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油价最高多少_瑞典油价为什么那么贵
1.卢森堡和瑞士国民生产总值那个更高
2.燃油费是怎么算的
3.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4.老鸟你好,我几乎看完了你所有的回答,但是你所回答的精工机械手表的问题并不是很多。谢谢
5.手表江诗丹顿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卢森堡和瑞士国民生产总值那个更高
1卢森堡(卢森堡是工业国家,也是欧盟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经济高度发达,钢铁、金融、广播电视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产业。因国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国”“千堡之国”的称呼。请注意,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均GDP超10万美元的国家。)
2 Norway 95061 挪威(挪威的自然十分丰富,其主要表现在石油、水利、渔业、森林和矿产等方面,其中挪威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产业及国际油价,例如1999年,挪威的石油及天然气占其出口总额的35%,作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挪威的石油输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
3 Qatar 93204 卡塔尔(依靠石油,稳定的政治,位列三甲)
4 Switzerland 67384 瑞士(瑞士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 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瑞士是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处在世界最高行列,同时有著很低的失业率和财政赤字。由於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瑞士是一些重要国际政经组织,如联合国、WTO、IMF、世界银行、OECD的会员。)
5 Denmark 62625 丹麦(丹麦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拥有高科技农业、现代的小规模企业化工业、宽松的制度、舒适的生活水准、稳定的货币以及对国际贸易的高度倚赖。丹麦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国。虽然丹麦的经济水平远高於欧洲货币联盟所制订的标准,2000年9月举行的全民公决却最后决定丹麦不参加其他11个欧洲国家所使用的统一货币欧元。敢藐视欧元,挺牛x的)
6 Ireland 61809 爱尔兰
燃油费是怎么算的
有车的人无一不在计算油价涨与跌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聊起油价,大多数车主可以脱口说出一大堆数字,有些甚至详细到能精确到“角”,想必这些数字已经经过反复计算,并深深烙印在他们脑海里。
普遍看法,虽然实施燃油税不会提高现有油价,但是目前油价中有接近1元将当成税费进行征收,即如果不实施燃油税,原本油价应该降到5元/升左右。一升油含税1元,如果一辆车以平均使用情况计算(一年3万公里,百公里油耗10L),实施燃油税意味着每个车主每年就必须多支出3000元。3000元可以干吗?足够交完养路费、车船税,再买个交强险。所以,单从油价上算,燃油税的实施,对于广大车主来说,都不划算。增加负担是肯定的,只是多少问题。
但在笔者看来,如此算账有失偏颇,实施燃油税有它好的一面。朋友A许多年前买了一辆POLO,每天开着上下班,他技术高超,百公里油耗能降到最低。即使如此,从今年开始,因为油价贵,停车难,他选择了有需要才开车,更多的是乘公交车上下班。在以往,少开一天车,养路费一分不能少交。现在不同了,车停在家里分文不花。可以算一下:一天停车费为10元,来回油费10元,扣掉公交车费用4元,一天不开车,他至少能省下16元;一周以三天不开车计算,一年能够省下2496元。
上面说的是金钱,此外,燃油税实施还节约了时间。有数据统计,如果每人一周少开一天车,能够提高道路通畅效率9%;如果每人每周少开两天,那么提高的效率不是翻番这么简单,而会提升到21%。以前每天来回90分钟路程,现在只需71分钟。时间即是生命,每天20分钟值多少钱,每个人自己算。
如果“小账”不能打动你,再来算算“大账”。欧洲汽油价格几年来平均是美国的2.7~2.8倍,结果,2000年欧盟3.75亿人口消耗了63.3百万亿BTU(英国热量单位),美国2.73亿人口消耗了98.8百万亿BTU,欧洲人均消耗能源是美国的46.6%。可不要认为,消耗能源多意味着经济繁荣。能源消耗多就要求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据统计,美国工人每年平均工作1877小时,英国工人平均工作1679小时,前者比后者多工作五个半星期。五个半星期,英国人用来干什么?度、陪小孩、周游世界……五个半星期期值多少钱?
再往“大”的方面考量。曾有一个旅欧作家这样描述瑞士:“瑞士没有什么重工业,整个国家山清水秀。在中国,公园或许在城市里并不鲜见,但瑞士没有,它没有刻意划出大大小小的公园,因为它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公园……”硬要计算的话,一个美丽的国家又值多少钱?
