄口径”的社融增速,可以看到在剔除国债融资后社融增速在4月开始出现放缓,剔除政府债券融资后增速在5月开始出现放缓,而同期全口径的社融增速依旧维持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
快变量:货币以稳为主
8月份以来政府债券发行量大增,一度成为债市的利空因素。 8月份之前市场就政府债券发行压力做了较多讨论,也形成了债券供应压力较大的一致预期,成为利率的利空因素。8月以来政府债券发行确实有所提速,8月第一周国债+地方债净融资额3641.81亿元,第二周国债+地方债净融资额5155.04亿元,为年内仅低于5月最后一周的次高的单周净融资额。
央行开展逆回购投放对冲政府债券发行影响,资金面相对平稳。 在政府债券发行集中期,央行流动性投放较为主动,这符合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与财政部门有机协同,促进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实际上7月份以来央行逐步增加短期流动性投放以稳定资金面,DR007面临月中缴准缴税压力上行后企稳回落,中枢处于2.2%上下。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将资金价格稳定在当前水平,说明当前的资金面基本符合央行认为的合意的资金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调整基本到位,8月迄今央行在政府债券发行集中阶段大幅增加流动性净投放,维持资金面平稳运行。
债市策略
上周债市利多层出、情绪改善、利率小幅下行——经济金融数据普遍低于预期,央行加大力度主动投放流动性对冲政府债券供给。在货币—信用—经济的传导链条中,货币是快变量,信用和经济基本面是滞后变量、慢变量。经济弱修复、宽信用放缓这两个慢变量可能进一步促进货币政策这一快变量在维持平稳的基础上动态调整,近期短端流动性投放放量即是表现。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我们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0%区间震荡的判断。
市场回顾
利率债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20年8月14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上行,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0.23bps、-2.61bps、0.79bps、0.74bps和4.52bps至2.17%、2.21%、2.30%、2.38%和2.39%。国债到期收益率基本下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2.22bp、-2.21ps、-1.88bps、-1.86bps至2.27%、2.67%、2.82%、2.94%。上证综指上升1.19%至3360.10,深证成指上升1.49%至13489.01,创业板指上升1.76%至2688.71。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8月14日人民银行以公开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400亿元。
流动性动态监测
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5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14,718.3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7,346.2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2,404.3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8月14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371.62点,日上涨0.40%,等权可转债指数收于1,560.50点,日上涨1.00%,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259.67.42点,日上涨1.06%;平均平价为121.28元,日上涨0.96%,平均转债价格为137.64元,日下跌0.83%。289支上市可交易转债(辉丰转债除外),除好客转债横盘外,176支上涨,112支下跌。其中,中金转债(13.20%)、天路转债(7.30%)和红相转债(6.98%)领涨,特发转债(-14.98%)、东音转债(-14.71%)和通光转债(-13.68%)领跌。287支可转债正股(*ST辉丰除外),除国城矿业、凌钢股份、春秋电子、搜于特、翔港 科技 、翔鹭钨业、招商公路、台华新材、天康生物、湖北广电、吉视传媒横盘外,199支上涨,77支下跌。其中红相股份(10.01%)、苏州科达(9.99%)和泛微网络(9.39%)领涨,锦泓集团(-9.95%)、中国核建(-9.69%)和雪迪龙(-5.88%)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上周市场仍处于较高波动的阶段,在内外多重因素的扰动下,转债指数小幅收跌,部分个券的波动幅度也同步增大。
在可控的波动下,转债市场呈现出防守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短期看仍旧难以处理。正股还是核心驱动力,高弹性背景下正股的波动性会直接传导到转债层面。从正股到转债的择券逻辑更加符合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策略选择。近期的波动仅仅是短期不确定因素的释放过程,中长期主线并未受到冲击,下一波机会正在孕育,随着波动继续布局是当前最优策略。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市界早知道丨央视曝光碱性水营销乱象;康师傅方便面收入下滑4%-
报告要点
从债市影响来看,M1-M2剪刀差对债市收益率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近期M1-M2剪刀差快速走阔主要受M1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企业中长期贷款转化为居民存款是导致1月份M1增速继续回落M2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当前M1增速已处于历史最低位,未来M1-M2剪刀差有望企稳,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仍为3.0%~3.4%。
