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车磨合拉高速?别被忽悠了,这

2.金融危机对运输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分析

3.从长期来看,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垄断组织OPEC为什么不能保持高油价?

4.油价第十次上涨,加油站涨价前囤积的油算不算灰色收入?

5.俄罗斯和泰国经济怎么样?

6.中美贸易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商机

7.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商机

新车磨合拉高速?别被忽悠了,这

怎么抓住油价低的商机呢_怎么抓住油价低的商机呢知乎

新车磨合拉高速?别被忽悠了,这些用车知识都是错误的!

新车磨合需要拉高速,这样发动机才会更有劲,实际上,磨合期需不需要拉高速应以说明书为准,否则盲目拉高速可能会伤着爱车,那么除了以上,还有哪些说法是谬论呢?

1.经常更换四个轮胎的位置可以延长轮胎寿命。

这个说法相信也有许多车主已有耳闻,前去4S店的时候店员有时也会提及,这个说法并不是100%错误,只是以前管用,放在现在确是已经该淘汰的方法了。原因是现在的汽车大量使用非对称花纹轮胎,和以前四轮统一的轮胎不同,非对称花纹轮胎的左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换,什么?那么前后轮胎更换可以吗?同样也是不行的,因为目前几乎所有后驱车的前后轮胎也是不一样的,胎宽长度有区别,轮毂的宽度可能也有不同,因此同样是无法更换的。

2.燃油宝是省油的好帮手。

当有人推荐是买燃油宝并告诉你用了燃油宝就可以省油的时候你要好好想一想了,不论是谁推荐的也不要一时冲动就买下来。首先要知道,燃油宝的种类有三种,一是清除积碳的清洁型,二是增加汽油辛烷值的助燃型,三是兼并两种功能的类型。无论是使用哪一种燃油宝,都是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让发动机回到新车一般的功率,油耗也降低到和刚买时的一样,也就是说当汽车使用时间长,发动机出现问题时燃油宝才可帮上忙。其次要注意,燃油宝的价格高,假货也多,因此购买时注意选择正规品牌。

3.电子节油器能够帮助汽车省下不少油。

随着油价上涨,车主们都心急如焚的想要为自己省点油钱,商家们在此刻抓住商机推出小小的电子节油器,将节油效果夸上了天,节油器的原理没有问题,但想要真正达到节油的效果还是做不到的,只能说是一个小小的试验品,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将心思放在养成好的驾驶习惯上,这样能够做到真正节油,而不是买一个心理安慰器。

金融危机对运输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分析

万众瞩目下的第10大产业振兴规划最终“花落”运输物流业。国务院新闻办2009年3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10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拟用三年(2009~2011年)时间实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表示,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既是其他九个产业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这些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10大产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组合拳。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物流总额同比回落8.1%,不少物流企业利润下滑幅度达到20%或30%。国家希望通过出台调整振兴规划,避免物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过分冲击,同时对制造业提供带动、支撑和联动作用。本文将就经济放缓以及行业变化的大背景下,运输物流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与读者分享。

经济危机对中国运输物流行业的影响

金融风暴对中国运输物流行业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近期行业所呈现的三大变化趋势将改变运输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并影响业内企业的竞争方式:

需求疲软且客户要求改变,重塑运输物流服务内容;

利润被进一步挤压且波动性增强,亟待成本优化;

投资意愿升温,行业整合加速。

面对未来行业可能发生的巨大转变,物流企业只有尽早规划、主动出击,才能渡过危机,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长期发展的优势地位(见图1)。

需求疲软且客户要求改变,重塑运输物流服务内容

金融危机迫使消费者重新审视消费习惯,并通过大幅度降低消费支出,来为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的经济危机做准备。消费的下滑使内贸与外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正在不断冲击运输物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空运和海运的货运量在去年11月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和14%。无独有偶,从去年9月开始,国内包括铁路、水路、公路和空运所有运输形式的货运量增长率均无一例外地也开始大幅下降。根据中国物流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同比增长率,从2008年第三季度的19%迅速下降到第四季度的1%。这些数据充分显示经济危机对运输物流行业的冲击力绝不可小觑。

