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汉代官营漆器作坊里的劳动分工是怎样的?

3.漆器的螺钿漆器

4.汉代漆器艺术对后世装饰艺术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啊?

5.中国漆器的工艺特色

6.如何挑选茶具?

7.汉代漆器的制作工序是什么?

稷山漆器鎏金价格及图片_稷山漆器鎏金价格

在隋唐的基础上,手工业生产方式继续发生变化。应该说,当时政府和手工业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组织也越来越大。北宋时,中央设置少府监、将军监、军器监、督水监。此外,还有内务部的侯元作坊、司农寺的独曲院、水磨、炭场等。南宋以后就偏于林安,基本上沿袭了北宋的管理模式。但与以前相比,官方手工业中的工匠已经以招聘为主体。在官方作坊值班的工匠的工资取决于他们的技能和资历,所以情况相当好。民间手工业比以前更加发达,商业化程度很高。比如和农业结合最紧密的家庭手工业,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产品上市。根据历史记载,一些生产亚麻的农民将自己的亚麻投入市场,以获得一些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或消费品不生产。家庭手工业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个体手工业具有更强的市场性质。宋代民间手工业规模较大。很多手工业工人变成了职业工人,比如机器操作工,作坊数量也远远大于唐代。在一些讲习班中,出现了简单的合作关系。除了家里的劳动力,其他一些劳动者,即雇工,都得到了雇佣,甚至在冶炼、制瓷等行业,出现了规模远大于小商品生产的商业模式,这在唐代几乎是看不到的。在这样的工业生产环境下,再加上宋代商品经济的活跃,方时制度的崩溃,农业的日益成熟,经济作物的逐渐丰富,手工业自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宋代的手工业经济中,由于农业生产发展对各种铁制农具的需要和武器战争的需要,矿冶业占据了重要地位,表现在矿区的扩大、从业人员的增加和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增加了铁的产量。北宋时,政府征收铁税的地区,每年两处缴纳一百万斤,三处缴纳三十万斤,两处缴纳十万斤,可见产量之高。南宋虽只统治南方,但年税收达十万的地方有四五处,冶铁业发展明显。从技术上看,宋代有一些突破:1。冷锻,这是我国早期钢的机械处理的杰出成就。冷锻可以去除热锻时表面的斑点,使钢的表面光滑,使钢变薄,增加强度。2.铜合金铁的冶炼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生铁中融合一定量的铜,使其在空气中不会生锈,变得更硬。这项技术出现在广东和广西。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对货币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美国的货币主要是铜币。因此,作为造币原料的铜发展迅速。宋代的炼铜技术在当时是领先于世界的。这种技术称为五倍子浸铜法,其操作方式是将铁加入到五倍子矾溶液中,使五倍子矾中的铜离子被金属铁置换,沉淀为单质铜。胆浸提铜法作为一种提铜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胆内水多的地方可以设置铜场,设备相对简单,成本低;2.铜可以在常温下提取,不需要像火法冶金那样达到1000多度的高温,节省了大量的燃料和冶炼设备;3.冶炼不能用的贫矿可以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记载,有的铜厂年产铜达一百万斤。宋代的陶瓷业

