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巴基斯坦油价_巴基斯坦的汽油
1.以色列战争会引起油价上涨吗
2.pkr是什么货币
3.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关系
4.影响国际油价因素有哪些
5.卡塔尔人口增多的原因?
6.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经济学是什么?
7.近五年来国际上的重大事件
8.中国石油战略:我国是如何保卫我们的石油利益?
9.瓜达尔港有何价值?
以色列战争会引起油价上涨吗
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加沙地带。1948年埃及占领,1967年被以色列夺回。
2005,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和平协议生效,以色列,撤出加沙,法塔赫接管。
2007年6月,哈马斯用武力从法塔赫手中夺得该地的控制权。
随后不断发射火箭袭击以色列居民区和城镇。造成以色列平民不断伤亡。
为了使城镇不再遭受火箭袭击,以色列与09年和今年,出兵进入加沙地带,扫荡哈马斯
事实上,根据巴以协议,以色列用土地换和平,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欢迎。
是哈马斯打断了这一进程,因此,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视哈马斯为捣乱者,完全断绝对哈马斯的支持
目前,哈马斯的支持者只剩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
现在的冲突,实际上是为了拯救巴沙尔采取的围魏救赵之计
其他阿拉伯国家才不傻呢,最多口头上抨击一下以色列,而绝对不会真正支持哈马斯这样的,更不会卷入。哈马斯只会更加孤立
伊朗虽然支持,但是受限于自身实力,将非常有限,最多偷运几枚火箭
由于伊朗已经收到制裁,石油输出已经比较小
因此,这次冲突只要不扩大,对油价影响将很小。
而冲突扩大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pkr是什么货币
pkr是巴基斯坦卢比的货币代码,小写字母是:pkr。它代表的意思是巴基斯坦卢比。
一,未来卢比可能进一步贬值,巴财长乌迈尔会见IMF总裁拉加德时,正式向IMF寻求紧急贷款。拉表示,该组织将向巴派遣工作组商谈贷款具体事宜,尽管巴上财年实现了11年来最快速经济增长,但这绝大多数是由于走廊投资带动的。当前,巴外汇储备下跌,加剧市场不稳定情绪,卢比汇率也进一步下跌,随着国际油价攀升,巴国内通货膨胀预期抬头。新政府上台以来,曾向公众承诺宏大蓝图,誓言追回2000亿美元外逃资金,重建新巴基斯坦。但民众对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一无所知。为摆脱经济困境,巴方曾求助于海湾国家好友,但一无所获。
二,巴基斯坦是联邦制国家,税收分联邦政府、省政府和地区政府三级,但税收以联邦政府为主,占70%左右。联邦政府主要税种包括:所得税、关税、销售税、联邦消费税;省政府主要税种包括:职业税、财产税、车辆税、印花税、土地税等;地区政府主要税种包括:财产税、水资源税、进出口税、转让税、市场税以及其他收费等。巴基斯坦税收又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直接税主要包括上述的所得税、财产税、土地税、车辆税;间接税包括关税、销售税、联邦消费税等。
三,巴基斯坦税收主管部门为巴联邦税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税收政策,以及联邦税种的征收和管理,海关为其下属部门。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不断扩大税基和提高税收幅度。外国公司和外国人与巴基斯坦当地公司和国民同等纳税。目前,巴基斯坦已经与世界上46个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包括中国),与52个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包括中国)。
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关系
巴基斯坦和伊朗既是邻国,又是波斯湾地区的伊斯兰大国,在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建国以后,巴基斯坦与伊朗建立了亲密的盟友关系,两国关系经历了长期的考验。但是随着1979年伊朗原有政权的颠覆,巴伊关系也出现微妙的变化,再加上两国在阿富汗有利益冲突,使两国之间出现矛盾分歧,两国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今天铭苏先生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两国关系发生转变的具体历程和原因:
一、巴基斯坦和伊朗的蜜月期
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建国后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由于领土争端问题爆发了三次战争,巴基斯坦由于国家实力比印度弱,所以巴基斯坦就需要加强同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的关系,以便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援助。
同为伊斯兰国家的伊朗,在印巴冲突中支持巴基斯坦,并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伊朗之所以积极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一方面伊朗作为波斯人与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二来伊朗也面临北部苏联的威胁,这使伊朗加强了同为伊斯兰兄弟邻国的巴基斯坦合作。早在1950年两国就签署了《友好条约》,1956年两国成立了边界委员会,共同勘测边界,并签署了两国边界划分协定。
伊朗和巴基斯坦发展友好关系还有一个外部因素,那就是两国都同美国建立了密切的盟友关系。二战后,美国为了阻止苏联南下,美国同巴基斯坦建了密切的盟友关系,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同样,在中东地区美国扶持伊朗巴列维王朝,使伊朗和以色列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两个盟友。由于伊朗和巴基斯坦都是美国的盟友,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
在70年代,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增长,伊朗获得了巨额的石油收益,经济实力增强后,通过购买西方国家先进武器装备,伊朗成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大国。而巴基斯坦由于在第三印巴战争中被印度肢解,自身实力大幅削弱,这一时期伊朗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伊朗认为,如果巴基斯坦实力削弱,那么印度和苏联就会威胁到伊朗的国家安全,所以伊朗支持巴基斯坦也是为了减少印度和苏联对自身的威胁。伊朗作为当时的地区大国,积极参与调解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对印度和阿富汗进行经济援助,这个时期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上伊朗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两国的关系却依然非常密切。
二、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巴伊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进入八十年代,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加速了伊斯兰化进程,伊朗革命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齐亚.哈克政权深受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教义影响,巴基斯坦伊斯兰化过程中瓦哈比教义特征引发了国内什叶派的不满,从而加深了教派冲突。伊朗作为什叶派为主的国家,自然对巴基斯坦不满。而且巴基斯坦与美国、沙特等国建立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这也使巴伊关系恶化。
八十年代发生的两件大事对巴伊关系产生了影响,一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二是两伊战争。
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因为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会影响巴伊两国的国家安全。但是两国在是否直接同纳吉布政权谈判以及苏联撤军条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伊朗八十年代与邻国伊拉克进行了8年的战争,这牵制了伊朗大量的精力,使伊朗对外活动处于低谷。而巴基斯坦被西方国家当作抵抗苏联南下的屏障,国际社会援助阿富汗的物资都要经过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时也接受了国际社会的大量援助。这一时期,尽管巴基斯坦和伊朗存在分歧,但是还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90年代,伊朗调整了对南亚过国家的政策,开始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也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而且国防基础要比巴基斯坦雄厚,伊朗同印度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所以伊朗在尊重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利益关切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印度的政治、经济合作,这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满。事实证明,伊朗同印度的合作为伊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此后印度变成了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
伊朗和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分歧也比较严重。伊朗在阿富汗抵抗苏联入侵时期就支持阿境内的什叶派武装,在苏联撤军以后,阿富汗逊尼派的普什图人掌握国家政权,沙特和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政权,引发伊朗的担忧。美国和沙特在阿富汗实力的壮大会危及自己的国家安全,所以伊朗支持阿富汗境内的什叶派力量加强自己在阿富汗的存在。在希克马蒂亚尔竞选失败以后,巴基斯坦开始支持塔利班武装,这也引起伊朗的不满。
这一时期,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密切了,两国教派冲突、阿富汗问题、伊朗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巴基斯坦同沙特和美国的密切关系,这些都导致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不再是密切的盟友关系,两国变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不过,近期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伊朗的处境非常不好,这也使伊朗不得不加强同周边邻国的合作,以化解美国的制裁。美国在反恐和阿富汗战争结束以后,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南亚战略中的地位已经下降,美国削减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加大对印度的扶持,这也使巴基斯坦对美国不满。伊朗和巴基斯坦作为邻国,还是有合作的现实需要。
影响国际油价因素有哪些
家世比家居www.homebi.com为您解答:
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原油的商品属性——供求关系决定油价方向
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二)原油库存——影响油价波动预期
1.何为原油库存