但尽管贸易额整体下降,在中国的25个进/出口国之中,仍有一些贸易路线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较小,呈现一定的增长机会。即使中国对几大出口国/地区(美国、香港、韩国)的出口额在去年11月和12月出现连续负增长,但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在去年12月仍以两位数速度增长。同样在中国的进口方面,来自南非、阿曼等国家的进口额增长率在去年12月仍能保持两位数。面对变化的需求,的运输物流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调整航线,以更好地满足那些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的进出口航线的需求。

国内方面,受政府的政策拉动以及金融危机下企业自身成本控制要求的合力影响,制造业生产基地已经开始向内陆转移,内陆地区运输物流需求也因此加速增加。一方面,内陆地区地方政府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对于制造业企业很有吸引力。

国家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例如上万亿元的投资正流向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大大提高西部地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应对危机,诸多制造型企业已经计划向内陆转移,并在近期付诸行动。例如全球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宣布在2009年将关闭一家上海的工厂,转迁至成都以缩减成本。为了抓住这一轮的产业西移所带来的新商机,运输物流公司须迅速增强当地运营能力,并拓展自身运营网络以覆盖西北部地区。

与此同时,运输物流企业也意识到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增加了对高附加值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精细化工、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高端纺织服装业、现代化农业等诸多产业都被列入产业升级计划内。而伴随着产业升级的是不断改变的运输物流需求。以服装纺织业举例来说,高附加值的制造厂商更加注重安全、零差错、零延时、针对高级面料的特殊运送能力以及逆向物流等。又例如,农产品正向“绿色产品”和“严格卫生标准”的方向发展,这对运输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能力和全程物流控制的要求将会大幅增加,以确保产品免污染或变质。运输物流企业应该迅速提高业务能力以应对这些由产业升级引发的运输物流需求变化。

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下为了提高效率和优化成本,跨国公司及本地企业都在考虑对供应链进行结构性调整,这也直接影响了其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除成本外,客户越来越多地考虑供应链的灵活度和迅速调整规模的能力,并采用了剥离供应链资产的方式。这些结构性调整改变了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选择标准,运输物流公司应据此进行调整,提供更为定制化的,同时也可能是利润更高的服务。

利润被进一步挤压且波动性增强,亟待成本优化

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于经济放缓而出现的运力过剩几乎迫使所有运输物流的相关领域出现了降价风潮。在全球海运市场上,仅以2009年1月为例,根据法国海运咨询机构AXS-Alphaliner的数据,超过210艘集装箱货船停靠在港湾内,55万TEU的运力被闲置。其他运力过剩的案例在航空、陆运市场也是屡见不鲜。其直接后果便是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2008年10月至11月的一个月内下降了7%(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国公路零担货运市场重货平均价格在相同期间内下降1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市场价格不断下降对企业生存的威胁更值得重视。举例来说,一个典型的公路运输企业的利润空间在3%~5%,若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根本无法承受去年一个月的价格下降。

根据最近发布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政策,国内零售燃油的价格将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虽然目前的原油价格在相对低位徘徊,但经济放缓期间的原油产量消减将会加剧未来油价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由于在运力过剩时期难以将油价上升压力转嫁至客户,根据科尔尼的分析,当原油价格增长20%时,一家不采取任何规避措施的典型公路运输企业的利润会从3%下降到0%。未来运输物流行业的利润对油价的波动将会愈发敏感,所以如何管理供应波动是运输物流企业急需掌握的能力。

面对目前衰退的经济环境,运营难度不断增加,竞争格局迅速改变,运输物流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其成本结构与驱动因素。如果不及时采取果敢、全面的行动,企业在现阶段的生存和长期的竞争力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投资意愿升温,行业整合加速

即使短期内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有望稳步恢复,并继续保持世界生产基地的地位。

根据经济学家情报社(EIU: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的数据,2010年预计中国的外贸将会停止下跌,继续保持增长。另外,根据金融时报引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透视(GlobalInsight)的数据,在2025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考虑到这一系列长期利好的预期,运输物流企业需要构建长期的发展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并提供更具吸引力且差异化的服务内容。

