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俄拒绝美提出的是有限价,欧盟能够团结一致不买俄罗斯的石油吗?

2.中印对外贸易

3.印度也要锚定人民币?多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美国已无暇兼顾

4.继续从俄罗斯“买买买”,印度为何不跟美国制裁节奏

如果俄拒绝美提出的是有限价,欧盟能够团结一致不买俄罗斯的石油吗?

印度石油出口_印度卖欧盟石油价格

欧盟国家不可能不向俄罗斯购买石油。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便欧盟国家非常容易受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限制,但因为欧洲国家基本上不会生产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国家在短时间内也找不到相应的替代能源,更找不到其他的能源输送渠道,所以欧盟国家至少在中长期会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这种情况之下,俄罗斯其实有绝对的议价权和主动权,欧盟国家的位置相对比较被动。即便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在不断上涨,我们也会发现欧盟国家也会选择主动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

俄罗斯完全会拒绝美国提出的有限价的协议。

对于俄罗斯来说,因为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本身就比较稀有,俄罗斯也有完全的定价权,所以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听从所谓的有限价的协议。特别是大多数国家已经出现一定的能源短缺的问题时,俄罗斯更没有必要便宜出口自己的能源,也没有必要亏本做买卖。

欧盟国家不可能一直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

不管是对于俄罗斯的石油来说,还是对于俄罗斯的天然气来讲,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非常严重。当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输送量降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欧盟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已经飙升了三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之下,欧盟国家只会乞求俄罗斯输送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但绝对没有能力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

总的来说,欧盟国家如果找不到其他的能源来替代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话,这必将意味着欧盟国家会长期受到俄罗斯的牵制,欧盟国家也必须选择这样做。

中印对外贸易

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比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杨汝岱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朱 诗娥

[摘要]本文对1995-2005年珠三角地区与印度、东欧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将国际贸易商品在SITC三位数分类的基础上分为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大类产品,并从多项指标考察三个地区对外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的差异与变化。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相对印度有较大的领先优势,而这种领先优势主要来自技术密集型产品;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相对东欧在资本密集的重工业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珠三角;印度;东欧;贸易;国际比较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最早也最好的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1980年代,珠三角凭借毗连港澳的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占得先机,充分利用劳动力、土地、、政策等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经济区域。从1980到2003年,珠江三角洲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5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2%,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261元,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相当(黄国华、吕开颜,2006)。

很多学者的研究致力于珠三角内部的整合及其在全国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珠三角的经济起飞和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珠三角经济发展在受到国内要素禀赋、产业布局、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的同时,更大的动力来自于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应的,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竞争并不只是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更主要是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自国际贸易市场。而我们的文献综述表明,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本文试图填补国内此项研究的不足,从对外贸易发展的角度分析珠三角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原因。

本文将比较珠三角和印度、东欧对外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珠三角是我国一个较为发达的区域经济,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而东欧是转型国家联合体,属于较为发达的经济。这三个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有各自的特点,如果只考虑整体贸易结构的比较,选择印度、东欧与珠三角比较是有牵强之处的。本文更关注的是贸易结构后面所体现的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希望分析珠三角在国际商品贸易市场所面临的竞争,比较的对象应该尽可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印度、东欧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经济体,也代表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我们还将引入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的比较,这有助于全面了解珠三角对外贸易的情况。此外,印度和东欧在要素禀赋、劳动力等方面与珠三角有很多相似之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互补性较弱,而竞争性较强,这两个地区是珠三角非常重要的竞争对手。由此,本文主要选择印度和东欧与珠三角做比较分析。

本文根据1995年以来三个地区详细的对外贸易数据,从不同方面对三个地区对外贸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首先将国际贸易商品在SITC三位数分类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含量分为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大类产品,从整体上分析三个地区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接下来选择相对显示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出口结构相似性、主要贸易国等不同指标考察三个地区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差异和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二、数据说明、商品分类与指标构建