北宋瓷器业的分布可谓南北对峙,相互辉映。北方著名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钧窑、磁州窑等。南方著名的瓷窑有越窑。迁都林南宋安,南方又发现一处窑址,在杭州设官窑,而南方原有的窑址继续发展。如滁州龙泉窑产生了哥窑和地窑,景德镇烧制范围扩大,江西纪何勇镇出现了吉窑。自宋代以来,就有官窑和民窑之分。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官窑不不一定指官方手工业。除了官方的瓷器作坊,民间的瓷器作坊只要是按照官方的命令烧制的瓷器,进贡的也叫官窑。贡品烧制后剩下的叫民窑。所以官窑民窑不是手工业遗址,是瓷器。从宋代遗留下来的各种瓷器可以看出,当时不同窑制的瓷器各有特色。定窑烧制的白瓷是在唐代邢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北定窑、南定窑、粉定窑和土定窑。其主要特点是胎薄,釉乳**,造型适中,成型工艺细致。汝窑的烧制技术一方面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北方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器物的特点是釉色湿润,釉中有玛瑙粉,颜色有蛋绿、浅绿、豆绿、虾绿等。钧窑的特点是铜釉的着色剂是玫瑰紫、海棠红等艳丽的彩釉,釉色有天蓝、天青、翠绿、梅绿、米黄、墨等。釉中的铜瓷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绿色或红紫色斑点。一些瓷器在开窑时发现了工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在制瓷行业叫窑变,叫窑变。龙泉窑的哥窑、地窑是滁州的章生一、张生儿开的,主要烧制青瓷,深浅不一,有翠绿色、粉绿色、灰绿色、淡绿色,极浅的接近白色。哥窑的特点是瓷釉与瓷胎之间因受热冷却后膨胀率和收缩率不同而产生裂纹,产生断线。较年轻的窑胎骨较厚,无条痕。剑福建的一个窑以烧制黑瓷而闻名。窑制品,黑釉中有银白色波纹,如兔毛、鹧鸪灰斑等,特别适合茶具。景德镇逐渐成为宋代瓷器的烧制中心,景德镇的名称也在宋代定型。在宋真宗北部的景德镇时期,在那里设立了一个镇长和一个皇家窑,所以这个镇的名字是以年份命名的。景德镇瓷作品是青釉黄,受当时几个窑系的影响。这种瓷器叫蟹壳青,景德镇的原始釉色是影绿。其特点是瓷质极薄,釉色白蓝青,刻纹深,内外可见。景德镇还仿制了宋代的钧窑、定窑器皿,所以也能生产红釉、白瓷。纺织业也是宋代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官方和民间都有发展。各地生产了许多丝绸织物,如四川的成都锦缎、罗春和蜀中的单丝锦缎、建州、彭州和霸州的锦缎、子洲的白丝和白丝、扬州的锦缎和白丝、杭州的白丝、江陵府的锦缎和方丝等。麻织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如苎麻布产于黄州、宣州、袁州、冀州等地。产量很大,广西的麻纺工业也发展很快。论纺织工业技术

从现存的大量宋代书籍来看,当时的雕版印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全国各地书店的员工印刷各种选集、小说、诗词歌赋、笔记,培养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形成了全国各地的图书印刷风格。宋代印刷的书籍有三种,即官版、坊版和家版。印刷中心是林浙江的安,福建的福州、建宁、汀州,四川的成都,江西的赣州、上饶等地。日用漆器的大量生产是宋代民间手工业生产的一个特点。宋代的漆器制作精美,有的是木胎,有的是木胎糊布。漆器上刻有山水、亭台、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当时的漆器种类很多,有雕花红漆器、平板漆器、金银胎漆器、鎏金漆器、挑犀漆器等等。由于茶叶是重要的出口产品,随着宋代海外交通的繁荣,茶叶生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商业规模和制造技术都超过了唐代。当时产茶最多的是四川,其次是江南,其次是江淮、浙江、两湖。福建茶只产于建州和建州,但品质最好,制作精良,经常成为贡品,所以很有名。宋代制茶技术相当成熟。茶叶采摘后,要经过蒸茶、榨茶、磨茶、制茶、变黄等步骤。事实上,制茶是非常专业的手工业。不仅采茶和制茶可以不能混用,但不同的流程也可以不要混淆。其他手工艺技术日趋精良,如制盐约20道工序:修堰蓄潮——、泡灌潮、晒灰——、淋灰——、取卤、运入团、加卤、煮盐、绊盐;制糖工业也有复杂的工序:切——档,磨——档,蒸——档,榨档,炒——档,放入釜档,沥干,暴露在瓮档;造纸行业:备料——、蒸煮——、漂洗——、打浆、制浆、纸钓、压榨、干燥、加工。

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贵州大方和山西平遥、新绛、稷山及江西宜春等地也是漆器的传统产区。贵州大方漆器约始于清初,产品主要是以牛皮、马皮做胎的皮胎漆器和棉麻布脱胎漆器。装饰手法有浮花、平花、暗花三类。特点是红黑挂色,五彩嵌花,造型朴实、色泽素雅,质地坚固耐用。山西平遥推光漆器约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已有1000多年历史。近年来,他们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并借鉴了古代绘画和山西元代永乐宫壁画,设计、生产了“吹箫引凤”、“牛郎织女”、“群仙祝寿”等题材都很受欢迎。又增加了青绿金青山水、堆凸彩绘人物等新产品,并提高了描金彩绘的艺术质量。