一些拥有较好财务状况的运输物流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增强其业务能力,并考虑充分利用现阶段利于并购的外部条件来实现它们的长期战略目标。三大因素正加速推动行业的并购整合。

第一,市场与客户需求不断转变,因此要求运输物流企业拥有强大的国内网络(足够的地域覆盖并拥有不同的运输模式)或是国内外运输一体化网络,亦或是整合的物流解决方案。中国的运输物流行业集中度很低,任何企业都有望获得领导地位,而并购就是途径之一。

第二,由于经济危机的加深,与物流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一致,并拥有强大网络、品牌以及基础设施资源的并购对象逐渐涌现。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并购对象估值相比金融危机前,已下降到相当诱人的水平(例如,一家国内的运输物流公司的市值在2008年下降了40%)。

第三,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扶持来支持运输物流行业的投资并购。政府一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援助,确保企业拥有足够资金以考虑未来的并购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搭建合资合作平台,成立投资推进委员会,以此促进国外企业对本地小型企业的投资与并购。

尽管目前行业还处在行业整合的起步期,但是受以上三大因素的推动,运输物流行业的并购整合将愈加频繁,竞争格局也将由此改变。

金融危机对中国运输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在这一非常时期,对物流运输企业来说,无论是短期内应对金融危机的紧急举措,还是发展战略提升、产品结构扩张,竞争定位加强以及成本优化等中长期决策,都容不得差池。一个错误的战略决定或是不当的战略重点都会使得企业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应根据其发展愿景、财务状况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从以下介绍的三种对策中寻找最合适的方案:

防守对策–采取各项速效措施,以防守姿态应对经济危机;

重建对策–不断加强运营能力,巩固市场地位;

进攻对策–进行结构性调整并探索业务扩张,为下一轮增长做准备。

运输物流企业在确定自己的对策后,可在以下三个层面的战略中选择符合其目的、不同程度的举措:

成本和运营战略–采取成本优化措施,应对需求疲软和价格低迷;

业务与市场战略–管理业务组合、保留客户以及利用价格杠杆来维持收入;

投资战略–迅速把握投资并购的良机。

成本和运营优化战略–采取成本优化措施,应对需求疲软和价格低迷

对于正在寻找成本及运营战略的运输物流公司而言,可以根据公司的运营现状以及确定的对策,从“快赢”到“结构性优化”举措中选出组合。

根据科尔尼经验,选择合适的举措有望降低15%~25%的成本,并可大大加强企业应对外界变化的灵活性和快速调整规模的能力,帮助企业在危机过后厚积薄发。

业务与市场战略–管理业务组合、保留客户以及利用价格杠杆来维持收入

经济危机加剧,运输物流公司必须迅速行动,通过有效的业务组合、客户管理和价格杠杆来维持收入。同样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共同决定了公司在业务与市场战略内应该采取何种程度的举措。可供选择的举措有价格调整细分、客户保留举措、物流服务创新以及向不同运输方式、行业、区域/地域、供应链环节进行业务拓展等。

投资战略–迅速把握投资并购的良机

对于已经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或通过防守、重建对策改善了财务状况的企业,应充分利用目前诸多并购对象涌现的时机,考虑并购投资。但是,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游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高度清晰的战略、严谨的尽职调查、系统性规划和良好的实施监控。

结语

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的持续挑战,企业需立刻采取行动,才能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在危机后谋得长足的进步。与其被动的等待经济大环境的恢复,运输物流企业不如主动改变竞争策略,采取积极防守、巩固市场地位或乘机扩大业务的对策。企业的成败将取决于其当下的战略决定以及改变的决心。只有睿智、果敢、迅速响应的企业才有望从这场经济危机中转危为安,脱颖而出。

从长期来看,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垄断组织OPEC为什么不能保持高油价?

