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浮玉麻油价格_镇江麻油厂
1.帮我写一篇关于江苏镇江特产的作文
2.写镇江的作文
3.镇江有哪些特产
帮我写一篇关于江苏镇江特产的作文
绿色食品东乡羊肉
重阳过后,走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上,便很容易闻到阵阵扑鼻的浓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东乡羊肉的味道。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吃羊肉、喝羊汤是镇江人的一大美食时尚,星级饭店、路边小摊纷纷推出自己的东乡羊宴:红烧的羊肉,清炒的羊杂,泡着京江脐的羊汤……吸引来无数食客大开“羊”荤。
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现已划归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听闻镇江朱家圩一带的羊肉味美至极,遂差人前去办。孰知差去的办既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办羊肉时居然调戏村姑,最终被当地乡人痛殴致死。得知此事后乾隆大怒,决定微服前往探个究竟,以做出最终的惩罚决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后这位皇帝发现,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知书达礼,于是赐名“儒里”。
如今,经营东乡羊肉规模最大的当数镇江市区的儒里饭店。据该店的老板王嘉先生介绍,传统意义上的东乡羊肉是红烧羊肉,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可以养胃补虚。东乡羊肉从选料到烹制直至加工羊肉的火(豆秆烧的文火),都十分有讲究。因为主料选用的是当年的本地山羊,而这些山羊又是吃田边、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长大,所以东乡羊肉又堪称“绿色食品”。
随着人们饮食口味的变化和羊肉经营的发展,如今东乡羊肉不仅在烹制方法上有所优化,而且在菜系内容上有所拓展,“东乡羊肉”已从最初的红烧羊肉发展到今天的全羊席,其“东乡”品牌得到了延伸。但是,由于东乡羊肉的主料———本地山羊在养殖上难以取得量的突破,事实上如果大量养殖也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东乡羊肉的最终发展还是由一定条件限制的。
“奇怪的”锅盖面
说镇江的“土特产”就不能不谈到镇江的锅盖面。众所周知,镇江有“三怪”,所谓“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镇江锅盖面又称伙面,在镇江家喻户晓,于全国恐怕也是鼎鼎有名。其做法并不复杂:将面粉揉好后擀成薄片,再用刀细切,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锅盖面的特点是软硬恰当,面的柔韧性好,老少咸宜。然而正是这种并不复杂的煮面方法,被誉为是镇江人在饮食技艺上的一项创举。
关于锅盖面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有乾隆下江南的典故,张嫂子锅盖面店的故事,有夫妻合伙造伙面的传说……这里记叙了另一种说法:有一对姐弟,相依为命。弟弟有病,口味不佳,姐姐天天下面给他吃,可弟弟总是说面条下硬了。于是,姐姐想办法擀细面条,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用一个竹杠,人坐在上面压着面团跳,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将面团压得薄薄的,然后削成细细的面条。
姐姐将面条放进锅里,又想加点青蒜,手忙脚乱之际,将旁边汤罐上的小锅盖放进了大锅。没想到,这样的面条却让弟弟吃得又多又香。原来,用小锅盖四周透气,这样下出的面不容易烂,有筋道,味道更佳。从此,镇江的锅盖面名声大振,大街小巷里出现了很多做锅盖面的伙面店。
锅盖面在镇江市场不可谓不大,全市“正宗”与“不正宗”大小面店不知有多少,几乎家家终日顾客盈门。但是,锅盖面征战其他城市的饮食市场,却鲜有获得巨大成功的。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各地人的口味有差异之外,锅盖面的生产标准缺失,也是一大原因。
“被争夺的”鸭血粉丝汤
说鸭血粉丝汤系镇江的一种风味小吃,恐怕无人怀疑;但把鸭血粉丝汤定为镇江的“土特产”,或许会引起争论。近些年来,有关鸭血粉丝汤的“原创”是镇江人还是南京人的争论,在网上和民间风生水起、甚嚣尘上。说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其所持论据是“金陵鸭血粉丝汤”名声显赫,已远远冲出了南京市场;说鸭血粉丝汤“是镇江的”,其论据则是,大凡吃过两地鸭血粉丝汤的人都会觉得,“金陵鸭血粉丝汤”的味道,比“镇江的”差远了。
“原创”是谁,这里姑且不论,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镇江鸭血粉丝汤的市场现状绝对堪称风靡,其“粉丝”囊括了男女老少所有人群。在镇江,一年四季无论你是过大街还是穿小巷,都能遇到鸭血粉丝店,这些鸭血粉丝店有些是有门面的,有些就是一小摊儿,而相同的则是都能生意火爆,香味四溢。在这些鸭血粉丝店中,妯娌鸭血粉丝店、母女鸭血粉丝、麻老太鸭血粉丝称得上是个中翘楚。
