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经由乌克兰的石油运输已中断亚洲天然气价格暴涨近10倍

2.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

3.乌克兰局势变化,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4.受供需方面多重利空影响国际油价连续大幅下跌,油价后续走势如何?

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经由乌克兰的石油运输已中断亚洲天然气价格暴涨近10倍

乌克兰战争石油价格走势_乌克兰石油公司

2022年初以来,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石油供应紧缩,油价居高不下这一难题尚未解决,天然气危机又“兵临城下”。

最新消息!8月9日晚间,俄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宣布,经由乌克兰的石油运输已中断。

据环球网援引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日,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发表声明称,自8月4日起,乌克兰管道运营商Ukrtransnafta暂停为俄天然气提供过境服务。声明称,目前俄罗斯仍然在通过“友谊”(音译:德鲁日巴)管线北部支线向波兰及德国输送天然气。南部支线(经乌克兰向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已经暂停供气。

日本和韩国也为了争夺天然气而费尽心思。继欧盟后,日韩也加入“求气天团”。

8月8日,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表示,作为全球第三大LNG进口国,韩国正在寻求购更多的货物,以满足国内需求增长的预期,并在11月前将库存从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左右。该部门表示,这是由于夏季热浪和俄乌冲突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

除了韩国,近期,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日本也在抓紧购买天然气。对此,有交易员认为,日韩寻求确保冬季及以后几个月的供应,是因为它们担心今年晚些时候随着欧洲需求增加,天然气价格会上涨。

日韩等国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皆因亚洲天然气价格正随着欧洲国家的强需求而急剧飙涨。

亚洲天然气价格暴涨近10倍

近期,有消息称亚洲的液化天然气(LNG)目前现货(即时合约)价格已经涨至往年夏季水平的近10倍。截至8月5日,面向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LNG期货价格为每100万英热单位(BTU)44.66美元。相比之下,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大大高于亚洲的基准价格。截至8月8日,基准TTF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为191欧元/兆瓦时。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时表示,由于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全面制裁,大幅度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购买,而俄罗斯本面向欧洲出口的管道天然气难以在短期内转换为液化天然气(LNG),加之LNG运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市场上天然气供应在较长时间内出现紧缺是必然的。

依赖能源进口的日本和韩国,该如何度过这场天然气短缺的危机?

日韩遭遇“供气难”

尽管天然气价格迅速飙升,但日本和韩国仍坚持“囤气”以储备秋冬季所需。

8月8日,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称,韩国国营天然气公司自4月份以来一直在进行现货购,仅7月份就购了约350万吨。目前的库存约为181万吨,高于冬季91万吨的最低门槛。虽然目前库存已经超过冬季的最低门槛,但韩国丝毫没有放缓“购气”的步伐。该部门表示,要在11月前将库存从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左右。

对此,光大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杜冰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韩国自今年二季度以来一直积极购LNG以补充国内库存,但仍需在年底前额外购1000万吨才能满足冬季的需求。

同样因储能不足而感到压力的,还有日本。近期,该国的公共事业企业也在加快对LNG的购。与此同时,日本与韩国都不得不付出前所未有的高价购买天然气。据悉,在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夏季的LNG平均价格为5美元左右,如今的价格已经超过价格低点时的9倍。

混沌天成研究院能化分析师王统认为,此轮亚洲天然气价格暴涨源于欧洲天然气紧张。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韩都属于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二者对于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度分别为98%和99%。往年进入三季度后日韩都会有补气的动作,这是为了满足冬季用气的需求。但此前日韩曾分别于今年的3月和4月宣布转让部分LNG来驰援欧盟。这导致2022年上半年日韩LNG进口量同别下降了1%和3%。”

本就出现天然气进口量减少的情况,又面临着欧洲这一主要买家的竞争,像日韩这样高度依赖天然气的亚洲国家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压力。

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往欧洲大陆天然气供应量的三成依赖于俄罗斯,放弃俄罗斯供应,意味着需要更多元的进口替代,欧洲客观上掀起全球LNG的抢购潮,必然令依赖进口的日韩产生前所未有的紧张压力。他认为,“俄乌冲突和西方对俄制裁,扰乱了全球能源贸易流,加剧了区域供给不平衡和短缺问题。”

