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型材市场价格_崇明区铝合金价格
1.气垫船的中国发展
2.火力少年王中的烈火队人物简介
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特点?
4.中国各类冷兵器优劣性
5.什么是水翼船?
6.矿产测勘处的区域地质调查及成果
气垫船的中国发展
中国气垫船的发展。从50年代后期起,中国即着手气垫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气垫船的开发。40多年来,在气垫技术方面,通过原理研究、模型试验、中间试验和试用,已基本掌握了全垫升式和侧壁式气垫船技术,进入实用化型号的研制和应用阶段。气垫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适应了军民特种需要,为船舶在特定环境(如浅水急流、江河上游险滩、浅海滩涂和冰雪地区)的航行以及登陆等创造了条件。 50年代后期,为探索气垫新技术,全国40多个单位组织力量,开始原理研究和模型试验,进而试制载人试验车和试验艇。有些单位用航空发动机作动力,用空气螺旋桨推进或喷气推进;有些单位研制的气垫船兼能登陆;也有些单位则研制以陆用为主的试验性地面效应器,名为“漂行汽车”、“无轮汽车”、“气垫飞行器”等等。名称虽不同,但实质均属全垫升式气垫模型。当时这些试验船均未装围裙,操纵性不佳,海上和陆上试验都发现不少问题,只停留在原理性的应用研究阶段。1960年,国防科委副主任张爱萍主持召开全国气垫技术会议,现场展览比试各型试验车和试验艇后,明确以船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决定缩短战线,相对集中力量,循序渐进,对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协作攻关,从此改变了以往“遍地开花”的局面。1961年后,全国处于调整时期,科研经费短缺,物资供应困难,许多单位相继停止了对气垫技术的研究,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
1962年,国家科委船舶专业组组织制订了船舶科学技术发展十年(1963年到12年)规划,将气垫技术的开发列入规划项目。国防科委确定由七院为主,继续组织研究工作。1963年到1967年,东北地区沈阳松陵机械厂利用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相继研制成全垫升式气垫试验艇“松陵l”号、“松陵2”号和“松陵3”号。初期用单层周边围裙,继而改用周边射流火腿形柔性围裙,在松花江、旅顺近海以及辽河水网地区都进行了试航试验。上海708研究所专门组织力量,成立研究机构,于1963年后的五年间相继在沪东造船厂试制总重为4吨级的小型全垫升式气垫试验艇711-1号和711-2号。初期只用硬体周边射流,继而增装火腿形柔性围裙,最后在71l-2号艇上改用囊指形围裙,建成后均先在上海淀山湖和黄浦江反复试验,研究气垫船航行的基本性能中关于飞升、推进、埋首、倾覆、稳性和侧漂等问题。711-2号艇后经改进,用了可变正负螺距的可控螺距空气螺旋桨,全艇机电系统操纵和驾驶由一人集中控制,加上围裙提升与舵联动,使艇的回转半径显著减小,操纵性大为改善,具有顺利驶入河汊、上岸退滩、逾越沟渠等能力,湖面试航航速曾达98千米/小时。1967年在四川江段和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上试航时,在湍急滩流中向上游冲滩成功。该艇返沪后再经改进,又沿黄浦江、长江口驶到舟山沿海进行耐波性试验。在此期间,为探索船体两侧增加入水刚性结构以形成侧壁而便于水螺旋桨推进的术,708研究所又于1966年设计、试制侧壁式气垫试验艇711-3号,经在淀山湖和黄浦江进行航行试验后,又至江、澜沧江及舟山等地进行一系列中间试验,顺利越过激流和泡旋水(其间又进行横稳性及首尾气封、首加水翼等多项试验),取得初步成功。通过上述各型中间试验艇的多项试验,中国从实践上开始掌握气垫技术应用于船舶的基本规律,为试用创造了条件。
1965年冬,国家科委副主任张有萱召开船舶技术政策讨论会,决定促进国内气垫船的发展,并以解决军民急需任务为目标开展试用艇的研制。此后,共有全垫升式试用艇2型,侧壁式试验、试用艇4型,由内河逐步推向沿海深入试验。
右图是登陆演习中的中国“大沽”级(722-2)气垫登陆艇从“934”号登陆舰旁驶过的。
60年代后期,为适应沿海岛屿之间的交通需要,总后勤部委托708研究所设计全垫升气垫交通试用艇716型,18年由沪东造船厂建成。该艇总重16吨,设计载重量2吨,当年在淀山湖试航,航速达100千米/小时。后即调广东海区试用,因发现航空活塞发动机用高挥发性汽油容易引起事故而停止使用。
15年,海军拟试验气垫艇登陆,委托708研究所设计中型全垫升式气垫登陆试验艇722型。在冶金、机械、航空等工业部门和天津市的有关厂所大力协助下,该艇于19年建成调试。该艇总重65吨,设有艏艉门,可装l辆辎重车或1个登陆步兵加强连,载重量为 15吨,艇体为铝质,配用退役返修的航空汽油活塞式发动机4台,总功率为4×1100千瓦,航速达89.8千米/小时。1980年,该艇组织两次长航程试验:第一次来回塘沽、秦皇岛间,第二次横跨渤海湾,绕成山头到达青岛,两次航程共计约800海里。试验结果表明,艇的稳性、垫升性、操纵性和快速性良好,机件、轴系和围裙等在精心维护下能正常运行,但主机故障率高,噪音大,在海洋环境中耐蚀性差,尤其是以高挥发性汽油为燃料不符合实战要求,只能作为中间试验之用。1981年到1982年,以708研究所为主,海军和702研究所密切配合,在青岛海域和东海吴淞口外海组织了两次在3级海情下的耐波性和快速性试验,进行艇体结构振动、围裙应力、应变以及舱室噪音测试,为实用化型号的研制提供了第-手海上实验数据。
60年代后,国内对于侧壁式气垫试用艇的研究十分活跃。60年代后期,为适应川江、江快速交通客运的需要,由708研究所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出侧壁式气垫艇713型,并于11年交重庆轮船公司试用。该艇为铝结构,用国产首批试制的12V135型增压高速柴油机作动力,载客80多名。但由于主机故障多,维修难,经济效益差,故未正式营运,13年后闲置不用。17年,该艇经改装修复,与其它气垫船一起作编队远程试航,由重庆航行至宜宾,又上溯江到新市镇,返回宜宾后又上溯泯江到乐山,再返重庆,全程1500余千米,经受了急流、陡壁、浅滩、大旋涡和急转弯的考验。
1967年,总后勤部委托708研究所设计、求新造船厂建造浅水急流区段用喷水推进侧壁式气垫艇717型。该艇于13年建成,总重12吨,载重2吨,用国产12V150ZC柴油机作主机,功率为220千瓦,航速仅42.8千米/小时,未达到设计要求。该艇于15年后停用,调回708研究所改进,改进后命名为717-A型,其操纵性能良好,靠离码头方便,江中航速达48.5千米/小时,能在拥挤航道中行驶。
70年代开始,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致力于用玻璃钢船体结构、适于水网地区使用的气垫客艇的开发工作。针对内河水浅、湾多、船多、航速不宜过快等特点,研制了双扇联动的5吨全玻璃钢侧壁式试验艇,15年试航成功。
10年,708研究所设计出钢质艇体、玻璃钢上层建筑的沿海侧壁式气垫试验艇719型,主机用3台12V180Z型高速柴油机,每台功率880千瓦。由于十年的影响,该艇延至18年才竣工。该艇航速偏低,只有64.8千米/小时,从福州长航470海里至上海,沿途作多次试验,发现轴系振动、围裙撕裂和尾封积泥等问题。1983年该艇经改进命名为719-1型,艇长增加6.5米,总重增至96吨,客位增加到180名,航速为57千米/小时,经济性有所改善。该型艇由芜湖造船厂承担施工,建成后曾在南京旅游公司营运。
通过上述各型试用艇在内河、沿海进行的大量试验,我们基本上掌握了气垫技术应用于船舶的垫升性、推进性、快速性、稳定性和操纵性等诸多问题的规律,并从实践和理论上开始对气垫船耐波性进行研究,为走向实用化打下了基础。 为推进气垫技术应用于船舶的开发工作早日实用化,1980年5月,院国防工办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气垫技术专业会议。会议认为,中国的气垫技术所以长期停留在试验和试用艇阶段,主要是由于缺乏适用的动力设备系统,以及艇体与柔性围裙材料不配套。鉴于科研经费有限,故需先从研制小型、内河用气垫艇开始,逐步向河口、沿海用中型艇实用化过渡。1982年10月又召开了第三次气垫技术专业会议,检查研究向实用化过渡中发生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有关部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经过五年的努力,主要关键器材设备得到基本解决,气垫艇的开发事业终于进入实用化阶段。
(1)内河用侧壁式喷水推进气垫客艇