镇江的鸭血粉丝汤也有开到其他城市的。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泰州市区曾看到不止一家镇江鸭血粉丝店,尝过之后还真是镇江风味。上前一打听,有些是镇江人开的,有的就是当地人经营,不过无论如何,“镇江鸭血粉丝”从产品到品牌,都算是走出了镇江。
镇江鸭血粉丝汤的粉丝润滑,鸭血鲜嫩,口味既鲜且香,3元一碗可谓价廉物美,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鸭血粉丝汤制作也十分简单方便,只需将粉丝盛在小竹篓中,放入煮沸的鸭血汤中烫熟后,将粉丝和鸭血汤倒入碗中,再放入鸭肠、鸭肝、葱花、香菜和调味料等即可。丹阳封缸酒,红了关羽脸
在镇江的土特产中,丹阳封缸酒素以“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闻遐迩。
封缸酒的酿制工艺极为精湛,系以糯米为原料,用麦曲作糖化发酵剂。当醪糖分达高峰时,兑入50度以上小曲米酒,立即密封缸口,养醅一定时间后抽60%的清液压榨,再按比例勾配定量灌坛,严密封口贮存2—3年即成。酿造成酒后色泽棕红,醇香馥郁,酒味鲜甜,酒为14度以上,为黄酒中上品。年,丹阳封缸酒荣获国家银质奖,在全国甜型黄酒中评比名列第一。
与大多数土特产一样,丹阳封缸酒的起源也与许多传说逸闻紧密相连。相传在三国时期,张飞带兵途经镇江府,差人去酒店沽酒。谁知家家酒店只卖菜不卖酒,差人心中疑惑,便问店主到何处买酒。店主笑道:“街上有一口井,井内美酒泉涌,客人要喝,尽管自取,不用分文。”差役回报张飞,张飞连呼“怪哉,怪哉”,说罢直奔酒井,揭开井盖,果真酒香扑鼻,名不虚传,把个嗜酒如命的张飞馋得口水直滴,遂令部下举杯痛饮。
这时,关羽兵至,见张飞部下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语无伦次,责备张飞不该置军纪于不顾。同时,也怪店主不该如此犒军。店主说出酒井有美酒。关羽将信将疑,亲去酒井察看。谁知刚一揭开井盖,酒气直冲上来,关羽自此成了红脸。关羽寻思,如军士都到此狂饮,岂非误了军情?于是便举起青龙偃月刀,把酒井劈开,酒如泉涌,满街淌满了酒,此街至今仍叫酒海街。酒井里淌出的酒,顺着运河流到丹阳,丹阳家家户户用缸把酒封存起来,逢年过节,婚嫁吉日,或生孩子喝“三朝酒”时,便拿出酒来招待亲友,这便成了今天的丹阳封缸酒。
封缸酒属甜型黄酒,而黄酒乃是中国特有酒种,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在后两种酒品已成为当前酒业市场的主流产品之际,黄酒的市场地位显得颇为尴尬。而丹阳封缸酒虽然声名显赫,但相关产品市场却尤待继续大力开拓。
香飘四海的小磨麻油
镇江小磨麻油以其清澈透明、质纯色美的特点早已香飘四海。该产品选料精,注重工艺,用传统石磨研磨,经过去杂、水洗、蒸炒、磨浆、沉淀、过滤等多道流程加工,所出麻油在相关麻油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榜首。1985年3月,镇江小磨麻油荣获国际美食学会和国际旅游观光委员会的金质奖章。
在镇江土特产中,小磨麻油或许是市场开发最好的产品之一,如今在镇江境内出产的小磨麻油就有近10个厂家的10余个品牌,其中较为知名的有镇江日清调味品公司的甘露牌麻油和镇江浮玉麻油有限公司的浮玉牌麻油等。小磨麻油产品远销英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早年小磨麻油兴盛镇江时,多产于手工作坊。在传统手工作坊逐渐被油厂所取代后,“正宗”的小磨麻油便更多地见于农贸市场。“老镇江”们都能记得,在菜场一角,一套研磨麻油的工具古朴而洁净,小小的石磨在浓郁的麻油香味中转得吱吱有声。
随着小石磨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正宗”的小磨麻油也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很多“老镇江”现在都会感叹,市面上有售的那些名牌“小磨麻油”并非是用小石磨人工研磨而出的,虽然能年产百吨千吨,但实在谈不上正宗。然而,事实上正是这些走出“人工”的麻油,这些对“正宗小磨”已经作出了舍弃性改良的机磨麻油,最终打开了小磨麻油的市场,树立了镇江小磨麻油的整体品牌。
保留“正宗”和打开市场,这几乎是所有土特产都难以兼得的“鱼和熊掌”,如今已开发出10余个品牌的镇江小磨麻油,它们对于继承和扬弃的判断,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取舍,对整个镇江土特产的发展,或许有着借鉴作用。
肴肉不当菜
“肴肉不当菜”。相传很久以前,镇江城里一对夫妻开了一家小酒店。除夕,妻子上街买回一包做鞭炮用的硝,随手放在锅台上。丈夫腌猪蹄,盐不够,误把硝当盐抹在猪蹄上。几天后夫妻俩看看硝腌的蹄子颜色发红,不敢食用。但扑鼻的香味,引得八仙中骑毛驴的张果老闻香下驴,进店品尝,一杯香茶、一盘肴肉,吃个精光……
镇江的肴肉,又叫水晶肉蹄,皮白肉红,卤冻透明,一块块晶莹发亮,煞是可爱。其肥而不腻,香酥鲜嫩。如果再蘸点姜醋,就更别有风味,能使品尝者产生香嫩酥鲜之感。
以前,镇江人吃肴肉有个习惯,清早上馆子,泡壶茶,放碟姜丝,将肴肉蘸着香醋姜丝吃。所以有“不当菜”之说。
水晶肴蹄虽然在镇江许多酒楼饭店都有供应,口味质量难分高低。但一般认为以“宴春”肴肉最为地道。如今,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又建立起了自己的肴肉生产线,总经理吴荣生表示,通过专业现代的设备和传统特色的工艺,要将品质优良、口味出众的肴肉,奉献给更多消费者。