而从天然气进口结构来看,王成强认为,日韩天然气的进口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出口影响,“日本LNG进口中,36%来自澳大利亚,14%来自于马来西亚,12%来自卡塔尔,另外9%来自于俄罗斯;而韩国LNG进口中,25%来自卡塔尔,21%来自澳大利亚,18%来自美国,来自俄罗斯的供应几乎没有。”

在欧洲这个天然气“大买家”的干扰下,影响逐步浮现。首先,是美国明显增加了对欧洲天然气的出口。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头4个月,美国74%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欧洲,高于去年34%的年平均水平。该报告称,亚洲是2020年和2021年的主要目的地。

另寻能源替代天然气是否现实

日韩未雨绸缪实施“囤气”,韩国甚至提出将天然气存量提高到90%左右。但就目前来看,该目标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

王永中向记者表示:“当前市场上的天然气存量较少,且价格较高,估计较难达到日韩所预定的目标。”

王统认为,欧洲的基准天然气价格(TTF)对于日韩基准液化天然气价格(JKM)的溢价会使得更多的LNG流入欧盟,从而造成亚洲天然气供给不足的局面。

多位受访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天然气价格的走势将不乐观。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还是会出现俄罗斯对欧盟“断气”的可能性,因此至少到今年冬季,天然气价格高企的情况都不会改变。

王统也向记者表示,随着天然气消费旺季的临近,需求回暖,将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支撑,所以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未达成和解前,天然气仍具备上涨潜力。高价天然气会倒逼部分国家减少天然气的消费量,转向其他能源。

在某种程度上,煤炭成为了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近期,有消息指出,日本最大钢铁公司新日铁与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巨头嘉能可达成了一项截至明年3月的煤炭供应协议,购价为每吨375美元。该协议可能是日本企业有史以来签署的最贵煤炭购合同之一。据悉,新日铁使用燃料为其工业基地发电,并向日本电网供应电力。

“由于秋冬对天然气用量较大,估计日韩会增加一部分煤炭的用量来替代天然气。”王永中对把煤炭作为替代燃料的做法还是较为乐观的,他表示,较高的煤炭价格会鼓励一些国家增加煤炭产能,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会影响煤炭需求,因此预计煤炭价格会有所回落。

不过,杜冰沁对当前日韩以煤炭替代天然气的做法表示担忧。“日本此前作为俄罗斯煤炭的第二大出口国,在印尼、澳洲为满足本国需求部分限制煤炭出口、全球煤炭市场供给结构性短缺的背景下,想要大量增加煤炭的购量以代替天然气也并非易事。”她说。

日韩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路上高歌猛进,但现实是,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效用与它们预期的仍有差距。

杜冰沁向记者表示,目前日韩两国仍高度依赖传统能源发电,这两国分别约有68%和56%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清洁能源发电对于日韩来说“远水难解近渴”,难以有效弥补当前天然气和煤炭紧缺带来的能源供应缺口。

具体来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目前的产能相对较小,且发电量多依赖于天气状况;核能方面,虽然韩国新已决定废除此前的去核电政策、重启核电机组建设,但相关政策落实仍需时日;日本也重启核电,但受此前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影响,日本重启核电困难重重。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

乌克兰现在和俄罗斯关系比较紧张,主要是现在的乌克兰亲西方的政策令俄罗斯不满,并且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这进一步挤压了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所以说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是比较紧张的!去年就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和乌克兰东部的武装冲突,但乌克兰目前为止还没有想要退出“独联体”的意思。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恩恩怨怨:

(按照历史顺序讲述两者关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了解俄罗斯和乌克兰早前的恩恩怨怨,也就对当下局势的发展感到合情合理了。

1.苏联解体之后,独联体内两个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围绕原联盟留下的最大遗产--原苏联武装力量展开激烈争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是否继续保持独联体统一的武装力量意见不一。俄罗斯主张建立一支实际上由它控制的独联体统一的武装力量,而乌克兰则要求在驻其境内原苏军的基础上建立本国的独立军队。双方在独联体首脑会议上多次发生争执,最后乌克兰还是置俄罗斯的反对于不顾,坚持于1992年1月31日正式决定建立一支总兵力42-45万人的独立军队,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俄罗斯也只好承认这个事实,随后于同年5月颁布了组建本国武装力量的文件,使这一分歧不了了之。

