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截止最新油价表_义乌市油价
1.伊拉克战争近况?
2.我国集装箱现状及发展趋势
伊拉克战争近况?
一、美国为什么要对伊拉克动武
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急于对伊动武,非打这场战争不可,从根本来说,是为了维护美国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即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维护在美国治理之下的世界和平,从而维护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单超独霸地位。这是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9·11"恐怖发生以后,美国所极力推行的全球战略。可以说,发动对伊战争,乃是实现美国这个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次,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相比,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对美国而言,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其目的是多方面的,可说是一石多鸟。
单从经济角度考虑,美国拿下伊拉克就有很多好处。
一是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呈下滑趋势。对伊发动战争,既可以转移美国国内民众的视线,争取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取胜,为明年总统选举作铺垫,为小布什连选连任作准备;还可以通过这场战争试验美国高科技新型武器,为小布什的主要后台老板--美国军工企业提供大量订单,既回报在大选给予小布什大力支持的军工企业集团,又希望通过剌激工业的发展,带动美国经济的复苏。
二是拿下伊拉克,美国可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进而控制中东石油以及中东石油运输线。一方面可以满足美国自身的石油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主导国际石油价格,进而抑制欧佩克(国际产油国组织),使中东"石油政治","石油武器"再也不能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一旦控制了中东石油,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扼住了大批石油进口国工业发展的喉咙。大家知道,美国占世界人口的5%,却消耗全球近42%的能源。中东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6%,控制了中东就等于控制了国际油市,美国从而可以从自身利益出发来主导国际油价,并以此打击对手。据统计,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就要减少10亿美元的收入。相比之下,欧盟国家60%以上的能源需要进口,除英国北部有一定石油储备之外,欧盟国家的石油进口依赖率高达80%~90%,其中德国最高,达98%。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欧盟来说,油价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严重影响本国的经济增长。美国控制中东石油,就是想把欧盟、日本等盟国的能源需控在自己手上,然后可以随心所欲地抑制它们的经济发展,以保住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三是利用伊拉克战争打击欧元,以保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这是美国攻伊的重要经济政治原因之一。美国对打击欧元早已有预谋。早在欧元启动前夕,美国就已预感到欧元一旦成功启动,必将给美元带来巨大挑战。美国十分清楚,联合的欧洲大陆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利益将形成巨大的威胁。从经济层面看,欧元这个新生事物虽然在婴儿时期还未对美元构成直接威胁,但挑战美元作为世界强势货币的地位只是时间问题。从政治层面看,虽然英国尚未加入欧元区,但欧洲大陆的联合统一将发出美国极其不愿听到的不同声音。从军事层面看,欧洲的军事力量早在1991海湾战争时就让美国心领神会。一旦欧洲另起炉灶,美国将多了一个强大敌人。正因为如此,科索沃战争前夕,美国大多数议员坚持通过武力来阻止欧洲另立门户,即通过深入欧洲腹地,在欧洲的心脏地带发动战争,阻止国际资本流向欧洲。如果不能彻底打垮欧元,也要拖延欧?quot;从婴儿长成大人"的时间,事实证明,在科索沃战争开始后,欧元立即下滑,从1999年初启动时,创下1欧元兑换1.1877美元的高价后,欧元便一直呈现跌势,到1999年末,1欧元仅能兑换1.0075美元,全年累计跌幅近14%。在2001年中期,1欧元只能兑换0.88美元左右。欧元的一路下跌大大动摇了国际资本对欧元能否整合成功的信心。
