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泡沫指的是什么?

2.谁是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

3.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美元泡沫指的是什么?

油价猛涨的原因_油价再度暴涨的原因

9月18日美联储降息50基点后,高风险资产价格高涨。新兴市场、大宗商品和小市值股票的市场表现都出奇地好。甚至道琼斯和标准普尔500看起来都摆脱了次级贷款危机的阴影,创出新高。

50基点的降息,真是治愈一个月前还病魔缠身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万能药?我不能苟同。现在的繁荣只是将结构性问题掩饰得更长久些的另一个泡沫。出路没有大到所有人一起逃生对通货膨胀的担心,正在驱动人们把货币资产转换成实物资产。如果说过去四年资产价格的上涨是受对未来乐观预期的推动,那么,现在的资产价格牛市则是货币资产价值蒸发带来的恐惧所推动的。这一切都肇端于弱势美元政策。

美国可能会为了减轻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痛苦而容忍通胀。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胀就是一场财富分配上的零和博弈。但是,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超过美国GDP的100%。如果海外投资者能够被哄住,在通胀时继续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美国就可以得益。高通胀和低利率导致了美元疲软。美元的贬值则把外国投资者的财富转移给美国人。

例如,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固定收益资产价值超过10万亿美元。如果美元贬值10%,他们将损失1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个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余额。美元指数自美联储减息之后已经贬值了3%。广义美元指数在10月1日跌至77.657,为其1973年3月创始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美元还要贬值多少?我们难以知晓。这要看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的政策如何反应。

外国投资者应当抛售美国国债,从而推动美国债市收益率上升,同时把现金暂时投资在货币市场。外国持有大约一半的美国国债,如果他们只售出其中的10%,十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就能升至6%,而且美元汇率也会保持稳定。由于美国债台高筑,上升的收益率会迫使美联储遏制通货膨胀并保护外国投资者的金融资产。美国一定会指责这种办法是金融恐怖主义。但是,外国投资者有权保卫他们的财富,否则美联储不会先出手。

外国投资者间的合作似乎不大可能。主权性投资者如中央银行、国家投资公司占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至少一半。多数国家的政府都不想得罪美国,尤其是富有的中东石油出口国。因此,每个政府都更可能被动地和单独地行动。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抢在别人之前抛售。当然,出路并没有大到让所有人都一起逃生。一旦有人希望出逃,美元就进一步贬值,所有持有美国金融资产的外国投资者也将集体亏损。

全球通胀

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会引发其它国家的一系列反应,从而加剧全球通胀。多数国家都希望本币保持低估以保护本国产业。随着美国通过弱势美元政策来化解债务,外国投资者则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继续维持他们低估的汇率。这种全球性的贬值政策可能给世界带来1970年那样的通货膨胀,让纸面财富缩水。欧洲央行现在也开始抱怨欧元升值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这场弱势货币游戏中,全球通胀就会加速。人们会再度质疑纸币的价值。

没有实际价值基础的纸币的历史并不悠久。二战以后,1944年,45个国家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占全球GDP的一半,美元成为当然的价值准绳。其他货币对美元挂钩,美元则与金价挂钩。同时,设立国际货币基金以向这一体系中出现流动性问题的国家提供流动性援助。这一体系的信用,是构建在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其对金本位的承诺上的。

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体系受到两股力量的冲击。首先,欧洲和日本重建后,相对美国的竞争力在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这股力量已经不能被忽视。其次,12个石油出口国组成卡特尔——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通过减产的方式迫使石油涨价超过200%。由于美国当时已是主要的石油进口国,油价暴涨当然降低了美国的生活水平,其效果相当于美元贬值或工资水平下降。

尼克松政府选择了简单的出路,结束了美元的金本位制,即美国政府不再承诺将美元兑换成一定数量的黄金。马克和日元重估了大约三分之一。这激起了通货膨胀的大波澜,尤其是在美国。直到强硬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上任后,通胀才得到遏制,不过此时利率已经升到两位数,触发了经济衰退。沃克尔的休克政策使美国开始了长达20年的低通胀周期。当然,支持这个低通胀周期除了货币政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柏林墙拆除后,前计划经济国家投身世界资本主义阵营,给世界经济注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这奠定了美国大规模外包导致通货紧缩的基础。同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也遏制了这些国家的需求,这令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处在低谷。格林斯潘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使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需求。这带来了一段高需求而低通胀的黄金时期。这一繁荣的副产品是美国家庭债务高启。本质上说,前计划经济国家就是利用对美国的出口来拉动自身的需求。当美国向世界的其他部分举债时,吸收他们的剩余产品,世界经济就上满了发条。