二是黑海舰队的归属问题。俄罗斯认为黑海舰队属战略力量,应归独联体统一指挥,并表示“这支舰队历来都是俄罗斯的,不能让给任何人”,乌克兰则声称黑海舰队主要基地在乌境内,且乌对原苏联海军的总投资高达25%,而黑海舰队只占其中17%,因此它理应归乌克兰所有。双方观点尖锐对立。虽经多次谈判,并达成了一些协议,但均未真正落实,使这一问题始终是个悬案。

三是关于乌境内核武器问题。俄提出将所有核武器转移到俄罗斯,由俄单方面负责安全保证。乌克兰迫于各方压力曾一度同意将核武器运往俄罗斯,但后来又以种种理由进行拖延,至今仍未交出。双方的分歧依然存在。

2.大家知道俄语中表示“在乌克兰”并不是 “в Украине”,而是 “на Украине”,因为俄语中有些表地点意义的名词在表达地点或方向意义时要与на这个前置词连用,如:на Украине(Украину), на Кавказе(Кавказ), на Кубе(Кубу) ...权威的语法著作和教科书无不指出на Украине(Украину)是唯一符合语法规范的形式。但现在用俄语表达“在乌克兰”这个意义时,乌克兰人普遍使用в Украине,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乌克兰这个称谓最早既不是民族的称谓,也不是国家的名号,它就是古罗斯西南部的“边陲之地”。在古罗斯语中,乌克兰就是“濒临边界的地方”、“国家交界之处”的意思。其实在前苏联解体之前,乌克兰人也一直沿用на Украине这种表达方式。但自解体后,乌克兰及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从原来独立性相对较弱的国家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各前加盟共和国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也空前高涨,这体现在他们在各个方面都积极要求得到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地位,乌克兰人也不例外。同时这一民族独立热潮在语言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反应。因此乌克兰人不再愿意延用解体之前的на Украине。

2.说起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恩怨,不得不翻开厚厚的历史,先从300多年前乌俄之间签订的第一个条约——1654年乌俄佩列亚斯拉夫条约说起吧……按照条约规定,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以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实际上就是并未取得独立自主国家的地位,而且还得向沙皇纳税。但事实上不只如此,乌克兰历经数年战乱,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无法与当时的东欧强国俄罗斯相匹敌。实力上的悬殊差距决定了乌俄关系的不平等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统治地位,并且奠定了乌俄关系的发展框架。这种不平等的民族关系造成了种种矛盾,至今对乌俄关系的发展产生着消极作用。

3.众所周知,乌克兰和俄罗斯是独联体中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乌俄两国关系对独联体的稳定和前途,以及欧洲战略格局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非常特殊。这种特殊性是把握乌俄关系发展的关键,决定了乌克兰与俄罗斯合作与冲突的限度。

其实从1922年苏联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的生存与发展都取决于苏联主体民族俄罗斯民族的利益与需求。乌克兰和俄罗斯结盟到1954年已长达300年,特别是在苏联时期,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深厚的密切关系。这种长期形成的盘根错结的利益关系并不会因为两个民族的各自独立而中止。对于乌克兰来说,他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乌克兰巩固国家安全,改善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艰难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俄罗斯眼里,乌克兰不仅仅是俄罗斯的经济伙伴,更重要的是乌俄关系的现状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战略利益。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二战以后形成的欧洲地区安全体系崩溃。在欧洲新的安全结构形成的过程中,整个东欧地区都被俄罗斯列入自己的战略利益范围内,而乌克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俄罗斯的交通生命线穿越乌克兰(俄罗斯输往东、中欧国家的天然气、石油管道经乌克兰境内),保持俄罗斯到巴尔干、地中海、德涅斯特、黑海地区的力量存在也需借助乌克兰。如果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维持良好状态,俄罗斯可以较为轻松地维系自己在上述地区的影响,反之,俄罗斯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4.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与俄罗斯两国在综合国力上相差悬殊。在独联体中,俄罗斯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他在经济改革方面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其他国家不可与之较量的自然,对独联体的形势具有决定性影响,乌克兰处于明显劣势。担心历史重演,视俄罗斯是乌克兰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乌克兰前总统克拉夫丘克视俄罗斯是睡在乌克兰身旁的猛狮,随时可以吞掉乌克兰。因此,乌克兰事事处处防俄罗斯,乌克兰对俄罗斯的猜忌和提防对乌俄关系的发展投下了重重的阴影。