就在欧元下滑难止的关键时刻,美国的新经济泡沫从2000年4月开始逐步破裂,接踵而至的是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和美国大公司财务丑闻的一再暴露,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急转直下,美国经济由此步入衰退。与此同时,欧洲经济表现却相对良好,股市相对健康,利率也高于美国。因此,从2002年开始,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出美国,转而投向欧洲和亚洲,而表现在国际汇市上就是欧元逐步升值,维持了长时期坚挺的美元开始走下坡路。尽管美国财长一再发表声明,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但欧元的走势似乎成了市场不可逆转之势。在万般无奈之下,小布什希翼通过大规模削减税收和大量扩充军费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后果却是美国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美元贬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欧元却升值至其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的升值进一步带动了资金从美国流出,从2002年第四季度起每一个月净流入欧洲的国际资本都在150亿欧元以上,并大量购买欧洲的债券。这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美国后的第一次明显转向。如果任这种趋势发展,美国面临的将是比19年亚洲金融危机还要严重的金融风暴,美国经济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直接威胁自己的欧元,美国无论如何也要取行动阻止欧元的上升势头,阻止国际资本流向欧元区,从而彻底打垮欧元的支撑点,这一行动就是战争,而"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便成了最好的借口。
首先,通过占领伊拉克,打倒萨达姆,夺取中东石油,控制国际油价,恶化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状况,以打击欧元。
其次,通过战争来打击欧元区消费者的信心。从地缘上说,中东远离美洲大陆而靠近欧洲,战争引起的消费者信心下降对欧元区国家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美国的影响。而对目前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欧元区国家来说,消费者信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最近来自欧盟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欧元区经济学家都认为,一旦战火蔓延到伊拉克邻国,欧元区消费者的信心将一落千丈,欧元区经济将面临很大困难,欧元及所有欧元资产必将蒙受巨大损失。
综合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迫不及待地非打伊拉克这场战争不可,完全是出于美国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国家利益既有目前和短期的,也有未来和长远的;既有政治、军事、安全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政治霸主、军事霸主、经济霸主以及文化霸主地位,就是要维护美国单超独霸的单极世界格局。
美国的这一图谋和行径完全出于一己之私,美国的这个国家利益得以实现,便意味着世界上一连串国家的国家利益遭到严重侵犯和伤害。这完全是一种新帝国主义的阴谋和行径,因而不能不遭到世界上大多数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反对。
在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的行列中,还有法国、德国、俄罗斯3个国家。在美对伊动武之前,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决反战的急先锋,他们的强烈反战立场与他们在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利益是成正比的。就是说,由于美国对伊动武突显了他的国家利益,必然贬损了法德俄的国家利益,从而也必然引起他们作出强烈反应。比如俄罗斯,伊拉克欠下前苏联债务多达80亿美元,俄在伊签下一批数额颇大的工程合同,俄已投资不少;德国和法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高达60%~70%,在伊拉克也投资不少,其中法国投资多达200亿美元。打起仗来,这些必将化为乌有,所以从各自国家的经济利益考虑,他们不得不作出强烈反应。至于美想通过打伊拉克把欧元打垮以保美元的强势地位,更是对欧元区的核心国法德两国造成最大的威胁,他们的反战情绪更为激烈更是情有可原。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安全利益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旦美占领伊拉克控制中东,在地缘上对欧盟和俄罗斯的政治、安全压力和挑战也必然大大加强,这也不能不引起他们的高度警觉和反对。
现在,经过整整一个月,美军已基本攻下了整个伊拉克,大规模战争基本告一段落。伊拉克面临的是成立新和如何开展重建工作的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美国与他的盟国,美国与联合国,美国与伊拉克各派势力之间还会争论不休,成为国际关注的新焦点。另一个被受关注的问题是伊拉克战争,究竟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现在还很难预测,原来人们预期这场战争可能要拖一年半载,甚至战争越南化,把美国拖到战争泥潭中去,其结果必将对世界经济造成大的震荡。但现在战争已基本告一段落,才打了一个月,所以普遍估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有限。现在还要看下一步,美国如何操办伊拉克新对战后伊拉克的重建是否起绝对主导作用。如果美国完全掌控伊拉克,进而完全掌控中东局势和中东石油并主导世界油价。那么,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对欧共体盟经济的影响将会是十分巨大而深刻的。就目前而言,由于战争较快结束,对各方经济影响并不突出。对美国来说,在伊拉克战场上已花了近200个亿,现在国会又批准追加军费开支800个亿,这对剌激美国经济尤其工业会带来一些好处,但财政赤字又大幅增加了,归根到底也没起什么大作用。美国一旦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美国公司可以分到一块大馅饼,也许会对美国经济复苏带来一丝曙光,但是联合国和其他大国绝不会坐让美国独吞伊拉克重建这块大肥肉,所以围绕伊拉克重建分赃问题,美国与其他世界大国的争争吵吵将不可避免。