(一)数据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珠三角9个城市的进出口数据和印度、东欧的进出口数据。前者来自广州海关,数据为HS四位数分类,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约1200余种;后者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COMTRADE),数据为HS六位数分类,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约5600余种。珠三角的具体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地级市①。由于我们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95年到2005年,其间,广东省经过了几次行政区划调整,本文将顺德、南海并入佛山,将番禺并入广州,这个调整适应从1995年到2005年的所有年份。由于广州海关提供的数据覆盖了广东省所有的县级行政单位,这个调整不影响数据质量。

本文为简化问题的分析,只考虑东欧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转型经济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对东欧5国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时,会涉及5国内部贸易的问题,分析发现5国之间的内部贸易额并不是很大,因此,本文认为整体分析时不剔除内部贸易是个更好的方法,既保持了数据的完整性,也更能反映东欧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

(二)贸易商品分类

本文参考OECD(1994)和Lall(2000)的研究,首先将HS四位数分类商品和HS六位数分类

商品整合为SITC三位数分类商品。由于统计标准的变化,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有一些商品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整合归类,这些商品的进出口总额占所有贸易额的比例非常小,不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接下来对按照SITC三位数分类的二百多种商品重新分为密集型产品(PP)、劳动密集型产品(LT)、资本密集型产品(MT)和技术密集型产品(HT)四个大类。密集型产品主要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过程的原材料以及经过简单加工用作直接消费或工业中间品的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产品以及简单金属加工品、玩具及塑料制品等,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包括摩托车、汽车等自动化产品,化学品、纤维、钢铁等加工工业品以及机械、船舶、发动机等工程类工业品,该类产品的技术含量虽然不是太高,但规模经济非常突出,主要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电子电信类产品以及医疗器械、光学仪器、航空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

三、整体情况与出口商品技术结构比较

首先看对外贸易的整体情况。表1列举了3个区域1995年到2005年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珠三角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非常突出,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占全国的比重都在25%到35%之间。近些年随着长三角等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珠三角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但实力仍然非常强大。印度的对外贸易总额明显要比珠三角低很多,尤其出口方面,2005年,印度出口额为1034亿美元,而珠三角出口额为2238亿美元,东欧5国的贸易额则比珠三角规模要大,2005年出口2906亿美元,进口31亿美元。此外,珠三角2005年有415亿美元的高额贸易顺差,而东欧和印度则分别有291和46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相对于贸易额,印度的贸易逆差非常大,占到了当年出口额的45%。

按照前面的分类方法,我们详细分析3个地区商品技术结构的变化。图1表明了3个地区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变化。3个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珠三角地区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且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995年到2005年,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由224亿美元上升到624亿美元,但所占份额由45%下降到21%,劳动密集型产品继续保持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不过相对地位在下降,出口份额越来越小。相应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由100亿美元上升到4亿美元,增长速度非常快,占珠三角地区总出口的份额更是由20%上升到44%。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相对地位发生了逆转,出口商品技术结构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由7.6%继续下降到4.1%,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出口份额10年来基本维持20%的份额,几乎没有变化。这也反映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差异,珠三角地区毗连港澳,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没有经济时代留下的工业基础,最初的发展就是以引进外资为主,这使得珠三角地区的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最近几年,广东省石化、汽车、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广东省的工业总产值构成中,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森工造纸和建筑材料这5个轻工业产业的工业产值总和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27%下降到2005年的18%,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和车辆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地方经贸值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44%上升到2005年的55%。

近年来,印度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从图1可以看到,印度的出口商品技术结构一直以来都停留在较低水平,出口以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还非常有限。1995年以来,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维持在45%左右,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近年来,其出口份额还有缓慢上升的趋势,2005年达到47%。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占35%左右的出口份额,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印度总出口额的80%,相应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就非常少,尤其技术密集产品出口份额还不到4%。整体来看,印度的出口结构还处于以换外汇、以换技术的阶段。10余年来,其出口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仍然非常低,一直到2005年,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仍然占到76%,从对外贸易这方面,印度与中国的差距还非常大。