1992年2月14日,乌克兰和俄罗斯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乌克兰与俄罗斯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是,时而紧张,时而缓和。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中,历史的恩恩怨怨和现实中的利益和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而分割黑海舰队问题、克里米亚问题和销毁核武器问题是当年主要影响乌克兰与俄国罗斯关系发展的三个主导因素。

5.再加上近几年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斗气”风波,更是让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慢慢积累,俄罗斯以乌克兰拖延欠款为由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所导致的“斗气”风波,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因素扯了进来,当初是俄罗斯指责乌克兰私自截留运往欧洲的天然气,随后俄罗斯便停止经乌克兰管道向欧洲输气,这样停气风波就迅速蔓延到欧洲,欧盟立即开始出面调停,历尽周折终于让俄乌双方签署了协议,俄罗斯随即又开始恢复向欧洲供气。当欧洲人拧开输气管道的阀门时却发现并没有翘首以盼的天然气,正是“气不打一处来”。原来一波未平,数波又起,乌克兰以需要技术性用气为由要求俄罗斯每天无偿提供21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同时又宣布俄罗斯提供的天然气要价450美元是不能接受的。俄罗斯则要求追讨由于乌克兰作梗导致俄天然气公司停止与欧洲天然气贸易损失的11亿美元。

一来二去,矛盾越积越深,俄罗斯无疑是这场风波的最大主角。表面上看,俄罗斯是因为乌克兰没有偿还所欠的20亿美元天然气债务而开始停止向乌克兰供气的,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俄乌之间历年的“怄气”,从来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背后有着深远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6.大家知道自2005年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之后,乌便取了亲西疏俄的外交政策,积极谋求加入欧盟特别是北约,和其他一些独联体国家组建“古阿姆集团”,挖俄罗斯的墙脚,在俄格冲突中,乌克兰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积极支持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对抗。在这其中,乌克兰积极申请加入北约被俄罗斯认为是难以接受的底线,是美国和西方企图在地缘战略上包围挤压俄罗斯的关键步骤,所以俄罗斯要抓住机会敲克兰早已在预料之中。由于客观原因,乌克兰在能源上对俄罗斯依赖度很大,这一软肋便成为俄罗斯很顺手的打击工具。所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争执,事实上是政治与经济双管齐下的策略。而俄罗斯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警告乌克兰这么简单,而是可以达到多种目的。

首先,当然是提醒乌克兰不要在与俄罗斯作对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乌克兰没有办法搬家,俄罗斯有着制约乌克兰的各种办法,乌克兰不能一面在政治上对俄不利,另一面却要从俄罗斯享受到便利廉价能源的好处。其次,俄罗斯通过与乌克兰的“斗气”,也意图向欧盟证明,如果俄罗斯有“气”,后果是很严重的。

7.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乌俄两国当年的心病上,那就是分割黑海舰队问题、克里米亚问题和销毁核武器问题。先说黑海舰队。

黑海舰队是俄国历史上的著名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83年创建的,这支舰队有多牛逼呢,这么说吧,它是俄罗斯海军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俄罗斯的光荣与骄傲。苏联解放时,黑海舰队拥有000名官兵,45艘大型水面舰只,包括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直升机航空母舰(莫斯科号和圣彼得堡号),驱逐舰10艘、护卫舰30艘、巡航舰和沿岸护卫舰100艘,拦截扫雷舰60艘、登陆舰5艘、供给救援舰50艘、潜艇28艘、战斗机和直升飞机超过400架,其中140架可携带核武器。黑海舰队的海军陆战队装备360辆汽车。在辛菲罗波尔市驻扎着126摩托化师,装备有270辆坦克、300辆装甲车、300辆步兵汽车。黑海舰队的战舰总价值70.450亿美元。这支舰队是独联体地区冬季唯一不被冰封冻的舰队。黑海舰队的沿岸设施中最重要的部分都集中在乌克兰境内,主要集中在克里米亚。在塞瓦斯托波尔市有4个港口,可以停靠任何级别的战舰。这在当时绝对算的上是海上力量的翘楚。

