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什的振兴经济政策的评价

2.《华尔街》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布什的振兴经济政策的评价

华尔街为啥降油价_华尔街为什么投资中国

一面信誓旦旦要削减财政赤字,一面积极推行减税,布什自相矛盾的财政政策背后玄机是什么?这对三分之一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形式存在的中国来说,甚为重要

美国的财政赤字又破了历史记录。

布什每次向国会提交新一年财政预算,都必然会引来哗然——因为这位二战以来在美国人心中声望最高的总统,在花钱方面总是大手大脚,不得不令谨慎的经济学家们心惊胆战,政客敌手们幸灾乐祸,友邦盟国们乱成一片。

当然,这对中国来说,也不得不倍加关注。据统计,中国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形式存在,许多中国国内银行都是美国国债市场的活跃参与者;600多家中国企业投资于美国市场,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排队准备登陆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

而且这还牵动着人民币汇率的敏感神经。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投资市场和最发达的市场经济体,中美两国的利差将成为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评价体系,进而决定着国际资本的流向和重新配置。

意不在酒

2005年3月4日,美国国会预算局公布,在截至2015年的今后10年里,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估计将为2.58万亿美元,每年的财政赤字均将超过2000亿美元。

在2月25日的白宫报告中,则更明确地指出,在将于9月30日结束的2005财政年度里,美国财政赤字将达到4270亿美元。这个数字打破了2004财年的4120亿美元赤字记录。

白宫没有列出财政赤字增长的具体原因。但是白宫官员表示,其公布的赤字包括了布什总统提出的追加800亿美元军事拨款。

天文的财政赤字引起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不满。他在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作证时向国会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倘若财政赤字持续居高不下,美国经济必将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

布什的言行不一也招致了民主党的严厉批评。“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财政失败”,布什政府是“历史上对财政最不负责的政府”。

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的激增也十分警觉,忧虑情绪不断上涨,要求采取措施减少赤字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联合国“2005年全球经济评估与展望报告”中指出,美国的双赤字问题将会造成美国经济成长趋缓、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2005年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之一。

布什经济政策中另一个颇受争议的是关于“婴儿潮”一代的养老问题。布什提出了社会保险改革私人化的政策。这项政策很明显的将带来更大的财政赤字。如果美国政府开设个人保险账号,预计在未来20年,这项开销可能达到10000亿到20000亿美元之间。但是布什政府辩解称,社保改革将最终节省同等的资金。

面对这样的国内国际压力,除了口头上表示要削减财政赤字以外,布什仍然坚持继续推行他以减税为核心的振兴经济方略——通过减税刺激就业,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不过那些替布什着急的人,实在是过于幼稚了。布什的经济政策和减赤目的背道而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经济政策有何不当,因为布什“醉翁之意”本不在酒。

布什提出将税收政策永久化和简单化,采用所谓统一的简单税率。这种税收制度结果必然是富人受益。因为在统一税收比例下,对富人收入的影响要小于中、下阶层,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会较之不同税率情况下要相应减少。

这一税制安排虽然在振兴经济扩大税源的招牌之下,但众所周知,美国富裕人群集中于东西部沿海,而布什连任的决定性票数来自于中下阶层集中的美国中部内陆。因此,布什在减税制度的选择上无疑带有讨好富人的性质。

在美国民众中,也存在一种地域上的情绪差异。美国中部居民因为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更加保留传统,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美国人,对于本土的安全和民族的安全有着更加强烈的要求,这一点使得他们很容易的支持布什的反恐战争;而在东部人的眼中,由于国际化的利益等原因,更多的人坚持认为战争并非必要和正当。

这样,如果布什要继续实施他的“战时美国”的经济政策,则必须要得到这些在经济上更加富有的美国人的支持。讨好的税收减免就是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不过,布什将这一意图隐蔽得相对高明。白宫的财政报告只对未来5年的前景进行了预测,而国会预算局的报告则包括了未来10年。对比两份报告可以发现,如果布什的减税计划顺利推行,在5年内不会对赤字产生大的影响,但10年后将带来18000亿美元的赤字增长。

也就是说,在布什的任期内,减税的政策应该能够恰好帮助他争取到实现他军事战略的民心,而不受财政赤字问题的干扰。

布什的底牌

使得布什可以在财赤问题上使用障眼法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对于市场波动的抵抗力表现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从而具备在财政赤字激增、能源价格飙升以及美元汇率波动情况下的自我调整能力。

