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和伊拉克石油价格比较_沙特和伊拉克石油价格比较一样吗
1.石油出口国排名
2.美国打伊拉克花了几千亿美元得到石油了吗?听新闻说大部分是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在那开发。
3.海湾战争简介:海湾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4.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5.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区和国家是什么?
6.伊拉克油气丰富,为何美国攻打伊拉克却没有拿走一滴石油?
石油出口国排名
石油出口国排名:
1、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成立于1932年,占2018年世界石油出口的16.1%。
2、俄罗斯
俄罗斯(Russia)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18年,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占世界石油出口的11.4%。按照规模衡量,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美国的两倍。
3、伊拉克
伊拉克(Iraq)成立于1932年,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2018年,伊拉克石油出口占世界出口的8.7%。
4、加拿大
加拿大(Canada)是北美最北端的国家,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2018年,加拿大石油出口占5.9%。据估计,加拿大拥有10%以上的世界石油储量。
5、阿联酋
2018年,阿联酋(United Arab Emirates)出口了世界石油总出口的5.2%。
6、科威特
2018年,科威特(Kuwait)出口的石油占世界总量的4.6%。
7、伊朗
伊朗(Iran)是中东陆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伊朗在2018年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量的4.5%。
8、美国
美国(United States)位于北半球,与墨西哥和加拿大接壤。美国在2018年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量的4.3%。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自2014年以来,美国的国际原油销售量增长了近300%。
美国打伊拉克花了几千亿美元得到石油了吗?听新闻说大部分是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在那开发。
美国参加二战,尤其是欧洲战场,死伤了几十万人,无数的金额。战后还以3百亿美元帮助欧洲复兴。它得到了什么? 土地?资源?金钱? 伊拉克战争:这要从两伊(伊拉克-伊朗)战争说起 -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伊战争的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伊朗伤亡和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伊拉克因战争向阿拉伯国家大量举债,单科威特就超过150亿美元。伊拉克因此希望OPEC减少产油量,提高油价,以便伊拉克能从石油获得更多的利润还钱。但科威特反提高产油量,使得油价大跌,想逼迫伊拉克接受两国间长久各种纠纷的方案。结果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将之划为伊拉克的第9省。海湾危机爆发。第一产油大国沙特与伊拉克有一千千米的边境,也纠纷不断。沙特怕伊拉克藉机入侵,联合科威特向联合国求救。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否则国际社会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伊拉克拒绝。1991年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从沙特提供的基地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大败伊军。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出。2月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海湾危机的12项决议。海湾战争宣告结束。战后数年内联合国派各检查小组进入伊拉克依决议检查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况。伊拉克违反决议,百般刁难。联合国小组屡次无功而返为后来伊拉克战争埋下伏笔。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萨达姆有个表弟绰号“化学阿里”。曾以毒气弹杀死国内8千多库尔德族老**女)绕过联合国,与多国联合对伊拉克进军。打垮萨达姆政权。
现美国已自伊拉克全部撤军。只留少数的教导员。
伊拉克在过去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从西方媒体引述的统计数字就可以看出来。
伊拉克:在萨达姆时代,完全是独裁统治。虽然也有〝选举〞,但每次都是萨达姆高票当选,他拿到的选票有时超过全国总人数。当然,这些"票"也并不都是作假,萨达姆大搞个人崇拜,广大民众被洗脑,崇拜"伟大领袖"。《纽约时报》曾刊文讽刺说,在八十年代,个人崇拜文化让伊拉克的1,700万人口翻了一番,成了3,400万,其中有1,700万人民和1,700万萨达姆肖像(遍布全国各地)。
在结束了萨达姆的专制统治之后,伊拉克不仅实行了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全国性选举,由此产生了民选***,政局稳定,而且伊拉克的经济也发生重大变化。
在萨达姆统治后期,伊拉克人口2,600万,人均GDP只有625美元,通货膨胀率高达三位数。现在,伊拉克人口增至3,500万(增幅35%)。人均GDP增至4,600美元(增了七倍半)!通膨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一百多,降到6%。在全球经济成长缓慢的情况下,伊拉克的经济却快速成长,2006年,遽增17%!2011年成长9.9%,2012年成长10.2%。
经济成长名列前茅
伊拉克的经济之所以发生巨变,是因为走向市场经济:战后第二年——2004年,伊拉克就改革税率,实行单一税率(flat
rate)15%,由此进入全球实行单一税率的27国(地区)行列——香港(14%)、新加坡(16%)、爱尔兰(12.5%)、俄国(13%)等。
伊拉克并把关税降低到5%,制定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大量外资,尤其是国际石油巨头。由此使伊拉克的石油产量迅速上升:在刚开始的2004和2005年,就分别成长了7%,2006年,石油生产设施修复重建完善之后,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大幅成长了40%!