在苏联还没解体以前,俄罗斯借助黑海舰队的力量,一直控制着黑海地区。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黑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黑海舰队不再是保证该地区稳定的因素,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筹码。但是,黑海地区仍然对俄罗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否掌握黑海地区的控制权,关系到俄罗斯南部边界的国家安全。另外,黑海是集中俄罗斯经济利益的地区,是俄罗斯通往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唯一水上通道。我们从以下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黑海和黑海舰队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继续不向舰队提供资金、零配件、燃料、人员等经济和物质保证的话,那么2000年前我们在波罗的海的海军实力就会落后瑞典和德国,在黑海地区就会大大落后于土耳其。如果俄罗斯在该地区不存在海军力量,那么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就会倒退到200-300年前”。

在这样情况下,黑海舰队的划分既涉及到财产问题,又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利益问题,难度很大。在俄罗斯看来,失去黑海舰队就意味着失去了对黑海地区的控制权。在乌克兰看来,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境内,同样意味着丧失主权。在划分黑海舰队问题上,俄罗斯要维护自己在黑海地区的存在,乌克兰则要削弱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以维护本国的安全。因此,有关黑海舰队的所有权问题成为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后来双方领导多次沟通,进展一直都不顺利。直到19年5月28日,俄罗斯总理维·切尔诺梅尔金访问乌克兰时,乌俄两国总理终于共同签署相关文件,双方就下述问题取得了共识,即俄罗斯确认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是乌克兰的领土,俄罗斯同意租赁塞瓦斯托波尔(期限为20年)供俄黑海舰队驻泊。塞瓦斯托波尔不再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而是乌克兰海军的主要舰队基地。

而此时黑海舰队海岸防御体系受到100%的摧毁,70%的指挥系统受到破坏,72%的后勤保障和技术维修系统瘫痪,侦察系统全部被破坏,所剩力量连组成战术分队都成问题,更无法组成战略打击小组”这种支离破碎、已近瘫痪的舰队既使存在下去,也是名存实亡了。

8.关于克里米亚问题,克里米亚半岛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它位于乌克兰最南端,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与俄罗斯无陆地联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多为俄罗斯人(在塞瓦斯托波尔市,俄罗斯人口占2/3以上),以及乌克兰人,部分鞑靼人和其它少数民族,首府设在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属于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苏联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本来一切都安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却让这块宝地,成为俄乌之间的心病。

克里米亚的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长达200年的沙俄帝国和苏联的统治下,这里建立了一整套军事和军港基地。它拥有刻赤、塞瓦斯托波尔、叶夫帕托里等天然良港,其中塞瓦斯托波尔为深水不冻港,建立了整套配套设施(港口、机场、铁路、仓库、维修基地)。苏联四大海军舰队之一——黑海舰队司令部驻扎塞瓦斯托波尔市,以保证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的安全。历史上,1443-1783年各民族建立了克里米亚国。1475-1774年该国成为土耳其的仆从国。在16-17世纪,扎波罗热的哥萨克发动了反对土耳其鞑靼人的战争,俄国军队乘机进行了克里米亚远征(1687-1689年),1783年,克里米亚正式被俄吞并。1921年10月18日,作为俄联邦的一员,成立了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二战后,1945年更名为克里米亚州。