尽管世界油价上涨,美国经济在2004年第四季度强劲增长了3.8%,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是最高的;而1月份通货膨胀率为3%,相对较为温和。

《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这些都要归功于能源使用效率和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像化工、钢铁等对石油有大量需求的行业已经变得更加有效率,而且这些行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正在缩小,而其他像软件、金融服务等与能源关系不大的行业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的数据,1973年至2003年间,美国经济每增长1美元所需用到的油气数量减少了55%。另外,美国能源消耗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已经从1981年的近14%下降到了7%左右。

布什发现,良好的经济素质会自觉地生产出更多的美元,冲淡财政赤字的悲观前景。

不仅如此,布什还幸运的遇到了从来不考虑存钱的民众。

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如果消费者不是鼠目寸光,如果消费者没有受到任何的信贷约束,那么任何现在的国家债务都等同于未来的等量税收,能够理性预期到这一点的消费者绝对不会由于政府花钱或是政府减税来增加自己的消费,短期内财政赤字借以刺激经济的传导机制也将就此断裂。一旦断裂,布什也就不得不放弃他醉心的国际军事目标而受困于财政赤字和经济停滞的漩涡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说,“关键事实是,巨额赤字并不重要。如果赤字超过国内总产量5%,就会成为问题了,而美国财政赤字只占总产值3.8%,这不是很大的问题。如果你问街上的路人,对赤字问题有多担心,也许人们并不关心,其实没有理由关心。”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已经上升至年内最高水准,认为目前是采购良机的比例自36%升至39%。消费者信心指数通常被视作衡量消费者支出的重要依据,消费支出占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

此乃布什底牌之二。

而实际上,布什最重要的底牌是国际支持。

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对于布什政策的评价是:减税厚礼在已是史无前例的财政赤字上又捅上了新的窟窿,而这些资金主要由外国中央银行提供,他们持有超过半数的美国未偿国债。

格林斯潘的话证实了这一点:外国投资者仍然将美国资产视为“世界级”的投资选择。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外国央行正在大举抛售美元资产,最近外国央行投资组合中各外汇币种的比重变化基本源于技术性波动。

美国财政赤字的升高必然促使美国政府大规模借债,但是由于美国国民储蓄率偏低,因此国债增加无法由民间借贷弥补,而需向外借贷,据估计,美国每天便须吸入近200亿美元的外债。

由于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向全球发行货币,转移赤字财政可能在国内引发的通胀压力。

但是这张底牌生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美元的强势地位。因此,与承诺减少赤字一样,美国政府总是在不断强调其保持美元强势的立场——而不论自己的政策有多少自相矛盾的地方。

战争经济

布什对于减少财政赤字的缺乏兴趣和诚意是昭昭然的。在布什的眼中,财政赤字远远没有本·拉登来的有挑战性,布什依然对军事行动情有独钟。

白宫官员表示,布什要求追补的800亿美元拨款用于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军事和重建行动:750亿美元将用于支持海外驻军,改换装备,帮助伊拉克和阿富汗军队的训练,50亿美元将用于在巴格达建立大使馆、阿富汗的重建和援助巴勒斯坦。这样,加上已经花费的250亿美元,美国在2005年的军事拨款将达到1050亿美元。2003年和2004年的军事拨款分别为786亿美元和880亿美元。

2005年2月7日,布什向国会提交2006财政年度政府预算,再次提议将军费预算增加到4193亿美元,比本财政年度继续上升4.8%,而且其中并未包括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军事行动的预算。

据计算,如果美国国会批准布什要求的给驻伊拉克和驻阿富汗美军的800亿美元新增拨款,美军自阿富汗战争打响后到现在,单用在阿、伊军事行动上的资金就已高达3000亿美元。

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未来10年内的国际反恐,还将消耗美国 5000亿美元以上的财政资源。同时,即使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安全和重建的经费逐步减少,10年后军事开销也将达到6000亿美元。

由此可见,连任后的布什所承诺的减少财政赤字,只是希望维持国际社会对于美国责任和美元硬通货地位预期的一种障眼法,使国际社会相信美国经济不会受到赤字拖累,美元会继续坚挺,从而会继续持有美元资产,从而为布什的千亿军事拨款提供资金。

早在200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就指出,单纯为了军事反恐,美国根本不需要提出如此巨大的预算案;只不过,白宫要以“反恐”的名义运作战争经济,再以战争经济来支持未来的反恐行动。

战争也好,战争经济也好,给了布什声望和成就感,这还只是硬币的一面;早在布什政府上台之初,美国媒体敏锐地注意到,布什内阁的诸多成员都与商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布什内阁甚至因此被称为巨富内阁,英国《观察家》报披露,美国政府声称的反恐战争让布什总统的密友个个赚得盆盈钵满!