1985年到2005年堪称中央银行的黄金时代。人们把经济繁荣和物价稳定归功于央行行长们的能力。格林斯潘就是超级央行行长的象征。行长们的知名度可以和好莱坞明星媲美。亚洲金融危机中,格林斯潘和克林顿时期的财长鲍勃鲁宾和劳伦斯 萨默斯被视作世界经济的顾问。他们的工作如此轻松,原因有二:其一,全球化以及前苏东国家融入资本世界带来的抵御通胀的力量。其二,美国负债消费的倾向。稳定的物价和经济的繁荣使纸币的价格大大抬升。所有人都喜欢货币资产,特别是美元。

由于两个原因,各国央行将面临一段艰难的历程。

首先,过去抵御通胀的力量已经耗尽。前计划经济国家取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在过去五年中,以至于他们可以在不用担心硬通货不足的情况下,刺激国内需求。因此,他们的劳动和其他资源也会更多地向国内需求配置,这会加剧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通胀压力。

其次,各国央行特别是美联储,在过去多年中利用那些抵御通胀的因素,给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使资产价格膨胀。但在面对资产价格下跌和消费物价上涨这两种选择时,如我前面所说的和美联储所表现出的那样,央行总是被迫选择后者。为了使现在的资产价格水平合理化,将需要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房地产相对于收入的价格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相当的泡沫,如英国、中国和印度。

如何终结

当金融市场看到通胀的前景时,就会开始寻求任何可以保值的东西。例如黄金,其价格就在美联储降息后上涨。其价格与美元的相关性可能变得更高。黄金作为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是最受欢迎的。这种相关性显示,美元的疲软和美联储对通胀的纵容是不可分的。

除了黄金,投资者开始再度追逐新兴市场。美元的跌势正将资本带离美国。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容量是所有新兴市场之和的两倍,这种转移对新兴市场影响显著。例如,香港恒生指数在美联储减息后已经上涨了约20%。

甚至美国股市也依然强势上攻,道琼斯和标准普尔500指数都创出新高,这完全不顾对衰退的恐惧和次级贷款危机带来的损失。华尔街金融机构最近公布了损失。但他们的股价在坏消息下依旧上涨。借口是利空消息终于出尽,这对未来意味着利好。这几乎可以肯定是错的。

在通货膨胀时期,股票可能不是最好的避风港。理论上说,企业都是净负债的,从而会在通胀中受益。但是,通胀会推高债券收益率,从而提高融资成本。20世纪70年代,全球股市都表现疲软。目前,由于债市还不相信高通胀的故事,债券收益率仍然不高。股市两边讨好:担心通胀导致资金转移到股市,而这些资金的成本又不高。但这种情况不会延续太久。

美元疲软和对通胀的恐惧,正在驱动投资者的冒险行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投机资本一般抢先进场,然后制造剧烈的波动,掏空其他投资者的钱袋。美联储9月18日降息后股市的凌厉涨势,很可能就是投机资本推动的。随着美元疲软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一般的投资者也会采取行动。不过,他们现在不得不面对比几周前更高的价格。投机资本就像流动的收费员。不管嗅到哪里的投资者的动向,他们都抢先建仓,然后赚得盆满钵满再离开。

观察风险或投机偏好的最好指标是欧元/日元汇率。因为欧洲央行的基准利率为4%,而日本为0.5%。只要两种货币的汇率保持稳定,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借入日元买入欧元获利。当大家都这么做时,就推高了欧元/日元的汇率。因此,者可以从利差和汇差上同时赚钱。这种所谓的套息交易吸引了大量资本。欧元和日元都是高流动性的货币。如果欧元/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就意味着大规模资本的出没。

美国减息以来,欧元对日元汇率上涨超过10%至16%。仅仅两年之前,自从弱势美元进入投资者的脑海,欧元/日元交易便创造了外汇市场中大部分的利润。市场对分析师普遍对日元的乐观预期置若罔闻。看好日元的人认为日元便宜,实际上日元还是不够便宜。套息交易要到日本的利率赶上欧元区时才告终。这是因为日本正经历人口负增长,需要通过弱势货币来进口通货膨胀。当日元足够便宜时(如160日元兑1美元),日本可能会出现2%的通胀,而日本央行则加息到3%,这将阻止套息交易。只要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元区、日本存在较大的通胀差距,套息交易的空间就会存在。