80年代初,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与安徽省水运科学研究所合作设计WD401内河侧壁式喷水推进气垫艇,由巢湖船厂建成并小批量生产。该艇总重16吨,有40个客位,航行吃水0.45米,航速达32千米/小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1981年,708研究所对717-A型艇进行第二次改装,命名为717-C型艇,后以此为原型艇,为重庆轮船公司设计、建造了载客54名的717-2型艇“岷江”号,为重庆轮渡公司设计、建造了载客70名的717-3型艇。两艇航速分别为 46.9千米/小时和44千米/小时,客舱噪声在75分贝左右,建成后均在重庆营运,从年10月起连续服务数年,平时由重庆到泸州单程249千米,夏季到宜宾单程372千米,只需6小时到8小时30分,大大缩短了运行时间。
716型全垫升式气垫交通艇
(2)港湾河口用侧壁式气垫客艇
1980年,天津市委托708研究所设计并由大沽船厂建造港湾用侧壁式气垫旅游艇“津翔”号。该艇用耐蚀铝合金建造,推进用2台12V150ZC型高速柴油机,垫升用1台12V150ZC型主机,总功率880千瓦。1983年到1985年,该艇曾在上海至南通线试营运,机械设备可靠,围裙寿命达600小时,各项机件正常,但在海况航行时耐波性欠佳。
1985年,708研究所在719-l原型艇的基础上,设计了719-2型“鸿翔”号侧壁式气垫渡船,由中华造船厂试制,1987年冬交付使用。该船总重123.5吨,用3台进口的 TBD234V16高速柴油机作为主机,航速44~50千米/小时,载客258名,用于上海到崇明的短途客运,使航渡时间从原来两小时缩短至四十五分钟。实船营运表明,其性能稳定,飞升、推进动力装置可靠,围裙寿命已适应营运要求,是实用化的船型之一。
(3)小型全垫升式“气垫吉普”
为了在沼泽、滩涂、淤泥等一般车、船难以到达的地区使用,大港油田指挥部委托708研究所研制可用火车运载的小型全垫升式“气垫吉普”。该艇系用耐蚀铝合金做艇体,配用2台汽车汽油机,功率为2×44千瓦,用导管螺旋桨和囊指型围裙,总重2.6吨,可载客8名。用户使用后,续订4艘。为了减少主机故障率和桨叶颤振,该艇后改用进口的道依茨(Deutz)风冷高速柴油机。该改型艇(7201型)由杭州东风船厂和芜湖造船厂小批量生产,先后已建造17艘,交付有关军区、人民武装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大港油田等用户使用。1987年,河南省旅游局委托708研究所设计、上海飞机制造厂建造用于黄河旅游的7212型全垫升式气垫船。该船于1989年建成,命名为“郑州”号,总重10.3吨,载客33名,用3台道依茨BF6L913C风冷柴油机(1台用作垫升动力,2台用作推进动力),另外配有2只导管空气螺旋桨,分置于尾部左右。该船是用于开发黄河旅游的实用型气垫船。
中国724型气垫登陆艇在进行登陆演习
(4)沿海全垫升式气垫交通艇和登陆艇
1983年,应军事需要,708研究所与沪东造船厂共同负责改装716型全垫升式气垫交通艇。其主机改用3台进口的道依茨高速风冷柴油机,总功率950千瓦,艇体适当加长,改用导管螺旋桨,重新设计了垫升、推进系统和围裙。年到1985年,该艇经反复调试、试航和整修并改善轴系和空气螺旋桨后,各项技术性能均达到实用要求,1988年夏曾航渡南海诸岛,供训练使用。
1983年,409型燃气轮机研制成功,每台功率2205千瓦,燃用轻柴油,满足实用要求。708研究所在722原型艇的基础上,用409型机作动力,设计了沿海中型全垫升式气垫登陆艇722-2型。为提高围裙寿命,改善耐波性能,该艇改用低阻响应围裙;为提高船体结构耐海水腐蚀能力,用了新研制的镁铝合金。该艇配备2台 409型燃气轮机,同轴分支驱动风扇和导管空气螺旋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应用于气垫艇,需攻克诸如机、桨联合控制、进气过滤、排气引射和低工况航行等技术关键。为此,单机在制造厂试车台空负荷试验成功交货后,又进行了模拟气垫船具体条件的各种陆上联调联控试验,以及变工况与机、桨联合控制等性能测定。1986年,动力装置陆上各项模拟试验成功,1987年装船;1988年,大沽船厂建成气垫登陆艇并开始试航;1989年,海上及登陆试验获得成功,后即交付使用。这是中国气垫船技术跨入实用化阶段的一项重要标志。
(5)气垫技术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气垫技术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已有新的进展。1981年黑龙江省水运研究所与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共同设计的200吨级气垫分节驳船,在低速运行时有一定减阻效果,起到节能作用。又如上海船舶修造厂于80年代初利用非自动式气垫平台将该厂制造的低速重型船用柴油机整机运至码头趸船。再如为运送石油勘探、开所需的重型器材设备通过滩涂、沼泽及潮湿等地区,708研究所设计了低速自航气垫平台,总重 80吨,有效载荷35吨,装2台轻12V180柴油机,额定功率各为 660千瓦,1985年由杭州东风船厂建成并交天津大港油田使用。
火力少年王中的烈火队人物简介
崇明中学烈火队
姓名:姚杰 籍贯:中国西昌 年龄:16 性别:男 就读中学:江川市崇明中学 初二(1) 职务:烈火队队长 烈火队创始人 昵称:怪杰(凌亮专用)小杰 配球:雷霆 雪鳞锋 冰魄(叶霜设计的) 性格:稳重,成熟,坚强,帅气,谨慎,勇敢,隐忍,宽容。作为队长认真负责,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努力。外冷内热,有很强的责任感。球品与球技同样出色。 爱好:足球、篮球、悠悠球 理想:当足球队员(小时候) 把中国悠悠球带上国际舞台(被压断右腿之后) 介绍:小时候热爱足球,立志当一名足球队员,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被姐姐姚颖照顾长大,一次交通意外把姚杰的右腿压断,医生断定姚杰不可能再站起来了,姚杰不甘心,自己坚持站了起来,从此姚杰不能再踢足球,转而喜欢上了悠悠球,把悠悠球视为真正的运动,小学一年级入正规悠悠球队,10岁进入国家队,13岁获得国际悠悠球个人赛总冠军 ,一度成为中国悠悠球第一人。到崇明中学创建烈火队,立志要把中国悠悠球推上国际舞台。 擅长:1A 、5A 绝招:超速悬挂、超速打法、极限翻转 姓名:凌亮 烈火队 凌亮
籍贯:中国江川 职位:烈火队队员 烈火队新人 年龄:15 性别:男 就读学校:江川市崇明中学 初一(3) 最喜欢的食物:麻辣牛肉拉面(特别是麻辣拉面里的牛肉,认为牛肉是麻辣拉面的灵魂)、武汉热干面 昵称:小亮 配球:雷霆 雷霆A 雷霆B 雷霆s 光子精灵(叶霜设计的) 光子精灵s(叶斌设计的) 性格:坚强、有毅力,热情奔放,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对任何东西都是报以玩的态度。但遇到重要的事情还是会认真努力去做,为人善良。 介绍:电玩高手,有惊人的悠悠球天赋,但自己不珍惜,加入烈火队,在参加比赛的这段时间里明白了悠悠球是真正的运动,爱上了悠悠球。 擅长:1A 、2A,侧向出球 姓名:罗莉 烈火队 罗莉
籍贯:中国江川 职位:烈火队队员 年龄 15 性别:女 就读学校:江川市崇明中学 初一(3) 配球:幻影光波 擅长:1A线上花式 性格:开朗活泼、善良可爱 特点:运气很好(好的过分!) 口头禅:lucky 烈火队副队长吴永康
姓名:吴永康 籍贯:中国江川 职位:烈火队副队长 年龄:16 性别:男 就读学校:江川崇明中学 初三(2) 配球:独狼 擅长:1A 性格:粗暴,野蛮 ,爱打抱不平,但尊敬队长。 姓名:毕家乐 烈火队 毕家乐
籍贯:中国 江川 职位:烈火队队员 年龄:15 性别:男 就读学校:江川崇明中学 初二(3) 配球:千机变A 千机变B千机变C 性格:个性随和,较易与人相处 擅长:1A线上花式 爱好:画卡通人物 理想:当大师,虽然只有画火柴人的能耐。却从不肯放弃。 姓名:陈凯 籍贯:中国 武汉 职位:烈火队队员
配球:双子星、风火轮 年龄:16 性别:男 性格:外向、随和、但亦有年轻人冲动、高傲的一面 擅长:2A 介绍:武汉热干面店老板的儿子,黄金龙卷继承人 绝招:黄金龙卷 姓名:叶霜 籍贯:中国 烈火队 叶霜
江川 职位:烈火队队员、烈火队经理人 年龄:16 性别:女 就读学校:江川市崇明中学 初二(2) 性格:冷静沉着、善解人意 擅长:悠悠球保养、改装、设计 设计的球:冰魄、雷霆s、光子精灵 姓名:孙伟 籍贯:中国 西昌 职位:烈火队队员 年龄:16 性别:男 配球:玄冥(钨金粒子) 介绍:姚杰的师兄,钨金粒子现拥有者 性格:争强好胜,仇视姚杰,后来和解 姓名:方大堂 籍贯:中国江川 职位:烈火队教练 年龄:30 性别:男 性格:憨厚、随和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特点?
