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告美国油价_油价美国大选
1.高中政治经济常识中的经济现象有那些?
2.香港主要是靠什么行业赚钱的呢?
3.燃油添加剂什么牌子的好?
4.金融危机问题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中的经济现象有那些?
冰封与的交汇 中国直销10年了
2005年4月,安利(中国)在广州举行10年庆典,2005年7月,天狮、新时代,也将举行10年庆典……这,都在提醒我们,直销,在中国已正式发展10年了……
而2005年,即将对中国直销立法开放,更能彰显这个10年的不同意义。
中国直销的10年,是酸甜苦辣交汇融合的10年,是无奈与积极、心痛与慰籍、冰封与交汇的10年。
这10年,何其感慨……
2005年,注定是中国直销行业的分水岭。
因为直销法,也因为中国直销10年的历史。
一个企业的10年,代表了这个企业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对此记录,是这10年的一个总结,一个彰显;一个行业的10年,代表着这个行业未来的生命力,蹒跚学步也好,呀呀学语也罢,对此的记录,就是对这个行业历史的完整,是对这个行业生命轨迹的细微刻画……
10年,是一个记录历史和总结过去的好时间……
沉浮10年 风云变幻
1989年秋天,广州,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倘若聚焦到直销行业,这个秋天就显得意义不凡。
这个秋天,美国雅芳公司考察完中国市场后,决定与广州化妆品厂联合,成立中美合资雅芳公司。而随雅芳而来的,还有一种新颖的销售方式——直销。
1990年1月,雅芳中国分公司成立,并于11月14日正式投产。雅芳带来的营销方式令当时试图挣脱经济束缚的市场耳目一新。凭借这种销售方式,雅芳1991年在华营业额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比原先预计的超过2倍多。而1992年1月~5月的营业额又比上一年同期猛增了3倍。也就在这段时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升温,“下海”时尚。
中国的大好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雅芳成功的案例,让海外直销公司蜂拥而来……
1992年,安利(中国)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占地5.8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1995年1月,安利(中国)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1993年,仙妮蕾德在中国的广州设立了有限公司并建造厂房,1995年又在中国天津设立了有限公司并建造厂房;
1993年9月,天狮生物工程公司成立,1995年天狮营养高钙素开始推向市场;
1994年,台湾兴田进入中国;
1995年,玫琳凯进入中国,并经由国家工商局批准,成为首批获准在中国经营的三家直销公司之一。同年4月,玫琳凯在中国杭州成立工厂;
1995年,福州福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转向直销;
1996年,特百惠进入中国,将总部和工厂均设在广州;
19年7月,台湾华良公司以“消费联盟”名义,进入中国内地……
1998年4月,鉴于“直销不适应当时国情”,对直/传销“一刀切”,随后,6月底勒令10家外资企业转型经营。
但,直/传销在中国,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换了一幅招牌,换了一种“颜色”而已,核心依旧是多层次。但转型后的日子让日晖、尚赫、富迪、百美和娜丽丝的影子渐行渐远,诺大的中国直销市场,只有安利、完美、玫琳凯、雅芳四家转型企业,以及天狮、仙妮蕾德、南方李锦记、新时代、福龙等自发转型经营的企业,在一种暧昧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着,当然,在地下操作的,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和非法传销组织。
2001年12月,一条消息以无比振奋的姿态在业界迅速蔓延着:“中国加入wto了。”不过振奋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加入了wto,而是在加入wto时承诺“3年内为直销立法开放”……
这振奋里,蕴藏着企盼,也蕴藏着一股韵动。
已在国内的企业,通过种种举动透露着存在和准备发展的声音,未正式进入国内的企业,则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发展,甚或派出了先遣部队暗地登陆。
2003年1月,美国直销公司如新,以108家专营店同时在四省一市开张的气势,宣告正式登陆中国内地直销市场。如新的登陆吹响了海外直销企业1998年后再次蜂拥的号角:一大批外资直销企业,开始为进入中国市场,做着积极的准备。
而2004年2月,商务部官员对外表示“年内,为中国直销立法开放”,点燃了中国直销商的万丈豪情,直销公司如煮熟的饺子,相继浮现。1998年后渺无音讯的日晖,也以2亿美元的手笔,整合原华良在国内资产,定下千店,重新杀回。
2004年4月,记者听闻业界传言,中国市场打着多层次直销名义的公司,达3,000家之多……
2004年9月10日,中国在厦门召开直销立法座谈会议,官方公布的与会企业数字为22家,实际参会企业为23家。这23家企业中,有我们熟悉的直销公司,有我们熟悉的传统公司,也有我们一无所知的公司。这给了业界一个暗示: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各公司或明或暗强力进军或迂回潜行,“狼有狼道,蛇有蛇路”,都一直没有停止过。
分割中国直销市场的蛋糕,已成为海内外直销、非直销公司的共识。业界传言,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6,000余家各类直销公司……
未来的中国市场,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规范10年 心还不逮
说直销市场是天堂或是地狱,是因为目前直销从业人员多是平头百姓,一饭一衣的温饱者居多,且涉及面广博。成则造福万方,败则遗患无穷。