实施燃油税的好处还有许多,还可以继续算下去,但想来应该没必要了,有了上面这些账单和数字已经足够说明问题——现在的油价其实不是高了,而是低了,油贵并非坏事。
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利比亚?
——白种人居住的地方?
--------------------------------------------------------------------------------
利比亚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位于非洲北部, 北临地中海。①利比 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是"白种人居住的地方"之 意,以区别撒哈拉(黑种人居住的地方)。利 比亚一名非常古老,早 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就有记载。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 赛》中曾提及,但仅指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或泛指整个非洲大陆。约 在300年,戴克里先皇 帝在昔兰尼加北部建立上利比亚省和下利比亚 省。此名一向被作为的黎波里或柏柏里亚的地 理别名,泛指北非中 部。到1934年,意大利侵占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后,两省合称 为 利比亚殖民地。②此名原是住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以西的沙漠部落 名称,称来布人(Lebu)或赖 布人(Rebu),后希腊人把所有的北非人, 除埃及人外,统称为利比亚人。现名为闪含语系闪 族语Lehabim的希 腊文形式。③源出希腊文Liba或lips,意为西南风,指利比亚位于希 腊的 西南方,与其隔海相望。古代利比亚的居民基本上是柏伯尔人, 公元前7世纪曾建立努米底 亚王国。公元前1世纪,沦为罗马帝国的 领地。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柏伯尔人。16世纪中叶 ,利比亚被奥斯 曼帝国占领。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期间,英、法分治利比 亚。19 51年12月24日独立,成立 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4月15日 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 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7年3 月2日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ly.mofcom.gov.cn/ddgk/ddgk.html
利比亚经济
2005-10-16 12:47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编译 内容分类:其它
一. 经济概况:
自1969年9月1日革命以来,利比亚为了摆脱殖民主义对其经济的控制,推行了国有化政策。从10年起,先后将外国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等收归国有,将意大利人占有的肥沃的田庄全部收回。自11年12月宣布没收美国石油公司起,先后将外国公司的全部或50%的股份收归国有。但由于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主要生活用品由国家补贴,所以市场萧条,商业生活几乎停滞。1987年后,利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利经济发展较快,但结构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品主要靠进口。利比亚是北非的重要产油国,欧佩克成员国,石油收入是利经济的主要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出口收入的95%。石油收入使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之一。为使国家经济多样化, 利比亚着力发展农业,工业和技术经济等非石油部门。 1992年以来,利因洛克比问题受到国际制裁,其石油生产也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利经济现在面临一些困难,除有国家补贴的主要生活用品外,其它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经济尚能正常运转。19年,利提出新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私有经济的限制。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后,为了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结构,摆脱经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利制定和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增加财政支出, 积极吸引外资,在扩大开发建设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同时, 也在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门类的工业,利比亚进入了对外开放和全面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利比亚与外国资本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如在公共基础部门。在许多领域建立了一些国家合作项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参加到这些合作中来。
利比亚与大多数欧洲和非洲国家签订有经济贸易合作协议, 并参加了所有的地区性阿拉伯协议。利比亚在双边协议下的对外投资涉及在多种工业部门建立的合资企业,包括养牛,农业生产,非洲地区的矿物开,在马耳他的项目建设,在突尼斯的渔业捕捞, 在欧洲和拉美地区的工业产品生产。
二 . 利比亚主要经济状况介绍:
1. 自然:
① 石油、天然气:利比亚油气储量十分丰富,石油总储量估计有1000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404亿桶;天然气储量已探明的就达到1.31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
