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斯坦油价_乌孜别克斯坦明星
1.油气资源替代战略
2.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深度解析俄乌爆发战争对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
4. 美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5.普京对俄罗斯的历史功绩,能与彼得大帝相提并论吗?
6.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7.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34%,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8.世界主要经济体所占世界GDP总和的比例
油气资源替代战略
石油替代资源一般以优质洁净为特征,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从长远发展战略高度来审视,我国必须寻求一条开发利用石油替代资源与其他新能源协调发展的洁净替代资源道路。
5.6.1 加大天然气利用力度
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在世界能源市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变能源结构中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从能源结构上看,2007年,天然气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5.0%,而我国仅为3.3%。天然气利用与世界水平相差高达7.6倍,石油差1.7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70.0%,所占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1.0%)。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403.00立方米/年,而我国仅为25.00立方米/年。因此确定优先发展天然气是非常正确的。据初步估计,在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例若达到25.0%,我国还需50年时间。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莺琼、东海、琼东南7大盆地为主的气层气资源区和渤海湾、松辽、准噶尔3大盆地气层气与溶解气共存资源区的格局。另外,我国周边国家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占世界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的27.7%,剩余可采储量49.06万亿立方米。这些国家每年尚有400亿~600亿立方米产能的天然气需寻找新市场。我国已与上述各国进行了多年的有关向我国输送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我国天然气上游勘探的探明储量增长较快,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迟缓,尚未形成基础网络,极大地限制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这一产业的发展。要把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勘探开发、运输储存到综合利用,实行统一规划,促进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比例达到10.0%左右。
加强天然气输送管网系统建设,加快“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实施“海气上岸(登陆)”、“俄气南下”工程和引进LNG工程,把沿海及东北地区的天然气管网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规划。制定政策,鼓励多渠道筹集天然气勘探开发、管网及利用项目的建设资金,尽快形成纵贯南北、连接东西、穿越沿海主要经济发达省份和城市的天然气管网系统。为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目前,我国政府鼓励外商参与从天然气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天然气发电站、大中城市燃气等项目的建设与经营,大公司也开始在燃气市场跨地域扩张,对外开放的领域几乎涵盖了整个天然气产业链。同时,“十一五”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未来5年,世界经济有望仍处于经济周期上升阶段,各资源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方面对油气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为发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提供良好机遇。
5.6.2 落实国家煤层气资源和产业政策
地面开发煤层气初期投入高、产出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由于煤层气产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致使资源勘探投入不足,资源评价不适应开发需求;煤层气开发企业在产业发展初期积极性不高;煤矿企业利用瓦斯处于亏损状态,重抽采轻利用,矿井平均瓦斯利用率仅在30%左右。
煤层气和煤炭是同一储层的共生矿产资源。由于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不协调,造成煤层气开采权和煤炭开采权设置重叠,煤层气抽采与煤炭开采不协调,既不利于调动各方面参与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勘探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煤层气欠平衡钻井技术、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得到积极的应用;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首次试验成功。煤炭安全生产迫切要求、经济快速发展、大气环境保护、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等,给煤层气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在利用天然气的同时,必须重视煤层气的发展。坚持煤层气上下游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评价与勘探相结合、重点突破与规模开发相结合,由浅至深、由易到难、滚动发展;坚持地面开发与井下抽放并举,以地面规模开发为主,建立“先采气后采煤”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坚持对外合作与自营共同发展的方针,以对外合作为主,坚持培育和拓展多元化煤层气市场。将煤层气开发利用列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优先发展,重点鼓励。
5.6.3 加快开发利用油砂资源
油砂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是保证未来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的替代资源之一。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为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国具有比较丰富的油砂资源,陆地24个盆地埋深500米以浅油砂油地质资源量60亿吨,可采资源量23亿吨。水洗方法分离油砂油,如果生产规模达到5万吨/年以上,全部分离成本为14~18美元/桶;干馏油的生产成本估计为1000~1200元/吨,相当于18~22美元/桶。因此,在高油价条件下,我国油砂开采具有经济价值。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油砂分离技术,自行设计安装的生产线也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油砂开采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研究油砂开发技术和装备,制定油砂开发政策措施,鼓励油砂油开发利用是目前高油价情况下发展石油替代产品的战略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10万吨油砂油的年产能力。
5.6.4 积极推进油页岩勘探开发进程
全国页岩油资源储量为476.00亿吨,可回收页岩油资源储量为120.00亿吨。油页岩开发经济效益好,综合开发成本低。目前页岩油综合成本约1000~1500元/吨,在当前市场销售价3500元/吨的条件下,油页岩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如果采取综合利用措施,加强油页岩的开发利用技术方法研究,提高油页岩炼油技术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就能使油页岩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油页岩综合利用价值高,应当走炼油—发电—提炼多金属—建材一条龙联合生产途径,既解决环保难题,又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勘查投入的增加,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将不断增加,同时还会发现新的油页岩矿点,因此,油页岩开发利用资源潜力巨大。
5.6.5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于正在推进产业化的阶段,今后20年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是提高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用认识程度,以增大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我国今后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标是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量可达到4300万吨标煤,占能源当时消费总量的2%。
我国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方面也具有广阔空间。水电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亿千瓦,而目前已开发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陆地2.5亿千瓦,海上7.50亿千瓦。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加快,替代能源产业开始起步。截至2005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7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80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1位。
5.6.6 大力发展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富油脂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动植物油脂等,加工成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来源;其次是通过生物技术将粮食转化为生物材料,利用玉米等生产石化乙烯、聚乙烯及乙烯转化的系列化工产品。
我国利用生物质能起步较早。抗日战争期间,河南酒精厂生产燃料酒精供给抗战军队车辆。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第2次石油价格上涨阶段,我国就把生物乙烯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后因技术与成本等原因,此厂未能全面生产。目前,我国已在东北三省、河南、安徽等5省全面销售乙醇汽油,涉及人口近3亿,并有明确的技术标准、生产与营销实施办法、发展与管理法规等相对完善的系统化、标准化体系。但生物柴油及其他生物能源在这方面则相当薄弱。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我国正在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重点是扶持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项目的实施。
5.6.7 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可能的替代能源,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综合资料表明:南海陆坡和陆隆区应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估算其总资源量达3.50亿~772.20亿吨油当量,大约相当于我国陆上和近海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1/2。近年的调查成果初步展示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前景。
目前,以进行技术和资源储备为主要目的加强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研究,应重点搞好3个结合:一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长远目标包括能源、环境、开发技术等,短期目标为查清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条件,找出几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远景区:如我国南海广阔的陆坡及东海部分陆坡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条件,建议尽快开展这2个海区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时还应该加强其他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工作:加强东沙群岛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详查、海底多波束调查、地球化学取样、海底摄像和综合研究,力争发现和确认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直接证据,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战略突破;对西沙海槽和神狐海域进一步开展地质、地球化学取样和海底摄像及海底多波速调查,力争发现新区、新异常;在琼东南海域开展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及水深测量,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扩大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二是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深水油气勘查相结合,提高我国油气综合勘探效率。三是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相关协调机制,使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吸收引进等有机结合起来。日益增多的成果表明: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引起温压变化,均可使水合物分解,造成海底滑坡、生物灭亡和气候变暖等环境灾害。因而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钻采方法已迫在眉睫,建议尽快开展室内外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方法的研究工作。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中国石油工业的特点
1.油气储产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储产量稳中有升,诞生了一批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连续3年超过5亿吨,新增天然气三级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先后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落实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等7个亿吨级以上石油储量区和苏里格周边等3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区。经独立储量评估,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实现石油储量接替率1.097,天然气储量接替率4.37,均超过了预期目标,为油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资源基础与此同时,中石油一批较大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油气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长庆油田原油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油又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诞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国储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低渗透苏里格气田投入开发,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资源保障能力增强。西南油气田的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为主的千万吨级油气田,也是国内第6个跨入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2006年,中石油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222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91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普光外围、胜利深层、东北深层等油气勘探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600亿立方米,新增石油可采储量约4500万吨,天然气可采储量约739亿立方米。2006年4月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正式对外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国土资源部审定,普光气田到2005年末的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根据审定结果,该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2008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以上,2010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国海域共获得10个油气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海域的第一个深水发现———荔湾3-1,并有6个含油气构造的评价获得成功。该公司2006年实现储量替代率199%,年内新增净探明储量4676万吨油当量。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共拥有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油当量。
2006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其中,中石油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天然气442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中石油的油气产量分别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58%和76%。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石油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中石化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生产天然气超过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6%。中石化“走出去”战略获得重要进展。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该公司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4%,比3年前增长了21%。
2.经济效益指标取得进展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高涨,2007年底一度接近100美元/桶。在高油价的拉动下,中国石油工业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较好,收获颇丰。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全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0132亿元,工业增加值637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82亿元,利润3227亿元,利税471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
2006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突出主营业务的发展,在全力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受油价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公司的利润增幅均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中石油,该公司2005年的利润增长了38%,但2006年仅增长4.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利润增长率也下降了一半以上。
3.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油品需求增长较上年加快。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加工能力不足、国内成品油价格和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检修任务繁重等困难,精心组织生产,主要装置实现满负荷生产。2006年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中石油加工原油1.16亿吨,增长4.8%;中石化加工原油1.46亿吨,增长4.6%。