更多关于美国经济的坏消息,可能动摇但不会毁灭目前的泡沫。投机者总觉得廉价易得的资本站在自己一边。流行的说法是,廉价易得的资本可以防止美国陷入衰退。我不同意。美国的住宅市场高估了8万亿美元。价值的回归可能一半需要通货膨胀,一半需要房价下跌来实现。大量纸面财富的蒸发会严重打击美国的消费,更多债务问题也会爆发。美国的信用卡债务也在上升,而这目前正支持着美国消费。由于信用卡贷款的利率是住房按揭的至少两倍,这种趋势是难以为继的。当信用泡沫最终爆破,债务危机来临,一直以来支撑美国消费的资金来源将被切断。

如果人们普遍接受了美国经济将在2008年出现衰退的预期,市场的风险偏好将会降低,大多数风险资产将发生调整。但是,通货膨胀和美元弱势并不会结束。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冲击之后,金融市场将更加关注那些“通胀避风港”,例如黄金。

很明显,当美元恢复强劲走势的时候,弱势美元泡沫就将结束。只有当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足以反映通货膨胀预期,并迫使美联储再次提高利率的时候,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所以,如果投资者在市场中冒着很大风险,例如投资于股票、商品和房地产等,一定要密切关注美国国债,注意其释放的离场信号

谁是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

美股多次熔断,如果有先知先觉者事先在高位做空,瞬间就能成为人生赢家。谁有实力成为暴跌的推手呢?

美股是谁在做庄

美国三大养老金机构是美股的天然庄家,正是这三大巨无霸,才实现了美股的长期稳定,所以每次美股出现风吹草动,美国政界人士就要出来喊话,因为事关全美人民的福利,所以喊话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美股关系到全美人民的福祉,大肆做空美股就是做空全美的福利,那么有人敢逆龙麟太岁爷头上动土的吗?

从道理说,只要有利润,就会有人垂涎,那种禁止做空,在投资人眼里就只是道德,不值一提,但是真正有能力做空美股的却是少有。

做空是一种能力

做空是一种能力,不是有钱就能做空,在股市里跌宕起伏多年的你懂的,只有真正的高高手才能做空,而高高手通常是跟随趋势,而如果要做局,就意味着要扭转趋势,逆转趋势不但是比登天还难,而且由于做空必须通过期货实现,一旦做反,付出的代价是破产。所以高高手都是跟随趋势,没有人会傻到去冒着破产的风险去做局,因为跟随趋势就已经能赚到盆满钵满。

不相信阴谋论是一种智慧,能做局做空美股的人,能把世界90%的财富席卷于手中。

巴菲特看空不做空

巴菲特这次再次为人所称道,在美股高位放空了大量筹码,保持有近2000亿美元现金在手。要知道当时美股可是形势一片大好,美股当时已经实现突破,即将一马平川的走出大牛市。而巴菲特却选择了坚定的看空,实在是高。

巴菲特看空的逻辑, 天下会会天下 认为,应该是当时世界主要股指都已经步入熊市,美股不可能独善其身。

巴菲特为什么看空不做空,主要是因为首先巴菲特从来不用期指来赚钱和规避风险,其次,用期指做空风险非常大,大到会血本无归的地步,不符合巴菲特的理念。

连巴菲特都不敢做空,那么做空美股的是什么人?

做空美股的是趋势投资者,他们是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当疫情来临并在全世界扩散后,他们开始做空,然后等待墙倒众人推。在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实现的。

不要相信沙特的小萨勒曼能左右局势

85后的沙特王储小萨勒曼被阴谋论者描述成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这位年轻的大爷只是搅局者,不是做局者,他成功地推动了全世界向新能源的迈进。而最大的受害者是他们自己,石油贵族们将慢慢退出 历史 舞台。典型的不作不死,这样的智商硬要把他描述成做局者,我也是醉了。

如果非要找一个担责者,那么 美股本身高估值是主因,疫情躺枪催化剂,美当局需要为美股熔断付主要责任,美联储负次要责任。

美股自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阴差阳错开启了“页岩气”革命,正是因为“页岩气”使得美股在危机之后迅速暴涨,一点没有在次贷危机中“元气大伤”的样子。