尽管不满,但是格林斯潘的加息预期也恰到好处的迎合了布什的赤字需要。2005年美联储将继续以“慎重有序”的步伐从容升息,资本将继续流入美国。

经济学家张五常评价说:认为财赤庞大不严重的观点一律错,但只要能迅速地解决伊拉克问题,其他不难解决。

正如布什自己的安排,五年以后,这些财政赤字总是需要人来埋单的。因此,“美元的长期贬值是肯定的。”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说:“美元实际比值的大幅下跌无法避免。世人必须停止一厢情愿,认为无法避免的事可以用许愿来消除;相反,挑战在于对调整进行管理,以达到所需的汇率变化,同时保持经济活动。调整将要来临。”

《华尔街》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华尔街》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7 彩色片 126分钟

美国20世纪福斯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奥利弗·斯通 编剧:斯坦利·威塞 奥利弗·斯通 摄影:罗伯特·理查森 主要演员:迈克尔·道格拉斯(饰戈顿·盖柯) 查利·希恩(饰巴德·福斯) 马丁·希恩(饰卡尔·福斯)

本片获1987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男演员奥斯卡金像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男演员金球奖,全美**评论家联合会最佳男演员奖

剧情简介

1985年,纽约华尔街。杰克逊·斯泰内证券公司的青年经纪人巴德·福斯在代理一笔股票交易时因客户赖帐亏欠7000元,经理林奇逼他垫赔。他决定伺机攀附股市大鳄戈登·盖柯,盖柯精明强悍,投身股市如鱼得水,40岁前至少已敛财2300万。巴德到父亲卡尔常去的餐馆以便借钱还账。卡尔是蓝星航空公司的机械师兼工会干部,他要儿子回蓝星工作,巴德表示干经纪入息要高5倍。卡尔责备他年薪5万还入不敷出,自己4万7已够开销,巴德说:“你住昆斯区只能受穷,我要住曼哈顿才合身份,这点钱怎够用?”卡尔随口告他去年蓝星飞行事故联邦航空局已裁定是机门制造问题,并非维修不善,公司又可飞行了,巴德听后眼睛一亮。

