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阶梯油价可靠吗_阶梯收费有哪些
1.油价下跌,电价大改?阶梯电价以后会取消吗?
2.我是应届毕业生,我想问下做物流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3.周大地的媒体关注
4.肯尼迪执政期间美国社会背景!最好是英文的,不过实在没英文的,中文也行啊!
油价下跌,电价大改?阶梯电价以后会取消吗?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2022年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了一多半,随着12月份的日益临近,冬季正式到来。
对于我们很多的农民来讲,大家也非常收藏国家针对油价、电价制定的系列调控政策。
在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大幅上涨,油价的上涨不仅提升了农民的出行成本,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而冬季的开始,一些农村家庭也将正式进入用电取暖的时段,日常的电力需求也将迎来大幅提高,电价的调整关系着大家的切身利益。
最近网络上有一些消息称国内成品油价格即将迎来暴跌,阶梯电价也将面临取消,引起了广泛热议,这件事到底是真是?今天老道就为大家做一个详细汇报,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油价暴跌!12月1日起:电价大改?取消阶梯电价!来准信了?
老道说:随着12月份的日益临近,这几天网络上关于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讨论很热烈。
有一些人称进入到12月份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迎来大幅下跌,这让大家非常好奇未来油价是否真的能够迎来大幅下降?今天老道先为大家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油价走势分析:从目前基层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实际情况来看,截止到现在国内油价调整已经完成了21次,基层成品油价格的累计涨幅也达到了1600元每吨左右,所以说现在汽柴油价格已经处在高位水平。
按照我国油价调整办法来看,一旦国际原油价格迎来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将顺势调整。
所以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起伏至关重要。
眼看着今年第22次油价调整即将开始,根据老道了解到的国际原油价格趋势来看,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迎来了大幅回落,油价的下跌幅度将近3%。
按照目前的国际原油价格震荡形势来看,预计油价也将开始迎来下调,下调幅度将维持在35元每吨左右。
现在距离第21次成品油价格调整还有一段时间,老道认为,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的背景下,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下跌也将成为大概率。
在12月份油价或将继续呈现剧烈波动,起码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下面咱们继续来收藏一下涉及到电价改革的相关消息。
今年开年一直到现在,网络上关于电价改革的讨论就没有断过。
人大代表也曾建议取消阶梯用电制度,认为阶梯用电制度已经与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相符,希望能够启动新的电价试点。
根据老道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来看,阶梯用电相关制度并未取消。
针对网传的阶梯电价即将取消的传闻,老道可以明确地说并不属实,不过涉及到电价试点改革,全国很多地区也进行了尝试。
最近,江西省正式下发了一个重要文件,这份文件的全名为《关于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
根据《通知》规定,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执行最新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透过这则消息来看,也再次为我们说明,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将成为未来电价改革的重要方向。
根据不安全数据统计,现在全国有二十余个省份地区已经下发了分时电价试点制度通知或征集意见稿等相关文件。
所以说分时用电制度将成为未来用电缴费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较于阶梯用电制度来说,分时用电制度更加收藏用电单价和用电时间之间的关系。
分时用电缴费制度将一天24个小时划分成用电高峰期、用电低谷期和平价用电期。
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单价会比用电低谷期的用电单价更高一些,这也将进一步保障在用电高峰时段集中增长的用电需求对地方电网带来的负荷压力不会过大,让电力的供应变得更为平稳。
随着这些利好政策的出台,相信进入到12月份,油价电价也会迎来一系列的重要变化,咱农民的日常生活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在这里还是恳请大家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一起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扶持政策点个赞。
我是应届毕业生,我想问下做物流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第一章
序
随着物流大潮在中国的不断冲击,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物流企业的不断增加也激活了物流行业人才的需求热潮,也应运而生了物流师这个概念。很多人为了进入物流行业而选择了物流师的培训班,希望借助一张证书打通物流行业的门栏。我们在这里不想评判物流师的一纸证书是否有用,我们只知道拥有物流师证书的人还需要有实践经验的结合才可以真正成为一个物流人才。关于物流理论,书市上这种书籍随处可见,但很少见到有关于实际经验的书籍,因此,本着这个目的,才有了这本手册的产生。
本手册所要讲述的操作员,实际上在某种以上就是物流师的一种实际变种,虽然不如物流师来的大气,但确是物流行业中最最重要的人才。本手册协作的基础,来源于笔者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以及在同三星电子、LG电子等国际跨国企业的合作当中借鉴的先进国际物流理念。碍于笔者的能力以及阅历,本书在某些方面必然会存在很多瑕疵,也请各位尽量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章
操作及操作员
2.1、操作的描述
● 狭义的概念:所谓操作就是操控运输作业。亦即负责将客户委托的货物从客户指定的提货地点按照最合理有效的方式运达客户指定的收货地点。在我们日常的运作当中,我们通常将一次运输业务称之为一个承运过程,那么操作就是贯穿整个承运过程的操控作业。这个操作概念在目前的物流行业中是比较普遍的,而且还会继续存在很多年。
● 广义的概念:所谓操作就是操控信息作用于物流服务。亦即通过收集、整理各种信息,指令、监督物流各环节的运作流程,以满足客户的各种物流需求。这种操作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次承运过程,也不仅仅局限于货物本身的操控,它更加注重的是信息的操控,然后通过信息的操作作用于货物的操控以及其他客户提出的需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朝着这个趋势行进的。