香醋摆不坏
醋是酸性调味品,用于拌凉菜、烹饪菜肴。既能去腥解腻,又能保护食品中营养成分不受破坏,为菜肴增添“色、香、味”。
食醋能缓解疲劳,防止动脉硬化,并具有杀菌、保健、美容等功能。《本草纲目》中记载:“醋可消肿痛,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
醋“以江苏镇江为最佳”。镇江香醋,在我国诸多醋品中别具一格,其色、香、酸、醇、浓俱全。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且不会变质。这就是“三怪谣”中的“香醋摆不坏”。
镇江香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精湛工艺,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用优良的酸醋菌种,经过固体分层发酵及酿酒、制酵、淋醋三大过程,40多道工序,历时7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一定储存期,然后才能出品。
恒顺集团是镇江香醋发源地,一百多年来,恒顺坚持镇江香醋的正宗工艺和原料,坚持镇江香醋的特色和风味,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誉满中外,先后荣获5次国际金奖,3次蝉联国家金奖,是我国惟一荣获国际国家双金奖的醋类产品。
如今的镇江香醋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种,已开发出了国宴醋、海鲜醋、蒜蓉醋、饺子醋、姜汁醋、蟹味醋、辣味醋等多种不同口味、不同功用的系列产品。
蟹黄汤包美
镇江的“蟹黄汤包”名扬海内外,是有名的小吃名馔。吃“蟹黄汤包”的时候要做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吃的时候还不能怕费事,得边吃边品味。那绝佳的鲜味儿是在汤馅中慢慢散发出来的,要是一口吞下去,不光尝不到鲜味,恐怕还会烫着舌头呢。
镇江“蟹汤黄包”,鲜在“蟹”上。将蟹刷洗干净,入笼蒸熟,待稍凉后撬开蟹盖取出蟹黄,并用竹签取出蟹肉,放油烧热,加入葱、姜末一烹,再加蟹黄、蟹肉煸炒,待蟹黄、蟹肉均呈橙**时,再加鲜肉成馅心。
镇江“蟹黄汤包”,妙在“汤”上。烹制时先将猪肉皮熬成皮冻,包入精心制作蟹肉馅心。上笼前馅是稠黏状,下蒸时则成鲜味汤了。不过,这种包子的面皮需要极大的韧性,和面不可轻忽。制作时,讲究的师傅还给每个蟹黄汤包捏上二十四道花纹,包口捏成鲤鱼嘴形状。所以人们戏称它是“放在盘里像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
据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生介绍,镇江的蟹黄汤包与近年来兴起的靖江汤包有所区别。两者外观、馅心、口味上都不相同,各有特色。
特色京江脐
京江脐又叫“金刚脐”,因其外形像泥塑金刚之肚脐而得名。传统京江脐,共有六角,圆角饱满,大小一致。
京江脐以特制面粉、花生油、白砂糖、酵面、碳酸钠、糖桂花等为原料,在我市各大农贸市场都有销售。据老人们介绍,原先只有几分钱一只。
京江脐的制作包括发酵、拌碱、成型、烘烤等环节。
发酵时,温度要掌握得当,过热破坏了面筋质,发酵力过大,使成品失去绵软性,过凉则发酵时间长,发酵力不足,成品欠饱满。拌碱,碱液投放量须视面团发酵程度和气温而定。
成型讲究功力,面团放在操作台上,用左手摘一小块,以右手协助搓成75克的圆形面团。然后以圆心为交点各相距120°切三刀,使球状面团分成六角,每角相隔60°,再用左手指轻顶圆心处,使其凸起。刀切深度要适当。一般以切开面团高度2/3为宜。
制作精细的金刚脐,剖面有气孔,绵软,不松散,无酸、碱面块,无杂质。口感香甜绵软,无论干吃,还是佐汤,都是佳品。
写镇江的作文
绿色食品东乡羊肉
重阳过后,走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上,便很容易闻到阵阵扑鼻的浓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东乡羊肉的味道。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吃羊肉、喝羊汤是镇江人的一大美食时尚,星级饭店、路边小摊纷纷推出自己的东乡羊宴:红烧的羊肉,清炒的羊杂,泡着京江脐的羊汤……吸引来无数食客大开“羊”荤。
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现已划归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听闻镇江朱家圩一带的羊肉味美至极,遂差人前去办。孰知差去的办既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办羊肉时居然调戏村姑,最终被当地乡人痛殴致死。得知此事后乾隆大怒,决定微服前往探个究竟,以做出最终的惩罚决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后这位皇帝发现,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知书达礼,于是赐名“儒里”。