从直销进入中国起,其特有的多层次奖金制度,和多数培训的“暴富”导向,让直销人员的欲望被人为的放大了若干倍,谁都梦想一夜暴富,谁都梦想名车豪宅。
随着时间的推移,暴富风潮愈演愈烈,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一个词——传销。
1993年,传销进入中国之后的第三年,中国传销人员为100万,到19年,这个数字变到了1,000万。4年时间,成长了10倍。
1,00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712%……
数字的演变,说明了倍增的力量,但也更深层地揭示了人们暴富的侥幸心理。
随着人数的剧增,直销商队伍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不法分子开始混水摸鱼,在传销活动中偷税漏税、推销质次价高或冒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能将这场盲目的热潮引向正轨。如1994年8月10日发布的《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1996年颁发了《准许多层次传销意见书》,正式批准了41家企业可以进行传销;19年1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了《传销管理办法》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销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国家对传销的一种肯定,但也给了不法分子投机钻营的舞台。
中国传销市场越加混乱……
1998年1月20日,院专门会议研究传销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经贸委、公安部、原内贸部、工商局等部门。会议决心“禁止传销”。1998年1月24日,强调:传销方式弊端很多,应予禁止;2月14日,原国家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李必达表示:对国家,传销祸国殃民;对百姓,传销是家破人亡。
1998年4月21日,中国直销历史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院颁布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对传销(包括直销)活动全面禁止。
随后,当时委员接见前外资直销公司,听取建议,商讨出路。1998年6月18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国内贸易局联合下发《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外经贸资发第455号),对原外商投资传销公司转型事宜作出明确规定。有64家外商投资传销企业呈报了转型方案。1998年6月底,勒令10家外资企业转型,不以直销方式经营。
同年,雅芳、安利(中国)、天狮、玫琳凯、完美、特百惠等相继转型成功……
准确地说,1998年的禁传是对正规直销公司的禁令,而真正危害市场的“老鼠会”组织,则隐藏的更加秘密。
传销的余毒并未随之清除。
为了做好加入wto后3年内为中国直销立法的准备工作,2002年2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工商公字〔2002〕第31号,以下简称“31号文”)。并召集10家参与转型企业转型情况通报会,让从业人员深刻感受到国家对违规传销的打击力度。
其实,对非法传销的打击,从来没有停止和手软过:
1998年至2001年,仅海南省工商等部门就清查登记传销人员5万多人,打掉传销窝点1,000多个,抓获从事传销头目280人。2001年共查处传销案件近2,000起,案值近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清理变相传销和参与传销人员15万人。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全国各地共查处传销案件2,7起,取缔传销窝点1.1万个,遣散传销人员20多万人次,移交公安机关案件248件……
为能把中国直销市场建立成一个有法可依的市场,就此次直销立法,国家相关部门几次调研、商讨、修订。调研范围包括海外市场、直销企业、业界专家等等,法律法规颁布时间也从2004年12月,推到2005年的2月,3月,4月,5月,6月……为的就是要出台一个完善的法律,尽可能的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为的就是行业的正轨而有序的发展。
是开明的,在这过程中,一直悉心接受着各方的建议,2005年6月,又有消息传来,此次直销立法就业界反响强烈的拨出比率有所提升:从以前的25%,提升至30%;首批领到牌照的企业将会达到10~30家。而最新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原本“不得用团队计酬”的规定已改为“未经允许,不得取团队计酬”。
此次为直销立法,参与人员之多,经历时间之久,也是世界少见。为了大局着想,无论最终确定的法规是什么样子,一旦出台,我们都必须理解和执行。
有人说,上世纪90年代的传销之乱,主因在。但一直都是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建设,为中国直销行业的有序发展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谁来历数了?
科普10年 正本清源
前几天,记者与中国直销业研究课题组的组长秦永楠教授交流,说到中国直销业的学术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中国直销学术研究和直销知识普及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1998年之前,中国直销市场上流通的直销类图书并不少,比如秦朔的《头脑风暴》,比如1993年杨谦的《中国,迎接直销风暴》,但都没有对直销做一个系统性的阐述。
而对一个行业的研究,也少不了一个集结思想的平台,这个平台能把不同的观点透彻的阐述,然后在争议中接近真实。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研究组,可以是一个学会,也可以是一个媒体。