车辆是轨道交通系统中完成乘客运输任务的直接王具,它具有以下特点:
(1)载客能力强。大型地铁车辆可达350人/辆。
(2) 动万性能好。速度快,加速能力强,制动效果好。
3河3(3)安全国福提强。设备先进故陈率低,稳定性、
可靠性强,突发情况下适应
性强。
(9)环境条件好。提供照明空调、 座椅,扶手等。
(5)灵活的牵引特征。根据不同的线路特征,可用不同的牵引方武,郎动力集中牵引和动力分散牵引
76)节能环保车辆牵引动力常用电力牵引。
2.车辆选型的基本原则
2车辆选型应以工程的主要技术条件(线路条体:供电电压等)为依据。
中国各类冷兵器优劣性
长兵器适合马战,短兵器适合步战,狭窄地区如小巷房屋等适合短兵。开阔地带如平原草原适合长兵器。
马战适合长兵器,一寸长一寸强,近身肉搏适合短兵器,一寸短一寸险。
平时打仗几乎都是长兵器,只有在近身肉搏百汇用短兵。符合人体力学。
每一种兵器都有它的优势劣势。
戈是中华特有的兵器,就像一把长柄镰刀,盛行于汉代以前,没有马镫时代不用双手马上根本坐不稳,一般骑兵战斗都坐在战车,你会发现戈其实根本不太方便使用,可是一旦配上战车就能在战场上收割生命,简直就是死神的镰刀,堪称古代坦克般的存在,后来马镫这种改变世界的利器发明后,戈慢慢被淘汰了。
南北朝盛行铁甲重骑兵,盔甲锻造已经有一定的规模,战争就是,如果无法破开盔甲当然杀不了人,所以这时候主要兵器以破甲为主,如槊锤鞭锏等,其中以槊为代表,槊应该属于枪的一种,槊和枪的区别就是无论是锋刃还是杆身都比一般枪都要长,就像一把剑插到加长的枪杆上,其主要作用就是破甲,破甲几乎是槊诞生的理由。
槊是重兵器,古代很多猛将都是用槊的,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正史里都是用槊的,宋代后骑兵少,加上槊的制造成本较高,这种骑兵杀器慢慢减少最后淘汰了。
剑其实作为一种礼器,其实不太适合战斗,佩剑的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一般都是配刀兵才是真正的杀器。
攻城武器
自春秋时期以后,攻城器械的功能可以大致地分为四种:进攻准备;掩护士兵;破坏防守设施;强行登城。
这四种功能则对应着不同的攻城器械。还有筑堙、火攻、水攻以及挖地道、挖墙脚和蚁附等等战法。对应这些不同的器械与战法,守方将必然地开始寻找种种克制的办法,以图解除进攻方带来的威胁。
在中国古代,最主流的攻城武器共有四种:
巢车(准备进攻)
中国古代一种设有望楼,用以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车上高悬望楼如鸟之巢,故名。又名楼车。楼车的名称见于《左传》。宋官方编修的《武经总要·攻城法》中同时收录了巢车与楼车两种,并称楼车为望楼车。据其文字及附图所示,巢车的形制同于《通典》;而楼车的形制则较为复杂完备。
其车体为木质,底部有4轮,车上树望竿,竿上设置望楼,竿下装有转轴,并以6条绳索,分3层、从6面将竿固定,绳索下端则以带环铁橛楔入地下。这种望楼车当是宋代的。
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时,楚共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巢车察看敌情。23年王莽军围攻昆阳时,造高10余丈的大型巢车,用来观察城内守军动态,称为云车。
轒轀车(掩护士兵)
为四轮无底木车,上蒙牛皮抵御城上箭矢,人在车中推车前行,可掩护士卒抵近城墙进行攻击,但无法直接破坏城墙。一车可藏十人左右。
《武经总要》:轀轒车,下虚上盖,如斧刃(其车梯盘勿施桄板,中可容人着地推车),载以四车轮,其盖以独绳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坟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在南北朝的时候经过侯景的改良成“尖头木驴”,据《太平御览》、《梁书》及《通典》,因《通典·兵典》的详细记载:梁将侯景反,兵逼建业,皆危惧。梁将羊侃为守城督,因伪称得外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兵已至近路」,乃少安。贼为尖头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投石车(破坏防守设施)
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中国象棋黑方的炮写作“炮”,就是投石车,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用于攻守城,而且用于野战。
古书中的“抛石”、“飞石”指的就是投石车。古代西方投石车也是主要进攻手段之一,波斯人希腊人都曾经大量地使用过它。
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指在车上用粗竹将石块抛击出去;作为攻坚的手段。其实投石车就是中国象棋黑方的“炮”。
南宋末年,蒙古攻占襄阳中(射雕里郭靖防守襄阳),就首次使用半自动投射的襄阳炮了。
这种抛石车在杠杆后端挂有一块巨大的铁块或石块,平时用铁钩钩住杠杆,放时只要把铁钩扯开,重物下坠,就能抛出石弹。由于人力需求较少,此炮比旧式前辈威力大得多,射程也更远,攻襄阳时,曾抛射近90公斤的石弹,将地面砸出 2米多深的弹坑。
这个就是蒙古的可调节落蛋点的抛石车,又称“回回炮”当年很先进。《明史·兵志》记载:“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
云梯(强行登城)
古代的云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一般认为,云梯的发明者是鲁国巧匠公输般(即鲁班),他曾为楚王制造云梯去攻打宋国。
此事的记载始见于《墨子·公输篇》。可是,关于攀梯攻城的战况,却早在公输般以前,在春秋初期的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唐代,云梯形制发生了改变,底架变大,梯身主体固定,在顶端增加了一个可以活动的副梯,可在登城途中临时架设调整,这样效率更高,保护效果也更好。
宋代云梯发展到高峰,底座变为以生牛皮包裹的车,推梯的人在里面,将主梯也设计为两段,并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其形制大体类似于当时通行的折叠式军用便桥。
后记:
从部落社会野蛮人的小打小闹,到现代文明动辄百万千万的全球大战,可以说,战争一直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即便将来,战争也是、信念、意志与智谋的对抗。
中国古代8大攻城武器
.巢车
巢车又名楼车,主要作为古代攻城的战略性武器存在,是一种专供观察敌情用的瞭望车,车底部装有轮子,可以推动,车上用坚木竖起两根长柱,柱子顶端设一辘轳轴 (滑车),用绳索系一小板屋于辘轳上,板屋高9尺,方4尺,四面开有12个瞭望孔,外面蒙有生牛皮,以防敌人矢石破坏。屋内可容纳两人,通过辘轳车升高数丈,攻城时可观察城内敌兵情况。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时,楚共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巢车察看敌情。23年王莽军围攻昆阳时,造高10余丈的大型巢车,用来观察城内守军动态,称为云车。
宋代又出现一种将望楼固定在高竿上的“望楼车”。这种车以坚木为竿,高8丈,顶端置板层,方阔5尺,内容纳一入执白旗瞭望敌人动静,用简单的旗语同下面的将士通报敌情。将旗卷起表示无敌人,开旗则敌人来;旗竿平伸则敌人近,旗竿垂直则敌到;敌人退却将旗竿慢慢举起,敌人已退走又将旗卷起。望楼车,车底有轮可来回推动;竖杆上有脚踏橛,可供哨兵上下攀登;竖杆旁用粗绳索斜拉固定;望楼本身下装转轴,可四面旋转观察。这种望楼车比巢车高大,观察视野开阔。后来随着观察器材的不断改进,置有固定的瞭望塔,观察敌情。
二.木幔
木幔,是古代一种装有木板作掩护的攻城车。是古人在攻城在对付守城方类似箭石等投掷物时想出的办法,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用草、布、木、皮等各种材料造出一大块东西,挑起悬挂在城墙外,就能对抛射物进行缓冲。它们被称为“籍幕”、“布幔”、“木幔”、“篱笆”、“皮帘”等。《宋书·武帝纪上》:“ 张纲 治攻具成,设诸奇巧,飞楼木幔之属,莫不毕备。”《通典·兵十三》:“以板为幔,立桔槔於四轮车上,悬幔逼城堞间,使趫捷者蚁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谓之木幔。”
三.轒轀车