国内官方媒体当年渲染说,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主要目的是为了占取那里的石油。但美国在铲除了萨达姆后,马上把当地的石油管理权等交给了伊拉克新政府的石油部,等于交给了伊拉克人民。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金米特(Robert
Kimmitt)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说,"美国把石油主权交给伊拉克人民之后,没有想做任何一点影响伊拉克石油政策的事情。"
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拉克
而且近年美国在本土的石油开采剧增,去年底美国石油产量已超过沙乌地阿拉伯和俄国,成为全球第一。而中国,目前则已占据了伊拉克最大开采份额。所以当伊拉克ISIS闹事时,最着急的其实是中国。
现在无论人口成长率,还是经济成长率,伊拉克都名列世界前茅!这些成就,都归功于结束了独裁统治,实行了民选制度,并走向了市场经济的道路等。
海湾战争简介:海湾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1922年,英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签订了一个条约,将科威特作为英国的保护国,但是,伊拉克方面认为科威特是其领土的一部分,这引发了两国之间的疆界争端。
1940年代,伊拉克政府曾试图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将其并入伊拉克。这导致了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紧张关系。
20世纪50年代,科威特在伊拉克的帮助下开始开采石油,并开始将石油出口到国外。这引发了伊拉克的不满,伊拉克认为科威特的石油资源是伊拉克的一部分。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将其并入伊拉克。这引发了海湾战争,科威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并成功解放了自己。
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历史关系非常复杂。在疆界、政治和石油等方面都曾发生过争端和冲突,这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突然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军队出动了约12万名士兵,近2千辆坦克和近2千架飞机。
当时,科威特的国王和其他高级政府官员正在国外。伊拉克军队迅速占领了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并向南进攻。
伊拉克入侵后,科威特人民和政府迅速组织抵抗。科威特人民组织起义,对伊拉克军队进行了游击战。
同时,科威特政府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寻求军事援助和制裁伊拉克,科威特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关闭银行、切断水电等,阻止伊拉克军队的进攻。
二、海湾战争的爆发和影响
美国和其他联盟国家迅速组建联盟,向科威特派遣了大批军队,并于1991年1月开始了海湾战争。联盟军队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战争后,于1991年2月解放了科威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过程是迅猛而残酷的,但科威特政府和人民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抵抗,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最终,联盟军队的介入和斗争,解放了科威特。
海湾战争后,美国开始将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安全视为国家战略利益,并通过加强与海湾国家的合作、扩大军事存在和维持海上通道安全等方式来保护这些利益。
美国在战后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干预,并通过支持民主化、发展经济、增加文化交流等方式,试图在该地区推广美式价值观和利益。
海湾战争后,美国继续加强与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的关系,并通过提供安全保障、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等方式,加强了与盟友之间的合作关系。
联盟军事行动,海湾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美国通过建立联盟,组织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军事行动,解放了科威特,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赞誉。这也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海湾战争对美国的海湾战略和地区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和角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这些利益。此外,美国对于盟友的重视和联盟军事行动也标志着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三、海湾战争的意义
在海湾战争中,除了军事行动外,联盟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手段来支持战争。其中宣传战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非军事手段。以下是该手段的主要内容:
海湾战争是第一次实施大规模宣传战的战争,联盟国家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宣传联盟国家的正义性、科威特的遭遇、伊拉克的侵略行为等。
联盟国家的宣传手段非常多样化,他们制作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包括海报、传单、视频等,以传达战争的目的、胜利的重要性以及伊拉克的罪行,联盟国家还利用音乐、文化和体育等方式加强宣传。
联盟国家的宣传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成功地将战争宣传到了全球,并让全世界知道了伊拉克侵略的罪行和联盟国家的正义行动,宣传战也有助于增强了联盟国家士气,促进了军民团结,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四、观点
在海湾战争中,联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手段,其中宣传战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宣传战通过利用多样化的手段,成功地将战争宣传到了全球,提高了联盟国家的士气和国际社会对战争的支持度。