一边感谢“页岩气”革命,使美股走出颓势,走向“牛市”;一边得“怪罪”页岩气革命,从一定角度来说,页岩气革命之后将美股推向了不该有的高度,一度涨到29500多点,严重与美股实际估值不匹配,下跌是早晚的事,只差一个“导火索”。

而疫情爆发就是这个“导火索”“催化剂”,疫情突然的爆发引爆美投资者恐慌情绪,投资信心剧增,大量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从股市抛售撤资,既造成美股资金不足,又造成美元流动性不足。

美联储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的11年里,采取各种宽松化货币政策扶持美股不跌,因为美联储很清楚美股是美民众投资的主要场所,也是世界游资、华尔街金融大亨“捞金”的场所, 美股不能倒,美股倒了意味着“富人”的财富将大量缩水;美股倒了势必将利空传导到美线下实体经济,到时候势必出现企业倒闭潮、职工失业潮。

因此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有点过了,本来应该调控美股,却变成一味推高美股。

显然,美当局要为美股暴跌负主要责任。 11年里,美当局以默许的态度允许美联储“硬扶”美股。疫情开始出现扩散迹象后,又错误的选择了“放弃疫情防控、全力保证美股”的错误政策,消极防疫,以美民众的生命权、 健康 权换取美股不倒。

结果美当局没想到的是,最终还是算计失败,既没保证美股不倒,又错过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期,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美当局必须负主要责任。

美股的暴跌是趋势,政策并不能永远保证美股处于“高位”,此次疫情催化之下美股瞬间崩塌也说明美股的脆弱,是基础薄弱的空中楼阁。

美联储11年的宽松政策是对美股极度不自信的表现,美当局以“”缓抗疫、保经济”的消极抗疫政策更是对美经济不自信的表现。

对于股票交易,我是信奉“阴谋论的”,所以这个话题很对我的胃口:)

其实就两个, 一是美国经济基本面已经难以支撑股价继续暴涨。 美股本轮大牛市,是以美国经济基本面不断走强为基础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从6000点开始,一路涨到29658点,差不多刚好5倍,但是美国企业的业绩增长是受到技术条件和经济规律本身制约的,不可能一直跟上股价上涨的脚步,美股的牛市都十年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越涨,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就越大,也就是说泡沫也就会越大,而泡沫越大,破裂的风险就越大,只是缺少刺破泡沫的那根“针”而已。 二是新冠疫情爆发情况超预期。 可以说,病毒就是那根刺破美股泡沫的“针”,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疫情变成了全世界大流行,超出了市场预期。二层是白宫一开始对疫情的预估及准备不足,导致美国新冠疫情爆发超预期,从而对美国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出于避险的需要,本能抛售股票,引发大跌。

华尔街是最大的嫌疑人。 海外疫情爆发后,欧洲股市是率先暴跌的,华尔街不可能会对此无动于衷的。看过华尔街之狼1和2、大空头等**的朋友想必会对华尔街操纵市场谋利的情节心有余悸,但同样也不会怀疑华尔街对资本市场的专业和嗅觉。在疫情已经对亚洲和欧洲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很大冲击的情况下,华尔街不可能不研究和判断美国的疫情及其影响。再有,美股这次暴跌,跌幅之大、跌速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短短两周内,就有4次熔断,不断刷新美股的 历史 ,如果没有做空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会跌这么狠吗?那么谁最有可能做到这一切,当然是华尔街,而且这个其实并不难调查,估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甚至都已经开启了相关调查工作。

其他势力,但具体是谁不好说,或许是“市场合力”吧。 美股对于美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家庭资产的40%以上都在资本市场中,特朗普也是一直对任期内股市的不断上涨沾沾自喜,这下好了,他任期内道琼斯工业指数大概涨了10000点,这一次全给跌完了,还倒扣了不少点。美国的经济霸权,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不爽,特朗普任期内更是变本加厉,先是宣称美国优先,搞贸易保护,到处跟人家起冲突。海湾国家长年缴纳保护费,美国经济一疲弱,就搞量化宽松,薅全世界的羊毛,作为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借外债也是最多的,美国人工作谈不上多勤奋,但是日子却过得很舒心惬意,生活用品价格低廉,油价和水一样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特朗普政府对新冠疫情认知和准备不足的机会,抓住美股在 历史 高位,泡沫大、风险大的良机,又选择原油作为突破口,一举将美股拉了下来,节奏把握的这么准,实在是太厉害了。