1月金融数据显示,自去年2月开始转负的M1-M2剪刀差继续走阔。 M1-M2剪刀差是非金融企业经营活跃度的重要体现,领先于名义GDP增速,对物价具有前瞻意义。 M1-M2剪刀差对债市收益率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近期M1-M2剪刀差快速走阔主要受M1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 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是M1的主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后M1增速下降主要由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增速下降影响所致。企业存款与房地产走势密切相关,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化转弱,是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企业利润下降和非标融资融资受限是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下降的重要因素。机关团体活期存款下降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度加快有关。
未来M1与M2的剪刀差有望企稳。 企业中长期贷款转化为居民存款是导致1月份M1增速继续回落M2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M1的同比增长具有周期性,当前M1增速已处于历史最低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若M2维持当前增速M1企稳,则M1与M2的剪刀差也将企稳。
基于基本面的反应滞后于M1与M2剪刀差的变化平均约3-12个月,长期来看债市收益率下行的趋势仍将持续。但是短期内在金融数据波动企稳、经济数据滞后反映情况下,市场情绪在多空情绪交织中可能促成利率水平的震荡行情,总的来说, 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仍为3.0%~3.4%。
正文
近期,央行公布了1月份的金融数据,多项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自2018年2月开始转负的M1-M2剪刀差继续走阔。M1与M2的剪刀差与经济基本面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而债券收益率与基本面高度挂钩,本文将从影响此轮M1-M2剪刀差增大的原因以及未来M1、M2差值将怎样变化的角度来探讨债市收益率的变化。
M1与M2的差值对收益率具有指引意义
M1-M2剪刀差是非金融企业经营活跃度的重要体现。 M1-M2剪刀差是指M1与M2的同比增速之差。企业经营的活跃程度反应在企业存款期限的转化之中,而M2较M1所增加统计口径的正是各种定期存款,因此M1-M2剪刀差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大致期限结构和活化程度,是宏观考察实体经济内在情况的重要指标。
M1与M2的增速差领先于名义GDP增速。 从1996年1月至今,我国已经历了七轮M1-M2剪刀差周期,平均每轮周期持续三至四年左右。而除2012-2015年外,2000年后我国名义GDP增速也表现出具时长约三至四年周期的特点。历史数据显示M1-M2的剪刀差与名义GDP增速周期类似,且领先于名义GDP增速。2011年后,由于我国人口红利、改革红利逐步消失,受名义GDP进入低增速阶段的影响,M1-M2剪刀差与名义GDP增速的相关性有所减弱。
M1与M2的增速差对物价具有前瞻意义。 与M1-M2剪刀差周期时长类似,我国物价增速也具有以三至四年左右为周期的周期性。自1999年至2015年,CPI增速出现了五个较为明显的周期,而自1998年至2014年,M1-M2剪刀差亦具有提前一年发生的相似周期。由此可见,M1-M2剪刀差与物价增速周期类似,且领先于物价增速。同样地,近年受我国人口红利、改革红利逐步消失的影响,M1-M2剪刀差与物价增速的相关性有所减弱。
M1-M2剪刀差对债市收益率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由前所述,M1-M2剪刀差名义GDP增速和CPI增速等基本面指标具有领先性。而债市收益率与经济基本面挂钩,因此M1-M2剪刀差对债市收益率走势具有一定指引作用。分析2002年1月至今十年国债与M1-M2剪刀差的数据可知,M1、M2剪刀差见顶领先10年期国开顶部最长是29个月,最短是3个月,多数时候是12个月左右;M1、M2剪刀差见底领先10年期国开顶部最长是24个月,最短是2个月,多数时候是3个月左右。
M1与M2剪刀差为何走阔?
受M1增速仍大幅下降的主要影响,2019年1月,自2018年2月开始转负的M1-M2剪刀差延续走阔势头。 2018年2月,M1-M2剪刀差继2015年2月后首度转负,为-0.30%;其后,M1-M2剪刀差仍为负并持续走阔。2019年1月,M1同比增速0.40%,M2同比增速8.40%,M1-M2剪刀差高达-8.00%。2018年2月至今,M2同比增速稳定在8.00%至8.80%之间,而M1同比增速则由8.50%持续走低至0.40%。 由此,近期M1-M2剪刀差快速走阔主要受M1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
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是M1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央行口径,M1包括M0和单位活期存款;其中,单位活期存款又包括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根据付敏杰《中国的政府存款:口径、规模与宏观政策含义》一文,机关团体包括:“中央机关、中央事业单位、中央社会团体、地方事业单位、地方机关、地方社会团体和社保基金”。
2016年7月后M1增速下降主要由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速下降影响所致。 2016年7月以来,M0同比增速基本稳定不变,但由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组成的单位活期存款同比增速则明显下降。单位存款增速的下降拖累M1增速。
企业存款与房地产走势密切相关,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化转弱,是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回顾2007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与非金融企业境内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在地产销售火热时期,购房行为导致居民的中长期存款转化为企业的活期存款,使得M1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受房市调控影响房地产走弱,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的转化减弱,企业活期存款增量减小。
