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货币发展史

2.灵宝小秦岭金矿田()

3.哪位专家知道股票价格计算公式?

4.翻译一段粤语,感激

5.日本贫乏明治维新是怎么发展经济的

6.世界上哪个国家黄金储存最多?

中国货币发展史

金价还会升吗_金价会涨到1966吗

中国货币发展史: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出现过布钱、刀币、圆钱、五铢钱、通宝、制钱、银两、银元、铜元以及牺牲品类金银币、谷帛币和纸币,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币材广泛,堪称世界货币之冠。

2、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3、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扩展资料

明清货币

明“银”,明朝初朱元璋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

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

清朝货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

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

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开始自己铸造银元。

百度百科-中国货币史

灵宝小秦岭金矿田()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灵宝县,西起豫陕交界,东至涧河,南起朱阳、寺上一线,北至陇海铁路,面积共约600平方公里。分属豫灵、故县、程村、阳平、五亩、朱阳、焦村等乡所辖。

小秦岭呈东西向,其最高峰老鸦岔脑海拔高度2413.8米,为河南省最高山峰。小秦岭金矿田横跨豫陕两省,在河南省境内范围与小秦岭范围相吻合。矿田河南部分已发现含金石英脉600余条,脉长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含金石英脉具有成群、成带、平行分布的特点,以走向北西西向者为主,近南北向者次之。小秦岭各金矿床和矿体主要分布于石英脉中,呈脉状和透镜状。矿体长30—300米,最长者达740米,延深100—500米,矿体厚度一般0.3—2米,最厚7.71米,金平均品位6—16克/吨。矿床类型可分为黄铁矿型和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床均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中,矿床生成与太华群和燕山期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田内矿床数目众多,有文峪、东闯、杨寨峪、大湖峪、四范沟等大型矿床,金硐岔、竹峪、枪马峪、老鸦岔、金渠沟、和尚洼、四范沟等中型矿床和一大批小型矿床。探明金储量数百吨。灵宝县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

小秦岭金矿田老硐密布,明代时已有相当规模的开。在金硐岔矿区东蹄子沟有石刻“景泰二年六月二十日起开硐三百余眼”(景泰二年为1451年)。但清初实行禁政策,且由於该处树木繁茂,坡陡沟深,悬崖密布,深山区过去长期无人居住,至近代,小秦岭曾产黄金一事已湮没无闻。

1956年起,小秦岭地区地质工作才逐步开展起来。1956—1957年,地质部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该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圈出有重砂异常,并提交有金硐岔铜矿等找矿报告。1958年,河南省地质局豫西综合队在该区进行检查,集了标本和化学样,否定了铜矿,仅计算了140吨铅矿储量。1961年,河南省地质局豫○八队以找磷为目的进行了水系重砂测量,发现有金。(旋因机构撤销资料未整理,交给豫○一队)后由豫○一队于1962年编制成图。

1963年,院转发了《地质部关于矿产情况和今后地质工作方向的报告》,报告要求“今后几年应将黄金地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予以加强”。从此,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次找金的热潮。

1964年初,河南省地质局处境已十分困难,地质勘探项目很少,投资处于全国最后几位。为摆脱困境,局长杨玉璞,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韩影山就更重视找金工作,将此视为可能扭转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工作被动局面的一条出路。将黄金找矿方向研究任务作为急需工作交给综合队限期完成。综合研究队技术负责人张辅民等在搜集了有关黄金的信息和资料后,结合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灵宝小秦岭一带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区。为此,并将陈列馆馆藏有关标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小秦岭大金硐3块标本金品位为6—50克/吨。该分析结果立即引起了高度重视,综合研究队立即向局作了汇报。张辅民与王凤芝、符光宏、李兆华一行4人迅速赶到灵宝,面对巍峨群山、莽莽林海,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在当地老猎户帮助下找到了含金石英脉。此后,他们与豫十六队中抽调的苏德才、郭天义、曹庆臻等共同组成普查组,经过3个月工作至6月份,共发现含金石英脉30余处,老硐80多个。至此,小秦岭金矿再次被发现。