② 矿产:铁(蕴藏量约20-30亿吨)、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硫磺、铝土矿、盐等。
③ 水: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其南部沙漠地下水已探明总储量达250亿立方米。
④ 海洋: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海产。经初步探查,海洋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珊瑚、海藻等。
⑤ 旅游:利比亚拥有许多历史、社会、人文遗产古迹、沿海沙滩、历史古城、绿洲、沙漠景观,阳光、湖泊和泉水。
2. 工业。自70年代以来利比亚重视发展本国工业,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大力发展加工及制造工业。其目的是实现替代进口,减少消费品进口,增加重化工业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改变单一依赖石油产品的出口状况。据统计,自10年至19年9月,利已建成工业项目723个,此外,还有83个工业项目正在实施。利比亚除国营工业企业外,目前在工业方面的伙伴企业共有10,250家,涉及到食品、纺织、家具、纸张、化学、金属、建材、海洋捕捞工业等方面。
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相关工业)主要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纸制品、钢材、轮胎以及汽车、拖拉机、冰柜、冰箱、电视机组装等。
--石油及相关工业。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1990年底已证实的石油储量达450至50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12,180亿立方米。利石油具有油质好、油层浅和易开发的特点。
利比亚石油生产始于1959年,此后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0年达到最高峰,日产原油达到332万桶,年产量达1.73亿吨。1980年日产原油降至183万桶;到1983年欧佩克取限价保护政策,利比亚生产配额为110万桶;1986年配额又调减至94.8万桶;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上升,利比亚石油日产量增至150万桶。1992年以来,由于联合国对利制裁,石油设备老化而无法更新,石油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993年日产量是138万桶;1994年日产量是141万桶;1995年日产量是142万桶;1996年日产量是144万桶;19年日产量是139万桶。
欧洲是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市场。意大利从利进口大量石油,约占意进口原油的30%。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三国是利比亚石油的最大买主,三国从利进口的石油占利出口石油的四分之三。
利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近年来,利天然气产量约150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有小部分供出口。
自70年代后期以来,利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业。现利已拥有非洲最大的拉斯乌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利比亚还有7个生产甲醇、氨气、尿素和液化气的工厂及1个液体化学制品厂。利年产尿素60万吨。上述各工厂基本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产品除少数尿素用于国内消费外,其余均以出口为主。
--钢铁工业。米苏拉塔钢铁联合企业是利唯一的钢厂,位于首
都的黎波里以东约240公里的米苏拉塔市,引进德国、奥地利、日本、瑞典等国成套设备,是利比亚最大的工业企业。该企业第一期工程耗资60亿美元,于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年产钢132.4万吨。1992年产钢93万吨;1993年产钢95.3万吨。第二期工程于1994年开始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钢45万吨。“米钢”生产的线材和棒材(包括盘条、螺纹钢等)90%供内销,其它品种如轻、中型钢材及冷、热轧钢卷板和平板等板材则绝大部分供出口,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和西欧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3.农业
利比亚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4%。全国土地面积的94%以上为半沙漠和沙漠,可耕地仅占国土的1.5%左右,约37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蔬菜、水果等。利比亚农牧业生产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据统计,每年利比亚需粮总量60万吨左右,其本国的粮食生产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利比亚1996年产粮仅为29.7万吨。而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食品。据统计,1996年利比亚进口食品及活牲畜总额达9.3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7.8%;进口食油及饮料等达1.16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2.2%。
利比亚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将其总收入的18%作为农业专款。
利比亚自年8月开始兴建“人工河”工程,这是利最重要、最宏伟的水利工程,耗资2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第一期工程已竣工,第二期工程也于1998年4月竣工,两期工程均由韩国东亚公司总承包。目前,第三期工程正待上马。
利比亚“人工河”实际上是一条深埋在地下7米、直径达4米的水泥输水管道网,总长度约4,040公里。主要目的是将利比亚南部沙漠深处丰富的地下水开发出来,将地下水汇集输送到沿海北部地区,用于灌溉农田,解决工业用水和利比亚沿海城市居民用水。