企业利润下降和非标融资融资受限是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下降的重要因素。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现金流下降,也将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下降,进而影响M1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与企业活期存款具有较强的关联性,2018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不断下行,与企业活期存款走势一致。2015至2016年期间,非标飞速发展,同期M1增速也一路高增,2017年后随着监管趋严,表外融资受限,企业活期存款下降,2018年随着监管文件集中落地,非标业务收缩,企业活期存款进一步下降。
机关团体活期存款下降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度加快有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于2012年12月31日编制的《金融统计金融工具类指标释义》,“机关团体存款”是指“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军队、武警部队、团体法人存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定活期存款以及上述单位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委托业务沉淀在银行的货币资金。”由此可见,公积金存款和社保基金存款以及自营收支存款是机关团体存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部分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资金将短暂留存于机关团体账户(主要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账户),是导致2016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数据上看,地方政府债置换变动与M1波动较为一致。而近几年随着债务置换临近,地方政府置换进度加快,由置换债资金转化的存款规模下降。
未来M1与M2剪刀差如何变化
企业中长期贷款转化为居民存款是导致1月份M1增速继续回落M2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最新的金融数据显示,一月份M1同比增长0.4%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8.4%较前月上升0.3个百分点。同时可以注意到,企业中长期贷款猛增的同时居民存款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里可以从企业资金流向来一窥究竟,1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同一时间受春节因素影响1月份企业发放奖金福利导致企业活期存款需求上升,而企业活期存款通过发放奖金福利的形式转化为居民存款,即完成M1向M2的转化。
M1的同比增长具有周期性,当前M1增速已处于历史最低位,未来M1与M2的剪刀差有望企稳。 从1996年1月至今,我国已经历了六轮M1增速上升-下降周期,平均每轮周期持续三至四年左右。目前我国处于的第七个周期始于2015年4月的3.70%,于2016年7月到达区间最高点25.40%后开始下降,至2019年1月,已持续近四年,M1同比增长已下降至0.40%,为M1增速历史最低值。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若M2维持当前增速M1企稳,则M1与M2的剪刀差也将企稳。
整体而言,M1是导致此轮M1与M2剪刀差大幅走阔的主要原因,从M1的周期变化和影响因素来看,未来M1或将企稳。而基于基本面的反应滞后于M1与M2剪刀差的变化平均约3-12个月,长期来看债市收益率下行的趋势仍将持续。但是短期内在金融数据波动企稳、经济数据滞后反映情况下,市场情绪在多空情绪交织中可能促成利率水平的震荡行情,总的来说,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仍为3.0%~3.4%。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为什么说中东为石油而战
1.国资委: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 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 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当年6个月租金 ,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普遍减免3个月租金工作 要力争在上半年实际完成主体工作 。(中国日报)
2.华为2021年利润增至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营收6368亿元,同比下滑28%。尽管营收规模变小,但是 盈利能力变得更强。 2021年 研发投入达1427亿元,再创 历史 新高, 十年研发累计投入超8450亿元。
华为2021年计入了一笔金额约608亿的“其他净收支”。外界分析认为,净利润的大涨,当中应有出售资产获得的收益。 不过,回国后首次公开亮相的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孟晚舟也强调,即便不考虑资产处置收益的情况,华为的净利润率仍比上年有所提升。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称,华为在获得先进芯片方面还有困难 。(新京报)
3.美国5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06年来首现倒挂 从 历史 经验来看, 上述两个期限国债倒挂皆会出现金融危机 。(证券时报)
周一收盘, 美国5年期国债利率报2.5477,超过30年期利率2.545 。不过,中金公司分析认为, 去年美联储购债过多是压制长端利率重要因素 ,因此,人为扭曲(平坦化)了曲线形态。基于此, 曲线平坦化或者倒挂对于经济的含义或许较以往有所弱化 。
4.贵州茅台:2021年实现净利润524.6亿元,同比增长12.34% 实现营业总收入1094.6亿元,同比增长11.71%。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3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8%左右;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9%左右 。(上证报)
茅台公布的去年业绩快报 利润增速超出机构预期 。一季度业绩增速约19%,与此前公布的1-2月业绩预告增速在20%左右相近。