轒轀(fényūn)车,古代攻城武器名。为四轮无底木车,上蒙牛皮抵御城上箭矢,人在车中推车前行,可掩护士卒抵近城墙进行攻击,但无法直接破坏城墙。一车可藏十人左右。据《武经总要》记载:轀轒车,下虚上盖,如斧刃(其车梯盘勿施桄板,中可容人着地推车),载以四车轮,其盖以独绳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坟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在南北朝的时候经过侯景的改良成“尖头木驴”,据《太平御览》、《梁书》及《通典》,因《通典·兵典》的详细记载:梁将侯景反,兵逼建业,皆危惧。梁将羊侃为守城督,因伪称得外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兵已至近路」,乃少安。贼为尖头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为增加行车的安定性,该器具路轮又增加成为六个,车长为一丈五尺(4.7 公尺),高八尺(2.504公尺)。《武备志.军资乘攻二》记载:古时攻城战车。六轮,上横大木为脊,长一丈五尺,高八尺,上尖下方,外蒙以生牛皮,内载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
四.撞车
撞车,是中国古代量破坏城墙或城门的主要兵器,靠冲撞的力量破坏城池的防御措施。《三才图会·器用五·撞车图说》记载:“撞车:上设撞木,以铁叶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飞梯临城,则撞之。”
五.临冲
临冲,又称临冲吕公车或吕公车,相传此车便是由姜太公发明的,因其受封于吕地,所以尊称为吕公。而实际上,临冲吕公车最早成型应该追溯到宋代,明代才有较多应用。
临冲吕公车是古代一种巨型攻城战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车。车高数丈,长数十丈,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有可供上下,车中可载几百名武士,配有机弩毒矢,枪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坏城墙设施的器械。进攻时众人将车推到城脚,车顶可与城墙齐,兵士们通过天桥冲到城上与敌人拼杀,车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坏城墙。这种庞然大物似的兵车在战斗中并不常见,它形体笨重,受地形限制,很难发挥威力,但它的突然出现,往往对守城兵士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从而乱其阵脚。
1621年,明熹宗派朱燮元守备成都,平息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的叛乱。当时,叛军将成都团团围住,昼夜攻打,用钩梯爬城,在城外垒土山,设工事,居高临下,用强弩射城上守兵。守军用火炮、火箭反击,双方相持不下。这天城外忽然喊声大起,守军发现远处一个庞然大物似的战车用许多牛拉着,向城边接近,车顶上一人披发仗剑,装神弄鬼,车中数百名武士,张强弩待发,车两翼有云楼,可俯瞰城中。战车驱近时,霎时毒矢俱下,城上守兵惊慌失措。朱燮元见状沉着若定,告诉官兵这就是吕公车。立即命令架设巨型石炮,以千钧石弹轰击车体,又用大炮击牛,牛回身奔跑,吕公车顿时乱了阵脚,自顾不暇。
六.云梯
云梯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攻城器具,是古人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它并不是很多作品中最常见到的那种,长得像一个竹梯的东西。这种器具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 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盘(鲁班),其时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命令公输盘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曰“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说明云梯另外一个用途可以登高望远敌情。
战国时期的云梯,从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所示图案判断 ,系由3部分构成: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梯顶端装有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唐朝的云梯比战国时期有很大改进:梯身(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在底盘上;在主梯之外,又增设一具活动的上城梯(副梯),其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谓之飞云梯;云梯的底部则“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由于主梯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的设计,则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同时又保证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与城缘接近,免遭守军破坏。宋朝的云梯结构有了更大的改进,用了中间以转轴联接的折叠式结构,并在梯底部增添了防护设施。此外,上城梯(副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有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等。这些改进,使登城接敌运动简便迅速。明朝以后,由于火器的迅速发展,这种笨重的木制云梯也逐渐被废弃,推出历史的战争舞台。
七.壕桥
壕桥又称为“飞江”或“飞桥”,是古人为了通过城外的壕沟或护城河等障碍,作为攻城军机动性的便桥。我国自战国时代便有使用壕桥的纪录,根据《六韬·虎韬·军用》的纪录中有:“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4.7公尺),长二丈(6.26公尺)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由此可知宋代之前我国在壕桥的发展方面已极为成熟,不但应用了销轴、辘轳等机械装置,其桥宽达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宽达十二丈(37.56公尺)的正面供部队通过。
《武经总要》记载,宋时壕桥已普遍装上轮子,做成车型,以便推徙。所载的宋代壕桥类器材总共有五种,壕桥的宽度是视城壕或护城河的宽度而定,这些壕桥多半是在围城时攻方观测后就地取材制作的。为了运输的方便,壕桥的桥座下有两个大轮子,以便攻城军可以出其不意的部署壕桥,使部队迅速通过桥面,进行攻坚作业。为了确保桥面的安定性,壕桥的前端有两个用来固定的小轮,当小轮陷入对岸的土壤中,就可以使桥更为稳定,此种特殊设计比起前代用许多绳子固定的方法,显然较为进步。而到了唐代,护城河宽达二丈。制造壕桥不易找到巨大木材;桥过长时,使用也不便。 所以当壕沟或护城河过宽时,则利用机构较为复杂的折叠桥。
八.投石车
投石车想必大家也不会陌生,它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如中国象棋黑方的炮写作“炮(石包)”,就是投石车,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用于攻守城,而且用于野战。古书中的“抛石”、“飞石”指的就是投石车。
最初的投石车结构非常简单,只是用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攻楚的时候,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堪称古代远攻武器之王。随着技术的发展,投石车也越来越先进,很多三国游戏中的“霹雳车”就是战国时代投石车的改进形。
中国的投石车在宋代到达高峰,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足见对投石车的重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八种常用投石车,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长达8.76米,发射的石弹45公斤,可射90步,即140多米。也许《武经总要》可能是出于保密或者故意误导敌人的目的,将发石车的射程大大缩小了,实际上根据别的古籍记载和现代科学计算模拟,这种投石车的发射距离不少于500米,这在冷兵器时代,可说是超远程打击了。中国是北宋-南宋时期发明的对重式投石车,金国在灭亡北宋的汴京之战中,一夜之间架设抛石车5000余座,在汴京长达50里的城墙外同时向心突击,金军发射了无数的石弹,以至于汴京郊外当时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块!攻城时先将护城河填平,而后万炮齐发,再辅以大量强弩,一举击溃守城部队的部署,进而出动与城墙等高、可容纳80人的巨型攻城车对城池展开登城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壮观的发射场面,简直不逊于现代战争规模的火力准备!