据利比亚官方估计,到2000年,利比亚每年约需粮食70万吨,水果83.3万吨,蔬菜90万吨,饲料120万吨。“人工河”建设可较大地改善农牧业的现状,增加可耕地和灌溉面积,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4. 对外贸易:
利比亚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突尼斯和土耳其等。2003年贸易总额206亿美元。近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额 120 116 143
进口额 53 74 63
差额 67 42 80
(资料来源:2004年1月经济季评)
2002年主要贸易对象占利外贸比重如下(单位:百分比):
意大利 德国 西班牙 土耳其 瑞士
出口 42.6 14.1 13.6 6.9 4.4
意大利 德国 韩国 土耳其 瑞士
进口 25.6 9.8 6.6 6.6 6.5
(资料来源:2003年世界经济数据)
利比亚投资环境综述
2004-04-10 23:22
利比亚,一个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蕴藏着蓬勃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在联合国解除对利制裁后,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注目的焦点和投资热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利比亚的投资环境。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四、利比亚的投资政策
五、利比亚投资现状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
利比亚位于北非中部,面积177万平方公里,人口548万。东接埃及、苏丹,西邻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乍得,北濒地中海,与意大利、南联盟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非洲北大门”之称。
利比亚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半沙漠,沿海和东北部地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它地区基本上为沙砾覆盖,为向北倾斜的高原和内陆盆地,沙漠中零星分布着一些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
利比亚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部沙漠地区的沙漠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在这90%为沙漠所覆盖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硅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据探测,利比亚原油探明储量404亿桶,估计总储量达1000亿桶;天然气总储量达1.31万立方米;铁矿石储量20—30亿吨;石灰石储量1840万吨;高岭土储量2004万吨。
利比亚不仅有丰富的原油,而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地下水探明储量达250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项目—利比亚人工河项目通过总长4200公里的管网每日向全国输送620万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
由于濒临地中海,利比亚海岸线长达2000公里,有丰富的海洋可供开发。经初步探查,利比亚的海洋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珊瑚和海藻等。
此外,利比亚还拥有众多历史、人文遗产和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地中海风光、沙漠景观等旅游可供开发。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调解争端,加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和非洲其他国家关系,致力于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利比亚在非洲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至于同阿盟的关系,利比亚淡化其阿拉伯属性,在众多问题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立场相左,要求对阿盟进行改革,因此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疏远甚至紧张。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1、利比亚自卡扎菲领导的“九.一”革命成功以来,利比亚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2、利比亚经济发展情况
(1)、总体情况
利比亚是单一石油经济国家,严重依赖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据统计,石油行业在利比亚GDP所占的权重目前为52.7%,占其出口总额的95%,利比亚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于石油出口。
卡扎菲上台之初,为摆脱殖民主义对利比亚经济的控制,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将外国石油公司、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外国人占有的农庄土地收归国有。同时,为改变利比亚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利比亚利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之机,将大量石油美元投入经济发展之中,建立了众多国营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长期实行国营经济体制。据统计,从10年—1998年,利比亚建立的各类国营企业723家。在13年—1985年期间,利比亚执行三个五年发展,共投入700亿美元资金,1986年后,利比亚没有制定新的发展,但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拔款50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之中。