5.格力未给员工足额缴纳公积金 有网传截图显示,一份珠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诉求答复书中称, 格力电器公司未按照某员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为其足额缴存2012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住房公积金。 格力电器正在研究补缴方案,补缴金额正在进一步核算中。
珠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确认了文件的真实性,并表示 未给员工足额缴纳公积金在格力电器并非个例,其他员工类似问题也在同步处理中。 (红星新闻)
6.央视曝光碱性水营销乱象,碱性水不能替代药物 近日云南昆明一家水企就宣称碱性水有治疗功效,还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一些所谓的“疗效”视频,由患者现身讲述。
专家表示,碱性水不能替代药物。对于痛风或者是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碳酸氢钠对碱化尿液或者是缓解胃酸是有一定的作用,然而 弱碱性水里碳酸氢钠的含量少之又少。 饮用水的功能是补充体内水分 ,对调节体质没有任何作用。 (央视)
7.康师傅2021年净利润38.02亿元,同比下滑6.39% 2021年全年 方便面业务收益284亿元,预估284.5亿元,同比下降3.60%; 饮品收益同比增长20.18%。全年毛利率同比下降2.78%至30.39%。(北京商报)
8.小鹏 汽车 第四季度营收85.6亿元,净亏损12.9亿元,预估81.2亿元 第四季度净亏损12.9亿元。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72亿元至73亿元, 预计第一季度交付量3.35万至3.40万辆,市场预计为3.83万辆 。(中证网)
1.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涨1.31%,标普500指数涨0.71%,道指涨0.27%。 特斯拉涨超8%,特斯拉将要求股东在今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投票授权增加股票数量,以实现拆股 。苹果涨0.5%,日线10连涨,为2010年以来首次。 游戏 驿站涨逾25%,也连涨十日。中概股方面,爱奇艺涨超9%,蔚来 汽车 涨超6%,阿里巴巴涨近2%。(每经)
2.隔夜全球市场 WTI原油期货跌9.24%;布伦特原油期货跌9.18%,报106.6美元/桶。此前消息称, 阿联酋能源部长表示,阿联酋会将天然气生产能力提高30% ,以扩大液化天然气出口。
不过,随后阿联酋称,如果市场供需平衡而且资源在市场上,不会再增加资源, 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依然稳固 。OPEC +多位代表表示,他们预计OPEC+将坚持他们的长期计划,并在 周四开会时再次批准温和增产 。
伦敦金跌1.8%,伦敦银跌2.43% ,伦铜涨0.91%,伦铝平盘, 伦镍跌7.02%,沪镍跌5.57% 。
美元指数涨0.35%。离岸人民币贬25个基点至6.3862。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夜盘涨0.4% 。
国内期货市场夜盘,焦煤涨1.96%,焦炭涨1.6%,动力煤跌1.19%;铁矿石涨1.1%,热卷跌0.08%;甲醇跌2.11%,玻璃跌1.35%,橡胶跌0.26%,尿素跌0.36%,纸浆涨1.72%,纯碱跌0.38%。
3.逆势坚持宽松立场!日本央行宣布无限量购买债券 美元兑日元站上125关口,为7年来首次。(每经)
1.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个税,每人每月1000元 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发布, 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澎湃)
2.国家发改委:加大盘活存量资产力度 要 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打通投资退出渠道,提升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优先支持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存量项目开展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PPP),发挥 社会 资本专业优势,提升项目运营效率。(一财)
1.天津首批集中出让30宗地块 出让面积共约205.09万平方米, 起始价为268.995亿元 。挂牌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至25日。(澎湃)
2.光大银行:房地产贷款领域风险可控 合理支持“优质主体+优质项目”的房地产并购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澎湃)
3.融创中国:预期无法按期发布2021年未经审核年度业绩,4月1日起停牌 (e公司)
1.周一沪指涨0.07%报3214.5点,创业板指跌1.66%报2594.13点 两市合计成交8704亿元。
机构源达认为, 指数回补缺口,跌破了近期的窄幅震荡区间, 也跌破了所有均线,目前均线趋势再度全部走坏, 缩量下指数反弹更加乏力 。(证券时报)
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陆文杰表示, 市场不应过度恐慌,中国股票在全球配置中非常具有价值 。尽管港股不断下跌,南向资金依旧源源不断流入,看好新能源、大金融、优质消费方面机会。(中国基金报)
中庚基金经理丘栋荣称: 有勇气去正确承担风险,才能追求更高的风险补偿。 当前市场的投资机会,已经由我们之前判断的 结构性机会转向系统性机会。特别是对港股的看法上, 我们战略性看好港股的系统性投资机会。
2.中金公司分析:油价冲击与衰退风险下的大类资产选择 油价冲击降低经济增速,美欧影响大于中国 。经模型测算,如果油价上涨10%,未来1年对各国GDP增速的负面冲击在0.1%左右 。油价上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1-3年左右的持续性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积累,其影响在不同国家之间出现分化。
油价冲击发生后,中国和欧洲股市均在短期内出现明显下跌, 累计最大下跌幅度分别约为4%和2% ,相较之下美国股市的反应相对滞后,最大下跌幅度约为1%。
油价冲击下, 黄金长期配置价值上升。黄金价格最近一年涨幅相对较小,通胀上升背景下可能弹性较大。 另外,黄金可以对冲增长担忧与衰退风险。(中金公司)
3.国内现货锂报价 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及氢氧化锂现货继续维持价格不变。