汉代官营漆器作坊里的劳动分工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瓷器的高速发展抑制了漆器的发展;而且漆器制作的工艺复杂,属于当时的名贵商品,成本过高,也抑制了漆器的发展。

三国时期的文献中,有关漆器的记载很多,内容描述了漆器的种类和髹饰品种。曹操的《上杂物疏》中记载有“纯银参带漆书案”、“银镂漆画”、“漆画重几”、“油漆画严器”等漆器。三国时期漆器开始向多样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此时漆器的镶嵌和彩绘技术更加成熟了,并成为这一时期的装饰特点。

三国时期漆器以东吴最有代表性。东吴漆器除木质胎骨外,还有皮胎和篾胎。装饰工艺有描漆、锥刻、犀皮漆等,个别器物还采用了雕刻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画面用色有朱红、红、黑红、金、褐和浅灰、深灰、黑等,油彩彩绘的技术娴熟。漆绘内容丰富多彩,已不是单纯纹样,更注重现实生活。

从孙吴时期漆器来看,三国时期漆器基本上沿袭汉代以来漆器工艺传统形式,在日臻成熟中又有所演变,推出了新的作品。当时器物的镶嵌依然流行柿蒂形图案或嵌水晶珠等装饰、彩绘漆器上的图案,还可见到凤鸟纹、变体云纹、缠枝纹、双菱纹等,然而彩绘的内容以及风格上又出现富有意趣的作品。

安徽省马鞍山朱然墓发现的漆器,最能代表三国时期漆器的发展水平。这批漆器在制作和装饰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漆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朱然小时候和孙权是好朋友,长大以后,他成为了东吴的一个著名将领。朱然墓中的漆器有的是朱然生前用过的,有的是别人送给他的礼物,都是三国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三国时期漆器制造业和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朱然墓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漆器,是彩绘宫闱宴乐图漆案。它长82厘米,宽56.6厘米,案面中间装饰着大幅的人物画,当中有皇帝、后妃、宫女、侍郎、官吏和贵妇等,共有55人,生动地描绘了汉魏时期贵族生活的庞大场面。在贵族们宴饮的时候,一群艺人正在表演“百戏”,这件漆器上面画着伎人们把车轮拿在手里进行掷弄。

朱然墓彩绘贵族生活图漆盘,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平沿直口,浅腹平底,沿与底部各有一道鎏金铜扣,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画面分3列,上列为宴宾图;下列为出游图;中列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其左侧为梳妆图,有一女子跽坐在镜架前梳理长发,旁置一漆奁,盖已揭开。这一梳妆图的构图、梳妆用的镜架、漆奁的器形,恰与“女史箴图”分段画面中“人咸知修其容莫之饰其性”十分相似。

墓中有一对犀皮铜扣胎漆黄口羽觞,每件长9.6厘米,高2.4厘米。从正面看,它是黑颜色的,从背面看,有不同的颜色,这种云涡纹状的图案,似行云流水之状,非常漂亮。它是用髹漆工艺来制作的,表明了在东吴时期,这种髹漆工艺已相当成熟了,它现在比我国文献记载要提早了600年。还有3件长舌形的漆匕,黑红漆地上用红、金二色绘出装饰图案,经考证是古人分餐的用具。

非常值得称道的再如“季札挂剑图”漆盘,盘径24.8厘米,背面髹黑红漆,并书有“蜀郡造作牢”5字铭,其腹部的边缘还绘有莲蓬、鳜鱼、童子戏鱼等图案,尤其是白鹭吸鱼和童子戏鱼激起的道道水波,显得十分有情趣。

墓中还有一件被称作“槅”的漆器,长25.4厘米,宽16.3厘米,高4.8厘米。这是一种在方形木胎上用竹条隔成左右对称的盘子,盘内有7个格子,可以盛放不同的食物或者物品。漆槅中7个格子的上面分别画着7种灵物,它们是天鹿、凤鸟、神鱼、麒麟、飞廉、双鱼、白虎,所以为其命名为“彩绘鸟兽鱼纹漆槅”。

这种装饰方法在漆器中并不多见,堪称一种十分典型的“瑞应图”。其中天鹿的身子是鹿形,却长着翅膀。天鹿又称“天禄”,与辟邪是一对神兽。

朱然墓中还发现黑漆凭几,弦长69.5厘米,宽12.9厘米,高26厘米,木胎,扁平圆弧形几面,下有3个蹄形足,通体髹黑漆,色泽光亮。漆凭几也是三国时期漆器中的一种新品,大概始于三国后流行于晋至南北朝。但是在六朝墓中常见的凭几是陶质,漆制者仅见于此。