如今,经营东乡羊肉规模最大的当数镇江市区的儒里饭店。据该店的老板王嘉先生介绍,传统意义上的东乡羊肉是红烧羊肉,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可以养胃补虚。东乡羊肉从选料到烹制直至加工羊肉的火(豆秆烧的文火),都十分有讲究。因为主料选用的是当年的本地山羊,而这些山羊又是吃田边、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长大,所以东乡羊肉又堪称“绿色食品”。
随着人们饮食口味的变化和羊肉经营的发展,如今东乡羊肉不仅在烹制方法上有所优化,而且在菜系内容上有所拓展,“东乡羊肉”已从最初的红烧羊肉发展到今天的全羊席,其“东乡”品牌得到了延伸。但是,由于东乡羊肉的主料———本地山羊在养殖上难以取得量的突破,事实上如果大量养殖也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东乡羊肉的最终发展还是由一定条件限制的。
“奇怪的”锅盖面
说镇江的“土特产”就不能不谈到镇江的锅盖面。众所周知,镇江有“三怪”,所谓“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镇江锅盖面又称伙面,在镇江家喻户晓,于全国恐怕也是鼎鼎有名。其做法并不复杂:将面粉揉好后擀成薄片,再用刀细切,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锅盖面的特点是软硬恰当,面的柔韧性好,老少咸宜。然而正是这种并不复杂的煮面方法,被誉为是镇江人在饮食技艺上的一项创举。
关于锅盖面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有乾隆下江南的典故,张嫂子锅盖面店的故事,有夫妻合伙造伙面的传说……这里记叙了另一种说法:有一对姐弟,相依为命。弟弟有病,口味不佳,姐姐天天下面给他吃,可弟弟总是说面条下硬了。于是,姐姐想办法擀细面条,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用一个竹杠,人坐在上面压着面团跳,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将面团压得薄薄的,然后削成细细的面条。
姐姐将面条放进锅里,又想加点青蒜,手忙脚乱之际,将旁边汤罐上的小锅盖放进了大锅。没想到,这样的面条却让弟弟吃得又多又香。原来,用小锅盖四周透气,这样下出的面不容易烂,有筋道,味道更佳。从此,镇江的锅盖面名声大振,大街小巷里出现了很多做锅盖面的伙面店。
锅盖面在镇江市场不可谓不大,全市“正宗”与“不正宗”大小面店不知有多少,几乎家家终日顾客盈门。但是,锅盖面征战其他城市的饮食市场,却鲜有获得巨大成功的。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各地人的口味有差异之外,锅盖面的生产标准缺失,也是一大原因。
“被争夺的”鸭血粉丝汤
说鸭血粉丝汤系镇江的一种风味小吃,恐怕无人怀疑;但把鸭血粉丝汤定为镇江的“土特产”,或许会引起争论。近些年来,有关鸭血粉丝汤的“原创”是镇江人还是南京人的争论,在网上和民间风生水起、甚嚣尘上。说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其所持论据是“金陵鸭血粉丝汤”名声显赫,已远远冲出了南京市场;说鸭血粉丝汤“是镇江的”,其论据则是,大凡吃过两地鸭血粉丝汤的人都会觉得,“金陵鸭血粉丝汤”的味道,比“镇江的”差远了。
“原创”是谁,这里姑且不论,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镇江鸭血粉丝汤的市场现状绝对堪称风靡,其“粉丝”囊括了男女老少所有人群。在镇江,一年四季无论你是过大街还是穿小巷,都能遇到鸭血粉丝店,这些鸭血粉丝店有些是有门面的,有些就是一小摊儿,而相同的则是都能生意火爆,香味四溢。在这些鸭血粉丝店中,妯娌鸭血粉丝店、母女鸭血粉丝、麻老太鸭血粉丝称得上是个中翘楚。
镇江的鸭血粉丝汤也有开到其他城市的。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泰州市区曾看到不止一家镇江鸭血粉丝店,尝过之后还真是镇江风味。上前一打听,有些是镇江人开的,有的就是当地人经营,不过无论如何,“镇江鸭血粉丝”从产品到品牌,都算是走出了镇江。
镇江鸭血粉丝汤的粉丝润滑,鸭血鲜嫩,口味既鲜且香,3元一碗可谓价廉物美,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鸭血粉丝汤制作也十分简单方便,只需将粉丝盛在小竹篓中,放入煮沸的鸭血汤中烫熟后,将粉丝和鸭血汤倒入碗中,再放入鸭肠、鸭肝、葱花、香菜和调味料等即可。丹阳封缸酒,红了关羽脸
在镇江的土特产中,丹阳封缸酒素以“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闻遐迩。
封缸酒的酿制工艺极为精湛,系以糯米为原料,用麦曲作糖化发酵剂。当醪糖分达高峰时,兑入50度以上小曲米酒,立即密封缸口,养醅一定时间后抽60%的清液压榨,再按比例勾配定量灌坛,严密封口贮存2—3年即成。酿造成酒后色泽棕红,醇香馥郁,酒味鲜甜,酒为14度以上,为黄酒中上品。年,丹阳封缸酒荣获国家银质奖,在全国甜型黄酒中评比名列第一。
与大多数土特产一样,丹阳封缸酒的起源也与许多传说逸闻紧密相连。相传在三国时期,张飞带兵途经镇江府,差人去酒店沽酒。谁知家家酒店只卖菜不卖酒,差人心中疑惑,便问店主到何处买酒。店主笑道:“街上有一口井,井内美酒泉涌,客人要喝,尽管自取,不用分文。”差役回报张飞,张飞连呼“怪哉,怪哉”,说罢直奔酒井,揭开井盖,果真酒香扑鼻,名不虚传,把个嗜酒如命的张飞馋得口水直滴,遂令部下举杯痛饮。