4.北向资金 周一 全天大幅净买入50.3亿元,终结连续5日净卖出。 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紫金矿业分别获净买入4.21亿元、3.43亿元、1.84亿元。贵州茅台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3.82亿元。(中证网)
5.新股中心 新股申购:七丰精工(北交所)。新股上市:泰恩康、富士莱、万凯新材。
1.农业农村部:我国要实现种业 科技 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中新网)
2.消息称苹果对AirPods耳机砍单,将今年全年产量调降逾1000万组 原因是 预测需求温和 ,希望降低库存水准。据CounterpointResearch的数据, 苹果在去年出货7680万副AirPods。 苹果公司不愿针对上述报导置评。(界面)
3.CINNO Research:2月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环比均下滑两成以上 2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2348万部, 同比下滑20.5%,环比下滑24.0% 。受到宏观环境影响, 手机厂商开始降低市场预期和着手削减手机供应链订单 ,并对手机产品进行降低规格和降低配置操作。(财联社)
1.北方稀土:预计一季度净利增加7.5亿元到9.5亿元,同比增96.78%-122.59% (中证网)
公司之前公布的2021年全年业绩预告是增加40.68亿元到42.28亿元,同比增加488.58%到507.79%。一季度在高基数下仍然维持较高增速,机构预测的2022年全年业绩增速是65.7%。
2.思源电气:预计一季度净利1.1亿元-1.6亿元,同比下降43%-61% 主要是受疫情影响。(e公司)
3.盛新锂能:预计一季度净利9亿元-11亿元,同比增765.24%-957.52% 预计环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88%-252%。
38家A股上市公司3月28日晚间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除思源电气外,其余37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 预计增长下限超过100%的有6家公司, 大多来自新能源产业链、与抗疫相关的生物医药等行业。(上证报)
4.新宙邦:一季度净利4.8亿元-5.1亿元,同比预增210%-230% 公告同日,新宙邦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瀚康电子材料“年产5.96万吨锂电添加剂项目”、荆门新宙邦“年产28.3万吨锂电池材料项目”等。
一季度净利预计环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9%-16% 。(财联社)
5.双汇发展年报:2021年净利48.7亿元,同比下降22.21%,拟10派12.98元 由于2021年生猪行情超预期波动, 对冻品节奏把控出现偏差,造成国产冻品和进口猪肉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下降。 (每经)
罗特克斯为万洲国际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并为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 。其持有双汇约70.33%股权发展。2021年向其采购占比较2020年的21.14%明显下降。因国内肉价下降更明显,导致 国内国外肉价价差大幅缩窄,影响进口猪肉盈利水平。
万洲国际年报显示,2021年,集团肉制品的销量上升1.3%至332.0万公吨。 在中国,由于消费市场缺乏增长动力,年内的销量下跌1.6%。
6.士兰微:2021年净利15.18亿元,同比增长2145.25%,拟10派1元 (e公司)
7.中国人保副总裁李祝用:股价被低估,将采取多种方式稳定和提振股价 李祝用表示, 目前A股和H股股价对应的股息率分别为8%和3.7%,值得长期持有 。(上证报)
8.农夫山泉:2021年净利润71.62亿元,同比增加35.7%,预估68.2亿元 全年营收29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预估285.4亿元。(e公司)
9.安琪酵母:2021年净利润13.08亿元,同比下降4.59%,拟10派5元 (e公司)
公司2 0 14年以来业绩首现负增长。毛利率大幅下滑至27.34%; ROE也持续下滑。
10.中信证券:2021年净利231亿元,同比增55%,拟10派5.4元 子公司 华夏基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0.15亿元,净利润23.12亿元 。(e公司)
11.酒鬼酒:正加强网络销售渠道建设,将加大新媒体投放力度 (e公司)
12.青岛啤酒:2021年净利31.55亿元,同比增43.34%,拟10派11元 (e公司)
13.金浦钛业:拟100亿元投建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 包括建设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20万吨/年磷酸铁锂等项目。(上证报)
中信证券:4月很有可能再次迎来降准 未来或降息
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上世纪70年代初,中东产油国通过与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定,将石油所得税率提高,终止了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单独定价的特权,原油标价从每桶约2美元提高到约3美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采取了减产、对美国等国进行石油禁运及抬价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74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协调石油进口政策,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1978年底,伊朗政局巨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加上西方石油公司竞相在现货市场抢购石油,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爆发战争,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再次陷入经济衰退。