不过由于这次战争,加上另一场战争即全球面对非典型肺炎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今年整个世界经济及许多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状况将要作重新评估预测。总的讲,今年整个世界经济是不容乐观的。不景气状况仍难以克服,经济复苏将呈缓慢之态。
三、伊拉克战争对我国的影响
面对这次伊拉克战争,有不少人说中国对美向伊发动战争的立场态度不够强硬。香港有些报刊说"中国是在以'选边站'的方式主动选择'被动'外交",并认为"目前这种'被动外交'不失为一种理性策略"。我基本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这次对伊战争,我国的表态基本是正确的,是柔中有刚,既不失原则立场,即坚决反战;又不过火,即不会动辄扬言要投否决票之类,如果联合国安理会真的搞是否授权美攻伊的投票,中国真的行使否决权,那么未来中美关系必然出现严重逆转。对于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远在波斯湾地区的"流氓国家"而和美国对抗。1998年中国在道义上支持南斯拉夫,结果既没有实质的帮助,又遭到美国借北约之手的报复。今年初,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曾发表文章说:"中国外交政策最大的需要就是保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因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依赖于此,出于以上原因,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国内事务而不是重塑国际秩?quot;。这些话与最近以来同志多次强调的"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的精神是接近和一致的。所以,我认为中国这次对伊拉克战争的表态是符合国情和国家利益的,是比较理性的,也是我们的外交工作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为什么中国不跟法德俄等国绑在一起对美取强硬态度?我认为中国既然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本就不需要跟他们绑在一起。何况美与法德、美与俄罗斯的关系同美中关系本来就很不相同。美与法德是盟国关系,不是亲兄弟,至少也是堂兄弟。与俄罗斯是半盟国关系,至少是表兄弟。我们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又敌又友,非敌非友,根本不是堂兄弟表兄弟。他们与美国吵完架可以再走在一起,我们与美国吵了架就会结仇结恨,谁也不认谁,最后不是美国被孤立,而是中国被孤立被制裁,这种教训实在太多了。
这场战争爆发之前,有人说美伊开战将危及中国千亿元的利益。这一千亿元是怎么推算出来呢?据说,在联合国主导的伊拉克石油换粮食中,中国公司分得的份额就达到30多亿美元。而战前中国在伊较大的工程有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中国路桥集团等在2亿美元以上的商家就有数十家。所以,经过估计,中国在伊利益与涉及到的曲线生意,至少在1000亿人民币。
另外,还有人估算:中国目前日净进口石油每天多付出约1500万美元,若油价高位持续半年,合计将超过80亿美元,仅此一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超过0.5个百分点,这当然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幸亏这场战争仅打了一个月就基本结束了,对中国所造成的损失,当然没预期的那么大。但是,不管怎么样,战争已打响了,中国在伊拉克的直接和间接利益是明显受损的。一是石油换食品不能正常得以执行;二是我国在伊的许多投资工程项目化为乌有、废墟,有的完全停工停产,所有项目总价值在40亿美元左右;三是战争还减少中国对伊拉克等中东地区的劳务输出,也减少对中东的商业出口。据报道,由于伊拉克战争,至少对中国家电出口产生三大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运输费用大幅上升;其次是不少中东合作伙伴产生了观望心理,有的推迟下定单,甚至有少量要求取消定单;再次是仅在浙江义乌这个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市,伊拉克设在那里的上百家公司的办事处已停止发货与供应,仅此一地的损失就有上百万美金。四是战争也使美元近期波动,对中国也产生相当的影响,由于人民币一直是盯住美元的,因此,前些时美元对欧元跌价达22%,等于人民币兑欧元也下跌了相同的比例。五是中国今年来仍与伊拉克保持贸易关系,中国所有的贸易顺差几乎都转化为债务,再加上中国方面的投资和,伊拉克欠中国的外债达13.45亿美元。萨达姆倒台以后,伊拉克所欠中国债务,有可能化为泡影。从这几个方面看,伊战对中国方面的影响并非最大,但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目前和近期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若从长远考虑,一旦美国长期占领伊拉克,并控制中东石油和主导国际油价,甚至还封锁中东石油的对外运输线,若美国想要拿捏中国,那么中国进口石油有50%~60%来自中东,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会很大。
除了经济上遭受重大影响和损失之外,美国赢得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和政治影响以及外交空间也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和挤压作用。