小秦岭金矿被找到后,河南省地质局局长杨玉璞详细听取了综合研究队的汇报,并征询了豫十六队的意见。豫十六队在小秦岭调查水晶的人员指出过去在东闯一带见过老硐,多金属矿化脉分布比已经调查的范围要大。杨玉璞果断决定组织会战。他的这个想法得到韩影山等其他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会战的决定作出后,以豫十六队制作的含水晶石英脉分布图为基础,首先用岩脉调查方法迅速取得可喜的成果。1964年6月,会战指挥部成立。会战工作主要由豫○一队(远东任队长,易克诚任技术负责人)负责同时,测绘队在测量方面,区测队在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方面进行协作,还抽调了综合研究队、水文队、物探队、豫十二队和贵州、湖南、湖北、北京等省市地质局的人员参加会战。

会战早期,工作异常艰苦,吃住都十分简陋。最早期进入小秦岭找金的人员之一李兆华在攀崖时摔成了重伤。广大地质职工在天寒地冻,地形恶劣环境下坚持工作,但全体会战人员找金积极性很高,地质部冯景兰、孟宪民教授又先后到会战现场指导工作,致使矿田范围不断扩大,含金石英脉条数越找越多。1966年,会战指挥部撤销,工作由豫○一队负责(辛元清任队长,潘毅昌任技术负责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大型金矿田的面目已迅速展现在人们面前,截至10年,共发现含金石英脉500余条。基本查清了含金石英脉分布情况,并对一些较大矿脉进行了普查勘探工作。

在矿床勘探方面,1967年提交的金硐岔矿区勘探报告(矿区技术负责王凤芝、李文祥)为河南省第一份金矿勘探报告。储量超过10吨,按当时我国金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定为大型矿床。矿区平均品位17.10克/吨,伴生银、铜、铅、硫等。1968年,提交了文峪矿区报告(矿区技术负责人黄克义),为河南省第一个储量超过30吨的金矿区。除这两个勘探报告外,至10年还提交了东闯和扬寨峪矿区初勘报告,枪马峪、老鸦岔和王家峪301脉等矿区详查报告以及四范沟、灵湖、西峪、南闯等地普查报告。探明储量总计超过70吨,从而使小秦岭金矿成为我国重要山金基地之一。

10年底,由于形势及地质工作任务的变化,小秦岭金矿地质工作暂告一段落,豫○一队撤出灵宝。在工作告一段落之际,由大队综合组罗铭玖、许永仁、温同想3人编写了《小秦岭金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东部矿田矿床特征的初步总结》。这是该矿田第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报告对区内地层、岩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老鸦岔复背斜控制成矿,东西向逆冲和平冲断裂为赋矿构造。报告将矿田分为北、中、南3个矿带,首次在孙秦岭东部矿田中矿带300多条含金石英脉分布图。并在总结矿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同时,对矿床特征,金矿化富集规律等都有深入的阐述。总之,该报告是10年以前小秦岭金矿地质工作取得的有关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概括。

15年末,国家新的找金指令传达下来,河南省地质局才又重新组织力量重上小秦岭。但由于条件困难,15—1980年工作进展速度比较缓慢,是小秦岭金矿地质工作的恢复时期。由豫十六队和地质三队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对杨寨峪和灵湖进行勘探,1980年提交了杨寨峪东段勘探报告(矿区技术负责人宋大柯、张中迎),为大型矿床。

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国际上金价的暴涨和国家对黄金需求增加,小秦岭工作再次开始得到了加强。普查勘探和科研工作同时开展,河南省地矿部门的第一地质调查队和第三、第四探矿工程队以及武警黄金部队九支队都在小秦岭地区开展了颇具规模的金矿地质工作。此外,省有色勘查局所属队也作了少量工作。