2.2 操作的意义
在现代物流企业里,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操作是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是信息化的物流已经是大家的共识所在,而通过上述我们对于操作的描述,可以看出操作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如果我们把物流行业看作是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那么操作就应该是这台计算机的CPU。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要首先强调操作对于物流企业的核心意义,一方面是提高大家对于操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本文以下的内容也是基于这个核心意义而展开论述的。
2.3 操作员
我们将完成操作的人分为两种:执行操作的人我们称之为操作岗位人员;指挥操作的人我们称之为操作员。
在操作流程里,操作员就是指令下达者,操作岗位人员就是岗位执行者,在本书中我们要重点讲述的就是操作员。
在我们的概念里,指挥者应该是这样的:他要有熟练的业务知识;要有人心所向的魅力;还要有面对困难不急不躁沉着应对的能力。我们将操作员定义为指挥者,那么操作员理所当然也应该具有指挥者所应具有的素质。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操作员是指挥者,那么经理又是什么呢?我们套用将军与统帅的概念来区分操作员和经理的区别。操作员相当于将军,是临阵指挥者,经理是统帅,是全盘工作的指挥者。操作员只管指挥打仗,不用管后勤不用管人事调配,不用管业务谈判,而这些工作都是身为统帅的经理们应该去想去安排的。
或者还有人会问,人心所向的魅力对于操作员有什么必要呢?作为指挥打仗的将军,如果无法调动士兵的士气又如何能够提高战斗力,如何能够打胜仗呢?同样,一个业务再熟练的操作员,如果无法调动各操作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就无法提高整体操作能力,同样不可能取得成功。
另外,众所周知,在物流操作中很容易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天气变化、政策变化、意外事故等等,当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操作员应该沉着应对,领导大家一起使问题得到最有效地解决。
具有熟练业务知识的操作员是一个合格的操作员,同时又具有人心所向魅力的操作员是一个好的操作员,能做到不管操作中遇到任何情况都能沉着应对的操作员是一个优秀的操作员。
4.2.2 危机应对。所谓危机是指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比如:天气变化,政策变化,节日,合作单位中止,不良运输,客户投诉等。我们下面就针对这些危机探讨一下应对的方式,这是每个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
4.2.2.1 天气变化。中国地域广大,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也就有很大的差距。作为操作员如果不能及时掌握货物去向地的天气情况,就会出现轻则货物延误,重则货物损毁的。我们手里有这样一个例子:某物流公司2月25日从天津发往太原的一票货物,先从天津随当日晚班车到北京中转,北京千里马当天下午(26日)通过汽运发往太原。结果太原因大雪而封闭了高速公路,汽运无法正常到达,被耽搁在半路上。我们查看了该票货物的具体情况,该票货物只有1件,重量为9公斤。如果从运费方面计算,汽运和铁路相比相差无几,从时效上看,也是同样的,都在第二天上午到达。因此,如果操作员能够提前了解到太原方面的天气情况,不走汽运,而是走铁路的话,该票货物理应在27日上午正常到达。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出,关注天气变化对一个操作员来说也是必备的常识。那么象刚才的例子,货物已经因天气情况而搁置在半路了,又该如何应对呢?做为操作员首先要保持平衡心态,已经犯的错误不要再去考虑;其次,确认该票货物的客户要求时限,如果高速封闭不会影响最终派达时限,那么就派专人负责跟踪此票货物的走向直到最终派达;如果客户的要求时限很急,那么就要获取车辆目前所在的确切位置,并根据车辆所处位置选择最近的合作单位提出货物另行发出,增加成本也在所不惜。不过,好在上面例子中的货物不是急件,有3天的时限,那么做好跟踪工作,28日派达应该可以做到。
4.2.2.2 政策变化。中国的物流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或者说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为了不断的改善和规范物流市场,国家会出台一些整改政策,这些整改政策的出台每一次都会影响物流市场的运作。比如去年有一段时间,国家出台政策严格禁止货车超载运输,比如国际油价的上涨国家对航空燃油费的加收等。对于操作员来说,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在进行操作方式的选择和价格判断上就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货车禁止超载造成了很多汽运公司为了保持利润空间取了加价措施,同时,禁止超载还导致了汽运公司运输能力的相对下降,出现落货的概率也就相对增多。那么为了保证货物的时效性,操作员就应该取其他的发货方式。
4.2.1.2 监督执行结果。上面我们讲到了操作员如何下达指令,那么下达的指令是否被执行,执行的结果又如何?这就要作员在下达指令之后一定要监督执行结果。上面我们提到下达指令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手工操作,一种是系统操作。下面我们就分别讨论一下这两种指令的监督执行。
① 手工操作。在上面章节中我们讨论了这种方式下达指令存在很多必须注意的问题,而且手工下达指令也是目前物流行业比较普遍的方式,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着重讲一下手工作操作应当如何进行监督执行。
◆ 我们上面说过,下达指令要避免使用口头指令,而且指令单一定要填写详细,那么最有效的监督执行就是在执行人执行完指令内容之后回收指令。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有什么必要回收指令呢?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其一,让执行人养成保留指令的习惯,可以随时提醒他们还有哪些指令内容没有执行;其二,可以让自己在事后检查自己的指令有无错误,有无可改进或者提高的地方;其三,也是最直接的作用,作为考核执行人执行情况的参照。在这里,我们试着列举一些常用指令及其执行结果的参照关系:
指令内容
执行结果
去客户处取货
返回有客户签字的运单或出库清单(客户)
去客户处送货
返回收件人签字的运单或出库清单(物流公司)
去托运单位发货
返回托运单位的托运单据和相关财务票据
去托运单位提货
返回相关财务单据及仓库入库人员的交接签字指令单
取货入库
返回有交货人和入库人双方签字的入库单
取货出库
返回有出库人和提货人双方签字的出库单
中转入库
返回有交货人和入库人双方签字的入库单,并返回有入库人签字的清单明细(托运件拆分明细)
派送出库
返回有出库人和提货人双方签字的出库单,并返回客户签字的运单签收联或派送出库单
运单件包装单
返回单件所包内容及体积、重量、包装人等的包装记录单
合票件包装单
返回合票后的体积、重量包装人等的包装记录单(没有进行合并包装的时候,返回数据不变)
托运件包装单
返回合并包装后的单件体积、重量、包装人等的记录单