原油库存分为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原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给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原油危机。
各个国家的原油库存在国际原油市场中起到调节供需平衡的作用,其数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原油市场供求差额的变化。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美国原油协会(API)、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每周公布的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己经成为许多原油商判断短期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状况和进行实际操作的依据。
2.原油库存与油价
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公布后,WTI油价选择向上或向下波动的方向,从而直接影响伦敦和新加坡布伦特油的走向,带动油品价格向上或向下波动。原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减少当期供应,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增加当期供应,从而导致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截至2009年11月末,经合组织国家商业原油库存达到27.38亿桶,高出上年同期5100万桶,可供满足OECD国家60天的原油需求,超过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上限。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10年OECD国家商业原油库存仍将比较充裕,较高的库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上涨。
(三)美元汇率因素——影响油价的实际高低
由于国际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为标价,因此美元汇率也是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美元升值时,国际上黄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原料价格有下跌的压力;反之,当美元贬值时,此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上涨。
自2002年到2010年7月,由于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原油价格节节攀升。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所采取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直接带来了流动性泛滥,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油价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叠创新高,2008 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油价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因而,美元与油价之间存在典型负相关关系,美元疲软将会支撑油价上涨。
但是,美元汇率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且不够显著。统计分析显示,WTI原油期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2,这说明在油价波动中,美元汇率相对于原油的供求关系来说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小。
(四)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促进油价阶段性调整
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原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原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原油消费对GDP的弹性系数来表示。
然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不只可以用来解释中长期的油价上升,短暂经济衰退导致的油价回落也可在经济数据的变化中显现出来。图4-2显示,1999—2008这十年中总体油价趋势是上涨,其间至少有三次明显的阶段性回调,一次是2000年美国NASDAQ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短暂下滑导致的需求下降,由全球经济增长率与国际油价的对比变化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经济下滑对油价的影响。第二次则是2006 年中空闲产能的短暂回升在短时间缓解了市场压力所致。第三次始于2008年中以来的油价深度回调更是与经济危机密不可分。
2010年,世界经济将曲折缓慢复苏,国际油价将呈稳步上行趋势。如果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好于预期,经济金融市场信心得到恢复,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元继续大幅走软,那么,国际油价上行趋势将更加明显。如果爆发新的金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遇阻,出现第二次经济衰退,为防止滞胀美元在政策主导下转为强势,那么,国际油价运行平台存在下移的可能。
(五)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使油价波动更加不确定
原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原油资源和控制原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紧张的地缘政治强化了国际原油市场对供给收缩的预期。针对原油设施的恐怖袭击、原油工人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都会对国际油价带来冲击。目前,伊拉克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原油设施经常遭受破坏。美国领导的阿富汗反恐活动“越反越恐”,阿富汗的局势不但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不断升级,并逐步蔓延到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伊朗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大国,在其核问题悬而未决,再加上“恐怖活动”添乱,国际原油的“恐怖溢价”也将日益高涨,并通过投机活动而进一步放大。局部的政治动荡或战争都会刺激油价的上涨。
气候状况会影响到原油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原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国际油价,但它对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作用是短期的。此外欧美许多国家用原油作为取暖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价格发生变化。
(六)国际原油投机因素——加剧油价的短期波动
目前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国际投机资本的操作是影响国际油价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尤其是某些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大量的投机资本便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进行操作,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动荡。
在低油价时期, 投机基金的规模比较小, 对国际事件在原油期货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放大能力有限。随着原油价格的逐步上升, 原油期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机基金, 投机基金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羊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任何敏感数据的出炉和事件的发生, 如原油库存变化、油田爆炸、地缘政治关系、工人罢工以及气候变化等,在大规模投机基金的作用下,其影响都会骤然放大,加剧油价的波动。
(七)地缘政治因素
石油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对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受到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的影响。
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其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原油供给量真实下降;其二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原油市场对未来供给减少的担忧,但实际供给量没有减少。从目前地缘政治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地缘政治的焦点地区主要还是在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2006年,伊朗核问题危机引起国际石油市场对伊朗原油供给中断的担忧,并导致2006年国际油价不断上升。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石油定价权。该组织为了维护各成员国的利益,对各成员国实施严格的生产上限制度,并且每当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该组织各成员国将施行减产的政策,以达到维护高油价,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八)人们的预期——心理因素助长油价波动
近几年,对美元贬值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大量的投资基金选择长期投资原油以规避通胀风险。短期内又有大量的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利用各种预期或题材炒作,放大了油价上涨的趋势。投机资金借助于经济波动或一些突发事件,引导和利用人们的预期,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大肆炒作。预期的变化和投机行为互相影响,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互相推动,使得油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关键价位后出现了类似于“超调”的特征,加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
(九)利率因素
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进而导致原油价格上涨。
影响油价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增加了人们准确预测油价的难度。除了供求这一主要因素外,其他因素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而且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强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单个或者多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国际油价。从国际石油供需结构格局的变化中可以预见油价将长期在高位波动,而一些随机因素的变动则会引起油价短期的剧烈波动。
卡塔尔人口增多的原因?