全年全国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为11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为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中石油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汽油产量为2408.3万吨,增长4.81%;柴油产量为4605.17万吨,增长2.53%;煤油产量为333.45万吨,增长4.8%。中石化约生产成品油1.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为2546.0万吨,增长1.37%;柴油产量为6161.58万吨,增长5.83%;煤油产量为635.40万吨,下降4.15%(表1-1)。
由于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加快了乙烯产能建设的步伐。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量达到941.2万吨,增长22.2%。其中,中石油的产量为207万吨,增长9.5%;中石化为633万吨,增长15.3%,排名世界第4位。长期以来,我国的乙烯领域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主导,但随着中海油上下游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尤其是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于2006年年初建成投产后,其在2006年的乙烯产量就达到了.62万吨。我国乙烯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现雏形(表1-2)。
表1-1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单位:万吨
注:①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煤油数据略有出入;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6年的燃料油产量为626.1万吨,比上年增长10.7%。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表1-2 2006年中国乙烯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三大石油集团及股份公司网站。
2005年国家发布了《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使我国炼化工业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势头更加迅猛。我国一大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或启动。吉林石化70万吨/年、兰州石化70万吨/年、南海石化80万吨/年、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抚顺石化10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以及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镇海炼化具有2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炼化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为43.5亿美元、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结束了中海油没有下游石化产业的历史。
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大连石化新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炼化工业正在向着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不断推进。
2006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产运销衔接,优化资源流向,继续推进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增加市场资源投放量。中石油全年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零售量达4702万吨,同比增长23.3%。中石化销售成品油1.12亿吨,增长6.7%。中石油加油站总数达到18207座,平均单站日销量7.8吨,同比增长16.7%。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在2006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了成品油网络,全年新增加油站800座,其自营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3位。
4.国际合作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取得了进展,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
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化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主力探区的滚动勘探,稳步开展乍得等地区的风险勘探,全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6540万吨。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稳产,加快新项目上产,形成了苏丹1/2/4区、3/7区及哈萨克斯坦PK三个千万吨级油田。2006年,中石油完成原油作业量和权益产量分别为5460万吨和2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77万吨和8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为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为38亿立方米,同比约分别增长17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在苏丹,中石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高钙、高酸原油延迟焦化装置,3/7区长输管道工程也投入运营;该公司还新签订乍得、赤道几内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项目合同,中标尼日利亚4个区块;海外工程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额31.9亿美元,业务拓展到48个国家,形成了7个规模市场。在国内,中石油与壳牌共同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已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并向外输送天然气。
中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2006年,中石化完成海外投资约500亿元,获得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49%的股权,正在执行的海外油气项目达到32个,初步形成发展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中石化全年新增权益石油可采储量5700万吨,权益产量达到450万吨。该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石油石化工程市场,成功中标巴西天然气管道、伊朗炼油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中石化利用其在下游领域的主导地位,与福建省、埃克森美孚及沙特阿美在2007年年初成立了合资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的总投资额约为51亿美元,成为中国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项目将把福建炼化的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来自沙特的含硫原油;同时建设8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并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此前,中石化与BP合资的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同巴斯夫公司合资的扬巴6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
目前,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出海找油”的战略已初见成效。但随着资源国对石油资源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油的旅途上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
5.管道网络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油气管道网络建设继续顺利推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部分地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
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使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总长度为1562千米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的原油干线已敷设完成。
成品油管道:国家重点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中的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管道全长1842千米,年设计量为1000万吨;干支线全长670千米、年输量300万吨的大港—枣庄成品油管道开工建设;中石化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贯通输油,管道全长1143千米,设计年输量为1200万吨,将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区所属的茂名石化、广州石化、东兴炼厂和海南石化等炼油基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中石化在南方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006年是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一期工程年接收量为260万吨的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的购销协议,资源得到落实;一期工程年进口量为300万吨的上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并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在我国,经国家核准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有10余个。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气源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LNG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
6.科技创新投入加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石油企业努力实现稳定、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2005年中石油高端装备技术产品研发获得重大突破,EI-Log测井装备和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研制成功。这两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中石油全年共申请专利800余项,获授权专利700项,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登记重要科技成果600项。2006年,中石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令人瞩目。按照“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架构,相继组建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石油化工研究院,使公司层面的研究院已达到8家,覆盖公司10大主体专业、支撑7大业务发展的20个技术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精干高效、协同互补”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石化基本完成了生产欧Ⅳ标准清洁成品油的技术研究,为油品质量升级储备了技术;油藏综合地质物理技术、150万吨/年单段全循环加氢裂化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空气钻井、高效柴油脱硫催化剂等一批技术得到应用;一批自主开发的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特别是海南炼油、茂名乙烯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石化自主技术水平和工程开发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石化及合作单位的“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储量增长高峰,推动了南方海相乃至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的重大突破,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石化共申请专利1007项,获得中国专利授权948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申请国外专利97项,获得授权61项。
中海油2006年的科技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1.3%,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渤海海域复杂油气藏勘探”、“高浓缩倍率工业冷却水处理及智能化在线(远程)监控技术”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发现、盘活了锦州25-1南、旅大27-2等一批渤海复合油气藏和特稠油油群,该公司的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国有石油公司明显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柴油的开发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彰显了从石油公司向能源公司转型的决心和勇气。
中石油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共同实施‘四川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四川建设成‘绿色能源’大省、清洁汽车大省;‘十一五’共同建成年60万吨甘薯燃料乙醇、年产10万吨麻风树生物柴油规模”;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面积约为4万多公顷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建成后可实现每年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的供应能力。到“十一五”末,中石油计划建成非粮乙醇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达到全国产能的40%以上;形成林业生物柴油20万吨/年商业化规模;支持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达40万公顷以上,努力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行业的领头军。
中石化年产2000吨生物柴油的试验装置已在其位于河北省的生物柴油研发基地建成,成为迄今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标志性试验装置,为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平台与支撑。中国海洋石油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攀枝花市签订了“攀西地区麻风树生物柴油产业发展项目”备忘录,计划投资23.47亿元,建设年产能为10万吨的生物柴油厂。
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十分迅猛,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国有大企业介入生物柴油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是很有益的。
二、中国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
1.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较低,人均占有量也较低。根据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为1085.57亿吨,其中陆地934.07亿吨,近海151.50亿吨;地质资源量765.01亿吨,其中陆地657.65亿吨,近海107.36亿吨;可采资源量212.03亿吨,其中陆地182.76亿吨,近海29.27亿吨。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
2.油气资源分布不均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在北方。这种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了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资源量大于l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资源量30.7万亿立方米
3.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最近5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5亿吨,比2000年净增1.24亿吨。
到2020年前,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4.原油采收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
俄罗斯的原油平均采收率达40%,美国为33%~35%,最高达70%,北海油田达50%,国外注水大油田的采收率为50%左右。我国的平均采收率大大低于这一水平。原油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在内的完全成本,目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原油的完全成本非常高。1998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重组之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一直作为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保证产量任务的完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有限资金投向油气田开发和生产;而在新增可动用储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对老油田实行强化开采,造成油田加速进入中后开发期,综合含水上升很快,大大加速了操作费用的上升。重组后的中石油,职工总数很多,原油加工能力不高,这就导致人工成本太高,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很多。预算的约束软,乱摊乱进名目不少。在成本管理上,没有认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有时还出现成本不实的现象。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公里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25%以上。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6.石油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我国石油科技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更差。基础研究水平差,大部分基础研究工作只是把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如地震地层学、油藏描述、水平井技术和地层损害等。另外,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理论尚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如自动化钻井、小井眼钻井、模糊理论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等。基础研究的这种局面表现为我国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差,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深度解析俄乌爆发战争对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
概要
本文作者: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采访实录源自庞广廉
俄乌局势一直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拉扯,昨天中午12时左右,俄罗斯和乌克兰终于爆发战争。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而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地区也发生了多次爆炸。纷繁复杂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地缘政治情况背后,当然是乌克兰所代表的欧美西方国家利益和俄罗斯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那么俄乌爆发战争后对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供应链的影响是什么?随着战争爆发所导致的局部,势必会影响俄罗斯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出口,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之际,叠加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迷雾重重,多方因素交替叠加,中国能源化工行业所承受的压力也即将加大!