什么是水翼船?
水翼船是一种船底部装有浸在水中的水翼,航行时靠水翼受到的升力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升离水面的高速船。它的航速可以达到每小时70~130千米,速度是同吨位普通船舶的几倍,而且适航性也很好。
水翼船用高速柴油机做为动力装置,一般用水下螺旋桨或喷水推进装置推进。水翼用不锈钢和钛合金制造,船体一般用铝合金和钢材制造。
水翼船的工作原理与飞机一样。它水翼的断面也与机翼断面的形状一样。当船在推进装置的作用下快速航行时,浸在水中的水翼就因其断面的特殊形状而造成它的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不同,下表面的压力大于上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升力,逐渐把船体抬起。这样就使船所受的水中阻力减小,使船速容易提高。当航速增加到一定值时,升力即大到可以将船体完全抬出水面,使船在水面上掠行。这样,当船高速行驶时,就可大大降低水动阻力,并可减少波浪对船体的冲击。当水翼船停泊或以低速航行时,水翼不产生升力,这时水翼船就同普通的排水型船一样,其船体靠浮力支持。
按照水翼浸水的形式,可将水翼船分为两类:割划式水翼船和全浸式水翼船。
割划式水翼船航行时,有一部分水翼露出水面并割划水面。这种船结构简单,不需要控制设备,自稳性较好,但受波浪影响较大。因而更宜用于内河、湖泊和沿海的高速客货运。
全浸式水翼船航行时,其水翼全部浸在水中,因而这种船稳定性较好,能在风浪中航行,不但能保持高航速,而且失速很小。故宜用于海洋。但这种船没有自称性,必须有一套自动控制系统来保持其升力的恒定和稳定性。
加拿大的船舶专家贝尔工程师于1919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试验性水翼船。这艘船总重5吨,航速为每小时114千米。1957年,前苏联建成的有66个客位的“火箭”号,是较早的实用性水翼船。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都因全浸式水翼船有优良的适航性而争相开发,建造大型的海洋水翼船和军用水翼船,如导弹快艇、鱼雷快艇、炮艇及能携带直升飞机的反潜舰艇等。
1968年,美国海军将两艘水翼巡逻炮艇编入海军部队服役。1969年,其中的“图克姆克里”号开赴越南海区,参加了越南战争,在越南近海作战达6个月。1982~年,意大利海军仿照“图克姆克里”号建造了“鹞鹰”型水翼艇6艘。日本海上自卫队又以“鹞鹰”型水翼艇为原型建造了两艘导弹水翼艇,于1993年3月编入服役。与此同时,民用水翼船也得到很展。美国的“韦斯特水翼25”型船的主机是两台功率为735千瓦的柴油机,推进器选用了空气螺旋桨,船体全部用玻璃钢制造,乘客定员180名,航速达每小时70千米,现已开始运行。日本的“喷水式水翼120”型船较小,乘客定员为120名,航速也是每小时70千米。
近年来,又开发出一种新型水翼艇——水翼双体船。船体由两个线型合理的对称片体组成,水翼置于两片体之间。这种船综合了水翼船的小阻力、高航速及双体船的稳定性等优点。在恶劣的环境下,船的摇摆程度和单体船相比,可减少60%~70%,航速一般可达每小时90千米,是一种颇有发展前途的高性能快速船舶。日本最近推出的全浸式双体水翼船“超级梭400”型,乘客定员为350名,试航速度达每小时85千米,运营速度为每小时70千米。挪威也成功地开发出全浸式双体水翼船“富豪尔卡特2900”型。现在第一条船已建成,乘客定员为160名,最高航速可达每小时90千米。
我国开发水翼船起步较早,在1960年就试制出“长江水翼1号”试验船。1988年,中国船舶研制中心制成“飞鱼”号水翼船,总重15吨,能在水中以每小时52千米的速度航行。1992年初,两艘国产“火箭”号水翼船投入上海至崇明岛、上海至青龙港的航线上进行客运。其中“火箭”1号载客70名,航速约每小时65千米;“火箭”2号载客140名,航速也是每小时65千米。
近年来,为港澳船只设计制造的全自控全浸式水翼船也都先后完工交付使用,其性能优于原有的水翼船。目前正在开发自稳式水翼船系列产品。这一切都说明我国在水翼船研制方面已具有世界水平。几年之后,我国的水翼船也将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矿产测勘处的区域地质调查及成果
葛 旭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一、矿产测勘处成立背景及发展沿革
矿产测勘处的全名为委员会矿产测勘处,成立的目的是为测勘全国矿产,以应对抗日战争的需要。它成立于 1942 年 10 月,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委员会江华矿务局。1940 年 10 月 1 日,委员会将设在云南昭通的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改建为西南矿产测勘处,工作范围限黔滇康三省。1942 年 10 月 1 日,西南矿产测勘处改组为全国性机构,去掉 “西南”两字,改为全国性的矿产测勘处,测勘范围不受省区的限制。1943 年6 月,矿产测勘处因交通过于偏僻,迁至贵州贵阳。1945 年底,矿产测勘处奉命回南京。当时的地址在峨眉路 21 号,即原中国地质学会旧址。1949 年后,第二野战军的万里同志奉命前来接管矿产测勘处。将委员会矿产测勘处改名为南京军管会矿产测勘处,任命谢家荣为处长。后来又隶属华东工业部。1950 年,矿产测勘处再改隶属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亦由谢家荣任处长。1951 年,矿产测勘处成为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组成部分,6 月改为地委会地质矿产勘探局南京办事处。1952 年 8 月地质部成立,它就成为地质部的南京办事处。
二、矿产测勘处区域地质调查概况
1. 准备时期 ( 1940. 10. 1 ~ 1942. 10. 1)
这段时间为区域地质调查的准备时期,简单区域地质调查情况如下:
1940 年
派出 10 队,叙昆铁路沿线昆明至威宁段,个旧、保山、腾冲、兰坪。完成了叙昆铁路沿线昆明至威宁段间 1∶ 10 万地质矿产图,详测威宁、德卓、铜厂河、稻田坝铜矿,宣威倘塘查格煤田,沾益卡居煤田,曲靖茨营褐煤,宣威打锁坡煤田,寻甸县麦浪煤田,叙昆沿线铜铅锌银矿,个旧花岗岩深度之物理探测,兰坪油田,滇西保山、腾冲间地质矿产。
1941 年
测绘地形图面积为 90km2,地质图 60 幅,矿区图 30 幅,云南省三份共 543 幅,贵州省 1 份共 150 幅,西康省1 份74 幅,四川省1 份262 幅,1∶ 50000 昆明附近共8 幅。共派出测勘队 19 队,工作范围涉及滇东和滇西等处共 24 县,镇雄、威信、盐津、大关、彝良、威宁、昭通、鲁甸、水城、会泽、巧家、昆明、文山、祥云、弥度、宾川、蒙化、龙陵、镇康、云县、猛勇,测绘面积 20000km2。详测昭通褐炭、威宁水城煤铁矿、乐马厂铅银矿、文山钨矿,滇西矿产概测,昆明铝土矿。
1942 年