◆ 监督指令的执行情况,除了上述从反馈信息着手之外,还要对不同岗位的人进行阶梯信息反馈,以期达到真正的监督效果。所谓阶梯信息反馈是指,在一个指令中所包含的执行链中,下一级执行方对上一级执行方的信息反馈。正常情况下,下一级执行方为了保证自己执行的顺利,都会对上一级进行监督,以确保自己接手时的完整性,否则就得自担责任。举个简单的例子:包装组人员包装完货物交给出库组人员时,出库组人员肯定要进行检查,确定没有破损或异常才会接手货物,而同样提货人员在提货时,也必然会仔细检查出库组人员交付的货物是否包装完好,有无异常,以免自己承担责任。因此,抛却个人因素,通过这种阶梯信息反馈,可以更确切的了解各个执行部门的执行情况。
◆ 实行自我监督。上面我们强调过,操作员应当养成一个做指令备忘录的习惯,以便于提醒自己哪些指令执行完了,哪些指令没有执行完;哪些指令执行的让人满意,哪些指令没有执行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等等。。。但,备忘录是给操作员自己记的和看的,如果自己不给自己实行自我监督,那么备忘录也就失去了效用,会出现搞错了指令的执行,或者发现指令执行漏洞而忘了改善等等。这是操作员实行自我监督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操作指令的下达和监督都是操作员一手进行的,那么好的操作员就可以在监督下属人员执行时顺便可以监督自己所下指令的正确性或者是否最优化。并通过执行结果来进行今后的改善。
② 系统操作。同手工操作监督有别的是,系统操作监督省却了各种指令单的回收,系统会在各个岗位执行完成之后自动反馈执行结果。因此,系统操作监督需要进行的是要确保各个岗位执行完成后的录入工作。我们会在此后的系统流程讲述中再作介绍。当然,系统操作监督中也离不开手工操作监督的一些方法:比如自我监督。
4.2.1.3 下达操作指令。我们在上面谈到了操作的岗位定义,因此,我们知道操作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人,他需要指挥运作环节中涉及的各个部门。我们将操作员对运作环节中各个部门的下达的操作命令称之为操作指令。
操作员从获取叫件信息到分析叫件信息,已经形成了一套如何处理当前货物的操作方案,如何下达指令要求各相关部门人员去执行这套操作方案,对于操作员来说也是一种必备的知识。在这里,我们通过两种方式来讨论一下指令的下达。
◆ 手工操作
◆ 系统操作
① 手工操作:在没有系统或者有系统但没有系统指令功能的情况下,使用手工操作进行操作指令的下达。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下面我们将提到的系统操作,它们的指令流程都是共通的,不能因为手工操作就可以偷工减料,任意删减流程中的环节。
指令流程我们会在下面的章节中向大家讲述,这里着重提一下下达指令当中的注意事项。
◆ 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在我们的操作岗位说明中没有提到车辆调度部门。这是因为,车辆调度部门除了为操作部门提供服务之外还要给其他部门(诸如人事、财务等行政部门)提供车辆服务,因此,我们将车辆调度作为一个独立于操作部门之外的独立部门。因此作为用车大户的操作部门,作为操作部门的指挥人员,操作员必须同车辆调度部门的负责人保持良好而持久的沟通。当然,在很多中小物流企业里,因为车辆较少,没有设立单独的车辆调度部门,而是由操作员兼任的也比较常见。作为身兼两职的操作员必须分清这两个岗位的各自职责,在进行车辆调度的时候必须全面权衡各部门的车辆使用调配。在提供用车需求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分配任务内容。举个简单的例子:某物流公司接到一客户A的叫件请求,同时又接到客户B的叫件请求,再加上需要到北京站进行铁路货物托运,共计三个任务。在前面章节中我们讲过操作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在这里就要充分用到,客户A和客户B的地理位置是一条线路,其中客户A需要进行现场包装,客户B货量大,需要箱车,因此,在通知车辆调度的时候可以将这两个任务放到一起,请求一辆厢式货车去执行。那么为什么不把到北京站发货也列入这里面一次执行呢?首先我们知道北京站的线路和客户A、B的线路是不同的,其次厢式货车去北京站受限制,再者客户A和客户B都有提货时间限制,还需要处理时间。基于这三个方面因素,去北京站发货只能另外请求一辆车完成。
◆ 在下达指令时要根据任务难易度选择合适的人选和合适的人数执行。这就要作员必须明晰叫件信息,同时还要明晰各个岗位人员的各种能力。同时,由于在工作当中人与人的交往有深浅,操作员和下属之间肯定会有交情深的和交情浅的,但是在安排工作当中一定要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能够平衡每个人的心态,提高执行指令的效率和效果。
◆ 做好指令备忘录。在一天当中操作员会不断发出不同的指令,而每一种指令的完成状态如何,单凭大脑记忆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操作员应该养成一个做好指令备忘录的习惯。每下达一个指令,就要记录下来,然后在确认该指令已经得到执行,并有了执行结果之后,标记已完成,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指令的执行情况。在我们后面将讲述的系统操作里面,系统会帮助操作控制,因此,这里所说的指令备忘录主要应用在手工操作或者系统无法提供指令备忘的情况下。
◆ 严格使用交接单据。在实际运作当中,我们很多操作员在下达指令时只用口头,或者指令单是随手写的纸条,说的内容和写的内容往往还模棱两可,这样给执行人造成很大的执行难度,甚至会出现误执行。举个例子: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某操作员给取货组下达了一个指令:到某货场提西安来货,共5件。取货组人员拿到指令出发提货去了,可是却提不出货来,答曰:无此票货。取货组人员于是打电话给操作员,无此票货。操作员再次联系西安方面发货方,得到的答案还是某货场。于是操作员责令取货组人员找该货场人员进一步核实,结果还是没有。就在大家以为货物丢失的时候,货场一员工说:你们确定是到这里来提吗?我们可是有好几个分公司的,于是打电话确认其他几个分公司,果然是货物在其中另一个公司那里。经过这么反复,该取货组本来需要完成3个任务,其余两个任务就无法再完成了。在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发现操作员在接受西安方面委托提货时没有认真询问提货具体地址,只问了提货公司名称和电话,没有交接单据;操作员给取货组虽然下达了指令,但作为交接单据的指令单内容简单而模糊,也没有起到交接单据的作用。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操作员从西安方面获取交接单据,在审核单据时就可以确认提货地址,而且在下达指令时能够写明关于当次提货的必需信息,取货组人员就可以轻松完成指令任务,节省时间并提高了效率。
② 系统操作。开发物流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操作员进行合理有效地操作安排。它有别于手工操作的主要体现是:运作流程和指令流程的程式化。在这里,我们不对系统操作进行详细论述,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结合每一个操作流程来进行讲解
2.1.1.7报价:对于已经合作过的客户来说,我们大都已经确立了一套双方认可的报价体系。但对于很多合作较少或者新合作的客户而言(尤其是小散户),往往需要操作员当时给予报价。那么操作员应该如何报价呢?其实掌握了上面我们所诉述的叫件因素也就基本可以确定报价了。
1)时效要求:时效是确定运输方式的最基本要素;
2)货物性质、包装要求:也是确定运输方式的必要要素;
3)运输方式:是决定报价的决定性因素;
4)承运方式:是决定报价的性因素;
5)付费方式:也可以对报价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付的时候;
6)托运单位:在确定了运输方式之后,就可以选定该运输线路的托运单位;
7)派送单位:选择适合派送货物的派送单位