采访实录
访谈对象庞广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外资委秘书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
庞广廉:欧洲受损的肯定是能源 制裁下 北溪二线难以顺利投入使用 乌克兰过境的天然气管线也会大受影响 这些势必抬高欧洲天然气的溢价 引起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
欧美制裁俄罗斯 减轻中国的压力 促使中俄进一步深化合作 如刚签署的油气大单,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和欧亚战略结合
庞广廉:这个肯定不会。
欧洲4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俄罗斯在2022年1月将经乌克兰运往欧洲的天然气量减少了三分之二, 欧洲天然气储存量低,冬季需求比今年其余时间高出30%,2022年迄今为止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LNG)的量创 历史 新高,欧洲液化天然气处在满负荷运行。如果发生冲突,英国天然气价格可能翻两番, 同时俄罗斯供应全球海运氨市场20%,供应中断可能影响化肥和食品价格 , 油价飙升削弱了化工生产商的利润率,油价上涨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和需求,但化工企业将难以转嫁更高的成本,损害利润率。关闭Druzhba管道将削减高达11%的欧洲乙烯,12%的丙烯产能,亚洲需求增长下降,中国经济放缓,要知道亚洲的聚乙烯(PE)利润率已经为负值。
庞广廉:石化大宗产品上涨是肯定的,但最终双方会回到谈判桌上。
庞广廉:制裁是肯定的,估计从金融开始 军队 能源 等系统都会在制裁清单
俄罗斯自然资源整体情况
俄罗斯具有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且由于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工人经验丰富,境内基础设施完善,因此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俄罗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截止2021年底,据相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原油出口占全球原油出口供应的12.1%左右,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桶/天;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干天然气国家,每年生产超过22.5万亿Tcf的干天然气;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化、油气等能源产出国,仅次于沙特和美国。
因此,俄罗斯经济和 社会 发展也非常依赖自身的能源出口,丰富的能源资源对俄罗斯经济供应颇大,每年,能源出口及相关服务出口占俄罗斯GDP比重超过25%,且能源油气相关的财税收入贡献了俄罗斯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
1、 原油
原油是俄罗斯最根本的利益,也是对国际油气市场影响最大的要素。目前全球原油市场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一方面,前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导致原油需求预期降低,国际油价经历了一轮暴跌,原油期货甚至跌成负数。这给以原油出口创汇为主的国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比如俄罗斯和沙特。但与此同时,美国由于页岩油革命,产量出口量创纪录的增长,在低油价的空档期,成功抢占了很多市场份额,一跃成为世界原油第一产销国。另一方面,随着新冠疫情稍微缓和及欧美国家经济触底反弹,国际油价又开始了一轮上涨,这给原油进口国带来了附加的购买成本。如今,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势必会影响俄罗斯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叠加拜登政府将继续对俄罗斯施加制裁,无意是雪上加霜的效果。那么,俄乌战争后,对我国原油供应链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油价的变化,对我国原油进口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我国原油长期处在高度对外依赖的情况,根据我们石化联合会的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13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左右。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3.6%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每年进口原油需要花费高达1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因此油价的细化,对我国购买原油的成本而言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据刚刚的报道,布伦特原油价格短时突破100美元关口。
其次,可能影响我国炼化一体化项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2018-2022年,国内炼油能力将继续抬升,尤其是民营炼油能力的增长将非常明显,预计将有1亿吨左右的一次加工能力投产,预计到2022年,全国炼油能力将达9.8亿吨左右,年原油加工量将达7亿吨左右。如果抛除我国每年接近2亿吨的原油产量,也就是说到2022年这些项目建成后,我国每年多余的炼油产能为7.8亿吨左右,按照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5亿吨来计算,全国炼厂满负荷运转的话,还需要再进口接近3亿吨原油。3亿吨原油?这将是多么大的一笔外汇支出!因此对于国内目前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而言,原料端肯定是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产品不同于传统的炼厂,他们主要是生产下游化工品,所以对下游化工品市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再次,油价的高涨,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有重大推动作用。降低对原油的依赖,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占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追求的能源战略之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和环保能耗的压力,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外部地缘政治推高油价,很有可能倒逼国内产业升级的步伐,长痛不如短痛,促使国内企业向着清洁、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进步。
最后,不得不提的另外一个重要环境。这几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美国放水,导致通货膨胀加大,尤其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都在暴涨,那么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实际上是不希望看到油价暴涨的,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央行很有可能被迫加快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全球利率快速上升,对世界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造成强烈冲击。而我国2022年经济大环境本身就受到很大压力,能源化工行业经过2021年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创出 历史 最好成绩,但2022年,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2、 天然气
据 Cowen的统计,俄罗斯每天出口约 230 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占全球贸易的 25%,其中 85% 的天然气出口到欧洲。特别要注意的是,俄罗斯途径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网络可能会在军事冲突期间中断。Cowen 称,该管道网络每天满负荷向欧洲运输约4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但目前的流量只有满负荷的50%。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金额3601.0亿元人民币,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56.3%。2021年以来,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整体呈大幅增长态势,进口管道气价格相对稳定,进口LNG价格涨幅明显。2021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国为27个国家,比2020年增加3个国家。其中澳大利亚进口量仍居首位,占进口量的39%。美国占比11%,位居第二,其次依次为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2021年中国进口管道气来源国6个,分别为土库曼斯坦、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美国。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联邦进口的管道气大幅增加,同比增长154%。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管道天然气供应国。
首先,天然气价格基本与原油价格走势趋同,根据数据显示,2月23日,LNG价格为9327元/吨,而2月初,价格才为5200元/吨左右,俄乌局势的影响,近期LNG价格已经上涨接近一倍左右。由于欧洲是天然气使用最大的地区,一旦“北溪-2”停摆,俄罗斯断供,那么全球天然气价格毫无争议的将大幅度上涨,我国也必须面对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成本。但整体而言,我国天然气稳定局面可以控制,进口来源国渠道基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其次,利好我国管道天然气谈判。众所周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管道天然气是重要的来源渠道之一,尤其与俄罗斯在东、远东、西有三条天然气管道。近年来,由于冬季一些国家对我国供应天然气量有较大波动,导致我国一些地区时常出现天然气短缺现象,但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谈判,人家占有主动权,因此我国一直比较被动。现如今,如果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出现中断,作为俄罗斯经济支柱的能源出口,普京必须考虑到完全切断输往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后,这些天然气下一个出口国家是哪儿,那么他将势必转头与我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消化输送欧洲的天然气量,这对我国进口管道天然气是非常有利的。
3、 能源化工贸易
根据我们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能源化工进出口贸易额达到8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欧美国家受到疫情影响后,进出口业务依旧没有恢复,一些市场被我国企业获取。再次,我国坚持稳外贸政策在持续发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
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爆发,地缘危机越来越凸显,大宗商品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上涨,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继续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我国能源化工贸易的最直接影响应该就是美国加大加息的力度。加息肯定会利好我国能源化工产品的出口。
如今的全球经济,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具有全门类工业部门的国家,中国具备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在外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对我国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拓展海外市场、激发国内市场的绝佳机会!