从这次战争中,我们不但要吸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还要取必要对策和措施,减少损失,维护我国的利益。第一,我们要坚持在联合国主导下开展伊拉克重建工作。我们要力争在重建伊拉克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第二,我们要开辟新的石油供应地,使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不能过分集中在多事的中东地区;第三,在石油进口大国中,只有中国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这是极其危险的。通过这次战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变被动为主动;第四,这次美国利用对伊开战打击欧元的目的非常明显,今后美国还将寻机打击欧元,对这一态势必须密切注意,要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目前尤其不能过多的持有欧元;第五,由于世界经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中东市场风险加大,我们应加强东亚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往来,减少对欧美、中东市场的依赖程度;第六,联合国一旦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以及伊拉克战后重建的迅速推开,伊拉克以至中东的需求,尤其对日用消费品包括家电产品、建材等的需求必将大幅上升,被誉为世界轻工制造业基地的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有关企业,必须捕捉商机,发挥优势,扩大出口,争创外汇收入。
我国集装箱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趋势
(1)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其中就提到了要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这些港口都是我国主要的集装箱港口,应当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例如,有条件的港口要“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业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码头运营商。从陆上通道来讲,我国沿海及长江干线集装箱港口要积极开辟并建立沟通中欧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和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同时,加快参与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2)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十八以来,受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及转型发展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1.6亿吨,同比增长4.8%,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093万TEU,增长6.1%,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不确定因素增多,推动增长、增加就业、调整结构成为国际社会共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后面临的困难可能还要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2015年工作报告中将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调整为7%左右,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是呈正相关的。预计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港口吞吐量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但我国货物贸易大国、能源进出口大国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我国港口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总体上会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即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将进入中速或中低速增长的“常态”。
(3)积极应对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联盟化的发展
对于集装箱运输来说,船舶大型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位运输成本降低,更在于未来集装箱班轮公司及其联盟将依靠船舶大型化构建起全新全球航运网络,即由传统钟摆式改为轴幅式,挂靠港减少,单次航程综合成本降低。对集装箱港口来说,船舶大型化一方面意味着对港口能力的挑战,包括航道、码头水深、装卸设备、装卸时间、集疏运能力等,另一方面未来将引起集装箱港口地位格局重新调整。为保证大型船舶的货源充足,地区主枢纽港必须有足够的支线进行喂给,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和喂给运输组成的集装箱运输格局将逐渐形成,集装箱港口也由此分工成枢纽港、支线港和喂给港。因此,我国集装箱港口要积极用合作共赢、合理分工等有关措施来应对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联盟化的发展。
(4)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