东欧5国的出口明显反映出转型经济的特点以及欧盟内部产业分工的结果。如果将欧洲看作一个有完整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完整的经济体,,东欧的产业发展在欧洲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从其出口结构来看也反映出这一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密集型产品是主要的出口商品,1995年时各占30%的出口份额,2005年时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各占20%的出口份额。此外,由于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东欧国家在重工业发展上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使得重工业成为这些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出口份额不断上升,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出口额由1995年的30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010亿美元,出口份额也由23%上升到35%,增长速度非常快。相对而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东欧的发展缺乏比较优势,所占的出口份额比较小,不过,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较快,出口份额也由1995年的6%上升到2005年的14%。

表2所列举的1995年和2005年珠三角、印度和东欧地区按照HS两位数分类出口额排名前五位的商品,同样反映了三个地区最近11年来出口结构的变化。珠三角地区1995年排名前5位的出口商品为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84、85)和劳动密集型产品(62、64、95),到2005年,机电产品的优势进一步加强,鞋靴服装类产品(62、64)出口排名已经退出前5,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光电产品和精密仪器(90)的出口则大幅度上升,跻身前5,出口结构有了很大的提升。印度的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商品中,1995年包括三种密集型产品(03、10、52)和两种劳动密集型产品(62、71),2005年同样包括三种密集型产品(26、29、27)和两种劳动密集型产品(62、71),不过,1995年的三种密集型产品都是农产品,而2005年则是经过简单加工的工业原材料,出口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变化。东欧重工业产品出口在行业上并不是太集中,1995年

有车辆(87)和钢铁(72)出口额进入前5,在重工业产品出口份额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 2005年反而只有车辆(87)的出口额进入前5。此外,东欧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上则较为集中,机电产品(84、85)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其出口额在1995年和2005年均排名前5。

四、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

本文用相对显示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结构相似指数比较3个地区的对外贸易竞争力。为体现3个地区在不同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差异,本文还将分析3个地区主要的出口贸易国。

(一)相对显示比较优势

我们可以分别计算珠三角相对于印度和东欧在整体上以及在各类产品上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图2表明了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和印度的出口显示比较优势。

整体来看,1995年到2002年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的显示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2年的5.0,而2002-2005年表现比较稳定,维持在5.0左右。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在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由2.8下降到1.4,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下降幅度更大,由4.4下降到0.9,是造成整体相对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则经历一个先下降后势。图2表明了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和印度的出口显示比较优势。

整体来看,1995年到2002年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的显示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2年的5.0,而2002-2005年表现比较稳定,维持在5.0左右。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在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由2.8下降到1.4,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下降幅度更大,由4.4下降到0.9,是造成整体相对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则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有一定程度的波动。综上分析,珠三角地区相对于东欧出口产业的差距集中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2005年,东欧的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已经达到369亿美元,重工业产品的出口份额达到35%,重工业产品成为东欧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而珠三角地区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

珠三角地区相对于印度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整体上一直呈上升趋势,11年以来,由15.5上升到24.5,领先优势较大,而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其相对显示比较优势从4.0上升到16.3,增加了3倍。实际上,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还有轻微下降,这种下降是珠三角地区出口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必然后果,表明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重要性在不断下降。当然,我们也有必要审慎的看待这个结论,对此做如下两点说明。(1)珠三角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重非常高,但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结论。19年,珠三角出口中有84%的份额是加工贸易,2005年出口中仍然有76%是加工贸易(杨汝岱,2007),而印度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加工贸易的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珠三角地区对印度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但是,11年来,在加工贸易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珠三角对印度的相对显示比较优势却迅速上升,这反映出本土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姚洋和张晔(2007)的研究也表明了类似的观点。(2)整体来看,珠三角对印度的领先优势主要来自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这种领先优势并没有相对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由4.0上升到16.3所反映的那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加工贸易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本文只分析贸易商品所造成的局限性。对贸易商品的分析只能反映两个地区在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上的差异,很多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不能得到体现,很多不参与贸易而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业的竞争力也不能得到体现。印度有非常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一大批优秀的高级人才,这是珠三角所无法比拟的,但是这种优势并不能在对贸易商品的分析中体现出来,印度的软件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产业内贸易指数