但是,美股的暴跌只之会对美国经济造成短暂冲击,如果不能继续大跌,从而进一步引发美国企业债危机的话,对美国股市而言,反而是好事,等于是给他们排了估值高风险的雷,但事情会这么简单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0年3月份,美国证券交易所出现了四五次股市熔断。 这些股市的熔断现象之中,做空或者做多的幕后推手,未必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可能是华尔街以及全球部分金融寡头解体行为。

而且每一次垄断幕后推手,不一定是同一批人。比如说美国媒体近期曝光出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在新关疫情没有在美国发酵的背景下,就开始大量抛售股票了。这就是属于严重的金融内幕交易,美国证监部门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美国股市第一次下跌熔断中出逃的机构资金,无疑是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还有少数国际证券投资高手。第二次垄断的股票抛售者,未必属于做空的幕后推手;他们很可能仅仅是进行股票减仓操作策略。以后几次美国股市的下跌熔断,属于投资者在恐慌万分的情况下的股市踩踏行为。

美国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囊括世界各国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与内地股市所不同的是,美国股市具有做空机制。假如机构投资者预先购买了空单,可以对冲股市下跌的风险,减少减少投资损失。

虽然美国股市今年三月份的四次下跌熔断,创出世界证券史上的奇迹。但是华尔街的金融投资机构,未必有百分之四十的损失。因为他们大概率动用了股指期货的空单,来为股市下跌的。保驾护航。甚至不排除某些投资性很强的金融机构,比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等等;他们是不会放过证券市场做空机会的。而且索罗斯和罗杰斯等金融大鳄,本身就是股指期货的高手,在做空证券市场上无人可及。

最近在内地的自媒体上,又有股评家在讥笑巴菲特抄底美国股市被套牢。然而 历史 证明,每一次内地股评家讥笑巴菲特的时候,过不久就被现实啪啪打脸。因为巴菲特的股神是名副其实的,他是人间的股神,而不是神坛上的故事。

众所周知,这一次美国股市大幅下挫中巴菲特持有很多现金,至于巴菲特有没有做空美国股市无人知晓。但是等到潮水退尽之后,大家会发现巴菲特还是股神,这就是巴菲特兼备“ 入世 ”和“出世”的双重能力了。

根据我们这些草根的信息来源,是无法得知美国股市有金融机构在翻江倒海;作为普通散户,我们唯有当韭菜的命。不懂装懂,随意发表证券评论,最终会闹出笑话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美股持续熔断了好几次,这种非理性下跌并非是人为刻意制造的,多少跟美股的交易机制有一定关系。

一是美国采取的量化交易比例相对较大,所以你从美股的走势上会看到很多的跳空缺口,这就是说交易通常会出现极端化的走势,由机器根据消息面判断,从而采取的机械式的有点极端化的看多和看空,那么体现出来的是多空双方的走势通常很容易被放大化,这是一种模式。

二是美股的杠杆比例比较高,在美国的市场融资的利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会吸引大量的人采取杠杆交易,要知道这是个双刃剑,上涨时候涨幅能够翻倍的向上,杀跌的时候同样会表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就跟2015年我们A股的走势一样,从5000点快速下来的那段行情,杠杆的在市场表现比较平和的时候没事,如果遇到利空消息,资金会疯狂的出逃,这样导致价格出现暴跌的概率非常高。

综合看待这次美股熔断的幕后其实没啥黑手,是遇到了重大的突发疫情事件,资金恐慌情绪达到了极点,而成倍的卖出造成的大幅度下跌,是杠杆和量化交易的制度欠缺带来的灾难,就想这两天时间美股的反弹幅度就达到了17%,道理基本都是相通的。

从2月12日,道琼斯指数摸高29568.57之后,开启了疯狂的下跌模式,截止美股当地时间3月20收盘,道琼斯指数累计下跌了34.51%,纳斯达克2月19日见顶之后累计下跌29.32%,同期标准普尔500累计下跌31.16%。

美股次轮暴跌根本原因是,2008年之后美国QE政策货币廉价、利率不断降低、举国举债,导致经济体空心化。而与此同步的是美股被流动无限吹大,在美股泡沫越来越大的过程中,企业举债回购火上浇油,从而导致了美国股市十年长牛走势。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刻。

直接原因来看,溯源认为:

疫情是导火索,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是帮凶,总统先生的代言人,华尔街是幕后推手。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未来美国经济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按照最新桥水基金达里奥的预估,疫情对全球产生约12万亿美元损失,于美国大约损失4万亿美元。2019年美国GDP为21.34万亿美元,其影响20%不到,这些担心导致了华尔街抛售。但理性的说,这不至于让美股2000+只股票市值腰斩,明显反应过度。

这个反应过度就是叠加原油价格暴跌,虽然美国页岩油在美国的GDP中占比仅仅1%,但是这给全球投资者传递了更加恐慌的情绪,乌合之众的人类于是想着现金为王。

这不?流动性挤兑就顺势出现。

在疫情点火,油价助跌的情况下,总统先生不断呼吁美联储降息,释放流动性。

于是美联储在顶不住压力的情况下,连续祭出大招。例如:美联储3月3日第一次降息50个基点,随后降息100个基点,同时叠加回购,万亿刺激计划,重启商业票据融资便利,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便利等等。

而上述所有过程和事件的发生,都是发生在华尔街每一次熔断之后,换言之,即华尔街狠狠砸熔断股指,倒闭美联储不断释放流动性 。

所以,结论是美股暴跌,华尔街是幕后推手!

美股熔断间接原因是疫情,直接原因还是美国自己,我们分两部分说,来解说这次美股的最后推手是谁?

首先是企业,大家都知道美国企业喜欢回购,美国企业每年资金没地方投,所以索性每年拿去回购股权,虽然把股权稀释掉,但是资金也没了,换来的是股价的上涨。

本来银行愿意给你加杠杆,企业运营都很正常,但是今年疫情恰恰把贷款掐断,银行今年不提供现金流了,那各个企业就不好过了,况且疫情导致各个企业无法复工,导致企业难上加难,不得已,只能卖股换现,所以大量股东抛盘,这是第一个熔断的起因

再者,美国居民,美国不像中国会把钱存银行,不确切统计,美国每个家庭会有20%的存款会买ETF,所以每年都会源源不断的资金涌入美国股市。那今年有了第一个熔断,老百姓肯定着急了,辛辛苦苦存的钱一夜之间缩水,所以这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熔断,属于恐慌性抛盘

最后,我们再看看谁在推动这一波危机,说到的还是美国政局,为何,大家都知道美国就喜欢发,世界越乱它越高兴,美国自己也意识到股市目前泡沫有点不堪重负,如果不自己刺破,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只涨不跌的,涨得高跌起来也狠,所以特朗普要蹭今年选举搞一波,如果老特能平息这场风波,不就自然深得人心,所以最终还是政坛的一场阴谋

谁是美股熔断的幕后推手?

海外疫情扩散,叠加原油大跌打击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使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情绪濒临崩溃,再加上指数化基金与程序化交易助推,造成流动性踩踏。

美国时间3月9日美股开盘暴跌,标普500指数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这是 历史 上的第二次熔断。仅两个交易日,3月12日美股开盘6分钟,三大股指集体跌幅超过了9%,再次触发熔断机制;3月16日美股开盘15分钟,道琼斯指数跌幅达到7%,罕见再度引发熔断。3月18日美股再度上演接力赛。标普500指数再度触发熔断。至此,美国 历史 上共发生5次熔断,其中四次集中发生在最近的9个交易日内。

2020年3月9日-3月19日,注定将被载入美国股票证券交易市场的史册。在这期间,道指期货又多次触发向上的熔断机制,暴涨暴跌成了美股的明显特征。

1、高频程序化交易惹的祸

高频交易是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程序化交易。高频程序化交易速度究竟有多快?眨眼的速度约为300到400毫米,而高频交易比眨眼的速度还要快。高频交易有着速度和技术的颠覆性优势,凭借几毫秒的交易时间差,就足以引领整个金融市场。在每次美股的剧烈波动中,高频程序化交易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尽管高频程序化交易一直处于争议的漩涡中,但是其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交易方式之一。在2010年,就有报道指出,高频交易的成交量现在约占美国股票市场成交量的70%。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了高频交易美股的交易量将减少70%。

“高频交易有着不同的策略。它会加速市场的暴涨暴跌,但是也在提供流动性,有时可以创造出惊人的利润。2015年,外资伊世顿公司利用证券期货市场的波动,利用高频交易获利高达20多亿。但其并非不赔。2012年,从事高频交易的美国骑士资本因工程师失误,造成1小时内巨亏4.6亿美元。