在新的一轮小秦岭金矿地质工作中,科研工作得到格外重视。地质矿产部下达了重点科研课题,以此为契机科研工作蓬勃发展起来。1980—1983年,第一地质调查队和成都地质学院二系共同承担了部属重点课题“小秦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富集规律的研究”,由王亨治、栾世伟任课题组正副组长。该课题在河南省金矿地质研究中第一次广泛应用了同位素地质,包体成分、电子探针、痕量金分析等手段。提出的研究报告,建立了5个地层组并测定了这些地层组金的丰度,获得了我国第一批金矿田低丰度的准确数据,改变了过去认为小秦岭地区金丰度高的认识,并认为地层中金是矿脉金的主要供应者。对小秦岭金矿田构造形态提出了新认识,认为老鸦岔背斜是三次褶皱的背形向斜;成矿期的北西西向断裂是主要成矿断裂。对岩浆控矿作用丰富了晚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与金矿化有成因联系的论据,而且指出主要矿脉都分布在距岩体2—7公里范围内。报告对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作了系统研究,研究了金矿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同位素测试新数据讨论了有关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地质条件等理论问题。报告建立了区内“三位一体”成矿模式,并对区内含金远景进行了预测。这个研究报告,是继10年矿田东段初步总结之后,对小秦岭金矿田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矿田地质总结和深入研究。除该项研究外,其他较重要的研究有河南省地质局科研所与第一地质调查队合作完成的《小秦岭金矿田河南部分德尔菲法和主观概率法总量预测(1982—1983年)》,第一地质调查队完成的《小秦岭金矿主要控矿条件及盲矿预测(1986年)》,成都地质学院为主完成的《深部金矿化特征及评价(1991年)》等。此外,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陶铁镛等,南京大学胡受奚等,中国地质大学张本仁等,河南省地矿厅科研所张荫树等,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沈保丰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秉伦等,北京科技大学何知礼等都对小秦岭金矿田作了不少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工作的开展不断取得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小秦岭金矿的勘查工作。1980—1992年期间,黄金探明储量以年平均10吨以上的速度递增。地矿部门勘探的大型矿床有四范沟西段(张中迎、刘俊成、孙喜成等),中型矿床有杨寨峪西段,竹峪。武警黄金九支队在省地矿局一调队已进行初勘并提交十多吨金贮量的基础上进入矿区投入工作。勘探了该大型矿床东闯507等3条脉(祝延修等),中型矿床枪马峪、老鸦岔。地矿部门详查的大型矿床有大湖峪,中型矿床有四范沟东段和金渠沟、和尚洼等。此外,地矿部门和黄金九支队还都找到了一批小型矿床,省有色勘查局地质六队找到一个小型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历经近30年的重新发现和勘查,成为我国中原一带最大的金矿田,从事勘查和科研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多次获得部、省级奖励。1989年,在豫陕两省构成的整个小秦岭金矿田从事勘查的各有关单位主要科技人员中有潘毅昌、常建国、罗铭玖、易克诚、张辅民等15人以其在小秦岭金矿地质勘查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秦岭金矿田的开发始于1967年。在提交金硐岔金矿勘探报告后,随即筹建了秦岭金矿。秦岭金矿,15年建成250吨/日的选规模,成为小秦岭最早的矿山。以后,又逐步扩建,至1990年已扩建至750吨/日的选规模。继秦岭金矿之后,文峪、枪马、灵湖等矿山都在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投产。80年代,新的矿山不断涌现,开规模日益扩大,1990年小秦岭金矿河南部分已有矿山16座。其中,中国黄金总公司所属秦岭、文峪、东闯3座矿山,选能力为2000吨/日。地方国有矿山灵湖、枪马、樊岔、安底,桐沟等13座矿山,选能力为1325吨/日。经过广大地质人员的艰辛劳动和矿山建设者的不懈努力,现在的小秦岭已由昔日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的山峦变成公路畅通、矿山遍布的金山。过去,它几乎无人知晓,沉睡在豫陕边界。今天,它已以著名的黄金产地闻名于世,以名山资格与其脚下流过的黄河、渭水相映生辉。

哪位专家知道股票价格计算公式?

股票指数的计算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1)相对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 英国的《经济学人》普通股票指数就使用这种计算法。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即:

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10+15) = 52/38=136.8%

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以报告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

拉斯拜尔指数偏重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而派许指数则偏重报告期的成交股数(或发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股票指数都是派许指数。

世界上几种著名的股票指数

道·琼斯股票指数

道·琼斯股票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股票指数,它的全称为股票价格平均数。它是在1884年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理斯·道开始编制的。其最初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根据11种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公司的股票,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编制而成,发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编辑出版的《每日通讯》上。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价格平均数=入选股票的价格之和/入选股票的数量。自18年起,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开始分成工业与运输业两大类,其中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包括12种股票,运输业平均指数则包括20种股票,并且开始在道·琼斯公司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上公布。在1929年,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又增加了公用事业类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达到65种,并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期,因为这一天收盘时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恰好约为100美元,所以就将其定为基准日。而以后股票价格同基期相比计算出的百分数,就成为各期的投票价格指数,所以现在的股票指数普遍用点来做单位,而股票指数每一点的涨跌就是相对于基准日的涨跌百分数。