文章转载自: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
美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美国历届政府都把能源安全作为美国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为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重视同海湾产油国的国际合作,加强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并加强同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总之,加强全球合作,强化美国能源安全是美国能源地缘政治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
据报告,美国各种能源都能自给自足,惟独缺少石油。美国历届政府把能源安全放在美国对外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首位。美国的能源和经济安全不是孤立的,它同国内和国际能源供应紧密相连。因此,美国不断加强全球联盟,加强同盟国的贸易关系,而且同主要产油国进行深入对话,并加紧开发西半球、非洲、里海和其他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
为保证美国继续从国外获得石油资源,具体地缘政治战略如下:
1.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
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是美国四大石油进口来源国。2000年,美国从这四国进口的石油占当年美国石油总进口量的55%。在这四大石油进口国中,有三个国家属于美洲地区。
美国支持北美能源架构,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增加石油产量有助于提高北美地区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委内瑞拉是美国重要的炼油商和汽油供应商。美国很重视同拉美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之间的能源合作,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在委内瑞拉能源部门的投资增长,特别是重油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委内瑞拉发展目标和与世界能源市场同步发展的能力。委内瑞拉正准备开放天然气部门,以及目前正在讨论的双边投资协议会增加美国的投资。目前,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正与美国市场形成一个整体。
2.加强同海湾产油国的关系
除美洲国家外,中东将首先成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焦点。中东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7%,其大部分在海湾地区。报告估计到2020年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量将占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54%~67%。美国历届政府强调,海湾地区是美国根本利益所在,是美国对外政策优先关注的焦点。为此,美国将保持与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联酋、也门等国家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并利用这些国家的能源部门向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加投资。对于伊拉克、伊朗,美国则采取在政治上打压、在经济上制裁、在军事上不断袭击伊拉克的行动,目的就是为安全获取中东地区的油气提供坚实的军事保障。
此外,美国希望与产油国共同努力,对全球石油市场具有导向性的数据,提高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性,改善数据质量和市场效率,避免油价出现剧烈的波动。
3.加紧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
里海地区被称为“冷战时代封存下来的宝贵财富”。冷战后,由于滨里海地区的国家增多,新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也就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截至2000年1月1日,里海地区的4个国家共拥有剩余石油储量760亿桶当量,超过西欧600亿桶当量,约为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储量的1/9。据预测,里海地区的石油产量将由2000年的132.4万桶/日上升到2015年的397.2万桶/日,天然气产量到2010年将达到3.17亿立方米/日而跃居世界首位。因此里海地区将是21世纪世界能源的新希望。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的美国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开发世界新能源基地的机会。
同时,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指出该地区是“枢纽区”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并断言:“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布热津斯基对该地区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也作了很高的评价。美国介入该地区还有其现实考虑:首先,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及以其为首的北约的实力迅速增长,但其进一步东扩必将遭到俄罗斯鱼死网破式的抵抗,因此美国有意以土耳其为“桥头堡”,从阿塞拜疆经过里海横贯中亚,然后从中亚地区向北经南高加索直指俄罗斯“心脏”。这种迂回包抄的“东扩”(这里仅仅是指北约势力范围的东向扩展)方式比直接东扩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但对俄罗斯的威胁却更大,是一种更巧妙的东扩形式。其次,美国控制里海(中亚)地区,向北可以逐渐向俄罗斯境内不断渗透,甚至有可能将俄从中间肢解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向南可以压制伊朗、阿富汗,甚至实现同其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石油供应源的地区连接,向东可以影响中国获取里海地区石油的努力,并威胁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为此美国在里海地区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攻势,主要表现为:
(1)积极促成美国大石油公司到里海地区抢滩登陆,在经济上挤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据哈萨克斯坦经贸部统计,截至1996年,外商与哈签订的1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中,美国公司占了34%,而俄罗斯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截至1999年,美国公司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签订的投资合同总额已达到200亿~300亿美元。仅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为开发田吉兹油田与哈签订的为期40年的协议,投资金额就高达200亿美元。为了促成这些投资,美国政府不惜向该地区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不停地出面疏通各方面关系,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里海能源工作小组”,负责处理该地区的能源外交事务。该小组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其主要协调人一般由美国总统和国务卿的特派代表担任。
(2)加强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系,逐步消减俄罗斯对该地区安全问题的传统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不断努力将中亚国家纳入西方主导的安全框架之内。1995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出台后就相继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框架协议。另外,美国政府还积极支持中亚国家建立独立于俄罗斯和独联体框架之外的集体安全机制。B.美国军政要员频频访问中亚国家,进一步密切同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C.军事援助明显增加。2000年对哈国军事援助1000万美元,对乌援助近1亿美元。此外,美国还为哈国培训大量中高层军官。D.联合维和军事演习逐渐制度化。冷战结束以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里海地区的实质性军事联系,美国不断强化同有关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1995年至2000年,美国同该地区的国家举行了五次联合军事演习,目前已经逐渐制度化、经常化。
随着美国对里海地区的全方位渗透,其在该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军事影响的扩大既有利于美国大公司对该地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又可有效预防不利于石油开采和输出的地区性危机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危机,其与该地区现有的军事联系也有利于保证危机情势下的美国公司及使馆人员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不断扩大的军事联系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压力。
(3)围绕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期为本国大石油公司早日进入该地区铺平道路
里海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和伊朗之间的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水体。冷战期间由苏联和伊朗共同开发,几十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冷战结束以后,其沿岸国家增多,这里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争端也随之而起。目前,各方争论的焦点是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这实质上是对里海进行彻底划分还是由沿岸国家共同使用的问题。根据国际法,如果里海是“海”就可以由沿岸国家进行分割,如果是“湖”则只能作为共同财产由沿岸各国联合开发利用。在这场争论中,哈、土、阿认为里海是海,主张将其进行彻底划分,俄、伊则认为里海是湖,沿岸国家应杜绝采取与里海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勘探有关的一切单边行动。因为只有尽快将里海按国家地理位置原则进行划分,使每个沿岸国家都各自拥有其中的某一部分,外国公司(当然包括美国公司)才有可能与这些国家签订相应的协议,从而进入里海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因此,美国支持哈、阿、土,并亲自为哈、阿谋划同俄罗斯谈判的方针和策略。另一方面,美国坚决反对俄罗斯的立场,不断向俄施加压力,并以断绝对俄投资为要挟,最终迫使俄做出重大让步,同意先就里海沿岸45海里进行划分,其他部分由各国共享。虽然,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尚未最终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解决这一纷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积极影响里海油气资源外输管道的走向