克里米亚半岛一直归俄罗斯管辖。1944年,斯大林以“同占领者相勾结”的罪名强迫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迁居它乡。这项政策不仅恶化了俄罗斯人与鞑靼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给克里米亚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缓和这一地区的,振兴半岛经济,于1954年2月19日,以纪念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300年(1654年乌俄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合并。)为由,将克里米亚州由俄罗斯划归乌克兰。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俄罗斯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俄罗斯议会曾于1992年5月21日单方面通过了关于废除1954年2月将克里米亚由俄罗斯划归乌克兰的决议,1993年7月9日又通过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重要海军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市的法令。虽然俄罗斯不便公开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但也不愿意放弃克里米亚。这是因为,从18世纪以来,克里米亚就是沙俄控制黑海沿岸、地中海、巴尔干地区的基地。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控制黑海地区,特别是黑海西部的关键。失去克里米亚,俄罗斯在黑海的帝国地位和对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影响将成问题。维护对克里米亚的影响力是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制约乌克兰的重要因素。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乌克兰的文化影响很弱,绝大多数居民只讲俄文,俄文报刊、杂志比乌文的多出好多倍,只有极少数的克里米亚人看基辅电视台的节目。

9.乌克兰独立以后,乌克兰民族主义势力一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其他族人受到歧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克里米亚的俄族人回归俄罗斯或者独立的势头不断加强。另外,1944年被斯大林以“同占领者相勾结”的罪名强迫迁居它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成批返回克里米亚,也使该地区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引起克里米亚局势动荡不安的直接原因。

乌克兰深知,经济危机是克里米亚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在取政治措施的同时,决定增加对克里米亚的经济援助。再加上乌克兰中央取的一系列措施,克里米亚局势出现了有利于乌克兰国内稳定的积极变化。

几经波折之后,俄罗斯最终还是没有要回克里米亚,后来双方领导为了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对此事也就尽量让步,当时俄罗斯总统、议会、均在各种场合表示,克里米亚问题是乌克兰的内政。

但如今闻悉有“带路党”现身克里米亚半岛,这次俄军进驻克里米亚,从图上可见在乌克兰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市郊外,一位手持俄罗斯国旗的大叔走在前面,给一队俄罗斯陆军步兵带路。先不说这位大叔是什么身份,首先对乌克兰而言,该来的始终会来,因为睡在身边的这头猛狮压根就是在装睡,而对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俄罗斯裔居民而言,该来的终于来了。无论如何对乌克兰而言,受伤的总是我。接下来我们就谈谈核武器的问题。

1.苏联时期拥有大量的核武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境内的战术核武器共计2000件,已于1992年5月全部运往俄罗斯销毁。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核武器问题主要是指如何处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境内的战略核武器问题。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在乌克兰境内留下了大批的战略核武器。这些武器有176枚州际导弹(可携带1240枚核弹头),其中包括每枚能携带10个弹头的46枚“SS-24”导弹和各自能携带6个弹头的130枚“SS-19”导弹。还有21架“熊式-H”式轰炸机和16架“海盗旗”式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均可携带巡航导弹,共计1800枚核导弹和2个导弹基地。

乌克兰独立以后,对其境内的战略核武器将取何种立场,这是美国、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关注的焦点。为取得这些国家的信任和对乌克兰独立的支持,1990年7月,乌克兰议会宣布乌克兰共和国将成为无核国家。其实说心里话,就乌克兰而言,当时也hold不住这些玩意儿。当然乌克兰的无核政策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欢迎。但就其实力来讲,乌克兰尚无能力维持核大国的地位。乌克兰不仅缺乏必要的核指挥和控制、维修以及试验的基础设施,而且更缺少资金。据西方当时估算,乌克兰要建立起核武器科研、生产、保养等有关基础设施,需620-10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对苏联部署在乌克兰境内的战略核武器进行更新换代所需的费用。据专家预测,这些核武器还有10-20年的安全期,安全期一过,需全部更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显然,这是乌克兰经济实力所不及的。

但是,乌克兰并不想无条件实行无核化政策。如何在撤走和销毁核武器的同时又得到国际安全保障和经济补偿,以解决乌克兰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这是乌克兰实行无核化政策的主要前提。乌克兰提出的条件是:1.乌克兰要以苏联平等继承国的身份参加同美国的谈判,这一要求得到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同意;2.谋取安全保障;3.要求经济补偿。后来在核武器问题上又展开了拉锯战,由于种种原因,各方迟迟没能达成一致,后来时任的克林顿出访莫斯科,几经周旋,终于在1994年1月14日,克林顿、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莫斯科签署销毁乌克兰境内核武器的三方协定。终于,从乌克兰领土撤出战略核弹头的工作已于1996年6月1日完成,大规模销毁导弹发射井的工作也在1996年得到顺利执行。从此核武器问题也算是终于告一段落。

