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放15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油价已较峰值下跌了30%

2.国际油价44美元/桶 约合每升汽油多少人民币?

3.各车型10000公里要多少油钱

4.储量增长阶段

5.油价连续两天大幅下滑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

:释放15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油价已较峰值下跌了30%

美国中期实时油价_美国油价2020

美东时间周三,宣布,将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1500万桶原油入市。在中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抑制高企的汽油价格。

不过最新的抛储并未打压到油价,当天,国际原油期货涨幅持续扩大,布伦特原油涨超3%,报92.76美元/桶;WTI原油期货11月合约涨3.77%,报85.94美元/桶。

两周之前,沙特领导的欧佩克+同意大幅减产,引发了对美国油价再度飙升的担忧,这惹怒了美国,一度威胁将对沙特取报复行动。

在白宫的一次活动上表示,因为最新的举措,我们将继续稳定市场,降低油价。一如既往地指责俄罗斯推高油价,他指出,油价已较今年峰值下跌了30%。

但表示,汽油价格下降得不够快,美国家庭深受高价能源之苦,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提供额外的石油出售。他同时敦促石油公司增加生产和投资,向消费者提供适当的价格。

还表示,他将在未来几年补充战略石油储备,当美国油价达到或低于70美元/桶时,美国将开始买入石油。

指出,在俄乌发生冲突之际,美国石油生产商不应该通过增加股票回购和股息的方式将创纪录的利润返还给股东。他加大了对能源行业及其在高油价中所扮演角色的批评力度。

表示:“我向美国能源公司传达的信息是,你们不应该用你们的利润回购股票或分红。现在不行,冲突还在肆虐。”他在讲话中说道,石油公司应利用意外之财来提高产量,为消费者降低燃油价格。

但石油行业组织对的抛储提出了质疑,他们批评称,抛售石油储量在短期内人为压低了价格,但却阻碍了对新石油生产的投资。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只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为中期选举增加一点筹码而已,但这不是能够带来长期投资和生产增长的政策。

对此也作出了回应,“完全没有政治目的,只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石油供应来满足美国民众对能源的需求。”

高能源价格引发的通胀已成为民主党走向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才对欧佩克+的减产举措深恨不已。

美国独立石油协会的JeffEshelman在一份声明中抨击道:“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免受供应突然中断的风险,而不是在大选年去保护政客。”

国际油价44美元/桶 约合每升汽油多少人民币?

国际油桶的体积是:1桶=42加仑=158.98升。则每升油价是44÷158.98≈0.2768美元。

2015年9月,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6.3664人民币元,则每升汽油折合人民币是0.2768×6.3664≈1.76元。

油价走势将由下列五大因素决定:

1.中国经济。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并且已经在2013年底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液体燃料进口国。对于油价来说,更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中国石油消费量在今后几年的增长态势。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2020年中国的日均原油消费量将比2012年高出300万桶,约占这段时间内全球新增需求的四分之一。尽管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经济刚刚送走了令人失望的第四季度。最终,中国2014年全年经济增长率跌至逾25年来的最低点。中国经济能否停止减速,这一点我们难以得知,但它的走势将对2015年的油价产生巨大影响。

2. 美国页岩油。截至2014年底,美国页岩油日产量已经超过900万桶,比2007年增加了80%。这些页岩油是造成石油供给过剩的主要力量,而供过于求是2014年油价暴跌的诱因之一。总的来说,美国页岩油开公司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关键在于,西德州轻质低硫原油(WTI)价格跌破60美元对它们有何影响?页岩油钻机数量不断减少,相关开支也遭到削减,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页岩油产量依然稳定。按照当前油价,这个行业能否维持产出水平,或者说美国页岩油产量会不会减少将对国际市场供应乃至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3. 需求弹性。解决价格低迷的方法就是低价。这是老生常谈,而且适用于供需两个方面。超低的原油价格会刺激需求复苏吗?某些国家对石油市场控制较严,低油价可能不会延伸到零售领域。印尼等国已经取消成品油补贴,这有利于国家财政,但消费者得到的实惠将减少。不过,美国汽油价格已跌破每加仑2.40美元,与2014年中期相比,降幅超过了35%。而此番降价已带动汽油消费的攀升。2014年底,美国汽油日消费量创2007年以来新高。低价可以提升需求,而需求的增长则可带动油价反弹。