里海没有直接出海口,其油气资源只能通过陆路外运,而管道运输无疑是最佳选择。目前该地区的外输管道共有3条,其中有两条都经过俄罗斯领土,且年久失修,运力有限,无法满足将来大规模运输的需要。再加上俄罗斯借此向该地区有关国家索要高额过境费并施加种种压力,导致哈、阿、土决意要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因此新的外输管道方案陆续出台:
北向方案:
1)从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到俄罗斯新罗西斯克;
2)将克罗地亚的输油管道升级换代,然后将其与已有的经乌克兰的末扎巴管道相连。
西向方案:
1)从巴库经格鲁吉亚直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
2)从里海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黑海、保加利亚、马其顿到达阿尔巴尼亚在亚得里亚海的郡拉斯港口(即巴尔干石油管线)。
南向方案:
1)从哈萨克斯坦经伊朗到波斯湾的哈奈克岛;
2)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抵达巴基斯坦。
东向方案:向东铺设一条经中国到太平洋的石油管道。
在上述众多方案中,美国明确表示反对经过俄罗斯的北向方案。南向方案由于美国对伊朗和阿富汗的制裁也变得希望渺茫。美国倾向于支持西向方案,其中1)号方案由于美国的极力支持已经准备开工建设。美国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要让里海油气资源绕开俄罗斯向外运输,从而把长期以来由俄罗斯把持的里海地区油气资源控制权逐步掌握到自己手中。
美国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努力及因此而引发的新一轮里海油气资源争夺与开发热潮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可预测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大国关系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另外,布什政府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5%,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00年,俄罗斯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产量达到670万桶/日,石油产量比上年增长7%,为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增长;石油出口量达到420万桶/日。俄罗斯的天然气也很丰富,占世界总储量的33%。虽然美国对开发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兴趣浓厚,但积极性大大低于对里海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满。因此要求俄罗斯当局加强基础建设,稳定政局,改善投资环境,并执行产量分享协议。
4.加强与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
西非将是美国油气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之一。尼日利亚2000年向美国出口9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产量将从2000年的210万桶/日增加到500万桶/日。美国参与的安哥拉海上石油产量增长迅速,2000年安哥拉向美出口3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向美的出口量将会翻番。
美国积极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西非国家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设施建设,特别是新的地区性天然气管网和电网。美国进出口银行等组成的财团在西非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长161英里(1000公里),从陆上和海上将尼日利亚和贝宁、多哥和加蓬连接起来。
美国政府也已经要求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开放一切能源领域。
5.加强美国海军的实力,确保美国石油海运线的安全
美国的海军建设除了是保障美国国土及其盟国不受侵犯之外,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确保美国国际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的运输海运线。
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东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运输展开的。一战以来,美国对威胁到其石油贸易海运线的事件都是采取政治,特别是军事手段来解决的。
普京对俄罗斯的历史功绩,能与彼得大帝相提并论吗?
彼得大帝是沙俄在17世纪迅速崛起的关键人物,他为深居内陆的沙俄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了港口城市圣彼得堡,开创了沙俄的西化也就是现代化历程,为沙俄成为了近代化强国和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当今的普京便是21世纪的彼得大帝,他对俄罗斯做的贡献绝不亚于彼得大帝曾对沙俄的贡献。
普京接手的俄罗斯是一副烂摊子,地方权力无限膨胀,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法令混乱,政令不一。政府行政效率低得吓人。俄罗斯的经济更是残破不堪,全拜叶利钦搞休克疗法和苏联解体所赐。俄罗斯境内的恐怖主义,地区分裂主义势力此起彼伏,以车臣为手的分离主义势力尤为嚣张,俨然有脱离俄罗斯建立车臣共和国的趋势。再者,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内部的原教旨萨拉菲主义也渗透到了俄罗斯的中心地区。俄罗斯非常有可能二次解体。俄罗斯原来的势力范围已经被北约和欧盟的势力侵占得所剩无几。北约脚踩着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形成巨大的军事威胁。乌克兰,芬兰,白俄罗斯纷纷要倒戈。北约安装的反导系统让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寝食难安。
特工出身的普京上台之后雷厉风行对俄罗斯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政治上,将俄罗斯划分为联邦主体和大区,所有地方上不符合俄罗斯宪法或者与中央颁布的律法条例有冲突的法律条文一律废除,以此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地方没有能力跟中央对抗。普京跟对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旗帜鲜明地用武力打击和制服,通过车臣战争收复车臣地区,打击了恐怖主义犯罪,基本上铲除了活跃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恐怖主义组织。
俄罗斯还颁布了许多惠及国内少数民族的政策,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普京也在少数民族人群当中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威望。普京还进行了综合性的经济改革,大力提升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量得到了一个迅速的提升,摘掉了贫穷国的帽子,持续长达10年的高油价为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活力,人均水平已经达到了中国最富裕省份广东省的人均水平。外交上,普京为了支持阿萨德,果断出兵叙利亚,收复克里米亚,与沙特、伊朗等中东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外交关系。俄罗斯女人要嫁就要嫁像普京一样的男人,普京为全俄罗斯带来的是大国的尊严和荣誉。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一、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油气资源基地落后
虽然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快速增长为普京实现俄罗斯能源帝国的设想提供了历史机遇,但是,由于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资源基地的滞后发展,地质勘探工作量的下降,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油气探明储量增长速度缓慢所造成的储采比例失衡,正在成为俄罗斯油气产量增长的障碍。目前俄罗斯98%的油气田都正处于开采时期,如果在今后的10年里原油后备储量继续呈缓慢增长态势,原油产量的增长将难以持续。据俄罗斯能源专家预测,2015年俄罗斯的原油经济储量将会枯竭,凝析油气田的储量到2025年也将耗尽。要想消除矿产开采和矿产资源基地再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度,俄罗斯每年在地质勘探方面的投资大约需要1200亿卢布。
俄罗斯天然气原料基地的状况略好一些,其原因在于天然气资源储量高度集中在西西伯利亚的几个大型气田,为开采和管输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满足俄罗斯国内和国外市场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要根据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前景看好的天然气田进行投资开发,如额毕河和塔兹湾水域、亚马尔半岛和北极海陆架地区。不过,由于这些油气田与现有的天然气管道主干线距离很远,需要大量的投资来解决诸如油井的建筑设施、天然气产业工程项目,以及在多年封冻的土壤上和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下铺设天然气管线,采用新工艺保护自然环境等问题,因此造成开发天然气田的费用大幅度增加。
此外,由于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和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缺少对新油气区和海上大陆架进行的地质勘探工程,已经探明的油气储量结构也正在日趋衰弱,截至2010年,高产油气储量在国家平衡表总储量中所占的份额可能会降低到30%,从而直接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寻找、勘探、开发新的储量巨大的油气田已成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当务之急。
2.采油设备和原油加工设备严重老化
目前,俄罗斯国内炼油厂的原料加工配套能力偏低,有2/3的加工设备出现灾难性老化,设备的磨损程度达到了80%;俄罗斯大型油田中70%的钻井设备和30%的修理机组也已经老化,采油业中有一半设备的磨损程度已超过50%。此外,石油企业依靠现代化采油、炼油,提高油品产量和质量的手段不够先进,非常规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低。因此,俄罗斯炼油企业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更新采油设备,对现有炼油厂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生产新型燃料的需要。
3.运输基础设施薄弱
俄罗斯有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多集中在偏远的人烟稀少或未开发的极北地区,缺少基础的交通运输设施,这使资源使用价值极大下降,开发和运输成本提高。如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前景看好的油田居多,可由于该地区的输油管线不发达,不仅制约着新油田的开发,还成为影响俄罗斯石油产量增长的最大瓶颈。俄罗斯输油管线运力不足导致原油实际出口能力下降,每年带给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亏损就达40亿~110亿美元。运输基础设施的薄弱也直接影响到油气资源的开采速度和外商对俄油气产业的投资规模。
