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2.如果油价破 10 块,你还开车吗?

3.油价飞涨对中国石油股票是利空消息还是利多消息?

4.为什么石油价格上涨美元就会贬值

5.中东战争对世界油价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中东战争

6.谁可以评下各国的汽车优缺点,谢谢

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澳洲油价飞涨了吗_澳洲油价显示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如果油价破 10 块,你还开车吗?

开。

有人说加一箱油的钱就足够买一辆自行车了,加四箱油的钱就足够买一辆小电驴。还有人说,买车养车的花费用来打车,一辈子都花不完。

如果油价涨到10块钱,按照大多数汽车综合油耗8L的百公里数据来算,那我这种一年要消耗2400L燃油,一升油10元,那一年就要烧掉24000元油费,这可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了,对于我这种只见过50元面值的穷人来说,惊掉下巴那是必然的。

其实我个人还好,买车基本上是为了工作奔波,所以说大多数出行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自己晕头跑,所以说油价高低都有公司来承担,但如果是个人的话,那么油价涨到10万,可能就真的有点开不起车了。

即便按照普通家用车一年一万公里的数据来算,10元单价那也要花掉8000元油费,算得上一笔庞大的支出。现在的汽油涨价后,虽然说价格贵,也只是说感受到开车的压力,但并不会说开不起。

若是汽油涨到十块钱。到时候估计就会有很多部分人开不起燃油车。因为一年开2万km,一年便要一万多块钱的加油费用。要是再算上保险,保养,停车费,加上一年1万块钱的折旧贬值,一年总的就需要三万多了。很多打工族一个5000块钱,一年也就五六万块钱而已。一个车便消耗了大半的收入,所以说开不起车也不是说开玩笑。只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会更加合适。

油价飞涨对中国石油股票是利空消息还是利多消息?

利空,因为中国石油和石化都是靠进口石油原料到,所以他们的成本上升了,但是国内有家不是随着国际有价波动的,而是中国发改委自己定价的,所以石油和石化本身没有自主定价权利,对他们是利空,你能明显看到他们前3个月时没有多少利润的。

为什么石油价格上涨美元就会贬值

美元与石油的“跷跷板效应”

在一国国内,货币发行权的滥用会导致通货膨胀;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滥用货币发行权就会导致本国货币被市场抛弃。

既然如此,“货币发行已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的美元为什么没有被抛弃?有专家分析说,这其中存在一个例外,那就是滥发的货币是世界基准货币,无法被使用者所淘汰。

按说,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美元已不再是世界基准货币,它是如何让各国无法淘汰它的?这就需要被人称为“黑金”的石油出场了。

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随之迅速贬值。为了重建世界对美元的信心,美国必须找到一种能有效影响价格的实物。1973 年底,石油危机爆发,油价飞涨,这给了美国找到可以替代黄金的硬通货的机会。到1975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这样一来,全世界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首先需要持有美元,而油价上涨,进口国就需要持有美元更多,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又一次找到了依靠。

从那以后,“美元与石油”结成了类似“美元与黄金”的参照物关系。通过石油这种全球工业的粮食,美元再一次成为世界基准货币。美联储也得以继续大量印刷绿色钞票而不引起贬值。

如今,又到了“油价飞涨”的时候。

有人分析,此番油价飞涨,虽然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大增有关,但主要的罪魁祸首却是美元。因为身陷次级贷风波,让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愈加强烈,美元出现了迅速的贬值。

由于原油价格是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和原油就像是在玩跷跷板,一端下沉就会引起另一端高高翘起。由此,美元贬值,油价自然地会出现上涨。

中东战争对世界油价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也被称为是阿以战争,战争发生在公元1948年,参战方主要是阿拉伯、埃及、叙利亚等国家,这次战争持续的时间很长,断断续续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这次战争表面上看和石油毫无瓜葛,但是其实五次战争都和石油紧密相关,所以中东战争对油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埃及、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家直接切断了对英国和法国两国的石油供给链,导致英法两国国内石油严重供应不足,石油价格更是一升再升。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再次拿起石油武器去支援埃及和叙利亚,在石油的对外供应方面,阿拉伯逐月减产50%,后来还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这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的压力。与此同时,石油生产大国趁机推行石油国有化的政策,将西方的石油公司的股份全部划为国有。这一系列的减产、控量、禁运的措施,直接导致油价飞涨,油价的飞涨也是二战后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中东战争中明显可以看出,各国都在依靠石油来控制战争的发展,参战方也都在彼此遏制对方对石油的控制,所以在中东战争中有很多的石油基地被轰炸。这些石油产量大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在战争期间,油价曾涨到过34美元一桶,这个价格在那个时代算的上是天价。