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产量、消费需求量、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世界石油储备量这些市场因素,又包括战争、意外事件等非市场性因素。由于非市场因素的随机性太大,本节打算从市场因素出发,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分析这些市场因素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4.3.1.1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产量、价格政策
为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统一和协调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政策,1960年9月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下,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与会代表在巴格达聚会,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初成立时只有上述5个成员国,后来又加入了6个,欧佩克现有11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加拉瓜、卡塔尔、沙特、阿联酋和委内瑞拉。
目前,OPEC已探明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8%,但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图4.12为OPEC在1960~2002年期间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份额变化。OPEC市场份额的高峰出现在1973年,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5%。此后由于石油危机引起的高油价导致世界经济萧条,石油消费量锐减,以及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能源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墨西哥、英国北海油田、北阿拉斯加等许多大油田的相继发现,加上其他非OPEC国家受高油价诱使增加产量等原因的综合影响,OPEC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跌到最低时只有30%左右,但1986年后的低油价刺激了世界石油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对高成本油田的投资和石油勘探投资,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使得对OPEC的石油需求量增大,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主要由欧佩克来满足,OPEC的石油市场份额开始缓慢上升。近年来由于非OPEC,特别是俄罗斯等国不断增产,OPEC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基本上稳定在40%左右。虽然目前只有40%左右的产量份额,但由于OPEC还留有约600万桶/日(或3亿/t年)的机动生产能力,这是其他石油生产国所无能为力的。世界上有50多个非OPEC产油国,他们以不足1/4的已探明储量,生产着占世界60%的年产量。因此,这些非OPEC石油生产大国,如俄罗斯等,基本上都已开足马力在生产。
凭借巨大的剩余生产能力,OPEC可以在国际原油价格超过市场承受能力、对主要石油进口国的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增加产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此阻止油价的上涨并进一步降低油价;反之,当油价过低对石油出口国收入和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减少产量,缓解供过于求的局面,阻止油价的继续下滑,促使油价进一步回升。OPEC根据市场状况,通过剩余生产能力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进行调节,力争将世界石油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从目前阶段看,虽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限制和制约了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但它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有时甚至能够操纵国际油价的涨落。尽管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总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60%,但各国均按自己的行为方式生产,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行动,所以单一非O PEC国家的产量通常无法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图4.12 OPEC石油产量份额
(据h tp://www.eia.doe.gov/emeu/aer/pdf/pages/sec11_10.pdf)
此外,由于OPEC有大量的已探明石油储量,许多长期预测都表明将来世界对OPEC资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从长期来看OPEC的石油份额有增大的趋势。因此,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仅不会降低,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所以如果OPEC能够协调好各国的利益,做到行动一致,将油价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应当是一件较有把握的事情。
OPEC原油价格指的是沙特阿拉伯轻油(Arab Light)、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Sahara Blend)、印度尼西亚米纳斯(Mlnas)、尼日利亚邦尼轻油(Bonny Light)、阿联酋迪拜油(Dubai)、委内瑞拉蒂朱纳轻油(Tia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轻油(Isthmus),7种原油市场监督价格的平均价格,O PEC利用这个价格监督国际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OPEC从1999年9月以后开始研究价格带机制,并从2000年3月起开始正式实施这一机制。所谓价格带机制就是事先设定一个价格幅度,如果实际价格超过或低于这个幅度一定时间,就通过调整产量使价格回到设定的幅度内。欧佩克进行的尝试和各国货币当局为回避外汇大幅度变动而介入外汇市场的做法相似。