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最初的计算方法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当遇到股票的除权除息时,股票指数将发生不连续的现象。1928年后,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就改用新的计算方法,即在计点的股票除权或除息时用连接技术,以保证股票指数的连续,从而使股票指数得到了完善,并逐渐推广到全世界。

目前,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共分四组,第一组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它由30种有代表性的大工商业公司的股票组成,且随经济发展而变大,大致可以反映美国整个工商业股票的价格水平,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引用的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数。第二组是运输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它包括着20种有代表性的运输业公司的股票,即8家铁路运输公司、8家航空公司和 4家公路货运公司。第三组是公用事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由代表着美国公用事业的1 5家煤气公司和电力公司的股票所组成。第四组是平均价格综合指数。

它是综合前三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65种股票而得出的综合指数,这组综合指数虽然为优等股票提供了直接的股票市场状况,但现在通常引用的是第一组--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有权威性的一种股票价格指数,原因之一是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所选用的股票都是有代表性,这些股票的发行公司都是本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公司,其股票行情为世界股票市场所瞩目,各国投资者都极为重视。为了保持这一特点,道·琼斯公司对其编制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所选用的股票经常予以调整,用具有活力的更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替代那些失去代表性的公司股票。自1928年以来,仅用于计算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的30种工商业公司股票,已有30次更换,几乎每两年就要有一个新公司的股票代替老公司的股票。原因之二是,公布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的新闻载体--《华尔街日报》是世界金融界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该报每天详尽报道其每个小时计算的样股票平均指数、百分比变动率、每种样股票的成交数额等,并注意对股票分股后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进行校正。在纽约证券交易营业时间里,每隔半小时公布一次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原因之三是,这一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自编制以来从未间断,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时期的股票行情和经济发展情况,成为反映美国股市行情变化最敏感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之一,是观察市场动态和从事股票投资的主要参考。当然,由于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是一种成分股指数,它包括的公司仅占目前2500多家上市公司的极少部分,而且多是热门股票,且未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服务性行业和金融业的公司包括在内,所以它的代表性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批评。

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

除了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外,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在美国也很有影响,它是美国最大的证券研究机构即标准·普尔公司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该公司于1923年开始编制发表股票价格指数。最初选了230种股票,编制两种股票价格指数。到1957年,这一股票价格指数的范围扩大到500种股票,分成95种组合。其中最重要的四种组合是工业股票组、铁路股票组、公用事业股票组和500种股票混合组。从16年7月1日开始,改为 400种工业股票,20种运输业股票,40种公用事业股票和40种金融业股票。几十年来,虽然有股票更迭,但始终保持为500种。标准·普尔公司股票价格指数以1941年至1943年抽样股票的平均市价为基期,以上市股票数为权数,按基期进行加权计算,其基点数为10。以目前的股票市场价格乘以股票市场上发行的股票数量为分子,用基期的股票市场价格乘以基期股票数为分母,相除之数再乘以10就是股票价格指数。

纽约证券股票价格指数

纽约证券股票价格指数。这是由纽约证券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它起自1966年6月,先是普通股股票价格指数,后来改为混合指数,包括着在纽约证券上市的1500家公司的1570种股票。具体计算方法是将这些股票按价格高低分开排列,分别计算工业股票、金融业股票、公用事业股票、运输业股票的价格指数,最大和最广泛的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由1093种股票组成;金融业股票价格指数包括投资公司、储蓄协会、分期付款融资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的223种股票;运输业股票价格指数包括铁路、航空、轮船、汽车等公司的65种股票;公用事业股票价格指数则有电话电报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和邮电公司的189种股票。

纽约股票价格指数是以1965年12月31日确定的50点为基数,用的是综合指数形式。纽约证券每半个小时公布一次指数的变动情况。虽然纽约证券编制股票价格指数的时间不长,因它可以全面及时地反映其股票市场活动的综合状况,较为受投资者欢迎。

日经道·琼斯股价指数(日经平均股价)

系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数。该指数从1950年9月开始编制。

最初根据东京证券第一市场上市的225家公司的股票算出修正平均股价,当时称为"东证修正平均股价"。15年5月1日,日本经济新闻社向道·琼斯公司买进商标,用美国道·琼斯公司的修正法计算,这种股票指数也就改称"日经道·琼斯平均股价"。 1985年5月1日在合同期满10年时,经两家商议,将名称改为"日经平均股价"。