.
卡塔尔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海岸线长550公里,属热带沙漠气候。卡塔尔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且天然气的总储量为全世界第三名,而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排名则为世界第一名。(国内生产总值(GDP):1474.85亿美元(2011年),人均GDP:89,222美元(2011年),GDP增长率:16% 。)该国也是一个绝对君主制的酋长国。20世纪40年代,石油储量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现在,这个国家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准,生活非常富足,并有许多提供给国民的社会福利,例如免费的医疗服务。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为301亿美元,其中进口67亿美元,出口234亿美元。主要出口石油、液化气、合成氨、尿素、乙烯等。
得益于油价上涨和拥有大量的天然气储量,仅有170万人口的卡塔尔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富裕的生活使得卡塔尔人民游手好闲,有充裕的时间呼云布雨,而低纬度的地理位置又赋予他们亢奋旺盛的性能力,人口增多是其轰轰烈烈的全民造爱运动的必然结果。
.
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经济学是什么?
本章泛指的商品价格暴涨的宏观经济学含义是指石油的价格——每桶平均价格已经在2007年的水平上增加了50美元,如果以后油价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的话,势必影响到全球需求量的增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商品价格的波动正在影响着预算、交易的平衡和通货膨胀,当然,也会波及几乎全球各地的生活标准。在21世纪的前几年中,上涨的商品价格仅仅给宏观经济造成了中度影响,因为价格上涨是由一种全球普遍的通货膨胀引发的。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经济增长在2006年依然呈稳定状态,保持在3.0%左右,2007年为7.0%,而这种通货膨胀是可控制的。然而,通货膨胀现在已经造成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实际上,人们被扣除税款后余下的实际收入已大大缩水,最近在欧洲,通货膨胀率已高达3.6%,在美国则高达4.0%,而经济增长已明显减缓了。复杂的金融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与保证需求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真正的“操盘手”正是大型中央银行。
“石油价格会逐渐影响预算拨款、交易平衡、通货膨胀及人们的生活标准。”
在新兴的经济体此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世界银行家Antoine van Agtmael提出,该词常常用于代替新出现的经济体,但实际上,它的真正含义在于表述一种经济现象,它不能用地理意义上的新兴经济市场或经济实力来充分表述或划定,如那些被认为正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区域,这些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鲁、东南亚大部区域、东欧国家、中东地区、部分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等。这种划分强调了流动特征,政治学家lan Bremmer将新兴市场定义为“一个市场主要受经济而不是政治影响的国家”。中,不断上涨的商品价格已经对通货膨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物价的上涨已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在所有新兴经济体中,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而到了2008年,再次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许多国家,尤其是商品出口国,已经因收入增加而明显获利。预算拨款与贸易顺差已经提高,外汇储备也增加了。就像最近一期《世界经济展望》资料来源:《WED》,2008。中所预测的那样,中东地区和非洲的GDP将分别增加6.1%和6.3%,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高昂的商品价格所造成的,但在一些先进的经济体中,物价则发生了大幅度下滑。然而,对于一些经济体来说,庞大的国内需求与活跃的对外贸易已经令人们对发展过快(经济过热)十分的关注,在那些与汇率日趋贬值的美元关系密切的国家中,人们对此关注程度更高。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商品价格的暴涨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些纯商品进口国已经经历了预算拨款和交易平衡方面的不足与衰退,以及税后收入的大幅度下滑,通货膨胀严重(参见下表所示的石油价格上涨的情况)。
“美元贬值,短期利率的下跌,以及全球期货市场的中断等因素的相互交织,已经增强了投资者们对石油和其他产品的兴趣,将它们作为一种可选择的资产。”
当前食品价格的波动,对那些将40%的支出用于食品的贫困国家的伤害更加严重。从整体上看,商品价格,尤其是食品与能源的价格已达到了正在成为破坏全球经济的潜在危险的地步。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多重困难,对此,有两个不幸的国际性措施失败的例子,它们直接导致国内市场的价格全部下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最近一项针对大米出口国实施的严格的出口限制,以及为刺激生物燃料生产而设置的保护壁垒。
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针对不断上扬的价格而加大供应力度。这就使我们转入本章的正题——如何促进对石油的投资。针对石油行业增加投资的政策已迫在眉睫。石油已成为商品、货物生产与销售的每个环节的关键性投入物。因此,增加石油的供应并提高石油市场的稳定性将会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以及政府人员和市场参与者产生有益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市场希望石油价格降至2007年10月以后的每桶80美元的水平。而实际上,油价持续飙升,一度突破135美元/桶大关,这是近20年来石油生产能力过剩之后首次出现的供不应求现象。那些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正在变缓,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已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过去10年中,仅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就占到了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所以,即使2008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减少了一个百分点,我们依然希望这些新兴市场的石油需求量将继续保持增长空间。当石油需求量仍存在增长空间时,供给一方就有责任使上涨的油价降下来。近年来,尤其在一些非欧佩克国家,如墨西哥、俄罗斯和英国,许多供应项目已被常规性地修订减少了。由于商业与经济活动中的缓冲措施几乎已经名存实亡,所以石油市场对新发生的供给中断或地缘政治事件极为敏感。在这一年里,金融因素指高油价、美元贬值、短期利率下降以及全球信贷市场的中断。对油价飙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际上,在2008年的第一季度,流入商品领域的资产、资金已明显增加,按照传统的投资理念,投资者们大多都会购买价格正在上涨的资产。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油价会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但是人们所期望的这种降价只能部分缓解我们在过去几年所见到的这种累计上涨所造成的影响。