11.而如今,乌克兰的动荡局势不断升级,总统出走议会分散,乌克兰夹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风雨飘摇。对于乌克兰来说,选择靠向俄罗斯还是欧盟,始终是一个难题。就在几个月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普京表示:“乌克兰目前尚无打算加入欧盟,根据专家评估,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将对乌克兰经济环境产生确定且十分严重的影响。”普京解释说,在上述情况下,顾客很难识别商品的商标以及原产国,这将使俄罗斯制造商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回顾之前的种种迹象,俄罗斯早已摩拳擦掌,几个月前,俄罗斯海关加大了对乌克兰进口商品的检查力度,所有商品必须接受卸货检查,并且必须具备ST-1文件(商品在乌克兰境内生产的证明)。这使得大量乌克兰出口商品在乌俄边境滞留,进而形成大规模的交通堵塞。尽管俄宣称俄联邦海关的严查措施是其自行决定的,但乌克兰专家认为,俄罗斯海关是受指示行事的,是因乌克兰拟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而对乌施压。接着,以副总理尤里·博伊科为首的乌克兰代表团飞抵莫斯科,与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举行会晤,讨论海关问题。乌克兰税收部随后表示,俄联邦海关总署已恢复对乌克兰进口货物的正常通关手续。然而,刚过去一天的时间,俄罗斯总统顾问谢尔盖·格拉季耶夫表示,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自由贸易区,俄罗斯将取消与乌克兰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普京的表态,为俄乌短暂的边贸纠纷盖棺定论。乌克兰前总统维克托·尤先科认为,乌克兰出口商已经成为俄罗斯***试图阻止乌克兰加入欧盟的“人质”。其实,俄罗斯手中的“人质”远不止乌克兰出口商,比如,2009年初爆发的俄乌天然气纠纷,曾直接导致欧洲18国受到影响。相比起来,这次俄罗斯敲克兰只能算是个“小动作”。

12.欧盟还是关税联盟,欧洲还是俄罗斯,对乌克兰来说始终是一个两难选择。根据乌克兰数据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乌克兰向俄罗斯出口商品和原料额为64亿美元,进口额为84亿美元,贸易赤字为20亿美元;乌克兰向欧盟出口原材料及货品额为73亿美元,进口额107亿美元,赤字30亿美元。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乌克兰主要向俄罗斯出口冶金、机械工程和电力工程产品,而向欧盟主要出口农业产品。乌克兰与俄欧的贸易额相近,贸易结构又不互相重叠,可以说,失去任何一方的贸易市场,都是乌克兰无法承受的损失。

在经济层面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在人文层面或许可以一探究竟。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选择埃及、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作为夏季出国休的目的地;只有约六分之一的人选择前往俄罗斯,这部分人中的大多数人是去看望在俄亲人,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尤其是,16至19岁的年轻人十分推崇赴欧洲旅游。一位乌克兰年轻人对记者表示,在他工作后的6年中,几乎跑遍了整个欧洲,但一次也没有去过俄罗斯,而且他周围的年轻人大都如此。

然而任何事都有让人不可预料的一面,刚刚举办完冬奥会赢得举世赞誉的俄罗斯,却在奥运期间一不留神“痛失”乌克兰。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戏剧性的倒台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场大逆转。就在几周前,俄罗斯似乎还成功将乌克兰拉回自己的阵营,但现在乌克兰可能会更加亲近西方。再加上俄罗斯军队进驻乌克兰,后院起火的闹剧不断发生,难道他们是真的对俄罗斯有好感吗?我想并非如此,当然不排除例外,但纵观俄乌这几百年来的恩恩怨怨,家事让外人插手总感觉不带劲啊。因此在俄军进驻克里米亚半岛后,乌克兰临时总统当天就俄罗斯军方在乌克兰克里米亚的行动指责称,俄行为是“明显的侵略和威胁”。美卿也就俄罗斯在乌军事行动威胁取军事制裁,英国、德国、欧盟等也各表立场,各方“较力”让乌克兰局势显得愈加紧绷。但俄联邦委员会就外界担心的开展风险表态称,俄乌之间“是兄弟国家,永远不会交战”。