高油价促使石油消费国实施能源多样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产量也在高价格的刺激下高速增长。所有这一切使国际石油市场开始供过于求。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6、7美元。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牵头组成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但到1991年1月油价又开始直线下跌。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这次油价飙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1998年初,欧佩克油价跌破每桶12美元,当年年底国际油价再次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欧佩克达成新的减产保价协议,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油价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地缘因素再次左右能源市场,油价进一步攀升。2004年以后,受需求旺盛、投机活跃、美元贬值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航空公司暂未受冲击
上海证券报从航空业内获悉,国内航油一季度的销售价格刚刚于1月1日公布,较去年10月31日上调后并未调整。分析师指出,这至少意味着3月之前国内航空公司都不必担心国际油价的高企,不过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中航油可能会在下一季度上调国内航油销售价格。
目前我国航油价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航油出厂价、进销差价和2006年7月起增加的综合采购成本差价。从去年起,每个季度航油价格都将根据综合采购成本差价的调整而进行一次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以上个季度国际航油市场的变化情况。去年10月31日晚发改委宣布调高每吨航油出厂价500元,由此也带来销售价格上调,这也是截至目前国内航空油价的最后一次变动。据上海证券报了解,今年1月1日中航油公布的第一季度航油价格没有作出调整。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树荣昨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绝大部分的航油还是向中航油采购,因此国际油价的变动不会对航空公司航油成本产生太多直接影响。从目前来看,国内航油价格可以保持到3月底,这也意味着,除了国际航线需要在海外加油,国内航空公司的大部分航油成本短期内将维持不变。不过她也指出,如果国际油价一直上涨,中航油可能会在4月初上调国内航油销售价格。
根据民航总局的数据,去年9月份国内各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已经占到了总成本的44%。中信证券分析师马晓立表示,根据其对2006年整体情况的测算,油价每上涨100元,东航将会减少净利润2.2亿元,南航减少2.5亿元,国航减少1.8亿元。不过李树荣指出,即使国内油价上调,航空公司也可以通过提高燃油附加费来抵消部分成本。 高油价带动煤价上涨
今年煤炭长协价格谈判很顺利,往年常见的“顶牛”不见了,煤企报价基本得到满足。在这背后,有油价高企的“功劳”。
2007年12月18日是重点煤炭合同汇总会结束的日子。此前一天, 2008年重点合同电煤基本签订完毕,主要电煤价格每吨上涨30至40元,涨幅在10%左右。煤炭价格正式放开,是在2006年,但2006年和2007年,原“计划煤”价格每吨都只上涨20元左右,而且谈判非常艰苦。2008年,是煤企谈判最顺利的一年。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认为,除了供应偏紧之外,国际油价高涨也拉高了煤炭价格。国际上,按同等发热量,煤价与原油价格有1:6的关系,2007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70美元升至90多美元。煤炭作为替代能源,在可以替代的情况下,用煤、用电的经济性逐步显现,从而拉动煤炭需求的增长,并拉高煤炭价格。
另外,原油价格高企,还催生了包括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热。按照有关规划,我国将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石化行业冷暖不一
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国际油价变动对中石油和中石化势将带来直接影响。“由于两大集团一直充当政府稳定国内油价的政策工具,因此在国际油价高涨之后,其所承受的压力也显著增大。”国都证券石化分析师贺炜对本报记者说。他表示,高油价给两家公司带来的冲击并不一样。对中石油来说,因其上游业务比较突出,受益将更显著;但对中石化而言,因炼油业务庞大,高油价会加剧其炼油亏损。
由于石油是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油价上涨对化工行业肯定会带来成本上升。银河证券分析师李国洪表示,化工行业不同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速度和幅度明显不同,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纤、塑料原料等向下传递的速度快且幅度大,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强,而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产品价格向下游传递的速度慢且幅度小,故下游价格承受力较弱。
“因此,油价上升对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塑料原料等企业较为有利,而对塑料成品、橡胶制品、农药等企业不利,故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分析。精细及日用化工由于位于石化产业链末端,油价的变化对其鞭长莫及。”李国洪说。
贺炜指出,对钾肥等化肥产品来说,国际油价上涨后的一大影响就是海运费用的上升。此外,油价与天然气价格具有联动关系,这也造成尿素等产品成本的攀升。
不过,并非所有行业都为此次油价破百感到悲观。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替代能源在油价高企后将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贺炜表示,煤化工等替代能源将从中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
“不仅替代能源本身,一些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也会受国际油价大涨的利好刺激。”贺炜说。