表3分别计算了珠三角地区、印度和东欧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例。由于密集型产品绝大部分直接用于消费或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更高层次的产品,其产业内贸易的比例没有太大的意义,本文不做分析。

可以看到,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内贸易的比例是最低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比例非常低,且由1995年的0.18下降到现在的0.10,这表明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贸易已经完全进入产业发展成熟阶段。印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例比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印度的出口以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印度人口基数大,消耗的越来越大,近些年来,对石油等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印度对部分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增加,导致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此外,印度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例也在上升,表明印度在少量出口重工业产品的同时,还在进口一些必要的生产加工设备,提高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东欧的产业内贸易的比例非常高,尤其重工业产品,这是否也如国内很多学者所指出的,是进口了大量的中间品,经过简单加工、重组而出口最终产品,而东欧国家只是获得较少的加工装配费用,并没有获得较到的产品附加值呢?东欧国家是否有沦为“欧洲工厂”的可能呢? 此外,东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例也较高,更详细的分析发现,这实际上由于东欧国家从俄罗斯等国大量进口石油等原材料,而出口了大量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制成品和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个地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比例都非常高,这是生产模式与国际分工的结果。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的是自然、劳动力等禀赋,生产过程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和团队协作,这可以用传统的比较优势来解释其国际分工。但是,高技术产品生产有很大的不同,规模经济、不完全市场竞争构成了国际分工的主要原因。尤其现在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地位日益上升,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单独生产某种高技术产品的现象非常少见,国际分工决定了一种产品的不同零部件将会由不同的企业乃至不同的国家生产,正是这种生产模式使得技术密集型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199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人质疑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由于加工贸易的比重过高,对外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本地的企业只是收取少量的加工和装配费用,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没有真正提高。从本文的研究来看,这些质疑是没有足够的依据的,至少在和印度、东欧的比较中,珠三角的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在3个地区中甚至还是最低的。更重要的是,1980年代从加工贸易开始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由此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姚洋、张晔,2007)。

(三)出口结构相似指数

我们分别计算珠三角地区、印度、东欧与美国、日本的出口结构相似指数,和发达国家的比较,可以很好的体现一个经济体现在所处的阶段,此外,我们还计算了印度、东欧相对珠三角的出口结构相似指数。

由表4可以看到,与发达经济的出口结构相比,印度的相似性最低,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最低。相对而言,印度与美国的出口相似指数要高于与日本的出口相似指数,这可能是因为印度和美国同为大国经济,出口商品的产业集中度较低,而日本更加注重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珠三角与美国、日本的出口结构相似性在0.35左右,且呈轻微下降趋势,这应该与我国区域经济产业分工有关。珠三角地区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整体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同时,也是整个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产业布局中有特定的定位,不可能和一个国家一样要求工业门类齐全,这样就使得珠三角地区与美国、日本的出口结构相似性较低。东欧是一个以国家为单元组成的较大的区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也较高,相对而言,其与美国、日本的出口结构有更大的相似性。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印度和东欧与珠三角出口结构的相似性。印度与珠三角的出口结构相似性较低,且在不断缩小,实际上,这从前面的出口结构也可以看出来,印度的出口越来越偏向于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珠三角的出口则越来越偏向于高技术产品。整体来看,珠三角地区对印度有较大的优势,且这个优势还在不断扩大,但与东欧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主要贸易国比较分析

表5列举了2005年3个地区主要的贸易伙伴。珠三角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来实现,出口的主要市场是香港和美国,进口则基本来自香港。2005年,珠三角地区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1823和2238亿美元,而对香港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就有1480亿和1355亿美元,由此可见香港在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香港转口商品的主要流向国为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国家,我们可以认为珠三角出口商品最主要的目的国还是美国和日本。印度的出口商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和中东地区。印度向美国的出口商品以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珠三角向美国的出口基本上都是机械、电子、精密仪器等产品,两个地区在美国市场的竞争非常小。此外,印度和珠三角地区向欧盟的出口均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存在一定的竞争。