4. 欧佩克的下一步行动。说到去年的油价暴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起了很大作用(或者说要承担很大责任)。虽然许多评论人士都说欧佩克保持原油产量不变无关紧要,然而,仅油价在该组织11月份会议过后出现暴跌这一事实便充分证明了该组织对油价走势的影响力。目前,欧佩克——更确切地说是沙特——仍在坚持己见,毫无下调生产配额的迹象。2015年这一情况是否会得以延续,仍有待观察。

5. 地缘政治。不久之前,石油供应稍有差池,油价就会飙升。比如说2014年初,利比亚内乱造成该国石油出口中断,油价应声上涨。在伊拉克, ISIS领了部分地区,石油供应中断的顾虑也造成油价急剧攀升。然而,自此之后,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大为减弱。2014年最后几周,利比亚再现战事。但市场仅在油价短暂上扬后便把这一问题抛诸脑后。不过,历史一再证明,地缘政治危机是对油价影响最大的短期因素之一。

各车型10000公里要多少油钱

如下:

小型车1.3或1.4左右排量的,1公里再4-5毛,总油钱4、5千块钱。一般的紧凑级别的1.6排量的小车,1公里在5-6毛的样子,算下也就5、6千块钱。如果是中型车2.0后者2.4排量的,一般在7-8毛,那差不多7、8钱块油钱。

参考

如果均速能到35或以上的,这个车百公里油耗大概在7个左右,算起来差不多5毛不到一点1公里。

如果均速在30-35,那基本上油耗在7.5个左右,5.5毛以内一公里。

如果均速就25左右的,基本在8-8.5个油,6毛左右一公里。

如果均速低于20的,基本要9.5个油左右,也就6.5毛左右一公里。

这个是大概的一个数,具体要根据你的路况来,而且夏天开空调百公里油耗也要上升0.5个左右。

储量增长阶段

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储量增长的历史来看,根据20世纪以来原油年度探明率、原油储量增长速度、新增可储量的平均水平、勘探工作量,以及各时期的理论与技术条件和政策,可以将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储量增长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1900~1919年的起步阶段;1920~194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1946~10年的稳定增长阶段;11~2004年的递减阶段(图3.33)。

图3.33 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储量增长阶段划分

3.3.2.1 起步阶段(1900~1919)

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内,美国开始从“煤油时代”进入“汽油时代”,内燃机的兴起推动着人们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之后,对石油的需求更加旺盛。这都推动了石油公司开始寻找更多的原油,促进了勘探工作的发展。

1900~1919年期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平均每年新增可储量0.56亿吨。原油新增可储量以平均每年4.71%的速度递增,但是绝对增长量并不大,从1900年的0.63亿吨增至1919年的1.20亿吨。

从探明率指标来看,年度探明率从0.19%增至0.36%,平均年度探明率为0.17%。到1919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的累计探明率为4.42%。

从勘探工作量来看,本阶段是美国石油工业的起步阶段,探井密度不大,到1919年,探井密度约为3.34口井/万平方千米。在本阶段内,美国本土48州陆续发现了一系列的大油田,这些油田主要集中于加利福尼亚州、俄亥俄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根据EIA的统计结果,到2004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剩余原油储量最大的100个油田中有10个油田是在本阶段发现的[28]。

在理论与技术上,本阶段内主要以地面地质工作为主,背斜理论是当时主要的地质理论。随着勘探实践经验的积累,石油地质学开始成为地质学中的一个分支。

从美国的国家能源政策来看,认识到石油的重要性,实施了《无形钻井开发费用扣减》的政策以促进勘探再投资。

3.3.2.2 快速增长阶段(1920~1945)

1920~1945年期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原油每年平均新增可储量2.13亿吨。新增可储量从1920年的1.29亿吨增至1945年的2.85亿吨,新增可储量增长速度达到4.84%。1929~1935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1931~1933年期间最为严重,油价甚至一度低于1美圆。在1928~1930年连续发现了俄克拉何马城油田和东得克萨斯两个巨型油田的情况下,1932年的新增可储量仅为0.12亿吨,这表明受经济与市场环境的影响,当时的勘探活动急剧减少。若不计入1931~1933这3年的新增可储量数据,本阶段的年均新增可储量将达2.35亿吨。