按计算对象的样数目不同,该指数分为两种,一种是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其所选样本均为在东京证券第一市场上市的股票,样本选定后原则上不再更改。1981年定位制造业150家,建筑业10家、水产业3家、矿业3家、商业12家、路运及海运14家、金融保险业15家、不动产业3家、仓库业、电力和煤气4家、服务业5家。由于日经225种平均股价从1950年一直延续下来,因而其连续性及可比性较好,成为考察和分析日本股票市场长期演变及动态的最常用和最可靠指标。该指数的另一种是日经500种平均股价。这是从1982年1月4日起开始编制的。由于其样包括有500种股票,其代表性就相对更为广泛,但它的样本是不固定的,每年4月份要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市价总值等因素对样本进行更换。

翻译一段粤语,感激

(道琼指数渐渐接近真实水平)

3月9日(Thomson Reuters)汤森路透向分析界所作调查结果:对今年第一季标普五百纯利估计是负33.1%( 1月1日估计负12.5%)。最差是耐用品消费业负99%、材料业负43%、金融负37%、能源负29%、电讯负21%、科技负21%、工业负21%;反映前景仍在恶化。

去年日本GDP下降12.1%、美国收缩6.2%、欧罗区收缩1.5%。Thomson Reuters汤森路透向二十五位经济学家查询的结果是,估计今年第一季全球GDP收缩2.5%,第二季收缩0.4%。全球经济进入萎缩期(或GDP负增长),只有少数例外(例如中国、印度等)。美国、欧洲同日本GDP正以年率2%的速度萎缩,让过去二十五年迅速膨胀的虚拟金融评估值以年率20%速度萎缩。去杠杆化压力下,道指已渐渐接近较真实水平(6000点),但是不是这次熊市的底呢?木宰羊。因熊市是容许超卖出现的。自1932年低潮至今美股有多年升幅,但自2007年11月至今已不见了50%。二十世纪美国经历四次泡沫,第一次1901年、第二次1929年、第三次1966年、第四次2000年。踏入二十一世纪2007年11月,另一泡沫亦爆破,标普五百指数P/E由2000年的三十八倍回落到目前的十二倍,巴郡股价已重返2003年水平,因去年第四季纯利下降96%;巴非特买入的两间爱尔兰银行股份更跌价89%,巴非特神话已告一段落。

根据价值投资法鼻祖格拉咸的计算方法,目前标普五百P/E是十三点二倍,过去三次大熊市(1929至32年、13-74年及1981-82年)见底时P/E都在十倍之下,即未来标普五百指数仍可再跌27%。未来标普五百的P/E会不会见八倍?哈佛教授RobertBarro估计,萧条出现的机会已高达三分一。前副财长德龙(BradfordDeLong)认为,美国今年年底失业率见10%以上的机会甚大,而且萧条威胁在加强中。麻省理工教授PeterTemin认为,经济下跌速度在加快中。参考历史: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道指跌幅86%,P/E由二十二倍回落至十点七倍;1937年3月至1942年4月道指回落60%,P/E由二十八倍回落到十三点四倍。这次标普五百指数由2007年10月至今已回落56%,P/E由二十二点四倍跌至十三点四倍(历史上美股P/E最低是1982年8月,P/E八点五倍),已系历史上第三大跌幅,是否会成为第二大(即跌幅超过60%)?要年久点才知。淡市莫估底,今天需要的是耐性。在大萧条期,由于银行纷纷破产,人们只有将存款由银行提出购买黄金,令金价在三十年代上升。这次不同,因联储局已从三十年代吸取教训,不断向银行注资及购买「有毒债券」,最差结果是将银行国有化,但存款户仍安全。上述策略1998年起日本用,现在大部分国家已用此法,就是银行股将十分危险(面对国有化威胁),但银行存款十分安全(由保证),此乃2008年3月至今金价炒不起的理由。相信这次经济没有Doom只有Gloom,担心美国将一如日本进入「失落世代」;未来经济只是糟糕,而非坏透。

日本贫乏明治维新是怎么发展经济的

日本的发展史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防止两极分化,自强不息。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

日本拥有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和极为匮乏的自然,却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笔者随团到日本研修和考察,在领略世界经济大国的富裕、发达和文明程度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我们在许多方面需要向日本学习。其中,最让我们感慨和深思的是日本低起点、快速度的发展史!