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对利制裁,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降,使利比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据估计,制裁给利比亚造成300多亿美元的损失。
19年后,为改变经济困难境地,利比亚制定并执行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经济等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利比亚经济面貌得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持续好转,国家战略项目和基建项目重新启动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据利比亚中央银行发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2002年期间,利比亚的GDP以19年固定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2002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49.8亿利第(按年固定价计算,为150.7亿利第),约合192.2亿美元,人均GDP4390利第,约合3377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185.9亿利第(约合143亿美元),2003年6月30日已增至250.8亿利第(约合192.9亿美元),2002年国家外债约为40亿利第(约合31亿美元),当年减债2.21亿利第。
(2)、各行业发展水平
利比亚是石油经济国家,其经济结构极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其各行业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工业:利比亚的工业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在王国期间,利比亚的石油生产为美国石油公司控制,卡扎菲上台后,实行石油国有化政策,16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占有65%的石油股份。1986年后利美关系恶化,美石油公司撤出利比亚,其他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趁机进入利比亚市场,填补美国石油公司撤离留下的空白。目前利比亚拥有5个炼油厂,日产原油140万桶,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国家。
石化工业是利比亚的新兴工业,现拥有非洲最大的石化企业—纳斯拉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还有7个石化生产企业,生产甲醇、氨气、尿素、液化气和其他石化产品。
除石油石化工业外,利比亚工业还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造纸、钢铁、轮胎等加工制造企业和汽车、拖拉机、冰箱、电视机等组装企业。其中食品工业在利比亚非石油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产值占加工业产值的34.6%,其次为钢铁、纺织及服装。
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石化企业)除食品、钢铁、建筑、饲料等行业少数企业尚有发展前途、略有盈利外,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企业已破产倒闭。
农牧业:利比亚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4%,可耕面积约37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和蔬菜。利比亚的农业非常落后,据利官方统计,2002年其主要农产品年产量为: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各种蔬菜120万吨、各种水果66万吨。利比亚牧场面积约850万吨,养殖的牲畜主要为羊、牛、骆驼,其中羊1038万只、牛107万头、骆驼23万峰。利比亚近50%的粮食和畜产品依赖进口。
利比亚核心领导层高度重视农牧业的发展,每年都要到国营农牧场视察指导农牧业生产,利每年从其财政收入中拔专款用于农牧业生产。据统计,从10年—1991年共拔款164亿美元,平均每年达17亿美元。
渔业与水产养殖: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利比亚尚未对其海洋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据了解,目前在利近海进行海产捕捞作业的均为外国捕捞公司,仅限于捕捞金枪鱼,公司数量有限。水产养殖方面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到实际运作阶段。
旅游业: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旅游,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近几年,利比亚***认识到国家不能对石油收入过分依赖,提出发展多元经济的构想,旅游业是其首选的领域。2003年以来,利比亚对旅游业的开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对外贸易: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对利比亚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近十年来,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其进出口贸易额大起大落,呈锯齿状态势。2000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利比亚中央银行最新统计显示,2002年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7.63亿利第,约合121.25亿美元,其中出口110.77亿利第,进口55.85亿利第,同1993年相比增长了276.3%,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年均增速达90%。统计还显示,在1993年—2002年十年中,利比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根据利比亚中央银行的统计,利比亚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和石化产品,占95%以上,其他工农牧业产品出口总量不足5%。进口商品中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分别为各类工业制成品、粮食及活畜、原材料等。欧洲国家和周边国家是其主要贸易伙伴,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分列利比亚商品出口前三名,意大利、德国和沙特分列进口前三名。