从基本原理上讲,石油价格可能还会停留在高水平,因为市场条件可能依然会呈现紧张状态。实际上,欧佩克的剩余生产能力仅为1996—2007年间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在一段时间内欧佩克还可能将自己的产能限制在1996—2007年间平均值的四分之一以内。在这种背景下,对石油行业的投资指对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投资比率(《Coen》,1997)。已成为提高供需平衡的重要措施并可使市场更趋平稳。近年来,资本支出额开始迅速增加,正如人们所预测的那样,导致物价上涨。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这仅仅可使生产力发生适度的增加。更明确地讲,在2002—2006年间,以石油工业为名义的投资增加了约60%,而实际上,这一时期对石油工业的投资并没有什么变化。
关于投资行动迟缓的解释——对于效率不高的投资的真实解释是什么?简而言之,投资受到了周期性的、技术领域的、地质学方面的和政策性因素的多重影响。就第一个周期性因素来讲,勘探与开发的费用至关重要,反映着该领域中特定的生产力受约束程度,以及经过15~20年的低强度投资与生产力停滞的迟缓效应。一般地讲,生产力受限大多与一些意想不到的全球性迅猛扩张和过去几年中多种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有关,即与涨价压力关系密切。较高的价格意味着较高的资金支出(以美元计)。一些价格增长与技术和地质学因素有关。
“新油田的规模较小,但却面临着较大的工程技术与地质学方面的挑战,而在一些重要区域,已经开发的油田产量的递减速度却比以前预计的要快。
这意味着若一直以美元计算,在新油田勘探与开采每一桶石油的投资要高于曾经用于老油田的费用,即新油田的平均勘探与开发投资将翻番:从2000年的每桶5美元到2007年的每桶10美元,而对于那些边缘性油田来说,投资费用已接近每桶20美元。”
在整个投资中,较大的份额是用于正在趋于成熟的油田的生产,而真正用于总体生产力的投资却较少。第一是油田所在国的投资大环境与管理方式。特别是对石油公司投资的综合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些公司对那些投资环境与管理状态较好的国家的投资力度也更大。即使这些国家的勘探与开发投资费用高于其他国家,这种趋势亦然。第二,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阻碍投资。资源国日益增加的民族主义风险,近年来针对外国投资者合同条款的频频更改等都会给实际的油气生产造成负面冲击。然而,这也会影响当前的投资与工程项目,由于生产发生了意外的中断,会给未来的投资造成影响,也可能减少工程项目的投入。拥有长远规划的工业,投资的长期效益受到更大重视。当政策的改变被认为是专制的或直接针对外国投资时,影响尤其深远。第三,综合性、局限性能够影响不同类型的投资行为。我们的研究已经发现投资行为资料来源:Theodoropoulos,1999;Koen,2000。并不会明显受公司性质(公有制或私有制)的影响。实际上,一些大型外向型国家石油公司的投资是非常迅速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公司得到了其所在国的官方支持。相反,一些小型公司(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却对真正的投资行为不感兴趣,因为这会使投资费用自动增加,而且地质勘探的难度也会加大。与此同时,一些更为传统的内向型国有公司也不同意扩大投资规模,在一些情况下,它们仅仅热衷于保持自己的生产能力。在许多情况下,问题就出自那些禁止与外国同行合作的严厉法律条款,此举是把双刃剑,也妨碍了科技交流。
“稳定而可预测的投资体系将有助于支持足够的投资并能保证未来的供应。”
与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基本的政策保障肯定能够促进实质上的供需平衡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描述了一种商品预期的卖方与买方之间的市场关系。供给与需求模式指征着一个市场销售商品的质量与价格。这一模式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础,而且也被用作其他经济学模式和理论的基础。这种关系预测,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价格将具有均衡消费者们需求量和生产者们的供给量的功能,可形成一种价格与商品量的经济平衡关系。该模式与其他能够改变这种平衡的因素结合就可指征需求与供给的变动情况。,这些政策强化了市场力和正确运作所需的结构框架。这样看来,就需要允许石油价格成为影响供给与需求的标志性角色。不论由国有还是私有公司进行油气勘探作业,政府部门都应努力保障法律公平执行和税收的透明性、可预见性,并为扩大能源供应和基础建设提供支持。当事国政府突然更改合同或税收体系会增加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威胁未来的投资,这些变化对拥有长投资周期的工业损伤更甚。当合同或税收体系缺乏常规的市场条件时,就须进行关于合同的重新谈判工作,这种重新谈判应该保障透明度并按照商业规律进行。所幸的是,石油工业具备了这种可变的结构,这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开展国家与跨国石油公司之间更大规模的合作与协同增效。优化设计的合作关系能够优势互补,因此就可以增加对石油工业总体的投资力度。如今一些国家石油公司拥有地球上大量的石油资源,跨国石油公司着手进一步的勘探作业,主要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当事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同理,那些产油气国政府将为跨国公司提供更为稳定而透明的投资环境,并为本国的国有石油公司提供管理标准。
近五年来国际上的重大事件
2006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二、埃及客轮红海失事千人遇难
三、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四、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变动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
七、执政后迅速访华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到重大挫折
九、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2007年国际新闻
1.原油价格震荡冲高 能源安全日显重要