2003年以前,据记者所知,除1995年瓜拿纳董事长张华等人讨论成立一个传销协会外,中国没有一个研究组。而传销类杂志,则只有1996年出现的《传销研究》,到19年,广州商报,重庆商报等媒体,也曾开辟“传销专版”,但都因1998年的禁令夭折了。
从1998年到2001年,名亡实存的中国直销行业几乎无法从公开的渠道获得行业的信息,而这段期间,所有的媒体的相关报道,几乎都是一面倒的打击非法传销的消息……
这个阶段,别说学术性研究,就连帮助老百姓分清直销和非法传销区别的渠道都没有。行业人士唯一能赖以慰籍的,就只有当时还是个人网站的中国直销传播网。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直销3年内要开放了,市场意识到了。
2001年11月,记者在知识经济杂志社主编出版了《wto来了》一书,书中就直销过去和未来的形势,做了简单的描述,随后,又主编出版了《直销为王》、组织出版了《直销为什么赢》、《直销心理与服务》、《直销趋势与特训》等一系列图书,同时,2003年1月诞生了《知识经济》刊中刊——《中国直销》,算是开了1998年后媒体正向推动直销发展的先河。
2003年底,《成功》杂志开始关注直销人物,《中国直销研究》关注直销营销方式,2004年1月,记者与几位同仁离开《知识经济》,进入了《经贸世界》,《经贸世界》开始以全面、深层、专业、公正的态度关注和推动直销。随后,《直销世界》、《直销生活》、《直销时代》相继诞生。而随着2004年2月商务部官员对直销立法的表态,越来越多的报纸也开始正向关注直销行业,2004年中,网易更以专题形式报道直销,随后,新浪,搜狐等财经网站,也都有意识的组织和报道直销的正面信息。(当然,这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后文叙述。)
而最为重要的是,重磅媒体中央电视台对直销的关注,从央视报道主题的变化上,也多少能感觉出点什么来:2004年6月28日“非法传销盯上大学生”,2004年7月13日“祸起传销”,2004年9月13日“央视记者体验传销者的生活”,2004年9月13日“花季少女传销梦”,2004年11月“聚焦中国直销立法”、“聚焦中国直销业”,2005年6月,“直销应该什么样”……
中国直销有序的信息和言论氛围,慢慢形成。
这为直销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民间的草根性专家也好,官家的学者也好,所有关注和研究直销的人,都慢慢浮现出来,开始在媒体营造的氛围和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深层的研究,也逐渐开始。比如,2004年成立的中国直销研究组,比如商务部直销研究学院,这带动和影响了一批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学者、营销专家向纵深研究进发。
而记者日前看到的关于“内资的民族直销企业是弱势群体”,“直销商是小额投资者”的报告,都说明了中国直销学术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突破,这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直销行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依据。
同时,随着国家对非法传销打击的常抓不懈,随着媒体对正轨直销知识的普及,民众对直销的认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洪水猛兽或者简简单单的暴富良机,人们有了客观的认识,有了自己衡量的标尺。
这一方面减少了“”的产生,一方面也让直销从业者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但,所有这一切,都仅仅是中国直销学术舆论界迈出的一小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直销,更多的更有力的方式促进直销知识的普及,只有让每个人都能明白什么是直销,什么是非法传销,记者想,这个行业也就成熟了……
那么,还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为了我们国家的稳定发展,为了亲友同胞的利益,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还等什么?
香港主要是靠什么行业赚钱的呢?
香港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0%以上。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
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 :
1、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3、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
4、香港特别行政区由当地人组成。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任命。主要官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任命。
原在香港各部门任职的中外籍公务、警务人员可以留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各部门可以聘请英籍人士或其他外籍人士担任顾问或某些公职。
百度百科 香港
燃油添加剂什么牌子的好?
首先,我们梳理下好的添加剂的几个重要核心因素,之后我们来讲讲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好的添加剂能不能省油。
目前市场上主要为化学添加剂,由于化学添加剂是混合物,成分复杂, 而且不同厂家的燃油添加剂成分完全没有可比性,有些成分在燃油中已经存在,有些成分对不同燃油生产厂家、不同车辆的油品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加在某些油品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换了一辆车,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由于添加了燃油添加剂,化学反应发生沉淀,使油路堵塞,引起熄火、动力下降、油耗上升现象。 燃油添加剂的分类从添加剂的生产工艺看,燃油添加剂又可分为化学添加剂、生物添加剂、物理添加剂。