2000年10月开始,0PEC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使油价在2001年9月之前都维持在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中。但到2001年9月美国爆发“9.11”事件,虽使油价一度上涨,但随后因国际石油市场担心美国经济将受重挫,带来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加上产油国为了维持国际稳定而暂停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未在需求降低时进行减产,使油价在2001年10月跌至低于每桶20美元,甚至到2001年11月接近16美元/桶。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因为冬季需求增加,且OPEC和非OPEC产油国也确定进行减产,油价才重新回到价格机制带中。2002年底和2003年初由于美伊战争和国际投机力量的双重影响,国际油价一度冲高到33美元/桶。但战争开始后油价迅速回落,此后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油价基本上控制在OPEC的价格机制带中。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日趋紧张,重建问题又困难重重,人们担心中东地区动荡局势将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石油供应紧张,加上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 PEC 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减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3年油价不断振荡上行,2004年4月以后更是一路上涨,完全脱离了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图4.13为2001~2004年11月OPEC一揽子油价走势。应该说在平稳时期OPEC的产量政策效果还是比较有效的。
图4.13 OPEC一揽子价格走势
(据EIA/OPEC通讯社)
4.3.1.2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原油产量作为供给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原油产量由OPEC和非OPEC原油产量两大块构成,OPEC和非OPEC的产量波动引起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波动,进而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图4.14和图4.15 分别反映了1960~2002年期间OPEC、非OPEC和世界总的原油产量变化趋势和波动状况。
图4.14 原油产量波动
图4.15 石油产量波动
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来的30多年里,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的解体,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出现微弱的下降外,其余时间里非OPEC原油产量基本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世界原油产量的波动主要来自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表4.2,表4.3)。OPEC组织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原油产量稳步上升,波动较小,但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产量波动较大。其中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大的石油危机,OPEC原油产量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80年代初期O PEC原油产量大幅下降,从而导致世界原油产量发生相似的波动。
表4.2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性统计量
表4.3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图4.16明显地看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世界原油产量的剧烈波动与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几乎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OPEC原油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4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而非OPEC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只有0.278,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由于OPEC和非OPEC共同提供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所以两者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为负(-0.062)也说明了这一点。但由于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是随着供需、经济发展等情况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两者的这种反向关系很微弱,是不显著的。因此,OPEC原油产量波动是造成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一个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进而也是造成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原因。
既然OPEC原油产量变动是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OPEC产量变动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和波动起了一定的作用。图4.16反映了1970~1998年期间OPEC原油产量与世界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
图4.16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在OPEC原油产量波动的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从1970年初的每桶3~4美元上涨到每桶30多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原油产量稳步上升,原油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中东石油禁运打乱了石油产量的稳定走势,造成恐慌,使得原油价格迅速上涨。但随后OPEC组织进一步减产,原油价格仍然下滑,显然这就不是供给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由于前一阶段高昂的原油价格造成世界经济的萧条导致需求减少所造成的。所以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不呈完全反向变动关系,这也可以简单地说明O PEC组织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或左右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