2.全球变暖威胁人类 巴厘大会共商对策 气候变暖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许多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与会。这次大会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着重讨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15日,大会最终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年底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为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气候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是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欧盟首脑会议、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大会等众多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
3.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 贝娜齐尔·布托遇刺身亡
4.“嫦娥一号”成功奔月 太空探索再掀热潮 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11月26日,中国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首幅月球图像。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成功发射探月卫星。今年,全球太空探索热潮再度升温。美国“奋进”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发现”号航天飞机先后升空。8月14日,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女士在“奋进”号航天飞机上通过视频开设了第一堂“太空教室”课。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月卫星升空。俄罗斯、德国、印度、韩国等也提出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人类探月成为太空探索新亮点。
5.美国调整中东政策 巴以和谈艰难重启
6.朝核会谈取得突破 半岛局势明显缓和
7.情报否认伊研核武 美国政府坚持施压
8.次贷危机波及世界 全球影响余波未止 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浮出水面。8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并波及其他金融市场。一些涉足次贷或相关业务的银行、基金遭受巨额损失。受次贷危机冲击,世界各地区主要股市,以及与次贷相关的债券市场出现较强震动。
9.俄强力振大国声威 与西方摩擦趋加剧
2008年国际十大新闻
1.油价大起大落牵动全球神经
2.缅甸遭风暴袭击损失惨重
3.泰国政局持续剧烈动荡
4.朝核问题一波三折
5.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6.俄格冲突加深俄与美欧对立
7.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
8.当选美国第56界总统
9.印度孟买遭受恐怖袭击
10.以军空袭重挫巴以和平进程
2009年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
一、国际社会联手打击海盗活动
二、入主白宫施外交新政
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遇波折
四、美俄卫星相撞引发太空安全担忧
五、中美关系新定位战略内涵丰富
六、甲流疫情蔓延多国开展疫苗接种
七、日民主党大选获胜取代自民党执政
八、世界经济从危机开始走向复苏
九、《里斯本条约》生效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
十、哥本哈根会议艰难达成协议
2010年国际新闻
1.阿联酋的“迪拜塔”正式竣工启用,同时改名为“哈利法塔”。该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建筑物
2.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公里处,震源深度约10公里,造成我国8名维和官兵遇难,10人失踪,至少造成22.26万人遇难、32万人受伤、869人失踪。
3.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83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37-800型客机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起飞后不久坠入地中海,机上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4.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约60公里,至少造成452人死亡、96人失踪。
5.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坠毁,机上96人全部遇难
6.2010南非世界杯开幕。本届世界杯在南非的十个城市举行,是首次在非洲举行的世界杯。西班牙队夺得冠军。
7.澳大利亚执政党工党举行党内选举,副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当选党首,取代现总理陆克文成为澳首位女总理,随后吉拉德在议会大厦宣誓就任澳大利亚新总理
8.香港一旅游团客车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劫持,造成8名香港游客死亡、7人受伤
9.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发生严重踩踏事件,造成353人死亡,393人受伤
希望你能采纳
中国石油战略:我国是如何保卫我们的石油利益?
一、
2018年过去了。
这一年,中国一共进口了4.619亿吨石油,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
尤其在锦州和惠州两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趁着11月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大笔购入石油,更加大冲高了进口数据。
虽然到处都有电动车推进的消息,但我国石油消耗高峰在2028年左右才会到来,我们对石油的依赖还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格林斯潘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中国毫不犹豫点了个赞。
二、
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但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才排在世界第13位,不含页岩油共有257亿桶,产油量也并不高,就算中国产油量高,以现在全球油价50美元左右的价格,我们的开采成本也不太划算。
(上图美国成本是35左右,但美国页岩油二叠纪成本低于25美元)
虽然中国石油产量1.9亿吨还能排在全球第五位,但大庆、胜利这样的老油田已经没多少储量,从2017年开始,中国进口石油占全年依存的72.3%,2018年占75%,预计到2020年,会占到80%,差不多成了一个完全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