1.?化学添加剂
化学添加剂为最早出现的添加剂 ,是把化学药剂添 加入燃油中,通过化学反应来达到某种作用。如抗爆剂 、金属钝化 剂、抗氧化剂、防冰剂、防胶剂、 抗静电剂、抗磨剂、抗烧蚀剂、流 动改进剂、防腐蚀剂 、消烟剂、助燃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清净分散剂、热安定剂、染色剂、表面活性剂、杀菌剂、润滑剂等等 ,这些在油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已经添加。而目前市售老技术类的化学添加剂也主要是这些物质的组合,或者在某些方面强化。
化学添加剂添加入油品后,与原有其它添加剂作用是否发生沉淀、分层,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因此化学添加剂必须先经实验确定其加入燃油后的稳定性才能使用。对于效果明确的化学添加剂可以在油品生产企业添加。对于终端用户,做添加后稳定性试验成本太高。
2.?生物添加剂
生物添加剂是近几年诞生的通过生物合成而生产的一类添加剂。生物添加剂具有以下优点∶(1)以植物为原料,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O2和生物基添加剂使用过程中释放的CO2量相当,可以缓解温室效应;(3)天然物质便于微生物降解,可以减少环境污染;(4)植物中的脂基是带极性的,植物制剂对烃类、醇类有缓和作用,对燃料有助燃效果。如,国外利用棕榈油为原料制备的一种生物基汽油,我们中国用的是乙醇作为生物基的乙醇汽油。
弊端
生物基的燃油添加剂 ,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具有较明显的改进作用,改性后的该生物添加剂可以提高汽油辛烷值 1.5个单位。生物添加剂由于生物合成过程中质量控制很困难 ,每一批产品质量差异很大,而且作用衰减快 ,短期内即失去作用。因此生物基添加剂能改善汽油燃烧以及对燃油具有选择性的原因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目前国内的乙醇燃油这类生物基燃油不仅仅批次差异大,而且存放时间短就会产生变质,影响了直喷发动机这类主流发动机的工作效能,严重点会导致发动机怠速抖动,点火困难,早燃失火缺缸。
3.?物理添加剂
近几年来,以美国SUPER(司有普)技术为主研究的物理添加剂引起业内关注。这类添加剂以当地燃油特点为基质,配合一部分任何化学药剂,通过物理的作用改善燃油特性。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核磁共振传递剂,其生产工艺为选用优质石脑油作为传递核磁共振的基质,使之进入特殊的核磁共振发生装置中。在这一装置中石脑油可获取核磁共振特性 ,并且使之永久记忆且保存其共振特性。以此具有共振特性的石脑油作为“母液”(原液),使用时配比一部分剂量加入添加剂中,添加剂闪融到机动车的液体燃料(汽油、柴 油、重油、煤油、轻烃 、醇类、醚类等)和气体燃料(液化气、天然气 等)中,即可把此“母液”的共振特性传递给燃油及发动机机件,并不断传递给新加入的燃油。获得这一共振特性的燃油在发动机内高温高压下同步爆发,燃烧极其充分,因此达到了降低尾气排放、增大动力、节省燃油、减低噪声的效果清除积碳作用。 同时启动也更容易。另外共振波如同医疗领域的超声波可以无损伤粉碎、排出人体内结石一样,可以无损伤,配合以高效的化学药剂,以布朗运动原理和絮状分解技术,强力排出发动机内燃机陈旧积炭,所分解的积碳颗粒远远小于三元催化器的孔径得以顺利排出排气管。且能阻止发动机或内燃机内新积炭形成,净化、保护发动机,延长发动机寿命(起到免拆缸除积炭的作用)。这种具有核磁共振特性 的 “母液”(原液)被称为 “核磁共振传递剂”,也就是现在司有普原液类的添加剂。好添加剂如何识别
弊端
该类核磁共振技术石脑油的生产成本偏高,技术门槛高,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使用,仅仅在极少数的燃油添加剂厂家使用,而且必须通过授权才能使用该技术,授权周期长。
优点
由于核磁共振传递剂基质是石脑油,和油箱比例计算,微量添加的石脑油不但与燃油能很好互溶,而且与燃油中已经存在化学剂不发生化学反应,只与燃油发生物理的共振传递作用,作用机理各异互不影响,完全克服了在燃油中重复添加化学添加剂存在的许多弊端。
国内燃油添加剂尚缺行业标准
国际上通常都由炼油厂提供品牌燃油的性能评定指标数据 ,因为光有组分指标的合格是不够的。 性能评定是衡量燃油品质的重要一环。中国在燃油性能评定标准方面尚是空白。组分指标方面也没有严格执行。由于国内缺乏对燃油的评定标准和方法,各地技术监督局无法实施监控。国际工业对燃油的性能指标有严格要求,对2类无铅汽油来说有四点 :一是燃油喷嘴清洁度,要求流量损失最大不超过5%:二是进气阀沾滞 ,要求能够通过 ;三是进 气阀清洁度 ,要求平均每阀不超过 100mg;四是燃烧室沉积,要求为不大于 140%。
所以我们会发现现在的进口汽车和合资发动机对国内的燃油适应度很差,也和没有具体的燃油测评标准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发动机技术是按照国外燃油的标准研发的,但是国外标准又远远高于国内的燃油标准,因为现在阶段的直喷发动机的怠速抖动成了较长便饭。
由于国内组分指标方面没有严格标准执行,大量使用劣质化学添加剂也引起了诸多不良后果,许多劣质化学添加剂中的主要成分本身就是燃油中限制的成分 ,如含有铅 、锰 、 铁、硅、苯、稀烃、硫 、磷等。这些物质的过量添加。破坏了原来油品的质量,很多化学添加剂的毒性大大高于参比油。化学添加剂与燃油发生化学反应,某些方面的性能改善了,但含苯物质的添加有可能同时生成了苯丙芘等许多其它化学物质从尾气中排放出来,苯丙芘是一种高度致癌物质,其毒性很大;再如汽油 、柴油中的添加剂之一四乙基铅就是一个剧毒物质,使用后产生了二次污染 ,现正退出燃油添加剂领域;含铁物质的加入,影响了车辆的电磁阀功能,使整车性能下降。
同时,针对进口的添加剂也要引起足够重视,进口添加剂的研发燃油组分标准完全是出口国的燃油,到了国内的燃油领域是无法适应的,也可以说基本是无法满足国内的燃油组分要求,但是同时消费者要支付高昂的关税成本,得不偿失。最好是在选择添加剂的时候,选择第六代这类具备物理特性还完全适合国内燃油的添加剂。如果实在不会选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询问,添加剂的母液,是不是司有普母液(原液)。