东欧的商品基本上都出口到欧盟国家,对美国、日本等市场的依赖性非常弱,在美国、东亚、东南亚市场和珠三角不构成竞争,但在欧盟市场和珠三角的竞争非常大,两个地区往欧盟出口商品的同构性较强,这也许是珠三角地区对外贸易迟迟不能有效开拓欧盟市场的主要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直以来,相对于美国和日本而言,我国和欧盟的经贸关系发展较为缓慢,除欧盟市场的产品准入门槛较高之外,在欧盟市场的竞争非常大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欧盟和美国不同,美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劳动力完全可以自由流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而欧洲有几十个国家,包括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各地区的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不尽相同,能够生产不同技术等级的产品,这就使得我国产品在不同的层次都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很难打开欧盟市场。

五、结论与扩展

本文对1995-2005年珠三角地区与印度、东欧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1)印度的出口结构还非常落后,以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且十余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珠三角的出口结构有很大的提升,出口商品由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也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东欧则受本身产业结构和欧盟内部分工的影响,以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2)显示比较优势分析表明,珠三角相对印度有较大的领先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技术密集型产业,东欧则在资本密集的重工业对珠三角有一定的领先优势。(3)相对于东欧和印度,珠三角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低,尤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具备很高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内贸易比例非常低;印度和东欧的产业内贸易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例上升较快,两个地区在出口重工业品的同时,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本身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4)与发达国家出口结构的比较表明,印度所处的发展阶段最低,而珠三角相对于东欧的差距仍然在于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5)在国际贸易市场,珠三角与印度的竞争比较小,两个地区的出口结构相差甚大,而珠三角与东欧在欧洲市场的出口商品同构性非常强,有较大的竞争。

本文的所有结论都只是基于对国际贸易商品的分析,所反映的也只是对外贸易结构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差异,而不是反映3个地区整体的国际竞争力。珠三角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印度的发展过程并不太重视引进外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不是太高,而东欧的发展是“内外并举”,这种发展模式的差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的结论。珠三角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外贸依赖性非常高,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与主要的竞争对手做出比较分析。这样有助于珠三角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实现珠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来说,本文仅是从宏观的角度以贸易商品为基础讨论了珠三角对外贸易结构和竞争力,相应的政策含义也只是宏观发展战略方面的。而实际上,我们也许更关注某些微观产业层次的对外竞争力与结构调整,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工作。

印度也要锚定人民币?多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美国已无暇兼顾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咱们人民币也不断地走向全世界,货币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了,可能不再是美元一家独大了,尤其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说那就是我们手上明着的一个王牌。但纵观全世界,现在追随中国人民币变动的国家越来越多了。

你看现在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还有古巴等等的国家都宣布说要使用人民币来交易大宗商品,很多国家也开始跟占有货币互换政策了,也允许我们用人民币去结算石油了,人民币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第5大支付货币了,同时也是第5大储备货币,我们的进步太快了,现在中国已经和全世界超过120多个国家在进行贸易往来了,这个数字是远超美国的,所以说你看咱跟这么多国家做生意,用美元其实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就是说为了给众多国际家的进出口公司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汇率环境,各个国家也开始把自己的汇率盯准了人民币的汇率了,说白了现在的情况下也只有中国能控制住疫情,然后持续稳定地把中国制造的商品卖给各个国家。

如果大家想跟中国做交易的话很好,如果各个国家跟中国做交易的时候,你结算用的是美元的话,自然就绕一个弯,那就会多出一笔成本,而且你看现在美元的汇率变动太大了,太不稳定了,这不就增加了各国贸易来往之间的风险,你看汇率今天一个价明天一个价的,但是大家如果都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话,我们很稳定,这样的话成本就会很低,各个国家也都不是傻子。

他们都发现了从疫情爆发后,人民币一直都是全世界最稳定的货币之一,虽然说目前来看,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的占比仍然还是一个小头,但是咱们有这个趋势了,这也让美国感到害怕,不然美国它也不会在这些年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打压抹黑我们。