本阶段内的年度探明率从0.39%跳跃式增长至0.85%,其中1929、1937 和1938年的年度探明率都超过1.20%。本阶段的平均年度探明率为0.64%。若排除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1931~1933年的数据,本阶段的平均年度探明率为0.71%。到1945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的累计原油探明率已达到21.40%。本阶段内的新增可储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勘探工作量的快速增长。本土48州的勘探井密度从1920年的3.79口井/万平方千米增至1945年的70口井/万平方千米。

从勘探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现代石油地质学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已经基本形成,圈闭找油理论成为主要理论,并明确了有关石油的生成、运移、聚集等基本概念。本阶段的勘探技术方法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1923年美国开始出现试验纽秤和折射地震仪,并在墨西哥湾地区应用获得成功。从1925年起,这些勘探方法在美国石油勘探中得到迅速推广。30年代以后,地震反射法被成功应用在俄克拉何马州、墨西哥湾、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地。40年代开始,地震技术继续改进,提高了复杂地区和深层的勘探能力。

本阶段内,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新发现油田个数也显著增加。在本阶段的26年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共发现了27个剩余探明储量到2004年仍位于全美前100位的大油田。

美国为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从1924年起实行《耗减百分比津贴》政策。这一优惠措施曾为美国石油工业维持了大量的勘探风险资金。1935年的《科那里豪特石油法案》有效防止了各产油州以低于规定价格销售超过配额的石油,也制止了油田开发混乱的局面,保护了油田,并稳定了美国国内油价。

3.3.2.3 稳定增长阶段(1946~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6~10年期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继续带动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在这25年间新增可储量保持高位稳定增长的趋势。1946年的新增可储量为3.63亿吨,10年为4.19亿吨,其中1951年新增可储量达到峰值,为6.02亿吨。本阶段年均新增可储量3.88亿吨,新增可储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64%。

从探明率来看,本阶段各年度的探明率大多稳定地保持在1%以上的水平,平均年度探明率为1.16%。正是由于新增可储量保持着高位稳定增长,累计探明率在此期间也大幅度提高,从1946年的22.1%增至10年的50.79%。本阶段的勘探工作量增长迅速,探井密度从1946年的79口井/万平方千米增至10年的456口井/万平方千米。探井密度的迅速增长是新增可储量高位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在这段时间内新发现的油田中有16个油田的剩余探明储量到2004年仍位于全美前100位。

在本阶段内,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理论上,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槽台说、生物地层学、海相生油理论;60年代诞生了革命性的板块构造和年代地层学。技术上,60年代初地震技术的数字化增加了地下覆盖的密度,提高了地震勘探精度。这些都为新增可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从国家能源政策来看,美国在本阶段仍然继续实行积极的石油政策,美国国内油价在本阶段内始终高于国际油价。高油价政策保护了本国石油工业免受当时较低国际油价的影响,促进了美国石油勘探的迅速发展。

3.3.2.4 递减阶段(11~2004)

11~2004年期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的原油年均新增可储量为2.13亿吨。新增可储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从11年的3.16亿吨递减至2004年的1.53亿吨。本阶段新增可储量年均递减率为1.6%。

从探明率来看,本阶段的平均年度探明率为0.64%。正是由于新增可储量开始递减,累计探明率在此期间的增长也开始减缓,11年为51.80%,到2004年为75.63%。

本阶段的勘探工作量投入仍然较大,探井密度从11年的466口井/万平方千米增至2004年的796口井/万平方千米。由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勘探程度已经趋于成熟,虽然勘探工作量的增长幅度较大,但是新发现大油田的数目与前三个阶段相比已经显著减少,在这段时间内新发现的油田中只有2个油田的剩余探明储量到2004年位于全美前100位。