19世纪中叶之前,和中国一样,日本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接触到欧洲的新兴文明。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了日本港,日本国门从此被打开。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成为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自此,国内矛盾触发,幕府统治结束,明治维新开始。明治推行“富国强兵”政策,迅速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也将日本引上了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45年,日本战败,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崩溃边缘。其后,在以美国为主的外力下,日本开始了国家改造和经济复苏。1960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今天,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我们不能否认,日本创造了一个奇迹。考察日本的发展史,结合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对中国的发展应当有所启示。

改革和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日本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历史上,日本曾为中华文明所折服,虚心向中国学习,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日本看到了西方文明,又虚心向西方学习。1871年,日本派出了100余人的考察团,赴欧美进行了历时22个月的考察访问,对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司法机构、教育体系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我们参观日本参议院时,见到大厅里矗立着当年的考察团团长,后来的四任首相、三任枢密院议长的伊藤博文的铜像,日本人民至今没有忘记他。西方取“经”后,日本开始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发达的资本主义道路。二战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20世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收并蓄,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的战略选择

日本是个非常重视人口素质的国家,总人口1.27亿左右,人口密度是我们的2.5倍。在东京等大城市,购物、就餐等生活都需要排队。日本人无论在车站、超市或其他地方都自觉地排队,这种意识体现了日本国民的素质。日本把国民教育放在突出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体系。日本的教育制度与我国相似,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初中以下为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高中升学率为96%,大学升学率为50%。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问题。1990年日本制定实施《终身教育法》,以促进形成学习型社会。日本教师的地位很高,公立学校的教师列入公务员行列,其工资高于一般的行政官员。笔者认为,与日本相比,中国人口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但不能把它看成一个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一切问题都归于此,怨天尤人;而应当在毫不松懈地做好生育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防止两极分化是日本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

有数据显示,与美、英、德、法等国比较,日本的犯罪率最低。这与日本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关。日本战后的飞速发展阶段,虽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国家取的措施得当,社会没有形成两极分化,并逐步消除了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据有关机构调查,日本居民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与别人比较处于中档的比例,其满意度1958年为72%,19年为91%,1989年为87.3%。多数日本人认为,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平等社会”、“无阶层社会”、“同质社会”。日本消除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维护社会公平是日本二战后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日本战后的发展史很注重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缩小。日本解决收入差距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建立比较平等的工资体系,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较小;二是对农户、个体户、中小私营企业的个人所得征税率较低;三是个人所得税递增率高,在日本,你如果拥有1亿日元,实际上只有3000万可以支配。

自强不息是日本的民族精神

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已经固化为日本民族的优良品格。许多日本人对军国主义侵略史已经“淡化”,这已经引起国际公愤;但是,他们对自己战败时的惨状却记忆犹新。江户东京博物馆内,不仅存有当年东京等地被炸情况的和录相,还有专门制作的一些场景模型,他们教育后代不要忘记“悲惨的过去”。与日本人交谈,提到日本历史,他们总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被美军轰炸的情景。可见,这些已经深深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成为激励其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翻开日本近代史,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变化发展的轨迹:闭关锁国导致了民族屈辱,由民族屈辱而富国强兵,富国强兵之后便对外侵略,对外侵略险些造成国家破碎,战后的日本又在废墟上再次腾飞。50多年来,日本因战败而迎来了和平,被占领而实现了民主改革,失去了在国际事务的发言权而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这些变化发展尽管有外力在起作用,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其面向未来、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能不让人赞叹。

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需要积极借鉴日本发展中的有益经验,我们要学会从日本的发展史中获得重要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吸收日本发展模式中的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

资料链接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

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在战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

经济恢复期(1945—1955年)。战争毁灭了日本42%的国民财富,经济混乱,物价飞涨,大量失业,通货膨胀。借助占领军的巨大影响力,日本提出了“增加生产以平息通货膨胀,稳定国民生活”的政策,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民主化改革。1949年基本稳定了通货膨胀,经济开始恢复,1953年接近战前水平。

高速增长期(1955—13年)。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9.8%。1966年追超英国,1967年追超法国,1968年追超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成为亚洲新巨人,引起全球经济界的注目,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

中速增长期(14—1991年)。受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靠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被迫加快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重化工结构转向知识密集型产品结构。这期间GDP年均增长4.3%,比高速增长期下降一半。

经济危机并走出困境期。进入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出现经济危机,1992—1998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19、1998两年出现负增长,但目前仍是世界经济大国。受到企业效益恢复的刺激,设备投资逐渐复苏,雇佣及收入环境正在逐渐得到改善。由于企业的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前景越来越明朗。

世界上哪个国家黄金储存最多?