如何选择好的添加剂,少走弯路燃油添加剂有用吗,如何选择不会被带入坑
随着发动机生产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燃油品质也需要得到同步提升,才能适应先进的发动机技术的变化,如果只是发动机技术的提升而燃油品质的提升止步不前,将会造成发动机和燃油不匹配问题,出现诸多发动机运行中的各类现象,比如早燃,怠速抖动,加速无力等问题。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将改变银行”。那么,如果燃油技术不提升,燃油添加剂将帮助燃油提升品质改善用车状况,更加科学的养护好爱车。目前,先进的燃油添加剂产品亦紧跟发动机技术升级步伐,迅速地推陈出新,相关的技术也日趋成熟。
? 现如今,燃油添加剂技术已进入到6.0时代。但由于利益问题及新技术壁垒等原因,绝大部分的厂家依旧在使用较为落后的老技术来为车主提供油路养护产品。据国家科学院统计,每10个燃油添加剂厂家中,就有9.5个仍然在使用了国五或者以下技术的添加剂。这些“过时”的技术曾经对低端排放标准确实是有帮助的。但是,自从进入到直喷发动机和国六排低碳放要求的时代,这类技术就完全无法适应新发动机和最新环保的技术要求。曾经信誓旦旦要保卫蓝天守护蓝天的信言在现实面前变得越来越骨感。其实识别是不是最新技术的添加剂非常简单,可以简单的以,是不是司有普原液类的清洁剂来识别即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到底有多少种对燃油添加剂使用的误区认识。认识和熟悉了误区,自然就知道正确科学的答案。
归纳起来看,目前市场存在以下几种误区和现状,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误区和现状一:
只使用老牌的添加剂,认为老牌的添加剂更加可靠,其实老牌添加剂的技术因为市场惯性,依旧停留在老旧技术水准上,要知道特斯拉的引进一是为了学习先进的造车技术,二来是为了马蝇效应激励国内车企奋发图强,但越是老牌的产品,就越喜欢躺在当下的技术上舒舒服服的过活,技术不追求更新,就完全不能适应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变化要求,更谈不上当初的宗旨,保卫蓝天白云。
误区和现状二:
部分车主迷信纯进口添加剂原液,事实上,全球汽车燃油添加剂原液的品类多达12种。所以,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因此而感到困惑。严格意义来讲,只要是融合于燃油的液体都可以统称为原液。并非大家常说的PEA、?PIBA等胺类物质,这类胺类物质是原液,但却仅仅属于十几种原液的一种。
美国作为汽车和石化技术的第一大国,在燃油添加剂的技术方面也遥遥领先,在美国的页岩油的大规模使用中,成品油在进入加油站前已经混合了相当比例的燃油添加剂,而在各大中小超市的货架随处可见,各类适合美国燃油的添加剂的陈列,在美国添加剂的使用是极其普遍的事情。这里不的不说的是,进口的燃油添加剂是根据进口国的燃油研发的,进口国的燃油和国内的燃油有相当大的差异,在基础原油的成分和质量上相差甚大,馏分的成分自然差异巨大。加之国内燃油的技术和国外不同,因此进口燃油添加剂和国内燃油的匹配程度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在2008年出台了关于燃油和燃油添加剂分开销售的细则后,2008年以后的燃油可以理解成是不含添加剂的“裸油”,故此,我们看到加油站的小瓶添加剂横空出世。这和很多人理解的,"燃油既然质量好为什么还要单独销售添加剂"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现象完全来自于规则的出台,也正是有这类规则,我们的燃油单升售价从来没有超过9元。
第六代燃油添加剂的特点是什么:基于美国技术且专为中国燃油市场研制的添加剂,被称作第六代燃油添加剂。它是目前国内使用效果最好的添加剂。而其中最核心的成分则是司有普原液类的添加剂。此类添加剂是多种功能一体化,研发前提是根据国内燃油特点研发,所以,才有如此的光环和美誉。
误区和现状三:
很多车主依旧认为添加剂是没用的。经统计发现,在受访的100名车主中,60%的受访车主认为添加剂是没用的,而在这60%中,98%车主所使用的是电喷自然吸的发动机汽车。也就是说,58%的车主虽说燃油添加剂无效,是因为他们使用的都是老旧技术的发动机--电喷自然吸气车辆。而剩下42%的车主则认为添加剂是有用的,他们无一例外使用的是直喷涡轮增压最新技术的发动机。
所以,以直喷车辆作为主流发动机的今天,不要再轻易听信电喷自然吸气车主的观点,因为如果养护不及时,造成的最终损失,是自己承担。电喷自然吸气发动机并非不需要燃油添加剂,只是因为燃烧的方式不同,造成感觉不同,其实就和人们生病一样,现在感觉良好的身体不等于没有潜在的病变,等到病变爆发,已经是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拆发动机维修就成了必然之路,和人做手术一样,拆开发动机必然会伤及发动机的完整性和出厂的密封性能,连带的其他问题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日常使用燃油添加剂对车辆的养护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误区和现状四:
相当一部分车主和很多修理厂给认为,新车不需要使用添加剂。其实,一辆汽车从店里开出来的那刻起,就和燃油结下了终身姻缘关系。就好比我们人类,天天吃品质差的食用油调料,吃不好的大米白面,长此以往身体得病的概率就会加大,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寿命和生命质量。我们在孩提时代就需要接种各类疫苗,而不是长大得病后再去治疗。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在新车或准新车的时候,就需要预防油路导致的各种用车养车问题,不要等到实在不行了再进行大修。要知道治好后,肺部会纤维间质化,车大修后,性能上也会一落千丈。大修车辆的工时费成本,都足够每次使用一百来元的添加剂,间隔5000公里使用一次,连续行驶400W公里。要知道几乎很少有司机可以一生行驶超过100W公里。为了节省小钱而最终损失了大成本,得不偿失。
