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一次油价将在3月17日调整,支持油价下跌的车友,点个“赞”

2.2022年3月17日油价下调吗?

3.3月17日24时油价下调 最高降0.86元/升 天津今日最低价5.91元/升

4.油价要重回"5元时代"!3月17日24点油价调整

新一次油价将在3月17日调整,支持油价下跌的车友,点个“赞”

油价3月17号会涨吗_3月17油价上调

2022年3月11日,车主们又担忧了。国际油价从元旦初的76.08美元和78.98美元分别上涨到106.02美元和109.33美元。美国原油累计上涨29.94美元/桶,涨幅39.35%,布伦特原油累计上涨30.35美元/桶,涨幅38.43%。

受国际油价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出现“五连涨”。新一轮油价调价窗口在3月17日24时开启,将会再次上涨,呈现六连涨的局面。预测油价涨幅约为每吨1030元,折合涨幅超过0.8元/升。如果上调落实,95号汽油可能全面进入9元时代。

第一,自动档 汽车 在滑行时油耗显示为0。当车辆进入滑行状态是, 汽车 电脑就会监测出此时暂不需要动力,就停止了向发动机缸内喷油,此时就显示出了0油耗。

第二,尽可能避免急刹急起,柔和、平顺的驾驶方式最省油,在起步阶段,尽量避免猛踩油门,正确的方法是平顺加速,而在达到一定速度后,应尽可能保持匀速行驶。在拥挤路段行驶时,也要看清前面的路况,避免急刹车。这样,不仅省油,而且还能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第三,做好日常保养,不洁净的空气滤清器和油滤清器、磨损的火花塞以及有问题的排放控制系统都可能增加耗油量。据统计,保养不佳的发动机油耗增加10%或20%是很正常的,而空气滤清器过脏,也可能导致油耗增加10%。

第四,不要随意将油门踩到底,尤其是在上坡的时候,很多人担心上不去,习惯将油门踩到底,实际上这是最浪费油的。匀速行驶。一般来说,车速在60-80公里/小时的时候是最省油的,速度越高,油消耗越多。所以小伙伴们不要一味地追求刺激,这样不仅油耗高还会发生危险。

第五,空调温度要适宜, 汽车 空调的能量来源于发动机,打开空调固然会增加油耗,然而合理使用空调则能够达到车内降温的效果,同时让燃油消耗降到最低。家用空调的节能温度是24摄氏度, 汽车 也是一样。 一些车主认为,空调开到最低温度的降温效果最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把温度调到最低的结果是让车内的温度达到16或者18摄氏度,但这并不一定是舒适的温度,且由于压缩机工作时间最长,是最耗油的做法。

2022年3月17日油价下调吗?

2022年3月17日油价下调了。

得益于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3月17日的油价调整幅度从超千元每吨到八百一吨左右,92号汽油价格也不会开启时代,依旧停留在8时代。同时国际油价在跌下100美大关后持续下滑,后市有望跌下90美令下一轮成品油调价迎来首次下调窗口。

2022油价分析

截至发稿,美国WTI石油价格报98.59美/桶,日内回涨2.13美,涨幅2.19%;布伦特石油价格报102.61美桶,上涨2.70美/桶,涨幅2.70%。

从石油价格行情走势图来看,近一周内国际油价呈坠崖式下跌,7个交易日5日录得收阴,从130美/桶的高点跌至94美/桶附近,跌幅近40美。所以,下一轮(3月31日)的油价调整窗口,我认为是可能迎来2022年的首轮下调。

而截至本轮(3月17日)油价调整的第9个工作日,预计上调幅度达820/吨,换算成升为上涨0.62-0.74/升,私家车(50L)加满油箱需要多花37。

并且依照今日汽柴油零售价来推算,在17日调价过后,早前鼓吹的92汽油开启9时代将不可能实现,因今日的92号前汽油均价在8.05/升左右,即便本轮上调也是在9/升以下。

3月17日24时油价下调 最高降0.86元/升 天津今日最低价5.91元/升

刚刚,津天买车了解到,3月17日24日国内油价将迎来新的一轮调整,自?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5?元。调整后,92#?汽油价格从?6.23?元?/?升降至?5.42?元?/?升。这也是2013年后7年来的最大跌幅。

而目前天津的最低油价为:92号汽油售价为每升5.91元,95号汽油售价为每升6.24?元/升,0号柴油售价为每升5.49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要重回"5元时代"!3月17日24点油价调整

2020年以来,国内成品油经历了4次调价,已经出现了“二降,二搁浅”。而就在刚刚,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新一轮的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在3月17日24点打开。因为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已经跌破每桶40美元,突破了国内油价设定的40美元的“地板价”。今天24时,国内油价将按照对应40美元的水平调整,低于40美元的部分不再下调,92汽油有可能将重回5元时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