8)综合考虑:托运单位的报价只是单纯的运输成本,因此参考性因素的承运方式,门到门就需要考虑到提货费用和派送费用,考虑到派送费用就需要确认运送目的地的派送单位,确定了派送单位自然就知道了派送费用,那么运输成本加提货成本,再加派送成本,就可以得出综合成本。门到站就需要考虑运输成本和提货成本,相加就得出了综合成本。站到站就只需考虑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就是综合成本。站到门要考虑运输成本和派送成本,相加就得出了综合成本。然后用综合成本乘上我们的预定利润系数(设设定的利润系数为35%),就可以得出报价。举个例子:
有一客户要发2件15公斤的货(资料)到广州,要求2天送到,货款到付。我们试着来确定一下报价。
1)
时效要求:2天
2)
货物性质:资料;包装要求:无
3)
运输方式:航空
4)
承运方式:门到门
5)
付费方式:到付(货到付款)
6)
托运单位:选择A单位,其到广州单价是2.2元/公斤,最低收费60元/票。
7)
派送单位:物流公司自己的分公司,派送成本提货燃油费15元,派送燃油费15元
8)
综合考虑:提货加发货燃油费30元,运输费用60元,机场提货费15*0.4=6元,派送成本30元,总计成本为30+60+6+30=126元。那么我们的成本单价就是126/15=8.4元。然后乘上我们的利润系数8.4*(1+0.35)=11.34元。那么这个价格能够报给客户吗?我们看到上面我们的托运单位A单位的报价里面:单价是2.2元/公斤,最低收费是60元。如果A单位按照单价收取我们的费用就是2.2*15=33元。但显然他们收取我们的是60元。这个60元是最低收费。因此在考虑报价的时候,最低收费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刚才得出的单价是11元/公斤,远远高出实际的航空运输报价2.2元/公斤,也大大高于航空公司的对外报价7.6元/公斤,所以客户是不可能接受的。但,我们的成本确确实实是8.4元/公斤,按照航空公司的对外统一报价我们也是赔钱的,我们还有做的必要吗?回答当然是有必要。既然航空公司可以设立最低收费,我们当然也可以设定最低收费,通常我们规定的航空最低收费标准是180元/票(门到门)。那么在最低收费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合理的进行单价报价了。单价报价其实是按照这样的原则来报的:(提货单价+运输单价+派送单价)*(1+利润系数)。提货单价和派送单价虽然各个公司标准都不太一样,正常来讲都在1元左右,那么单价报价就是:(1+2.2+1)*1.35=5.67元/公斤。这个价钱就比较合理了。不过还不是太合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提货单价和派送单价都会随着货量的增加而减少,比如我们提50公斤的货和提500公斤的货,就成本而言,都是燃油费的成本,因此可以视为相同的,那么我们用了30元的燃油费,50公斤的时候提货单价就是30/50=0.6元;500公斤的时候就是30/500=0.06元。派送单价亦然。那么500公斤的时候我们的单价报价就变成了:(0.06+2.2+0.06)*1.35=3.1元。因此,合理的报价应该是按照货量等级来报的。当然,有些客户为了结算方便,往往要求我们报一个统一价格,那么我们就用加权平均值来进行处理。像上面的情况,这个客户发50公斤以下货物的概率30%,发500公斤以上的概率是20%,50-500公斤的概率是50%。那么我们就先来算算这几个区域的代表价格:50公斤=(0.6+2.2+0.6)*1.35=4.6元;250公斤=(0.12+2.2+0.12)*1.35=3.3元;500公斤=3.1元。那么我们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出的报价是:4.6*0.3+3.3*0.5+3.1*0.2=3.7元。在考虑到我们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报出4元/公斤的单价就比较合理了。当然,还要付加上最低收费180元/票。
我们这里得到的报价还仅仅是运输费用报价,在运输环节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报价存在。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加急和定时运输时,我们就要考虑进去加急和定时产生的额外费用,通常我们收取的加急费是在正常运费的基础上增加150%。比如运费单价是5元/公斤,那么加急费用就是5*(1+1.5)=12.5元/公斤。
此外,如果客户有包装要求,还要收取一定的包装加固费。包装加固费用主要是考虑包装物成本和人工成本。通常比较流行的报价方案是:纸箱包装(包含泡沫)是200元/立方;木制包装是500元/立方。比如:我们用纸箱进行包装后的货物体积是2.4立方,那么包装费用就是200*2.4=480元。同样的货物如果是用木制包装,那么包装费用就是500*2.4=1200元。
另外还有几种比较常用的报价,比如:保费,代收款手续费,对付款手续费等。
保费:是按照物流公司和客户约定的保险费率(通常是0.5%,0.3%等,没有定数)乘上客户的投保金额。比如投保金额是16000元,保费就是16000*0.5%=80元。
代收款手续费:是按照物流公司和客户约定的手续费率(通常是0.1%等,没有定数)乘上客户的代收款金额。比如代收款金额是16000元,代收款手续费就是16000*0.1%=16元。
对付款手续费:是按照我们和客户约定的手续费率(通常是0.5%等,没有定数)乘上客户的运费总金额。比如运费总金额是1600元,对付款手续费就是1600*0.5%=80元。之所以收取对付款手续费,主要是因为对付款存在不安全性。
除了这次主要因素决定了价格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决定价格。最典型的就是客户的重要程度指标。重要的客户可以适当给以优惠。
4.2.1.1.5包装要求:就是客户提出需要我们对所委托货物进行的包装加固。比如:木托,木箱,薄膜等。在客户提出包装加固的要求时,由于客户对自己的货物了解透彻,往往是合理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如果客户提出的包装要求根本无法适应运输的要求,操作员应当向客户提出合理化建议,取更合理的包装方式。再者,有些客户没有提出任何包装要求,但就货物本身而言,要达到运输标准必须进行包装加固的,操作员也应当向客户提出包装建议,并附上包装费用。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易碎物品的包装。任何一种运输方式都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因此在接受客户的包装要求之后,必须明确一点:外包装是否破损应当作为我们最终验收的目的,或者另上保险。
4.2.1.1.6付费方式:客户付款的方式。对于一直在合作的客户而言,他们的付款方式都是固定的,不需要另外问询。对于一些不经常合作的客户来说,操作员在接受叫件指令的时候一定要确认好付款的方式。而且,对不经常合作的客户尽量要做到现付。有些客户(包括老客户)都可能会提出对付的要求,关于对付,我们要着重强调一下:凡是有物流公司自己分公司的城市或者说凡是物流公司自己派送的范围内,才可以做对付,否则最好不要进行对付。对于不同的物流公司而言,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但宗旨是一定要保证对付款的安全性。
://.zhinet/user1/1660/archives/2006/28393.html具体看这个吧。
祝你工作顺利。
周大地的媒体关注
周大地言论引争议
中国经济网2011年12月17日转载了题为《专家称中国油价不算高 低油价实际只是补贴富人》的文章,文中周大地低油价实际只是补贴富人的言论引起广泛争议。以下是该文相关部分: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告诉记者,低油价实际上补贴了富人,鼓励了不合理消费,而且通过制造业的传导补贴了外国消费者。