世界黄金储备前10名的国家、地区和组织(单位:吨) 序号 国家、地区和组织 黄金储备量 占外汇总储备的百分比

1 美国 8137 56.5(百分比)

2 德国 3469 34.7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17 不确定

4 法国 3025 39.8

5 瑞士 2494 41.7

6 意大利 2452 46.4

7 荷兰 912 46.2

8 日本 764 1.9

9 欧洲银行 747 13.9

10 波兰 607 38.6

IMF有关全球黄金的数据(包括IMF的黄金储备)

1948年,有报告记载到的全球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是9.7亿盎司,或30170吨。

1966年,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到达历史顶峰水平,为12.30亿盎司,或38257吨。

2003年,中央银行黄金储备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为8.89亿盎司,或27651吨。

2007年1月,中央银行黄金储备再度增加至9.19亿盎 司,或28583吨。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有关世界黄金总存量和中央银行存量数据(单位:吨)

1966年世界黄金存量: 76000

1966年中央银行和IMF的黄金存量 : 38257

1966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黄金量: 37743

1966私人所持的黄金量占世界黄金存量的百分比: 49.66%

2007年世界黄金存量: 157000(该数据在2005年为152000吨 ,这里加上了每年大约2500吨的产量)。

2007年中央银行和IMF的存量 : 28583

2007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黄金量: 128417

2007私人所持的黄金量占世界黄金存量的百分比: 81.8%

自从1966年全球中央银行在它们的黄金储备达到历史最高的38257吨后开始减持手中的储备金以来,私人投资者手中的黄金存量就从1996年的 37743吨不断的上升。1966——2007年期间,私人投资者购买黄金的数量为9647吨——也即为中央银行的净售出数量。

81000吨—— 这是从1966年至今,矿产黄金的数量。这其中有933吨,在2003——2007年间被中央银行吸收(中央银行在廉价卖出它们储备金的问题上,意见不再一致,因为在2003—— 2007年这段时期,全球中央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净购入了933吨的黄金)

自从1966年以来,总共有90674吨的黄金被私人投资者购买!

世界黄金市场——这个一直以来都是保存黄金的地方——正改变它的想法,将把黄金作为一种明智的投资方式吗?这将会扰乱纽约的黄金价格,或者让全世界改变他们对持有黄金是明智之举的想法吗? 随着世界在不可兑换纸币的产生中顺利前行,黄金持有者将会改变他们的想法并停止购买黄金吗?价格的剧烈波动会使投资者改变其对黄金的看法吗,或者黄金市场将使数百万想拥有黄金的人以更低的价格得到它吗?

世界黄金的存量正以年率1.6%的速度增长。但全球范围内纸币的发行量增长的速度却是飞跃性的。由于全球范围内新产生的货币以12%的年增长率疯狂的增长——或许更多,那么全球中央银行控制黄金的价格的意愿会得以实现吗?

根据相关报告,中央银行和IMF共同持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份额由1966年的50.34%下降至如今的18.2%。但是,经过仔细的研究我们还发现,目前估计中央银行借出的黄金数量可能有15000吨,而这些借用人已将这些黄金出售私人投资者。设中央银行已经完全丧失了这15000吨黄金,由于它们控制金价的失败。那么大体来说,我们可能得出以下的结论:

世界黄金的所有权:

中央银行和IMF:世界黄金存量的8.56% ,私人投资者:世界黄金存量的91.35%。

2007年中央银行黄金存量为28853吨的报告可能存在失误。因为这其中包括美国的8117吨的黄金储备,该储备被美国财政部称为“深储备”,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黄金分类!当然,毫无疑问这应该算中央银行的储备金。但是美国的黄金储备有如它说公布的那样多吗?是否有任何的黄金已离开了美国的黄金储备库呢?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是那些一致以来都认为对黄金判断正确的几十个中央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们看法正确呢,还是全球范围内的数百万投资者的看法正确?人类集体的智慧一直以来都把黄金的地位看得很高。的确,人们会一直这样做下去,但是那几十个高傲自大的人,他们认为集体智慧能够且应该可以抹掉。他们正在与人们的愿望作斗争,但尽管他们怎么努力,他们最终不得不面临失败。原因很简单,IMF的数据告诉我们,如果他们顽固不化得用持续抛售储备金的办法来继续阻止金价,不让其上涨,他们最终会将手中的黄金抛光。

如满意,请纳,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