其一因为政治的原因,产油国是无法对抗全世界的。其二价格过高会刺激新能源的发展,这样不利于产油国利益。其三OPEC是14个成员国,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突尼斯、刚果。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各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所以不可能达成统一的垄断。

石油交易是重要的金融交易方式,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个人的财富创造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国内的石油交易市场的起步比国外晚,机构体系都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但这往往意味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力商机。

石油交易的形式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以及石油现货交易。由于现货交易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期货交易模式,石油现货交易是国际上广泛使用且备受关注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

OPEC

OPEC的全称是-organl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ed country即世界原油输出国组织,这个组织是由当今世界上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国家组成,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俄罗斯等等,实际上它并不是个企业,或政治同盟,它的目的在于将世界上的主要石油输出国之间可能出现的原油价格差异或由此造成的竞争所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它们间统一定价,一致对外,同时也能在国际事务当中能不至于在美国等强国面前过于屈从,所以它的性质造成了一定的垄断效应但并不是为了垄断而成立的。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石油生产国为协调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反对开发和控制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而成立的国际组织于1960年9月成立。

油价第十次上涨,加油站涨价前囤积的油算不算灰色收入?

第十次油价上涨,加油站涨价前囤积的油算不算灰色收入?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如果你想给一件事情下定义,那么你至少需要了解你所下定义的具体含义。灰色收入的具体含义是指为来路不明、没有记录在案、没有纳税、游离在申报之外的个人隐秘收入。这个词最先来源于司法机关,1998年12月10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朱胜文案审判中首次使用“灰色收入”一词。

根据灰色收入的具体含义,你会发现加油站提前囤油,低入高出的行为,与灰色收入完全沾不上边。或许你所说的灰色收入可能就是不合理的收入吧。

影响第十次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opec决定减产、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进行制裁,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英国脱欧进程的混乱等。这些都不是中国的石油公司可以控制的,他们能够做的只有预测。预测成功了,他们赚钱了。如果预测失败,损失当然也是他能自己承担。

就如同股票的预测一般,如果你预测的某只股票涨了,你所获得的收入我能称之为灰色收入吗?当然不行!因为预测是有风险的,是凭借自身知识理论和一定资源来支撑的,是合法的。

所以说,人家石油公司如果预测油价将要上涨,并且提前囤油挣到了钱。这种合法的收入,当然不是灰色收入。毕竟人家也是凭力气吃饭,靠本事挣钱。

俄罗斯和泰国经济怎么样?

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状况

自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以来,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实行这一转变之初,俄罗斯政府的“处方”用的是“烈药”:从1991年1月起采取所谓“休克疗法”。其主要作法是:一、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或非国有化;二、放开价格,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市场决定;三、实行对外开放,放松对外贸和外汇的控制,使卢布成为可兑换货币;四、紧缩财政金融,减少或取消各种补贴,严格控制政府开支和货币供应。

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激进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1993年12月举行的公民投票和大选,可以说是对两年的“休克疗法”作了一个总结:在全国1.03亿人有选举权的俄罗斯公民中,约有3300万人支持宪法和激进改革;2300多万人表示反对;近5000万人没有参加投票,形成一个对改革漠不关心或感到失望的“沉默的多数”。在全民选举中,主张“休克疗法”改革的“俄罗斯选择”集团比预计少得2/3~3/4的选票。

国内对改革的评价是不尽相同的。那些自称持公正的、不偏不倚立场的学者认为,改革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后果。可以被视为积极的是: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分解,形成了各种经营形式和类型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这就是说,除了国有成分之外,还有私人的、合伙的、股份制的企业;逐步形成着市场职能的物质基础和组织基础——这包括建立商业银行和交易系统、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流通;尽管困难重重,供求结构终于开始运行,从而开辟了通往竞争的道路。另一方面,靠“休克疗法”铺设的通向市场的道路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它没有给经济带来根本上的结构改革,反而引起了空前的生产总滑坡。1993年底,生产比危机前水平下降了40%以上。就整个工业而言,同1990年相比,1991年下降了8%,1992年下降了19%,1993年下降了32%。经济情况的恶化自然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商店的商品虽然增加了,但大多数为进口货,普通劳动者却买不起。