保卫石油输入线,就是保卫中国经济的命脉。
在中国的进口石油列表里,2017年,前五大来源国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和伊朗,进口份额占比分别为14.24%、12.43%、11.11%、8.78%和7.42%。在前十位石油进口来源国中,中国自8个国家的进口增幅达到了两位数,增长最快的是自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4.98%和28.90%。俄罗斯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原油进口第一来源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主要油气产品进口国)
中国每年总共从44个国家进口原油,其中中东地区9个、非洲地区14个、北里海地区3个、南美洲地区5个。
每年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石油,主要运往中国的青岛、宁波、大连、湛江以及杭州海关,进口份额占比分别为28%、12%、11%、8%和7%。
那些在茫茫大洋上航行的巨型油轮的航线,像一根根细微的细管,不断给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国经济,输入新鲜的血液。
如果你仔细留意我们宏大的一带一路图,你会发现,大多数我们的原油供应国,正好在我们的一带一路版图内。
(一带一路图,几乎将中国所有重要的石油进口国都覆盖了)
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度互补,互助互利,他们需要中国工业生产的产品,中国需要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同时,中国向这些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帮助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是互利互惠的宏大战略。
三、
太平洋另一边的美国,情况就要好得多了。
到了2018年,拥有页岩油技术的美国,产量已经超过沙特与俄罗斯,11月,美国已能做到日产1170万桶石油,超过俄罗斯的1140万桶每日和沙特的1063万桶,成为当今第一大产油国。
其中,美国,沙特,俄罗斯三国的石油总产量,已经超过欧佩克15国的总产量,已能左右全球经济起伏。
美国一年要消耗约10亿吨石油,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主要进口加拿大(最重要),沙特,伊拉克,委内瑞拉,墨西哥的重质含硫油,他们的炼油厂从80年代开始主要炼这种油。
在页岩油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美国二叠纪页岩产量不断增加,美国的真实石油储量难以想像。
我国现有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773万吨,在国际石油供给突然中断的情况下,中国的石油储备,也只够33天左右,这距离国际常用的90天的储备“安全线”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和其他经济大国相比,中国的石油储备相差更多,美国的石油储备高达6.65亿桶,足够150天的消费。
日本的经济规模只有中国的一半,但其石油储备还高于中国,有2.97亿桶,日本的日均石油消费水平为445.1万桶,其储备规模足够使用68天左右。
四、
为了保卫中国的石油安全,我们现在主要解决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个叫绕开马六甲,另一个叫保卫南海。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
中国经中东和非洲运输过来的石油,几乎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再进入中国(日本,印度也有90%的石油要经马六甲海峡)。
如果一旦发生战争,马六甲海峡被控制住,中国的石油安全将即刻被催毁,我们就只有33天的石油储备了。
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有敌对方封锁马六甲海峡,会对中国造成灾难性后果。
这也是我国为什么一直奋力发展海军,计划逐步建立数个航母战斗群及大型两栖部队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美国海军实力之强,就是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军全部堆在一起同美国血拼,大概也敌不过四分之一的美国海军,我们的海军还在缓慢成长中,因此,绕开马六甲海峡成为当务之急。
幸好在西边,我们有一个全地球最好的铁血盟友---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西边,有一片海岸线,离霍尔木兹海峡很近。
那里有一个深水良港,叫做瓜达尔港。
瓜达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由中方出资建设,从瓜达尔港再建一条铁路或石油管道,直通中国新疆喀什,再从喀什到上海,也就2500公里了,省下了上万公里的海上运输路程。新疆、甘肃地区原来老油气田已经开采殆尽,但当地还有许多配套的炼油加工设备,从喀什接进石油,一方面节约了绕道马六甲的海路,另一方面直接把石油送到了加工厂,直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有了瓜达尔港,中东地区我们主要的供油国,沙特,伊朗,伊拉克三国的石油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直接从巴基斯坦上岸,一路驶向喀什,再也不用经马六甲海峡,中国石油的陆上通道,就可以打通了。中国石油安全,也基本得到了保障。
不过目前中国运往瓜达尔的货物都是公路运输,虽然路程缩短,但成本比绕道马六甲海峡高几倍,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必须完善铁路、管道等运输设施,而中巴之间有高山阻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且需要时间。
而一旦瓜达尔港到喀什顺利对接,新加坡的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虽然巴基斯坦是我们的铁杆盟友,但我们也不能亏待巴铁,中方拥有瓜尔港40年经营权限,40年后将会送给巴基斯坦,在这40年里,中方拥有港口91%的利润,巴方拥有9%的利润,同时,中方在“中巴经济走廊”一共投资了560亿美元,为巴方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如果说巴达尔港是我们的现在,而南海,则是我们石油安全的未来。
南海是被称作“第二个波斯湾”,其远景保守石油储量相当于中东地区的一半左右,超过了整个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尤其是南海南部的万安滩、曾母暗沙周围、礼乐滩盆地地区。
中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有很多不能尽如人意的障碍,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海洋石油资源方面。
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300亿吨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海上油田水深普遍小于300米,大于300米水深的油气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也就是说,现在开发南海的石油资源,为时尚早,还需要等待技术的成熟。