据了解,我国汽柴油价格比国际上很多国家低,是因为我国控制了调价的力度。2009年1月到2011年11月,我国共调整汽柴油价格15次,90号汽油和0号柴油价格每吨累计分别上调了2700元和2360元,提高40%左右;同期,布伦特原油价格从42.27美元/桶升到106.56美元/桶,提高150%左右。
周大地分析,作为消费品的汽油,开越野车、高排量汽车的富有群体,消耗了更多的汽油,享受了更多的低油价便宜。作为生产资料的柴油,我国制造业消耗低价柴油后制造出产品,大量出口到海外,实际上是补贴了他国消费者。因此,实行低油价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的有效配置都不利,也不利于新能源、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周大地:家庭用电成本不高 计较电价不如少点个菜
中新网2012年5月9日电 随着阶梯电价实施日期的临近,不少家庭开始担忧电价调整后是否会增加自己的日常生活支出。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做客中新网访谈时表示,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而言,电费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很低,根本没必要计较电价波动。
周大地认为,对于个别用电较多的家庭而言,每月用电可能达到数百元的水平,那么电价调整对他们而言可能增加了一些生活成本。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费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因为平时出去吃个饭的饭钱可能就比每月电费还高,电价调整后所多差出的钱无非是多叫一个菜少叫一个菜的事。
周大地说,从个人角度来看,他也不希望电价上涨,但是从经济角度而言,要保证这么多人都有电用,不能拉闸限电,国家还要搞建设,还要扩大电力供应,就总要有个出路。这个出路最后就是制定合理的电价。
肯尼迪执政期间美国社会背景!最好是英文的,不过实在没英文的,中文也行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国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1)上述已经提到的美国联邦对经济加强了干预;(2)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其别是石油,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的资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由于战时石油开和军事工业的扩建也形成了得克萨斯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在50年代就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财团,其实力仅次于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的实力虽然差一些,但是它经常和其他财团结盟与东北部的老财团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展开对抗。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历届的大权主要由东北部的财团操纵,但是这种政治局面在战后开始发生变化,西部和南部的财团逐渐在政治上与东北部的财团展开竞争。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早期的跨国公司还是以局部地区为重点,其经济实力和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也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1)美国在战后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美国的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扩张,充分地利用全球和世界市场,通过直接投资,以投资代替出口,扩大并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份额,从而赢得高额利润。(2)美国对待企业特别是对待大公司取十分宽容的态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经历了三次企业兼并的浪潮。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于 19、20世纪之交,主要为同一产业部门的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从控制生产开始,到控制原料的供应和加工,直至最终控制销售市场。第三次兼并浪潮就发生在二战后,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点为混合合并,即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互不联系的企业进行合并和吞并,从而形成混合联合公司。这样的混合联合公司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以争夺美国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为世界市场设计商品,根据全球(物质和人力)的不同分布情况,同时在几个国家生产,并把自己的金融和销售战略瞄准世界市场。由此,通过战后混合兼并的美国大公司纷纷成为现代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巨额的资本、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且其业务经营强调“全球战略”,因此可以获取庞大的利润。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经历的第一次经济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间工业生产下降了8.3%,失业率达5%。第二次经济衰退从1953年8月延续至1954年8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 9.1%,失业率达6.2%。第三次经济衰退从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时间虽比较短,但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为7%左右。1969年10月到10年11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7%以上。从上述一系列数字可见,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减,以至于积重难返,对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阿波罗登月”
1959年,美国提出了“奔月”的设想,即“阿波罗登月”。1961年5月,肯尼迪批准了“阿波罗”。
在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出了地球的43天之后,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10年内,把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使他重新返回地面。”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