据俄联邦劳动部的统计,从1992年1月至1993年9月这一期间,物价上涨了162倍,而居民的现金收入只增加56倍,这就意味着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了2/3。由于“休克疗法”,人民仅在1992年就损失了9000亿卢布以上。改革把大部分俄罗斯人抛向了贫困线,甚至赤贫。

1992年俄罗斯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000%。由于卢布急剧贬值,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在1993年实行货币改革的时候,俄中央银行只提前一天半宣布货币改革方案,老百姓兑换新币的时间只有两周,一次性兑换不得超过3.5万卢布的纸币,剩下的钱要作为定期6个月的存款存入银行。在当时恶性通货膨胀、卢布大大贬值的情况下,老百姓那些存入银行的大量不能兑换的剩钱,实际上都成了废纸。人们多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准备日后派大用场或养老的存款,就这样一下子化为乌有了。据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1993年底有3300万人(占22%)的收入少于最低生活费。

政府的反对派人士把所有这些叫做“千年掠夺”。许多经济学家,首先是俄罗斯科学院的学者则风趣地说:“休克”是有了,“疗法”却未见到。政府人士指责院士们“不客观”和“天真”,强调一切都是“按计划”行事,惊慌是没有根据的。对于这一争论,“仲裁人”是千百万俄罗斯人民,他们在大选中不投“俄罗斯选择”的票。

叶利钦总统在公民投票和大选后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我们不得不对继续民主改革的战略作某些修正。我们必须重视选民们给我们发出的信号”。

于是,新的转变开始了。

俄罗斯政府新总理切尔诺梅尔金1994年1月上任伊始就说:改革需要修正。1994年2月24日叶利钦总统在向联邦议会提交的国情咨文的中心思想之一是:在经济领域,回到过去苏维埃计划体制时代和继续没有控制的“休克疗法”都是不能允许的。许多分析家们都认为这份国情咨文就是总统承认货币主义方针的破产和授权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制定新的国民经济战略。

1994年,政府选择了积极稳定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用经济方法扼制通货膨胀,有选择地扶植国民经济中最有前途的部门。在操作上把降低生产下滑作为主要任务,同时特别注意加强改革的社会方向性。新的做法确定了,但要消除前两年改革的严重后果则任务艰难,政府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求速度,但求渐进。从1994年到1997年,国内形势基本稳定,经济上逐步走向恢复。

近年来俄罗斯的形势怎样,老百姓的生活情形怎样? 1996年秋末,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社会学者对全国各地的243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也许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日子过得怎样?

51%的被询问者答:“日子过得不容易,但还可以忍受。”12%的人说;“一切都还不错,可以过得去。”但有1/3的被询问者认为:已经无法忍受。

问:物质供应怎样?

——84%的被询问者说,他们所在的城市和农村差不多什么食品都有;76%的人说,在自由市场上衣服、鞋子都不缺货;78%的人说,只要有钱,各种耐用商品和家庭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都可以买到。

问:对生活感到满意吗?

——很少人完全满意(只占3%);对生活多半满意的占9%;部分满意、部分不满意的占1/3;大部不满意的占31%;对现在的生活完全不满意的占23%。

问:最令人忧虑的是什么?

——据调查的结果,人们最忧虑的五大问题是:拖欠工资、退休金和补贴;刑事犯罪增加;经济危机,工农业生产的滑坡;物价上涨;失业者增加。

1997年的情况表明:国内政治形势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经济停止滑波并开始了微弱的增长,社会相对安宁,治安状况趋于好转。

1997年,叶利钦总统提出了实现全国和睦与和解的任务,为此,他倡导建立各派力量的对话和协商机制。总统、政府与反对派领袖们缓和关系,讨论问题,解决矛盾。10月,由总统、总理和议会上下两院主席参加的协商机制开始启动,几次成功地化解了政府与反对派的争执和两次政府危机。