美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为疫情的持续扩散以及油价暴跌。但是,高频程序化交易也被认为是美股熔断的最大推手。事实上,每当市场上暴跌,程序化交易就会引来很多争议。

程序化交易到底对熔断负有多大责任?业内人士出现了分歧。当很多资金要利用相同的机会而高速发出指令的时候,融资出现挤兑、纠枉过正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快涨快跌,或加剧涨跌。“但是美股熔断,本身是投资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导致的,与程序化交易关系并不大。”

高频交易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是双向的,既可以提供流动性也可以买断流动性。高频交易到底是否助涨助跌,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交易策略。“比如,在提供流动性时程序化交易起到了阻止暴涨暴跌的作用。”“但是,当行情剧烈波动时,大部分的高频交易都是在拿走流动性,确实会助长暴涨暴跌。”每次熔断发生时,高频交易都加速了市场的暴跌。

如果市场持续下跌,程序化交易会利用速度的优势抢在投资者吃掉价格高的买盘,让投资者的价格成交到更低的价格。投资者产生恐慌情绪,就会形成大量抛盘,在这样单边情形下,程序化交易会加速下跌。

2、有人受损也有人逆势赚钱

全球股市的暴跌,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反过来说却也是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交易的频次达到了平时的10倍以上。而赚取的金额可能远不止10倍,主要取决于交易金额。”

高频交易的盈利逻辑是无论上涨还是下跌,只要有交易就能赚钱。它十分依赖市场的波动性,当市场剧烈波动时,交易更为频繁,高频交易也更为赚钱。Wind数据显示,3月9日,道琼斯指数的振幅达到了8.16,3月12日振幅为9.64,3月16日振幅更是达到了12.44%。

“市场波动剧烈,交易机会多,不计价格买入和卖出的投资者就会更多,这种价差波动率就会更大。而在普通行情下,每天捕捉到不计价格卖出的大户可能只有两三次。但是,一次熔断行情可能有100次。熔断时候的交易量是平时的10倍。”所以,高频交易的利润来源就是通过吃利差,赚取中间价格。

简言之,高频交易可以同时向市场提供买价和卖价,并利用电脑速度提前收益各方的交易价格,利用其中的价差来高频次交易赚取利润。

高频交易赚取的利润是惊人的。2015年,伊顿公司短时间就实现了20亿元的盈利。目前,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欧美国际金融巨头都大比例地使用了高频程序化交易。它拥有惊人的赚钱能力,但它从来都不是只赚不赔。

“策略判断失误、硬件系统的故障、极端行情等、程序开发的小错误以及小数点错误等,任何一个意外,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高频程序化交易对每个细节要求都极为严格。

典型例子在2012年,从事高频交易且在华尔街名声显赫的美国骑士资本由于工程师的更新代码疏忽,造成公司在一个小时内巨亏4.6亿美元,导致骑士资本陷入经营危机,最终无奈被其他公司收购。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亦是由于程序化交易操作失误所导致。

高频交易并非是件易事。高频交易是一个系统的金融工程,需要很多模块与组织的配合。在网络速度、交易策略、代码架构三个层面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尤其对速度的要求达到了极致。因为几毫秒的差距,就使你落后于竞争对手。

从事高频交易,需要巨大的投入,同时对各方面要求很高,尤其是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程序化交易凭借自身的优势,早已在争议中站稳了重要地位。高频交易早已成为了美股主流的交易方式。

3、ETF和美股暴跌有关

市场大跌,除了显而易见的危机源头——新冠病毒和油价暴跌外,近些年来种种市场变化也被分析者拿来解释如此迅猛的下跌。这次美股下跌与2000年以及2008年的下跌不太一样,主要体现在主导机构、主要产品和集中购买的东西不同。

美股从2009年到现在大概涨了11年,在2017年前,美股上涨在很大程度上靠头部企业回购自己的股票得以不断维系,但2017年后主导模式发生了转变,过去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机构投资者通过ETF和机器交易大量投资 科技 蓝筹股,巨大外生性冲击导致投资者权益投资出现初始亏损、进而不断进行调整导致了金融市场动荡。