巴德在盖柯生日那天带着古巴雪茄登门拜访,他递上某公司的分析报告力劝购其股票,盖柯随手扔进碎纸机并问有何好消息令他生日愉快,巴德只好使出最后一招:蓝星案的裁决目前连原告也不知,公司市股不多,股值很高。盖柯要了名片,随后便忙于吩咐助手大量收购泰达纸品公司的股票。巴德回到公司急忙操作电脑查询泰达行情。俄顷盖柯打来电话,要巴德以低于15.38元的股价速购蓝星2万股,巴德欣喜若狂。盖柯在饭店请巴德共进午餐,巴德告知蓝星已涨到17.25元。盖柯问他是否买了泰达,巴德连称此属违法,盖柯笑答不会告发。随后他拿出百万元的支票交给巴德让其代买股票,他要观其表现。最后特意强调讨厌投资失败。夜里一个风流女人闯入巴德公寓,自称是盖柯的朋友……巴德买了笔烂股被套牢。下班后盖柯邀他到健身房打球洗桑那浴,巴德告知首笔交易就亏了10万,盖柯讥讽他父亲不是那家公司工会干部,他教训说:“我只做稳操胜券的投资。要熟谙孙子兵法,胜负在战争开始前便已决定。你不如我想象般机敏,我1969年就在这一行打滚,哈佛精英不值一顾,我的用人之道是不惮其穷,唯惮其不精。我已有20个经纪人为我分析走势,不需再找了。”他穿好衣服便要离开,巴德急忙追上:“我愿为您卖力,请再给次机会。”盖柯把巴德让进轿车,表示机会就在于为他搜集情报。他要向死对头拉里·怀德曼爵士报仇,需要弄清后者正在进行何种大交易。巴德忙说这是内幕消息,若被SEC(证券交易管理会)发现就得坐牢。盖柯反唇相讥:“父亲把裁决预告儿子,或偷听我收购泰达而吃进股票算不算内幕?现实些吧!做大鳄还是无名小卒,任你选。”巴德犹豫再三,终于答应“合作”。巴德盯梢怀德曼,弄清他飞往宾州伊利市。在盖柯启发下巴德猜出怀德曼要收购安纳柯钢铁公司,盖柯立即指示他用海外帐户以45元价格大批吃进并在同事间大造声势,同时还要他打电话告知《华尔街新闻》报暗语:“蓝马蹄喜欢安纳柯”。安纳柯很快被炒热。入夜巴德驱车前往盖柯的海滨别墅请其在文件上签字,盖柯趁机把他介绍给参加家庭宴会的豪门宾客。巴德被室内装潢家金发女郎黛丽安·泰勒迷住,趁势邀请其为自己的新家内装修。怀德曼来访,直言准备经营安纳柯并对其进行改造,为此要买盖柯的股份,出价65元。巴德表示市价应值80元,盖柯假惺惺地只要72元,最后以71.50元成交。怀德曼愤懑地离去,巴德趁势说孙子兵法有记载,兵不厌诈。敌强我避,敌怒我激,盖柯夸他学聪明了,可独当一面。盖柯还鼓励巴德追求黛丽安。巴德去拜访大学同窗、法律事务所的律师巴恩斯,请他提供信息并许以厚利,巴恩斯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数日后巴德化装成保洁工,潜入巴恩斯叔叔的办公室复印密件,随即电告盖柯……不久,盖柯让其律师索特与巴德签订合同,巴德获得其帐户的代理权,自主交易,出了事与盖柯无关。盖柯还嘱咐他谨慎行事,用分散帐户买卖股票,目前要大力收购泰达。巴德在事业和爱情上连连得手,他以95万元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买下一套公寓并请黛丽安进行室内设计,装修完成后两人在这充满艺术情趣的环境中同居,巴德好不得意。盖柯成了泰达公司的最大股东并使公司股价上扬,在股东大会上他大肆抨击管理人员,以一通极富蛊惑性的演讲博得满堂喝采。

在盖柯的私人飞机上巴德竭力劝其趁股价低迷收购蓝星公司,蓝星在激烈的机票削价战中处境维艰,巴德希望借盖柯的财力和凭自己对蓝星的熟稔,亲自挂帅,扭亏为盈。盖柯以油价上涨和工会难缠搪塞,巴德表示凭他在工会的人脉,可说服职工加时工作并自动减薪一年以重振蓝星,他还指出蓝星尚有7500万元养老基金可作贷款抵押,盖柯终于同意了。在与工会代表的谈判中,其他两位皆已认可盖柯和巴德的计划,唯独卡尔反对,他信不过贪婪的盖柯,父子俩大吵一番,不欢而散。工会会员投票赞成盖柯计划,巴德正准备大干,不想透过巴恩斯的渠道他却获知盖柯已背着他将公司清盘,将从公司资产和养老基金中净赚74万。巴德闯入盖柯办公室,责问他为何要毁掉蓝星。盖柯坦承自己只做股票和地产生意,到时会给巴德大笔金钱。巴德虽允诺站在盖柯一边,实则已决心挽救蓝星。黛丽安不赞成他与盖林对着干,结果反被他赶走。巴德带着工会代表去找怀德曼,只要后者保证重整蓝星,巴德可让他低价购并,同时狠狠报复盖柯。怀德曼答应后巴德很快把蓝星股价哄抬到22元,盖柯要他购进,他又制造跌盘,致使股价泻到16.50元。巴德故意请示盖柯如何动作,收盘在即,盖柯万般无奈,只得贱价抛股,怀德曼趁机接盘。转瞬间盖柯损失几百万,还把蓝星控股权丢给了死对头……