测绘地形图面积为 145km2,云南 1∶ 10 万者 3 份,各 181 幅,1∶ 5 万者 2 份,各 309幅。贵州省 1∶ 10 万者共 150 幅。筑渝间地形图 1∶ 5 万者 2 份,各 77 幅。西康省 1∶ 10 万者共 74 幅。四川省 1∶ 10 万者 1 份,共 262 幅。昆明附近 1∶ 5 万地形图共 8 幅。共派出测勘队 18 队,工作范围除滇东、滇西及黔西外,又扩展至湘南各县。湖南桂杨、常宁、临武,贵州遵义、、黔西、修文、贵筑、大定、毕节,云南师宗、罗平、永善、巧家、东川、禄劝、武定、富民、嵩明、易门、玉溪、峨山,测绘面积 40000km2。详测了水城大河边煤田、水城小河边煤田、威宁二堂拱桥间煤田、水城其他煤田、禄劝寻甸县境煤田、盘县普安县煤田、平彝罗平师宗县境煤田。水城观音山铁矿、赫章铁矿山铁矿、易门铁矿、罗次武定县境铁矿、平彝罗平间铁矿、禄劝县境铁矿、修文黔西县境铁矿。罗平富乐镇老君台铅锌矿、巧家茂租铅银矿、巧家白马厂及万发铜铅银矿、安南花贡铅银矿、彬县保和墟板壁领银矿、禄劝寻甸县境之铅银矿。巧家渭姑铜矿、巧家鱼坪铜矿、永善巧家昭通玄武式铜矿、湖南彬县、桂阳禄紫、禄劝巧家崇明境铜矿。平彝余家老厂锑矿、平彝大核桃冲锑矿、师宗南崖锑矿、安南小场锑矿、缅宁邦卖油榨房锑矿、兴仁县属之下山锑矿。兴仁滥木厂汞矿、普安小屯汞矿、大龙井汞矿。彬县安源锡钨矿、临武香花岭锡钨矿、桂阳常宁大义山锡钨矿、宜章廊村锡矿。
2. 草创时期 ( 1942. 10 ~ 1945)
1942 年 10 月 1 日由谢家荣任处长,指导工作。全处设处长 1 人,共设五课,分股办事,下分总务、测绘、地质、工程、会计五课。22 人到 31 人不等,工友 11 人到 16 人。测勘工作可分三类: 矿产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和其他调查。矿产调查以详测矿区为主,路线及区域地质调查为辅。
区域地质调查情况如下:
1943 年
完成西康南部 1∶ 10 万区域地质矿产图,年共派出 11 队,湖南资水流域、常宁、永兴、新田、宁远、祁阳、江华、湘黔边境,贵州都匀、独山间、贵阳、修文,云南彝良、昭通、鲁甸水城、东川、昆明,西康南部。完成云南会泽铜铅锌矿区的物理探矿,贵州水城观音山探矿,钻探昭通褐煤,西康矿产调查、湖南锡钨矿的继续测勘。勘定水城煤田钻眼及调查耐火材料,黔桂铁路沿线都匀独山间煤矿、贵筑修文铝矿的样,昆明附近铝矿的测勘、湘黔边境汞矿初勘、资水沿线水力地质的测勘。
1944 年
1∶ 2500 贵州贵筑县云雾山铝土矿地形图 1 幅。共派 9 队,贵州修文、开阳、贵阳、平越、平坝、都匀、独山间煤田。详测了平越猫猫营铝土矿、贵阳林东煤田、贵州贵筑县云雾山铝土矿、贵州修文王官区铝土矿、贵州平坝清镇区的初勘、贵筑县中曹司矿、贵州都匀独山煤矿。
1945 年
实测1∶ 5000 贵阳华家山煤田地形地质图1 幅,1∶1 万云南富民老煤山地形地质图1 幅,1∶ 1 万云南安宁草铺铝土矿地形图 1 幅,1∶ 5000 云南昆明马街子地形图 1 幅,1∶ 5000 云南昆明柴村铝土矿地形图 1 幅,1∶ 5000 云南昆明小石坪铝土矿地形图 1 幅,1∶ 2. 5 万四川简阳龙泉驿油田地质图及构造图各 1 幅。共派出 9 队,测绘了四川长寿、巴县、简阳、隆昌,贵州都匀、修文、贵筑,云南富民、个旧,台湾省。详测了四川长寿油田、云南铝矿、云南富民煤矿,派出四川简阳油矿队、贵州贵筑铝队、贵州都匀煤矿队。
从 1940 ~1945 年的抗日胜利,矿产测勘处在日货弥漫,生活费高涨的困难情况下,顽强生存,完成各项工作。其中包括水城威宁煤铁矿床的详勘,昭通褐炭的钻探和滇黔高级铝土矿的发现及详勘,此外还有西康及滇西的概测,川中各地石油的探测。
3. 展时期 ( 1945 ~ 1950)
日本投降后,进入一个更为辉煌的阶段,矿产测勘处已由过去在西南后方的面或线的概测,进而达到后来的点的详测,从地面的地质观察进而达到地腹的工程钻探。在这期间,谢家荣还首先在中国开创了地质调查、勘探承包的先例,在那几年中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发现淮南新煤田,又发现安徽凤台的磷矿和福建漳浦的三水型铝土矿等。1945 ~1949 年,找矿手段又有了新变化,除了肉眼观察外,还用了机械钻探,订购了一批为国内其他地质机构所不大设置的钻机,用汽油发动,装金刚石钻头的岩心钻,从 200 ~500m 一共有十余架,自此使经济地质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生质的变化。
区域地质调查情况如下:
1946 年
共 15 队,河北开滦,安徽淮南盆地、当涂,江苏东海、南京附近,湖北大冶,福建漳浦,江西大余,湖南新化,广东乳源、乐昌、曲江,广西富川、苍梧、宾阳,四川绵阳、遂宁、巴县、隆昌,云南个旧。详测开滦煤田,东海磷矿,福建漳浦铝矿,大冶铁矿,广东广西钨矿,四川中部油田,钻探淮南新煤田,发现淮南八公山新煤田。
1947 年
共 24 队,辽宁海城,河北临榆、唐山、开滦,江苏铜山、东海、、江浦,安徽滁县、蚌埠,江西庐山、宜春萍乡间,台湾新竹,福建漳浦,湖南新化、安化,广西钟山、河池南丹间、田东、田阳、西林、西隆,广东云浮、新会、阳春、阳江,河南英豪,四川巴县、遂宁、南川、绵阳、江油、荣昌、永川、隆昌、威远、自流井、灌县,西沙群岛。详测了东北铀矿,台湾新竹煤田,广西铀矿钻探,湖南新化锑矿,湘江煤田,淮南煤田,详测四川中部煤田,打井总进尺 3000 余米,发现凤台磷矿,福建漳浦铝矿,凤台山金家煤田。
1948 年
共 24 队,南京镇江、江阴、无锡,浙江吴兴、杭州、绍兴、江山,安徽宣城、凤台、淮南,江西万年、丰城、分宜、萍乡、永新、泰和、瑞昌、湖口,广东英德,海南雷州半岛,广西富贺钟区、右江,四川巴县、中江,湖北武昌。详测了台湾地下水,江西鄱乐煤田、丰城余干间煤田,广西稀有金属,钻探土地堂煤田,凤台磷矿、西湾煤田,打钻总进尺 4877m。
1949 年
共 9 队,江苏江宁、栖霞山、宁镇山脉,安徽当涂、大淮南、铜陵,山东招远、莱阳。完成鲁中南区域地质矿产图,大淮南盆地地质矿产,详测玲珑金矿、山东粉子山菱镁矿、莱阳石墨矿、铜官山铜矿,槽探栖霞山铅矿。
1950 年
共 12 队,东北鞍山、本溪、夹皮沟、老牛沟,淮南八公山、定远,鲁南新蒙、安庆以北、胶东东西、南京附近、钻探八公山煤田、定远理想煤田、金岭镇铁矿、铜官山铜矿、栖霞山铅矿。完成各区域路线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详图,共钻探 7900m。探明八公山新煤田储量可达10 亿 t,发现铁岭镇北金召铁金,栖霞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南京附近磷矿、沥青矿,杭州西湖磷矿。
4. 停顿时期 ( 1950 ~ 1952)
1950 年,矿产测勘处再改隶属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1952 年 8 月成为地质部的南京办事处。由于机构的改制,这一段时间只有很少的区域地质调查。
三、矿产测勘处所取得的成果
在谢家荣处长的带领下,短短的 12 年的时间里,矿产测勘处取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重要的成果。