那么修理厂是专业的,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要知道,现在绝大部分人还对添加剂没有概念不知道什么是燃油添加剂,加上大量的低质量低功效的添加剂充斥市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特征,人们往往都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添加剂,又何谈能购到好的燃油添加剂给爱车使用。修理厂也存在利益考虑,宁可费点功夫,也想手工操作油路清洁,要知道全手工清洁油路,工时费低于1500元是没有人愿意操作的,还不算材料使用成本。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结局和使用高效的燃油添加剂效果没区别,抛开机会成本能不算,经济成本后者只占到前着的零头。
误区和现状五:
选择便宜的添加剂。要知道添加剂的价格低廉只是满足了消费者降低购买风险需要,但是附带的弊端也有一大堆。任何产品都是有成本的,低廉的添加剂极可能造成车辆的各种突发症状。即便没有突发症状,选了一个无效的添加剂,花出去的钱等于白花。这样算下来,其实成本更高。而进口关税的问题,导致进口添加剂的售价偏高,这类添加剂的价格虽然高,但是使用价值就不好说,因为这类添加剂在国外的售价还不到中国市场价的三分之一,所以质量上,大家可以自己推理。因此,不要迷信进口的添加剂。一方面,要考虑是否适合国内的燃油,另一方面,要考虑消费者是否应该为这类添加剂的关税买单。
误区和现状六:
迷信原厂添加剂。其实车企是工业制造企业,没有化工技术及基础。原厂添加剂都是通过代工生产出来的。如果有些消费者就是喜欢汽车原厂品牌的燃油添加剂,那么可以问一下,是不是司有普原液的添加剂。如果不是,那么在性能上就要打个问号。
误区和现状七:
迷信大加油站的燃油百分百万无一失。其实,不管是什么加油站,都是要定期清洁油罐和加油设备的滤芯的。加油枪上面有过滤网,一个月就要清洁一次。如果不脏,那为何要去清洁呢?储油罐,定期要清洁,如果没有杂质、胶质,水分,那为何要去清洁呢?在运输燃油的车辆导入地下储油罐后,要稳油30分钟不允许加油,如果油罐内没有氧化物杂质,为什么要稳油30分不允许加油?其最大的目的就是防止杂质太多,加入到车内造成问题。但是现在因为利益问题,稳油30分钟的操作几乎很少见了。所以,没有百分百的燃油质量,又何来的百分百无质量问题的燃油。
任何燃油都有变质周期,乙醇和国六燃油的变质是非常快的,出厂到燃油公司2-3天,燃油公司进行调和2-3天,燃油公司再运输到加油站2-3天,加油站在存放2-3天之后加入到车内,整个周期就有9-12天。如果加入车内再跑的很少,比如20天用完,整个时间就是一个月,那么乙醇国六燃油7-10天开始变质,其实早就开始了。这就好比是我们人类一直吃变质的馊了的饭菜一样,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势必会对身体的癌变产生直接的影响。车辆要是长期使用变质的燃油,势必会造成发动机抖动、无力、油耗高、严重烧机油大修等问题。
所有确信加的燃油百分百没有质量问题的观点,都出于不想否定自我认知的前提,但不推翻自己,就代表自己是没有思维逻辑的问题吗?这就好比是掩耳盗铃。所以,很多新车的怠速抖动是检测不到任何问题的,没有故障码,店里也常常归结为燃油问题,不过车主依旧停留在相信大加油站燃油百分百没问题的思维层面,坚决否认燃油问题,才会出现很多纠纷。
误区和现状八
认为燃油添加剂只有去除积碳的作用。燃油添加剂清洁积碳的确是其中的一个作用。但是,好的燃油添加剂可远远不止这点功效。因为油路最先开始是有胶质、杂质的。逐步出现水分,汽油滤芯的设计可以帮我们佐证这一点,积碳仅仅是燃油燃烧后留下的产物。形成这个现象发根本原因是在于燃油的油路这些油菌胶质杂质和水分参与燃烧导致的积碳超标。所以,好的燃油添加剂,要能清洁积碳要能去除水分还能分解胶质,防腐防锈缺一不可。
目前燃油添加剂领域的商家除了使用低于国六标准的燃油添加剂,还一味地追求宣传清洁积碳的效果,但是这样研发的添加剂治标不治本。何况绝大部分的添加剂去连除积碳的效果都没有。这里我们就要强化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一味地强调去除积碳,就意味着使用的是强碱性添加剂。长期使用会导致喷油嘴密封圈老化,对发动机其他部件造成损伤。因为中性不伤车的添加剂才是可以连续使用的安全的添加剂。目前,市面上的这类原液的添加剂都用的是司有普原液,养车更护车。
误区和现状九:
一味地相信做的年头久的品牌。其实,中国邮政是个年头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品牌,但是快递业被开放后,“三通一达”,哪一家不比邮政做得好,效率高。因此,一味相信大品牌,不如多考虑品牌产品是否及时更新换代,是否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能不能真正地解决市场问题。这一点,从燃油添加剂这细分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源自美国,又潜心专研中国燃油市场及需求的司有普燃油添加剂迸发出来的产品,更加适合中国车主。
误区和现状十:
一味地相信大公司的添加剂是最好的。其实,产品研发讲究的是专注度和专一性。苹果公司之前拥有上百种单品,后来被压缩成几个单品,造就了苹果手机的垄断地位,诺基亚手机每年出十几个型号,结果被苹果打败。所以,专研一个品类的公司才是这个行业独一无二的好公司,其产品自然就代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质量。
误区和现状十一:
直喷和电喷发动机使用不同的添加剂。不管什么类型的发动机使用的燃油都是一样的,燃油添加剂顾名思义是管理燃油油路的,所以,不存在直喷发动机和电喷发动机单独使用的燃油添加剂,市面上不存在直喷发动机专门使用的燃油,自然就不存在直喷发动机专用的燃油添加剂。
综上所述,我们中国车主在选择燃油添加剂的时候,要有基本的识别能力,以上十一点现状仅仅是冰山一角,日后会继续补充。希望广大车主朋友,少走弯路选择到真正能够解决车辆问题的优质汽车养护品。央视测试好用的添加
?燃油添加剂可以省油吗?上个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的时候.我国曾经掀起过—次使用汽车添加剂的高潮。随2004年油价上涨,带动了燃油添加剂消费再次升温。很多车主在加油站加油时,都遇到过这样的询问:您的车要不要来点添加剂,可以帮您省油......