谁可以评下各国的汽车优缺点,谢谢

美国车:美国人讲究豪华舒适、所以他们的车非常宽敞、空间大,坐着确实舒服,不过美国车最为人诟病就是其高油耗问题,因为美国人以前享受低油价惯了,不考虑节油的问题,所以他们造出的车无不是油老虎,这种忽视节油的设计理念是导致通用公司破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美国人似乎变得越来越懒,连汽车设计也总是搞拿来主义,比如在中国极为畅销的别克凯越就是当初韩国大宇公司一款产品,雪佛莱在中国销售的全系车型几乎都是韩国人设计的,就连目前火得一塌糊涂的雪佛莱新贵科鲁兹也是韩国人的杰作。

德国车:德国人做事严谨而保守,不事奢华,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在他们的汽车设计上,德国车重视安全性能,结结实实,经久耐用,然而缺点就是外观过于保守,缺乏新意,看看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出的那些汽车无论档次高低,几乎都是那一个面孔,从不改变。德国发动机性能可靠,十分耐用,但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却基本见不到先进的技术,号称同级别技术最先进的速腾居然用的还是那款几十年前的古董级发动机。

法国车:法国人天性浪漫,富于想象,他们设计出的汽车也总是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从浑圆一体像个面包车的毕加索到取消仪表盘变成“太空舱”的凯旋、世嘉,都体现了这种极具个性的风格,然而,在中国市场上,法国车却一直属于小众车,销量总是上不去,原因就是保守的中国人对于法国车这种过于超前的风格难以接受。法国是赛车运动的发源地,其汽车设计确有独到之处,法国车的发动机和底盘技术都是非常过硬的。不过法国人有点不拘小节,所以他们的车往往会出一些小毛病。

日本车:日本是个能源缺乏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做汽车千方百计想省油,节油无非两方面,一是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于是日本车发动机采用VVT技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比较多;二是减轻车重,于是日本车的外壳钢板都变得很薄,该加的防护钢梁变成了塑料,这样一来日本车倒确实赢得了“省油”的名声,可是省油的代价就是日本车的安全性大大下降,变得像鸡蛋壳一样不禁撞。日本人很善于作表面功夫,日本车外观都很漂亮,内饰虽然不用什么太好的材料但却做得很精致,舒适性配置也比欧洲车要全,总之你看得到的地方都做得很讨人喜欢,但是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就会偷工减料,以此来控制成本------小鬼子太精了,他们摸透了中国人好面子的心理。

韩国车:韩国人在汽车制造方面是个后起的国家,他们不掌握任何核心技术,就会四处模仿,不过只学到了皮毛,韩国车总体看来倾向于日本风格,重视外观,但却做不到日系车那么精致;钢板和日本车一样薄,可是却没有日本车那么省油,油耗高的直追美国车。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比日本车还严重。总之,的车就是一个二仪子。

一次有国内哥们问老公,在美国见识的汽车多,能否评价一下各国造的汽车的性能和特点有啥不同。老公回答说,专业性能咱不敢评说,就打比方来讲吧,若比较通用型的各国汽车,大概齐是这样的:

美国车:就像坐在自己家里,宽大、舒适、自在、结实安全,注重人性化、有亲切感。不过家庭设备不一定是一流的,自动化程度不见得太高,因为得顾及成本/效率比,利用率高又实用的才肯装备。

日本车:像现代化办公室,设备应有尽有,方便、实用、可靠,保证高效率、易维护。还要考虑节省能源,成本多花在设备性能而不是基础建设上,因而不够结实耐用。空间也不一定宽敞,坐久了就像上班,会觉着不大舒服。

欧洲车:典型代表如奔驰宝马富豪之类,就跟参加爬梯或者度假似的,豪华、气派、排场、考究,充分享受。可是爬梯度假只能是一阵子之举,费用代价也高,若天天永远如此就有点消受不起,令人忘了本身斤两,有可能腐蚀革命斗志。