除了石油,中国南海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相当于800亿吨油当量,南海的可燃冰可供开采量3000年,而中国现在领先世界的顶尖技术细分类里,就有可燃冰开采技术。
南海拥有这么丰富的资源,关系着我国能源未来的生命线,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一支强盛海军,保卫我们富饶的南海。
五、
除了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中国还尝试在缅甸布局皎漂港。
皎漂港的优势是离中国陆地更近,运输成本更低,从皎漂港经铁路进入中国西南昆明,仅1500公里,昆明比喀什离内地可近多了,但去皎漂港还是要经印度洋,有可能为印度所制,所以中国也在斯里兰卡开始布局,在那里下了一步活棋。
缅甸内部政局不是太稳定,复杂多变,世界各国培植的势力暗流汹涌(我们平时新闻常看到出镜的果敢人,昂山素季,罗兴亚等问题都是各国政治势力角逐的结果),没有比跟巴基斯坦合作来得放心。
(从皎漂港到中国西南地区陆地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中国三年前曾中标皎漂港项目,当时中方跟缅方谈的股权比是85%与15%,缅甸不同意,耽搁了三年,一直到2018年11月8日,终于谈妥股权比为70%跟30%---按原先的股权配比,缅甸不需要出钱,现在涨到30%股权,缅甸需要注资,第一阶段投资13亿美元,整个项目预计花费72亿美元。
另外中国也有尝试泰国克拉运河的可能性,不过克拉运河离马六甲海峡太近,开通运河成本太高,海峡又容易被封锁,跟不经马六甲是换汤不换药,这个是下下策,同时如果泰国克拉运河一旦开通,新加坡将会衰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新加坡是小国大政治,会以倾国之力阻止泰国开挖克拉运河。
(克拉运河一旦开通,新加坡将迅速衰落)
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瓜达尔港,还是皎漂港,抑或是克拉运河,中国走的每一步棋都将伤及新加坡的核心利益,因此大家会看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以华裔为主的新加坡,却是最喜欢怼中国的国家---我身边去新加坡旅游的大批亲友都反应新加坡对华人不怎么友好。
六、
现在我们必须聊一聊,保卫我们石油生命线的中国海军,现在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
由于过去亏欠海军太多,中国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沪东造船厂,武汉造船厂订单不断,堪称“疯狂”的造舰规模像下饺子一样生产各种军舰,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054A导弹护卫舰从铺设龙骨到建造完毕仅需不到一年的时间,强大、完备的工业体系为中国海军快速、大规模造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自2012以来中国海军新舰入列或服役的数量不少于82艘,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的除去核潜艇与航母之外的所有舰船,足以碾压任何中等国家的海军。
虽然中国海军目前只拥有两艘航母,一艘辽宁舰已形成战斗力,首艘国产航母正在进行第二次海上试验,但传闻第三艘航母已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第四艘航母已提上建造日程。中国还有导弹驱逐舰052D10艘,052C6艘,052B2艘,0522艘,051C2艘,9569艘,051B1艘,0516艘,护卫舰054A28艘0542艘,051艘,053H310艘,登陆舰0714艘,07211艘123224艘核潜艇0946艘,0934艘,0923艘常规潜艇元级潜11艘,基洛级潜艇24艘,宋级潜艇17艘,明级潜艇8艘。
同时我国海军还有多艘舰艇下水或在建,例如:国产航空母舰已下水并进行了两次海试;055万吨大驱4艘下水;另有052D型导弹驱逐舰多艘下水或海试等等。
中国海军军费开支逐渐上升到俄国的2.5至3倍,中国海军整体实力超过俄国与法国,位居世界第二将成既定事实。
但是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差距还非常大,美国海军一年军费是中国海军的四倍,我们舰艇虽多,但高科技方面还有很大距离,最悲观的预计是中国海军战力还不到美国海军一成。
七、
无论在陆地还是海上,中国都是呈现出积极的姿态,努力保卫中国经济的生命线,我们还会依赖石油进口非常长一段时间,因为石油,我们也被卷进了世界各地的地缘政治斗争,在新能源彻底普及前,我们依然会开港铺路,修舰强军,保卫南海,推进友国。
中国的崛起已不可阻挡。祝祖国日益强盛。
瓜达尔港有何价值?
中国援建、中国企业中标运营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于2016年11月13日隆重开航,这无疑是中巴经贸合作和整个中巴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作为建设方和运营方的母国,我们当然希望这个港口能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但这个港口与中国能源进口基本无关,无论从安全性还是从经济性衡量,“中东—瓜达尔—中国”油气运输路线都不具备合理性。
“中巴油气管线”构想的倡导者们宣称,波斯湾油气在瓜达尔港上岸,通过陆路输往中国,比全程海运输往中国的路程缩短85%,而且可以破解中国能源进口安全的“马六甲困局”; 2015年春节前后,一篇题为《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4月运营我国石油运输线缩短85%》的报道在网上不胫而走,这种说法基本前提概念和结论都属误导;事实上,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从经济性衡量,“中东—瓜达尔—中国”油气运输路线都不具备合理性。
“中巴油气管线缩短波斯湾油气输华路程85%”之说基本前提概念错误在于忽视了中国是个国土广袤的大国,且区域发展落差显著,人口、经济活动、石油天然气消费大多数分布在远离新疆的东部沿海和中部,波斯湾油气海运到达中国港口就是直接到达中国主要消费市场,倘若取道瓜达尔港运到喀什,则还需要经过4000公里-6000公里管道、铁路转运方能抵达东部和中部消费市场,实际运输路程绝无可能缩短85%。
同时,也正是由于以高成本陆路运输取代低成本、大运量海路运输,即使不考虑由此而增加的安保成本,“中巴油气管线”构想也注定是不经济的。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即使是在地形条件不复杂地区建设的油气管道,其投入产出比也低于海运。同样是20亿美元投资,用于管道大约可建成1000公里输油管道,年运输量3000万吨;用于海运,则可以建造20艘超大型油轮(VLCC),年完成运输量4000万-6000万吨;两类资产的流动性更是差距悬殊。
中国海路油气运输全程基础设施已经大体齐全,但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相应基础设施需要白手起家从头建设,东道国巴基斯坦目前就连稳定的电力供给也不能保证,尚待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一系列发电项目为他们化解这一难题,何况从瓜达尔到喀什需要翻越海拔五六千米的喀喇昆仑山口,这条想象中的管道需要建设功率超大的泵站,还需要为高原地区的管道提供额外的加热、保温设施,耗费的投资就更高了。
入境之后,从喀什到东部、中部主要消费市场的管道也需要再穿越数千公里沙漠戈壁,建设成本同样远远高于一般平原地带。
在运输成本方面,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同样不能与海运相比。有日本学者曾经如此描述现代超大型油轮运输成本之低,声称沙特原油到日本运输堪称“零成本”,波斯湾近乎日本的“本地油田”;今天,波斯湾原油至中国东部沿海海运成本之低,同样使得波斯湾犹如中国东部的“本地油田”。