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全程物流是将腹地范围内的货代、船代、公路运输商、铁路运输商、船公司、港口服务商等各个方面的进行分工合作,为货主设计全程物流方案,提供满足货主运输需求的相应服务,使得货物从发货地开始就能够实现整个运输的安全、及时,并达到低运输成本。此时的港口不在仅仅是运输中的一个环节了,而是控制全程运输的主要物流经营商,全程物流经营商要开展的业务范围也较多,包括码头经营、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多式联运、集装箱拆装箱、简单加工包装等等,这些业务的开展将改变港口原来的装卸、仓储等单一功能的局面,进一步优化港口经济增长方式。港口企业只有重视掌握客户的供应链需求,为客户直接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才能更有效地营销港口企业自身。如山西怀仁某瓷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天津港物流发展公司凭借着堆场、机械设备、报关报检、海运订舱等优势,为该企业提供了全程物流服务,帮助该企业解决了堆存、报检、海运订舱等方面的困扰,降低了出口货物的物流成本,从而赢得了该公司的青睐,委托天津港负责发运其装载瓷器的内外贸集装箱。天津港定制的全程物流方案成功后,山西省其他出口企业也纷纷慕名前来要求合作。据了解,目前天津港已先后成功开发了PVC树脂、再生、液体化工、集装箱配件、高岭土等多个全程物流项目。天津港全程物流服务的成功案例,正是其满足客户供应链管理需求的生动体现,将促使天津港从码头营运商实现向物流营运商的业务拓展。
(5)开展以“门到港”、“港到门”为特色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
以集装箱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是港口开展物流服务的重要方面。而我国港口的多式联运体系还并不完善,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多式联运将成为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重点,建议港口企业要充分发挥港口枢纽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以港口集装箱为重点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积极发展铁水联运、海河联运、水水中转、甩挂运输。以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例,港口是集装箱多式联运最重要的枢纽节点,而铁路是综合运输体系中大运量、长距离地面运输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港口集装箱货源地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更应充分发挥铁路的作用,加快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促进我国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港口企业重视开展为客户提供以“门到港”、“港到门”为特色的港口物流服务。如近年来,大连港与铁道部门合作,在已开通大连至沈阳、长春、哈尔滨等集装箱干线班列的基础上,推出“点对点”大列内贸集装箱循环车组,开通了五棵树、吉林西、长春东、沈阳等路局管内大列循环车组,目前的内贸集装箱班列已逾50班/周。在内贸集装箱班轮方面,大连港共开辟了至广州、上海、宁波、青岛、漳州、泉州等9条航线。大连港在国内沿海港口中将粮食散装船运输改为集装箱运输,其码头企业自行设计的自动化散粮装箱设备的装箱能力达到400 TEU/天。大连港并且在沈阳东站、长春、吉林等“无水港”也建设了散改集设施,将物流服务开展到客户家门口,为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稻等大宗散粮运输提供了高效优质的全程物流服务。大连港的物流运作实践,突破了港口企业只能在港区码头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局限,而且把物流作业和服务做到了生产集聚地和消费地,根据客户的供应链需求,大力开展“门到港”、“港到门”的集装箱内陆段物流服务,逐步使港口码头业务、港口物流业务与客户的供应链融为一体。
(6)建设内陆无水港,拉近沿海港口与内陆腹地之间的联系
随着我国沿海产业逐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内陆地区的内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运输的也渐渐增多,促使沿海港口纷纷在货源集中的内陆地区建立无水港。2002年10月,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港口岸签署直通协议,这是口岸跨关区通关的有益尝试,在全国首开“无水港”先例。短短几年时间,从北到南已形成了若干“无水港”群,包括以大连港为龙头的东北“无水港”群、天津港牵头的东中西部16个省市区“无水港”群、以宁波港建立的金华、义乌、绍兴、余姚及衢州为主的江浙“无水港”群。由于内陆无水港引进了货代、船代、物流公司等相关企业和海关、国检等口岸单位,内陆地区的货主不用到沿海港口办理货物进出口审批手续,在无水港内就能享受“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内陆无水港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不仅有利于沿海港口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港口腹地范围,而且也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客户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运输成本,促使港口与口岸单位提供的服务越来越接近外贸进出口货物的内陆目的地与发送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