昨天,国内风电制造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涨停,报收于144.1元。而在美国市场上,油价触及100美元大大刺激了中国新能源股的表现。其中,林洋新能源结束近3个交易日的调整,急涨一成,至35.99美元;晶澳太阳能升7.53%,逼近历史高位;中电光伏涨7.2%,收至17.71美元的上市次高位;加拿大太阳能也涨了1.85%。
报告要点
基于基本面和流动性缺口两个角度,二季度降准概率较大,时间点可能是一季度数据公布后(4月),另外二季度末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窗口。此外为加强利率走廊机制的有效性、应对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和通缩、加快推进双轨并轨,仍然有必须下调政策利率。从数量政策和利率政策的配合来看,可考虑降低数量政策的使用频率,同时适时运用利率政策,从而避免短期利率和市场流动性波动加大的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3.0%~3.4%的判断,若进一步宽松政策落地,利率可能突破3%至2.8%。
降准预期升温。一季度流动性净投放明显缩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仍处于政策利率水平水平流动性整体仍然是“合理充裕”的,但公开市场操作降频缩量、资金利率波动性增强催生了市场对央行再次降准的预期。
4月流动性展望:打开降准空间。4月MLF到期规模较大,且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大,月中和月末时点流动性压力较大。4月是传统缴税大月、支出小月,在假设外汇占款仍然保持小规模波动的情况下,财政存款和MLF到期因素使得基础货币面临约1万亿元的缺口。此外地方债加速发行,流动性扰动不可忽视。四月份流动性压力较大,为降准打开了空间。
降准出发点仍然是基本面。尽管,3月PMI数据大幅回升,但是持续性仍待观察。宽货币政策是否延续和更进一步仍然依赖宽信用效果和基本面情况的变化,当前存款速度偏慢、工业数据继续下行仍然是支撑降准的主要原因。目前宽信用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金融数据、实体数据出现了一系列分化,下一次降准政策的落地很可能会等待一季度实体和金融数据的公布,如果数据仍然体现出实体经济疲弱,降准将较快推出;若一季度数据有所回暖,降准政策可能会延迟到二季度末以应对年中流动性需求。
如果降准延迟到二季度末,续作MLF或TMLF仍然有必要。宽信用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金融数据、实体数据的内部分化仍然会持续,即便一季度数据有所回暖也不会是各项数据的全面回暖,宽货币政策仍然会持续,而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的目标仍然需要保持,开展TMLF操作以对冲MLF可能是更大概率的选项,将实现定向降息。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双轨并轨配合降息。连续降准后导致资金利率持续突破政策利率、资金利率波动增大,削弱利率走廊机制的有效性。在美联储结束加息并可能降息的外部环境下,随行就市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加强利率走廊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很大阻碍。另一方面,在企业利润和PPI存在下行趋势,内部通缩风险和全球经济放缓下,下半年经济见底仍然存不确定性,有必要加快推进两轨并一轨,降低风险溢价和政策利率水平。
债市策略:基于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缺口,4月很有可能再次迎来降准。为加强利率走廊机制的有效性、应对通缩、加快推进双轨并轨,仍然有必要下调政策利率。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继续宽松仍有利于利率下行,我们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3.0%~3.4%的判断,如果进一步宽松政策落地,10年国债可能突破3%至2.8%的水平。
正文
在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取向没有改变的判断之下,按照去年每季度一次降准的操作线性外推,市场对4月份再次降准的预期随着时间临近愈发浓烈,甚至出现有模有样的市场传闻并引发央行官方辟谣。货币政策还会进一步放松吗?下一次降准的时间窗口是什么?
一季度流动性净投放明显缩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在1月份连续降准并开展TMLF操作实现1.3万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净投放后,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下行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下,此后央行明显缩减了流动性投放规模,2月和三月分别实现流动性净回笼7505.5亿元和6925亿元(数据截至2019年3月31日,2019年3月PSL、SLF操作和到期数据尚未公布)。流动性净投放缩量直接推升了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且波动性也明显提升。
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仍处于政策利率水平水平流动性整体仍然是“合理充裕”的,但公开市场操作降频缩量、资金利率波动性增强催生了市场对央行再次降准的预期。进入二季度,市场对降准的预期继续加强,其中重要一方面是流动性缺口较大。
4月流动性展望:打开降准空间
4月MLF到期规模较大。2018年下半年以来,央行流动性投放“锁短放长”特征明显,MLF+降准的流动性投放方式取代以往公开市场操作微调的方式,这一特征在2019年一季度更加突出:季初降准置换当季全部MLF到期且未新作,逆回购操作实现8400净回笼。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较少导致4月并无逆回购和国库现金定存到期,但4月有3655亿元1年期MLF到期,形成了较大的长期流动性压力。
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大,月中和月末时点流动性压力较大。4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大1.23万亿元,为去年四季度以来最高峰,银行流动性压力将逐步凸显。从月内到期节奏看,同业存单到期时点主要集中在4月11日、4月16日~20日、4月26日,均对应着缴准和缴税时点,月中和月末时点流动性压力有所增加。