不过就算美国它这么做,其他的国家自然看得很清楚,在利益面前大家还是能够分得清的,比如说印度国家,从他的态度上你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虽然说在过去印度适合中国有不少的分歧或者是局部的冲突,但是印度的中央银行现在仍然十分的冷静,十分地理性。

印度央行它把重心放在人民币上,而不是美元上,可以说印度给其他国家开了一个好头,树立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在暗示着过去强劲的美元正在出现衰弱的趋势,印度的央行把他们本国货币跟人民币的兑换比例定为11.5:1,如果说中间出现任何偏差,那么印度的央行马上就会介入,这也暴露了印度的真实内心。事实上印度跟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印度嘴上说一套,但是它的行动却很诚实,在2021年中印双边的贸易额都突破了1000亿美元,可以说是暴增,而且印度央行现在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人民币身上,他们为的就是想提高印度的出口竞争力,而且尝试着把制造业都引向印度,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时候我们的人民币要走向全世界,要跟世界接轨,被这些别的国家关注是不可避免的,也能从侧面的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是认可人民币的,那人民币在全世界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地增强,我们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尤其是在疫情中经历过供应链短缺,缺货的这些国家,他们现在就会知道了这个世界到底谁最有大国责任,谁是最靠谱的,因此很多国家就选择跟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比如说俄罗斯就正在加大中俄的双边贸易中的本币结算规模,也就是说结算是在美元体系之外的,中俄重新建立了独立的经贸结算体系,而且它使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直接结算了,相当于绕开美元了。

现在来看俄罗斯和我们的做法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了。美元在中俄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已经从之前的90%以上降到了现在不到50%了,而且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是相当庞大,增幅也是非常地迅猛。中俄贸易在2021年有望突破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将在30%以上,中国已经连续12年成了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说现在中俄两个国家已经在战略层面上对去美元化和战术层面上搭建完备的本币结算机制达成了共识了,而且中俄两个国家家在金融网络上也正在对接中,并且要逐步地打通制约本币结算的各个金融关口,让两国在未来的交易变得更畅通无阻。

除了俄罗斯缅甸,它在最近也开始允许在中缅边境地区使用人民币直接交易了。

你要知道缅甸它是东盟国家中的很重要的一个角色,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就很特殊,它有丰富的矿产。

不过因为缅甸这个国家在以前比较穷,它技术也有限,没怎么开发,所以说缅甸到现在来看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当地好多的老百姓都比较穷,不过我觉得缅甸如果从边境地区开始使用人民币交易以后,我想以后会非常有利于缅甸的经济发展的,会增加他们的国民收入,给他们提供更大的就业机会,而且他们以后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也会提升的。

要知道很多的东盟小国家,他们都想发展起来,不过一直是苦恼于没有一个大腿可以抱一抱中国,对他们来说离他们非常近,而且我们又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又十分地讲信用十分地靠谱,所以说他们要是选择用人民币进行直接交易的话,肯定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

当然美国人肯定不想看到我们这么和谐,越多的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美国的心里就会越不舒服,因为美国它真的是费了几十年的功夫,才好不容易建立起了现在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也就是说美元霸权,我们先回顾一下二战之后,为了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能够快速地恢复合 发展起来,美国执行了马歇尔,想帮助欧洲从战争的废墟中复苏,然后买了大量的商品到欧洲去,那么随着商品而来的还有大量的美元,于是美元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就渐渐 地 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导了,由此美国也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美元定为全世界国际贸易的一个基础货币,并且美元跟黄金挂够了。

这也让美国渐渐 地 建立起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当然后来因为美国印了太多美元了,这黄金不够用了,后来黄金美元 脱 够了,不过美元马上又跟石油挂够了,而且美国还发明了美债,又重新建立起了美元到石油再到美债的一个金融体系。

美元和黄金脱钩跟石油重新挂钩后,可以说美联储真的是可以大肆印钞了,而且有了美债这个东西之后,他们又可以轻松地把本国的经济危机转移给其他的国家,而且还可以通过调整美元汇率等多种方式轻松收割全世界的财富。

