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油价排名第几_大国博弈油价排名
1.石油的逻辑怎么样
2.5连涨不是结束,油价在2018年
3.原油,美债和美元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在大国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强国
石油的逻辑怎么样
高油价、国际分配与宏观经济理论演进 ——读管清友博士《石油的逻辑》 傅勇/文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经济学博士 半年前去世的萨缪尔森曾有句著名的调侃:当一只鹦鹉学会说供给与需求时,它也就成了经济学家。然而,对于分析许多商品来说,仅仅依赖这个框架会带来许多困惑。石油就是一例。石油问题难以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做出充分的解释和预测,但高油价却反过来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在宏观面上,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总体上是较为平稳的,但油价却大起大落。战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全球的石油消费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通道,与此同时,石油生产同步大幅增加,结果在1960年代,国际油价呈现下降态势。10-1980年代,全球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但这段时间却是有名的高油价时期。其背景是欧佩克的成立、数次石油危机以及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安。19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石油消费一直处于温和上升通道,石油产量大致也是稳步增加,但石油价格却出现了巨幅波动。尤其是“911”之后,国际油价从2002年初的20美元,用了6年的时间攀至140美元之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油价又上演了高台跳水的戏剧性一幕。油价跌宕起伏的这段历史清楚地显示,来自实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基本面无法给出充分的解释。 在微观面上,中国从未获得与其购买力相匹配的石油定价权。在欧佩克对石油市场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之后,国际石油供求市场大致可认为是一个垄断竞争状态。然而,在这个市场上,各石油进口国的议价能力并非简单地由其消费量决定。英国大致能够做到石油的自给自足,但英国在油价博弈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二十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但在油价上,基本还是个价格接受者。铁矿石市场是一个更极端的明证。这表明,油价绝不仅仅是供求之间数量匹配的结果。 2002年来,国际油价出现了巨幅波动,这一波动显然挑战了此前的石油经济学。这一段时间,国际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波动很小,主要产油国也没有爆发重大地缘危机。美元指数在金融危机之前经历明显下降,但这一下降幅度还不足以解释国际油价的高涨。实际上,石油与其他大宗商品以及贵金属一起,成了国际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说,国际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领域的泡沫,但房价与油价等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在石油市场上的杠杆率也要远高于房地产市场。 高油价会产生显著的效应。上帝是公平的。中东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尽管军事政治力量难成世界一级,但却拥有发达国家需要的石油。在某种条件下,产油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能够达成一致减产行动,以便对西方国家构成牵制,也是为了能更加合理地开发石油。当然在油价高企的时期,欧佩克有时也会决定增产以平抑油价。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解释说,产油国不愿意持续减产抬高油价的一个原因是,石油虽然重要,但当油价保持在高位时,一些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就有了市场,这将降低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国际油价,结果会损害产油国利益。因而,从长期来看高油价对产油国来说,并不总是好事。 不过在2002-2008的高油价时代,产油国还是获得了丰厚的收入,这些收入差不多都是以美元计价,即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油国(当然还包括中国这样的贸易盈余国家)代表了储蓄过剩的一方,而美国代表了负储蓄和过度消费的一方。石油美元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渠道,又会流回美国。在格林斯潘以及伯南克眼中,这是长期利率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长期利率不在美联储的控制之下,但却是房地产泡沫的主要诱因。从这个角度说,高油价不仅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产物,还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来源,可以说,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正反馈机制。 在这个正反馈机制中,产油国多少可归入受益者一方,它们积累起了庞大的财富,一些国家的王室富可敌国,而迪拜甚至在沙漠中创造了超级城市的奇迹。美国凭借其国际货币发钞国的地位,也有效规避了高油价的负担。在高油价时期,美元供给保持在宽松状态,美元指数走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这两类国家都遭受了一定损失。但随着庞大的救市资金注入到全球各个角落,油价已经从危机中的底部有了像样的反弹,在通胀预期和国际资金的推动下,高油价的故事还可能重演。 简单的经济学框架不仅无法解释石油的逻辑,相反石油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现在宏观经济学的面貌。石油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可以说占有重要地位。10年代的高油价曾对经济学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在此之前,人们曾经无法理解滞涨的出现。