3、基础设施情况
利经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其基础设施在非洲地区是比较好的,投资所需的能源、电力、交通、通讯、生产用水等硬件设施比较完备。
(1)能源:作为主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一,其能源生产供应不存在问题,目前利比亚拥有五个已建成投产的炼油厂,主要分布在纳斯拉努夫、扎维亚、布雷加、托普鲁克和塞里尔地区,目前日产原油140万桶,利比亚在今后几年之内将其原油生产能力提升250—300万桶/日。
(2)电力:利比亚电力供应充足,电网覆盖全国。利比亚拥有各类电站470余座,大型电站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以热电站和天然气发电站为主。目前利比亚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70.8万千瓦,2002年发电总量为17531万千瓦时;输电线路总长度达33000公里;各类变电站近8000座,输出总功率1100万千伏安。
(3)交通:利比亚的陆、海、空交通比较便捷。陆路方面,据利比亚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19年利比亚公路总里数达25535公里,其中,公路干线长度17985公里,支线长度7550公里,公路质量较好。利比亚没有铁路,目前正在筹建之中,修建铁路总长度3173公里。海运方面,目前拥有13个集装箱港,71个集装箱码头,货物吞吐量达1212万吨/年(2002年统计数)。空运方面,拥有15个机场,其中3个国际机场,目前开通了十余条国际航线。除此之外,利比亚正在着手发展海事及空中管制系统,进一步发展交通建设,建立与世界水平同步的陆海空队伍,以满通运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利比亚与邻国和世界的联系。
(4)通讯:利比亚通讯由国家邮电通讯总公司专营,向民众提供固话业务、移动通讯业务、因特网业务和国际卫星通信业务。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民众与外界联系日益增多,电话用户增长迅速,其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利比亚邮电通讯总公司最近已同我中兴公司签约,新建一GSM移动通讯网,近日还开通了移动电话国际漫游业务。此外,还决定在近一两年内对固定电话网和因特网增容。这些项目建成后,利比亚的通讯状况将有很大的改观。
(5)工业用水:利比亚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不同,它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1982年,利比亚决定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人工河工程,用口径巨大的水管将南部的地下水输往北部的的黎波里、班加西等主要城市,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将南部的水源输到了班加西、的黎波里,人工河沿线地区已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
老鸟你好,我几乎看完了你所有的回答,但是你所回答的精工机械手表的问题并不是很多。谢谢
老鸟来啦。
精工表说的是不多,这里我就一次性尽量说全了,可能篇幅会比较长。先说说精工这个品牌,要说精工,就一定要说到机械石英大战,这个钟表历史上最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是精工。
纵观钟表的历史,二十世纪上半叶(1900-1960年)都是瑞士钟表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对于瑞士这样一个中立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相继爆发对它不仅没有构成丝毫的影响,相反许多钟表制造商还依靠战时国内外的军事订单而收入颇丰。而瑞士手表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
一千多家钟表相关企业、十几万钟表行业从业者、上亿只的年产量、多达40亿瑞士法郎的产值、产品行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数字透露出的繁荣之貌由此可见一斑。当时,由瑞士出口的手表数量连续十几年稳居世界手表出口总量的50%以上,甚至个别年份已高达80%-90%。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钟表给瑞士人带来了极大的荣誉,瑞士钟表在全世界的影响,甚至已可用垄断来形容。
当然,瑞士钟表业的极展也绝非幸致。作为一个历来重视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的国家,瑞士人对于钟表业的投入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全国范围内大量开办的制表专业技术学校、众多钟表企业联合设立科研实验机构、以及划拨的大量研究经费,都在为这盛极一时的王国添砖加瓦。为了及时掌握与了解各国的先进技术与发展动向,瑞士人甚至还在全世界开设了钟表技术情报中心和通讯站。在如此歌舞升平且固若金汤的态势之下,似乎没有人能意识到这其中竟也会潜伏着危机。时间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走到了1959年,那个属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最后一年。