这么多年经过了好多国家也感受到了被美国收割的痛苦,所以说大家为了捍卫自身的利益,逐渐地开始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去美元化,比如说欧盟国家就发行了欧元,把这些欧盟成员国都统一货币了,而且后来还有一些非欧盟的欧洲国家也加入了欧元的阵营,就是想远离美元,你包括一些其他的国家也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货币替代美元,国际或包括欧洲之外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寻找一些货币来替代美元的地位。

然而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想走向国际,要想被大家认可的话,首先它本身经济就得非常稳定,而且它要跟世界多个国家都有贸易往来,正好咱们的人民币就满足了这些,所以说我们很有可能会成为以后的世界的主要流通货币。在以前中国和好多国家的国际贸易结算通常都是用美元在进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发现了美元和人民币之间有汇率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企业在承担对吧?

今天一个汇率明天一个汇率,那中间的差价都是企业自付,那么随着人民币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了,成了好多国家的对中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了,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会省更多的钱,也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变得更重要了,而且这将会大大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同时也会让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承担的外汇风险,或者是筹资的成本会大大 地 降低,这样的话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会更强。

而且这对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那么想当初全世界各国为什么同意美国的要求,把它当做世界的主要流通货币呢?那么各国的初心是好的,就是想让一个货币能够更好地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服务,然而美国似乎却辜负了大家的希望,他就仗着美元是流通货币的优势,渐渐地在全世界的经济领域推行霸权主义,他们为了自己的发展或者说转移自己的危机,宁可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去收割别的国家转移危机,美过这样的行径已经让大家逐渐地失去对美元的信心了。

而现在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中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或者说国际组织也开始渐渐地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级了,人民币、欧元等等的一些货币,也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美国要想过上富足的日子,那都是以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为前提的,这样美国才能吸全世界的血,所以说任何可能干扰到美元地位的存在,它都会成为被白宫打压的对象。

你看想当年伊拉克石油大国曾经放弃使用过美元,他们想改用欧元,结果这萨达姆就很快地遭到了美国的报复,当然美国它给你的理由会是各种各样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当然现在你看美国自己都自身难保了,面临着一堆经济烂摊子,国内呈现三高的趋势,高通胀、高债务、和高泡沫,好多国家对美国对美元已经愈发地丧失信心了,好多国家也开始减少美元储备了,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大势所趋。

像以前那个国家如果对美国有所意见的话,可能美国还会给它单独敲打。然后现在去美元化的国家太多了,美国它也很难有精力再去轮番地教训一遍了,他现在能做的似乎只有默认这一切的发生,可以说这个世界货币的多元化将是大势所趋。当然这里边人民币的国际化更是我们中国综合实力提高的一个表现,这一点不管是美国怎么做都无法轻易阻止的。

继续从俄罗斯“买买买”,印度为何不跟美国制裁节奏

2021年12月6日,印度总理莫迪(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右)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晤。印俄关系被印方称为“二战后最稳定的关系之一”。图/新华社

据俄通社报道,当地时间3月15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住房和城市事务部部长普里在印度议会发表讲话时称,印度正在与俄罗斯进行谈判,以购买俄罗斯因西方抵制造成的过剩石油。而此前一天,已有两名印度官员透露,印度正在考虑购买俄罗斯石油以及钾肥。

对此,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专门作出回应称,虽然她个人并不认为印度此举违反了美国的对俄制裁,但印度应该考虑一下,“当 历史 书写这一时刻时,你希望自己站在哪一边”。

自乌克兰战火点燃,印度的表现与西方的期待就有相当的距离。印度网民一度把“支持普京”刷上社交媒体热搜;在联合国两次涉及俄乌的会议上,印度也均表示中立。印度为何不跟随美国起舞?