阿波罗主要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水星”,即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测试人在太空中的活动能力。这项很快就成功了。1963年5月15日“水星1号”载人发射,飞行了34小时,绕地球21圈,宣告“水星”结束。
第二步,是“双子星座”。这个有二个目的,一是测试人在太空中长时间停留可能引起的生理问题,一是将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中对接,从而奠定登月技术的基础。该项实施得也比较顺利。1965年,“双子星座3号”飞船做了变轨实验;同年,“双子星座7号”和“双子星座6号”做了太空会合实验,双子星座号在太空中飞行了14天,宇航员的身体安然无恙。
第三步,是“土星”,即制造能将载人飞船送出地球进入月球轨道的大动力火箭,最终完成登月。1965年4月,在冯·布朗领导下,研制出了“土星5号”火箭,它总长85米,竖起来有30层楼那么高,其第一级推力达3 500吨。“土星5号”是“阿波罗”中最关键的一环,它的出现标志着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美国已经超过了苏联。“阿波罗”终于可以实施了。
阿波罗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指令舱是飞船的核心部分,而且最终由它将宇航员送回地球;服务舱主要装燃料和宇航员的生活资料,包括氧气、食物和水;登月舱在登月时与母舱分离,宇航员由此登月。
在美国宇航局组织下,动员了2万多家厂商,12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所,400多万人参加,开发项目1 300多个,共耗资250亿美元,历时9年,整个系统共使用300多万个零部件。1967年,因火箭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死亡。
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969年7月21日4时17分40秒,“阿波罗”在月面上“静海”西南部安全降落。阿姆斯特朗率先走出登月舱,一步一步走下了阶梯,在月球上留下了我们地球人的第一个脚印,他兴奋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讲只是一小步,而对整个人类却是一次飞跃。”奥尔德林紧跟其后也踏上了月球,他们在月球上微弱的引力下一跳一跳地走动,“这是一个荒凉冷寂的世界,没有生命,没有一些绿色,故乡地球像一个明亮的圆盘悬托在月球上林立的高山丛中。”他们俩将一块特制的金属牌竖立在月球地面上,并默念:“公元1969年7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我们为和平而来。”金属牌下放置了5位遇难宇航员的金质像章。他们在月球上逗留两个半小时,并将月球的电视照片送回地球,安放了3种科学实验仪器,集了约五十千克月球上的石块和土壤标本。按,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人驾驶“登月舱”离开了月球,与在空中等候的柯林斯驾驶的“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会合,并开始返回地球。24日,指令舱重新进入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太平洋上,“阿波罗”登月成功了。
自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之后,美国又相继进行了6次登月飞行(阿波罗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除了13号外,其他都获得了成功。前后共有12名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较久的停留(总计302小时),利用“月球车”进行较远的探索,并搜集了365.9千克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12年12月,“阿波罗17号”执行了该中最后一次飞行。此后,人类又向着新目标迈进。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面临的经济难题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此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处于转折时期。由于越南战争耗资巨大,加上长期赤字财政的后果开始显露,美国的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不断加重,美元危机由此出现。11年,美国出现了自19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不少国家的将大量的美元资产兑换成黄金,西方金融市场的投机商们乘机兴风作浪,抛出美元,购进黄金和正在升值的西德马克。11年8月,为应付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所引起的美元危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挽救对外收支的困难局面,以及为对付国内的通货膨胀,美国尼克松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并且对工业产品的进口征收10%的附加税,这等于使作为外汇的美元贬值。当年12月,通过华盛顿货币协定,美元正式贬值7.8%,美国官方维持的黄金比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每盎司38美元。1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
14~1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形成所谓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价格便宜的石油是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一旦油价大幅度上涨,就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乃至引发经济危机。
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接着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加拿大也先后被卷入。从13年开始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特征。首先,与战后曾经出现过的危机或经济衰退相比,在这次危机中西方各国的生产下降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其中美国的汽车工业下降最甚,下降幅度达到32%。其次,股市跌幅大,企业破产严重。在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的14年12月,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英国的股市下跌更为严重,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了72%,甚至超过了30年代大危机的幅度。第三,这次危机所造成的失业人数创战后最高纪录。危机最严重的1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每月平均失业总人数达1 448万人,特别引人注意的是,1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第四,危机造成了绝大部分西方国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并且使国际贸易状况恶化。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升,西方国家除联邦德国外,都因为石油付款大增而产生国际收支逆差,逆差的总额共达392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的日本,也出现了52亿美元的逆差。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的总额在15年减少了6%。