4.投资资金不足
2004年10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审议了《在平衡矿物原料再生产与需求的基础上对俄罗斯地下资源和矿物原料再生产进行研究的国家长期规划(2005~2010和2020年前)(草案)》,其重点就是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问题。然而,要达到俄罗斯能源部所拟订的原油开采水平,仅靠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和石油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当大的投资。事实上,从1991年起,俄罗斯政府用于地质勘探的拨款就开始逐渐减少,至今已经减少了几十倍。例如,1992年政府曾拨款1340亿卢布用于地质勘探,而2004年仅拨款60亿卢布。然而向矿产资源使用者的拨款却达到了460亿~470亿卢布。尽管2005年俄罗斯的各大石油公司开始重视对新油田勘探开发领域的投资,但由于资金不足,收效并不明显。
据俄罗斯专家估算,2020年之前,仅俄罗斯石油工业所需要的最低投资就达2000亿~2100亿美元,其中采油部门所需投资1550亿~1600亿美元;炼油部门所需投资190亿~210亿美元;石油运输部门所需投资270亿美元。目前主要的投资渠道是各公司的自有资金,因为只有在开发新的采油区时,才可能在拨款条件下有计划地吸收贷款资金,今后借款和股本只能占投资总额的25%~30%以下。
5.缺少激励油气公司进行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措施
油价飙升给俄罗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额利润,然而,俄罗斯各大石油公司原油产量的增幅却正是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降低了,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不仅仅是原油产量增幅降低,而是产油量逐渐下降的问题。
俄罗斯专家认为,产油量下降仅仅是病兆,其真正原因是目前俄罗斯政府缺少可以激励油气公司进行地质勘探和钻探新油井的措施,因为这种现象是发生在各大石油公司的实际钻探工程量缩减,勘探新油气田速度下降的背景下。此外,俄罗斯政府在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税收调节政策上存在缺陷,直到现在还没有采用对不同的油气田进行分别征税的办法,这也是当前俄罗斯原油开采速度降低的因素之一。俄联邦自然资源部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最近指出,目前俄罗斯的原油资源储量正在发生着变化。2007年俄罗斯的原油储量增长了5.5亿吨,超过原油产量(4.9亿吨)6000万吨,这种情况是俄罗斯近15年来从未有过的。不过,新发现的油田大多是储量为500万~1500万吨的中小油田,储量大的油田主要属于大型石油公司的计划内。虽然中小公司对开发这些油田非常感兴趣,可是如今开发这些油田受到了许多限制。例如,2007年俄罗斯矿产资源监察部曾多次指控中小石油公司不具备许可证协议中的条件,而且工业能源部也并没有就改善中小石油公司目前状况的法律条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俄罗斯政府制定了2020年前矿产资源基地再生产规划,并计划为地质勘探拨款3.5万亿卢布,加强地质勘探工程;俄罗斯新版矿产资源法也鼓励矿产资源的使用者为地质勘探进行投资,并使其投资以许可证的形式得到补偿。此外,俄罗斯政府还将对矿产资源的使用费和矿产资源的开采税率进行调整,降低寻找和勘探矿产资源工作的增值税率,由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和经济发展部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正准备对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的税法进行修改。
二、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前景
从总体上看,当前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状况良好,发展前景乐观,全国各大油气公司的生产量将呈稳定增长态势,还将保持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地位。为了保持石油天然气工业在俄罗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俄罗斯政府在《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中明确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工业近期与未来的系列发展方案,即保障石油原料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扩大再生产;合理使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增加石油出口,取消对石油出口的技术和其他限制;支持发展油气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
1.加大对石油天然气资源基地的勘探力度
为了确保在2012年前使油气储量与产量的增长速度趋于平衡,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制定了俄联邦2020年前勘探与开发油气资源的战略规划,明确了一些具有勘探前景的、国家将要重点投资的地区,并计划增加对地质勘探工程费用的支出。
(1)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泰梅尔和埃文基自治区,伊尔库茨克州聚集了大量的油气资源。根据俄罗斯自然资源部近年来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石油、天然气、凝析油的原始资源量预测,该边疆区所探明的可供开采的原油为82亿吨,游离天然气23.6万亿立方米,石油气6380亿立方米,占整个东西伯利亚碳氢化合物资源的50%,约占全俄油气储量的10%,仅次于秋明州。由于缺少资金,东西伯利亚地区所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大部分还没有被开发利用。为了满足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对原油的需求量,使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的诸多油田的采油初始期恰好与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使用期相吻合,俄罗斯政府正在制定规划,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使其成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未来最可靠的资源基地。
(2)北极大陆架:该地区的油气储量非常可观,蒂曼-伯朝拉省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北部有许多油气资源丰富的油气田,目前那里正在进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远东地区:该地区的油气储量主要集中于萨哈共和国和鄂霍茨克海大陆架。目前俄罗斯正在积极对萨哈林大陆架和堪察加地段的石油天然气矿层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萨哈林2号”计划是俄联邦远东地区最有发展活力的油气计划。
俄罗斯矿产部2008年伊始宣布,为了尽快实施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开发计划,并使计划达到预期的结果,俄罗斯国家财政2008年将把地质勘探工程的拨款从2006年的198亿卢布提高到220亿卢布,增幅为11%,其中对石油天然气基地的勘探费用为101.33亿卢布。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部长特鲁特涅夫指出,俄罗斯政府计划修改矿产法中自然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要解除对外国投资者开发中小自然资源产地的限制,对已经发放的产地许可证,不论储量大小都不会收回。
2.提高石油天然气产量
(1)石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按计划逐步增加油气开采量,以保持其产量的稳定性。目前,俄罗斯的主要原油生产基地仍然是西西伯利亚,不过,随着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田的不断开发,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石油开采量将达到1亿吨,西北地区采油区的产量也将达到4500万吨,萨哈共和国将成为新的原油开采中心。2008年大部分石油公司都把其原油产量的增长幅度初步预订为1%。例如,秋明-ВР石油公司把2008年的原油产量初步定为7000万吨(2007年原油产量为6937万吨);天然气工业石油股份公司把2008年的原油产量定为3350万吨(2007年的原油产量为3270万吨);鞑靼石油的原油产量维持2007年的水平,为2570万吨;而苏尔古特油气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和巴士石油公司则拒绝说出自己的预测产量,因为据俄罗斯能源动力综合体调度中心统计,2007年这些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均呈下降态势:苏尔古特油气公司的原油产量60万吨,同比下降了1.5%;巴士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为1150万吨,同比下降了2%;而斯拉夫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则下降了10.3%,仅为2090万吨。只有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对2008年的原油产量增长幅度充满信心,前者2007年的原油产量为1.009亿吨;预测2008年的原油产量将增长11%,为1.119亿吨;而后者预测2008年的原油产量将比 2007 年增长 5. 5%,达到 1. 01 亿 ~1. 02 亿吨。
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预测,截至 2015 年,俄罗斯的原油产量有可能提高到 5. 3 亿吨,2020 年达到 5. 5 亿 ~ 5. 9 亿吨。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原油加工量也将提高,2010 年,俄罗斯的原油加工量将达到 2 亿吨,2020 年再提高到 2. 15 亿吨。
( 2) 天然气: 亚马尔 - 涅涅茨自治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到 2020 年以前,俄罗斯 90% ~92%的天然气产量都将产自亚马尔 - 涅涅茨自治区。2010 年前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年产量将增长到 5000 亿立方米。此外,为了维系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安全,俄罗斯政府还计划依靠像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雅库特和萨哈林这样的资源基地,发展东部地区的天然气综合体,建立大规模的天然气出口生产加工体系。
2006 年 3 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向政府提交了俄联邦 2020 年前勘探与开发大陆架油气潜力的战略规划。按照该项规划,到 2020 年俄罗斯大陆架的碳氢化合物资源的产量将占到俄罗斯碳氢化合物资源总平衡表的 20%,可采碳氢化合物资源的总储量将达到 230 亿 ~260亿吨,天然气达到 90 亿 ~100 万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原油储量 100 亿 ~ 130 亿吨,煤气 10亿 ~20 万亿立方米。如果实施该项战略规划,截至 2010 年,俄罗斯大陆架地下资源区块的原油产量预计将达到 1000 万吨,天然气产量为 300 亿立方米; 到 2020 年,原油产量再提高到 9500 万吨,天然气产量提高到 1500 亿立方米。