根据2010年2月安德鲁·埃里克森和加布里尔·柯林斯研究报告《海运进口的现实和战略后果:中国的石油安全管道之梦》的数据,油轮从沙特拉斯塔努拉至宁波7000公里海运运费为1.25美元/桶。按1吨折合7桶计算,折合8.75美元/吨;再按2016年11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8779元折算,约合人民币60.1816元/吨。倘若未来非洲东海岸油气能够供给中国,海运成本与此大致相当。相比之下,同一份报告估算结果认为,通过想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运输石油,入境1000万吨/年的运输量运输成本就比海运高10亿美元,亦即每吨运输成本高100美元。
再加上从新疆至内地主要消费市场运费,合计运输成本接近1000元/吨,等于沙特-宁波海运原油成本的16.6倍。2016年11月22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49.09美元/桶,按1吨折合7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8779元计算,约合2363.4528元/吨,想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运输成本达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42%,海运成本相当于国际市场油价的2.5%,通过中巴石油管线运输的原油市场竞争力之低下,可见一斑。
同时,随着美国油气出口增长和新巴拿马运河通航,全球油气贸易运输线路正在悄然调整,除波斯湾和非洲油气之外,中国东部海港还可以同时以有竞争力运输成本接受来自美国、委内瑞拉的油气,未来可能还会加上巴西盐下层油气,从而提高其设施利用率,降低分摊成本。
考虑到委内瑞拉石油储量超过沙特,巴西盐下层油田又被视为新千年以来世界最大石油发现,其储量保守估计约为500亿桶,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油气研究中心2015年报告称,其可采储量有90%可能达到1760亿桶,10%可能达到2730亿桶,国际能源署《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甚至预测2035年巴西石油产量将占全球新增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倘若尼加拉瓜运河能够建成,这条运输线路的流量和成本还会更有竞争力。相比之下,瓜达尔路线做不到这一点,从而更恶化了其成本劣势。
从安全角度讲,所谓“马六甲困局”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伪命题。这个概念最初问世于冷战时期的日本,当时日本油气能源供给高度依赖于波斯湾,其盟友美英西方国家控制着波斯湾油源的安全命脉,假想敌苏联海军唯一可能切断的日本油气和其他货物运输的咽喉就是马六甲海峡。
今日中国面临的形势则不同,可能切断海路运输的“假想敌”是美英、印度海军。由于美英海军掌控波斯湾油源的安全命脉,美国中央海军司令部及第五舰队就驻扎在巴林,英国设在巴林米纳萨尔曼港的永久军事基地也已于2015年末开土动工,外加在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军事基地,他们若要切断波斯湾油气对华供给,只需直接监督海湾国家关闭油阀即可,无需借助马六甲海峡。加上位居印度洋之中的迪戈加西亚基地,他们可以封锁非洲印度洋沿岸油气输出港,也无需借助马六甲海峡。就是中国海军要为保障波斯湾和非洲油气供给而与美英、印度海军交战,瓜达尔港面对的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显然也比南海更能让假想敌坐收以逸待劳之利。
同时,想象中的中巴油气管线非但不能增加中国油气进口的安全保障,反而提高了安全风险。这不仅表现在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对中国海军的“地利”不如南海,更表现为陆路风险从无到有急剧升高。毕竟,巴基斯坦是一个武装活跃的战乱国家,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斯坦省存在强大的分离主义势力,历史上爆发过惨烈的大规模平叛战争;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西北边境省)的塔利班势力根深蒂固,处于半独立状态;巴基斯坦政府军为镇压联邦直辖部落区叛乱曾出兵10万之众;克什米尔地区与印度存在争议,军事摩擦高发?经过这样一些地段的中巴油气管线,其安保成本几何,难以想象。
而且,与海运相比,铺设在陆地上的中巴油气管线大大降低了威胁中国能源进口的门槛。因为要有效威胁中国海路能源进口,必须投资数百亿上千亿元建设一支现代化海军;而要威胁陆地上的油气管线,资助几百万千把万元武器装备和军费就可以做到了。由是观之,铺设中巴油气管线以求中国油气进口安全,实属南辕北辙。
以发展眼光审视远避海路以求安全思路,其谬误之处更甚。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海上实力日益上升;境外海路“维稳”投入产出比日益优于陆路“维稳”。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昔日追求远避海路以求安全的思路将日益背离现实;我们制定安全战略,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下,还要放眼未来。
或曰中巴油气管线价值之一在于接入未来伊朗油气管线,其实不然。因为伊朗油气即使通过管线输往中国,取道中亚—北疆路径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经济性都优于巴基斯坦路径,而且可以利用多条现成管道。不仅如此,伊朗方面也未必乐意通过巴基斯坦路径对华出口油气。从沙特等海湾国家到伊朗,并不十分乐见中巴经济走廊推进,更不乐意见到这个走廊规划规模太大,因为这样一来会降低它们的投资在巴基斯坦的相对地位,削弱它们在巴基斯坦的影响力。相当程度上是出于这类考虑,沙特希望中国“一带一路”规划集中投资于东亚、东南亚,少向西亚投资。
进一步审视我们所追求的能源安全目标本身,中国能源安全目标不应当是在战时保持平时的能源消费数量和模式,为这样一个不合理的目标而投入资源是错误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工业生产中很大一部分是面向出口市场,在战时不可能维持这样的出口规模,由此会大幅度减少平时为生产、运输出口商品而消耗的大量油气能源。届时即使暂时出现波斯湾进口油气海上运输中断的极端情况,国内产能和从周边陆地邻国进口的油气资源也足够满足需求。和平时期为了保证下游产业市场竞争力而不宜使用国内和周边高成本油气,战时则不然。而且,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煤炭资源,平时为了保持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而要尽可能多使用廉价的进口油气,熊市时期尤其如此,战时则可以将相当一部分油气消费转为煤炭。
由于2012年以来可能持续10年-15年的初级产品熊市利好印度经济远远多于利好巴基斯坦,从而将显著加剧南亚次大陆实力对比格局失衡,为了我国的国际战略,平衡南亚实力对比,削弱巴基斯坦国内极端势力因国力对比不利而更加倚重恐怖主义的内在动机,我们有必要适度扶植巴基斯坦经济,但这种扶植主要还是应该通过商业性项目进行,我们的项目选择与布局也要客观、冷静,充分考虑客观经济规律和安全问题,总量需要适度控制,不可一厢情愿。
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国内某些局部利益集团企图误导国家决策。也要防止一些舆论无限拔高中巴经济走廊的政治和经济价值,误导国家决策和社会认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