发现 1000 万 t 以上的黔滇一水型铝土矿,10 亿 t 的淮南八公山新煤田,260 万 t 的凤台磷矿,60 万 t 的漳浦三水型铝土矿,以及矿量当时还没有确定的栖霞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安庆以北的许多铜矿,又发现了金岭镇北金召的铁矿。证明叶家集砂铁矿的来源是大别山脉中的含磁铁矿花岗岩。在滁县发现了寒武纪和奥陶纪化石。还有一些小发现,当涂大黄山的矾石矿、桂西的菱铁矿,南京附近的磷矿和沥青矿、山东南墅的蛭石矿,等等。共钻探 1. 2 万 m,是当时中国人在中国境内打钻所完成的最高纪录。
( 一) 矿产方面
1. 煤田 ( 云南昭通褐煤)
1941 年矿产测勘处迁到昭通后,颜祯调查煤田,同年还派顾功叙、张鸿吉、王子昌对其进行了电法勘探,这是经过以电阻系数法测探并以班加钻机钻探加以证实的。这些工作得出褐煤储量估计为 1 亿 t 左右。1943 年派马祖望、江镜涛负责对此褐煤进行两个月的钻探工作,获得总计 1. 4 亿 t 的褐煤储量。这是中国首次使用钻探设备勘探煤田并获得成功的历史记录。贵州水城、威宁的烟煤,当时经过几度详测,储量估计可达 2 亿 t。
1947 年 Junior Straitline 新钻机运到湘中煤田,在湘江公司的磨石塘及湖湘公司的史家坳附近同时开钻,1947 年底,磨石塘钻眼已深达 120m。曾经穿过好几层炭质页岩及砾岩三层,还有一层淡水石灰岩。
其中轰动中国地质界、矿冶界,最突出的为安徽淮南新煤田的发现。1946 年,抗战胜利,淮南煤田告急,亟待开辟新的煤田。1946 年 6 月淮南矿务局邀请谢家荣前往考察,从舜耕山及八公山的弧形构造以及八公山脚下有奥陶纪石灰岩的出露,谢家荣推想八公山附近的平原地带有赋存煤层的可能。以后又发现距离煤层更近的石炭、二叠纪灰岩隐约出露于平原之中。虽然为冲积层覆盖,并无露头。他认为除非有断层或褶皱等意外情况,煤层存在应该没有问题。1946 年 8 月初至 10 月底,地形勘测及地质调查,大致竣工。淮南新煤田可大规模开。不到 1 年的时间估计储量 4 亿 t。1950 年,在八公山打 500m 的深井 3 个,以供建设新井的准备,新煤田的储量达 10 亿 t 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淮南煤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煤田是地质学理论和钻探而获得的最好的例子。
除淮南外,经过调查与钻探的尚有湖南中湘煤矿、南京附近煤矿、河南英豪煤田、湘赣铁路宜春一带的煤田、开滦煤矿区东南部及西北部国营矿区,安徽宣城、怀远、大通煤田,江苏镇江煤田及徐州贾汪煤田还有台湾新竹煤田。1950 年,在山东淄川煤田,为建设新井而打,共钻 200 余米,已经打到大煤层,完成任务。
2. 铜矿
铜矿 1944 年被发现在安徽省铜陵县,表面俱为铁矿,厚约 20cm,在铁矿下发现铜矿,厚 50cm,长约 100cm,宽 80cm,成囊袋状,矿石为黄铜矿,矿产概算约 200 万 t。1950 年 6 月起陆续派人前往该区调查钻探,除扩大了铅矿区范围外,还发现了铜的指示植物———海州香薷,即俗称所谓铜草。1952 年正式成立了 321 地质队。40 年来的勘探证明,铜陵是中国重要的铜的冶炼基地之一。
3. 磷矿 ( 安徽凤台磷矿的发现)
中国是农业国家,农业的增产和持续,大部分靠肥料,磷肥是基本而重要的肥料。1946 年,从苏北、皖北到江西中部,不断试验,除了在结晶片岩系及第三纪湖成层中发现若干含磷层外,1947 年 3 月赵家骧、燕树檀、李庆远在安徽凤台无意发现了磷矿,这是矿产测勘处的又一重要发现,这与云南昆阳磷矿同属一式而产于寒武系底部的水成磷矿层。详测的结果,证明它平均层厚1m,平均含五氧化二磷20% 的磷矿石共有259 万 t,露头明显,开容易,地处淮海之滨,运输尤为便利。虽然含磷成分在当时尚不能加以利用,可还有若干优点,如能用去氟法制炼磷肥,与东海的富矿相掺和,就可得到合格的和满意的料剂。同时指出了昆阳式磷矿可东延达数公里,并且是有远景地区。
江苏东海磷灰石矿山地质结构较为简单,全区是一个向西北倒转的背斜层,含矿层150m,测量的剖面 15 个,绘制了 1∶ 5000 地质地形图。
4. 铝矿
矿产测勘处应用系统的科学方法,发现了低矽高铝的富矿层,并经过各种分析方法确定了滇黔所产之富矿均属硬水铝石,有一部分为软水铝石,从而提供了冶炼的参考和研究途径。根据当时粗略估计,两省铝矿储量可达数亿吨。其中福建漳浦铝矿的新发现,最为突出。1945 年南延宗在云南中部发现了铝土矿,但未宣布地点,后来昆明炼铜厂炼铝,认为这种**多孔的矿是 Boehmite,与贵州是不同型,后发现了白色高级铝土矿,并证明**者系由白色矿风化而成。铝矿在中国当时一直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抗战以前山东博山的铝矿以及抗战期间滇黔两省的铝矿都一时难以应用最经济的拜尔法处理。福建漳浦铝矿,是福建省土壤地质调查所宋达泉、俞震豫于 1942 年调查闽南土壤时,首先发现,并经著文论述,但仅仅是红土中的几颗结核状的物质,并且成分优劣不等。1946 年 9 月,殷维翰、沙光文赴闽南漳浦一带,进行初步测勘,他们集了大量样品,含二氧化硅仅7% ,氧化铝则高达 59% 。经研究以后,果然证实的确是三水铝石,这是在中国第一次发现用拜尔法处理的铝矿,当时随即开 200t 矿石运交铝业公司。漳浦铝矿的发现,不仅可以解决铝的需要,节省外汇的消耗,而且在以后认识华南铝土矿的产状,指出探测铝矿的方针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5. 地下水
1948 年秋,调查地下水。郭文魁、刘汉及钻探顾问戴维斯前往钻研地下水地质及协助钻探水井,在两个月的时间共调查了台南台中及屏东一带。西部沿海一带冲积层和台地砾石层分布很广,其中蓄水很多,普通浅井数十尺就可得水,100 ~ 200m 以下常为喷水井。台南高雄区是沿海平原,为喷水泉。
6. 铅锌矿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发现于 1948 年,谢家荣在锰矿废石堆里发现黄绿色六方柱状的晶体,为含铅的矿物,确定为磷氯铅矿,打了 4877m 钻眼,发现栖霞山铅矿、下蜀的钼和桂西的菱铁矿。钻井尺度 1800m。1950 年 8 月 9 日打到铅矿,证明为铅锌矿。大约有4000 余吨的可以炼的氧化铅矿,栖霞山铅锌矿床的发现看来并不轻松,经历了三四年的探索和研究,这是一个以谢家荣为代表的多人智慧而发现一个矿床的最好例子。
7. 石油
石油为国防重要,矿产测勘处在抗战刚刚胜利的时候去勘察过一次油矿外,还在四川重庆沙坪坝一带测绘 1∶ 5000 地质图,派了 3 个调查队去遂宁、绵阳一带详测地质构造图并拟定各处的钻眼位置。1948 年在遂宁缓背斜下钻,一台钻机,在白垩系红层中见到少量轻油,以气为主。此区的钻探工作后来转移。1948 年在简阳龙泉驿背斜下钻,见气,此区工作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同年在绵阳江油构造区测图,下钻较晚。
1945 年谢家荣调查了一些含油地区,并编写出版了 《四川赤盆地及其中所含之油、气、卤、盐矿床》和 《再论四川赤盆地中之油气矿床》两篇文章。他提出高背斜与低背斜及行列背斜理论,认为两大背斜所夹持的大向斜中又有低小背斜隆起,此低背斜轴部所在,常为白垩系、侏罗系岩层发育之地区,是含油最有希望的地区。