江西省南昌市东吴墓也发现漆器15件。其器形有槅、耳杯、盘、钵、碗、奁盒等,均为木胎,有的木胎外再贴麻布。器外表多为黑色,内为暗红或朱色,少数器表有彩绘和镶嵌装饰。

到了东晋时期,民间制作漆器不仅要得到官府的批准,而且还有严格的制作工艺规范

漆器的螺钿漆器

从出土的汉代纪年铭漆器上,可以考查出它的制作年代、地点和工匠名,还反映出漆工作坊里的劳动分工相当繁细,这为了解当时油漆技术操作过程提供了宝贵资料。

汉代官营漆器作坊中,有做内胎的秦工、上工,即漆工、在铜制附饰品上鎏金的黄涂工、描绘油彩花纹的画工、刻铭文的髹工、最后修整的清工、管全面的工师的造工等工种。官中有护工卒史、丞、椽、令史等。

除官工外,民间漆工经营也相当发达。当时的民谚有“家有百株桐,一世永无穷。”

汉代漆器艺术对后世装饰艺术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啊?

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

薄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所谓薄螺钿是通过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代表性的实物有1955年在河南洛阳唐墓中发现的人物花鸟纹镜。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待诏画家苏汉臣在《秋庭婴戏图》中已描绘了薄螺钿漆木家具坐墩(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周密也在《癸辛杂识·别集下》中记载了贾似道家中的螺钿漆器屏风,上面镶嵌着精细的人物故事画面。在元大都(今北京)遗址中发现了广寒宫图薄螺钿黑漆盘残片,上面的楼阁树木等景物细致,而且运用了分裁壳色,随彩而施的技法,发挥了不同贝壳、不同色彩的特性。明代,薄螺钿漆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加金箔、银箔、金屑、银屑等成为常见的技法,使薄螺钿漆器更加璀璨绚丽。明代最著名的螺钿漆器匠师是江苏扬州的江千里。他的代表作云龙海水纹长方盒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江苏扬州漆器能手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擅长多种髹饰技法,而厚螺钿技法尤为所长,所嵌细片经过雕琢,高出漆面,有浮雕效果。约在清代晚期,薄螺钿技法濒于失传。20世纪,先后在江苏扬州、山西、安徽、上海等地得到恢复,并称为点螺。

以稷山螺钿漆器和扬州螺钿漆器为主的螺钿漆器,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特别是稷山螺钿漆器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了在圆形器物上镶嵌大片螺钿的漆器,以仿元代清花鬼谷子下山罐为代表的螺钿漆器于2010年参加了上海世博会。

中国漆器的工艺特色

1.印染手工艺品、刺绣和织锦 : 汉代,印染手工艺品、织锦和刺绣在织造工艺、图案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成为中国染织工艺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印染已有夹缬(即型版印染)、绞缬(即扎染)、蜡缬(即蜡染)。型版印染是用两块薄木板雕刻成相同纹样,将丝绸或棉布夹置于两板之间,然后印染;取出木板,纹样即呈现于布帛之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泥金银印花纱是三色套版印染,并采用了金粉、银粉,绚丽精美;另一块印花敷彩纱是印染花卉的枝蔓部分,然后再以朱、黑、银灰、白等色手工描绘花朵、叶、蓓蕾等。在新疆民丰东汉墓,还发现有两件棉布蜡染工艺品,蓝地,类似近代的蓝印花布。刺绣是汉代妇女中较为普及的工艺美术。针法仍以辫子股针法为主,间以平针。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枕巾、锦袍等刺绣工艺品,针迹整齐而均匀,反映了当时纯熟的技艺水平。汉代的织锦,品种多,数量大,有的作为皇室的礼品或商品流传至国外。四川成都蜀锦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成都因此被称誉为锦城、锦官城,而城外洗濯蜀锦的流江也被称为锦江。汉代的织锦大多为经锦,即经线提花的织锦。其特点是同一图案、同一色彩组成直行排列,图案多是云气、植物以及“万事如意”、“延年益寿”等吉祥文字。绒圈锦(又称起绒锦)是汉代织锦独特的品种,锦面上的丝线缠绕成圈,纹样层次分明,外观华丽,具有立体的效果。