韩国车:有点像上餐馆,虽然也方便周到,布置装潢得挺养眼,但总觉着表面化,临时感,不像可以长久为伴之地。也有点像韩国的整容美人,有些假和做作的感觉。

比较起来,还是美国车和日本车的综合素质更接近广大车民需求,因此普及率较高,就像家庭和工作场所是社会必不可少的。老公一番话,那边的哥们茅塞顿开,说是以前听了读了好些介绍汽车的东西依然云遮雾罩,这回总算明白各国车的差别了。不过老公自知这番歪理也只能忽悠国内同胞而已,跟海外朋友聊汽车可就不敢瞎说了。

老婆倒觉得老公这套比喻挺形象的,可还是从“胸怀全球”的男人眼光出发。她评价汽车则另有一番理论,不是按国家,也不是按厂牌,更不是按档次贵贱,而是按车的外形分类。女人么,看人先看外表模样,然后才看内在品性,看车也如此。老婆是这样描绘各种外形的汽车的:

箱型车(Wagon):外貌忠厚朴素,形体较大也结实,像工薪阶层,适合家庭和中老年人。当年在美国买的第一辆就是这样子的,因为是二手车没啥挑选,可开上后发现特实用,能装东西能载人,搬家拉货接朋友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如今这样式过时,连车厂都不造了,却依然对其情有独钟,更带点怀旧意味。

普通轿车(Sedan):像上班族,外表比较传统,一本正经缺少变化。无论穿便装还是精心打扮豪华包装,也显不出多少创新。最适合当上下班驾驶的职业坐骑。

城镇车(Town Car):四平八稳的旧式贵族,老人家或者有派头者使用才相称。还有那豪华的加长的礼车也有类似味道,要出啥场面了拉出来,似乎能沾染点高贵气。

面包车(Van):也叫“迷你丸”。好比淑女,稳重踏实温文尔雅,贤妻良母的料。尤其适合有孩子的家庭,载客多,车厢高,跑远途坐着舒适,也具有安全感。有人嫌这类车婆婆妈妈,那也是挺有风度的阿婆阿妈,个头虽然富态,外形却还养眼。开这类车的女人男人多半是好妻子好丈夫好爹娘。

吉普和SUV:如粗壮男子汉,四轮驱动劲头大,但莽撞稳定性不见得好。虽然善于登高爬坡,却不管乘客是否舒服。至于外形么,也并非只要阳刚就顺眼,有的可能像健美男儿,有的兴许像民工苦力。尤其女士开这类车,若人车类型不匹配的话,看着有点儿别扭。

运动车(Sport Car):也就是跑车。顾名思义,运动员型的,适合较年轻或有运动素质的主儿。弱不禁风或过于儒雅迟钝者就不大般配了。

敞篷车(Convertible):不大平民化,招摇,如娱乐圈的公众人物,车里的一干隐私都昭然若揭。若能上档次可如名流明星,要是品味差点兴许像风郎了。

皮卡(Pick-up):不用说,劳动人民型的,工作狂,多载货少拉人,重视干活超过亲情。不过蓝领也有很具档次挺有情调的啊。

悍马(Hammer)之类军车型:当然像军人了,难免带着好战气息。油老虎胃口太大,尤其在油价飞涨的年代。养军人好像应该是国家而不是人家的事儿吧?拿这类车当私家车难免给人崇武拥战印象。

摩托车:就像没成年的挺爱搅,给人横冲直撞又缺乏安全的感觉。喜爱摩托者也容易给人不大成熟的印象,哪怕胡子一把依然嬉皮。

男人女人的汽车理论各不相同,因为各自对汽车的需求不同。很多男人爱车,是把汽车当情人。因此对其国籍出身背景资历个性等要有全面了解,得找情有所钟的娶回家或包养起来,与汽车交往时要投入情感互动,对车子的脾气性能也必须钻研得熟透。

女人通常把汽车之类的只不过当工具,或者当作衣服鞋子,无需那么多感情投入。女人们的个性喜好也各异,有的女人光看牌子不管实际品质,有的注重外表酷丽模样帅,还有的追求标新立异前卫另类,也有的则讲求舒适实用或者保养方便。老婆属于后一类传统派女人,不喜欢太扎眼花哨贵而不实的车,也不很在乎牌号型款,但必须性能可靠安全实用。就像给自己买皮鞋,那些后跟巨高造型摩登的穿在脚上可不舒服,登脚上出风头的后果是自己受罪,买鞋要买既合脚舒服又美观大方适合自己身份气质的。开车也是如此。而且啥类型的人常会喜欢啥类型的车,别人从你的车也能大致看出你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