去年油价高企,一些车主通过使燃油添加剂达到了省油的目的,而且还保养了发动机和油路。从添加剂中受益的车主们,一定不会同意张旭的观点,他们会说——一切缺点不是添加剂的错,而是你没有正确的使用它们。燃油添加剂真的可以省油?燃油添加剂是个很笼统的说法,仅以其中的化学添加剂来说,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用分为抗爆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防胶剂、抗静电剂、抗磨剂、流动改进剂、消烟剂、助燃剂、表面活性剂、杀菌剂等等十几种。其中部分添加剂通过清洁化油器或者疏通喷油嘴、改善燃油的流动性来减少燃油的浪费;而其中助燃剂一类的添加剂则直接参与燃油在发动机气缸里的物理化学反应,使燃油的燃烧在同一时间完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所以燃油添加剂还是可以起到省油作用的。曾有市场权威部门发布检测报告指出,市场上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添加剂一般能省油10%到15%。如果选择得好,不但可以降低油耗,还有增加动力、保养发动机、清除积碳等效果。另外,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使用正确的燃油添加剂后,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下降26.6%,一氧化碳下降1%。由于燃油品质的高低对燃油消耗、尾气排放、动力性能至关重要。
而目前中国生产的燃油品质与国际上还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燃油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可以更好地满足燃油的经济性、排放性、动力性要求,达到环保节能的作用。如何使用添加剂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一些具有清洁化油器、喷油嘴作用的添加剂已经在一些成品油的生产中被添加了,通常不需要车主额外购买使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添加剂大多是几种功能物质的组合,只不过强化了其中某些方面的作用罢了。我国在燃油添加剂产品方面,只有一个1999年制定的非强制性标准,且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燃油添加剂本身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产业,但市场上“散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本刊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我国有备类添加剂品牌400余个,其中泥沙俱下、良莠混杂。一些化学添加剂中的主要成分本身就是燃油中限制的成分,如铅、锰、铁、硅、烯烃、硫、磷等。这些物质的过量添加,反而破坏了原来燃油的质量,而含硫和磷化物质的添加剂有可能同时生成强致癌物质,并随尾气排放出来,形成剧毒排放物。奥迪汽车公司车间部主管陈超明是汽车维修领域的行家,据他的了解,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正品添加剂绝大多数对汽车本身是没有损害的,关键是效果的问题。使用化学添加剂需要格外注意。由于化学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添加剂之间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不良效果,所以在确定了解所用添加剂的成分和化学特性以前,不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添加剂。
此外,由于不同燃油品牌的油品成分不尽相同,与燃油添加剂相互间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即使一种添加剂加在某种品牌的油品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换了其他加油站配用另一家公司生产的燃油,也可能造成沉淀、油路堵塞、熄火次数增多、动力下降、油耗上升等负面作用。因此,在使用化学添加剂前不但要咨询有经验的车主关于添加剂本身的问题,还要清楚与之“配合默契”的燃油品牌和种类。除了化学添加剂,新一代物理燃油添加剂也正在市场兴起。比如用核磁共振技术石脑油原液的司有普燃油添加剂,就是第六代最新技术生产的新一代多用途添加剂。据生产商对该种添加剂的台架测试数据显示,动力性能提高28%,平均节油达2O%,并可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降低80%。价格是车主们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品牌繁多、品种各异,价格也是相差很多——以规格为354毫升的进口汽油添加剂为例,价格从100元到300元不等,使用比例也是从兑用40升到100升汽油不同。如果从节油省钱的角度考虑,以添加剂实现l0%的省油功效、98号汽油每升7.3元计算,平摊到每升汽油上的添加剂的“盈亏点”是0.65元,相当于一瓶使用比例为70升汽油的添加剂;如果使用92号汽油(每升6.5元),则添加剂节油省钱的“盈亏点”是每升汽油0.59元。当然,如果添加剂是物理原液和化学添加成分搭配的,同时具有清洁喷油嘴和化油器、去除油路水份的效能,去除胶质防腐防锈的效果,其价格就会高一些,因为这类技术成本偏高而且药液在进行混合搭配的技术壁垒偏高,中间要使用的填充剂较多,自然比普通的化学添加剂成本高一大截。
燃油专家的选购参考