2.漆器 : 漆器是汉代主要的工艺美术,生产地区广,品种多,工艺精巧,髹饰方法更加丰富。宫廷除了在少府监专设漆器工场外,还在蜀郡(今四川成都)、广汉郡(今四川射洪)设工官,负责监造各种漆器,供宫廷享用。汉代漆器的品种有饮食器皿、化妆用具、家具、漆画、兵器、日用器物等类,如盘、奁、盒、、刀鞘、梳子等。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山东临沂银雀山和金雀山汉墓出土了几百件漆器。其中马王堆出土的一件耳杯套盒,设计极为巧妙,在直径16.5~19cm、高约12cm的椭圆形套盒内,能容纳6件顺叠安放的耳杯和一件反扣的耳杯,盒盖和盒则以子母口扣合,制作极为精致。汉代漆器的髹饰方法,除了彩绘、贴金银箔、镶嵌玻璃珠和玉石等外,还创新了堆漆(用粉料在漆器表面堆起纹样后再髹漆)、锥画(针刻)、戗金等,加以金银扣箍的装饰方法也极为普遍。汉代夹纻胎漆器的应用比过去更广,有耳杯、盘、奁、盒、匣等,其中不少作品虽然经历约2000年,但至今仍不变形、不开裂。

3.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在汉代以前,玉器多为加饰浅浮雕的扁平玉片,如佩饰及玉璧、玉璜等礼器。到汉代,圆雕、深浮雕和镂雕的玉器陈设品和殉葬品逐渐增多。圆雕玉器中最著名的是陕西咸阳出土的白玉“奔马”,长约20cm,高约16cm,生动地表现了骑在马上的战士披甲戴盔,俯身扬手,向前奔驰的情景。在琢碾技法上,汉代常在隐起的浮雕花纹上饰以细如毫发、刚劲有力的阴线,使花纹更加生动。这些技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4.汉代铜器的品种以实用居多,有铜镜、带钩、铜洗、灯具、唾盂、尺、熨斗、熏炉、车马装饰等。铜镜采用鎏金、金银错、漆绘、镶嵌玉石等装饰技法,上有“四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样和十二生辰文字,反映了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灯具的造型很多,并将照明的功能和雕塑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河北满城出土的鎏金长信宫灯、朱雀灯、羊灯等,既实用,也是精美的案头雕塑工艺品。熏炉的式样也很多,但以博山炉为主,为汉代所创。河北定县出土的狩猎纹车马装饰,长26.5cm,直径3.6cm,分4段以金银错技法装饰山峦、云气、花卉、树木以及人物、禽兽等纹样,金银丝细如毫发,每段还镶嵌绿松石20块,显示了汉代金银错工艺的高度成就。

如何挑选茶具?

犀皮又写作西皮或犀毗,这里所谓的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特指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它先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经打磨,从而产生出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关于犀皮工艺出现的年代,过去根据文献中有关犀皮漆器的记载多出现于唐代(公元618~907年)晚期,因此人们认为这种漆工艺的出现不会早于唐代。图中这对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的发现,使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近600年。

这对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出土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三国时期墓葬(吴国·朱然墓),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杯身长约9.6厘米,宽5.6厘米,高2.4厘米。两件均为皮质胎地,杯口呈椭圆形,平底。两耳边及口沿处镶嵌有铜扣,铜扣经过鎏金处理。器身犀皮漆的花纹由黑、红、黄三色漆组成,构思典雅,精美异常。这对犀皮漆器的发现,对中国漆器工艺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到皇宫大内。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也可以用腰果漆和合成漆。漆画在唐宋时就已有了,常见的是黑漆地勾金。明代后期,使用“明漆”以晕化金银,产生深浅变化的效果,丰富了漆画。漆画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画种,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常以壁饰、屏风和壁画等形式出现。其材料多种多样,技法亦丰富多彩,依据不同技法漆画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不同品种。因此漆画是一门容量很大的画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巨大的艺术潜力。