3. 建设新的炼油厂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认为,为了解决国内炼油厂不够、原油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建设新的炼油厂。伊万诺夫指出,要解决原料出口的问题,就必须多建造炼油厂,自己生产石油产品。目前,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已经意识到国内炼油厂不足所面临的问题,正在着手制定建造炼油厂的规划。
4. 开拓石油天然气出口市场,增加油气出口量
欧洲是俄罗斯原油及其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其市场份额约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的90% ,在未来的 20 ~ 25 年里,西欧和中欧国家仍旧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场,这是因为俄罗斯业已形成的国家级运输基础设施都集中在欧洲地区,对满足这一地区的石油需求提供了充分的物流保障。随着萨哈林石油天然气出口量的提高和东西伯利亚与雅库特新油气田的开发,截至 2020 年,俄罗斯对亚太国家的原油出口份额将从目前占出口总量的 3% 提高到 30%,天然气出口量也将从目前的 5%提高到 25%。
不过,由于俄罗斯的油气运输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加之传统上的国外用户对原油的需求量将呈适度增长态势,以及出口利润的降低和出口能力的相对不足,今后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增幅将会逐步降低。
为了实施向中国和亚太地区国家出口石油天然气的远景规划,俄罗斯计划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设天然气开采、运输和供应统一系统,组建石油天然气综合体,积极对萨哈林大陆架和堪察加地段的石油天然气矿层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挖掘向亚太地区国家供应油气资源的潜力。此外,俄罗斯石油工业正在寻找新的石油销售市场,制定新的石油出口战略,建设新的运输基础设施。
5. 建设新的输油气管线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上对原油需求量的不断提高,俄罗斯对国外市场的原油供应量几乎增长了20%。然而,由于俄罗斯的油气运输基础设施薄弱,输油气管道运力不足,已经成为实施能源战略长期发展目标的严重障碍。因此,俄罗斯政府计划实施一系列输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为俄罗斯油气在欧洲、远东和亚太国家开辟新的销售途径。预计2010年俄罗斯出口输油管道干线的输油能力将增长1.2倍,2015年将增长1.4倍。
俄罗斯输油气管道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是:
(1)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据俄罗斯专家预测,截至2010年,亚太地区国家对石油及其产品的需求量将提高到15.10亿吨,2020年将提高到19.70亿吨,而到了2030年将提高到22.05亿吨。为了开辟亚太地区这个新的原油销售市场,俄罗斯政府作出了修建从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纳霍德卡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战略性决策。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的年输油量为8000万吨,其中向中国方面输油3000万吨。第一阶段将建设从泰舍特到斯科沃罗季诺总长为2000千米的管线,然后再建设通往纳霍德卡的管线;在通往纳霍德卡的管线建成之前,将首先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输油支线。东部输油线的原料供应基地是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雅库特,其中西西伯利亚的油田将为该东部管线输油2400万吨,东西伯利亚和雅库特的油田将为该条管线输油5600万吨。东部输油管线由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承包修建,预计2008年底建成,这条输油管线的投资回收期初步定为5~7年。
修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对俄罗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管线建设计划不仅会带动整个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俄罗斯经济振兴提供动力,更重要的是该条输油管线投入使用后所形成的出口潜力将促进东部地区油气田的开发,加快建立东西伯利亚和雅库特新的石油开采中心,并通过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能源合作而搭上亚太地区的经济快车。
(2)波罗的海北部线:进一步发展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使其年原油输送量达到6500万吨,是考虑到波罗的海海域运输路线的输油能力和国际公约对安全运输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要求。此外,为了扩大对美国和欧洲市场原油出口量,俄罗斯还计划在巴伦支海修建年原油出口量为1.20亿吨的新输油管道系统,目前前期计划论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3)里海-黑海-地中海方面:俄罗斯计划通过提高从阿特拉乌—萨马拉输油管道的输油量,使对该地区的年输油量提高到2500万~3000万吨。另外,扩大里海管道运输财团股份公司的管道输油能力计划也正在审议之中,扩大后的输油量将达到年6700万吨。
(4)中欧方面:由于受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输油能力的限制,俄罗斯正在进行友谊和亚得里亚管道系统一体化工程,以便使俄罗斯的原油经过黑海湾,通过输油转运终端运达克罗地亚的奥米沙里港口,进而分阶段地(以每年500万吨、1000万吨、1500万吨递增)提高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的原油出口量。
为了加大俄罗斯国内天然气的输送能力,保证国内的天然气供应,促进天然气出口输送干线的发展,俄罗斯政府计划在对现有天然气管线进行改建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天然气运输系统,修建新的天然气管线,以提高天然气运输、加工和储存的能力。
1)北欧天然气管线。北欧天然气管线是一条通过波罗的海水域,绕过过境国家,直接向欧洲出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新路线。建设这条天然气管线将提高对欧洲市场输送天然气的可靠性,扩大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量。北欧天然气管线的年生产能力规定为190亿~300亿立方米,计划2010年开始通过该管线供应天然气。
2)秋明州北区—托尔若克天然气管线。秋明州北区—托尔若克天然气管线是指从位于秋明州北区的乌连戈伊天然气田到托尔若克市的路线,该条天然气管线将成为目前正在使用的乌连戈伊—纳德姆—佩列格列布诺耶—乌赫塔—托尔若克多条天然气运输系统的重要部分。这条天然气管线将会提高对俄罗斯西北部地区工业和居民日常消费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同时也可以保障通过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线的天然气出口。
3)扩大中亚—中央天然气运输系统。中亚—中央天然气运输系统是指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出口天然气的主要运输干线,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担负着对过境的中亚天然气向俄罗斯和欧洲市场输送的保障作用。
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经决定在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铺设两条天然气管线:东部管线是指从萨哈林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通往中国的支线输气管线,西部管线是指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新库兹涅茨克通过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到达中国的支线输气管线。预计从2011年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截至2020年这两条输气管线将分别向中国输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和380亿立方米。
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34%,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国为了保证能源的安全,除了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之外,早就扩宽了天然气进口渠道。塔卡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着天然气。因此,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34%,也不会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3月23日,俄罗斯普京宣布,对于与“不友好国家”的天然气交易俄方将只接受卢布付款,欧洲天然气价格应声飙升34%,至每兆瓦时132.74欧元。
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开始对俄罗斯实行全面的制裁,能源、文化、科技和商业等多领域都遭到了全方位打击和压制。其中,美国和北约明确表态,要将俄罗斯一部分国内银行移出SWIFT系统,向俄罗斯的经济无疑是投掷了一颗致命的“金融核弹”,让俄罗斯在短期内都无法与其他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结算,对俄罗斯国内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月6日俄罗斯媒体发布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当天签署了一份反制裁名单,那些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过的国家(地区),俄罗斯有权让他们用卢布偿还债务,因为美国和北约的制裁,导致的卢布贬值近百分之三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用卢布偿还债务这是普京向美欧国家发出的一个警告。接下来的就是能源制裁,美欧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出口也进行了全面制裁,禁止从俄罗斯采购石油和天然气。而俄罗斯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气大国,拥有4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位居世界第一,事实上,欧洲国家对于俄罗斯天然气都非常依赖,有的进口占比达到25%,有的甚至高达100%。但是让欧盟没想到俄罗斯直接中断了对欧盟天然气的供应。俄罗斯100%的断供,让整个欧洲国家都发懵,短时间根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找到替代品。因此,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了34%。
而我国并没有过分依赖俄罗斯天然气,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频繁,我国最近几年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太能能、风能、核能等领域都有了巨大突破。在电力行业中,我国已经减少了煤电发电,下一步就是减少对天然气的使用。所以,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34%,对我对我国并没有什么影响,那对我们的生活就更没有什么影响了!