然而,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除了有上述几方面的特征外,还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所谓“滞胀”,是指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一方面,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0年代的一半,尤其是在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而迟迟不进入繁荣。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本来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理论,通货膨胀应该是刺激经济增长、治愈萧条和衰退的“良方”,然而到了70年代这一“良方”失灵了。在危机期间,西方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大提高,其中英国为最,达到24%。危机过后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国的通胀率甚至还不断上升,19年消费物价上涨年率达到13.2%。即使通胀率比较低的德国,消费物价的上升指数也达到5.1%。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
70年代的“滞胀”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固定资本投资不振,生产停滞严重。这一切又造成了失业率居高不下。15年危机过去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仍在1 700万人以上。在西欧,失业的人口甚至还不断增加,15年西欧失业人口为520万,而到了18年则增加到710万人。大量的失业加剧了西方社会的不稳定。
里根的“经济复兴”及其实施
在1980年11月美国的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以压倒多数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国情演讲中提出了“经济复兴”。该长达300页,其主要内容为:压缩联邦开支,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减少对企业经营所设置的各种规章条例,制订稳定货币的政策等。很明显,这项的理论基础来自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该的推出标志着美国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即从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性膨胀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紧缩政策转变。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历届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实行大、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的干预经济政策。里根上台后,美国开始根据他的“经济复兴”,运用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理论,实行小、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里根强调,只有通过减税,放松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经济性,才能以此来打破美国经济的停滞局面,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总之,里根“经济复兴”的基本原则就是: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这些来自于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经济复兴原则被人们称为“里根经济学”。
根据“里根经济学”所制订的“经济复兴”,里根把1982年度预算砍去414亿美元,1986年度砍去958亿美元。砍去预算后,被削减的项目涉及范围很广,从失业补助金到铁路、邮政的津贴等,不一而足。但是里根并没有削减国防开支。为了与苏联争霸,里根甚至增加了军费,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制订和推行“星球大战”。在大砍预算的同时,里根推出减税和加速设备折旧以及减少行政规章等方案,1981年7月,里根的减税方案在国会通过,联邦税收在1982年度就将减少539亿美元,而到1985年度就将减少1 000亿美元以上。作为放松管制、减少规章限制的第一步,里根解除了对石油价格的管制。
里根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并未如里根所认为的那样能够迅速解决美国的经济衰退。在里根上台后的第一二年,美国的经济依然在衰退之中而没有回升,财政赤字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失业率高达9.8%,创战后最高纪录。然而,转机还是出现了。1983年美国的经济开始大幅度回升,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2%,年达7%。虽然1985年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又降了下来,只有3%,但是直到1989年里根将要离任时,美国的经济增长没有停止。在1989年1月的经济报告中,里根宣称:“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了。历史潮流向我们走来,而一些怀疑论者曾认为这种潮流远离了西方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事业自由的理想,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通过减少税收和减少官僚的干预,我们调动了普通美国人的创造力,预示了一个空前的和平繁荣时期的到来。”
虽然里根运用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政策促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而出现巨大的回升,但是,里根却没有能够削减联邦的财政赤字。由于赤字居高不下,不得不大举借债,美国国债的总额由此而飚升。里根曾严厉地批评过他的前任实行高赤字,并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目前暂时的方便,而把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子女的未来抵押出去”。可是,里根没有料到,因为减税和不断地扩大军费开支,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增加最大的,恰恰是在他的执政年代。卡特时期的美国国债为9 000多亿美元,可是到里根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国债已突破了2万亿美元。这是对“里根经济学”的一个讽刺,也给里根后的美国经济造成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就解决美国经济的“滞胀”而言,“里根经济学”还是有其正面作用的。