漆画有着工艺独特、质材考究、制作精良等诸多特点,整个工艺流程纯为手工制作,而且工艺难度很大,极费工时,仅流程就有1、制版:2、拷贝:3、材料镶嵌:4、填漆;5、彩绘:6、罩漆:7、打磨:8、抛光等诸多种工序。产品技术性能具有防腐防潮,不变形,色彩稳定性强,保存时间长久等特点,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漆画之美,在于其独特的材料与工艺。漆刮漆刷是绘画的工具,漆液是颜料的调色剂,而螺钿、蛋壳等特殊材料,用嵌、挂、撒、罩、磨等手段则构成了漆画效果的特殊品质。各种或素朴,或璀璨,或闪光,或亚光的质材,嵌贴出若即若离,似又不似的优美画面。凹凸无秩的漆面,若施以屑粉,填以彩漆,又可以形成虚实相间,出奇制胜的图像效果。漆液稀释流动的性能,漆膜皱折起伏形成的肌理,其妙趣横生之处绝非画笔所能致。而当髹漆达到一定厚度,则又可以于其上雕琢出山川树石、花鸟人物的立体效果。倘金属箔粉以不同面貌呈现在漆画上,既可以获得金碧辉煌的效果,也可以形成柔和含蓄的韵味。金属箔粉若又与漆两相结合,则还可达到为任何颜料所难以企及的内含光辉,灿烂明亮的奇异效果。天然漆给人以深沉内敛而又浑厚天成的美感,再加以种种嵌贴材料,就可达到或莹莹漆黑,或金光银辉,或五彩斑斓,或闪闪烁烁的艺术效果。而将透明漆兑色罩金,层层交叠研磨出的图画,则又如水月镜花,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深厚神秘的东方风采,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扑朔迷离的诗般意境,以及整体的装饰情味和细部的精妙处理,都使得漆画艺术具有了一种因时因地而异的奇特效果,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漆画之美,还在于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及多样化的技法。广阔的包容性使其具有了无限丰润的美姿:描漆似工笔之美,画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画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画之美,泼漆似水彩画之美。它可以如浮雕压缩块面,也可以如镶嵌画分块装饰,更可以与油画相较厚重感之短长。既可纵横挥洒,泼金如水,也可双勾重彩,绵密绚丽,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 屏风主要分座屏和折屏两大类:座屏就是下有底座,不能折叠的屏风,有人也叫它立地屏风,有人也叫它插屏。有单扇的,也有两扇、三扇的。其中较小的座屏,是放在床前、桌案之上;作为装饰用的;折屏就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也称作围屏,有六扇、八扇或者十二扇等。经不断的发展演变,屏风的种类不断增多,其中有落地屏风、床上屏风、梳头屏风、灯屏风等;而以质地分则更多,如玉雕屏风、雕镂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绨素屏风、书画屏风等等,不一而足。清代的屏风大体可分为宝座屏风、围屏、插屏三种。

汉代漆器的制作工序是什么?

如何挑选茶具?购买陶瓷茶具要注意茶具的环保与质量,好的陶瓷茶具对人休健康有溢,劣质陶瓷茶具对人休健康有害。釉上彩陶瓷,这些陶瓷比传统的漂亮不少,用于装饰没有什么问题,但用于茶具问题就严重了,因为釉上彩中含有一定危害作用的铅等金属元素,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x0d\步骤/方法\x0d\挑选陶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国家规定,将陶瓷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x0d\购买时注意看茶具的成色,用手触摸茶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不要选择脱釉、釉破损、裂纹的茶具,这类茶具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溢出金属元素。\x0d\在选购陶瓷茶具的时,尽量不要选择釉上彩、电镀的陶瓷茶具,如真的非常喜欢,也一定要选择茶具内壁不要有彩绘。\x0d\选择高温茶具,高温茶具一般是指1300度左右的陶瓷,其釉水明亮,瓷体相比较通透,且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x0d\在使用茶具前用沸水煮上5分钟,或用食醋浸泡2-4分钟,以溶出茶具中含有的毒物质。\x0d\

西汉官营漆器生产工序多,分工细。1932年在朝鲜平壤出土的汉代漆器上,记录了生产地点、年月及分工名称。其中有素工(制作胎底)、雕工(在胎上雕刻纹样)、髹工(在胎上涂漆)、绘工(在漆底上彩绘)、上工(在漆器上加铜扣)、彤工(涂红漆)、铜耳黄涂工(为漆器附耳作铜扣和鎏金)、铜扣黄涂工(作铜扣并鎏金)、清工(最后的修饰工序)、漆工(专门制漆的)、供工(专管材料的)。由此可看出,一件漆器的制作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金银扣器,极其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