巴德涉嫌违反内幕交易禁制法而被拘留。盖柯趁巴德保释候审,将其招到中央公园空旷的草坪狠揍一顿,历数他给他的好处和他对他的背叛。巴德离开公园后从身上取出偷录的音带交给SEC,盖柯的声音清晰可闻:“我教你如何炒股,如何取得有价值的情报……富勒姆石油、勃兰特公司……”

卡尔开车送巴德去司法大厦,他表示俟其出狱后,将向怀德曼建议给巴德在蓝星谋一职位。

鉴赏

好莱坞直接以华尔街股票交易为题材、探讨资本主义髓质要义的影片为数不多,其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当属本片。

编导通过巴德的际遇及盖柯的言行来载道表意。蓝领出身的巴德不愿受穷,为此他借贷上大学,又投身股票业,梦想“30岁前走鸿运、发大财”,步入雅皮行列,再娶位白领丽人长相伴。这本也无可厚非,作这种美国梦的下层青年大有人在。然而巴德起步伊始便磕磕绊绊、运蹇命舛,迭经挫折后,他悟出只有投靠大亨、借船出海,才是发财的终南捷径。反复研究后他瞄准了盖柯,为此他准备了两手。正道的走势分析盖柯根本不希罕,他只好抖出蓝星复航的内幕,不想盖柯专吃内幕。此属违法行径,双方都心知肚明。盖柯为拉其下水,故意状似无意地当面谈论泰达股票。当他事后验证蓝星复航属实,以为巴德有门路探寻内幕消息,便试探性地委其代理股票交易,并以小恩小惠和女人进一步诱惑他。然而乳臭未干的巴德头笔生意便栽了,同时盖柯也查明巴德预知蓝星的裁决,只因其父是蓝星工会代表,而非有何特殊渠道。他作状分道扬镳,巴德唯恐失掉这费尽心机才拉上的关系,忙表示愿为其卖命,盖柯这才亮出启用巴德的真意:收集内幕情报。巴德终于上了盖柯的贼船,为其打击敌手、敛聚不义之财,同时自己也分得一羹。盖柯又把昔日情人黛丽安让给他,令其甘之如饴。巴德财色兼备,梦幻成真,好不得意。他在自己的豪华公寓与黛丽安 *** 后,步出阳台,望着远近的高楼大厦,对眼前的一切似幻似真,连自己都难以置信:“我成了何等人物!”然而与只图赚钱的盖柯不同的是巴德还想成就一番事业:他要令父亲为之勤奋工作一生的蓝星公司起死回生。盖柯假意应允,然而背着巴德这个总经理他却打算卖掉公司资产并克扣养老金。正是透过内幕渠道巴德才如梦方醒:他也被涮了。尽管后来盖柯允诺给他一大笔钱,但其心理天平已倾向伦理亲情一边。编导为对这一抉择进行铺垫,在片中曾多次强调福斯父子情的融洽(巴德决定重振蓝星本身就是为了父亲),而这一抉择也意味着巴德将失去他殚思极虑捞得的一切,意味着他雅皮梦的幻灭。巴德破釜沉舟地行动起来,用盖柯式手段破盖柯阴谋。他虚透“内幕”(如给《华尔街新闻》发假情报)、操纵股价,与工会联手糊弄盖柯并游说其死敌怀德曼低价购并蓝星。养狗反被狗咬,这一精彩的股票游戏收场后,恼羞成怒的盖柯挥拳撒气:“是狗摇尾巴还是尾巴摇狗?学生倒要教训起老师来!你脚下的冰马上就会溶化,我要把你打回原形!”导演斯通对这一幕的设计颇具象征意义:巴德被打倒后从地上爬起来,用盖柯扔过来的白手绢揩净嘴角的血迹,又扔还给盖柯,意味深长地说:“我明白了我只是巴德·福斯,我曾想做戈登·盖柯,但我将永远是巴德·福斯。“白手绢揩血迹,股市貌似绅士游戏,实则如战场般血腥。当代浮士德巴德与当代靡菲斯特盖柯签定契约,出卖灵魂,换取金钱地位。但他天良尚未完全泯灭,面对出卖父亲的抉择,他终于黄粱梦醒,浪子回头,反戈一击,不再想当盖柯,而将永远以磊落的福斯家族成员自豪。出狱后他将步父亲后尘加入本片中象征公平竞争的蓝星公司,做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