经济方面,1997年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停止下滑,并出现了90年代以来的首次回升。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工业增长额为2%,粮食产量达9000多万吨。据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1998年1月8月宣布,1997年12月与1996年12月的经济指标相比,国内总产值的增长率为1.2%。工业产值增长率为3.2%,商业零售额增长3.9%。全年通货膨胀率为11%,比1996年下降了50%。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在进入1998年的时候,偿还了拖欠预算拨款部门职工的工资。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一方面认为,1997年所取得的许多成果还是低于预期指标,经济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另一方面对1998年充满信心。他说,1998年国内总产值增长率将在2%以上,年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5%~8%的范围内。

1998年2月17日,叶利钦总统在向议会发表的讲话中,提出了一项包括五方面内容的俄罗斯“振兴战略”:(1)重要的应当是各权力机关齐心协力,俄罗斯不应当是争论不休的场所;(2)新战略还要求稳定的经济发展。俄罗斯需要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需要更新生产基地、推广新技术以及降低费用;(3)要根本改变权力机关的工作,权力机关应该是现代化的和高效率的;(4)要无一例外的在所有地区推进改革;(5)权力机关和社会要相互信任。

经济由下滑、负增长到停止下滑并开始增长,这是重要的、可喜的转变。不过,一些分析家认为,还不容过分乐观,许多困难不是很快可以克服的,因为现在的微弱的增长主要是靠小企业和合资企业扩大生产取得的,而支撑国内经济的基础工业仍未摆脱生产下滑的趋势;投资不可能有较大的增长,而对于基本上属粗放型的俄经济来说,要摆脱危机、要回升就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要改变不合理的、畸形的经济结构,加速农业、食品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而且还要改变工业内部结构以适应市场需要。但结构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泰国原是一个农业国。1960年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80%左右,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数的83%,工业仅

占5%,服务业占12%。由此可见,泰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起点较低。为了尽快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

列,泰国政府从1961年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且依照其国情特点及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制订了6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作为各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和指导原则。

自60年代至今,泰国经济大致上经历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和协调发展的三个阶段。由于政策、措施得,在过去的20多年里,泰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在60 年代超过8%,70年代超过7%。即使在适逢西方工业国出现经济危机的第5个五年计划 (1982—1986年)期间,其年均增长率也达到4.4%。1986年以后,泰国经济突飞猛进, 1987年的增长率升到6.3%。同时,泰国充分利用了油价、利率和汇率三低的有利国际经济条件,及时把握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向海外大举投资的机遇,大力推进吸引外资战略,并实行了放宽管制和逐步走向自由化的经济政策,从而使泰国经济进入了连续4年的高速增长时期。

泰国经济概况

90年代以来,由于受海湾战争和国内政局的影响,泰经济增长率有所所下降,但年均 增长率仍有8%左右。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崛起,泰经济结构已 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主要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农业国逐步向新兴工业国转化。 1995年,泰人均收入已超过2500美元,世界银行将泰列入中等收入国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基础设施超负荷,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教育和科学技术滞后,已影响到经济的增长。1996年,泰经济增长率急骤下降,仅达6.9%,为过去13年来最低水平。尤其是外贸出现严重滑坡,增幅猛降到不足1%。经常项目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8.3%,通货膨胀率也上升到6.2%。

1996年财政年度,全国51家国营企业在交通、通讯、房屋、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为2580亿铢。

1996年财政年度,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7773亿铢。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泰国有80%的人口从事农业,享有“东南亚粮仓”的美名,是亚洲唯一的粮食净出口国和世界上主要粮食

出口国之一。泰国的大米出口量在世界上已居第一位,木薯输出位居全球之冠,橡胶名列世界第三,玉

米排名第四,鱼产品出口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在泰国的10大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占6个,占出口总值的

40%。

到目前为止,新开发的水产品、畜产品、水果、蔬菜及花卉植物等已日益成为泰国农业的重要支柱。

目前,泰国已成为亚洲第三大海洋捕鱼国,渔业产品跃居泰国农业产品出口的第4位。在饲养业方面,鸡

、鸭、肉、蛋等畜禽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出口量越来越大。泰国冻鸡、鸡蛋、冻虾等冷冻制品的出口已跻身于世界10 大出口国之一。

另外,泰国在水果罐头和蔬菜市场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泰国菠萝罐头已占据当今世界市场的35%。泰国农作物包括水稻、橡胶、玉米。