以后的历史会为此证明,此后那场长达26年的机械表危机在这一年中隐隐显露出了一些端倪。首先,瑞士一位名叫赫泰尔·马克斯的钟表工程师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为石英所具备种种特性完全可使其应用于钟表工业中,并且,石英钟表还会在未来的钟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篇文章自然引起了瑞士钟表行业的关注,但随即就因欠缺说服力而被瑞士人所忽视。理由很简单,石英振子的原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尽管各国此前在计量标准时间时已开始用石英技术,但想要使那些体形如小汽车般笨重的庞然大物,变成微时钟甚至可供佩戴的手表,对于当时已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石英钟表技术的瑞士人而言,其难度之大绝对不难想见。何况,在机械表依旧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另辟蹊径,转而钻研另一种未知其市场反响的技术以应用在手表上,是否真的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这篇看来几乎不具备可实施性、并充满着种种不确定因素的理论性文章,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机械表那越来越响亮的滴答声中。
然而,令瑞士人始料未及的是,与此同时,一场针对瑞士手表而发起的挑战却在日本悄悄展开。有个名叫诹访精工舍的公司,正在以石英表为突破口,借此获得打败瑞士机械表的机会。一个非常有必要谈及的题外话是,这次研究被诹访精工舍命名为“59A”。
因为这开始实施的那一年,正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平淡无奇、无关痛痒的1959年。
诹访精工舍就是现在的精工,成立于1942年,隶属于精工集团旗下,诹访精工舍这个听来有些古怪的名字,是由其所在地的名称得来的。
“59A”在着手实施后所从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前往意大利罗马的第17届奥运会进行观摩。对于奥运会本身而言,那是属于全球顶尖运动员与体育爱好者的盛事;但对于计时装置的合作伙伴来说,奥运会只属于瑞士人。因为当时所有的赛事结果,都是由欧米茄提供的机械表进行裁定。日本人在罗马奥运会上看到了希望——没有人在使用石英表。这将是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1964年5月,毫无思想准备的瑞士人忽然发现威胁已如箭在弦:奥委会居然纳了精工表向东京奥运会提供计时设备的提议。这个消息立即轰动了整个瑞士。奥运计时的王者之冠竟然要旁落到此前曾被一度轻视的石英表上,天平倾斜之迅速简直令人始料未及。然而事实却要比瑞士人预想得更加糟糕,在东京奥运会上,石英表951大出风头。这个新鲜玩意儿不仅便于携带,而且每日误差仅在0.2秒上下。尽管重达3公斤,但至少裁判戴在手上还不成问题。而且,和1957年时那些笨重的石英钟相比,其改变已不可同日而语。
1967年,瑞士人终于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在纽氏天文台钟表大赛上,日本诹访精工舍的手表名列第四、五、七、八名。作为瑞士老牌的权威钟表比赛,这一结果自然无法让赛事组委会接受,为了保存当时硕果仅存的声望,纽氏天文台钟表大赛只好被迫告终。
然而,瑞士钟表的悲剧宿命还远远没有结束。1969年10月25日,日本东京京桥的服部钟表店举办了一场新品发布会,一个微型石英表展示在人们面前,这就是诹访精工舍的精工石英表35SQ。这只来势汹汹的石英表直指机械表的死穴——它的防磁、防震、走时精准度等主要技术性能,都是机械表所无法企及的。这些瑞士人花费了多年时间,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以期解决的技术难题,在石英表面前居然不值一提。
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了。各国报章毫不吝惜对于石英表这个新生代手表产品的溢美之词。石英表的迅速崛起,让之前一度被瑞士机械表打压得无法抬头的各国钟表行业,获得了转危为安的机会。日本的另一钟表巨头,早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就曾以高空坠表和黑潮漂流,彰显过其产品优异的防震与防水性能的西铁城公司,此时也开始加入到石英表的研发行列来,并于14—16年间相继推出了液晶显示石英表、年误差在3秒内的超高精度石英手表,以及最早的指针式太阳能手表。
尽管早期的石英手表还曾受到研发、技术等方面的成本制约,造成过价格的虚高,但其所传输的款式新颖、防水防震、走时精准等颠覆传统的价值理念,很快就让其成为了市场中的佼佼者。特别是相对于传统机械表更加低廉的价格,更让之前一直以奢侈品面目示人的手表,成为了普通大众都能够佩戴得起的日常消费品。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全球消费者市场中明显呈现出信心普遍不足的态势,“平安藏古董,乱世买黄金”,高级机械表这样的生活奢侈品虽然不至于无人问津,却也不得不滞留在难以为继的边缘。而这对于已处于颓势之中的瑞士钟表行业来说,更无异于雪上加霜。
石英表一路势如破竹,而瑞士钟表却节节败退,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瑞士钟表在世界市场占有率以每年大约2%的比例下降。12年,瑞士表占世界钟表总出口量的41.2%,15年这一数字锐减到30.7%。由于手表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钟表从业人员也在相应减少,整个行业的开工率只有70%左右。当时世界最大的钟表部件生产企业埃勃什公司,两年内工人总数从11000人削减为7500人。大型的钟表企业都陷入如此窘境,传统家庭式钟表作坊的境况更是可想而知。
1982年,瑞士手表的产量下降到5300多万只;出口量从8200万只跌落到3100万只,产品销售总额退居日本、香港之后屈居第三位。以当时瑞士两家最大的钟表集团——ASU和SSIH为例,它们在1982年和1983年累计亏损5.4亿瑞士法郎。近1/3的钟表工厂陆续停产并倒闭,数以千计的小钟表公司宣布停业,众多倚靠钟表赖以为生的工人,加入到了失业的队伍之中。
此后的故事则是峰回路转,也许是上天垂怜,也许是大势所趋,瑞士钟表业横空出世了以为救世主,他就是尼古拉斯·海耶克(海老已经于2010年6月28日在工作中去世,但他的功绩已经永垂不朽,他是机械表世界的耶稣,阿门!),1985年,尼古拉斯·海耶克将ASU和SSIH重组,合并为全新的斯沃琪集团,这段整整持续了26年的惨痛历史才算逐渐走向终结,时至今日,机械表已经逐渐复兴,将再次走入辉煌年代。