4月是传统缴税大月、支出小月,财政存款增长形成基础货币缺口。缴税时点是影响流动性环境波动的一大季节性因素,企业缴税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体现为对资金的抽离,其影响大小与税收收入、是否集中缴税有关。从税收收入看,4月份税收收入基本是全年最高点;但财政支出更多集中在季末月份,从2015年以来历年4月份财政存款增量均值为6000亿元左右。在假设外汇占款仍然保持小规模波动的情况下,财政存款和MLF到期因素使得基础货币面临约1万亿元的缺口。
地方债加速发行,流动性扰动不可忽视。积极的财政政策下,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的发行已经有所加快,一季度月均发行4700亿元地方政府债,且发行规模逐月增加。3月24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要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争取9月底前将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发行完毕,实际上按照一季度的发行节奏,要在未来两个季度内发行1.67万亿地方债的压力并不大,而基建投资回暖的托底也需要地方债发行的加速,地方债发行缴款到财政支出这一过程仍然会对流动性产生一定扰动。
总体而言,四月份流动性压力较大,为降准打开了空间。根据上述分析,财政存款和MLF到期因素使得基础货币面临约1万亿元的缺口,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和地方政府债加速发行会加大流动性的大幅扰动。在结合二季度共有1.2万亿元MLF到期,三季度更有1.66万亿MLF到期,大规模MLF到期临近打开了降准对冲的空间。
降准的方式及时点:基本面与资金缺口的平衡
降准出发点仍然是基本面,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前后是重要参考。宽货币政策是否延续和更进一步仍然依赖宽信用效果和基本面情况的变化,当前存款速度偏慢、工业数据继续下行仍然是支撑降准的主要原因。2月M2同比增速8.0%,较上月下滑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延续下滑趋势。金融数据之外,工业数据也继续走弱。2019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80.1亿元,同比大幅下跌14.0%。本轮下跌存在量价齐缩的特点,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滑;中国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前值5.7%,比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7.2%下滑1.9个百分点。3月份PMI的反弹仍然需要更多实体数据的反弹确认。
资金缺口是降准的重要考量因素,往往也决定了降准的具体时点。从2018年的历次降准时间看,央行宣布降准的时间分别为2018年4月17日、6月24日、10月7日和2019年1月4日,降准正式实施的时间分别为2018年4月25日、7月5日、10月15日、2019年1月15日和25日。降准政策宣布要么在经济金融数据公布后(2018年4月、6月、10月),要么以对冲流动性缺口为目的(2019年1月)。4月15日缴准、4月17日MLF到期、4月18日缴税,月中较多流动性负面因素集中,很可能是降准的时点。
总体来说,虑到MLF到期规模较大、短端利率波动加大、存款增速偏慢,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仍有降准需要。对于降准的时间窗口,一个可能时点是在4月中旬一季度数据公布后。目前宽信用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金融数据、实体数据出现了一系列分化,例如最新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与PMI数据的分化较大形成对市场和政策的扰动,下一次降准政策的落地很可能会等待一季度实体和金融数据的公布,如果数据仍然体现出实体经济疲弱,则央行很可能较快地开展针对小微、民营企业的定向降准;若一季度数据有所回暖,降准政策可能会延迟到二季度末以应对年中流动性需求,降准频率的下降也符合易行长此前表述的降准空间较过去更小。
进一步放松是否有可能性:降息及并轨
如果降准延迟到二季度末,那么2季度1.2万亿MLF到期该如何对冲?续作MLF或TMLF仍然有必要。如前文所述,如果一季度数据有所回暖,降准可能会延迟到二季度末以应对年中流动性需求。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宽信用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金融数据、实体数据的内部分化仍然会持续,即便一季度数据有所回暖也不会是各项数据的全面回暖,宽货币政策仍然会持续,而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的目标仍然需要保持,这就需要对冲二季度大量的MLF到期。续作MLF较为合理,而在4月先开展每季度一次的TMLF操作以对冲4月份到期的3655亿元MLF可能是更大概率的选项。而若以TMLF的方式续作MLF则又实现了利率的下调和定向降息。
降息的可能之一:流动性波动加大,资金利率突破政策利率削弱了利率走廊的调控效果,可能随行就市下调政策利率。降准为流动性筑基,而公开市场操作则意在平抑波动,不同工具的定位已经非常明确。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反映了流动性整体仍较为充裕,但资金利率持续突破政策利率又使得央行不能大量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只能忍受资金利率的波动,利率走廊机制的有效性已经受到了较大削弱。在美联储结束加息并可能降息的外部环境下,随行就市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加强利率走廊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很大阻碍。
降息的可能之二:企业利润和PPI存在下行趋势。在《债市启明系列2019022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消失的“中性”和“闸门”》中我们提出降息需要满足三个条件——PPI持续转负、美联储暂停加息、人民币汇率稳定,目前美联储暂停加息并有降息可能,人民币汇率也脱离了贬值预期,PPI转负尚待季节性因素消除。《债市启明系列20190329—今年是通胀还是通缩?》列举了三种条件下2019年PPI增速的走势,即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PPI也面临通缩风险,在企业利润和PPI存在下行趋势,内部通缩风险和全球经济放缓下,下半年经济见底仍然存不确定性,有必要加快推进两轨并一轨,降低风险溢价和政策利率水平。
(文章来源: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