玩蛇者被蛇咬,巴德用录音机取得盖柯触犯内幕交易法的凭据,逮着了狐狸尾巴,然而盖柯的下场如何,影片却语焉不详。这情节链的腰斩颇值得玩味,编导如此结构影片正是其匠心所在。观众不难想象,凭盖柯的老奸巨滑,他完全可拍出巨款请最高明的律师为其辨护,甚至还可贿赂证人。美国法律矛盾百出,只凭律师的如簧之舌一搅,往往便可收舍本逐末之奇效,犯亦可无罪开释,盖柯要想脱套不过小菜一碟。蓝星的失手若九牛一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甩掉巴德,还可再找一个,反正替补者大有人在。只要规则不变,盖柯的金钱游戏大可继续玩下去……这开放的结尾确实给观众留下了充裕的思索空间。

本片不仅是资本主义的象征——股市运作的形象指南,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观的活教材。股票竞技的游戏规则、操作者的战术运用(不少源自《孙子兵法》)和小动作、犯规球,以及由此引致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在此都有生动的体现。影片通过解剖蓝星公司这个麻雀,透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实体与相关股票各自运作的程式以及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不过编导的重点还在于以此揭示股市运作的黑幕。首先,编导将股票的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行为加以对立。前者以英国绅士、大企业家怀德曼为代表,他收购股票主要是为了企业经营,尽管有其冷酷(如裁员,不过这是经营亏蚀时难免的举措)、打擦边球(如收买盖柯的秘书)的一面,但编导对其基本上是肯定的。后者的典型即盖柯,他直言“只做股票和地产生意”,“我不创造财富,但我拥有”。他的事业仅止于“玩金钱游戏”,他购置大量艺术品也并非附庸风雅,而完全是为了囤积居奇,与股票投机殊途同归。其次,编导又将股票的公平交易与内幕交易加以对立。前者的代表是巴德的同事、老经纪人曼海姆,编导在其身上着墨不多,但他讲话言简意赅,富有劝善的道德力量。他曾是证券公司的老板,但因“思想守旧、手法过时”,股权旁落,只好代人炒股。他行事决不越矩,曾多次规劝巴德。当巴德告知蓝星看涨,要他劝客户吸纳时,他反问消息从何而来并不屑地表示“金钱是万恶之源”。巴德被拘留前别人都不加理睬,唯有他说:“我欣赏你(因巴德反噬盖柯)……当你濒临深渊时,如能在刹那间把握住自己,就不会坠入其中了。”曼海姆的原型就是编导奥利弗·斯通的父亲路易斯·斯通(1910-1985),老派的路易斯为人坦荡,在华尔街规规矩矩地从事股票经纪,其思想对奥利弗影响极大。奥利弗摄制本片并塑造曼海姆这一形象,既是对父亲的纪念,又是对其思想的弘扬。曼海姆的对立面自然就是盖柯,盖柯发迹的法宝便是内幕交易,即运用种种非正当手段获取先手情报,靠时间差赚得股市暴利(盖柯美其名曰“稳操胜券的投资”)。他对巴德明言“股市如战场,不搞内幕就会被摒出局外”。探知内情后,他便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密匝的关系网煽风点火、呼云唤雨、上下其手、玩弄股价于股掌之间。巴德对他的双重价值就在于既可充当股市间谍又可充任“调度”股价的操作手,因此他刻意“栽培”。编导在影片中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两场典型的内幕交易并不惜篇幅地展示全过程。其一是安纳柯股票,编导以此剖析了盖柯发迹的秘密并突出其对巴德的教唆;其二是蓝星股票,巴德通过内线发现了盖柯的诡秘用心,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狠蜇盖柯一口。内幕交易的歪着正用成了回头浪子的杀手锏,这对盖柯之流无疑是最为辛辣的嘲讽。内幕交易往往意味着暴利,趋之者众。即便盖柯不干也会有其他人填补空档,故杀鸡难以儆猴,以身试法者大有人在。这已成为常规现象并将伴随股市于始终。编导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并未让盖柯摔个死跟头,而仅令其打个趔趄、溅身泥而已,至于他如何善后,是否会故技重演,那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股票游戏的守违规仅只是表面现象,深一层来说应当是游戏者的伦理价值观使然,是社会氛围的熏陶导向使然。编导构思本片、敷演剧情,目的就在于展示两种价值观的冲突,进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转规律。