至今仍为此争论不休的后人们,依旧在为当年的这段历史提出着许多设。如那篇关于石英表的文章能够引起瑞士人的足够重视;加入没有诹访精工舍的“59A”;如瑞士人也能迅速研发石英表技术;如瑞士人不会如此轻敌,可惜历史没有设,折戟沉沙的瑞士人就这样经历了钟表史上最令人扼腕的时代。以后的历史尽管正如我们今天所经历的那样,瑞士表在卧薪尝胆之后终于东山再起,并用时间证明了他们能在风雨飘摇之后再造辉煌。但当我们回望历史时,时间却在1959年为瑞士钟表在“现在”与“从前”之间划出了一条沟堑。断裂处成为了瑞士钟表暂时告别辉煌的时间截点。而这道痕迹至今还深深烙印在那些具有着象征意义的复古表款上。在今年的日内瓦高级钟表展上,更多品牌的复古表款大量涌现,它们或缅怀辉煌过去,或记录骄人历史,但其中却总有一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回忆挥之不去。列宁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瑞士人当然不会忘记那段历史。因为在他们心中,在那个已如烟云的年代里,所有的瑞士钟表曾同时指向缺失;精工人也当然不会忘记那段历史,精工以敏锐的嗅觉给予整个机械表界致命一击,彻底改变了手表世界的格局,在创造了石英手表这个世界的同时,几乎彻底破坏了原有的手表市场。
——精工,这个令整个机械表界战栗的名字,将如同“伏地魔”般永垂机械表世界的史册。
———————————————————————————————————————
看了这段故事,你就知道精工是多么的厉害。能以石英技术击败机械手表的精工,其实本身的机械表技术就相当了得,如果很多懂表的大虾都会对2个品牌肃然起敬,这两个品牌就是ROLEX和GRAND SEIKO。这两个品牌的手表,是最能体现机械表“精准”这个既简单,又困难的特征的手表(现在欧米茄也行了)。精工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准确的说,日本手表在机械表界,只有精工是登堂入室的品牌,并且不是入门级的品牌,而是高于浪琴的中档次品牌。
精工的品牌定义是“创新和精炼”,创新是精工的血脉,精炼是精工的精神,如果你要买精工的手表,就请记住这一点。
说完了背景,我再跟你说说实际的:
1、在现在的市场下,精工依然强是不错,但主要是高档(3万以上的精工表,例如Grand Seiko和Spring Drive)的精工很强大,低端的纯机械精工表在同级品牌的竞争中,老实说精工表并不是很突出,性价比较高,其他的比较一般,正如你所说的,除了便宜没什么优点,事实如此。
2、电镀表掉漆,矿物耐磨玻璃磨花是肯定的,建议有这两个配置的手表,如果打算要戴个5年以上的,别考虑了。
3、蓝宝石镜面不锈钢表带打磨基本可以无视,没人这么弄的。
4、领航ⅠⅡⅢⅣ系列的区分和区别,这个好说,领航1、2、3系列是按照推出的先后排序的,类似苹果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的概念,但是技术差距没有手机这么显著。从区别方面讲,只要分清楚2个大类就行了,跟你理解的差不多:一二代用的是7S36机芯,这个机芯不提供手动上链功能;3代开始用的是4R35机芯,提供手动上链功能并且有停秒功能。这两个机芯都是比较成熟的机芯,能买3代以后的尽量买3带以后的产品吧。其他的没什么了,机芯就2种,主要挑样子。
最好再说说我的建议:正如我刚才说的,创新和精炼。买精工的表,要么你就买他的创新的技术,要么你就买它的精炼做工;前者是Spring Drive和人动电能,后者是Grand Seiko机械表。要买就买这3种中的一种,Spring Drive和Grand Seiko都很贵,所以你能考虑的,应该是人动电能。人动电能是一种机械和石英的杂交体,很有特点,几千就有的卖,你可以了解下,但是没有背透。如果你不喜欢人动电能,那这个价格区间就别选精工的,去看看其他品牌吧,也很不错,精工的低端表都很粗大,并不是很好看,除了性价比略好,其他就没特色了,并不能说是最好的选择。
老鸟走啦,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在留言吧。
手表江诗丹顿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江诗丹顿是世界知名的手表品牌,有着很多年的历史,那么江诗丹顿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呢?江诗丹顿是什么档次?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江诗丹顿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江诗丹顿是瑞士日内瓦的手表品牌。
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是日内瓦钟表品牌,创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创始人让-马克?瓦什隆(卢梭的好朋友)。
你会问,日内瓦是瑞士城市,为何不说江诗丹顿是瑞士品牌?因为在江诗丹顿创立的那年,日内瓦还是一个独立国家(类似今天的摩纳哥),直到1815年才正式成为瑞士的一部分。
江诗丹顿是瑞士日内瓦地区代表顶尖工艺的制表企业之一,创立262年以来从未间断过生产。目前江诗丹顿是历峰集团成员品牌。
世界最复杂怀表Ref.57260(世界怀表之王)就是江诗丹顿耗时九年研发的,于2015年推出,具备57项功能,只生产了一枚。据说它的主人是美国纽约的一位犹太银行家,此表估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
江诗丹顿于1998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最便宜的表款也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价格上不封顶)。江诗丹顿是顶级腕表世界中的杰出代表。
江诗丹顿是什么档次
江诗丹顿是世界十大手表品牌之一。
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创立于1775年,历史悠久,江诗丹顿公司创始人是哲学家让·马克·瓦什隆(JeanMarcVacheron),也是卢梭和伏尔泰的好朋友。也就是他,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表厂,这制表厂就是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的前身。
1891年,让·马克·瓦什隆(JeanMarcVacheron)的孙子和FrancoisConstantin携手合作,表厂的名字改为VacheronConstantin,也就是表厂今日的名字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
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每年仅仅生产2万多只表。这就像欧佩克取原油产量限制从而抬高油价一样。当然,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和欧佩克还有不同之处。原油是大众消费品,江诗丹顿是贵族的艺术品。值得欣赏的是,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已经渡过了240个年头。制表业是瑞士最主要工业,不管在过去在今天,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始终在瑞士制表业史上担当关键的角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