“大量机器交易的标的资产就是ETF。机器交易同时卖出,容易形成踩踏,算是加剧波动的推手。”市场爆跌首先来自于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之间的负反馈恶性循环。也就是遭遇损失的投资者在满足保证金过程中,需要抛售持仓。而这样造成的持续下跌会使得愿意提供流动性的交易对手消失。“这个过程本身是交易制度和监管制度共同造成的,各种策略的相似和集中性,才是这个过程难以避免的原因。”这些策略可以应付合理幅度内的价格波动,但一旦外生因素(例如疫情扩散,石油价格暴跌)导致波动幅度超出范围,就会触发这些策略都做出卖出决定,这样就会造成市场流动性消失,并与融资流动性发生恶性循环。

个人认为,股市要企稳,需要一个预期。

也就是对未来局势转好的希望。

但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的扩散其实还只是刚刚开始,不要说控制,就是整个防疫工作也完全没有半点步入正轨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根本就是无底深渊,没有任何一点可以寄托的希望。

10号美股的反弹是基于特朗普对市场放出的减税消息,结果第二天这匆忙发出的消息却偃旗息鼓无果而终了,所以没有被证实的利好政策反而激起了市场对白宫紧急救助政策时效性的担忧,进一步放大了利空,导致头一天的涨幅完全被抹去。

而且今年是大选年,股市大跌对民主党来说,其实等于是捡到枪的好机会,所以不管从任何角度考虑,民主党都不太可能对特朗普救市,也相当于自救的经济刺激计划予以配合。

即便基于对未来美国经济走势的担忧,或者防止明年接受一个过烂的摊子,终究民主党还会支持某些政策的推出。

但可以预见到的是,其刺激力度和时效性必定会大打折扣,特朗普想随心所欲,不顾后果,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个人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疫情扩散。股市是经济增长的雨晴表,然而疫情的全球蔓延超乎大家的预期,欧洲和美国成为全球疫情蔓延的中心,受疫情蔓延的影响,美国航空业, 旅游 业,餐饮业及线下实体店造成很大冲击,造成许多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从而造成股市动荡。

2.原油暴跌。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其盟国最终未能达成新的深化减产协议,沙特决定增产石油,获取更多的石油市场份额,石油股指期货暴跌,从而促使美股加速熔断。

3.需求。美股经历了十年的长牛,许多投资的收获颇丰获利了结,涨得太多了,本身也有调整的需求。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字数多了,贴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长期石油政策抉择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美国能源署预计,全球对各种形式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后20年中增长54%,仅原油日消费量就将可能增长至4000万桶;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2025年远景预测还显示,发展中国家能源使用增长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经济颇具活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预计今后2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锐增91%,而工业化国家用量将增长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至每日1.21亿桶,2004年为每日8100万桶。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将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数据显示,亚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10%,石油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世界经济发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显,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的关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政治意图也已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一些大国的利益交错,其中既有西方对外扩展与俄罗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图,也有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需求的战略意图,日本的西伯利亚输油管线举动已经显为人知,美国更是谋划长远。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已经超出市场相对乐观平和的预期,石油作为政治战略筹码的用途大有提升,并潜藏有美国等大国金融战略的策划。美国可以运用美元报价体系的优势,以美元挂钩石油报价手段控制油价,并伴之石油储存的策略,进一步显示其全球石油战略和金融战略的综合优势。

[对策]国际油价走势与我国石油战略

国际石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而扩大,因产油国政策调整而紧张,因地缘政治因素而恶化,因季节因素而变化,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如何,石油持续走高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趋势短期内难以稳定向下,中期将会继续持续高企。因此,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高点将会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将可能达到35美元左右,高于去年31美元的平均价;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一段时间维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经济增长至少有0.2个百分点的减值;未来2-3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在涨跌中高企,但年平均价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区间波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金融风险与石油危机都不可掉以轻心,更值得关注与防范因石油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包括美元动荡性风险和欧洲货币潜在的危机风险,这两大货币汇率走势与石油价格水平直接联系,必将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相关层面的变化与调整。今年以来已经召开和即将再聚会的G-7,都一直关注石油与汇率问题,突出表明了石油与金融安全的必然联系和重要影响。而全球利率上调的动向,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联动效应。

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新兴的战略因素。扩大石油进口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石油需求大国,去年进口石油达到9941万吨,今年可能达到1.1亿至1.2亿吨,这也是4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最高点。近期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指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出预期,为高企的国际油价提供支撑。国际能源署将我国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调18万桶,至614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原油及油品进口量平均为每日210.6万桶。我国2月石油日进口量猛增至创纪录的316.2万桶,比1月高28.3万桶。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OPEC将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由原来的每天2387万桶提高到2617万桶。

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相关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