2019年9月4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与印度总理莫迪(左)视察红星造船厂。普京在此次会谈后表示,印度是俄罗斯的关键伙伴之一。图/新华社

“特殊与尊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较为稳定。按照印度外长苏杰生的说法,两国关系是“二战后最稳定的关系之一”。从尼赫鲁时期开始,印度从自身地缘利益出发,就致力于构建“印苏同盟关系”,以对冲西方和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按照美国著名南亚学者蒂芬·科恩的说法,40多年来,印度一直致力于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他总结说,这并非要反美,而是印度的地缘战略和高涨的民族主义共同作用的结果。印度与苏联的友好关系,也构成了如今印度武器70%来自苏制或俄制的基础。

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在叶利钦时代曾一度陷入低落。这与当时新生的俄罗斯的“三圆”外交政策有关:第一个“圆”是西方,第二个“圆”是独联体国家,印度被归为第三个“圆”。印度因此感觉遭遇了冷落。

但从19年起,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再度回升。当时的背景是,印度因核试验成功遭到美国等国制裁,而俄罗斯拒绝制裁印度。在这件事上,印度从到民众,都认为俄罗斯在印度困难的时候帮了忙。

为此,印度与俄罗斯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到2010年国大党辛格任总理时期,两国关系又上升为“特殊与尊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也称“特惠战略伙伴关系”。

人民党的莫迪上台以来,延续了国大党时期对俄友好政策。这表明与俄罗斯维持稳定关系,在印度政坛是有共识的。印俄政治关系长期稳定,相较而言,印度与美国走近的时间则短得多,这也让印度普通民众对俄罗斯的观感与西方民众截然不同。

2021年10月25日,印度阿加尔塔拉一处加油站的加油机屏幕显示每升柴油的价格。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而俄罗斯则是其能源来源多样化的主要目标。图/新华社

印俄有能源合作长期规划图

而在现实利益的层面,印度对俄罗斯能源也有迫切需要。

随着印度经济发展,对能源来源多样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现在,印度已是全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印度能源需求增长将占全球增长的30%,能源消费量在全球总消费量的占比也将达11%。

除中东这个传统能源来源外,俄罗斯自然是印度能源来源多样化的主要目标。目前,俄罗斯石油占印度石油进口的比重只有区区3%。为了扩大俄罗斯能源进口,这几年印度使了不少力。

为此,印度与俄罗斯有着长期能源合作规划,目前运行的则是《2019-2024年油气行业合作发展路线图》。

在印度支持下,印度国有油气公司近年也收购了多家俄罗斯石油公司股份,如俄罗斯雅库特油气田的10个区块。近年来,这一油田产量上升了1倍多,让印度企业获利颇丰。

印度财团还收购了俄罗斯万科尔石油公司49.9%的股权。这家公司拥有俄罗斯位于东西伯利亚的万科尔油田,是俄罗斯最大的油气田之一。此外,印度还有意进军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

印度想扩大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还有另一个苦衷:减轻财政赤字压力。

印度拥有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耕地面积,但粮食产量仅有我国的一半,农业主要靠补贴,仅化肥补贴一项就需1000亿元左右人民币。而俄罗斯钾肥占全球出口的40%,能够买到便宜的俄罗斯钾肥,印度也可以省不少钱。

在回应有关印度要购买俄罗斯折扣石油的报道时,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的态度“软中带硬”。图/英国《独立报》报道截图

挑战制裁号召让美国如鲠在喉

实际上,印度敢于在此敏感时期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也是瞅准了空子。

近来一些国家不随美国起舞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比如,以德国为代表,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设置了时限,5年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的目标,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这与美国即时封杀俄罗斯能源的诉求显然不一致。

与此同时,日本已经公开拒绝跟随美国封杀俄罗斯能源,土耳其也表态愿意填补西方企业退出的俄罗斯市场,沙特阿拉伯则放风对石油非美元交易持开放态度。

与这些国家相比,印度与俄罗斯的年贸易额不过100多亿美元,因为以“买买买”为主,还有50亿美元逆差。以便宜价格增加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也算不了什么。

但对于积极号召制裁俄罗斯的美国来说,这种事自然是如鲠在喉。

美国曾发出威胁,要求全世界必须遵守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现在,面对这些国家基于本国利益的选择,美国又将如何?如仅限于普萨基不痛不痒地评论几句,算是下了台阶吗?

新京报特约评论员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