4.3.1.3 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与世界石油需求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时,由于各行各业扩大生产,需求的能源量相应增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工人或更长的工作时间或劳动强度,从而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可能导致居民对生活能源使用的增多;相反,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时,各行业相对缩小生产规模,导致作为原材料的石油需求量减少,由于各部门生产规模缩小,或减少了雇佣劳动力或缩短了工作时间或降低了工作强度,使得居民收入也随之减少,这又进一步减少了居民对生活能源的使用。所以,能源消费量与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一些文献从实证角度也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存在性。
4.3.1.4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石油储备在将各种市场波动传送到油价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库存在国际石油市场这个大系统中处于调节总供需量的地位。其数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石油市场进出口量的变化(抛出库存可使进口量减少,购进库存则使进口量增加)。库存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调节进出口量的“水库”。库存(物流)变化(即库存油在市场上的流量大小与方向)主要受供求差额、库存目标量、经营决策等信息流的制约与调节。它是一个累积性数量,与油价走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图4.17)。
图4.17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1)20世纪80到90年代,油价基本处于经库存调节后的相对平稳的收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10多年里,除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海湾危机中有很短的一段时期出现了每桶原油价格超过30美元的情况外,油价一般都在每桶15~25美元的较小范围内波动。鉴于石油是中短期需求价格弹性极低的商品,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的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是处于OPEC组织和西方石油大公司都无法完全控制局面的条件之下,石油价格应该有相当大的波动空间。而这种大波动没有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是与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巨大石油库存储备的存在和合理使用有相当大的关系。
(2)1997年起的油价动荡与同期储备量较大的变化有关
从1997年初开始,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石油需求锐减,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储备量开始持续上升,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库存储备总量在460Mt到480Mt之间窄幅波动的局面。1998年1月一举突破500Mt大关后继续扶摇直上,1998年8月份达到526Mt的高峰。库存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反映了当时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严重情况。虽然库存的迅速增加有助于大量吸收过剩的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价格暴跌的压力,但是油价的急落还是几乎同步而来。到1999年2月,油价跌破了每桶10美元的心理线。这说明在1997年以后制约世界石油市场的大环境条件方面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3)如果没有库存调节,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
有研究表明,即使原来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也会由于经济增长的变化、节能、替代能源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也可能破坏原有的平衡,使油价波动不可避免,并且由于产、消双方调节不能合拍,使得油价有暴涨的趋势,甚至很长时间内不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而没有像在可调节库存的条件下出现的油价波动渐趋平缓收敛的迹象。
因此,无论是在过去的相对稳定时期,还是在剧烈变动时期,库存的存在都有助于抑制或缓解油价的过激变化。
因此从长期来看,OPEC原油产量、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和OECD石油储备量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
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区和国家是什么?
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区和国家是伊朗。
从进口来源看,俄罗斯、安哥拉和沙特一直稳居前三,但是近三年沙特的进口比重下降,俄罗斯开始占据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这是因为俄罗斯和中国接壤。
通过管道运输有利于节约成本,因此也推动了中俄的能源合作。而安哥拉一直是非洲对华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因此可见中国帮助非洲开拓石油资源是一个互利共赢的选择。
石油的特点
紧随前三的是伊拉克和阿曼,这两个产油国近三年基本上都是第四和第五把交椅,值得注意的是阿曼的产量很低,只有100万桶/日,但是几乎全部出口给中国,所以上海能源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定价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阿曼原油的基准。而阿曼原油较好的品质也是迪拜交易日的重要价格权重。
2016年至2017年伊朗一直是第六名,而2018年之前伊朗也是稳居OPEC第三把交椅。但是随着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伊朗的原油产量不断的下降。到2018年伊朗对于中国的原油出口已经跌至了第7位,被后来居上的巴西所占据。
伊拉克油气丰富,为何美国攻打伊拉克却没有拿走一滴石油?