农产品产量统计

(2).工业概况

作为传统农业国,泰国经济结构随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制造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日益扩大。制造业已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且成为主要出口产业之一。泰国工业化进程的一大特征是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食品加工及其相关的制造业。这种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发展模式在过去20多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将在今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泰国的采矿业过去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泰国采矿业的地位日渐衰落。作为换汇大户的锡也因世界市场价格趋低受到很大冲击。另外,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导致部分矿产品出口的下降,甚至短缺。在采矿业中前景乐观的首推石油开采。目前,泰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包括服装、纺织、制鞋、电机、电子、运输设备等。

今后几年建筑业的发展势头仍将持续,但不会再象前几年那样迅猛。由于建筑业的兴旺,建材市场出现短缺,如水泥、钢材等目前依靠进口以补充不足。为改善这种状况,政府积极鼓励建材工业的发展,供求形势有所缓和。目前发展较快的有水泥、陶瓷、卫生设备等。

工业行业产值统计

(3).服务业概况

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有500多个景点。历来以“微笑国度”闻名于世,吸引着众多外国游客。因此,旅游

业以其巨额外汇收入在泰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泰国政府采取了许多吸引游客的措施,使游客人数

有了很大增长。金融业和其他相关服务业也有了稳定增长。

5.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1842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6年):6.9%

人均国民收入(1996年):2700美元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38.5000铢

通货膨胀率(1996年):6.2%

失业率:2.6%

东盟经济

· 越南经济概况

· 越南经济将继续稳定发展

· 印度经济概况

· 亚行预测印度经济今年将增长6%以上

· 新加坡经济简史

· 新加坡经济盘点与预测

· 经济简史

· 文莱经济

· 泰国经济在复苏

· 泰国经济

· 缅甸商机何在

· 缅甸经济

· 老挝经济稳定外国投资增加

· 老挝经济概况

· 柬埔寨经济概况

· 柬埔寨经济简史

· 菲律宾经济趋势

· 菲律宾经济

· 日本电子业衰退敲响东南亚经济警钟

· 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 恐怖主义困扰东南亚经济

WTO与东盟

· 入世冲击 马来西亚重定位拓商机

· 中国正式亮相WTO会议 今开会戴蓝证

· 泰国积极适应世贸规则

· 关注“后WTO时代”

· 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车轮

· 马来西亚将调降东盟自贸区进口税

· 东盟能源需求呈现巨大商机

中美贸易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商机

美国人它们不买实品,也就是说受伤的会是中国,就是美元的汇率问题。中国出口产品多是以价格低廉取得优势,服装、鞋子这些产品。我能想出的暂时这三点,但是这三点确足以使出口的企业大量倒闭,可悲的是美元汇率的主导权是掌握在美国手里。第三,但是这也就以为着我们没有核心竞争力是受制于人的,它们卖技术卖产权,一个技术的价格就顶你上万双鞋子,并且这些技术是运用于各行各业的都是核心的东西,但是不会对美国造成实质的影响。归根到底中国还是核心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的意识不足,中国出口的基本都是日用品如果中美发动贸易战中国的劣势是大于优势的,中国经济受到影响。而美国方面可能会因为中国商品进口的减少在民间出现暂时的物价上涨、和生活不便等问题,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必然大大的大于你几双鞋子。最后涉及的行业主要会是轻工业的制造业,那么又会是一批企业倒闭,几乎没有科技含量,依靠价格优势占领了美国很大的市场造成贸易顺差,也就是意味着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方式,石油、铁矿石等资源都需要大量进口,一旦美国通过战争等手段抬高国际油价,那么中国将会十分被动,一旦美元贬值那么利润就会减少甚至是没有利润,如果美国限制进口中国产品,那么中国的很多企业将会倒闭。第二。目前中国对美国是贸易顺差,也就是说出口大于进口