这时,关羽兵至,见张飞部下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语无伦次,责备张飞不该置军纪于不顾。同时,也怪店主不该如此犒军。店主说出酒井有美酒。关羽将信将疑,亲去酒井察看。谁知刚一揭开井盖,酒气直冲上来,关羽自此成了红脸。关羽寻思,如军士都到此狂饮,岂非误了军情?于是便举起青龙偃月刀,把酒井劈开,酒如泉涌,满街淌满了酒,此街至今仍叫酒海街。酒井里淌出的酒,顺着运河流到丹阳,丹阳家家户户用缸把酒封存起来,逢年过节,婚嫁吉日,或生孩子喝“三朝酒”时,便拿出酒来招待亲友,这便成了今天的丹阳封缸酒。
封缸酒属甜型黄酒,而黄酒乃是中国特有酒种,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在后两种酒品已成为当前酒业市场的主流产品之际,黄酒的市场地位显得颇为尴尬。而丹阳封缸酒虽然声名显赫,但相关产品市场却尤待继续大力开拓。
香飘四海的小磨麻油
镇江小磨麻油以其清澈透明、质纯色美的特点早已香飘四海。该产品选料精,注重工艺,用传统石磨研磨,经过去杂、水洗、蒸炒、磨浆、沉淀、过滤等多道流程加工,所出麻油在相关麻油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榜首。1985年3月,镇江小磨麻油荣获国际美食学会和国际旅游观光委员会的金质奖章。
在镇江土特产中,小磨麻油或许是市场开发最好的产品之一,如今在镇江境内出产的小磨麻油就有近10个厂家的10余个品牌,其中较为知名的有镇江日清调味品公司的甘露牌麻油和镇江浮玉麻油有限公司的浮玉牌麻油等。小磨麻油产品远销英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早年小磨麻油兴盛镇江时,多产于手工作坊。在传统手工作坊逐渐被油厂所取代后,“正宗”的小磨麻油便更多地见于农贸市场。“老镇江”们都能记得,在菜场一角,一套研磨麻油的工具古朴而洁净,小小的石磨在浓郁的麻油香味中转得吱吱有声。
随着小石磨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正宗”的小磨麻油也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很多“老镇江”现在都会感叹,市面上有售的那些名牌“小磨麻油”并非是用小石磨人工研磨而出的,虽然能年产百吨千吨,但实在谈不上正宗。然而,事实上正是这些走出“人工”的麻油,这些对“正宗小磨”已经作出了舍弃性改良的机磨麻油,最终打开了小磨麻油的市场,树立了镇江小磨麻油的整体品牌。
保留“正宗”和打开市场,这几乎是所有土特产都难以兼得的“鱼和熊掌”,如今已开发出10余个品牌的镇江小磨麻油,它们对于继承和扬弃的判断,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取舍,对整个镇江土特产的发展,或许有着借鉴作用。
肴肉不当菜
“肴肉不当菜”。相传很久以前,镇江城里一对夫妻开了一家小酒店。除夕,妻子上街买回一包做鞭炮用的硝,随手放在锅台上。丈夫腌猪蹄,盐不够,误把硝当盐抹在猪蹄上。几天后夫妻俩看看硝腌的蹄子颜色发红,不敢食用。但扑鼻的香味,引得八仙中骑毛驴的张果老闻香下驴,进店品尝,一杯香茶、一盘肴肉,吃个精光……
镇江的肴肉,又叫水晶肉蹄,皮白肉红,卤冻透明,一块块晶莹发亮,煞是可爱。其肥而不腻,香酥鲜嫩。如果再蘸点姜醋,就更别有风味,能使品尝者产生香嫩酥鲜之感。
以前,镇江人吃肴肉有个习惯,清早上馆子,泡壶茶,放碟姜丝,将肴肉蘸着香醋姜丝吃。所以有“不当菜”之说。
水晶肴蹄虽然在镇江许多酒楼饭店都有供应,口味质量难分高低。但一般认为以“宴春”肴肉最为地道。如今,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又建立起了自己的肴肉生产线,总经理吴荣生表示,通过专业现代的设备和传统特色的工艺,要将品质优良、口味出众的肴肉,奉献给更多消费者。
香醋摆不坏
醋是酸性调味品,用于拌凉菜、烹饪菜肴。既能去腥解腻,又能保护食品中营养成分不受破坏,为菜肴增添“色、香、味”。
食醋能缓解疲劳,防止动脉硬化,并具有杀菌、保健、美容等功能。《本草纲目》中记载:“醋可消肿痛,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
醋“以江苏镇江为最佳”。镇江香醋,在我国诸多醋品中别具一格,其色、香、酸、醇、浓俱全。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且不会变质。这就是“三怪谣”中的“香醋摆不坏”。
镇江香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精湛工艺,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用优良的酸醋菌种,经过固体分层发酵及酿酒、制酵、淋醋三大过程,40多道工序,历时7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一定储存期,然后才能出品。
恒顺集团是镇江香醋发源地,一百多年来,恒顺坚持镇江香醋的正宗工艺和原料,坚持镇江香醋的特色和风味,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誉满中外,先后荣获5次国际金奖,3次蝉联国家金奖,是我国惟一荣获国际国家双金奖的醋类产品。
如今的镇江香醋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种,已开发出了国宴醋、海鲜醋、蒜蓉醋、饺子醋、姜汁醋、蟹味醋、辣味醋等多种不同口味、不同功用的系列产品。
蟹黄汤包美