被肢解的图-22M

乌克兰局势变化,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举行联邦安全会议扩大会议,讨论是否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问题,全程电视播出。会上,俄议长、外长、防长等高官轮番上台汇报情况,并一致表态支持承认“两国”独立。普京随即发布相关总统令,并与“两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乌克兰局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

22日,发表讲话,表示将对俄罗斯两大金融机构进行制裁。

如果乌克兰局势能够在短期时间内能够化解,鉴于本国经济容量较小,不太可能对于全世界的经济产生的巨大的冲击,但是从2014年开始乌克兰局势动荡到现在,一直处于混乱之中,而且事态并没有展现出趋于平息的可能。

那么乌克兰局势的变化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可能提高全球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

在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埃及的购比例中,俄罗斯占6成,乌克兰占近3成。中东、北非是全球最大的小麦需求地区。由于水缺乏,当地的粮食依赖进口。从乌克兰玉米的出口对象国家来看,中国占比达到3成。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在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乌克兰局势紧张成了引发农产品价格高涨的导火索。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是小麦和玉米等多种农产品的供应国。如果发生紧急事态,这两个国家供应的农作物有可能会减少。如果农产品价格飙升,可能会导致依赖两国粮食的中东地区陷入政治动荡,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

二、可能会影响能源市场危机

如果俄乌紧张局势演变成冲突,能源市场可能会受到冲击。欧洲约有35%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供应。由于疫情封锁措施抑制了需求,2020年从俄罗斯运往欧洲的天然气有所减少,消费激增时也没有完全恢复,这推动天然气价格升至历史高点。一旦发生制裁,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向西欧出口的天然气可能大幅减少,天然气价格就会抬升。

石油市场也可能受到影响。乌克兰将俄罗斯的石油运往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捷克等国。普氏能源资讯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说,2021年经乌克兰出口到欧盟的俄罗斯原油为1190万吨,低于2020年的1230万吨。近段时间以来,由于乌克兰紧张局势,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震荡上行,创下了近七年来的历史高点。

三、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国际金融、能源市场24日出现大幅震荡,欧洲股市收盘跌至去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当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3%。乌克兰局势恶化、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以及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三大预期强化并产生共振,显著影响市场走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金融与能源市场波动性将加大。

乌克兰危机急剧升级,酿成的地缘政治危机影响全球投资市场,致使投资者不可不慎处理。鉴于乌与俄罗斯和欧盟金融和债务联系密切,乌危机深化对俄罗斯和欧盟金融市场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正是因为乌俄间密切的资金联系,乌危机深化引发了俄金融市场的迅速反应。

对此,大家要警惕潜在市场风险,俄乌危机带来的冲击事关你我他。自古以来,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只讲利益不讲道义。只要利益够大,任何底线都会变成起跑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受供需方面多重利空影响国际油价连续大幅下跌,油价后续走势如何?

油价的后续走势可能会继续反弹。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能源短缺的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虽然供需关系直接导致国际油价出现了一系列的利空消息,但当这些利空消息消化之后,很多人预测国际油价可能会继续上涨,有些人甚至预测国际油价可能会上涨到每桶150美元以上。

国际油价面临着一系列的利空消息。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不同机构对于国际油价有着不同的判断,分歧也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些人并不看好国际油价的后市行情,国际原油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也出现了20~30美元的跌幅。在此之后,国际原油的价格普遍维持在95美元到105美元左右。

油价的后续走势可能会继续反弹。

油价的问题其实非常容易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在俄乌冲突进一步明朗之后,很多人把这个消息理解为油价的利空消息。然而事实上,即便俄乌冲突告一段落,能源短缺的问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就意味着国际油价在后续行情中可能会继续走高。除此之外,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向欧洲地区输送石油和天然气,这会进一步导致欧洲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暴涨。

很多人预测油价会继续上涨。

在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之后,100美元以上的国际原油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能够彻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之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项能源的价格会进一步上涨,这也会直接推高各类工业制造用品的价格,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与此同时,人们的出行成本也会随着国际原油的价格进一步提高,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