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商机

金融危机下的商机 瑞士施行严格的水质保护措施,97%的污水都经过收集再处理,所有的自来水都可以直接饮用。 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带来的挑战,瑞士人很早以前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瑞士政府因此一直注重环保,坚持可持续发展,并推出了包括促进可再生能源使用和提高能源效率等若干政策。根据全球经济论坛上公布的2008年环境保护指数,在参与调查的149个国家中,瑞士的环保表现最佳,在包括空气污染、水质量以及如何控制工业污染在内的多个方面综合得分最高。 瑞士环保表现世界最佳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说,“在一个非常时期走马上任,国际社会面临很多紧迫挑战,包括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暖”。 何止是,全球各国***都面临相同的难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向实体经济蔓延:日本政府称,日本经济“正在衰退”;德国和英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气候变暖的预兆一天比一天可怕:专家预测,以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在未来100年内,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南极将有望长出树木,北极冰盖面积可能比现在减少40%,北极熊可能完全消失…… 我们需要一种办法,既能够解决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机,又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什么是“绿色新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近日提出“绿色新政”(GreenNewDeal)概念,呼吁全球***在投资方面,转向能够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的环境项目,以修复支撑全球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 潘基文将“绿色新政”比作“罗斯福新政”,目标是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经济是一种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包括开发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开发包括生物物质在内的农村能源、发展包括有机农业在内的可持续农业、建设生态系统基础设施以及通过发展节能交通工具和节能建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潘基文称,“绿色经济”正在对发明和创新等活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规模之大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罕有的。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全球“绿色经济”已处于萌芽阶段。气候变化正在改变企业家、金融家、各国政府甚至联合国机构***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制定新的政策和采取新的行动,但发展道路上仍面临很多障碍,各国更倾向于为化石燃料而非更清洁的能源提供补贴,现有的关税和贸易体制导致清洁能源技术成本相对更高,很多金融机构在为贫困团体发展太阳能和风能提供贷款业务时害怕承担风险等。 而“这场金融海啸将加速潘基文提出的‘绿色新政’的实施。”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指出。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新任总统都陆续表示支持这项“绿色新政”。 背后的商机有多大 “绿色经济”背后的商机有多大?只要我们来看一个全球变暖的例子就知道了。 如果我们想在2050年之前让地球温度只是升高2℃,而不是毁灭性的6℃或7℃,我们必须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削减一半以上。这里的投入将是惊人的45万亿美元。当然,这笔投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惊人,它将在往后的时间里,被能源消耗的降低所平衡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绿色经济”投资前景巨大,目前已有数千亿美元资金流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领域,但还有比这更多的资金在观望。 同时,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德国每年240亿欧元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雇用了25万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将超过汽车业———这是德国目前提供最多就业机会的制造业。 英国将花费1000亿美元投资风力项目,到2020年,按英国政府的说法,提供的就业岗位是16万个。 美国新当选总统声称,美国未来10年斥资1500亿美元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帮助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 在法国,政府力图使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降至目前的60%。法国大约2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能耗,因此大量资金被专用于家庭、办公楼以及政府为低收入者建造的房屋中所需的绝热材料上,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法国环境大臣NathalieKosciusko-Morizet说:这项工程将创造20万到50万的工作岗位。 能否真的解除危机 然而,话讲得再花哨动听,“绿色新政”能否真的解除这场危机? 持悲观态度的人也不少。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FatihBirol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让“绿色新政”变得前景黯淡。 “在经济萧条时期,所有商品的消费都在削减,能源价格也在下滑,这必然会大大阻碍新的能源替代品的发展。核能工厂、大量的太阳能发电基地、风力发电基地、乙醇生产、电力或氢燃料动力汽车的研发以及支持这些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巨大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在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再生能源替代品只有在国际油价位于140美元/桶时才具有商业意义,油价位于70美元/桶时,其商业意义也随之降低,当油价降至70美元/桶以下时,它就不具备任何商业意义。现在,国际油价从147美元/桶的最高价,已经跌破60美元/桶,投资者不大可能大举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到回报的新能源产业。” 悲观人士还指出,没有一个政府被这种依靠科学家们在计算机模型上模拟得出的世界末日般的估计所打动,进而将几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防范这类假定的危机中。政府想做也一定会做的是,大举投资于那些可以立即实现经济大增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