世界主要经济体所占世界GDP总和的比例
名次-----国别\地区----GDP总量(亿美元)----人均GDP(美元)
1----------美国---------139800---------------46280
2----------日本----------52900---------------41480
3----------德国----------32800---------------39710
4----------中国----------30100----------------2280
5----------英国----------25700---------------42430
6----------法国----------25200---------------41200
7---------意大利---------20900---------------35980
8---------西班牙---------14100---------------30820
9---------加拿大---------13600---------------41470
10--------俄罗斯---------11400----------------8030
11---------韩国-----------9920---------------20240
12---------巴西-----------9340----------------4930
13---------印度-----------9280-----------------830
14--------墨西哥----------8850----------------8140
15---------荷兰-----------7560---------------45880
16-------澳大利亚---------7460---------------35900
17--------比利时----------4470---------------43010
18---------瑞典-----------4470---------------48950
19---------瑞士-----------4310---------------57040
20-------中国台湾---------3980---------------17520
21 印度尼西亚3960 1590
22 土耳其 3860 5130
23 挪威 3760 80960
24 波兰 3750 9840
25 奥地利 3710 37800
26 沙特阿拉伯3690 14250
27 丹麦 3060 56380
28 希腊 2630 23970
29 南非 2560 6090
30 伊朗 2520 3560
31 爱尔兰 2480 58020
32 芬兰 2360 45020
33 阿根廷 2330 5840
34 泰国 2270 3420
35 葡萄牙 2190 20620
36 中国香港 2050 29350
37 委内瑞拉 2020 7360
38 捷克 1690 16560
39 马来西亚 1620 5950
40 智利 1570 9450
41 以色列 1500 20880
42 新加坡 1410 32030
43 罗马尼亚 1370 6340
44 尼日利亚 1350 926
45 巴基斯坦 1280 790
46 匈牙利 1270 12740
47 哥伦比亚 1270 2710
48 菲律宾 1260 1380
49 埃及 1160 1510
50 阿尔及利亚1050 3090
51 乌克兰 1020 2200
52 新西兰 1020 24420
53 哈萨克斯坦900 5830
54 越南 670 790
55 斯洛伐克 650 11850
56 克罗地亚 500 11050
57 斯洛文尼亚420 21260
58 保加利亚 360 4820
59 伊拉克 360 1190
60 立陶宛 350 10250
61 黎巴嫩 240 674
62 拉托维亚 230 11010
63 肯尼亚 230 650
爱沙尼亚 190 14120
65 约旦 150 2480
66 乌兹别克斯坦140 530
大陆1990年GDP有4100亿美元1998年的GDP有9100亿美元,2001年后增速加快,在10%~11%之间,2006年按现时汇率已经高达 27500亿美元,预计2007年有32500亿美元左右。世界排名1990年为11。1998年世界排名7。2007年排名3或4;
日本1990年时GDP已经高达30900亿美元,1998年为40500亿美元,近两年好点了,2006年慢慢的已经升至48500亿美元,预计2007年有50300亿美元.世界排名2;
韩国,在亚洲四小龙中原来是最穷的,1990GDP有2800亿美元,1998年为4100亿美元,预计2007年接近为10000亿美元。1998年亚 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台湾GDP已经高达3100亿美元,人均GDP也有14000美元,而韩国的GDP有4500亿美元,人均也只有9700美元。本以为 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会一蹶不振,哪里想到2001起韩国开始发力了,转眼才8年,韩国已经比台湾+香港+新加坡三条龙还要多.印度经济近10年增速都比韩 国高,都有8%~10%,可是怎么也超不上小小的韩国,总是差那么300~600亿美元(2006年靠汇率略胜韩国)。韩国1990年世界排名15, 1998年世界排名12,2007年世界排名12 ~预计2010年后也开始下滑了;
台湾,1990年GDP为1700亿美元,1998年达到3100亿美元了,离当年的俄罗斯GDP只相差100亿美元。预计2007年为3500亿美元左 右,刚好被广东省超过,预计广东2008年GDP将达到3900亿美元到4000亿美元之间。台湾已经开始下坡了,每年才勉强增长4%左右。1990年世 界排名23,1998年排名17,2007年排名21;
新加坡,亚洲四小龙中最小的,属于城市型国家~1990年时的GDP为395亿美元,1998年时以达到为1000多亿美元,金融危机中有所下滑,被马来亚超过,2004年起开始好转,近年增速加快,在7%左右,预计2007年GDP为1270亿美元;
香港,1990年香港GDP已经有近900亿美元了,到1998年时为1600亿美元,预计2007年GDP为2000亿美元。在这样下去,预计2015年将被新加坡超过;
俄罗斯,这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家伙,上世纪50到80年代的超级大国苏联,1992年解体后,国家处于瘫痪状态。连续6年经济负增长,比80年缩水了 70%,人口也负增长,从1992年的1.56亿,缩到2008年只剩下1.41亿了,到1998年时,GDP只剩下可 的3200亿美元了,只比当年的台湾多出100亿美元。但是俄罗斯有着苏联积累下来的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到今天仍然维持着世界第二大军事国. 1998年后普京上台,俄罗斯经济开始发力,光每年石油给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就可以赚到差不多2000亿美元(近几年油价大涨),预计到2007年 时GDP将超过12000亿美元。年增长为8%~9%,将紧跟加拿大。
根据《世界2007年鉴》最新预测结果!绝对第一手资料!
名次 省区 GDP(亿元)人均GDP(元)
台湾 31044 136500
1 广东 29863 32142
2 山东 25326 27148
3 江苏 24738 32985
4 浙江 17633 35730
5 河南 14234 15056
6 河北 13387 19363
7 上海 11658 65473
8 辽宁 10418 245
9 四川 9657 11708
10 北京 8879 57431
11 湖北 8451 14733
12 福建 8440 23663
13 湖南 8366 13123
14 黑龙江 7081 18463
15 安徽 6906 11180
16 内蒙古 6140 25558
17 山西 5465 16143
18 广西 5386 11417
19 江西 5323 12204
20 天津 5014 47972
21 陕西 4806 12843
22 吉林 4693 17211
23 云南 4260 9459
24 重庆 3938 14011
25 新疆 3305 161
26 贵州 2543 6742
27 甘肃 2494 9527
28 海南 1121 13361
29 宁夏 769 12695
30 青海 706 12809
31 西藏 326 11567
名次 国别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 39710
4 中国 30100 228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国 9920 20240
12 巴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兰 7560 45880
16 澳大利亚 7460 3590
17 比利时 4470 43010
18 瑞典 4470 48950
19 瑞士 4310 57040
20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21 印度尼西亚3960 159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