1.?通常物理性质的添加剂不改变燃油的成分,故对汽车发动机不会产生腐蚀性。2.仔细阅读添加剂的说明书。不要使用含有金属粒子的添加剂。因为含金属粒子的添加剂在加入用三元催化器的汽车中可能会产生不良反映,严重时使三元催化失效。3.看产品是否通过正规渠道,是否有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合格报告。特别对进口产品更要多加留意。按照目前我国的现行法规,凡进口产品必须有国家的法定检测报告,且瓶体的商标说明必须是以不干胶帖纸来展示中文说明,否则不得销售,以防有人浑水摸鱼,用伪劣产品冒进口产品,坑害消费者。4.要小心价格陷阱。由于添加剂市场尚未成熟,消费者对价格不太了解,有些商家故意设置出超低价格,给消费者造成,反正便宜用了也不心痛,不怕上当受骗的错觉。5.建议消费者选用国内技术先进的品牌。因为目前添加剂的技术国内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不明显,正像彩电行业一样,国内某些产品的实际效果已经超过国外的同类产品,而且价格实惠得多。
选用燃油添加剂并不一定是价格高的好、外国产品好。最重要的是,国外的燃油添加剂的研发路径是国外燃油,绝大部分不适合中国燃油特点。如果要在现在的燃油排放标准下选择燃油添加剂,最好是选择国六标准的司有普原液类的添加剂。这类原液的添加剂既符合国六标准又通用于国四五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进口的美国技术专门按照中国燃油研发的。而且是用核磁共振石脑油原液,属于物理添加剂,中性不伤车。去水去积碳除胶和防腐防锈都具备。如果大家看到是这类原液的添加剂就可以用放心使用。
金融危机问题
自从美国次债危机大规模爆发,特别是雷曼兄弟破产以来,中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受到的影响陆续发布,揭开了中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面纱,从中国“双铁”折戟汇兑,到众多公司栽倒金融衍生品,再到东莞玩具工厂倒闭,一一证明金融危机确实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途径:一,外部需求的放缓导致订单减少。二,欧美国家对市场的注资以及减息,使得人民币不断升值,缺乏有效对冲手段与经验的企业出现大量汇兑损失;三,海外资产缩水。欧美的金融风暴使得全球汇市动荡,中资企业持有的海外资产大幅缩水,企业不得不计提损失。四,涉足高风险的外汇衍生品,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外汇市场大幅波动,企业亏损严重。典型例子就是中信泰富。
继网易财经前期推出《警惕!"澳元门"或影响12只中资股》后,现对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数据的进一步挖掘,重磅推出《中国公司金融危机受损情况报告》。谨供投资者参考
A股上市公司金融危机受损的情况报告
公司
总资产(元)
亏损金额
亏损原因
中国银行
65925.25亿
19.96亿美元
持有美国次按相关债券、持有美国次级住房支持债券(MBS)、美国雷曼兄弟及美国"两房"债券资产缩水
工商银行
93843.47亿
13.14亿美元
工行持有与美国次按相关债券、持有美国次级住房支持债券(MBS)、美国雷曼兄弟及美国"两房"债券资产缩水。
建设银行
73236.31亿
6.73亿美元
持有美国次级按揭支持债券、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相关债券账面缩水
交通银行
24263.66亿
交行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002万美元
招商银行
13957.91亿
公司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
中国人寿
9464.18亿
10.08亿
汇兑损失
中国平安
6663.85亿
157亿
平安投资富通亏损157亿,一次性计提。
中国国航
5.54亿
19亿人民币
国航持有的油料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亏损 汇兑收益消失
东方航空
754.71亿
23.34亿
航油期权亏损23.34亿
深南电
60.02亿
约8亿
油价暴跌石油期权合约巨亏
华能国际
1620.18亿
3.4亿
海外电厂大士能源,由于三季度美元兑新元大幅升值,大士能源美元产生3.35 亿元的汇兑损失。
中国中铁
2341.26亿
19.39亿
179亿元人民币澳元结构性存款,由于澳元的突然贬值导致汇兑损失扩大
中国铁建
2055.28
3.2亿
15.38亿元人民币的澳元存款。汇兑损失3.2亿元人民币
上港集团
576.44亿
全球宏观经济的放缓严重影响集装箱业务
中国铝业
1278.55亿
成本大幅上涨,产品价格受累全球经济而大幅下滑
宝胜股份
29.55亿
5700万
国际铜价大跌,期货合约造成的浮亏
中国远洋
1213.52亿
受困全球金融危机,航运业发展受阻
其他公司金融危机受损的情况报告
公司
总资产(元)
亏损金额
亏损原因
中信泰富
594.73亿
147亿
澳元对美元贬值。中信泰富购买的澳元外汇交易合约大幅下挫
江铜集团
325亿
10亿
子公司金瑞期货在沪铜期货合约上亏损10亿
碧桂园
1163亿港元
18亿人民币
衍生品投资损失
华联三鑫
118.96亿
8亿
期货市场逆势做多PTA失败
中国高速传动
74亿
中国高速传动持有价值10亿元)的股权互换以对冲可转换债券风险
佑威国际
28.1亿
破产
纺织业受经济危机影响抽口大幅下降。融资渠道被堵银行逼债12亿被迫清盘
合俊
8.36亿
破产
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大幅受阻。投资失败
崇高国际
5.22亿
税前亏损3104万港元
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大幅受阻。
保利达
11亿港元
投资杠杆式外汇合约导致巨亏11亿港元
九龙建业
328亿港元
37亿港元
九龙建业持有110亿港元的杠杆式外汇合约,亏损37亿港元。
鹰君集团
315亿港元
鹰君集团持有利率及货币相关衍生资产220万元
中交建
1400亿
中交建持有ZPMC的外汇远期合约
第一太平
58亿港元
第一太平持有衍生债务5000万元
阿里巴巴
67.43亿
阿里巴巴收入的21.628亿元人民币中就有约15亿元来自国际交易市场,而其主要的客户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为业绩蒙上阴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