镇江的“蟹黄汤包”名扬海内外,是有名的小吃名馔。吃“蟹黄汤包”的时候要做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吃的时候还不能怕费事,得边吃边品味。那绝佳的鲜味儿是在汤馅中慢慢散发出来的,要是一口吞下去,不光尝不到鲜味,恐怕还会烫着舌头呢。
镇江“蟹汤黄包”,鲜在“蟹”上。将蟹刷洗干净,入笼蒸熟,待稍凉后撬开蟹盖取出蟹黄,并用竹签取出蟹肉,放油烧热,加入葱、姜末一烹,再加蟹黄、蟹肉煸炒,待蟹黄、蟹肉均呈橙**时,再加鲜肉成馅心。
镇江“蟹黄汤包”,妙在“汤”上。烹制时先将猪肉皮熬成皮冻,包入精心制作蟹肉馅心。上笼前馅是稠黏状,下蒸时则成鲜味汤了。不过,这种包子的面皮需要极大的韧性,和面不可轻忽。制作时,讲究的师傅还给每个蟹黄汤包捏上二十四道花纹,包口捏成鲤鱼嘴形状。所以人们戏称它是“放在盘里像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
据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生介绍,镇江的蟹黄汤包与近年来兴起的靖江汤包有所区别。两者外观、馅心、口味上都不相同,各有特色。
特色京江脐
京江脐又叫“金刚脐”,因其外形像泥塑金刚之肚脐而得名。传统京江脐,共有六角,圆角饱满,大小一致。
京江脐以特制面粉、花生油、白砂糖、酵面、碳酸钠、糖桂花等为原料,在我市各大农贸市场都有销售。据老人们介绍,原先只有几分钱一只。
京江脐的制作包括发酵、拌碱、成型、烘烤等环节。
发酵时,温度要掌握得当,过热破坏了面筋质,发酵力过大,使成品失去绵软性,过凉则发酵时间长,发酵力不足,成品欠饱满。拌碱,碱液投放量须视面团发酵程度和气温而定。
成型讲究功力,面团放在操作台上,用左手摘一小块,以右手协助搓成75克的圆形面团。然后以圆心为交点各相距120°切三刀,使球状面团分成六角,每角相隔60°,再用左手指轻顶圆心处,使其凸起。刀切深度要适当。一般以切开面团高度2/3为宜。
制作精细的金刚脐,剖面有气孔,绵软,不松散,无酸、碱面块,无杂质。口感香甜绵软,无论干吃,还是佐汤,都是佳品。
镇江有哪些特产
问对人了,我就镇江人
绿色食品东乡羊肉
重阳过后,走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上,便很容易闻到阵阵扑鼻的浓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东乡羊肉的味道。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吃羊肉、喝羊汤是镇江人的一大美食时尚,星级饭店、路边小摊纷纷推出自己的东乡羊宴:红烧的羊肉,清炒的羊杂,泡着京江脐的羊汤……吸引来无数食客大开“羊”荤。
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现已划归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听闻镇江朱家圩一带的羊肉味美至极,遂差人前去办。孰知差去的办既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办羊肉时居然调戏村姑,最终被当地乡人痛殴致死。得知此事后乾隆大怒,决定微服前往探个究竟,以做出最终的惩罚决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后这位皇帝发现,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知书达礼,于是赐名“儒里”。
如今,经营东乡羊肉规模最大的当数镇江市区的儒里饭店。据该店的老板王嘉先生介绍,传统意义上的东乡羊肉是红烧羊肉,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可以养胃补虚。东乡羊肉从选料到烹制直至加工羊肉的火(豆秆烧的文火),都十分有讲究。因为主料选用的是当年的本地山羊,而这些山羊又是吃田边、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长大,所以东乡羊肉又堪称“绿色食品”。
随着人们饮食口味的变化和羊肉经营的发展,如今东乡羊肉不仅在烹制方法上有所优化,而且在菜系内容上有所拓展,“东乡羊肉”已从最初的红烧羊肉发展到今天的全羊席,其“东乡”品牌得到了延伸。但是,由于东乡羊肉的主料———本地山羊在养殖上难以取得量的突破,事实上如果大量养殖也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东乡羊肉的最终发展还是由一定条件限制的。
“奇怪的”锅盖面
说镇江的“土特产”就不能不谈到镇江的锅盖面。众所周知,镇江有“三怪”,所谓“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镇江锅盖面又称伙面,在镇江家喻户晓,于全国恐怕也是鼎鼎有名。其做法并不复杂:将面粉揉好后擀成薄片,再用刀细切,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锅盖面的特点是软硬恰当,面的柔韧性好,老少咸宜。然而正是这种并不复杂的煮面方法,被誉为是镇江人在饮食技艺上的一项创举。
关于锅盖面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有乾隆下江南的典故,张嫂子锅盖面店的故事,有夫妻合伙造伙面的传说……这里记叙了另一种说法:有一对姐弟,相依为命。弟弟有病,口味不佳,姐姐天天下面给他吃,可弟弟总是说面条下硬了。于是,姐姐想办法擀细面条,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用一个竹杠,人坐在上面压着面团跳,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将面团压得薄薄的,然后削成细细的面条。