1945 年 12 月,对的石油和天然气进行了调查。认为虽有适合于积聚油气的构造约 35 个之多,但历来产油气数量很少,原因是第三纪 ( 古、新近纪) 时,造山运动过于剧烈,地层倾角陡峻,褶皱断裂强烈,油气多已散失。
1947 年 9 月在委员会急需石油的情况下,谢家荣要求矿产测勘处在找油查气方面多投入力量。当时根据已知油气显示区,在四川石油局和地质调查所已经开展和调查的矿区与远景区之外,初步拟定了两个踏勘区与 3 个普查勘探区。调查了四川华蓥山,江津石油沟、隆昌圣灯山、自贡盐井、峨眉山、遂宁、简阳龙泉驿、绵阳江油、灌县、汶川、茂县等地区的地层与结构。此项工作于 1947 年结束。1948 年 12 月 27 日,召开四川石油地质座谈会,约请中外地质学家勘测,复聘英国 M. W. Strong 入川调查,其结果认为四川有油,值得继续钻探,并指出钻探四川石油必须详细研究红色地层。四川虽未见大量石油,但可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四川原油层似有多层,有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的海相沉积,有很好的储油层,决定详细测量,定出钻井位置,调查三叠纪背斜层。右江生油层之踏勘,在广西右江田阳发现油苗,提出第三系 ( 古、新近系) 为可生油层,1948 年结束。
8. 钨锑锡
湖南新化锡矿山锑矿是抗战胜利后矿产测勘处调查的重点之一,虽然之前,已开10 年,但它的结构,依然不清楚。1947 年先后有两队人员考察,又运去两架新式钻机,第一钻眼在欧家冲东的坝塘山,1947 年 12 月 17 日开工; 第二眼在陶塘于 12 月 28 日开钻,进行顺利。关于该处地质调查钻探,矿产测勘处主要地质工程人员论证颇多。
9. 铀矿
铀矿是发展原子能的基本原料,对于国防及将来的经济建设,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全世界的地质工作者几乎都在注意这种稀有矿床。矿产测勘处调查了广西钟山黄羌坪和辽宁海城的铀矿。
10. 铁矿
山东金岭镇铁矿 1950 年 5 月钻探队用美国先锋式 200m 的汽油机一架试探,杨庆如、韩金桂、王达舜负责,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的秦馨菱协助,在 180m 处发现磁铁矿体。186m未见底,金岭铁矿区没有地面矿块的干扰,地形平坦,磁性异常,特别强大,为理想的磁测区。这次勘探为自从中国施行物理探矿以来最重大、最实际的收获。这是磁测与钻探同时进行,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11. 磁铁矿和萤石
1948 年调查了浙江绍兴的磁铁矿和江山萤石,赵家骧、马子骥、王宗彝负责,矿体分布于东西两区,矿质纯粹,含铁率为 60% ,西区成脉状,南自李家湾,北达双峰尖仙人洞。全长 1000m,厚 3m,可达五六百万吨。交通方便,矿质极佳,且含萤石,易冶炼。江山南边相距 20km 的上台镇附近,有两条萤石矿脉。全长 1000m,厚半米到两三米不等,脉中除萤石外,可见石英,占 10% ,萤石以白色为主,一部分呈浅紫色和绿色。精确测量,共得确实矿量 843688t,可能矿量 170 万 t。
12. 海南岛的矿产
海南岛之矿产,国人前往调查者很少,近期马祖望、谢庆辉参考日本人调查报告,编写了海南岛矿产调查报告,主要矿产如下。
( 1) 铁矿
铁矿为海南主要,产地分布甚广,位于昌江县、保亭县、乐东县、文昌县、乐会县、理善港附近。石碌铁矿: 石碌山位于海南之西岸。田独铁矿: 位于崖县白石岭西端及黄泥岭之北,西距榆林港约 12km 成白色乃至淡**砂质粘土。其他铁矿: 大岭铁矿在崖县之西北。雁岭铁矿: 崖县东北 50km。南丁岭铁矿: 田独铁矿西北 5km。玉山附近矿:位于崖县干家东村之北。河头仔坑尾村: 文昌县城之北。迈豆岭: 文昌县之南。西岸岭:烟塘市西北。嘉积市: 海南岛东湖尾村。南牛岭: 嘉积市东 8km。岭上圆: 龙滚市西南1km。万宁童滚间: 万宁童滚间公路。理善港附近: 临东市之东。
( 2) 锰矿
东石碌锰矿: 位于石碌铁山之东,总长度 400m,产量为 82 万 t,铁锰成分不足,硅酸成分过剩。水头圆锰矿: 榆林东北 13km,约有储量 21000t。加茂川锰矿: 加茂川下之南 5. 5km,无大价值。
( 3) 钨矿
南朋岛及舍市两处,位于广东阳江县之东南,宽 15 ~20m,含矿 0. 5% ,被日本人集尽。
( 4) 锡矿
位于翔岭、西田及军屯等几处,可面积 4013000m2,含锡石量 986280t。
( 5) 铜矿
不多,位于石碌山之西部。
( 6) 铅银矿
位于九所之东北,相距 10 ~12km。
( 7) 金矿
以砂金为主,分布于各河溪上游,有乐安、石岗栈、新宁坡、纱帽岭及海军市五处。乐安之北,昌化大江沿岸一带,厚 1m,乐安附近砂金,分布区域广,故颇有试探之价值。石岗栈位于陵水上游,无价值。
新宁坡二甲村间砂金,位于北黎东约 25km,品质不佳,纱帽岭附近砂金位于那大市南 19km,品质尚可。澄迈县加乐脉金矿位于牛肠岭西北一带,厚 1 ~2m,好劣不均。昌江大岭脉金矿,延长有 500m,宽 2m。
( 二) 设备方面
矿产测勘处对物理探测工作十分重视,完成电探工作多种,配合全国大规模矿产测勘,1946 年 4 月起,增加人员 6 ~7 人,并拨款千余万元,向美订购设备,并做了设备到达前的准备。
1) 充实设备;
2) 配置电波法探测仪器,正积极进行;
3) 配置磁性探测的校核设备;
4) 地面电探及油井电测设备;
5) 放射性矿物的检测及野外探勘仪器,并试配放射性测井仪;
6) 协助石油探测工作,配置必要的仪器如岩心定向仪;
7) 试配地化法直接探油仪器;
8) 试配自动连续不用电缆的油井电测。
四、结束语
矿产测勘处在成立的短短 12 年里,经历了战乱、经费紧张、交通不便等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在谢家荣处长的带领下,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同时为新中国的区调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地质学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是非常难得、值得敬佩的。
参 考 文 献
[1] 四川盆地及其所含之油气卤盐矿床 . 地质论评,1945
[2] 淮南新煤田及大淮南盆地地质矿产 . 地质论评,1947
[3] 王育麟,石宝珩 . 谢家荣教授对中国石油事业的贡献 . 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 ( 王鸿祯主编)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 郭文魁,殷维翰,谢学锦 . 谢家荣与矿产测勘处———纪念谢家荣教授诞辰 100 周年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9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