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及其原因
20世纪进入90年代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即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以此为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是微观层面的含义,这就是全世界的公司企业不论大小都从90年代起走向充分利用因特网发展业务,加强联系,扩大市场。网络经济逐渐形成规模。自从便捷的浏览器在电脑上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因特网便对世界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特网不仅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买卖关系更为有效、更为广泛、更为快速地联系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特网能在很大程度上把世界各地的公司企业相互联系起来。这种崭新的企业与客户、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某种具有超级效率的现代电子化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这种因高新科技发展而发生的变化,必然促使更多的、甚至所有的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公司企业尽快地上网,成为电子网络世界市场中的一员。由因特网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网络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经济不仅提高公司企业的效率,而且加强了世界市场的深层次整合,建立起更加广泛的世界市场的竞争机制。
世界经济网络化的第二个层面的含义在宏观层面上,这就是世界经济在资本流动、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送、原料提供、管理和组织等方面越来越相互依赖而构成网络。在这个世界经济的网络中,信贷资本的筹集、发放和使用日益集中化,世界金融市场对全球性生产的影响日益增大;知识结构与专家系统的作用即今天我们经常谈论的知识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者阶层日益发展。世界经济这一层面的网络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也加速了生产、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即生产转移至成本最低的地区,企业的各部分业务活动迁移到世界各地的许多生产基地上,而对企业的协调则集中到全球的国际性大都市,这些大都市正在发展成极其专门化的服务中心。世界经济在宏观层面上如此网络化的发展,为全球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在世界经济不断网络化的同时,世界经济数字化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世界经济的数字化就是目前已很为世界各国政界、科技界、经济界所关注的“数字地球”对世界经济的直接影响。“数字地球”实际上是人类认识地球的新阶段。通过功能强大的电脑网络、完整高效的卫星遥感技术、超高能量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在新的世纪里,人类能够融汇全球的各种自然与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兼容从宇宙空间和地球深部测得的地球生物、化学、物理等数据,建立起新的巨型地理信息系统,在现实的地球之外再建造一个“数字地球”。在“数字地球”的建立过程中,世界经济就会不断地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并且为“数字地球”而推动。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新的世纪里美国将通过“数字地球”继续占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推动经济不断发展。随着“数字地球”的建成,世界经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化经济,因为有了“数字地球”,任何的经济决策、经济行为都将与联网电脑屏幕上的世界各地三维形象和各种数据相关联,世界经济的发展将因此而更为科学、更为快速、更为有效。
世界经济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市场的整合因此不断加深,世界经济的发展空间也不断地扩大,这一切对处于世界经济核心地区的美国与欧盟的影响巨大。美国的“新经济”与欧洲联盟的欧元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环境中产生的。
到2000年3月,一个新的纪录在美国经济史上产生,这就是美国经济连续107个月保持增长。美国经济在20世纪最后10年内的持续增长为美国最终平衡财政预算,解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难以解决的巨额财政赤字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据统计,19~1998年,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的年收入增长了3.5%,达到了38 885美元的历史最高点。虽然美国黑人中等收入家庭没有在同期增加年收入,依然为25 400美元,但是拉丁裔美国家庭的年收入却有很大的增长,即从19年的27 043美元增长至1998年的28 330美元,增幅达4.8%。此外,美国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6 530美元的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也因为美国经济连续几年的增长而有所减少,这些家庭占全部美国家庭的比例从19年的13.3%下降到1998年的12.7%。尽管如此,美国的贫富悬殊却依然存在。根据美国统计局最新的权威调查报告,虽然美国经济增长力度很大,但是美国国内的收入不平等却没有改观。统计数字表明,在美国社会顶层的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而到1998年,即在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7个年头之后,这一数字也增长到49.2%。然而居于美国社会底层的20%的蓝领工人则似乎没有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因为他们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没有改变,依然为3.6%。实际上,上述的数字在相当程度上表明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在拉大。资料来源:The Economist,Oct 9th,1999.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