在本阶段内,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进一步发展。理论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板块构造学说为核心的全球大地构造理论迅速发展,加深了对油气与沉积盆地密切关系的了解,可以通过盆地的分类来整体动态地评价沉积盆地的含油气远景。90年代以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的总趋势是向着精细、定量、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含油气系统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且还发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全息地层学。技术上,70年代以后,多道地震集系统和多种纵波可控震源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其他非震源的改进都大大增强了地震的勘探能力;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勘探成功率。90年代以来,提高油田收率成为美国地球物理活动的重要领域。高分辨率地震、井间层析成像技术成为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从11年以来,美国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为保护美国经济,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取了国内油价低于国际油价的政策;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一批开油田逐渐进入了衰减阶段,美国相继取了一些优惠措施刺激石油工业的发展,如解除油价控制,免除低产油气作业者及矿区使用费所有者的原油暴利税,鼓励勘探开发新油田和非常规原油。

随着原油新增可储量的递减,美国已经开始注重非常规油气和深水油气的开发,并制定了相应的税收抵免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水油气成为美国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特别是1995年颁发了《免除深水矿区使用费法案》(DWRRA)后,深水新增可储量巨大。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04年的报告,在11~2004年期间,美国共新发现28个剩余探明储量到2004年仍排在前100位的大油田,其中26个位于外大陆架。

油价连续两天大幅下滑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

尽管产油国们没有大幅增产,但需求侧的疲软迹象,还是令油价连续两天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美欧的关注点又聚焦在伊朗核协议的谈判上,伊朗方面表态称,已经准备尽快重返国际原油市场。

截至北京时间8月5日早间收盘,9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34%,收于88.54美元/桶,跌破90美元/桶大关;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75%,收于94.12美元/桶。

这已经是国际油价连续两天大幅下挫,在8月3日,美油和布油的单日跌幅都接近4%,WTI原油跌至90.6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至96.78美元/桶。

隆众资讯分析指出,当前油价下挫原因在于经济数据仍显疲软,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抑制原油需求的担忧有所加剧。

从消息面上来看,除了经济数据以外,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石油输出国(OPEC)及其产油国盟友组成的OPEC+决定在9月小幅增产等,都成为近期油价市场的扰动因素。

8月3日,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450万桶/日,因出口下降和炼厂炼油量减少,汽油库存也意外增加。

同一日,OPEC+组织同意在9月将石油产量目标提高10万桶/日,该增幅相当于全球石油需求的0.1%左右,市场预计此举将不会对油价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幅度远低于7月和8月制定的64.8万桶/日的增产规模。

作为全球主要产油国的沙特和俄罗斯,仍将在OPEC+的框架内继续携手合作,沙特并不愿意牺牲俄罗斯的利益来提高产量。

在7月访问了OPEC+组织的实际领导者沙特,希望OPEC+组织能有进一步增产的举措。但出于对闲置产能紧张的担忧,同时也对全球油期供应前景的不确定,OPEC+表态将谨慎使用已经非常有限的过剩产能。

标普全球普式分析称,OPEC+的小幅增产措施,是对美国敦促增产的轻微示意,但同时也是在寻求一种可供衡量的手段来保障产油国们的意外之财。

这样的举措其实也符合此前市场的预期,之前数月,OPEC+组织的各个产油国都未能达到的产量规模。实际上,正如市场已经反复讨论过的一样,如今的OPEC+组织中,除了沙特和阿联酋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成员可以明显提高产量,而俄罗斯仍处于持续的制裁当中。

OPEC+组织在会议公报中说,对上游部门的投资不足,将影响原油的持续性充足供应,进而对满足2023年以后产油国和非产油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带来影响。

而相较于通过增加供应来为油价降温,经济数据疲软带动需求的低迷,已经从需求侧为油价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

中信期货研报指出,近期全球油品需求放缓的程度已经较为明显,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美欧央行加速紧缩,中期石油需求预期正逐渐下移。

而在OPEC+没有如美国预期大幅增产之后,原油市场聚焦点开始围绕伊核协议的谈判。8月4日,伊朗石油部长表态称,伊朗准备尽快回归国际原油市场。8月3日,伊朗、欧盟和美国方面分别确认将派高级代表赴维也纳进行伊核协议谈判。如果伊朗最终开始增产,将有望增加原油供应来应对高油价的压力。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