然而,高油价所带来的供给面冲击,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进而推高一般物价,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产出。这使得高通胀和高失业并存。经典的凯恩斯经济学是需求管理的经济学,对供给面的忽视使其在滞涨面前一筹莫展。 在一定程度上,高油价不仅催生了供给经济学,还让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1985年以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波动明显收窄,在产出和通胀两方面均是如此。这被伯南克等人称为“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在解释“大缓和”的三大主要流派中,有两个应该说与油价相关。一是货币当局经过10年代的高油价拷问,更好地理解了经济运行机制,尤其是取了更好的货币政策。二是“大缓和”仅仅是因为,1985年后,国际油价波动出现了显著的收敛。现在看来,第二点解释看起来牵强一点。危机之前,国际油价的上升幅度是史无前例的。而在此高油价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依然保持了一般物价的平稳。 收到清友博士的大作《石油的逻辑》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把它摆在手边,有空就翻阅一些章节。这种非系统性地品读,似乎总能在不同的时间,激起我不同的遐思迩想,书中的一些段落和图表给人相当大的想象空间。该书涉及到了油价决定机制的各个层面,并对石油市场的历史发展着墨甚多。清友不仅讨论了我在这一领域所感兴趣的绝大多数问题,还让我的视野由此拓展开去,感到从石油这样的特定视角,或许能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如我在推介这本书时所写,“清友博士证明,国际油价背后完全由其经济学和国际金融资本游戏规则的逻辑可循,阅读此书会升起一股冲动,即中国或许有能力改变其作为油价博弈的看客角色。本书并不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又一产物,它始终站在地缘政治、大国战略的高度俯瞰石油市场的风物变迁。” 和清友兄可谓神交已久。遗憾的是至今竟未能谋面,但感觉彼此已是多年的旧友。感谢这个浮华的网络时代。通过阅读其文字,与其在网上聊天争论,这位来自山东诸城的朋友在我心中的形象渐渐地清晰生动起来。与清友的交流让我觉得,年少时的理想和心境能够也应该延续得更长久一些。 愿与清友兄共勉。
5连涨不是结束,油价在2018年
如同每个人都关心一日三餐柴米油盐一样,每位车主也在密切关注着爱车的“口粮”——汽油。想让车儿跑,必须得让车儿喝饱,喝的饱不饱除了看钱包里钞票有多少之外,还得看“瞬息万变”的油价。
都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其实变得更快的还是油价,去年就不断涨涨涨涨涨涨涨跌涨涨涨,今年开年才五个月,已经涨了N次。
刚刚调整是近一个半月以来第四次上调油价了,接下来的25日恐怕还会上涨。2018年成品油的价格三跌六涨,比股票还刺激。此次虽然上调的比例并不高,92#汽油涨价0.13元,但是对每位车主来说,又是“晴天霹雳”,毕竟想要开车上路,汽油这种东西不可能不加。(当然,除非你开的是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才能“免去烦恼”。)
对国内油市来说,虽然伊朗进口原油占比不多,仅为7-8%,很多分析师也说对油价影响不大,但是11日24时油价还是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上涨幅度确实不高,价格在接受范围内。不过,未来汽油价格仍然不被看好,或有继续上涨的可能。这主要还是因为中东局势大面上依然存在冲突,依然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而且有多个矛盾注定了局势的非稳定化发展,譬如土耳其和以色列的矛盾,伊朗和沙特、以色列的矛盾等等。
原油,美债和美元是什么关系
1、近期油价上行不断与大国博弈呈现交汇点。高油价很可能是美国用以限制中国的“手段”,但也将助推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崛起”,因此中俄油价具有跷跷板效应,美国目前较为犹豫。
2、美国薪资增速上行,叠加油价超预期上涨,抬升通胀预期,进而推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带动美元指数进一步走高。油价、美债利率、美元三者同步上涨将会在短期延续。
3、原油和美元的负相关性未明显体现,短期或将延续同步走强。
4、WTO诉讼,投资限制是美国下一步制衡的手段,以达到美国认为合适的程度。
预计油价上涨,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走高的趋势短期将会延续
我们认为地缘政治将成为影响油价短期波动的最重要因素。近期油价上行不断与大国博弈呈现交汇点。高油价很可能是美国用以限制中国的“手段”,但也将助推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崛起”,因此中俄油价具有跷跷板效应,美国目前较为犹豫。油价上涨,推升通胀预期,助推美债长端利率上行,进而带动美元指数进一步上涨。我们认为,油价、美债利率、美元三者同步上涨将会在短期延续。5月19日公布中美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中美贸易冲突进入雨点小的阶段,市场风险偏好将得到修复,而WTO诉讼、投资限制将是美国下一步制衡的手段,以达到美国认为合适的贸易条件。
油价超预期上行,点燃通胀预期,助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
美国薪资增速上行,叠加油价超预期上涨,抬升通胀预期,进而推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 5月15日十年期TIPS隐含的通胀预期升至2.18%,创4年以来的新高。我们认为今年油价上行的风险点在于美国政治军事力量参与中东地缘政治、激化区域局势,目前这一判断在逐步验证。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5月10日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朗目标。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中东地缘局势紧张推升油价走高,本周盘中布伦特原油曾破80美元/桶关口。我们认为,油价上行推动长端美债利率上行的趋势短期将会延续。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带动美元指数进一步走高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通胀预期的推升下持续上行,本周盘中最高触及3.126%。较高的美债收益率吸引资金回流美债资产,从而推动美元指数走强。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差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汇率的走势。5月18日10年期美债与德债利差扩大到249bp, 10年期美债与日债利差扩大至299bp, 创阶段性新高,这将短期支撑美元反弹。我们认为,当前美元指数是处于长周期趋弱的一波反弹升浪当中。从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的维度,“美强欧弱”的局面在短期将会延续,美元指数或将阶段性反弹至三季度,高点可能在94至之间,但是中长期已接近大周期向下拐点。