姐姐将面条放进锅里,又想加点青蒜,手忙脚乱之际,将旁边汤罐上的小锅盖放进了大锅。没想到,这样的面条却让弟弟吃得又多又香。原来,用小锅盖四周透气,这样下出的面不容易烂,有筋道,味道更佳。从此,镇江的锅盖面名声大振,大街小巷里出现了很多做锅盖面的伙面店。
锅盖面在镇江市场不可谓不大,全市“正宗”与“不正宗”大小面店不知有多少,几乎家家终日顾客盈门。但是,锅盖面征战其他城市的饮食市场,却鲜有获得巨大成功的。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各地人的口味有差异之外,锅盖面的生产标准缺失,也是一大原因。
“被争夺的”鸭血粉丝汤
说鸭血粉丝汤系镇江的一种风味小吃,恐怕无人怀疑;但把鸭血粉丝汤定为镇江的“土特产”,或许会引起争论。近些年来,有关鸭血粉丝汤的“原创”是镇江人还是南京人的争论,在网上和民间风生水起、甚嚣尘上。说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其所持论据是“金陵鸭血粉丝汤”名声显赫,已远远冲出了南京市场;说鸭血粉丝汤“是镇江的”,其论据则是,大凡吃过两地鸭血粉丝汤的人都会觉得,“金陵鸭血粉丝汤”的味道,比“镇江的”差远了。
“原创”是谁,这里姑且不论,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镇江鸭血粉丝汤的市场现状绝对堪称风靡,其“粉丝”囊括了男女老少所有人群。在镇江,一年四季无论你是过大街还是穿小巷,都能遇到鸭血粉丝店,这些鸭血粉丝店有些是有门面的,有些就是一小摊儿,而相同的则是都能生意火爆,香味四溢。在这些鸭血粉丝店中,妯娌鸭血粉丝店、母女鸭血粉丝、麻老太鸭血粉丝称得上是个中翘楚。
镇江的鸭血粉丝汤也有开到其他城市的。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泰州市区曾看到不止一家镇江鸭血粉丝店,尝过之后还真是镇江风味。上前一打听,有些是镇江人开的,有的就是当地人经营,不过无论如何,“镇江鸭血粉丝”从产品到品牌,都算是走出了镇江。
镇江鸭血粉丝汤的粉丝润滑,鸭血鲜嫩,口味既鲜且香,3元一碗可谓价廉物美,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鸭血粉丝汤制作也十分简单方便,只需将粉丝盛在小竹篓中,放入煮沸的鸭血汤中烫熟后,将粉丝和鸭血汤倒入碗中,再放入鸭肠、鸭肝、葱花、香菜和调味料等即可。丹阳封缸酒,红了关羽脸
在镇江的土特产中,丹阳封缸酒素以“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闻遐迩。
封缸酒的酿制工艺极为精湛,系以糯米为原料,用麦曲作糖化发酵剂。当醪糖分达高峰时,兑入50度以上小曲米酒,立即密封缸口,养醅一定时间后抽60%的清液压榨,再按比例勾配定量灌坛,严密封口贮存2—3年即成。酿造成酒后色泽棕红,醇香馥郁,酒味鲜甜,酒为14度以上,为黄酒中上品。年,丹阳封缸酒荣获国家银质奖,在全国甜型黄酒中评比名列第一。
与大多数土特产一样,丹阳封缸酒的起源也与许多传说逸闻紧密相连。相传在三国时期,张飞带兵途经镇江府,差人去酒店沽酒。谁知家家酒店只卖菜不卖酒,差人心中疑惑,便问店主到何处买酒。店主笑道:“街上有一口井,井内美酒泉涌,客人要喝,尽管自取,不用分文。”差役回报张飞,张飞连呼“怪哉,怪哉”,说罢直奔酒井,揭开井盖,果真酒香扑鼻,名不虚传,把个嗜酒如命的张飞馋得口水直滴,遂令部下举杯痛饮。
这时,关羽兵至,见张飞部下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语无伦次,责备张飞不该置军纪于不顾。同时,也怪店主不该如此犒军。店主说出酒井有美酒。关羽将信将疑,亲去酒井察看。谁知刚一揭开井盖,酒气直冲上来,关羽自此成了红脸。关羽寻思,如军士都到此狂饮,岂非误了军情?于是便举起青龙偃月刀,把酒井劈开,酒如泉涌,满街淌满了酒,此街至今仍叫酒海街。酒井里淌出的酒,顺着运河流到丹阳,丹阳家家户户用缸把酒封存起来,逢年过节,婚嫁吉日,或生孩子喝“三朝酒”时,便拿出酒来招待亲友,这便成了今天的丹阳封缸酒。
封缸酒属甜型黄酒,而黄酒乃是中国特有酒种,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在后两种酒品已成为当前酒业市场的主流产品之际,黄酒的市场地位显得颇为尴尬。而丹阳封缸酒虽然声名显赫,但相关产品市场却尤待继续大力开拓。
香飘四海的小磨麻油
镇江小磨麻油以其清澈透明、质纯色美的特点早已香飘四海。该产品选料精,注重工艺,用传统石磨研磨,经过去杂、水洗、蒸炒、磨浆、沉淀、过滤等多道流程加工,所出麻油在相关麻油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榜首。1985年3月,镇江小磨麻油荣获国际美食学会和国际旅游观光委员会的金质奖章。
在镇江土特产中,小磨麻油或许是市场开发最好的产品之一,如今在镇江境内出产的小磨麻油就有近10个厂家的10余个品牌,其中较为知名的有镇江日清调味品公司的甘露牌麻油和镇江浮玉麻油有限公司的浮玉牌麻油等。小磨麻油产品远销英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早年小磨麻油兴盛镇江时,多产于手工作坊。在传统手工作坊逐渐被油厂所取代后,“正宗”的小磨麻油便更多地见于农贸市场。“老镇江”们都能记得,在菜场一角,一套研磨麻油的工具古朴而洁净,小小的石磨在浓郁的麻油香味中转得吱吱有声。