盖柯无疑是拜金主义者的典型。作为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蔑视一切规则禁忌(无论是法律的还是道德的),他不仅疯狂追逐金钱利润,而且还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论。他私下训导巴德时说:“你要成事就得不择手段,要冷酷无情。如需要朋友就找狗作伴,别忘了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泰达公司股东大会数百人与会的公开场合,他更是慷慨激昂地阐述自己的人生哲学,博得一片掌声。这段演讲极为精彩,不仅对塑造盖柯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而且表达了编导对资本主义精神意识的深层思考,在此实有必要节录一二:“我们不可自我陶醉,必须面对政治和经济的现实。美国已沦为二等强国,贸易和预算赤字高得惊人。当初自由市场的精神就在于为股东创造利润,卡内基、梅隆家族以此创造了工业帝国,因为他们是公司最大股东。而今公司34个正副总裁股份总共不足3%,他们年薪20-100万,用你们的钱大啃牛排、打猎钓鱼,而公司去年却亏损1亿多,美国企业的生存法则似乎已变成‘不适者生存’。我认为应该是优胜劣汰……贪婪是好事,是正确的,贪婪成就大事业,贪婪代表了进化的真谛。各种形式的贪婪,不论是为追求美好生活、是为钱、为爱、为获得知识,在在使人类更上层楼。”盖柯的这篇贪婪宣言确实富有蛊惑力,影片公映后它已成为流行于美国社会的“名言”。在盖柯之流看来,贪婪简直成了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盖柯的似是而非之处就在于他把人类等同于丛林中弱肉强食的动物。他所谓的“贪婪”应理解为“能引发创造力的人 *** 望”(与只具破坏力的兽 *** 望相对)。这种欲望创造了人类文明,而文明的基本法则之一就是Live 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即便是视私欲为社会发展动力的资本主义文明也要用种种法律和道德的规诫设置一个限度,这个度就是不损害他人利益,或曰“尊重他人的基本人权”。而贪婪是极度膨胀、无节制的私欲,是损人利己的,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众矢之的。盖柯空有文明人的皮相,骨子里只有原始的动物本能。编导为了否定盖柯式的贪婪,除了经纪业的曼海姆还另外树立了一个褒扬面更宽泛的正面形象——卡尔。卡尔作为热心工会工作的蓝领技师嫉恶如仇,从来就不相信盖柯会行善,他经常教诲巴德该如何做人。巴德最后迷途知返,卡尔耳濡目染的影响起了很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道义承载者均为老一辈人,这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50年代以前,美国一直是个受传统道德制驭的社会;60年代肇始,西方社会大动荡,反体制、反传统风行一时;否定之否定,进入80年代,美国社会新保守主义抬头,重新注重传统道德与家庭价值。本片的道德重整就是这股思潮的一种表现,而以老人载道正好强调了回归传统。青年人的时尚从嬉皮转向雅皮,巴德在向雅皮攀升时受惑犯禁,故需要救赎,需要规范其行为。影片在宣示了邪恶后必须作一道德反拨,然而编导在昭显主流**的道德动力学法则时并未忘记现实,因此他将盖柯的收场虚化,以表明犯规必须受罚,但残酷的游戏仍会继续进行。编导如此处理,既伸张了正义,又未背离现实。

为突出股市的残酷,斯通调动了诸多创作手段加以表现。如他大量运用手提摄影机进行实景拍摄,很多镜头极富动感和实感,具有一种野兽的活力。又如影片中反复出现交易厅墙上巨型荧光屏的近景镜头,那一排排迅速移动的数字向你冲来,令人目不暇接,转瞬又无情地离你而去。这既像诱人的猎物与你擦肩而过、稍纵即逝,又像张开血喷大口的猛兽扑面而来,欲置你于死地。物竞天择的丛林原则在这里毕现无遗。斯通还多次以阴霾的远景镜头辑入纽约那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冷眼望去,俨然一片都市丛林。全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巴德走上司法大厦石阶的俯视中景,摄影机旋即采用大变焦的拉镜头将视野扩展成包容整个大厦的大远景,接着镜头缓缓摇向曼哈顿林立的摩天大厦。这镜头内部蒙太奇寓意深远,斯通以此表明即便是都市丛林也不能 *** 横流,人性必将制御 *** ,文明必将压倒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