原油和美元的负相关性未明显体现,短期或将延续同步走强
原油和美元的同步上涨并不多见,由于原油是以美元计价,所以原油和美元通常是呈现负相关,美元走强将会使原油价格承压。但由于此轮油价上涨的态势较为强劲,因此美元和原油的负相关性体现得并不明显。首先,通胀套利交易导致当前原油和美元同步上涨。这一套利行为先推高油价,使通胀预期升温,再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看多美元。其次,中东地缘频发,区域局势不稳定,不断助推油价上涨,这背后均有美国政治力量参与。我们认为中东局势高度复杂,沙特和伊朗矛盾、以色列和沙特矛盾均有可能造成地缘政治紧张,推升油价上行风险。
WTO诉讼,投资限制是美国下一步制衡的手段,以达到美国认为合适的程度
3月22日总统备忘录,美国曾提出三步走:第一,对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当前中美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第二,WTO诉讼:3月23日美国向WTO起诉中国技术许可做法。第三,投资限制:美国将取措施以应对中国收购敏感技术的投资行为。这其出现两次60天的关键时点,即5月22日之前贸易代表向总统汇报WTO诉讼的进展以及财政部长汇报关于投资限制的进程。我们认为,尽管中美尚未最终达成缩减贸易逆差的额度,农产品、石油交易细节以及制造业、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但WTO诉讼、投资限制是美国下一步制衡的手段,以达到其认为适合的程度。
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在大国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强国
这应该是个课题,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观点(非专业研究人员,局限性很大,仅供参考):
所谓世界强国应该是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也就是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很强。
之所以有些国家能够脱颖而出,主要从他的经济、军事、文化方面进行分析,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国家战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我说几点吧(还是那句话,个人水平有限,仅供参阅)。
第一,国家稳定,经济民生稳定中高速发展。
第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文化共识凝聚国内思想。
第三,有明确的国家战略。
第四,军事上要有能够产生威慑效应的攻击或者反击能力。
第五,大国博弈中不犯下重大错误。
第六,面对当今世界,要有金融战争的能力。
第七,机遇。
---------------------------------------------------------------------------------
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以当下的大国博弈来说,主要的参与方有美国、俄罗斯、(英、法、德)、中国,这些是一线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韩国等这些是二线参与国家,有民族报复的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国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大国博弈的棋子,处于风尖浪口的国家,只能左右寻找平衡,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就目前情况,俄罗斯与欧美的博弈最为激烈,其次是美国拉拢日本等国和中国的较量,当然博弈中互相包含,中国也多多少少参与到了俄罗斯与欧美的博弈,同样其他国家多少也参与到了中美博弈。俄罗斯情况不大乐观,最近美国拉着欧盟在乌克兰上搞俄罗斯,又拉着沙特在油价上搞俄罗斯,然后叙利亚(这里有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也被isis和反对派搞的不死不活的,普京的反击手段有限,也就是博弈中手牌太少,导致现在形势对俄罗斯非常不利。还好,巴黎的恐怖袭击给了普京一点契机,不过,整体劣势太大,短期内只能招架。个人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形势,俄罗斯会在一线国家中掉队,沦为二线国家,除非有其他影响世界格局的事情发生俄罗斯才有可能保住一线国家的位置,比如:中日冲突,南海问题激化,中东问题全面爆发等。俄罗斯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经济依赖出口,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也是基于此,个人认为,油价2年内也就是拖垮俄罗斯之前,不会大涨,当然如果沙特或者美国先跨了,那情况又不一样了,可能性太小。俄罗斯现在的应对是:背靠中国,以主动出击来换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的形势目前正在脱颖而出阶段,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也名列前茅,但是还没有完全脱出去,能算上强国。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东海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周边的半岛问题,日本二战清算问题,等等。中国的战略是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先共存,再追赶,最后超越的路线,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稳的大国崛起战略。我还是相信国运的,国运来了,就好好好把握。(新中国成立时,有美苏争霸,中国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下成长;苏联解体时,各国都去收割苏联遗产,没人管中国,中国继续发展;消化苏联用了将近10年,发现中国发展太快了,西方担忧了,突然出来个911,美国被恐怖袭击了,于是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中国又发展了十年;08年奥运会的完美变现,让西方坐不住了,这时候又出现了伊朗核问题以及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然后乌克兰也出乱子了……中国好好把握吧)
我是不是啰嗦了一大推,也没有说到正点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