伊拉克是主权独立国家,在二战后,新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不允许殖民掠夺的。而美国是这个新秩序的倡导者与获利者,它不可能直接去占有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然而事实上,打不打伊拉克,美国都未增加或减少对全世界的石油秩序的基本控制。
众所周知,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之间,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大国必争之地。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具有超强影响力,以色列、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以及埃及都是美国的盟友。伊朗是美国的敌人,两伊战争爆发后,美国支持伊拉克萨达姆攻打伊朗,八年的战争以两败俱伤收场。
在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又发动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占领了科威特,这就直接挑战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科威特作为沙特领导的海合会成员,也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出手教训萨达姆,一是要告诉萨达姆,不要试图当中东地区霸主,挑战美国地位;二是要告诉沙特等盟国,美国在关键时刻是靠的住的;三是要维护国际政治秩序,即一国不能通过战争来吞并另一个国家。海湾战争后,美国布什政府下台,美国当时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留了萨达姆一条生路。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国内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举行反萨达姆起义,遭到萨达姆镇压,美国等西方国家指责萨达姆在镇压国内起义期间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联合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制裁。
所以,为了搞清楚当初美国打伊拉克的原因,我们得从911事件回顾起。911事件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当时蒸蒸日上的美国的继续向上的轨迹。阿富汗战争是基本的回应,并且得到了全世界在道义上的支持。但要在阿富汗的山洞里抓住显然需要足够巨大的耐心。而当时的美国政府显然在911事件的打击下,集体走向了狂躁,连冷静的国务卿鲍威尔也拦不住。
客观上,美国社会从上到下,在当时是需要宣泄口的,当时的美国政府也确实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整个美国乃至全球的注意力都久久不能从911事件中摆脱出来。再加上美国人怀疑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牵连,于是转移国内与全球注意力的需要与自身心态的狂躁,导致了小布什政府为打伊拉克战争就人为制造出了借口。
小布什政府当时的团队都没有意识到战争一旦开打,其善后的军事支出将会惊天直窜,甚至会给美国的后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困局。
如今美国的国债已经超20万亿美元,这其中的大部分其实都跟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有关。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良性财政状况与负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人的经济安全感直线下降,并且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得想方设法去筹措。
美国本身是个不缺油的国家,美国拥有当今世界储量最大的未开采石油,而且美国的石油纯度很高,开采就能用,在上个世纪,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直到为了保护战略性资源为目的的禁止开采石油政策出台。
由于当年全世界的经济还没有一体化进程出现,各个国家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当时的美国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方面大放异彩,长期的贸易顺差让美国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如此多的外汇储备需要能够增值,最好方法就是投资石油,而当时外汇由于波动性强,同时当时世界并没有统一的货币结算计价标准,所以大量外汇自然是投资国外的石油项目会更保值,所以美国与中东国家,如沙特,迪拜,科威特等国签订了长期供油协议,由于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所以石油交易开始以美元计价,同时,协议规定这些国家拿到美元后需要投资美国,这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需求石油的国家会处于长期贸易逆差状态,而输出石油的国家会处于长期贸易顺差状态,这样一国财富会不断减少,一国财富会不断增加,平衡国家收支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协议让货币重新回流,这就是美元与石油构成牢固关系的最重要前提。
当时很多国家都没有意识到美国做法的重要性,直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中东战争,使得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很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财富外流,而美国由于美元与石油的回流关系,经济上反而更好了,因为沙特是最大的产油国,各个国家都需要石油,而沙特根据协议需要用美元投资美国,所以世界各国与沙特结算石油就需要用美元,美元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需求性货币,世界各国都与美国开始进行贸易,美元成为外汇计价标准,而无论石油价格是多少,最终沙特都会把美元用来投资美国,所以美国经济不会受到本质影响。
知道了这个原理,一些国家就希望自己使用的货币能成为国际原油结算货币,一些国家找到了当时的伊拉克,当时伊拉克虽然石油储量多,但由于国家原油消费大头是美国,而美国又只从协议国买油,所以虽然伊拉克原油储量多,但卖不出去多少,于是伊拉克就打起了打科威特的主意,科威特与沙特接壤,最终伊拉克的目的是打沙特,让石油与美元的关系终结,用欧元取而代之,所以在法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下,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并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科威特在数周之内沦陷,沙特安全受到威胁。这时,为保证美国自身原油生命供给,美国正式出兵进攻伊拉克,在美国强大火力下,伊拉克迅速败退,这就是第一次美伊战争。
美国打伊拉克至今一共花费了大约1万亿美元。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已经探明,但尚未开采的1000多亿桶石油,毫无疑问,这些石油必须以美元结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为了自保,不得已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大规模超发货币,但美国本土并没有受到任何通货膨胀的影响,原因就在于石油等刚需产品必须使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内有再大的危机,只要他想用石油只要银行不断的印出新钞票就可以了,美元确实超发了,但是并没有存在美国本土,而是都流到了境外。美国对中东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无论美国打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有好多喷子歌颂美国,说美国解救了那两个国家的人民,结果多年在这两个国家,烧杀抢掠。美国却无动于衷,原因很简单,石油已经被控制了。那里的人民的死活,与美国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