随着小石磨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正宗”的小磨麻油也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很多“老镇江”现在都会感叹,市面上有售的那些名牌“小磨麻油”并非是用小石磨人工研磨而出的,虽然能年产百吨千吨,但实在谈不上正宗。然而,事实上正是这些走出“人工”的麻油,这些对“正宗小磨”已经作出了舍弃性改良的机磨麻油,最终打开了小磨麻油的市场,树立了镇江小磨麻油的整体品牌。
保留“正宗”和打开市场,这几乎是所有土特产都难以兼得的“鱼和熊掌”,如今已开发出10余个品牌的镇江小磨麻油,它们对于继承和扬弃的判断,对于传统和现代的取舍,对整个镇江土特产的发展,或许有着借鉴作用。
肴肉不当菜
“肴肉不当菜”。相传很久以前,镇江城里一对夫妻开了一家小酒店。除夕,妻子上街买回一包做鞭炮用的硝,随手放在锅台上。丈夫腌猪蹄,盐不够,误把硝当盐抹在猪蹄上。几天后夫妻俩看看硝腌的蹄子颜色发红,不敢食用。但扑鼻的香味,引得八仙中骑毛驴的张果老闻香下驴,进店品尝,一杯香茶、一盘肴肉,吃个精光……
镇江的肴肉,又叫水晶肉蹄,皮白肉红,卤冻透明,一块块晶莹发亮,煞是可爱。其肥而不腻,香酥鲜嫩。如果再蘸点姜醋,就更别有风味,能使品尝者产生香嫩酥鲜之感。
以前,镇江人吃肴肉有个习惯,清早上馆子,泡壶茶,放碟姜丝,将肴肉蘸着香醋姜丝吃。所以有“不当菜”之说。
水晶肴蹄虽然在镇江许多酒楼饭店都有供应,口味质量难分高低。但一般认为以“宴春”肴肉最为地道。如今,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又建立起了自己的肴肉生产线,总经理吴荣生表示,通过专业现代的设备和传统特色的工艺,要将品质优良、口味出众的肴肉,奉献给更多消费者。
香醋摆不坏
醋是酸性调味品,用于拌凉菜、烹饪菜肴。既能去腥解腻,又能保护食品中营养成分不受破坏,为菜肴增添“色、香、味”。
食醋能缓解疲劳,防止动脉硬化,并具有杀菌、保健、美容等功能。《本草纲目》中记载:“醋可消肿痛,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
醋“以江苏镇江为最佳”。镇江香醋,在我国诸多醋品中别具一格,其色、香、酸、醇、浓俱全。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且不会变质。这就是“三怪谣”中的“香醋摆不坏”。
镇江香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精湛工艺,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用优良的酸醋菌种,经过固体分层发酵及酿酒、制酵、淋醋三大过程,40多道工序,历时70多天精制而成,再经一定储存期,然后才能出品。
恒顺集团是镇江香醋发源地,一百多年来,恒顺坚持镇江香醋的正宗工艺和原料,坚持镇江香醋的特色和风味,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誉满中外,先后荣获5次国际金奖,3次蝉联国家金奖,是我国惟一荣获国际国家双金奖的醋类产品。
如今的镇江香醋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种,已开发出了国宴醋、海鲜醋、蒜蓉醋、饺子醋、姜汁醋、蟹味醋、辣味醋等多种不同口味、不同功用的系列产品。
蟹黄汤包美
镇江的“蟹黄汤包”名扬海内外,是有名的小吃名馔。吃“蟹黄汤包”的时候要做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吃的时候还不能怕费事,得边吃边品味。那绝佳的鲜味儿是在汤馅中慢慢散发出来的,要是一口吞下去,不光尝不到鲜味,恐怕还会烫着舌头呢。
镇江“蟹汤黄包”,鲜在“蟹”上。将蟹刷洗干净,入笼蒸熟,待稍凉后撬开蟹盖取出蟹黄,并用竹签取出蟹肉,放油烧热,加入葱、姜末一烹,再加蟹黄、蟹肉煸炒,待蟹黄、蟹肉均呈橙**时,再加鲜肉成馅心。
镇江“蟹黄汤包”,妙在“汤”上。烹制时先将猪肉皮熬成皮冻,包入精心制作蟹肉馅心。上笼前馅是稠黏状,下蒸时则成鲜味汤了。不过,这种包子的面皮需要极大的韧性,和面不可轻忽。制作时,讲究的师傅还给每个蟹黄汤包捏上二十四道花纹,包口捏成鲤鱼嘴形状。所以人们戏称它是“放在盘里像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
据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生介绍,镇江的蟹黄汤包与近年来兴起的靖江汤包有所区别。两者外观、馅心、口味上都不相同,各有特色。
特色京江脐
京江脐又叫“金刚脐”,因其外形像泥塑金刚之肚脐而得名。传统京江脐,共有六角,圆角饱满,大小一致。
京江脐以特制面粉、花生油、白砂糖、酵面、碳酸钠、糖桂花等为原料,在我市各大农贸市场都有销售。据老人们介绍,原先只有几分钱一只。
京江脐的制作包括发酵、拌碱、成型、烘烤等环节。
发酵时,温度要掌握得当,过热破坏了面筋质,发酵力过大,使成品失去绵软性,过凉则发酵时间长,发酵力不足,成品欠饱满。拌碱,碱液投放量须视面团发酵程度和气温而定。
成型讲究功力,面团放在操作台上,用左手摘一小块,以右手协助搓成75克的圆形面团。然后以圆心为交点各相距120°切三刀,使球状面团分成六角,每角相隔60°,再用左手指轻顶圆心处,使其凸起。刀切深度要适当。一般以切开面团高度2/3为宜。
制作精细的金刚脐,剖面有气孔,绵软,不松散,无酸、碱面块,无杂质。口感香甜绵软,无论干吃,还是佐汤,都是佳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